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5

2.1 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掌握

0.5

2.2 景观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理解

0.5

2.3 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掌握

0.5

2.4 空间、场所、领域掌握

1

2.5 五官与景观感受理解

0.5

2.6 景观的三大门槛掌握

0.5

2.7 景观行为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的异同理解

0.5

2.8 与景观空间同等重要的因素理解

0.5

2.9 公共性中的私密性

研究景观中的人类行为,就不能不考虑人类行为的最基本规律。追根溯源,人类在世界上生存,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可归纳为三类最为基本的要求,即安全、刺激与认同。景观规划设计强调开放空间,我们关注的行为亦是人在户外开放空间中的行为,诸如在街道中、公园里、广场上、学校门口的活动等。我们可将这些活动归纳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所谓必要性活动是指人类因为生存需要而必须的活动,比如等公车去上班就是一种必要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不受环境品质的影响。选择性活动就是诸如饭后散步、周末外出游玩等游憩类活动。选择性活动与环境的质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好比两条路,一条干净整洁,一条坑坑洼洼,排除快捷等功能性因素后,大家还是愿意选择美观洁净的那条吧。社交性活动比如,举行聚会,开个party等,这种活动与环境的好坏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总的来说,选择性活动受环境品质影响最大,社交性活动也受一些影响,必要性活动就基本上不受影响了。

在三类活动中,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社交性活动。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研究社交性活动涉及到交往强度的问题。交往强度可分为高强度和低强度两类。亲密的朋友、亲人以及说得上话的那种交流,属于高强度交往。路人间目光的交流、人看人之类的交流,是低强度交往。落实到空间场地中,狭小的空间就适合高强度交往,相对开敞的空间适合低强度交往。我们在景观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人看人最典型的环境就是广场中的露天舞台,舞台上并不一定每天都有表演,但每一个站在舞台上或坐在观众席中的人都会有看与被看的感觉,这即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即提供指示。如广场中有一块碑,上面刻了些字,叙述了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这也是一种交往,一种信息的传达,即用

一些标识图案、雕塑等传达某种信息,诸如此类,都算作交往。在强调信息交往的空间中,这些内容都应考虑进去。

具体到某个景观规划设计,我们所讲的人已不是笼统抽象概念上的人,而是有着...................................

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组群,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群规划出不...................................

同类型的景观空间场所。性质是指行为的性质,这个空间的行为是静态的还是动...................................

态的?是内向聚集的还是外向发散的?规模就是这种行为占据的空间场地大小..................................

以及花费时间的多少,规模包含时间与空间这两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貌似简单...................................

的单个因素,一经各种排列组合,就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景观行为空间格局。..................................

下面讲一下景观有关人的感受的问题,即感官、沟通与尺度。人的感官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味觉。人的视觉、听觉很重要,其摄取的信息占人类通过感官摄取的信息量的90%。但人的行为也很重要,有这样一个结论:人处于直立的状况下,他的器官感觉,基本上是以向前及水平方向为主的。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就需要对地面的处理格外仔细。景观设计与建筑还不太一样,建筑空间三面围合,除了地面还可以有其他视觉吸引物。而对于景观空间,上面往往是空的,四周是树木,因而对铺地的感受量就比较大。这就是为什么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铺地。另外如围墙,往往也是底部处理得比较细致。当然围墙的上部边界也要求处理得比较细致,这就是视觉心理学原理:人往往对边界比较关心。还有一个结论:人类直立状况下,可同时瞥见左右各90度范围内的事物,而向上和向下看时,所见的范围要比左右看的范围小。在步行时,为了要看清行走的路线和视轴的原因,其向上看的视野会减少,因此希望被察觉的事物发生在观看的前方偏下。这些原理也反映在景观环境观赏空间的设计上,例如剧场和礼堂,楼座的票价之所以比较低廉是因为坐在这些观众席上的观众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去欣赏表演,同样也没有人愿意坐在比舞台低的座位上。关于嗅觉,有这样一个基本尺寸,即人的嗅觉通常在2——3米的距离内发生作用,而人的耳朵在7米以内是相当灵敏的,超出这一范围就较难进行正确对话。人在35米的距离内仍可听取演讲或建立一种问答式的谈话关系。这就有两个尺寸:7米和35米。7米是开party聊天适合的距离,35米则是演讲的层次。一般大阶梯教室的长度不会超过35米。而如果在1000米或更远的距离就只能听见诸如大炮或喷气飞机那样的声音。

除了感官、沟通、尺度以外,还有一个时间的因素。同样一个东西,你看一分钟和盯着看一小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体量、尺寸很有限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增加停留的时间,最后形成的感受量也可与前者基本平衡。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大,不仅在于空间的大,更在于停留的时间长,可以在园中不停地转来转去,中国园林给人一种“咫尺山林”的感觉。人类游赏景观表面上是自己做主的,实际上景观规划设计师可以通过规划设计的多种手段控制观赏者的行为,并且使之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去感受人为设计的景观。比如我们在某个地方多设计些东西,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在此停留下来,这就是我们往往在最主要的地方设置喷泉、动水的原因。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上一篇:茶社相声

?下一篇:室内设计的方法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

景观中的人类行为5 2.1 人类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掌握 0.5 2.2 景观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理解 0.5 2.3 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掌握 0.5 2.4 空间、场所、领域掌握 1 2.5 五官与景观感受理解 0.5 2.6 景观的三大门槛掌握 0.5 2.7 景观行为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的异同理解 0.5 2.8 与景观空间同等重要的因素理解 0.5 2.9 公共性中的私密性 研究景观中的人类行为,就不能不考虑人类行为的最基本规律。追根溯源,人类在世界上生存,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可归纳为三类最为基本的要求,即安全、刺激与认同。景观规划设计强调开放空间,我们关注的行为亦是人在户外开放空间中的行为,诸如在街道中、公园里、广场上、学校门口的活动等。我们可将这些活动归纳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所谓必要性活动是指人类因为生存需要而必须的活动,比如等公车去上班就是一种必要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不受环境品质的影响。选择性活动就是诸如饭后散步、周末外出游玩等游憩类活动。选择性活动与环境的质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好比两条路,一条干净整洁,一条坑坑洼洼,排除快捷等功能性因素后,大家还是愿意选择美观洁净的那条吧。社交性活动比如,举行聚会,开个party等,这种活动与环境的好坏也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总的来说,选择性活动受环境品质影响最大,社交性活动也受一些影响,必要性活动就基本上不受影响了。 在三类活动中,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社交性活动。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研究社交性活动涉及到交往强度的问题。交往强度可分为高强度和低强度两类。亲密的朋友、亲人以及说得上话的那种交流,属于高强度交往。路人间目光的交流、人看人之类的交流,是低强度交往。落实到空间场地中,狭小的空间就适合高强度交往,相对开敞的空间适合低强度交往。我们在景观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人看人最典型的环境就是广场中的露天舞台,舞台上并不一定每天都有表演,但每一个站在舞台上或坐在观众席中的人都会有看与被看的感觉,这即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即提供指示。如广场中有一块碑,上面刻了些字,叙述了一个故事或一段历史,这也是一种交往,一种信息的传达,即用

景观设计分类及特征.doc

景观设计分类及特征 ●居住区景观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设计原则 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工业区景观 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工业区中包含有基层工业区,属工业枢纽的组成部分。由一个或数个较强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组成的工业企业群所在地区。大多以企业地域联合为基础,由一群企业或数群企业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动力供应系统,各企业间有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 计中的应用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专业:景观设计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一,相关概念 1, 环境 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某种物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

界事物。不同的学科对于环境有不同的定义。我们一般以人为考察对象,将人类以外的一切自然和社会的事物都看作环境因素。环境至少应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思维要素。 2, 心理 人的心理或意识是指人们心中的思想感情,包括感知、记忆、思 维、意志、能力、性格等心里想想的总和,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单的说,就是人们心理的想法,包括感觉和情绪。人的心理活动极其隐蔽且复杂,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学的任务。在高强度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已成为我们对人们评价的重要准则。生态学的兴起,人性化的研究,也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心理变化”。 3, 行为 行为是人的心理反应,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 求。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科,重点研究和探 讨在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行为规律。 行为简单说就是人们做的事情,包括思想、观察、谈话、来来去去。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支配的能动性活动,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中,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的、人工的、 文化的、心理的、物质的环境,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动作是具体的,偏重于身体的生理活动,而行为是整体的,偏重于人们心理的和精神的活动。 环境景观空间如同我们自身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我

们着眼于人和环境的关机,也关注环境如何更理想的充当人际关系的媒介方式。 二,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私密性与开放性空间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个人独处; ②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环境,如建立几个人亲密相处的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③个体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目 前,设计师多采用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圭寸闭和半圭寸闭的私密性空间。在喧嚣、疲惫的大都市中,生成人们渴求的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可以在其中读书、静坐、交谈、私语。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形式就显得更为简单,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不能一览无余,并有遮阳避雨的场所;居住区绿地中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品种。这些设计思路都能够创造更多适于人大范围活动的空间。 2、安全性与稳定性空间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利的沟通,更能够体现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庭院围墙的内侧种植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不易人攀爬上去;再如私人庭院里常常运用绿色屏障与其他庭院分割,既实现了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又对家人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领域感。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城市园林设计效果图的形式 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的几种形式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园林,可称为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搞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在阳台花架效果图上放上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是不少北欧阳台的惯用设计。红色的木质椅子,是夏日纳凉的不错选择,悬挂式小花坛是提升阳台品质的漂亮手笔,并不占丝毫阳台空间,园林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生产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美化功能。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与选择、栽植和整形修剪以及养护管理。花卉的分类与分布。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花卉装饰,花卉生产等,园林景观植物配植的原则、方式和总体效果,植物配置的基本手法,草坪、水景、园路、建筑环境的植物配植设计等。道路景观植物、小区景观植物、庭院景观植物、建筑外环境景观植物、高速公路景观植物、广场景观植物配植的不同则和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中的生态用地公园化,是将所有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为绿地统筹管理,合理进行规划,按照公园的旅游规划模式建设和经营管理,连点成片,公园绿地要有特色,通过特色的 建设,赋予公园以灵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要美化、彩化和香化,合理植物配置,创造宜人的游览化境,公园文化的多元发展,将文化引入公园当中,使公园不再是一个仅供人们观赏美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03T11:31:34.2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田雅琴 [导读] 文章针对景观中对心理因素应用比较模糊主观未成体系的问题,首先阐述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概念与关联性;提出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举例说明实际中的应用模式 田雅琴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行为心理学的日渐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的密切关系,迫使其关注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文章针对景观中对心理因素应用比较模糊主观未成体系的问题,首先阐述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概念与关联性;提出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举例说明实际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景观设计;应用 1. 研究背景 景观设计出的作品,和谐与自然,却也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休憩或功能性的场所。为了更好的提供服务,人的行为模式,就是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行业的兴起,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也日渐成熟,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开始日渐系统的应用于与各个行业。 2. 行为心理学与景观设计的概念阐述 2.1 行为心理学的概念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华生等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种反应表现形式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他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容易察觉,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有强有弱。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在于查明环境刺激与人身体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环境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2.2 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护卫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舒适的场所,提高该场所的价值。 2.3 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的联系 景观设计与行为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影响。景观作为人生活在其中的地方,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人的行为活动离不开场所,而作为为人服务的场所,只有的到人的认同,获得人的一种自觉地场所归属感,这样的场所才有价值和意义,提供这样场所的景观设计才有意义。而这种认同依赖于人对场所的体验:人在场所中的舒适程度,即其行为目的被满足的便捷程度;人在场所中的情感共鸣程度,即其对场所刺激的情绪反应程度;场所对场所运营人的诉求满足程度,如商业目的。人对场所的体验、环境刺激与人身体反应的关系,这里就进入了行为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而人在场所刺激下的反应也为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3.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3.1 收集分析景观服务人群在具体场所中的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观察,了解场所服务人群在具体场所中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包括:(1)服务人群至此场所的直接目的,如商业(购物、饮食、娱乐)、居住区(生活)、公园(休憩);(2)服务人群在场所中进行直接目的不可或缺的其他相关目的,如满足生存条件的目的。(3)需要服务人员达到的情感目的,如商业的欢快、墓区的肃穆。(4)场所运营方需要达到的目的,这个主要是商业会与服务人员的需要略有不同,需要服务人群最大限度涉及更多商铺,最大化消费。(5)在景观设计大框架下节点层面,不同节点与定位下服务人群的目的。 3.2 应用行为心理学分析达目的的达成 运用行为心理学分析及推断,在不同的目的所需下,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刺激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在应用行为心理学中,需要景观设计师提取适用于该目的,景观中有实际操作指导性的理论知识。做一下两方面的努力:(1)在人的行为模式下,需要顺应这种行为做些景观设计上的努力,以达到人身体内在反应上目的的满足;(2)在目的的所需下,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相应的刺激,达到人身体外在行为及内在所需情绪目的上的满足。 3.3 设计要素的运用 当需要的刺激确定后,就要考虑怎么在景观设计中实现这类刺激。人对外界的刺激来源及来自于人的感官,而这些感官也是景观设计中可以直接提供及运用的。 (1)视觉刺激。景观设计中通过点线面体以及色彩的组织来实现。俯瞰角度以及时间轴体验中平面节点的安排,小品的布置,铺装的形式;平视空间立面中,不同成分自身的样态。 (2)听觉刺激。景观设计中遮挡或制造相应环境声音来实现。人为遮挡车辆的声音,人们嬉闹说话的声音;增强风吹过树叶或者耳边的声音,水流水瀑喷泉声,鸟叫声,物品撞击声,回声;增加景观音响环境音。 (3)嗅觉。通过遮挡或制造相应气味来实现。遮挡医院消毒液的气味,工厂化工废弃物的气味等不愉快气味;芳香植物的运用。(4)味觉。在景观中较难实现的刺激,可以通过间接的办法来实现。果实可食的植物的配置、野餐区设置;通过人的既得经验,望梅止渴等让能有味觉联想的元素的运用。 (5)触觉或皮肤感觉。包括温度、湿度、和触感。遮阴和暴露,植物的密遮蔽度,室外风扇,颜色的心理温度等进行温度刺激。空气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中西景观设计手法比较 摘要: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而景观设计是建立在以园林学为基础的环境系统之上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景观设计手法的比较,从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对比、自然营造手法和生态设计手法中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中方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天人合一”,而西方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模仿、征服,注重形式上的变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手法构景手法 一、引言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过程。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景观是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伦理道德的反映,也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便是人类对于欲望与梦想的阐述途径。但是,人类文明因为其独特的地域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类的自然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使得东西方对于景观设计手法存在不同的形式。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黄河自古以来便有着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无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

幼儿依恋的类型、行为特点及安全型依恋培养

幼儿依恋的类型、行为特点及安全型依恋培养 一、幼儿依恋的意义 依恋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它不仅是个体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道德人格发展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同情心、自制力、自主感、乐观、信任、积极甚至责任心都是由依恋感的衍生、发展而迁移创生的。为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依恋感,让婴幼儿在依恋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高层次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依恋的类型及行为特点 Ainsworth与同事(1978)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和对多个样本的分析,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①安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③不安全依恋,矛盾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在遇到危险或挫折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帮助,会有“怕生”现象,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回避型依恋与矛盾型依恋则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害怕分离或回避母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 三、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传统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影响幼儿行为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幼儿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因而主张“气质决定论”。随着实验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及教师的引导等同样影响着幼儿依恋的形成,这就对幼儿进行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一)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是必要前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表现手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表现手法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多数处于考虑最多的是个性空间,景观设计专家冶青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太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景观设计,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景观设计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景观设计规划庭院级景观、公共级景观与私家庭院,利用天然的“龟桩第块”暗示“长寿健康”,符合东方居住理想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理论,以木石水雕筑园林,采用水景、鹅卵石、竹林绿植等元素,通过连贯的木栈道和蜿蜒曲折的河水连接一、二、三期三个圆区,更以高大浓密的树木自然围合出私

密的院落,营造雄浑而私密的“流动客厅”,一脉璀灿瑰丽的都市谧境。 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30~40平方米精致庭院,70~100平方米开阔的私家迎宾前庭,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让从来一马平川的花园陡然化为立体嬗变的辉煌景观,雕琢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浑然天成的园境艺术,闲庭逸境的旷度风采,写照主人从容心境。

行为心理学与景观

行为心理学与园林景观 摘要:本文从行为心理学的本质出发,通过其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 对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铺装与雕塑小品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园林景观 正文: 一、什么是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的。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的住宅花园、公园绿地、校园景观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人的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做如下分析,希望能够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1 私密性与开放性空间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个人独处;②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环境,如建立几个人亲密相处的不受他人干扰的环境;③个体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目前,设计师多采用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在喧嚣、疲惫的大都市中,生成人们渴求的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可以在其中读书、静坐、交谈、私语。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形式就显得更为简单,如在城市广场上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不能一览无余,并有遮阳避雨的场所;居住区绿地中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品种。这些设计思路都能够创造更多适于人大范围活动的空间。 2 安全性与稳定性空间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利的沟通,更能够体现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庭院围墙的内侧种植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不易人攀爬上去;再如私人庭院里常常运用绿色屏障与其他庭院分割,既实现了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又对家人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领域感。 3 实用性空间与宜人性空间在许多园林景观中都有一些经济实用的空间,如果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另外,也存在许多实用性场所,如冠荫树下的树坛能够提供人休息;草坪开放能够让人在其中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使游人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用灌木作绿篱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也能使人们接近,欣赏植物的姿态。在现代社会里,园林景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学表明,色彩,

人类行为特征分类

人类行为特征分类 1)安静 halcyon dormant pastoral placid quiescent sedate sedative static stationary tranquil hush reposeful repose serene phlegmatic silent unflappable imperturbable impassive 2)卑鄙 ignoble ribald scurvy shabby sordid base reptilian underhanded turpitude 3)不重要 inconsequential marginal peripheral periphery menial trivial trivia trifle venial paltry negligible auxiliary ancillary subsidiary niggling nugatory peddling trumpery trashy eclipse overshadow nonentity 4)惩罚 castigation castigate chastise chasten condemnation condemn culpable culpability recriminate exoneration exonerate impunity penance penalty 5)陈腐、破旧、无聊、乏味 antediluvian antiquated shibboleth decrepit decrepitude dilapidated dilapidation dowdy tattered shopsoiled conservative reactionary conventionality stereotype clichéplatitude banal banality hackneyed stale threadbare trite commonplace drab drabness dreary menial stodgy stodge insipid tedious tedium humdrum grind drone monotonous prosaic prose 6)胆量大小 audacious audacity daredevil forwardness hardihood temerity bravado dauntless gallant gallantry valiant valorous valor intrepid stouthearted prowess venturesome nervy perky outface embolden spunk pluck mettle courage cowardice pusillanimous recreant timorous craven gutless poltroon spineless dastard abject daunt 7)放纵、放荡 dissolute extravagant immoderate intemperate unconscionable liberated unbridled wanton rambunctious debauchery debauch raffish laxity bacchanalian bacchanal indulge cocker abandon 8)讽刺 acidulous acrimonious acrimony acerbity caustic vitriolic mordant tart vinegared nipping pungent pungency flippant flippancy raillery chaff ridiculous ridicule taunt twit barbed poke jibe gibe jeer sneer contempt disdainful disdain mock persiflage pillory ironical irony derisive derision snide innuendo spoof scoff sardonic sarcastic sarcasm satirical satire lampoon burlesque caricature epigram quip parody 9)抚慰 appease placate mollify propitiatory propitiate reassurance reassure lull solace conciliation conciliate consolation console 10)概要 compendious compendium prospectus abstract synoptic synopsis syllabus précis epitome tabloid excerpt digest configuration profile sketchy sketch summarily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这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 深层次问题。 1、基本需求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2、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满足感不像基本需求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完整版)景观设计表达

前言 第一章景观设计表达的概述 第一节手绘概述 设计过程中,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而手绘则是及时有效地记录灵感的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过度开发的时代,计算机效果图已经越来越普及,但近年来手绘却再次流行,原因无他,手绘技法与计算机技术相比依旧快捷,灵活,是帮助设计师传达推演设计构思的有效手段。它记录着设计师的瞬间灵感,表现设计师的才气和创意,还有助于设计思维的扩展。与此同时手绘也是同行业者随时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与工具,是向甲方展示设计师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 延展设计思路,丰富设计内涵,提升自身的设计素养是景观设计手绘表达的最终目的。 第二节手绘常用工具概述 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和表现技法来确定手绘的表现形式,同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辅助。下面介绍一下手绘的常用工具 1.纸张 我们在绘图过程中常见的纸张包括有复印纸,硫酸纸,水彩纸,绘图纸,拷贝纸,白卡纸等等。 (1)普通复印纸 虽然是复印机专用纸,但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常用型号有:B5、A4、B4、A3、16K、8K等六种型号,复印纸是各种办公设备用纸中最为经济的纸张,所以在草图阶段应用广泛。 图: (2)拷贝纸 拷贝纸是一种生产难度相当高的高级文化工业用纸,该产品的技术特性主要为如下: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优良的均匀度及透明度,及良好的外表性质,细腻、平整、光滑、无泡泡沙、良好的适印性。日常快捷改图,记录思路较为方便。 (3)硫酸纸 硫酸纸是一种专业用于工程描图及晒版使用的一种半透明介质,表面没有涂层的纸。纸面光滑,铅笔,水彩着色不易,但马克笔的发挥良好。硫酸纸在工程上通常用来制作底图,在通过底图晒制蓝图使用。有时也用于装订中作扉页使用,以增加效果。一般在将图纸晒蓝时使用的。它是将纸张经过硫酸特殊制作后得到的一种纸。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直接放在原稿上描出来,晒成蓝图,保存时间久。 图: (4)绘图纸 供绘制工程图、机械图、地形图等用的纸。质地紧密而强韧,半透,无光泽,尘埃度小。具有优良的耐擦性、耐磨性、耐折性。设计专用纸张,质地较厚,纹理也细腻,更有利于表现,常用于较为正规的图纸。 图: (5)水彩纸 它的特性是吸水性比一般纸高,纸面的纤维也较强壮,不易因重复涂抹而破裂、起毛球。水彩纸有相当多种,便宜的吸水性较差,昂贵的能保存色泽相当久。依纤维来分的话,水彩纸有棉质和麻质两种基本纤维,依表面来分的话,则有粗面、细面、滑面的分别。由于吸附能力强,马克笔表现时色彩不如在硫酸纸上艳丽,追求清新色彩的表现效果可以尝试。 图: 2.笔 (1)绘图钢笔

园林设计的表现手法

园林设计的表现手法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多数处于考虑最多的是个性空间,景观设计专家冶青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太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景观设计,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景观设计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景观设计规划庭院级景观、公共级景观与私家庭院,利用天然的“龟桩第块”暗示“长寿健康”,符合东方居住理想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理论,以木石水雕筑园林,采用水景、鹅卵石、竹林绿植等元素,通过连贯的木栈道和蜿蜒曲折的河水连接一、二、三期三个圆区,更以高大浓密的树木自然围合出私密的院落,营造雄浑而私密的“流动客厅”,一脉璀灿瑰丽的都市谧境。 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

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30~40平方米精致庭院,70~100平方米开阔的私家迎宾前庭,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让从来一马平川的花园陡然化为立体嬗变的辉煌景观,雕琢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浑然天成的园境艺术,闲庭逸境的旷度风采,写照主人从容心境。

互联网用户的9个行为特征

用户:“你们很闲吗?没事弄这个按钮做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将奶酪放在了迷宫的第三个格子,然后放一只老鼠进入迷宫,第一次的时候,老鼠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最后在第三个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二次的时候,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又再第三次的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三次的时候,老鼠直接去了第三个格子,找到奶酪。第四次,第五次,奶酪没有动。第六次的时候,奶酪被移入了第一个格子,老鼠看不到奶酪,于是生气,郁闷,焦躁,原地打转,却放弃了继续寻找。 人和老鼠一样,甚至比老鼠更加的具有惯性,更加的善于总结规律,更加的容易感觉生气和不爽。一旦他学会了用一个按钮,第二次一定会去原地按照原来的方法使用。如果位置或者方法和以前不一样,他会很不习惯,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爽的改变。所以如果产品经理要改变原有的规律一定要三思再三思,即使你知道你是在让原来的过程更加的美观,更加方便,更加的绚丽,也请考虑到原有老用户的习惯。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如果让老用户少去学习是产品经理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2:我就是全部 用户:“你们的平台真烂,我商品的显示全部错了。” 客服:“亲,别人的都是好的。是不是你设置错了?” 用户:“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商品显示出来就是错的!” 看上去蛮不讲理,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他对他自己全部的负责,所以当我们很轻易的说少数人的时候,也应该去体会这少数人的全部世界,他和我们关心自己的kpi,关心自己的晋升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小店铺,对我们来说的沧海一粟,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他们最珍惜的珍珠。承认彼此的平等,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给出反馈的用户帮助淘宝一而再再而三用户体验的改进,他们是我们最优秀的不取工资还不断帮我们提交bug的用户测试工程师,对于如此无私的行为,我们是应该感谢了?还是感谢呢?还是感谢呢? 3:第一印象很重要 用户:“你们应该提供一个**的功能。” 客服:“亲,我们有了。在**的链接上可以链接进去。”

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筑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对行为心理学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结合人类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关系,对城市园林中所追求的美的生活空间和视觉效果进行论述,并就如何优化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层次,如何配置景观植物,以及在铺设和雕塑上应该遵循哪些规律等展开详细的阐释,以便于通过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分析,从而为城市居民构筑起理想的心灵园林。 1行为心理学在景观布局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趋向的分析,就其特点来组织相应的景观与植物配置,能够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1.1满足对人的私密性和开放性的心理需求人对空间的私密性的需求,表现在一是人喜欢独处,二是对环境的需求上不喜欢被他人打扰,三是在人群中有隐秘的心理倾向,为此,在构筑园林景观中,通过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分析,从其需求出发来构筑园林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城市街头公园中,采用合围的形式来营造封闭或半封闭的绿化空间,或者在都市的喧嚣中构建一个可以让心灵清净的地方,来满足人们的静坐、读书等需求。同时对空间的开放性需求,主要是在园林中尽量开发,如设置冠荫树,设置公共避雨场所,同时种植观赏价值高的花、草植物等,以满足人群的集体欣赏。 1.2 满足对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心理需求人对空间领域有一种占有和控制的倾向,为此,在园林设计中,通过一些茂密的爬墙植物,来构建相应的独立性空间,既有助于满足人的安全感,也能够从绿色屏障的分割中,对人的心理稳定性的满足。 1.3满足对人的实用性和宜人性的心理需求在园林设计中,通过配置经济实用的草坪、专类植物园、果园等,能够让人们在大自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既显示了对园林实用性的满足,也满足了人对自然宜人性的追求。同时,在实用性的设计上,通过低矮树坛的布局,可以有效的将园林进行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和功能区,既能够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性和独立性,又能够有效的隐藏不雅的景致,还有助于挡风降噪的效果。 2从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中来体现行为心理学的应用 对园林植被的科学化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也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1序列性景观设计中,将植物的配置上遵循一定的序列性要求,比如通过直平的方式来构筑人的方向感或引导性,通过弯曲的方式来有效的分流和融通,最大化的吸引人们追求曲径通幽的心理诉求。 2.2边界性在构筑园林景观实践中,通过不同植物的特性来有效的分割,能够使园林与外部形成不同的分界风格。比如对于球形灌木的应用,可以实现虚实相继的分割效果,既有助于满足人们对独立空间的心理需求,又能从虚隔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不同的跨越式空间效果。 2.3标志性对植物环境的体验能够给人产生一定的归属感,比如对于色彩、形体特征、季相要求高的观赏植物,不仅对园林建筑空间树立标志的作用,也能够给人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精神认同和文化的满足。 2.4集中性集中性的应用主要是从人的视觉上产生一种简洁舒畅的

动物行为分类解读

动物行为分类解读 动物通过各种行为适应环境,而动物行为可因分类依据不同而有不同分类。分析如下: 一、依据行为的产生划分 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对两类行为的学习,主要应注意: 1.概念: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决定,与学习和生活经验无关,对同种生物而言,无个体差异,如婴儿吃奶、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性行为等。后天性行为——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与学习和生活经验有关,又被称为学习行为,不同个体差异显著,如知识的学习。 2.区别:一是先天性行为仅由遗传决定、与学习和生活经验无关、同种生物无个体差异,而后天性行为主要与学习和生活经验有关、不同个体差异显著;二是先天性行为中的“先天”不等于“生来就有”,如迁徙、繁殖虽然是先天性行为,但并不是出生时就具备;后天性行为虽然与学习和生活经验关系密切,但并不是与遗传物质无关;三是行为的产生时间:后天性行为全部是后天形成,但先天性行为却不一定出生就有,有的要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能表现,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性行为等,只是“不需要学习就会”。 3.联系:先天性行为是后天性行为形成的基础,为个体生存所必需;而后天性行为可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环境。 二、依据行为的功能划分 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相关,对一种生物而言,往往多种行为同时存在,主要应注意:1.领域行为中的“领域”是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的区域,是一个“空间范围”;占有空间的动物可以是一个个体、一对配偶、一个家庭或一个动物群体。 2.攻击行为是个体为了获得食物、空间或配偶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同种生物(如争夺配偶)或不同种生物(食物、空间)之间均存在。 3.防御行为区别于攻击行为的是:它是捕食关系中的特有行为,是被捕食者通过一定的方式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如动物的保护色或毒刺。 4.繁殖行为,不仅仅是哺乳行为,它还包括:两性识别、繁殖空间占有、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后代的抚育等。 5.节律行为,即周期性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物钟”。如海滩动物的潮汐行为是适应潮汐而产生的行为,某些动物的日节律行为(白天活动或夜晚活动)是适应光照强弱的行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的月经周期是激素的周期性分泌,季节性繁殖有利于营养供给,鱼类和候鸟等的迁徙、鸟类换羽和哺乳动物换毛有利于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等。 6.社会(群)行为,广泛存在于昆虫和某些哺乳类动物中,其显著特征是群体之间的分工合作,利于繁殖、取食及躲避敌害等。如蜜蜂中的蜂后(正常雌蜂,只有一只)、雄蜂和工蜂,蚂蚁中的蚁后(雌蚁,有几只)、工蚁、雄蚁和兵蚁,非洲狮、灵长类动物和狼等哺乳动物的群居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