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要说放线菌,就要提到一些抗生素,我们知道医生常常用头孢霉素、螺旋素、庆大霉素、利福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为病人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其实生产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功勋赫赫的放线菌。目前已经发现的抗生素有近6000种,其中4000多种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也是原核生物,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都与细菌十分相似,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实际上,它们是细菌家族中一个独立的大家庭,更确切一点来说,它也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果按照前面提到过的革兰染色法进行分类,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细菌所没有的特点,一些真菌家族的特征,例如菌体呈纤细的丝状,而且有分枝。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微生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确认放线菌属于原核微生物,与细菌的关系比与真菌的关系更为密切,理由如下: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放线菌虽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但大部分无隔,为单细胞;放线菌菌丝比真菌细得多,其直径与细菌相似;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AP;游动放线菌的鞭毛与细菌鞭毛类似,无“9+2”结构放线菌同大部分细菌一样,对酸敏感,在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放线

菌属无性繁殖,同细菌,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对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的抗生素敏感;DNA重组方式与细菌相同;核蛋白体为70S。放线菌最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有一类叫弗兰克氏菌的放线菌,生长在许多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除了生产抗生素外,放线菌在工业上还有许多其他贡献。例如,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生产蛋白酶、溶菌酶,以及用于生产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等酶制剂。另外,放线菌在石油工业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可发挥一技之长。虽然少数寄生性的放线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有些放线菌会使食物变质,或者对棉毛织品和纸张造成破坏,对人类有害,但这些比起放线菌的功绩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放线菌有菌丝和孢子的结构。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菌丝放线菌有许多交织在一起的纤细菌体,叫菌丝。

在固体营养物质上生长时,不同的菌丝分工不同,有的扎根于它们的食物中“埋头大吃”,这是专管吸收营养的营养菌丝,由于这些菌丝是生长在培养基内的,因而也称为基内菌丝;有的朝天猛长,这是由营养菌丝发育后形成的气生菌丝。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便开始“生儿育女”。它们先在气生菌丝的顶端长出孢子丝,等到成熟之后,就形成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孢子。孢子的外形有的像球,有的像卵,有的像秆子,有的像瓜子。它们可以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始吸收水分和营养,萌生成新的放线菌。放线菌的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而孢子丝的形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又称为营养菌丝或初级菌丝。放线菌的孢子、孢囊孢子或菌丝断裂小体在固体培养基上萌发长成芽管,芽管会伸展到培养基内并紧贴在培养基表面长成基丝。它使放线菌能伸入到培养基里吸收营养物质,供给它生长的一个营养结构。基丝的直径一般为0。2-1。0μm或2-3μm。大多数的基丝不形成横隔。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又称为二级菌丝。在显微镜下如果拿气丝和基丝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气丝颜色比较深,横径较粗,约比基丝粗2倍。基丝颜色浅一些、有些发亮,稍微细一些。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在顶端会形成放线菌的孢子丝,孢子丝分枝有对生、互生、丛生、轮生几种,

孢子丝形状有的是直的,有的波浪形的,有的螺旋形的,各有差别。即使都是螺旋形的,有的松,有的紧,方向有向左旋的,也有向右旋的。不过大多数放线菌是向左旋的,少数向右。有些菌菌丝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孢囊,有孢囊的菌,有的孢囊长在基丝上,或者气丝、基丝上都有。放线菌的孢囊就象动物里面有产卵的一样,它是一个卵巢,孢囊里面就是放线菌的繁殖体,放线菌的孢囊有圆形的、棒状的、瓶状的或者有些是不规则的,外面还有囊壁,少数无壁的就叫作假孢囊。等到孢囊成熟以后,就会形成大量的孢子,带鞭毛的就可以随着水流动。有的放线菌在气丝外面还有一层薄鞘,由原纤维成分、空管组成,直径大约有4-10nm左右,如果是管状的直径大约是8-20nm。它的存在可能与保护菌丝有关。孢子孢子丝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分化成了孢子。放线菌的孢子有圆形的、椭圆形的、杆状或柱状的,孢子也是放线菌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大多数放线菌的孢子表面是光滑的,有些菌孢子表面还有一些装饰物,有鳞片,有疣状、刺状或者有毛发状的东西,而颜色有红的、兰的、黄的、白的、灰的各种颜色都有。那么孢子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在1949年的时候,有一个科学家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凝集分裂和横隔分裂两种。但是后来随产科学不断发展,我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孢子丝分裂的方式只有横隔分裂,而没有凝

集分裂。也就是在孢子丝中间形成横隔或者有些缢缩细胞壁,把孢子丝分成若干份,从而形成最后的孢子。P36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的培养条件放线菌大多数是

异养菌,营养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起来。需要的碳源有淀粉、糊精、葡萄糖、麦芽糖和甘油等,氮源中可以利用蛋白胨、氨基酸、硝酸盐、铵盐、尿素等。而且放线菌一般都需要K、Mg、Fe、Cu、Ca等。其它方面的特性有,放线菌大多数是需氧菌,缺氧的情况下它不能生长,会窒息而死的。它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32℃,最适生长PH约为7。2-7。6,放线菌的培养时间比细菌长一些,一般都需要3-7天才能长成菌落。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那么放线菌的菌落有什么特征呢?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由菌丝体和孢子形成菌落。不同种类的放线蓖菌落有一定的特征,可作为鉴定的依据。将放线菌菌落和细菌、霉菌相比有以下特点:? 与细菌相比放线菌的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 与培养基结合紧密,? 不? 易被接种针挑起;幼龄菌落由于气生菌丝初生,? 表面光滑,? 很像细菌菌落。气生菌丝紧巾在培养基表面相互交织成网状,? 因而? 放线菌菌落表面坚实、多皱、致密牢固;当孢子丝成熟时,? 形成大量孢子铺满菌落表面,? 使菌落呈现颗粒状、粉状或短绒状;由于菌丝体与孢子堆常具色素,? 故使菌落正面、背面常呈现不同? 色泽。? 与霉菌相比菌落圆形,? 大小似细菌,?

比霉菌菌落小,? 且不? 能扩散性地向外生长。另外,? 放线菌菌落坚实致密,? 不? 像霉菌菌落疏松。概括起来放线菌菌落分为下面两类: 1. 链霉菌菌落是由大量的气丝、分枝相互缠绕而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当气丝还没分化成孢子丝以前,幼龄菌落与细菌很相似。有的链霉菌气丝发育茂盛,菌丝很长,所以菌落呈茸毛状或絮状。一般都是中等长度,表而呈较紧密的绒毛状,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且不蔓延。有一些气丝长得很少很短,但孢子丝很多,所以使菌落表面呈粉末状。菌落的颜色各种各样,大多是白的,有黄的、淡紫的、粉红的、灰色的、青色的等等。链霉菌因为它的基丝伸入到培养基内吸取营养,所以菌落和培养基结合得紧密,不易挑取,即使挑起也不容易破碎。这点细菌的菌落就有明显的区别。还有的链霉菌能分泌相应在颜色的可溶性色素,扩散在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也染上了颜色。 2. 诺卡氏菌形放线菌大多数的诺卡氏菌不长气生菌丝或者气生菌丝长得很少,只是覆盖在菌落表面,基丝断裂很快,横隔断裂成杆状或珠状体。因此这类菌的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末状,用接种针挑的时候马上就会粉碎,而且它的菌落一般都比较小。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成熟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散落在适宜环境里发芽形成新的菌丝体;另一种方式是菌丝体的无

限伸长和分枝,在液体振荡培养(或工业发酵)中,放线菌每一个脱落的菌丝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长成新的菌丝体,也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放线菌的生活史P36。

首先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出1-3个芽管,芽管延长,分枝构成基内菌丝体,基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向培养基外部空间生长,成为气生菌丝体,气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在顶端部分形成孢子丝,孢子丝形成孢子。简而言之就是孢子菌丝孢子这样周而复始始的过程。其中孢子就是放线菌的繁殖器官,从一个孢子出发可以长成许许多多菌丝,然后再分化成许多孢子。放线菌就是这样发展成大群体的。有些放线菌还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借助菌丝断裂的方式进行

大量繁殖,所以在工业中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就以这种方式大量繁殖,从而积累生产大量的抗生素。放线菌的用途与危害重要的放线菌代表属链霉菌属P37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目中最大的一个属。绝大多数是腐生的,革兰氏阳性菌,而且是好气菌,它的基丝细细的,不形成横隔也不断裂,气丝也分枝,直径是基丝的2倍,气丝上长有孢子丝链。孢子丝链会分化为孢子,孢子是横隔分裂形成的。孢子形状是圆形、椭圆形或者杆状,表面光滑或者有长短不一的刺、毛发状或鳞片状的装饰物。大家已经知道抗生素有8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而放线菌中链霉菌属产生的最多,有90%是由链霉菌属产生的比如我们平时听说比

较多的有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诺卡氏菌属P38又叫原放线菌属,是好气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基丝分枝,横隔断裂成杆状体和球状体。每个杆状体至少有一个核,可以复制形成多菌丝。大多数的诺卡菌氏属菌不生气生菌丝,少数生的也长得很少,断裂后形成节孢子。这个属的放线菌基丝断裂比较快,24小时培养后就开始断裂,很难观察到横隔和断裂的过程,断裂方式是在菌丝壁上形成缢缩,从而成为孢子,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细菌。诺卡氏菌据现在报道的能产生抗生素有30多种,比如能治疗结核和麻疯的利福霉素;对引起植物白叶病的细菌及原虫、病毒有作用的间型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的瑞斯托菌素等。小单孢菌属P38小单孢菌属的放线菌,菌丝有分枝,在基丝上着生孢子梗,在梗端着生一个孢子,孢子堆积起来象葡萄一样,孢子圆形,椭圆形,一般表面还有棘状或疣状的结构,也有少数是光滑的。孢子能耐热耐干旱,在土壤、湖泊或湖底的沉积物中可以生存多年,气丝一般不存在。菌落比链霉菌小得多,颜色通常是橙红色或红色的。这个属的放线菌孢子和菌丝体都是革兰阳性的,不抗酸,与链霉菌区别是:(1). 菌丝体比链霉菌细(2). 菌落比链霉菌小(3). 生长温度高,(4). 一般是32-37℃(5). 生长力弱15-20天停止发育,(6). 菌落与培养基紧密结合,(7). 表面突起,(8). 多皱,(9). 平坦的很少。而且,这个属的放线菌多数好

气,喜欢在土壤、湿泥和盐地中,能分解自然界的纤维素、几丁质、木质素。具有很大的应用开发价值。这个属中也有很多能产生抗生素,比如庆大霉素、卤霉素、创新霉素等50多种抗生素。链孢囊菌属孢囊链菌属的特点是:1. 孢囊由气生菌丝上的孢子丝盘卷而成。2. 孢囊无鞭毛。

3. 不能运动。革兰氏阳性,抗酸。4、有氧气的情况下生长发育良好。5. 菌落外貌象链霉菌属的菌落。6. 基丝多分枝。

7. 横隔稀少。气丝成丛生或散生。8. 呈白色或有些粉红色。孢囊在气丝上。9. 一个或多个。10. 球形的幼小的孢囊没有颜色,11. 成熟以后由圆锥形的小孔喷出。12. 孢囊孢子球形,有一个发亮的小体。这个属产生的抗生素报道的有20多种,比如多霉素。游动放线菌属游动放线菌属一般没有气丝或很少,基丝分枝,孢囊在基丝上形成,孢囊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孢囊孢子球形、椭圆形,通常会有棱角,也有一个到几个发亮的小体,常常会鞭毛,所以能够游动。孢囊孢子由中壁膜上的小也或壁膜破裂而释放。高温放线菌属高温放线菌属的菌基丝和气丝发育良好,它的孢子单个的侧生在气丝与基丝上。孢子是内生的,具有细菌芽胞的结构与性质,孢子的外面包有多层外壁,能够对抗热力、化学药物和不利的环境因素。

这个属的菌喜欢在堆肥、稻草等高温的环境。它的孢子可以在土壤、水或海洋中存活。这个属中有些种会引起肺病或呼

吸系统疾病。但大多数种也能产生抗生素。放线菌属放线菌属的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不抗酸,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长出菌丝体,菌丝有横隔,不形成所丝和孢子。兼性厌氧、或厌氧。反而在有CO2存在情况下容易生长。放线菌属的菌典型的种是牛型放线菌会引起牛的颚肿病,另一种是衣氏放线菌,寄生在人体内会引起后颚骨肿病和肺部的放线菌病。介绍了这么多的放线菌能产生抗生素,其实放线菌除了能产生抗生素外,还能产生其它的代谢产物,象氨基酸、核苷酸、酶和酶抑制剂、维生素等。另外,以前介绍过的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后来人们发现非豆科植物能和弗兰克放线菌共生起到固氮作用。这在绿化造林,保护环境中有特别的意义。致病性放线菌有些放线菌会使人、动物、植物的放线菌病,以前人们认为放线菌病是很少见的,所以不被重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检验诊断手段的改进,人们才发现放线菌引起的病还是比较多的。(1). 内源性放线菌感染致病性放线菌大多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中,所以有些同学不太注意口腔卫生,平时不喜欢刷牙,导致牙周炎,龋齿都是由一些放线菌引起的,象内氏放线菌和粘液放线菌、龋齿放线菌它们都会致牙周炎、,龋齿,而且这两种菌还会产生一种粘性很强的多糖物质,使口腔中其他细菌也粘附在牙釉质上,形成菌斑。细菌会进一步引起牙周炎和齿龈炎。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

意口腔卫生,有驻牙要早日去看好,预防驻牙才是上策。不过口腔中也存在一些正常的放线菌菌群。(2). 外源性放线菌感染1. 肺部和全身诺卡氏菌病由患者吸入肺部的诺卡氏菌引起,表现出类似脓肿的急生感染。或伴发脓肿的急性肺炎2. 局限性皮肤与皮下诺卡氏菌感染常因皮肤创伤引起。感染后发展成一个下疳状的损害,并且还会持续、扩大、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还会形成局部脓疱或脓皮病。

3. 放线菌性足菌肿这种病常由木刺或碎片划伤引起,多发生在脚上,先出现无痛的关结肿大,逐渐增大,软化,结节内脓液排出后会引起细胞浸润和慢性炎症,或者周围组织肿胀。这个病的病原菌大多是诺卡菌。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方法 牛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以病牛的头、颈、上下颌和舌发生放线菌肿为主要病理特征,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本病初期不易察觉,而在牛咀嚼困难、营养不良后才被发现,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牛最为常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临诊病理特征主要为病牛头部硬组织(骨)和软组织形成放线菌肿。该肿胀通常进展较慢,一般看到骨体增厚甚至出现咀嚼困难时才被发现,治疗不及时常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病原 本病可由多种细菌引起,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其他细菌如衣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也参与致病作用[1]。 1.牛放线菌主要侵害骨骼,其形态和染色特性随生长环境而异,在培养基上为杆状或棒状,而在病变组织中则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如别针头、外观似硫磺颗粒、颜色呈黄白色的小菌块,质地柔软或坚硬。菌块镜检呈菊花状,中心部为菌丝体,呈丝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外围为放射状的棒状体,革兰氏染色阴性。 2.林氏放线杆菌主要侵害软组织器官,在组织中菌块的结构和牛放线菌相似,但中心不呈丝球状,而是许多细小的短杆菌,大小和巴氏杆菌接近;周围也有放射状的棒状体,但比牛放线菌的短,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 上述两种细菌虽在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变相似。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2-5岁幼龄牛,呈散发。在牛换牙、口腔黏膜或皮肤发生损伤时最易感染发病。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常存在于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或寄生于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黏膜,有时也会存在于禾本科植物(小麦、大麦、青稞等)的穗芒上,使牛在采食时因芒刺扎破口腔和齿龈黏膜而感染[2]。因此,放牧于低湿地的动物较易感染本病,而且病变常见于口腔周围的组织器官。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 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K2HPO4 ?3H2O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20g,水1000ml,pH7.2~7.4。 配制时,先用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112℃灭菌20分钟。 2.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1)待测样液的制备 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 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实验。 称土样1g于盛有99mL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10~20min,使土样中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此即为10-2浓度的菌悬液,静置30s。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3支,编号10-3、10-4、10-5。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2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3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2~3次,使与9ml水混匀,即为10-3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1支无菌吸管)。稀释过程需在无菌室或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2)稀释倒平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2支1毫升移液管分别从10-5、10-4菌悬液中吸取1毫升菌悬液,分别注入编号10-5、10-4的培养皿内。将温度为45~50℃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倒入上述各培养皿内,轻轻旋转使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凝固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在温暖处(28℃左右),每天观察培养基表面有无微生物菌落。(3)涂布平板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取2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4、10-5)、组别、姓名、操作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 放线菌的作用要说放线菌,就要提到一些抗生素,我们知道医生常常用头孢霉素、螺旋素、庆大霉素、利福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为病人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其实生产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功勋赫赫的放线菌。目前已经发现的抗生素有近6000种,其中4000多种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也是原核生物,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都与细菌十分相似,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实际上,它们是细菌家族中一个独立的大家庭,更确切一点来说,它也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果按照前面提到过的革兰染色法进行分类,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细菌所没有的特点,一些真菌家族的特征,例如菌体呈纤细的丝状,而且有分枝。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随着微生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确认放线菌属于原核微生物,与细菌的关系比与真菌的关系更为密切,理由如下: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放线菌虽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但大部分无隔,为单细胞;放线菌菌丝比真菌细得多,其直径与细菌相似;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AP;游动放线菌的鞭毛与细菌鞭毛类似,无“9+2”结构放线菌同大部分细菌一样,对酸敏感,在微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放线

菌属无性繁殖,同细菌,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对溶菌酶和作用于细菌的抗生素敏感;DNA重组方式与细菌相同;核蛋白体为70S。放线菌最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还有一类叫弗兰克氏菌的放线菌,生长在许多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除了生产抗生素外,放线菌在工业上还有许多其他贡献。例如,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生产蛋白酶、溶菌酶,以及用于生产高果糖浆的葡萄糖异构酶等酶制剂。另外,放线菌在石油工业和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可发挥一技之长。虽然少数寄生性的放线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有些放线菌会使食物变质,或者对棉毛织品和纸张造成破坏,对人类有害,但这些比起放线菌的功绩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微米。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放线菌有菌丝和孢子的结构。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菌丝放线菌有许多交织在一起的纤细菌体,叫菌丝。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目的: 1 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 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 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 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 KNO 3、NaCI、K2HPO 4?3H 2O、MgSO 4?7H 2O、FeSO4?7H2O、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 3 、 NaCI 、 K2HPO 4?3H 2O 、MgSO 4?7H2O 作为无机盐, FeSO4?7H2O 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h1)0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 10% 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 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微生物--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设计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2013级生科2班 组长:刘瑜 2013506076 组员:汤界世 2013506070 李宇秀 2013506071 于淑婷 2013506075 陈洁作 2013506079

郑国梁 2013506083 2015年10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4、学习并掌握抗生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

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基内菌丝体大部分呈黄、橙、蓝、紫、绿、徽,但也有无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体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体粗两倍左右。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轮生之分。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也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大多数种为左旋,少数为右旋。孢子具有不同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柱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清楚。根据菌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这些特征即可判断出分离出的菌体为放线菌。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1、材料:土壤样品(采集生科院门前草地土壤、16号楼内花圃土壤各500g) 2、试剂:1)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水1000ml、pH7.2-7.4

放线菌分类-完整

一、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典型种:氧化亚铁微酸菌(Acdimicrobium ferrooxidans) 二、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 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 2 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 土壤红杆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 扩展杆菌科(Patul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科(Conexibacteraceae)

康奈斯氏杆菌属(Conexibacter) 3 嗜热油菌目(Thermoleophilales) 嗜热油菌科(Thermoleophilacceae) 嗜热油菌属(Thermoleophilum) 三、红蝽杆菌亚纲(Coriobacteride) 1 红蝽杆菌目(Coriobacteriales) 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 红蝽杆菌属(Coriobacterium) 阿托波菌属(Atopobium) 扣林氏菌属(Collinsella) 神秘杆菌属(Cryptobacterium) 反硝化杆菌属(Denitrobacterium) 伊格尔兹氏菌属(Eggerthella) 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 斯莱克氏菌属(Slackia) 非消化糖杆菌属(Asccha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 戈登氏杆菌属(Gordonibacter) 类伊格尔兹氏菌属(Paraeggerthella) 四、腈基降解菌亚纲(Nitriliruptoride)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放线菌病的治疗 摘要 奶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属的牛放线菌所致的一种亚急性、慢性增生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牛的面骨和颌骨组织增生.形成特殊的肉芽肿――放线菌肿。被侵害的骨骼呈骨质疏松性骨质炎、化脓、坏死。牛的颌骨是主要被侵害对象,常常首先侵害颌骨,使颌骨肿大,所以此病又称为大颌病。牛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动物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2015年1月份辉山乳业青山牛场发现多例,临床上以面部、下颌部和颈部出现硬肿隆起,且肿胀部进展缓慢为主要症状的病牛,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奶牛放线菌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有一定好转。 关键词:奶牛;放线菌;诊断;治疗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1 病历资料. (1) 1.1 病牛简介 (1) 1.2 既往病史 (1) 1.3 临床症状 (1) 2 实验室诊断 (1) 2.1 显微镜镜检 (1) 2.2 镜检结果 (2) 2.3 诊断结果 (2) 3 治疗 (2) 3.1治疗方法 (2) 3.1.1抗生素疗法: (2) 4 体会 (3) 参考文献 (4)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放线菌是牛骨骼的放线菌病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杆菌,有长成菌丝的倾向。此病主要侵害牛科动物,以2~5岁最为易感。受感染牛只常见下颌骨部肿大,界限不明显。肿胀部病初疼痛,晚期无痛觉。病牛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难,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消瘦甚快。2015年1月,我场兽医人员在巡舍时发现数头患有下颌肿大症状的病牛经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奶牛放线菌病。具体情况如下。 1 病历资料 1.1 病牛简介 2015年1月我场兽医于娟姗奶牛群中发现数头下颌肿大病症的奶牛,经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这些奶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肿胀部位逐渐增大,触诊时初期有骨硬感,其后逐渐变软。病牛患病初期采食量正常其后逐渐减少,采食量少、咀嚼吞咽困难,机体消瘦直至卧地不起。 1.2 既往病史 据调查统计我场自投产以来并未出现类似症状。 1.3 临床症状 经临床观察记录。病牛多在颌骨部有一硬肿隆起,界限不明显,不可移动。有一例在下颌骨外侧肿大,蔓延到整个颈部,外形增大,明显变形。有的是侵害下颌骨内侧,周围组织肿胀,蔓延到下颌骨之间的颚下触诊时有疼痛,食欲和体温正常。有的因病菌侵害咽喉、颌骨等处发生肿胀的同时,舌苔肿胀,口张开,舌伸出口外,从口中流出透明、粘稠、黄色液体,带有腐臭味。侵害咽喉,咽喉部发硬,出现咳嗽,呼吸变粗,体温升高,口鼻有粘液流出,食团不易下咽。当病变部位发展到一定时期,肿胀部化脓破溃,流出浓汁,形成瘘管,有血色浓汁和血液伴发流出,迁延不愈。慢性病牛虽有食欲,由于吃草困难,常处于饥饿状态。日渐消瘦,经长期慢性消耗,病程长期不愈。 2 实验室诊断 2.1 显微镜镜检 除临床症状表现外,取病牛肿胀部位病料镜检。取病变部位的血液或浓汁定量,用氯化钠溶液稀释约5倍,用力摇晃2min,静置是指沉淀后倾去上清液,再重复以上操作

最新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2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技术,纯种分离技术,纯种培养技术,以及抗生素检测等。 3掌握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4学习对微生物实验的中出现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 实验材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琼脂、重铬酸钾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

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其他菌种的生长,故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G+)和大肠杆菌(G-)作指示菌鉴别放线菌。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 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K2HPO4 ?3H2O 0.125g,可溶性淀粉5g,硝酸钾0.25, MgSO4? 7H2O0.125g, FeSO4?7H2O 0.025g,氯化钠0.125g,琼脂5g,水250ml。 配制时,先依次加入上述药品(除琼脂外)顺序溶解,加入无菌水至250ml,调节pH=7.4,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震荡至溶化后,121℃灭菌20分钟。 将6套平皿、12只试管灭菌。

放线菌简介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④都对溶菌酶和抗生素敏感,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⑤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遗传特性与细菌相似。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的种类很多,多数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这里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态最典型的链霉菌属为例。链霉菌主要由菌丝(mycelium)和孢子(spore)两部分结构组成。 (一)菌丝 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支,不同发育阶段的菌丝分化程度不同,根据菌丝的着生部位、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链霉菌的孢子落在适宜的固体基质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吸收水分,孢子肿胀,萌发出芽,进一步向基质的四周表面和内部伸展,形成基内菌丝,又称初级菌丝或者营养菌丝。菌丝较细,直径0.5~0.8um,色淡,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可产生黄、蓝、红、绿褐和紫等水溶色素和脂溶性色素,色素在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向空气中长出的菌丝称作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直径较基内菌丝粗,直径为1.0~1.5um,颜色较深,长度相差悬殊,呈直形或弯曲形。气生菌丝同样可产生色素,多为脂溶性色素。 3.孢子丝(spore hypha)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顶端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作孢子丝,又称繁殖菌丝。孢子成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飞散。 孢子丝的形状以及在气生菌丝的排列方式,随菌种不同而异,是链霉菌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孢子丝的形状有直形、波形与螺旋状,螺旋状的孢子丝较为常见,其螺旋的松紧、大小、螺数和螺旋方式因菌种而异。孢子丝的着生方式有对生、互生、丛生与轮生等多种。 (二)孢子 孢子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分化成孢子。孢子的形成为横割分裂,横割分裂有两种方式:1 细胞膜内陷,并由外向内逐渐收缩,最后形成完整的横割膜,将孢子丝分隔成许多无性孢子; 2 细胞壁和细胞膜同时内缩,并逐步缢缩,最后将孢子丝缢缩成一串无性孢子。 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连接呈链状。孢子的大小、形态多样,即使是同一孢子丝分化形成的

实验2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土壤样品采集

实验2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土壤样品采集 1 目的 1.1 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 1.2 掌握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2 原理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本实验将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材料 3.1 培养基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查氏琼脂培养基。 3.2 仪器或其它用具 取样铲、塑料袋、记号笔、 1.布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一般150-300亩(不同地区可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应用土壤底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并在图上标出,确定调查采样路线和方案。 2.采样部位和深度: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0.5-1kg,在采样过程中,采取的混合样一般都大于该重量,所以要去掉部分样品,将所有采样点的样品摊在塑料布上,除去动植物残体、石砾等杂质,将大块的样品整碎,混匀,摊成园形,中间划十字分成四份,然后对角线去掉两份,若样品还多,将样品再混合均匀,再反复进行四分法,直至样品最终重量要求0.5-1公斤(试验用的样品2公斤)为止。如下示意图。一用取土器或锄头直接挖入耕层取样。每个点切取的土块宽度、厚度应 基本一致。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北方土壤干燥,可在10~30cm处取样。 3.采样方法、数量:1)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采用对角采样法。2)面积中等,地势平整,有些肥力差异的田块采用棋盘式采样法。3)面积大,地势又不平坦,肥力不匀的田块采用蛇型线采样法。土样由20个样点组成。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每个混合样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采集样品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多余土壤。 4.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及经纬度、土壤名称、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的提取与分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工13实验班杨健3130206323 【摘要】: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 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放线菌[1] 是一群革兰氏阳性、含量( >55% ) 的细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从土壤中提取放线菌主要用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培养。 【关键词】:原核微生物,高氏一号,革兰氏阳性,孢子等。 【Abstrat】:Actinomycetes is a kind of main assumes the hypha growth and to spore reproductive land was more powerful prokaryotes. Named after the deep in radiating growth on solid medium. Most have developed branch hyphae. Hyphae slender, width to rod-shaped bacteria, about 0.5 ~ 1 micron. Can be divided into: vegetative hyphae, also known as the substrate mycelium, main function is to absorb nutrients, some can produce different colors, is important basis of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erial hyphae, fold, was born in the vegetative hyphae, also known as secondary hyphae. Actinomycetes [1] is a group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content (> 55%). Actinomycetes by colony is put a line of its name. It is a prokaryotic organism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mainly by spore reproduction, followed by rupture of reproduction. As the common bacteria, and more for saprophytic, a few stray. Extracted from the soil actinomycetes mainly use high's number one medium for culture. 【Key words】: procaryote microbiology, coates, number one gram positive, spores, etc. 引言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放线菌只是形态上的分类,属于细菌界放线菌门。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本次实验所取的放线菌都来自于土壤,用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对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和培养。一、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_____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讲义5 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分离方法 取土样时最好选取如花坛等地方的土样,去掉表层5~10cm的土壤后取样。 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常压加热至水沸腾后维持20min,取出,置28-37摄氏度培养24-48h,液面则产生黄白色皮膜。 用接种环取皮膜适量于无菌水中分散,稀释涂布于蔗糖豆芽汁琼脂平皿,置28-37摄氏度培养24-48h,挑取典型菌落。 实验6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训)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 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步骤: 1.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K2HPO4 ?3H2O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20g,水1000ml,pH7.2~7.4。 配制时,先用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112℃灭菌20分钟。 2.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1)待测样液的制备 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 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盛土的容器应是无菌的。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土样取回后应尽快投入实验。 称土样1g于盛有99mL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10~20min,使土样中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此即为10-2浓度的菌悬液,静置30s。另取装有9ml无菌水的

植物根际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选择分离及生物活性-厦门大学学报

doi:10.6043/j.issn.0438-0479.201604056 鹭宁两地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分析及抗菌等生物活性评估 王霏1,黎丹1,黄耀坚1,邓贤明1,吴莹莹2* (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 01406)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区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的药源菌株,本研究采用改良聚乳酸-明胶和海藻糖-脯氨酸两种培养基,选择分离采自厦门市翔安区香山风景区、南京中山植物园及南京玄武湖公园的17份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 共分离到178株放线菌,其中链霉菌151株,其余27株为稀有放线菌,占总数的15.2%. 稀有放线菌包含9个属: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和栖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包含2株新种. 对分离得到的所有放线菌进行液体小量发酵,并测定其发酵粗提物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 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78株放线菌中,有82株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占供测菌株的46.1%;有60株对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33.7%. 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其中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显著的菌株可为后续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有利资源. 关键词:放线菌;选择分离;系统分析;活性测定 中图分类号:Q 939 文献标志码:A 放线菌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目前临床及农业上使用的抗生素中,超过60%是放线菌产生的[1]. 自1944年美国放线菌学家Walksman[2]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中发现链霉素以来,大量新型抗生素被陆续从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部来自链霉菌,约占自然界来源抗生素总数的45%,另有16% 来自非链霉菌属的放线菌[3]. 随着对链霉菌资源的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和染色 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 2.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法以及接种技术; 4.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设备; 5.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等其它常规的实验仪器 2、实验耗材 擦镜纸、吸水纸、标签纸、无菌称量纸、无菌水、蒸馏水 3、实验药品 草酸铵结晶紫、番红、95%酒精、碘液、可溶性淀粉、硝酸钾、磷酸氢二钾、氯化钠、硫酸镁、硫酸亚铁、琼脂、重铬酸钾 4、实验材料 土壤 四、实验步骤 1、土壤取样 在实验前,取学校体育馆附近树木下10~20㎝土壤作为土样。 2、培养基的配制 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和培养放线菌):可溶性淀粉 2.0g 硝酸钾0.1g 磷酸氢二钾0.05g 氯化钠0.05g 硫酸镁0.05g 硫酸亚铁0.001g 琼脂2g 水100ml 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3、仪器灭菌 将培养基溶液的三角瓶用报纸包扎好以及玻璃珠、试管、三角锥瓶、载玻片、盖玻片放到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温蒸汽灭菌。

4、制备土壤稀释液 (1)称取土样2.00g,在火焰旁加到一个盛有48ml无菌水并装有玻璃珠的100ml锥形瓶中。振荡20-30min,使样品的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静止20-30s,标记为编号1。 (2)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稀释(该实验采用10倍梯度) ①取3个各装有9.5ml无菌水的25ml锥形瓶,分别按照顺序标记好2、3、4. ②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微量移液器从1号锥形瓶中移取0.5ml土壤悬液加到2号锥形瓶中,摇匀后,再用微量移液器从2号锥形瓶中移取0.5ml土壤悬液加到3号锥形瓶中,依此类推,分别将土壤悬液制成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的土壤稀释液。 5、稀释涂布法分离土壤中放线菌 (1)倒平板 将配制好并且灭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5—60℃时,往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1ml的0.5%重铬酸钾, 然后分别倒平板。方法是在超净工作台,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烧瓶,置火焰旁边,左手拿平皿并松动瓶塞,用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住拔出。令三角瓶瓶口在火焰上灭菌,左手将培养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液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冷凝后即成平板。共制备6个平板(一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样品)。 (3)涂布平板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精确地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液1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每一浓度对应两个平板。用无菌涂布棒(从浓度小液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涂完一个平板用酒精灯灭菌。 (4)倒置平板 将培养基平板倒置(防皿盖的冷凝水下滴),置于28度培养箱中培养3d 6、放线菌的纯化 (1)倒平板同上 (2)平板划线 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上做以Z字行划线,每划完一次要充分燃烧接种环烧掉残余微生物,再从上一次划线处末点开始下一次划线。划线完毕后盖上培养皿盖,倒置与恒温箱中培养。 7、放线菌的观察 玻璃纸法 (1)将玻璃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用旧报纸隔层叠好后灭菌。 (2)将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熔化后在火焰旁倒入无菌培养皿内,每皿倒15ml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在无菌操作下用镊子将无菌玻璃纸履盖在琼脂平板上即制成玻璃纸琼脂平板培养基。 (3)用接种环挑取纯化后的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4)将接种的玻璃纸琼脂平板置28—30℃下培养。 (5)在培养至3天,5天,7天时,从温室中取出平皿。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培养皿,用无菌镊子将玻璃纸与培养基分离,用无菌剪刀取小片玻璃纸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定稿版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摘要: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关键词:放线菌筛选微生物 1 放线菌的情况 放线菌(Actinobacillu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G+C)mol%含量(>55%)的细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实验十二___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二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 2、抗生素产生菌的抗菌谱测定。 3、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微生物大量存在与土壤中,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 实验材料: 1、土壤菜园土。 2、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8h培养物。 3、培养基淀粉琼脂和淀粉液体培养基。 4、其它 10%的酚、牛津杯、灭菌生理盐水、接种环、无菌涂棒、酒精灯、无菌吸管等。 实验方法: 一、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1、配制淀粉培养基 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硝酸钾 0.1克;磷酸氢二钾 0.05克;氯化钠 0.05克;硫酸镁 0.05克;硫酸亚铁 0.001克;琼脂 2克水 100毫升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 (1)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2)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