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江苏旷达实验室张凤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非常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是不上染。涤纶筒子纱染色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染色机主泵的压力作用使染液穿透卷绕在具有多孔不锈钢筒管上的纱线层,使分散染料的分子与纤维不断接触,染料首先是被纤维外层吸附,继而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达到上染得目的。我公司主要是ATY、DTY,现就这几年我公司常见染色问题阐述以下两点:

一、影响筒子纱匀染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较高的染液循环频率和较低的染料吸收速度是筒子纱匀染的重要条件。染料的吸收速度除了受纤维及染料本身特性的影响外,它还受助剂、染液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影响筒子纱匀染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这里以筒子纱染色时基本的操作因素为主,来阐述它们对筒子染色过程中匀染情况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筒子纱的染液流速或染液循环频率、染色时染液的升温速度、筒子纱卷绕密度等。

1、影响筒子纱匀染性的因素

A、每循环上染率对匀染的影响

由于纤维对染料的吸收作用,染液内染料浓度在染液流向方向上逐渐减少,引起染液流向下方纤维时染料的吸收量下降,即染料的吸尽作用。反映染料吸尽作用最直接的指标是染液每循环一次纤维吸收染料的百分率,即每循环上染率。每循环上染率越大,吸尽作用越强烈,所得的筒子纱匀染性越差。

B、流速对匀染程度的影响

经过筒子纱的染液流速或筒子纱染色时染液的循环频率,是决定筒子纱染色质量的重要参数。同一纤维品种用同样的染化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时,染料的最终平衡上染率是不变的,而达到匀染所需要的时间随染液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染色时间内,流速越高,筒子纱的匀染程度就越好;流速越低,筒子纱的匀染程度就越差;但流速过大易出现毛羽等疵病,因此,控制好流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要控制在25~30 L·(min.kg)。

C、升温速度对匀染程度的影响

筒子染色时的升温速度直接影响到筒子染色时间的长短,还会影响筒子染色机的产量、能耗。为此,确定合理的升温速度是筒子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染液吸尽作用的原理出发,避免升温速度过快引起每循环上染率增加过大导致筒子纱不匀染,对确保筒子纱的染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染色过程中升温速度增加时,每循环上染率也随之加大,这将导致筒子纱不匀染程度的增加。根据小样实验,当循环速度在2.85~3.25次/min情况下,即使升温速度为0,筒子纱

仍由0.68单位的得色率平均偏差值存在。因此现在许多工厂采用恒温染色法来保证匀染。

D、筒子纱卷密度对不匀染程度的影响

筒子纱卷绕密度不同,染色后的匀染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筒子纱卷绕密度的条件下,每循环上染率的变化及用目测和分光光度评定的筒子纱不匀染程度结是不同相同的。为了得到良好的染色结果,筒子纱的卷绕密度应尽量低些。但如果筒子纱的卷绕密度过低,则极易引起筒子纱型的崩垮,而且还会过多地减少筒子染色的装料量,因此筒子染色时,筒子纱卷绕密度应控制在0.3~0.45g/cm3左右(一般ATY密度小,DTY密度大)。

2、解决匀染性的措施

A、把开始时染料的迅速吸收阶段的吸收速率调节得十分缓慢,随后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使染液的平衡吸收率平稳、平缓地增加。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已得到普遍使用。我们染涤纶纱一般是加入助剂,染料,在缸体内运行一段时间再升温,以控制整个染色过程中平衡吸收率的变化。也可以用控制染色升温的办法来控制染液的平衡吸收率。

B、使用快速扩散的染料。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办法,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快速扩散染料水洗牢度很差,在涤纶纤维上它的光牢度也很差,因而要从牢度要求的角度来选用染料。

C、采用增加流速或减小浴洗比的方法,即提高染液的循环频率。

D、减小筒子纱的厚度,使染液在流线方向穿过筒子纱的距离变小。但生产小筒子纱会带来经济上的问题。

E、采用延长染色时间的方法,既增加染液的循环次数。

以上的各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保证筒子纱的染色质量。目前,快速筒子纱染色主要使通过提高染液循环频率的方法来实现。

二、对筒子纱内、中、外色差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人们对筒子染色疑问最大的,也是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内-中-外色差。这里姑且不论由于纤维品质的原因而造成内-中-外色差,就工艺和设备而言造成内-中-外色差最重要的原因是染液流量不足。可从下面10个方向进行讲解。

1、主泵流量不足

从筒子染色理论分析可知,筒子染色有个明显的特征,即染液在筒子纱线中的循环运动过程中,染料浓度会沿程下降(dc/dx,沿程浓度差)只有当染液循环速度大到足以补充染料被吸附变稀,使内—中—外各处纱线接触到的染液浓度一致,才不会出现沿程色差。也就时说,要防止内—中—外色差,主泵必须提供足够的染液流动速度——流量。理论和实践证明:只要流量足够,即使只打正循环,也可以匀染,使内—中—外达到无色差的满意效果(实际情况中由于染液在内—中—外圈的流线密度不同,还会出现内—中—外色差)。

2、有效流量不足

主泵流量不等于实际上真正穿透筒子纱层的流量(有效流量),两者之比为有效流量率(有效流量率=有效流量/主实际流量)。造成两种流量不等的原因是部分流量泄漏了,如筒管之间的密封不良。如前所述,不同筒管的有效流量率,从60%~90%不等,以间隔片密封的不锈钢锥形管主泵有将近一半的流量是无效流量。另外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露眼”或“破肚”,导致染液“短路”,也会显著降低有效流量率。

3、卷绕密度过大,筒子纱层过厚

众所周知,筒子染色需准备松式筒子,不仅密度匀,而且比常规筒子松、密度小。不论染色筒子卷绕密度如何,在筒子染色时,都会产生“过滤阻力”。密度大,阻力大,反之阻力小。筒管上卷绕的纱层太厚(纱太多),过滤阻力也会增大,一般认为纱层厚度不超过50mm 为宜。

4、正、反循环安排

染色筒子从内层到外层,半径逐渐增大,各层容纱量也随之增大,但是主泵的有效流量,在各层上并没有增大。也就时说,不同半径处的纱层面上通过的染液流量是同样的。当染液作由内向外的正循环时,沿程层纱的面积逐渐增加,单位面积上通过的染液随半径的增加而减少(及流线密度下降)。尽管流体的速度已大到足以弥补沿程浓度降低,然而由于(染)料少纱多,同样会发生内深外浅的问题。当染液作反循环时(从外向内),流向沿程染液流线密度越来越大,情况变成(染)料多纱少,沿程染料浓度减少,就有利于减少内—中—

外色差。因而,对主泵能力不足的染色机应考虑一定的反循环时间。以致出现有人设计反循环时间比正循环还长的情况。

5、进料时染料液主循环的方向

一般染色机进料时由主料泵把配好的料打到主泵进口,再由主泵混合同主缸中其它染液通过出口进入纱线强制循环系统,循环方向由正反之分。正循环时,泵出口染液直接通向各筒子内层,此时该部分染浴物料浓度比全浴浓度大,而纱线量又最少。反循环时,泵出口染浴首先进入染缸缸体与全浴混合后,从筒子的外表面被压入(或吸入)到筒子的内侧。反循环时,一方面由于染液被稀释,浓差没有正循环开始时大,而另一方面纱线量又是从大变小,因而造成的沿程浓差要小得多,这对筒子内层沉积物的减少也是有益的。因而建议注料时,主循环应取反循环,有利于减少内—中—外色差。

6、筒子密度变化造成内—中—外色差

纱线染色过程中不同纤维其溶胀程度不一致。如在水中,涤纶直径增大10%,棉纤维的直径增大20%,羊毛直径增大15%,粘胶纤维直径增大35%以上,Tencel直径增大更多。由于络松筒时是干纱,在水中直径增大造成纱变粗,而长度增加很小(1%-2%),使卷绕密度变大。在碱溶液中溶胀更是严重。合成纤维在热水中其长度会收缩,也会使筒子密度变大。一些弹性纱(如氨纶包芯纱、包缠纱)在湿热状态下也会剧烈收缩,所有这些都会破坏原来卷绕均匀的筒子,一方面密度变大,另一方面变得不均匀。如上所述,筒子密度变大就会使过滤阻力增大,导致染液流量变小,而加剧内—中—外色差。

7、染化料性质及染色工艺的影响

不论什么时候染化料本身的性质还是染色工艺参数的设定,都会影响上染速率(尤其是染料的初染率)和移染率,当上染率太快,移染率又低时会造成不匀染,即内—中—外色差。

8、染后柔软剂使用不当的的影响

一般染色后纱线会发涩、发毛,致使后道工序进行困难,深色尤为严重。为此不少厂家增加了“上油”工序,一般是用平滑性表面活性剂处理,有的用有机硅处理。但是有机硅由于折光度低会产生“增深”效应,如果“上油”不匀,即增深不匀,也会造成内—中—外色差。9、水质影响

筒子染色时,筒子上的纱线如同滤材。染色全过程中,前处理、染色、皂洗、清洗液数千次的穿透过滤。当水质不良、含杂过高,管道设备中铁锈污垢存在,或在前处理中,纤维共生物在前处理液中,因分散不匀,有些杂质沉积在纱线上,造成内层发黄(也有黄褐色)。因而筒染应使用软水,设备管道一定要冲洗干净。

10、筒子卷绕密度不匀

筒子卷绕时,径向密度分布不均匀,内层太松,以致染液轴相流量增加,造成内深外浅,也会造成内—中—外色差。

每个公司不尽相同,有待我们仔细去发现,去遏制。以上仅是根据我公司染色丝出现的问题作出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各个因素对筒子纱匀染性、筒子中外层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了解,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从而提高公司产品质量,最终满足客户

的需求!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涤纶筒子染色常见问题分析 ----江苏旷达实验室张凤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非常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是不上染。涤纶筒子纱染色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染色机主泵的压力作用使染液穿透卷绕在具有多孔不锈钢筒管上的纱线层,使分散染料的分子与纤维不断接触,染料首先是被纤维外层吸附,继而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达到上染得目的。我公司主要是ATY、DTY,现就这几年我公司常见染色问题阐述以下两点: 一、影响筒子纱匀染性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较高的染液循环频率和较低的染料吸收速度是筒子纱匀染的重要条件。染料的吸收速度除了受纤维及染料本身特性的影响外,它还受助剂、染液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影响筒子纱匀染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这里以筒子纱染色时基本的操作因素为主,来阐述它们对筒子染色过程中匀染情况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筒子纱的染液流速或染液循环频率、染色时染液的升温速度、筒子纱卷绕密度等。 1、影响筒子纱匀染性的因素 A、每循环上染率对匀染的影响

由于纤维对染料的吸收作用,染液内染料浓度在染液流向方向上逐渐减少,引起染液流向下方纤维时染料的吸收量下降,即染料的吸尽作用。反映染料吸尽作用最直接的指标是染液每循环一次纤维吸收染料的百分率,即每循环上染率。每循环上染率越大,吸尽作用越强烈,所得的筒子纱匀染性越差。 B、流速对匀染程度的影响 经过筒子纱的染液流速或筒子纱染色时染液的循环频率,是决定筒子纱染色质量的重要参数。同一纤维品种用同样的染化料在相同条件下染色时,染料的最终平衡上染率是不变的,而达到匀染所需要的时间随染液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染色时间内,流速越高,筒子纱的匀染程度就越好;流速越低,筒子纱的匀染程度就越差;但流速过大易出现毛羽等疵病,因此,控制好流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要控制在25~30 L·(min.kg)。 C、升温速度对匀染程度的影响 筒子染色时的升温速度直接影响到筒子染色时间的长短,还会影响筒子染色机的产量、能耗。为此,确定合理的升温速度是筒子染色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染液吸尽作用的原理出发,避免升温速度过快引起每循环上染率增加过大导致筒子纱不匀染,对确保筒子纱的染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染色过程中升温速度增加时,每循环上染率也随之加大,这将导致筒子纱不匀染程度的增加。根据小样实验,当循环速度在2.85~3.25次/min情况下,即使升温速度为0,筒子纱

面料染色工艺

面料染色 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一胚布缝边松布翻布 1 缝纫机特征:通过电动机带动缝纫机头,能把布边布头缝合起来。可以缝各种布料。 2 操作:先打开电源开关,把针线跟底线穿好,把布边或布头放到压脚下面、再启动踏脚板。 3 缝边工先检查胚布与流程卡上的数量,胚布是否相符,缝边不能过宽,2公分以内,从布头缝至布尾要平直,齐边。保持布面清洁,按数量分清缸数。 4 对缝纫机要定期保养,如加油,清洁等工作。用完后关掉电源以免烧坏电动机。 5 注意安全、调节机速、小心针头扎手指头。 6 松布,翻布,要检查松布机,翻布筒是否正常,特别要留意勾丝。 二拉缸(绳状缸) 拉缸构造:缸体由不锈缸材料制造,主要配件:电动机,棍筒,加热蒸汽管,加料糟,开关可以正转反转。 特征:能染真丝,棉布,人造丝,锦纶网布等,优点就是产量高,速度快,缺点:不能生产拉架布,高档布料等。 常见故障:会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打结,绞导布轮。 解决方法:先停机,然后手动开机慢慢倒转。 生产工艺 1 先检查机台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搭色,沾污。 2 胚布进缸要平幅进,用缝纫机接头。 3 染色时水位要放大,浴比1:50左右,低水位不能开机运行,防止拉伤,擦伤。 4 拉缸生产的胚布选择每疋布的长度要基本一致,助剂,染料要加均匀(防止有疋差)。 5 拉缸不能生产高档布料,只能染要求低的产品,目前我们只能用来煮练印花胚布,染印花底

色。 三高温缸 构造:由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主要配件:主泵马达,导布轮,升降温进放水阀,还有排汽阀,副缸,抽料泵,搅拌机,主机前装有出布机,四管配有先进电脑运行操作。 特征:能染多种面料,既能低温染色又能高温染色,操作简单易懂,成品质量好,机器运行时出现结会自动报警。 常见故障:机器运行时出现布拉不动,掉布,布打结,布绞导布纶,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等。解决方法: 1、当布出现拉不动时,操作工应马上考虑到主泵的冲力是不是调的太大或太小,调小冲力不够,调大冲力过猛,会把缸内的布冲乱,在后面的布运行就会把前面的布压住,导至布拉不动,冲力应该调到适当为止。如果布还是拉不动,在高温情况下,应该降温至85度,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才可以开盖,用人手进行操作,操作工在滚筒正转突然停下,连续几次,用手推布正转。或把布打出一点,再开动主泵,水冲力调大,直到布进去为止。 2、掉布:布在缸内自动打结,过不了喷嘴,降温85度,压力排完,用手工把结解开。 3、布绞导布轮:操作工千万不要茫然地乱正反转,要看清楚布是怎样绕在导布轮上,再找出双头,把布清理好即可,如果缸内高温一定要降温,排压。 7、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时,只要来电就把电脑箱上 面的自动与手动开关反复开几次,就OK! 操作工艺 1 胚布进缸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沾污,沾色。 2 胚布下缸前要看清流程卡上布号,数量是否相同等,拉架布染色必须用缝纫机接头,平幅进缸,防止出现拉痕,染色时水位要放大,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 3 高温缸染色时,一定要关好,关紧高温缸门,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30度,降温至85度以下,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1min)升温至70℃匀染10min—(1℃/1min)升温至100℃匀染10min—(1℃/min)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o.w.f.)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

桑蚕丝筒子纱染色

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桑蚕丝做筒子纱的染色方法,包括松式络筒、脱胶、漂白、染色、后处理、脱水、整形、烘干。其特征在于:在漂白与染色之间增加了松式二次络筒,使整个流程为松式络筒、脱胶、漂白、脱水、整形、烘干、松式二次络筒、染色、后处理、脱水、整形、烘干。在两次松式络筒过程中,桑蚕丝始终用全棉氨纶混纺弹力针织袜筒包覆。有益效果:在漂白与染色之间增加了松式二次络筒;络筒时弹力袜筒包覆筒子,可将废纱率降至零点;染色后筒子不变形,筒子内外颜色一致,颜色一次成功率高,后续反倒、织布效率高,避免了传统方法染色带来的问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桑蚕丝做筒子纱的染色方法,包括流程为松式络筒、脱胶、漂白、脱水、整形、烘干、松式二次络筒、染色、后处理、脱水、整形、烘干等工序。其特征在:两次松式络筒过程中,桑蚕丝始终用全棉氨纶混纺弹力针织袜筒包覆,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一.松式络筒:采用SSM络筒机,型号是DP-1、是TW-1或PS-6中的一种;络筒前,待用纱管包覆为其长度3倍的全棉氨纶混纺弹力针织袜筒,包覆纱管需其轴向中心位臵与袜筒轴向中心位臵一致;络筒车速300-750r/min,背压力35%-55%,卷绕角12-17°。成品筒子密度0.25-0.38g/cm3,成品筒子定重0.3-0.8kg ;络筒完毕,将露在筒子两端的袜筒沿筒子轴向对向翻转,将桑蚕丝包覆; 二.脱胶:其工艺按浴比1:12至1:40染缸注水后,依次加入 0.5-3.0g/L纯碱或蛋白酶、0.5g/L渗透剂,染浴按2.5℃/min升至50℃-90℃保温30-60min,溢流水洗3-10min,处理后排空; 三.漂白:其工艺按浴比1:12至1:40染缸注水后,依次加入1-3g/L 碱剂、8-30g/L浓度为27.5%的双氧水,染浴按2.5℃/min升至85-90℃保温40-60min,处理后排空;工艺按浴比1:12至1:40染缸注水后,染浴按2.5℃/min升至80℃,加入1-3g/L分散剂,处理后排空;工艺按浴比1:12至1:40染缸注水后,染浴按2.5℃/min升至80℃,加入1-3g/L 分散剂,处理后排空;工艺按浴比1:12至1:40染缸注水后,加入0.3-1.0g/L醋酸,升温至50℃酸洗5分钟,再加入0.01-0.2g/L去双氧水酶,升温至40-60℃,运行15-20min,处理后排空,去双氧水酶处理液PH值为6-8.5。 四.脱水:采用联合牌筒子专用脱水机,脱水转速800-1100r/min,脱水5-10min; 五.整形与烘干:对脱水完的筒子,按照筒子轴向手工整形成圆柱形;采用射频烘干机烘干,运行80-120分钟;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 回弹性好, 耐磨性优良, 尺寸稳定性好, 抗皱性好, 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 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 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 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 增加了微隙, 降低 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 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 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得色丰满, 各种染色牢度优良。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 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 退浆、煮练、漂白合一, 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 —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 色( 1℃/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 1℃/1min) 升温至

100℃匀染10min—( 1℃/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 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 —洗水—醋酸中和—洗水( 上抗静电剂) —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 按织物重量) : 分散染料 ( o.w.f.) x 冰醋酸 1.2g/L 匀染剂 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 1.5g/L 还原清洗剂 1.5g/L 抗静电剂处方 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 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 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 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 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 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 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 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 ﹪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 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 型高温高压 染样机 1.2 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 下处理20min, 皂洗剂1g/L 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 /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1℃ /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1℃ /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 —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 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9g 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 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 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纺丝、织造是必要的。但在染整加工时必须将油剂洗除倘若染前不洗涤,带着这些油剂染色,油剂会在涤纶表面形成一层“阻染膜”,妨碍染料向纤维内部均匀扩散、渗透。因而,容易造成上色不匀,产生色花、色斑等染疵。而且,还会使浮色增加,影响色牢度。如果染前处理工艺不到位,纤维上的油剂去除不匀,就可能产生云状色花;如果在染色过程中,染液中的染料分散稳定性差,出现凝聚现象,这些油剂又会与染料的聚集体结合,沾附染色物而产生色斑。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应对措施:加强染前净化处理 在染色前,先将染色物在淡碱液中(必要时可加入适量耐高温、不起泡的表面活性剂)于120 ℃处理 2Omin(注意,碱浓不可太高,以免涤纶水解)。排液后清洗一次,必要时经酸中和,然后再实施染色。目的有二个:

涤纶筒子纱色花病疵原因及解决方法

涤纶筒子纱色花病疵原因及解决方法 2008-12-23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361 涤纶筒子纱色花病疵原因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筒子纱线染色损耗小、质量高、交货快、效益好,因此,筒子纱线染色订单快速增长。然而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工艺复杂,要求很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难于控制,稍有疏忽,容易造成色花。 1、染色机理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才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 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染色机上主泵的压力作用使染液穿透卷绕在具多孔筒管上的纱线层,使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接触,溶解了的染料首先被纤维外层吸附,接着再向纤维内部扩散,从而达到上染目的。 2、容易造成色花的因素及其控制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简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的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 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以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 2.2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涤纶纱线在纺纱和松筒等人缸染色前工序中沾污在纱线上的油剂,通常采用德美净338 1g/L,加碳酸纳2g/L于80℃条件下处理20min。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染色工艺(筒子纱与布)

筒子纱染色工艺 络筒→预溶胀→染色→清洗→干燥→溶剂回收 络筒:将20s精梳棉纱线络成600g松式筒子(不锈钢螺旋弹簧筒,0.37g/cm3)。 溶胀:在染色主缸内用纯二甲基亚砜(DMSO)对纱线进行溶胀(浴比:10:1,90℃,1h)。 染色:将二甘醇二甲醚(DG)/二甲基亚砜=9:1的混合溶剂(浴比,10:1), C.I.活性红24(3% owf),无水碳酸钾(3g/L),2℃/min从室温升温到95℃, 染液循环2h;排液。 清洗:先用纯DMSO在90℃下清洗4次,每次15min/次,再用DG在室温清洗10 min一次,浴比都为10:1。 干燥:用110℃的氮气流吹2小时。 溶剂回收:采用精馏的方法,1000-2000帕,在95℃收集DG;500-1000帕,100℃下收集DMSO。 烧杯里染布工艺 棉织物被剪为3g大小的试样,并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25℃溶胀1小时。溶胀后的棉织物经过简单沥干直接转移到45mL染色溶液中,染液含9mL DMSO,36mL 碳酸二甲酯(DMC)(DMSO/DMC 1/4;浴比为1:15),染料(0.09g,3% owf)和碳酸钾(0.08g)。随后封闭染罐,在95℃条件下机械振荡两小时。染色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染罐拿出染色样品,并在离心机上以5000rpm/min 的条件离心5min。离心液与染色残液合并,并用于下一循环的染色。而染色织物在50℃条件下洗涤两次(DMSO,45mL)每次20分钟,去除未固色的染料。每次洗涤后都使用离心机在5000rpm/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最终在50℃下减压干燥至恒重。DMSO洗液,第二次的离心液以及最终蒸馏提纯后的DMSO都用于下一轮的染色回用。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纺织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9-10-09 13:19 - 阅读:34 - 评论:0 面料染色工艺流程 一胚布缝边松布翻布 1 缝纫机特征:通过电动机带动缝纫机头,能把布边布头缝合起来。可以缝各种布料。 2 操作:先打开电源开关,把针线跟底线穿好,把布边或布头放到压脚下面、再启动踏脚板。 3 缝边工先检查胚布与流程卡上的数量,胚布是否相符,缝边不能过宽,2公分以内,从布头缝至布尾要平直,齐边。保持布面清洁,按数量分清缸数。 4 对缝纫机要定期保养,如加油,清洁等工作。用完后关掉电源以免烧坏电动机。 5 注意安全、调节机速、小心针头扎手指头。 6 松布,翻布,要检查松布机,翻布筒是否正常,特别要留意勾丝。 二拉缸(绳状缸) 拉缸构造:缸体由不锈缸材料制造,主要配件:电动机,棍筒,加热蒸汽管,加料糟,开关可以正转反转。 特征:能染真丝,棉布,人造丝,锦纶网布等,优点就是产量高,速度快,缺点:不能生产拉架布,高档布料等。 常见故障:会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打结,绞导布轮。 解决方法:先停机,然后手动开机慢慢倒转。 生产工艺 1 先检查机台是否正常,染缸,用具是否清洁,防止搭色,沾污。

2 胚布进缸要平幅进,用缝纫机接头。 3 染色时水位要放大,浴比1:50左右,低水位不能开机运行,防止拉伤,擦伤。 4 拉缸生产的胚布选择每疋布的长度要基本一致,助剂,染料要加均匀(防止有疋差)。 5 拉缸不能生产高档布料,只能染要求低的产品,目前我们只能用来煮练印花胚布,染印花底色。 三高温缸 构造:由不锈钢材料组合而成,主要配件:主泵马达,导布轮,升降温进放水阀,还有排汽阀,副缸,抽料泵,搅拌机,主机前装有出布机,四管配有先进电脑运行操作。 特征:能染多种面料,既能低温染色又能高温染色,操作简单易懂,成品质量好,机器运行时出现结会自动报警。 常见故障:机器运行时出现布拉不动,掉布,布打结,布绞导布纶,机器运行时突然停电等。解决方法: 1、当布出现拉不动时,操作工应马上考虑到主泵的冲力是不是调的太大或太小,调小冲力不够,调大冲力过猛,会把缸内的布冲乱,在后面的布运行就会把前面的布压住,导至布拉不动,冲力应该调到适当为止。如果布还是拉不动,在高温情况下,应该降温至85度,缸内压力全部排完,才可以开盖,用人手进行操作,操作工在滚筒正转突然停下,连续几次,用手推布正转。或把布打出一点,再开动主泵,水冲力调大,直到布进去为止。 2、掉布:布在缸内自动打结,过不了喷嘴,降温85度,压力排完,用手工把结解开。 3、布绞导布轮:操作工千万不要茫然地乱正反转,要看清楚布是怎样绕在导布轮上,再

混纺纱线染色工艺

混纺纱线染色工艺 为了给针织服装领域提供更多更舒适的纺织材料,并降低生产成本,近几年来,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毛棉(或粘)纱线,常见的有45/55、30/70和20/80等规格的混纺纱线。由于混纺纱线中的羊毛组分不耐强碱和棉用酶制剂,所以不能采用棉常用的煮练和漂白工艺,从而不能有效地去除棉蜡、油脂、果胶和天然色素等杂质,影响了手感风格,以及毛效和漂染工艺的稳定性。笔者经多次实践,调整各工序加工工艺,尤其是前处理加工条件,获得了满意的染品。 2毛棉混纺纱染色工艺 2.1前处理漂染加工成功的关键,前处理要占50%的因素。以45/55配比的毛棉混纺纱线为例,其前处理宜在温和条件下采用适宜的助剂,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2.1.1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 工艺处方(g/L) 氧化(第一浴)快速渗透剂T0.5~1 去油除蜡精练剂YX1503~5 25%双氧水8~10 小苏打3~5 还原(第二浴) 去油除蜡精练剂YX1502~3 雕白块或漂毛粉3~4 小苏打3~5 工艺条件浴比1∶30,室温下先氧化(第一浴),运转10~15min;继以1℃/min速度升温至60~65℃,保温60~80min,排液,水洗1次。还原(第二浴),再按上述工序,以还原浴重复处理一遍,然后经充分水洗,待染。 2.1.2助剂的作用 快速渗透剂T,不耐强酸、强碱和高温,在40℃左右能迅速均匀润湿纤维,同时可携带浴中其它助剂进入纱线内进行作用,以提高处理效果。该助剂可改善因死棉而造成的染疵。去油除蜡精练剂YX150,它可有效地去除棉纤维上的蜡质油脂,同时对羊毛上的油脂等杂质起净化作用,从而满足后道工序的要求。经该前处理后的纱线,其毛效可达12.7cM/30min。双氧水是氧化剂,它的加入可去除羊毛和棉纤维上的部分杂质,尤其是天然色素。但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两种纤维降解而使强力受损。雕白块或漂毛粉是还原剂,还原性强而稳定,不仅能进一步改善两种纤维组分的白度,并且还能除去纱线上残存的氧化剂,确保纱线质量。小苏打(碳酸氢钠)是一种极弱的碱剂,主要调节工作液的pH值至8~8.5,因为双氧水和雕白块都需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作用,并且随碱性的增强作用加大。由于受到羊毛组分化学性能的限制,需严格控制工作液pH值。 2.2染色 必须要选用好染料,无论是绞纱还是筒子纱。原则上都可采用环保型高坚牢度的直接染料,将棉或粘胶纤维染着;然后选择对纤维素纤维无亲和力的弱酸性染料或酸性络合染料套染羊毛组分。

涤纶染色方法

涤纶染色的方法介绍 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涤纶染色通常用三种方法: 1、载体染色法 载体的作用是使合成纤维在较低温度下上染。涤纶染色用的载体主要有联苯、卤代芳烃、邻苯基苯酚、水杨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是邻苯基苯酚钠盐或水杨酸甲酯。载体分子小,染色时先于染料上染,对纤维起增塑作用,降低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促进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活动,使染料分子容易扩散进入纤维。 载体还能增加纤维对染料的平衡上染量,染得较浓的颜色。染色时,将分散剂、染料、载体加入染浴,升温到近沸,染1小时左右。用邻苯基苯酚钠盐作载体在温度高于60℃后,需要逐步加入醋酸等酸性物质,使钠盐逐步转变成游离酚而起载体的作用。

染色后应充分水洗、皂洗去除残留载体,因载体有一定毒性并会降低染色品的日晒牢度。 2、高温染色法 在密闭染槽中染色,因染槽中染液温度高于100℃蒸汽压力大于1个大气压,又称高温高压染色法。适用于纤维、纱线和织物染色。染液温度增高后,染料在染液中的溶解度和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以及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都可提高,不但上染速率快,平衡上染量也有增加。染色时在染浴中加入染料、分散剂和匀染剂,染液维持在pH5左右,在70℃左右开始上染,逐渐升温到约130℃后,续染1小时左右,然后降温、排液、水洗和皂洗。 3、热溶染色法 是高温干态条件下,染料迅速扩散进入纤维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浅、中色织物的连续轧染,生产效率很高。选用的染料应颗粒细小、有较高的升华牢度,于室温下浸轧加有防泳移剂的染料悬浮液,使染料颗粒沉积在织物组织中。 烘干时应逐渐均匀升温,以减轻染料泳移而引起的染色不匀。干后再进行焙烘,当升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沉积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即对纤维上染,有少量染料因升华而散失在大气中。焙烘温度主要视染料的升华牢度高低而定,一般为180~220℃。焙烘时间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结晶区约为81 ℃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 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 Tg 定形温度 Tg 未定形 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实际染色时, 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 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 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 染料分子量越大, 二者相差越大 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 1.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 织物品种适应性好, 适用的染料范围广, 染料利用率高 对设备要求高, 需密闭 间歇式, 染色时间长, 生产效率较低

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 pH调节剂等 高温高压染色, 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 温度控制不匀, 出现晶体增长现象 高温染色, 表面易析出低聚物 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 染料要求: 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 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 染色过程 ( 1) 40 ℃温水化料, 过滤 ( 2) 慢慢升温至120~130 ℃, 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 上染速率迅速提高, 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 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 3) 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 4) 然后降温, 进行还原清洗, 水洗等后处理, 彻底去除浮色, 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度和鲜艳度 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 温度不能超过145℃, 否则纤 维会造成损伤, 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 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 ( 1) 染色升温阶段: 在70~110℃温度区间, 染料上染速率很快, 要严格控制1~2℃/min, 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 2) 染色保温阶段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并增进染料移染, 染匀染透

涤纶染色温度

涤纶染色工艺及条件 一.高温高压染色 1 化料(40℃温水化料),且过滤; 2 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慢慢升至120℃~130℃,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3 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4 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及光泽度; 注: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容易造成损伤; 染色温度总体控制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A 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较快,要严格控制1~2℃/MIN, 以保证染料均匀被吸附; B 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C 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 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等现象; 5 PH值的管控 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注: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打,手感差,但酸性太强,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6 浴比:匹染:10:1~30:1 注:浴比小了,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均等; 浴比大了,耗能耗水; 7 分散剂的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A 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够均匀的吸附在纤维 的各个部位,从而染色均匀,但上染百分率会有所下降; B 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时,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用; 二.热熔染色 热熔染色工艺,目前在盛泽地区运用还较少,在福建运用较为广泛: 1 它是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连续化 生产,生产率较高,节能节水,对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要求较高,染色时,织物所受的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简子纱染色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简子纱染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到筒子纱线染色损耗小、质量高、交货快、效益好,因此,筒子纱线染色订单快速增长。然而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工艺复杂,要求很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难于控制,稍有疏忽,容易造成色花。 一、染色原理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才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 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染色机上主泵的压力作用使染液穿透卷绕在具多孔筒管上的纱线层,使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接触,溶解了的染料首先被纤维外层吸附,接着再向纤维内部扩散,从而达到上染目的。 二、染色易色花应注意以下问题: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简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的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 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以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 2.2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涤纶纱线在纺纱和松筒等人缸染色前工序中沾污在纱线上的油剂,通常采用除油灵,加碳酸纳2g/L于80℃条件下处理20min。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2.3染料的选择 高温高压染色应尽量选用分子量小、分散性优良的染料,国产分散红E-4B、分散黄 E-3RL、分散蓝E-4R是一组很匹配的低温型染料组合。能拼出大部分常见的色谱体系。考

染纱纱染色工艺

资料随时可以为客户更新。 1 2013102236264 一种节水的纱线染色方法 2 201410328666X 一种筒子纱白色染色用料配方 3 2014103286782 一种筒子纱黑色染色用料配方 4 2013101556674 一种纱筒以及一种应用到该纱筒的染色工艺 5 2014103692771 一种耐后丝光强碱的纯棉黑色纱线染色处方及其制备方法 6 2014103692786 一种耐后丝光强碱的纯棉黑色纱线的染色方法 7 2014103157052 纤维素纤维筒子纱荧光涂料染色方法 8 2014102850072 一种筒子纱染色工艺 9 2014102844692 生产用筒子纱染色后脱水装置 10 2014102844673 筒子纱染色的前后处理工艺 11 2014102017079 一种可透光纱线染色的加工工艺 12 2014102019445 一种提高多组分包芯纱在染色时缩率的加工工艺 13 2014102143230 一种短纤维纱线的染色方法 14 2014102136684 一种竹纤维筒子纱的染色工艺 15 2014102146652 双重混纺编织高强易染色纱 16 2014102123415 一种羊绒筒子纱染色工艺 17 2014101419845 染色步骤较少的全羊毛毛纱针织面料的生产方法 18 2013107207592 单纱染色机 19 2014101642034 快速染色纱筒 20 2014101633730 高效染色纱筒 21 2014101633088 高效节能染色纱筒 22 2012105324845 液流式绞纱染色机 23 2012104574167 新型的单向筒子纱染色机 24 2012104460607 筒子纱的节水染色工艺 25 2012104460626 筒子纱染色的后处理工艺 26 2012800468449 染色和处理BCF纱线的方法 27 2013107208472 立缸染色烘纱机 28 201310625331X 一种绞纱染色工艺 29 2014100045750 一种筒子纱的残液染色工艺 30 2014100046471 一种筒子纱的单向循环染色工艺 31 2013107455535 一种新型纱线染色装置 32 2013107489334 一种新型纱线染色箱 33 2013106985036 一种纺织纱的染色助剂配方 34 2013106530007 全棉荧光纱线的染色工艺 35 2013106242476 混纺纤维筒子纱三合一体染色方法 36 2013104826798 筒子纱涂料染色方法 37 2013105046204 一种多层次颜色牛仔纱线的染色方法 38 2013104533602 一种纱线染色机 39 2013105148689 一种海岛纱褶皱面料的染色工艺 40 2013105501327 一种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 41 2013104283823 筒子纱染色工艺 42 2013104953702 绕线式色纺纱染色捻纱一体模具头

涤纶染色温度

涤纶染色温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涤纶染色工艺及条件 一.高温高压染色 1化料(40℃温水化料),且过滤; 2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慢慢升至120℃~130℃,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及光泽度; 注: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容易造成损伤;染色温度总体控制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A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较快,要严格控制1~2℃/MIN,以保证染料均匀被吸附; B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C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等现象; 5PH值的管控 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注: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打,手感差,但酸性太强,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6浴比:匹染:10:1~30:1 注:浴比小了,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均等; 浴比大了,耗能耗水; 7分散剂的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A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够均匀的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位,从而染色均匀,但上染百分率会有所下降; B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时,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用; 二.热熔染色 热熔染色工艺,目前在盛泽地区运用还较少,在福建运用较为广泛:

粘胶筒子纱染色

粘胶筒子纱染色工艺探讨 摘要粘胶纤维的无定形区大,而且存在皮蕊结构,因此,染料上染快,染料分子扩散困难,极易产生色花、层差等染疵。采用高温移染法染色工艺代替传统的恒温法或升温法染色工艺,并通过加入匀染剂、防染盐等助剂可有效解决色花、层差等问题。 关键词粘胶纤维筒子纱活性染料匀染剂防染盐高温移染法染色 工艺 1 前言 粘胶纤维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化学加工制造而成。其加工过程如下:漂白纸浆→17.5%烧碱浸渍→老化→黄化→碱溶解成粘胶溶液→成熟→过滤→脱泡→纺丝→脱硫→ 洗涤→漂白→洗涤→烘干→成品 粘胶纤维的基本组成物质与棉纤维一样,也是纤维素,但其染色性能与棉纤维有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粘胶纤维的无定形区大,染料上染快;另一方面,粘胶纤维存在着皮蕊结构,皮层的取向度较高,造成染色时染料分子扩散困难。因此,粘胶筒子纱染色极易产生色花和层差,特别是在咖啡、翠绿等颜色上。我们采用高温移染法染色工艺代替传统的恒温法或升温法染色工艺,并通过加入匀染剂、防染盐等助剂大大减少了粘胶筒子纱色花和层差的出现,提高了产品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实验 2.1实验织物 32S×32S双股粘胶纱 2.2 染料和药品 活性染料,市场取样。 棉用匀染剂TF-210A,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元明粉(工业级)、纯碱(工业级)、防染盐(工业级)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ECO远红外染样机(美国datacolor), SF-300型测色仪(美国datacolor), UV-2401PC 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SW-12A型水洗牢度仪(常州第二纺织仪器厂),LFY-49摩擦 牢度测试仪(山东纺织研究所) 2.4 实验方法 2.4.1 染色工艺对上染速率的影响 2.4.1.1 实验配方 活性染料:3%o.w.f,匀染剂TF-210A:1.0g/l,元明粉:50g/l,纯碱:20g/l,浴比1:20。 2.4.1.2 恒温染色实验操作 加入匀染剂、元明粉、染料,升温至60℃,加入纱线,染色30 min,加入纯碱,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涤纶的结构和各项性能,从而得出涤纶的一些基本特性。然后从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时产生的色花、色点、色差及分散染料的泳移现象论述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并针对这些疵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 关键词:涤纶疵点原因预防措施 前言 涤纶自发明至今以它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数量已占世界纺织纤维的1/3,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一半,成为合成纤维中的佼佼者,是当今理想的纺织材料。它的优越性主要取决于它特定的大分子结构;不仅有刚性的苯环,而且有脂肪族的链节,使其不仅具有可熔融加工性,便于加工成纤维,而且其大分子足够的刚性,赋予纤维高的初始模量。涤纶的综合性能好,强度大、弹性好,加工性能也好,其制成的面料挺括而不易变形,洗后不用熨烫,可纯纺也可和各种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广泛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在服装方面涤棉混纺织物可用于衬衣、床上用品,涤纶长丝可用于外衣、运动衣,也可用以生产仿羊毛、仿丝绸、仿麻等仿天然纤维产品等。由于涤纶可以大批量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改进,生产费用降低,所以涤纶的前景一片大好。而涤纶的染色疵点对涤纶的生产制品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必须对涤纶染色疵点有一定了解,比如涤纶染色时的色花、色点和色差等,并分析这些涤纶染色时疵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提出控制涤纶染色时疵点的预防措施,解决这些涤纶染色疵点,以减少对涤纶加工和制品带来的生产麻烦【1】。

1 .涤纶和分散染料 1.1涤纶 1.1.1涤纶的结构 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普通涤纶的纵向为光滑、均匀、无条痕的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涤纶大分子链上不含有亲水性基团,且缺乏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官能团,故吸湿性、染色性差,属于疏水性纤维。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含有苯环,阻碍了大分子的内旋转,使主链刚性增加。但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亚甲基,所以又有一定的柔性。刚柔相济的大分子结构使涤纶具有弹性优良、挺括、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质。涤纶大分子为线性分子,没有大的侧基和支链,分子链容易沿着纤维拉伸方向平行排列,因此分子间容易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结晶,这使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形状稳定性。酯键的存在使涤纶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但由于苯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所以涤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2】。 1.1.2涤纶的性能 (1)热性能 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其玻璃化温度为68~81℃,在玻璃化温度以下,大分子链段的活动能力小,涤纶受外力不易变形,有利于正常使用;涤纶的软化点温度为230~240℃,高于此温度,纤维开始解取向,分子链发生运动产生形变,且形变不能回复。在染整加工中,温度要控制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软化点温度以下。印染厂的热定性温度一般为180~220℃,染色、整理及成衣熨烫的温度均低于热定型温度,否则会因分子链活动加剧而破坏定性效果。在几种主要的合成纤维中也是最好的。涤纶在150℃下加热168小时后,其强度损失不超过3%,而锦纶在150℃受热5小时即变黄,纤维强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碳链纤维在高于80~90℃下受热要发生变形,其强度损失很难恢复。所以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热加工时,应着重考虑棉纤维本身的耐热性。涤纶所允许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大,可在-70~170℃之间使用,低温时纤维不会发脆【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