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1课民族团结

备课教师::王丽静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问题导学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图史结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以歌曲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的主题:“民族团结”上。

(2)课堂交流。

外国朋友想了解我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断提出疑问,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缓和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少数民族认识程度。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

出示美丽的莫力达瓦图片,以莫力达瓦自治旗为例

外国友人发出疑问:学生各小组分别解答,教师适当提示

(1)中国民族构成和分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展示“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提出问题:想一想,中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大杂居、小聚居,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是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2)小组汇报民族区域自治建议的提出和实施情况。

“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建议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展示“1954年《宪法》中共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内容图片和“五省自治区示意图”。

(3)提出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有何作用(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了教师的这一问题后,对第一目进行小结。

(4)课堂小组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再加以总结。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把握,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作以下归纳总结:a、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b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c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其他的民族自治区都像莫力达瓦自治旗这美丽富强吗?

学生小组汇报

(1)展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图片:新疆石油开采,宁夏青铜峡水电站,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青藏铁路等。

在学生对少数民族发展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了解西藏的民主改革,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柱族自治旗农业大发展,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3)中国人民政府为了使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了哪些措施?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西部大开发

(4)展示材料,并介绍:上世纪末,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课堂拓展西部大开发简介

展示材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榄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我国西部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十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的56%,人口只占全国的23%,生活在西部的民族有45个。

西部是我国的资源大宝库。已探明的矿藏136种,主要矿产资源总值约占全国的50%。藏量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不仅具有相当的开发基础,而且极富开发潜力。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可开发的水能占全国的81.4%。

西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唐宋以前,堪称中国的"西部时代"。西北的关中平原和西南的成都平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我国南北两个交相辉映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我国西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我国西部的落后现状,使西部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人才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对内对外开放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等。但最根本的是人们的观念问题。

从2000年开始,党中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西部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公路国道主干线、水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等。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结果。

课堂活动:谈谈孔繁森

孔繁森是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好干部。其事迹已被拍成电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并设问: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做出了那些贡献?你还知道他的那些事迹?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高贵品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其先进事迹,感受其强烈的人格魅力,从而加强德育教育。(提示: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外国友人发出感慨:我终于明白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共同体,他们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是任何困难都打不到的!西藏的“藏独”分子想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不会得逞,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震不跨的是民族团结精神。

课堂练习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一)、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接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道拉基》蒙古族

《阿诗玛》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彝族

《映山红花满山坡》达斡尔族

(二)、单选题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A、筹建新中国时

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意义在于()

A、体现各民族的共同心愿

B、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C、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D、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

4、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各民族分隔独立

B、以城市为中心

C、分布在山区

D、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5、板书设计

6、表达交流,反馈巩固

通过这节历史课,我们可以更加自信的向人展示我们的民族团结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发展。

五、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葡萄沟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11葡萄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三、教学难点: 感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沟》一课,(板书课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词。在没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课件出现) 茂密吐鲁番凉棚钉子 碉堡搭起蜜桃五光十色 留下山坡葡萄沟阴房 新疆钉木板四季不够 梯田热情好客维吾尔族 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不错。事不宜迟,现在我们一起前往葡萄沟。 二、学习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课件出示) 指名回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现在我们深入课文,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1)自由读。 2)汇报 板块一:谁喜欢第一段,为什么?(葡萄沟出产水果)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请你读一读。(课件出示) 2.师指着水果图片,简介各种水果。 3、自由读,思考: 看着这么多的水果,你在想什么? (葡萄沟真好!我真想吃!我真想去葡萄沟。) 4.引读:这么好的地方,大家该用什么语气读?(快乐、高兴、向往……)小结: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板块二:谁喜欢第二段,为什么?(这段写了葡萄沟的葡萄很美丽) 1、指名读。 2、理解、感悟: 1)葡萄种在哪儿?(课件出示) 师:这个地方的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真特别。理解“梯田” 2)葡萄长的怎么样?(茂密)。 师:同学们请看:刚才同学说是“茂密的枝叶”,怎样才是“茂密的枝叶”?一片叶子是茂密吗?两片呢?三片?怎样才是茂密呢? 师:这是怎样的叶子?(茂密的叶子。出示)茂密的叶子向四面展开像什么?(凉棚)怎样的凉棚?(绿色的凉棚。出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凉棚?就只有一个凉棚吗?从哪个词看出?“一个”和“一个个”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查过资料,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49。这时候,你最想怎么样?(钻进去,想到葡萄架下坐一坐。)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凉快”、“凉爽”、“舒服”)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出示句子) A、指名读。 B、引读:看,葡萄沟的葡萄长得多好啊!茂密的······坐在葡萄架下多凉快啊!茂密的······多舒服、多写意啊!茂密的······ 3)多凉爽呀,我们现在是坐在葡萄架下。快抬头看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精编版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 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11民族团结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组号_________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 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 发展 2. 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对一些少 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极少,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 秀文化传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 的政策 学习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阅读课本P56左侧导言:《爱我中华》 1、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少数民族建立了全国性的政权么?你知道近 代少数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实么?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汉时期华夏族初步 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 现了民族大融合的情况;隋唐时期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我国的民族关系相对稳定;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对峙中依然有交 流;明清时期祖国辽阔的疆域中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 民族;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各民族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近代史中,各族人民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建立起了休戚与共的民族关 系。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 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血肉联系。 2、因此,中央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 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那么,最能体现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政策是什么?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政策又是什么?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背景: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 国家 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 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 、 的关系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1课民族团结 备课教师::王丽静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1、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问题导学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图史结合法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三)第9课《黄山奇石》同步练习D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文(三)第9课《黄山奇石》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44分) 1. (9分)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Bǔ bo (1)萝卜 ________ 卜算子________ 占卜 ________ (2)眼波横 ________ 骄横 ________ 横线________ 2. (4分)给下列汉字组词,并照样子连一连。 援________ 掷________ 捞________ 缚________ 缭________ 络________ 资________ 贡________ 贷________ 带有“扌”的字(与手部的动作有关)与丝线、布匹有关 带有“纟”的字________ 与钱币、财富有关 带有“贝”的字________ 与手部的动作有关 3. (2分)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________ ②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________ ③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________ ④ 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________

4. (5分)选词填空。 (1)希望盼望 ①妈妈________我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②同学们多么________夏天快快来临,好看到那绽开笑脸的绣球花。 (2)遥望张望 ①夜晚登上泰山________远方,只见万家灯火,晶莹闪烁。 ②他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________着。 5. (6分)给多音字组词。 载:zǎi________zài________挣:zhēng________zhèng________兴: xīng________xìng________ 6. (13分)用多音字组词语。 爪zhǎo________模mú________都dū________ zh uǎ________mó________dōu________ 7. (5分)选择书写正确的词语。 ________A.陡峭B.陡悄 ________A.山蜂B.山峰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0分) 8. (12分)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比起从前毛色黯淡,由于惦记着小狐狸和吃不到充足的食物,明显地消瘦了。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正太郎就留一些,扔进地板下面,并且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一只铁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小狐狸一见正太郎,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地响一声,那两只狐狸从稍稍拉开的门缝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 (1)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每层的意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课文原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

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权宽浮,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葡萄沟》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亦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

民族团结教育 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补充如下: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 【重点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政策。 知识点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实行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探究: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侵害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后,青藏铁路铺进高原后,马背民族圆了火车梦 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这是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 请回答: B级(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意义? C级(2)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 C级(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A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2. 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A. 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 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 3.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扩大内需 4.孔繁森是() 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 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 【课后反思】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民族的名称及构成、我国56个名族分布的特点。掌握党和政府 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工作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 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教法 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四、学法 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阅读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识字11葡萄沟(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识字11葡萄沟(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为什么说葡萄 沟是个好地方。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茂密”、“五 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 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 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 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 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

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梯”书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现在我们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课文共有几个 自然段?先标上序号,然后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自由读。 3.汇报 三、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1.听完后师问: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板书好地方)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她好在哪儿?自己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出示) (1)葡萄沟在()。 (2)葡萄在()月份成熟。 (3)葡萄种在()。 (4)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去,有的运到(),制成葡萄干。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老师引读第二句。(老

(完整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教 学反 思 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 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 (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 (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 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主题九:鸟瞰民族分布

我国55 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教师小结活动

主题十:观赏民族建筑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目标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 教学设计理念: 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 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 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来源:学优中考网] 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②中国政区图。 ③课后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题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 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 3、生答后,师相机板书课题:民族团结。 (此环节通过播放学生熟知的音乐,从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本课的课题)。 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 〈一〉学习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小朋友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 2、生答: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来源:学优中考网] 生:朝鲜族、苗族。 生:白族……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 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 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1《葡萄沟》公开课教案

11《葡萄沟》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4篇课文。课文从葡萄沟出产水果品种多,葡萄又多又美,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这几个方面写出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真是个好方。课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用词准确。 书后三道习题,训练要素明确。第一题,指向了多音字的准确认读。第二题,指向提取信息解释说明。第三题,则指向运用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来进行写话,其中包含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这道题是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综合性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语和多音字,能把词语读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葡萄的语句,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了解“茂密”、“五光十色”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等词句的意思,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葡萄的语句,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了解“茂密”、“五光十色”及“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等词句的意思,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2.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先具体后概括的句式,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葡萄沟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拓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引入,复习词语

(一)读题引入 (二)复习词语 1.组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含有多音字的词语。 3.多音字变换环境,组织学生练习读准。 二、朗读想象,理解词句 (一)组织学生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贴板条:水果品种多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组织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组织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画出相关的语句。 2.组织同学们根据自己画出的句子,自由说自己喜欢葡萄沟的理由。 教师随着同学们的汇报贴出板条:葡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3.组织学生学习写葡萄的句子。 出示写葡萄的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展开想象,了解“五光十色”表示颜色多。 ①引导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 ②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写葡萄颜色的词语,并联系这些词语,了解“五光十色”有颜色多的意思。 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葡萄的其它颜色,引导学生总结:这么多颜色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光十色。 (2)组织学生看图比较,了解“五光十色”表现光泽美。 ①组织学生说说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②组织学生分别用“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与“珠宝”、“衣服”、“鲜花”、“彩灯”的图片连线。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葡萄沟

11 葡萄沟 第1课时 基础训练营 一、在正确的音节后面画上笑脸,错误的词语后面画上哭脸。 沟 gōu 棚 béng 够 gōu 味 wèn 留 líu 收 shōu 搭 tǎ 二、生字开花。 云分皮力辶 动运 各弟成 三、摘桃子。(选词填空) 密蜜 1.外面阴云()布,看起来要下雨了。

2.她在品味成功之后的甜()。 热情热烈 3.()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给客人吃。 4.教室里响起了()的掌声。 闻名有名 5.新疆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 6.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全国。 四、句子大观园。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下课了,校园里真热闹。 2.一个个绿色的茂密的枝叶葡萄像凉棚(连词成句) 3.葡萄成熟了。(扩句) 五、把下面句子重新排列,并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 ()把成熟的葡萄摘下来。 ()运到阴房里去。 ()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 ()葡萄就成了葡萄干。 第2课时 培优练兵场 六、课文选段阅读。 葡萄住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这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五光十色”的意思是,用“”画出表现这个词语意思的句子。 3.从“一大串一大串”可以看出葡萄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七、我是阅读小能手。 小兔运南瓜 一天,住在森林边上的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他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看见南瓜长得又圆又大,他高兴极了,伸手就摘下来一个。这一下他可发愁了,这么大的南瓜怎么搬得动呢?正在这时,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边走边说:“小白兔,你好!”看见小熊猫骑的车子,小白兔一下子有主意了,他想:我的大南瓜圆圆的,多像车轮呀,不是也可以转动吗?好,有办法啦! 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真是又快又省劲。 一会儿,小白兔就到了家门口。兔妈妈见了惊讶的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小白兔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小白兔,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小兔子地来到地里。 大南瓜圆圆的,多像呀。 2.读了短文,你认为小兔聪明吗?他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用“”画出文中的答案。 3.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___ 句话。兔妈妈是如何夸奖小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考试小提示 十年寒窗十年苦,大巧若拙勤为路。端正心态自认真,金榜提名若浮云。祝所有同学从容应试,冷静思考,会做的题一题不错。夺得理想名次,前程一片辉煌。加油噢!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三、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举班级的例子。班级绝大多数同学是汉族,请问班级里哪位是少数民族同学?你知道你们民族主要聚居在什么地方吗?) 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回民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难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案 一、【自主先学】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自学P56正文一、二段完成) (1)中国由多少个民族组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怎样的关系?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时间?全国建立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3)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4)读57页小字,划出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自学P57正文完成) (1)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建国后实行什么政策?。 (2)说出西藏的变化。 (3)中央提出什么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二、小组内交流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课堂展示:结合白板,主要展示自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理解和简单运用。 四、合作探究: 1.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意义。(小组讨论) 2、党的民族政策是什么?西藏,内蒙古和云南各发展怎样? 3.孔繁森的事迹有哪些?我们应学习他什么精神(小组合作) 4.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5、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五、体系构建:六、总结反思: 七、检测训练 1.(2010·湖北荆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2. (2010·四川内江)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3.(2010·浙江宁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学生活动及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各民族的概况 【教学难点】: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教学课时】: 计划用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她是谁?她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状况。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板书) 活动一世界民族知多少 教师出示各不同民族图片提问: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什么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并回答;当今世界,约有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由多民族组成。

一、民族的概念 1、民族的含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特征: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说一说教师出示56个民族的合影,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全家福? 学生回答 教师: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3页的相关内容。 二、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形成 1.中华民族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教师出示材料: (1)先秦时期:这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的时期。其内容包括华夏族的产生,华夏族与蛮夷戎狄的混融。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境内各民族被包容进来,“秦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2)秦汉时期: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稳定,民族界限比较清晰。“汉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这也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 冲垮胡汉界限,最终形成多民族一体化的新的共同体——“唐人”。 (4)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构成变动的步伐相对缓慢。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通婚,逐步汇聚融合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