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工林的基本情况,包括:概念,种类

2.了解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以及特种用途林

3.了解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重点

1.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以及特种用途林的用途和概念

2.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方法

3.如何营造混交林以及混交林的优点

四、教学难点

1.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以及特种用途林的基本信息

2.如何提高人工林生产林

3.混交林的营造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材

七、教学过程

1.介绍人工林

2.详细介绍五种人工林

【2017年整理】经济林栽培学复习资料

【2017年整理】经济林栽培学复习资料经济枃栽培孥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枃: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癿癿枃木。木材不是经济枃癿主产品。 2、经济枃栽培:一般是挃从经济枃育苗开始,经过经济枃营建、栽培管理,到经济枃产品采收整个生产过秳。 3、根颈: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物质亝换必经癿通道称为根颈。 4、萌芽率:枝条上癿芽萌収枝条癿能力。 5、成枝力:枝条上癿芽萌収成为长枝,>15Cm,癿能力。 6、芽癿异质性:果树不同部位癿芽体,由于所处环境、营养状况有差异,造成芽癿质量、生长势、饱满秳度等差别,称为芽癿异质性。 7、芽癿早熟性:芽体在形成当年卲萌収癿特征。 8、顶端优势:活跃癿顶端分生组织抑制部侧枝,侧芽,癿生长、生长势和分枝角度癿现象。 11、垂直优势:直立生长癿枝条生长势旺,接近水平戒下垂癿枝条生长势弱,枝条弯曲部位癿芽其生长势超过顶端癿现象。 12、叶面积系数:单位面积上所有经济枃木叶面积总和不土地面积比值。 17、自花授粉:同一个品种相互授粉癿现象。 18、异花授粉:不同品种间相互授粉癿现象。 19、自花结实:通过自花授粉而形成癿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癿产量癿果实癿现象。 20、异花结实:通过异花授粉而形成癿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癿产量癿果实癿现象。

21、单性结实:子房未叐精而形成无种子果实癿现象。 22、无融合生殖:一般是挃不叐精也収生収芽力癿胚癿现象。 23、雌雄异熟:雌雄同株戒异株中,雌蕊和雄蕊不能同时期成熟癿特性。 24、有效授粉期:是用胚珠癿寿命不从授粉至叐精所需时间差来表示。 25、花粉、胚囊癿败育:花粉戒胚囊在収育过秳中由于某些因素癿影响,出现中途退化,萎缩、収育中止等现象。 26、经济枃宜枃地癿选择:从整体生境中,选择适宜经济枃生长収育癿小生境,如小气候、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小地形、海拔高度等。 27、适地适树:是挃栽植树种癿生物孥特性和栽植地癿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収挥双方癿収展潜力,达到该树种在该环境条件下和当刾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癿最佳产量水平。 28、立地类型划分:主要根据土壤条件、地势地貌等,幵将不同土壤条件和地势地貌分成若干等级,以简单明了癿形式表示立地癿特 征。 29、经济枃癿栽植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栽植苗木癿株数。 30、水土流失:由陈水引起癿地表徂流所造成癿土壤侵蚀。 31、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是挃组成枃分癿树种、作物癿种类搭配科孥,表现出结极优化、规范,幵有不其相适应癿栽培管理、经营癿配套技术,达到功能多样、效益高癿目癿,在一定癿范围乀内具有普遍癿推广应用价值。 32、嫁接繁殖:是以增殖为主要目癿癿一种癿一种营养繁殖技术,是将一株植物癿枝段戒芽等器官戒组织,接到另一植物癿枝、干戒根等适当部位上,使乀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癿植株。 33、接穗:嫁接在砧木上癿枝戒芽体。 34、砧木:带原根承叐接穗戒接芽癿植株。 35、芽接:在枝条上剥叏带少量木质部癿单片芽体嫁接在砧木上癿嫁接方法。

林业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

×××年林业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你们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听取我们的汇报,让我们倍受感动,倍加鼓舞。你们对我区林业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区委、区政府谨代表区各族人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区×××年林业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年,是我区林业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一年,是林业发展开拓创新、重点突破的一年,是林业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严格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超前谋划,统筹安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林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了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年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组织、协调、动员市属机关事业单位、驻区部队、企业、共青团、农牧民群众1.5万余人次参与我区生态建设,以创建园林城区为突破口,以实施林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林工程建设,广泛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掀起了全区绿化造林高潮。今年新增绿化面积×××亩,其中,“三北四期”绿化×××亩,薪炭林×××亩,荒山荒地绿化×××亩,庭院绿化×××亩,经济林×××亩,封山育林×××亩,补植×××亩。国家级公益林×××万亩,特色养殖建设×××平方米。创建绿化合格单位×××个,花园式单位×××个,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造林绿化任务。截止目前,全区新增绿化面积×××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以上,人均拥有绿地面积×××平方米,道路绿地面积×××公顷,防护林绿地面积×××公顷,初步形成了以荒山绿化为片,道路景观绿化为线,集镇绿化为轴,庭院绿化为点的大绿

经济林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_以平和县为例

经济林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以平和县为例 叶慧坤 (平和县林业局资源站,福建平和363700) 摘要:在综合分析平和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经济林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提出平和县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平和县;经济林;现状;对策 经济林是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果树林、食用油料林、饮料林、调(香)料林、药材林、工业经济(原料)林及其它经济林等7个亚林种。经济林是平和县林业经营的重要林种之一。它既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提供相关工业原料,为人民生活提供营养丰富、无公害的森林绿色食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经济林产品已成为平和县山区农村经济和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在加快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平和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 1.1 平和县经济林发展成就 平和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更有悠久经济林栽培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林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全县经济林栽培面积已达7.7万hm2,各类经济林面积见表1。  收稿日期:2009-01-10 改善茶林土壤结构及其生长环境等方面着手,采取浅锄、深翻、砍杂、除草、补植、施肥、整枝、修剪、水土保持等措施,分期分批地对油茶林进行改造。 4.4 油茶林立体经营,增大林地经济效益 有研究表明[1][2],油茶林采用立体经营后,由过去单一的收获油茶籽,改为多种经营,节约了农业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仅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且可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油茶林生长环境,实现以耕代抚,促进油茶生产良性循环,使油茶达到高产稳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尤其油茶幼林期,处于仅投入而无产出阶段,林地空阔,易滋生杂草,水肥管理也较繁重困难,合理套种不失为解决其经营效益和管理困难的有效途径。 4.5 建立完善加工营销体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没有规模化和产业化,油茶种植便失去依托,经济效益的实现比较困难。我们应积极引导农民走油茶产业化发展道路,延伸油茶产业链,拓展油茶关联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在产品研发上,不断向广度、深度和系列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有声誉的食用油、化妆品、中西药、茶皂素等油茶系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加大对农户的支持力度,化解农户的风险,提高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通过订立供销合同,使龙头企业与农户、油茶园业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带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魏浙杭.油茶林套种效益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1995, 15(2):36-37,49. [2]油茶生态经济研究课题组.油茶林生态经济模式及效益 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2,(3):4-8. [3]王保生,刘文英,卢冬梅.改善油茶林小气候提高油茶产 量[J].江西气象科技,2003,26(1). ? 3 2 ? 第1期 林业建设

低效防护林封育改造作业设计

低效防护林封育改造作业设计 第二章设计指导设思想、依据与原则 2.1 设计的指导设思想 根据低效防护林的形成原因及其林分结构的特点,按照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基本要求,对现有低效防护林进行林分结构(主要是层次结构、树种结构和年龄结构)改造,将单层林、同龄林、树种单一的低效针叶林逐步改造成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封育管护,有效提高林分郁闭水平,增加林下植被盖度,逐步诱导形成林分层次结构完整、功能多样的森林生态群落。提高其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为M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2 设计依据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1995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163-1994 ●《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1995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18337.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18337.2-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18337.3-2001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1607-2003

●《浙江省营造林作业设计规范(试行)》 ●《浙江省营林技术规程规范》 ●《浙江省重点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关于下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2003年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浙计农经〔2003〕885号 ●《M县2003年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建设方案申报书》 ●《浙江省M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成果》 ●M县1998年二类调查成果资料 2.3 设计原则 2.3.1优化林分结构、提高防护效能的原则 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复层郁闭水平,增加林下的植被盖度,提高林分的防护效能。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把保护现有的阔叶幼树,选择合适的阔叶树种进行科学的补植造林,优化林分结构、提高防护效能作为重要原则。 2.3.2 补植造林与封育管护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采取补植造林措施,对低效防护林的林分结构进行改良,同时对所有改造小班均进行科学合理的封育管护,提高林分郁闭水平和防护功能。 2.3.3 分类改造、规模封育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低效防护林类型,分别采取团状、块状和带状补植造林措施,有效实现对现有林分结构的根本性改造;为提高封育管护效果,应坚持适度规模封山,每个封育管护区的面积一般宜控制在1500

经济林育种学复习资料.doc

经济林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 1、引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乡土树 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引种。 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他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 乡土树种。 外来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 该地区的外来树种。 2、雨型:雨量的不同季节分配型,称为雨型。 3、自然驯化:不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就能使被引进的动植物类型或品种适应新的环境 条件的现象。 4、种质资源:决定生物性状遗传,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称为种质。携带种质的载体称为种质资源。 5、外地种质资源:指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入的果树品种、类型。 6、乡土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得到的果树品种和类型。 7、向心引种:引种方向与中心产区方向相同的引种。 8离心引种:引种方向与中心产区方向相反的引种。 9、变种: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 10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植物群体。 11、选择育种:指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的天然或人工群体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类型或个体,经后裔鉴定,选择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2、混合选择: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对中选出来的所有个体混合采种、采条,混合繁殖,混合鉴定和比较。 13、单株选择:是指对选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谱系清楚的选择。 14、优树:又称正号树,是指在同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优越的树。 15、种子园:种子园是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16、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取得杂交,对杂交种鉴定和选择,以获得优良品种的 过程。 17、杂种优势:通过杂交取得的杂种,可能具有双亲特有的优良性状,或在生长势、生 产力或抗性方面比亲本强,杂种出现的这种现象叫杂种优势。 18、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并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性状的现象。 19、家系:由单株树木经自由授粉产生的子代群体或者由某两株树木经过控制授粉所产生的子代群体称为一个家系,前者称为一个半同胞家系,后者称为一个全同胞家系。 20、无性系:由一株树木经过无性繁殖而获得的一群个体称为一个无性系。

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

我国经济林产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经济林产业建设现状、发展战略和对策 一、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五大林种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得最好的林种。我国地域辽阔, 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条件复杂, 经济林资源丰富。据专家研究统计, 我国已拥有各种经济林木近1000种, 其中大面积主栽的树种约60 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 我国经济林产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而且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城乡市场、优化食物结构、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面积、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 近10 年来, 我国经济林生产面积快速增长, 年均新增经济林面积2000 万亩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 年底, 全国经济林总面积已达4.3 亿多亩, 年总产量8800 多万吨, 总产值1640 多亿元, 分别比“八五”期末增长了30%、97%和96%。 2.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名特优新品种、名牌产品数量快速增加。 近几年来, 仅由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基地”共300 多个。目前, 全国已呈现出大路水果比重下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 特别是干果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名特优新品种面积已占经济林总面积的18.3%, 北方地区的设施栽培面积也迅速扩大,北京大城市近郊区的精品观光采摘园数量

快速增多。同时, 各地通过实施名牌战略, 各类名牌产品不断涌现, 如河北鸭梨、平谷大桃、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京东板栗等一大批产品已享誉海内外。 3.加工、贮藏保鲜能力不断增强,经贸活动频繁, 市场愈趋繁荣。 目前, 全国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1万多个, 年加工能力达750 多万吨, 平均加工率为11%; 贮藏保鲜企业达10万个, 年贮藏保鲜能力达920 多万吨,平均贮藏保鲜率为13.5%; 经济林产品流通市场近万个。近几年来, 一些重点主产县又新建、扩建了一批专业果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全国已建成一大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一些经济林主产区, 每年都要举办以当地经济林产品为主题的各种全国性经贸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经济林产品的流通。 4.社会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 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 由于经济林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最好的林种, 通过发展经济林,既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强县富民, 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 中央9 号文件和1 号文件的相继出台, 为社会各界投资发展经济林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广大群众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持续空前高涨,目前, 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外资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纷纷投工投劳, 集资建基地、办企业, 开发经济林产业, 积极性持续不减、空前高涨。 二、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 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率低。 主要表现为,在全国经济林总面积中, 低产、低质和低效经济林面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经济林学复习提纲

1.如何实现经济林早果、丰产、优质、低耗的栽培目标? 1)高标准建园: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矮化苗或矮化中间砧苗,优先选取短枝型品种;对于异花结实的树种,选择适宜的授粉树品种,对于三倍体品种授粉树品种不至少两种,授粉树品种与主栽品种约为1:4-5;采用宽行距的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对于苹果、梨等采用行列式配置授粉树品种,而对于核桃、板栗等采用边界式配置授粉树品种;栽植前土壤进行开沟深翻,并施足有机肥,应在上一年雨季前进行;春季土壤解冻气温回升后苗木芽子尚未萌动时进行栽植,栽植深度与苗圃深度一致,栽植后修筑树盘、及时灌水并覆盖地膜,同时在饱满芽处短截以定干,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树干涂白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北方风大地区,配置防护林。 2)合理整形修剪:根据树种或品种生育特性、栽植密度、土壤状况及管理水平,选择合理的树形,根据树体结构要求选留骨干枝和配置结果枝组;幼树期主要任务是整形,为增枝扩冠阶段,修剪原则是轻剪为主、轻重结合,修剪方法宜选用刻芽、拉枝、缓放、环剥等,保持中心干的直立优势,注意竞争枝的处理;结果期主要任务是修剪,为调整生长与结果矛盾阶段,修剪原则是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壮树多选用拉枝、缓放、疏枝、环剥、拿枝软化等修剪方法,弱树多选用回缩、短截、疏枝等修剪方法,注意树形、树势、光照的统一;衰老期主要任务是复壮,修剪方法以短截、回缩为主。 3)加强土肥水管理:对于幼树期经济林,土壤进行深翻熟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生草制或覆盖制;生长前期加强肥水管理、生长后期控制肥水供应,春季土壤解冻后或早秋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枝条旺盛生长期沟施或穴施1-2次速效性氮肥,秋季叶面喷施1-2次磷钾肥。对于结果期经济林,园地生草或覆盖多年后要进行耕翻,休闲1、2年后继续生草或覆盖;早秋沟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萌芽前后沟施或穴施速效性氮肥,花期叶面喷施硼砂与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草木灰等混合液,花后(花芽分化临界期)沟施或穴施速效性氮肥与少量磷钾肥,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按一定比例沟施或穴施氮磷钾肥,果实生长后期(红色果实着色前1个月)叶面喷施磷钾肥、以钾肥为主,施肥量控制在每公斤果实1公斤或1.5公斤肥料;根据当地降雨情况合理灌水,秋季降水太多要注意园地排水,灌水时期为萌芽前后、花后、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及土壤上冻前,控水时期为花芽分化临界期、果实采收前。对于衰老期经济林,土壤继续深翻熟化,加强肥水供应,促进根系生长。 4)重视花果管理:幼树期对辅养枝及时采取促花措施。结果期注意疏花疏果,并配合人工辅助授粉或果园放蜂,花后30-40天(六月落果后)进行果实套袋,绿色系或黄色系果实可选用单层袋、红色系果实选用双层袋,套袋前打一遍杀虫杀菌剂,果实采收前30天左右摘袋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开发和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木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涵盖林下、林中、林上等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条件,以林为主,建立林下种植、养植和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经济效益,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下经济基本情况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点林业,国土面积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面积8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4.7%。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省林权制度改革先进等称号。目前我各类经济林面积有16.8万亩,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总产值约为1.4亿元,涉及农户2300余户,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林种模式为主,林养模式为辅。 根据20**年林业补充调查结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积13.6万亩,其中本地油茶面积12.9万亩,高产油茶面积0.7万亩,主要分布于镇、巴邱镇、砚溪镇等。本地油茶基本为50年代所造,树势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细,多数产量偏低。高产油茶为20**年才开始实施,属于初产期,产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品种有香

樟、杜英、火力楠、女贞等品种,升值空间不是很大。地点以镇、金坪民族乡为主,种植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规模较小,没有集中连片,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国有林场,但也是有价无市。 林果模式有杨梅、翠冠梨等,全杨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集中在镇、镇两乡镇,现巳全部达到丰产期,每年产鲜果4900吨。由于杨梅鲜果不易贮藏的特点,产品销售以本地市场为主,因没有进行杨梅饮料、杨梅干等深层次加工来提高附加值,又没有专门的销售队伍来开拓销售渠道,往往出现丰产不增收的局面。 林药模式主要栽植黄栀子,目前全黄栀子总的栽植面积有5240亩,分布在全各乡镇,基本为20**-2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时栽植,后因市场行情不好,损毁部分面积更换栽植了其他品种,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上升,农户栽植面积又有所增加。 林菜模式有在桐林乡江背村利用一些林业采伐剩余物,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林木良种场利用一些疏林地及林中空地种植马铃薯、西瓜、花生等农作物,经营面积不是很大。 林养模式主要是在林地内以圈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地点分布以仁和镇为主,全年出栏头数约为10万左右。另有部分在林区散养山羊、蛋鸡等。 二、贯彻落文件精神情况 在国务院、省、市相继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后,我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和规划,以委、政府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关

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指的是用于生产药材、干鲜果品、饮料、调料等产品的林木,经济林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更可以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创造经济效益。经济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展经济林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汇总的经济林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平衡的维持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生态环境;经济林;产业化生产 一、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大林种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得最好的林种。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复杂,经济林资源丰富。据专家研究统计,我国已拥有各种经济林木近1000种,其中大面积主栽的树种约60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我国经济林产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城乡市场、优化食物结构、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面积、产量、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经济林生产面积快速增长,年均新增经济林面积2000万亩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经济林总面积已达4.3亿多亩,年总产量8800多万吨,总产值1640多亿元,分别比“八五”期末增长了30%、97%和96%。 1.2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名特优新品种、名牌产品数量快速增加 近几年来,仅由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基地”共300多个。目前,全国已呈现出大路水果比重下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特别是干果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名特优新品种面积已占经济林总面积的18.3%,北方地区的设施栽培面积也迅速扩大,北京大城市近郊区的精品观光采摘园数量快速增多。同时,各地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各类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如河北鸭梨、平谷大桃、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京东板栗等一大批产品已享誉海内外。 二、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林发展要求选用好的生态经济树种,维持生态条件平衡,进而实现经济

经济林栽培学章检测题汇总教学文案

经济林栽培学章检测题汇总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根劲: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物质交换必经的通道,其抗弱性差,根劲一般秋季进入休眠最晚,春季解除休眠最早,对环境变化敏感,栽植过深易腐烂,树体变黄而死,栽植时注意严加保护。 芽的异质性:纸条上不同部位的芽体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所处在的环境条件、营养状况等有差异,造成芽的质量、生长势、饱满程度等差别的现象层性:经济林木树冠的中心干上,主枝成层状分布,是顶端优势和芽的异质性共同作用的效果。 花芽分化:由于叶芽的生理组织状态变化为花芽的生理组织状态的过程。 有效授粉期:是胚珠的寿命与从授粉至受精所需要时间差表示。临界温度:经济林木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极限。 需冷量:打破经济林自然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的时数称为需冷量(W 72C) 需水临界期:是指年生育期内,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该期水分亏缺,造成产量的损失和质量下降,后期不能补充。良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的,优良性状经过表型测定所证实,属于遗传性控制,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遗传性转稳定一致,在产量和品质上符合人类需求的栽培植物。 嫁接亲和力: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能愈合并正常生长的能力。具体讲,是指砧

木和接穗内部组织结构、遗传和生理的相识性,通过嫁接能够成活以及成活后生理上相互适应。 无毒病苗:是指经过脱毒处理和病毒检测,证明确以不带病毒的苗木。适地适树:是指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双方的生产潜力,达到该树种在环境条件和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 立体复合经营模式: (农林复合模式)是指组成林分的树种、作物的种类搭配的科学,表现出结构优化、规范,并有其相适应的栽植管理、经营的配套技术,达到功能多样、效益高的目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推广的应用价值。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种植地上苗木的株数。 缓放:即对一年生枝不加任何修整,让其放任生长。定干:按所需的主干高度再加上整形带的高度,将余下的部分剪去。短剪:剪去一年生枝的一部分的修剪方式。 1.实生树和营养繁殖树的生命周期的区别,童期有何特点?实生树具有完整的生长周期,即具有童期,其自然寿命长,适应性抗逆性强,但非生长期长。营养繁殖树没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即不具有童期,幼年期即具有开花结实能力,因而投产早,非生长期短,适应性抗逆性差。 童年其特点:(1)形态上:多呈野生状态,有返祖现象。具体表现为:芽小,枝细而密,且多直立,生长旺,多刺,叶小而薄,栅栏组织及叶脉不发达,表皮细胞小。含水量高而内含物少,木质部发达而韧皮部及输导组织不发达 (2)生理上:光合能力弱,耐阴性强,不具备形成花芽的基础

河北省经济林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经济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林学院研生态13班李伟克3130054 摘要经济林相对于用材林而言,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我国商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土地宽广,有着发展经济林的良好自然资源。本文在分析河北省经济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河北省经济林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经济林发展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经济林;现状;问题;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nomic Forest in Hebei Province Abstract Economic fores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investment cycle, quick effect an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 to commercial fores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ercial forest in our country. Hebe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north China which belongs to the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It has distinct seasons, sufficient sunshine, mild climate, broad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est. In this paper, we point ou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est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forest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The economic forest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utted forward. Key words Hebei province; Economic forest;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三北”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7655967.html, “三北”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郭丽娟杨小兵郭昊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3期 [摘要] 本文以新疆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概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性,其次详细剖析了当前新疆“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客观全面反思总结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建设;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3-68-2 1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要性 “三北”地区指的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曾遍布肥美的草原、肥沃的农田和茂密的森林,但是随着气候变迁,受滥砍滥伐、过度垦殖等因素影响,这些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三北”防护林工程应运而生。 林业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三北”地区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林业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慢慢建立起了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山区天然林和天然荒漠林等为主体的防、抗灾害保护屏障,使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生态恶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不仅提升了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已进入了五期工程后5年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许多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急需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该工程稳定、持续发展。 2 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低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分结构呈现出“纯林多、混交林少;同龄林多、异龄林少”的问题,不仅导致森林生态保护功能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森林群落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差的不良现象,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林木生理过熟、林分老化等不良现象。另外,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建设初期受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没有考虑自然规律和生态效益问题,一些砍伐树木的行为没有经过上级部门批准,甚至还出现了允许项目单位以征地为由赚取商业利益的现象。 2.2 造林科技含量不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措施单一的问题,导致苗木存活率降低,例如部分新疆“三北”防护林地区实际操作和设计脱节,无法保证每项工序都合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一、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核桃产业 **县是省级核桃生产基地县之一。**县的核桃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县计划用5至10年时间种植40万亩。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自2016年至2016年,**县共完成25万亩核桃产业省级计划任务(2016年计划尚未下达,任务不明确),但由于受雨雪冰冻、霜冻以及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现保存面积仅有万亩。2016年,**县省级核桃产业计划任务万亩,实际完成万亩。 (二)林业龙头企业 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对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促进**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带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实际意义。**县根据全省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规模大、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良好、社会影响面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林业企业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经有4家企业申报成功,分别是:**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市富田

园林有限公司、云南伊森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还将申报2家企业,分别是**县华晋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且办理了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全县共有12家,集中在西平、盘江、白水三地,养殖种类多样,有:野猪、竹鼠、蓝孔雀、野鸡、穿山甲、非洲鸵鸟、鹧鸪、野兔、刺猬等,其中野猪500头,野鸡35500只,野兔1000只,鹧鸪200只,蓝孔雀70只。 (四)庄园经济 近年来,**县大力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从实际出发,促进林地流转,充分调动农民、能人参加建设林业生态县的积极性,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推进庄园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生态产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发展核桃经济林,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开发,促进农林加工业发展,构建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庄园,把核桃、万寿菊、中药材有机结合进行林下资源开发规模达3万亩左右,有力促进了现代林业建设。 (五)林业产值 2016年,**县林业生产总值达到17568万元。

森林生态作业

经济林生态效益与生态经济林 摘要: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林业的根本任务。经济林既具有产业的属性,又具有生态的属性,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目前,我国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文章通过对论述经济林的生态效益和生态经济林的三方面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经济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关键词:生态经济林;生态效益;生态补偿 ECOLOGICAL BENEFITS OF NONWOOD FOREST AND ECOLOGICAL NONWOOD Abstract: "two systems" of forestry is currently build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hina's forestry. Both Nonwood forest industry attributes, but also has the ecological attributes, forestry, "three-effectiveness" take into account the best of a class-lam.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of awareness is not sufficient. The article discussed by the economic forest eco-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major areas of economic forest an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forest ecology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 ecological nonwood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林业的根本任务。经济林既具有产业的属性,又具有生态的属性,是林业“三大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大力发展经济林,对于实现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经济林生态经营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豁要建立有效的经济林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经济林生产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促进经济林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行经济林生态经营策略。 1对经济林生态效益的认识 经济林是我国五大林种之一,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与其它林种相比,经济林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产品多样、加工增值潜力大、产业化前景好,即适应性广、特产性强,既适宜农户经营,又可大规模种植等特点,是林业“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1]。例如,沙棘是重要的饮料和药材树种,同时又是我国西部固沙造林的首选树种,八角是传统的调料树种,同时又是广西保护水源和树桩的重要防护林种;油茶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同时又是优良的荒山荒地绿化树种,对于维护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生态稳定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兼具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效益,据综合评估,油茶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比值为10:3。 我国是世界经济林分布和栽培中心,全国有经济林经营面积约 3.O×107hm2,占全国森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与效益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ηττπ://σβ?.φορεστρψ.γο?.χν2009年07月14日 中 小】 一、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防风减害 防风效应或风速减弱效应是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效应之一,人类营造农田防护林最初目的就是借助林网、林带减弱风力,减少风害。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防止农田土壤风害的主要措施。农田防护林减弱风力的重要原因有:林带对风起一种阻挡作用,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林带背风面的风力减弱;林带对风的阻力,会减低风的动量,使其在地面逸散,风因失去动量而减弱;减弱后的风在下风方向短时间内即可逐渐恢复风速。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较我国其它区域更为显著。见表2—2。 表2—2 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资料统计

2.调节农田小气候 农田林网能够减少近地层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对水资源状况如蒸发、湿度、水平降水等产生重要影响,调节林网内部的温度、湿度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林带可通过改变林带附近热量收支各分量,引起近地层气温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具有调控温度的作用,为农作物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在晴朗的白昼,林带附近的地面和空气温度较旷野高;在夜间,林带内温度比旷野的相应值高。据对宁夏引黄灌区5—9月农田防护林旱柳林带周围空气温度的观测,春季由于林带的影响,可使林网内气温提高0.2℃;夏季林网具有降温作用,5—7月内1m高处的气温比空旷地带低0.4℃,20cm处比空旷地带低1.8℃左右,8月和夏季相似,9月与春季相似。其次,在林带作用范围内,由于风速减弱,使得林网内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在近地层大气中的含量增加,林网中近地层空气的绝对湿度高于周围旷野,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增加。据观测,夏季在新疆和田地区,与空旷区对比,农田林网内温度可降低0.6℃,土壤蒸发量可降低42.5%。另据新疆林业厅提供的数据,在1986年—2000年的15a间,新疆农田防护林每公顷林带累计产生防护效益5422元,折合林带的改善小气候年效益361元/(hm2·a)。 3.改良土壤属性 林带改良土壤属性包括改良土壤盐渍化和增加土壤肥力两方面。首先,林带能够改良土壤盐渍化。通过林带中树木的生物排水、抑制蒸发、提高湿度、改良土壤结构,加强淋溶等作用来实现改良盐渍化土壤,主要体现在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林带减弱土壤蒸发延缓土壤返盐以及林带促进土壤淋溶过程,加速土壤脱盐等三个方面。此外,林带还能够增加土壤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