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导游实务教案4.3——各站服务

最新导游实务教案4.3——各站服务
最新导游实务教案4.3——各站服务

教案三第四章:全程陪同导游员业务

第三节:各站服务

一、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提供超长服务与顾客建立伙伴关系,熟悉各站服务、航空常识及铁路公路和水运常识

能力目标:组织协调好各站的衔接工作

情感目标:与顾客建立伙伴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安排好出发时间并组织去参观游览的整个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理论知识

学生准备:预习

五、教学方法(策略):讲解、讨论

六、教学手段:PPT、分组

七、教学过程:

各站服务

指的是全陪在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抵站服务,游览途中的服务和离站服务。

一、抵站服务

即将抵达下一站时,全陪应提醒游客整理带齐个人的随身物品,下机(车船)时注意安全。抵达后凭行李票领取托运行李,如发现游客行李丢失和损坏,要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并对游客做好安抚工作。出港(出站)全陪应举导游走在队伍的前面,便于地陪认找旅游团,并尽快同地陪取得联系。向地陪介绍本团领队和旅游团情况,并将该团计划外的有关要求转告地陪,请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协同地陪组织游客登上旅游车,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负责清点人数。如出现无地陪迎接该团的现象,全陪应安排游客到安全舒适的地方(如候机大厅或候车室等)等候,立即与接待社联系,告知具体情况。如地接社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则应耐心等待,并向游客解释;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全陪应寻求站内工作人员的帮助,租用站内交通车(人数较少可乘出租车)直接带领游客入住亿订饭店,然后再与地接社联系,商讨解决的办法。由此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二、游览过程中的服务

1.核实计划安排

游客主要是按照组团社提供的接待计划来评价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因此全陪要核实各地活动安排是否适时到位,是否以组织社下达的接待计划及要求为依据,必要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通过核实,观察和向游客了解等方式检查各地在提供交通,住宿,饮食,导游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发现有降低质量标准的现象和问题,要及时向地陪提出,争取改进和补偿。必要时全陪应向接待社反映,并在“全陪日志”中注明。

2.协助地陪工作

全陪参与旅游团全部旅程的活动,自始自终和游客在一起,比各站地陪接触游客的时间长,能深入了解旅游团,因此为提高各地服务质量,全陪应向地陪通报旅游团情况,特别需要提示地陪注意游客的喜好,指出团队里的中心人物等,并积极协助地陪工作。

通过与游客的接触和交谈了解旅游团的特点,需求和兴趣。对游客提出的合理又可能办到的要求,要尽力协同地陪帮助游客解决。

如发生游客丢失证件,患病,走失或发生各种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或故障,全陪应协同地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保证游客的安全。要把安全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每次上车,在景点景区的每次移动,集合都要认真清点人数;提醒游客保管好随身物品;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要与领队,地陪配合照顾好全团的游客,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动向。

3.协调各方关系

(1)协调游客之间的关系。全陪要时刻观察游客动向,注意游客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如果团中出现拉帮结派现象,全陪应认真对待,和领队,地陪一起分析游客心理,做好客人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避免出现大的矛盾。如果遇到挑剔,难缠的游客,全陪要有足够的耐心,针对客人的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协调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游客相处的过程,全陪与游客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接待质量的高低。

全陪还要注意协调地陪,领队与游客的关系。领队和地陪代表的分别是境外组团社和地接社,有可能会因为公司的操作失误或个人利益的原因,引起游客的不满。全陪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在游客面前给领队和地陪充分的尊重,保证三方旅行社的长期,顺利合作。(3)协调领队和地陪的关系。全陪代表的是国内组团社,是联系地陪和领队的桥梁。当地陪和领队有意见的时候,都会首先反映给全陪,通过全陪协商解决。全陪应该充分考虑领队和地陪的立场,争取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照顾双方利益,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三、离站服务

在每一地的游览活动结束后,为本站的送站与下站的接站工作顺利衔接做好准备:

1.核实离站票据

提醒地陪提前落实离站的交通票据及核实准确时间。如离站时间因故变化,全陪要立即通知下一站接待社或请本接待社通知,以防止空接和漏接事故的发生。

2.办理离店手续

协助领队和地陪妥善办理离店事宜,协助游客与饭店结清相关费用,向游客讲清托运行李的有关规定并提醒游客检查,带好旅游证件,地陪清点托运行李,办妥行李交接手续.

3.做好机场(车站,码头)的服务

领取登机牌,安全检查,引领游客到指定地点上飞机(火车,轮船)。如遇航班推迟飞或取消,全陪应协同机场人员和该站地陪安排好游客的食宿,安抚游客情绪,防止出现混乱。

4.结账按要求与接待社办妥财务结算手续

相关知识链接

补充.航班和班次

(1)我国主要航空公司名称及代码一览表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

海南航空HU

上海航空公司FM

四川航空公司3U

厦门航空公司MF

深圳航空公司ZH

山东航空公司SC

(2)航班,班次

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班期飞行,加班飞行和包机飞行。此外,还有不定期航班与季节性航班飞行。

航班可按时间,航线,航程分别分为定期航班和不定期航班,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去程航班与回程航班。

班次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用一个星期计算)飞行的航班数(包括去程航班与回程航班)。班次是根据动量需求与运能来确定的。

2.航空客票:分为纸制客票和电子客票.

机票不得转让和涂改,否则机票无效,机票费不退。国内,国际机票的有效期均为一年。机票又分为OK票和OPEN票,

3.机场建设费

民航总局规定从2004年9月1日,国际惯例,不再单独出售,在机票中一并加收。国内每人50元(除支线航班)。国际航班(含香港,澳门)每人90元。国内支线航班第人10元。乘坐国际及香港,澳门地区航班出境的持外交护照的旅客,年龄在12周岁(含)以下的儿童和婴儿免收机场建设费。

4.行李:

乘客免费每位旅客以5千克为限。持头等舱客票的旅客,带两件物品;等公务舱或经济舱客票的旅客,携带一件物品。每件随身携带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20*40*55立方厘米。支线航班,随身不得超过20*25*25立方厘米。超过上述重量,作为托运行李托运,最大重量不能超过50千克,体积不能超过40*60*100立方厘米。支线航班,托运行李的体积不超过25*35*35立方厘。

5.登机流程图

八、板书设计:

导游业务(参赛教案)

《导游业务》教案 旅游管理系马蓉2008年4月 课题:漏接和空接事故的处理和预防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漏接和空接的含义、原因,理解并会处理导游服务过程中的漏接、空接事故,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漏 接事故的发生。 重点:漏接和空接事故的处理措施 难点:漏接和空接的区别;利用理论分析案例 教学方法:讲解、举例、对比、讨论等相结合 课型:新授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漏接?什么是空接? 2、为什么会发生漏接、空接事故? 3、如何处理漏接、空接事故? [学生回答]

[案例分析] [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旅游活动无论计划多么周密,都还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对游客而言,发生任何问题事故都是不愉快的,甚至是不幸的。因此,问题、事 故一旦发生,导游人员必须当机立断,沉着冷静,在领导的指示下合情合理地 处理一系列问题,力争将事故的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的时候,问题、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导游人员的责任,但导游人员是独立 工作在旅游接待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负有帮助解决问题和协助处理事故的责任。并且,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对问题和事故的处理,也是对导游人员工作能力和独 立处理问题能力的重大考验,处理得好,游客满意了,导游人员的威信就会因 此提高;反之,不仅游客不满,还可能留下隐患,使旅游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甚至会演变为涉外事件。因此,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发生事故,不 管责任在那一方,导游人员都必须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及时、果断、合情合 理地进行处理。 [提出问题] 在接团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漏接与空接事故。什么是漏接?什么是空接?二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发生漏接、空接事故?当发生漏 接或空接时,导游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漏接是旅游团到,没有导游接;空接就是导游人员到大接站地点,而旅游团没到,因此没有接到团。 [案例分析]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导游基础知识—全国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英文名称:BasicofTourGuide 课程编码:课程代码:09120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2学分,52学时(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山东景点》两个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山东17地市主要的旅游景点等基础知识。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 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

最新导游实务教案4.3——各站服务

教案三第四章:全程陪同导游员业务 第三节:各站服务 一、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提供超长服务与顾客建立伙伴关系,熟悉各站服务、航空常识及铁路公路和水运常识 能力目标:组织协调好各站的衔接工作 情感目标:与顾客建立伙伴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的安排好出发时间并组织去参观游览的整个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理论知识 学生准备:预习 五、教学方法(策略):讲解、讨论 六、教学手段:PPT、分组 七、教学过程: 各站服务 指的是全陪在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抵站服务,游览途中的服务和离站服务。 一、抵站服务 即将抵达下一站时,全陪应提醒游客整理带齐个人的随身物品,下机(车船)时注意安全。抵达后凭行李票领取托运行李,如发现游客行李丢失和损坏,要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并对游客做好安抚工作。出港(出站)全陪应举导游走在队伍的前面,便于地陪认找旅游团,并尽快同地陪取得联系。向地陪介绍本团领队和旅游团情况,并将该团计划外的有关要求转告地陪,请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协同地陪组织游客登上旅游车,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负责清点人数。如出现无地陪迎接该团的现象,全陪应安排游客到安全舒适的地方(如候机大厅或候车室等)等候,立即与接待社联系,告知具体情况。如地接社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则应耐心等待,并向游客解释;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全陪应寻求站内工作人员的帮助,租用站内交通车(人数较少可乘出租车)直接带领游客入住亿订饭店,然后再与地接社联系,商讨解决的办法。由此所发生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二、游览过程中的服务 1.核实计划安排

游客主要是按照组团社提供的接待计划来评价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因此全陪要核实各地活动安排是否适时到位,是否以组织社下达的接待计划及要求为依据,必要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通过核实,观察和向游客了解等方式检查各地在提供交通,住宿,饮食,导游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发现有降低质量标准的现象和问题,要及时向地陪提出,争取改进和补偿。必要时全陪应向接待社反映,并在“全陪日志”中注明。 2.协助地陪工作 全陪参与旅游团全部旅程的活动,自始自终和游客在一起,比各站地陪接触游客的时间长,能深入了解旅游团,因此为提高各地服务质量,全陪应向地陪通报旅游团情况,特别需要提示地陪注意游客的喜好,指出团队里的中心人物等,并积极协助地陪工作。 通过与游客的接触和交谈了解旅游团的特点,需求和兴趣。对游客提出的合理又可能办到的要求,要尽力协同地陪帮助游客解决。 如发生游客丢失证件,患病,走失或发生各种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或故障,全陪应协同地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保证游客的安全。要把安全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每次上车,在景点景区的每次移动,集合都要认真清点人数;提醒游客保管好随身物品;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要与领队,地陪配合照顾好全团的游客,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动向。 3.协调各方关系 (1)协调游客之间的关系。全陪要时刻观察游客动向,注意游客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如果团中出现拉帮结派现象,全陪应认真对待,和领队,地陪一起分析游客心理,做好客人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避免出现大的矛盾。如果遇到挑剔,难缠的游客,全陪要有足够的耐心,针对客人的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协调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游客相处的过程,全陪与游客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接待质量的高低。 全陪还要注意协调地陪,领队与游客的关系。领队和地陪代表的分别是境外组团社和地接社,有可能会因为公司的操作失误或个人利益的原因,引起游客的不满。全陪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在游客面前给领队和地陪充分的尊重,保证三方旅行社的长期,顺利合作。(3)协调领队和地陪的关系。全陪代表的是国内组团社,是联系地陪和领队的桥梁。当地陪和领队有意见的时候,都会首先反映给全陪,通过全陪协商解决。全陪应该充分考虑领队和地陪的立场,争取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照顾双方利益,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三、离站服务 在每一地的游览活动结束后,为本站的送站与下站的接站工作顺利衔接做好准备: 1.核实离站票据 提醒地陪提前落实离站的交通票据及核实准确时间。如离站时间因故变化,全陪要立即通知下一站接待社或请本接待社通知,以防止空接和漏接事故的发生。 2.办理离店手续 协助领队和地陪妥善办理离店事宜,协助游客与饭店结清相关费用,向游客讲清托运行李的有关规定并提醒游客检查,带好旅游证件,地陪清点托运行李,办妥行李交接手续. 3.做好机场(车站,码头)的服务 领取登机牌,安全检查,引领游客到指定地点上飞机(火车,轮船)。如遇航班推迟飞或取消,全陪应协同机场人员和该站地陪安排好游客的食宿,安抚游客情绪,防止出现混乱。 4.结账按要求与接待社办妥财务结算手续 相关知识链接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化学教育、园艺技术 总学时数:54 学分:3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 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 编制时间:2012年5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旅游类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地位:,是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导游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生物教育、园艺技术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云南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旅游资源、风味特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选读云南历代较有名的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同时为从事旅游管理和营销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总体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云南历史、地理、民族与民族文化、风景名胜区及旅游资源、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风物特产、云南旅游业及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选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毕业前顺利通过云南导游资格证书考试。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非导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为以后他们从

导游工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云南旅游资源尤其是丽江旅游资源的历史、现状、发展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时间分配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导游工作中应有的云南历史的主要知识,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 (一)远古和先秦时期 1、云南古人类的演变; 2、新石器时代遗存; 3、古代文献中的云南; 4、庄蹻入滇。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秦开五尺道; 2、汉武帝经略云南

导游实务教案(2)

导游实务 任课教师:张文雅 前言 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导游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客观上需要培养一大批优秀导游人员,来发展我国的旅游业。本课程着重讲解导游服务、导游人员、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服务技能、常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以及导游服务相关的知识。 第一章导游服务及导游员 导游服务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本章介绍了导游服务的产生及发展,导游服务的概念、类型、范围、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对导游服务工作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端正择业动机,努力培养适应导游服务工作发展趋势的能力。 教学重点:导游服务的范围;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导游人员的分类及职责 教学难点:导游服务的特点;导游服务的原则; 一、导游服务的概念类型和范围 1.导游服务的概念 导游服务是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接待或陪同游客旅行、游览,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其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 (1)导游人员必须是受旅行社委派,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未受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接待游客、承揽导游业务。 (2)导游人员提供的导游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接待游客、陪同游客旅行和游览。 (3)导游人员向游客提供的接待服务,必须符合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 2.现代导游服务的类型 图文声像导游方式图文声像导游方式,亦称物化导游方式,它包括: (1)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册页、旅游产品目录等; (2)有关旅游产品、专项旅游活动的宣传品、广告、招贴以及旅游纪念品等; (3)有关国情介绍、景点介绍的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等。 实地口语导游方式亦称讲解导游方式,它包括导游人员在游客旅行、浏览途中所做的介绍、交谈和问题解答等导游活动,以及在参游览现场所做的介绍和讲解。 实地口语导游方式不仅不会被图文声像导游方式所替代,而且将永远在导游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 (1)导游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目的、有动机的游客 (2)现场导游情况复杂多变

导游业务教案

导游业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导游业务》是普通高等学校导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共分三篇十章,依次是基础篇、实务篇、技能篇和常识篇,突出了导游知识的基础性、广博性和导游工作的程序性、艺术性。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同时具备预防和处理一般导游服务事故的知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全面、系统认识和掌握导游业务的相关知识、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服务技能 2、系统掌握导游服务过程中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及中国政策对待导游的相关政策法规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 (三)课内实践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具备相关条件情况下,可辅之以实务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业量为16次。 (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 教材是《导游业务知识》,云南省旅游局编。本教材认真总结了我国导游工作的经验,紧密联系导游工作实际,力求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 本课程学时为一学期,周课时6节,一共有10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实践36课时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导游业务知识》是一门知识性较全面,较系统的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须先掌握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中国历史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导游业务知识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先学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中国历史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2、并列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3、后续课程:当地导游基础知识、现代饭店管理、旅游应用文写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导游服务概述 [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类型与范围及性质与特点的学习,使同学对导游服务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 教学难点与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导游服务的概念、性质与特点,21世纪导游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方向。难点是21 世纪导游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方向的理解。 [ 教学时数] 本章所需4 课时 [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一、掌握 21 世纪导游应具备的条件和发展方向;导游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一种职业的意义及托马斯. 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 二、熟悉 现代导游服务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是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21 世纪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主要 特征。 一、古代的旅行与向导 A、帝王巡游(秦始皇为例) B、宗教朝拜(玄奘) C、士人漫游(李白)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教学提纲

第五章华南地区各省自治区基本概况 第一节广东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性。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最高峰为石坑崆。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气候特征】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全省年平均气温21.8℃。 【区划与人口】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全省共11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广东省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36万。 【交通与资源】 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国内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到2020年,广东铁路出省通道将由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深铁路、黎湛铁路、赣韶铁路、柳韶铁路、粤海铁路和梅坎铁路8条增至12条,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主干线。高铁线路有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铁、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在建)等。 广东省正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到2016年年末,全省已建成机场19座。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二级保护的有金猫、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位于中国首位。广东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显示,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秦统一六国后,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底盘。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儋耳、珠崖9个郡。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

导游业务教案

《导游业务》教案 一、导游业务课程说明 1.导游业务课程性质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的桥梁。课程系统地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等内容,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目。教学内容由理论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积累模拟实践经验。2.导游业务的总体教学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导游服务的基本业务,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导游服务中的讲解、处理问题和事故等方面的带团技能,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尽快胜任导游工作。 3.导游业务教学特点 导游业务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将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学生进行导游讲解、导游服务程序等的实践活动。 4.导游业务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结合学生实训来进行,同时学生要做好课后阅读(预习,复习及阅读课外相关图书,报刊资料)进行知识的积累。 5.导游业务的授课时数:64学时,一学期开设,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案说明 教案构成基本上是:(1)教学目的与要求;(2)教学要点(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安排;(4)布置作业。 三、教材 《导游业务》,邓军华,粟洪伟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四、参考书目 导游业务,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服务语言艺术,夏林根,山西教育出版社; 导游服务学概论,陶汉军,黄松山,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一章导游服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导游的定义及导游的概念;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导游服务的概念及导游服务的范围;熟悉导游服务的理念与基本原则。 ★教学要点 1.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 2.导游服务的范围 3.导游服务的理念与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安排 课程导入: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逐渐成熟的游客。 课程展开: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依次展开讲解。 课程结束:总结重点内容,并做好下一章的过渡。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导游人员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理解导游人员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导游人员的职责;理解导游人员的素质;理解并掌握导游人员的职业形象。 ★教学要点 1.导游人员的职责 2.导游人员的职业形象 ★教学过程安排 课程导入:导游辱骂游客、强制购物。 课程展开: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依次展开讲解。 课程结束:总结重点内容;布置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导游业务导游常用讲解方法教案

导游业务导游常用讲解 方法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导游常用讲解方法教学班级:12中文导游 课题名称:导游的讲解方法 教材版本:旅行社管理专业教材《导游业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选自《导游业务》第五章导游服务技能中的其中一项技能——导游人员的讲解技能。为了能取得良好的导游效果,导游员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讲解方法和技巧,让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方法,结合青海景点知识相关内容,通过“想一想、问一问、理一理”三个模块,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导游常用的讲解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根据不同景点特色,采用不同导游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及牢固的服务意识,并树立自信、热情、敬业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资源 教学重点:在讲解过程中,灵活运用“虚实结合法”、“突出重点法”、“问答法”三种讲解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导游讲解方法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 教学资源:青海景点导游词、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训提高法 五、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感受导游,实践导游 3、模拟导游,感受导游 4、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本节课采用“想一想、问一问、理一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通过教师讲授、设置悬念、兴趣激励、提问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理论(导游业务知识)联系景点的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本节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导游讲解的能力。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挖掘还有待提高,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导游业务》 授课题目:导游的讲解方法 参赛教师:姚海燕 工作单位:西宁第一职业技术学学校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设计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设计 ――全陪导游服务规范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导游业务》一书中第五章第二节中的内容。全陪的服务规范主要包括迎接服务准备、首站入境迎接服务、各站服务、转移途中服务、末站出境送别服务、后续工作六个阶段。全陪服务是促使旅游团各项旅游活动严格按照接待计划顺利、安全实施的重要保证。全陪作为组团社的代表,全过程参与旅游团的旅行游览活动,负责旅游团旅游目的地之间转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监督接待计划的实施,协调领队、地陪等旅游接待人员之间以及旅游团成员之间的关系。全陪应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旅游合同提供各项要求,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较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社交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了解导游员基本概念、工作职责、素质要求,及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熟悉导游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一名合格的导游员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各种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化管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设计旅游线路,独立完成接团、带团、送团三大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并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的《导游业务》和《现场模拟导游》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校或毕业后能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并取得导游证,毕业后能马上上岗工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旅游团的行程计划、熟悉全程中各站的主要参观点、准备好讲解和咨询、了解各站的安排情况。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接待计划得到全面顺利完成,使各项服务达标,保护游客安全,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授课对象】该班级学生已初步掌握全陪导游服务规范的内容、接待计划顺利进行、安全保障的落实。而且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差异性。【学情分析】旅游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旅游专业课的知识有一点点初步了解。但随着科技的巨大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班的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也有相对的认识,但多数知识还是靠死记硬背获得,而传统填鸭式教学又很难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新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环节,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地考察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社旗、导游证、幻灯片等 【课前准备】准备好上本节课的所有教具准备好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学习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旅游管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段玮婷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导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导游基础知识》最为导游专业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授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人才。文章通过分析《导游基础知识》的特征以及目前其授课的方式和方法,提出相关的见解。 一、导游基础知识的特点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本以导游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涵盖了我国导游知识的基础性内容,具有知识体系全面、权威和实用的特点。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历史常识、民俗、宗教、建筑、园林、菜系、文物、港澳台的相关情况以及我国游客的主要客源国情况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由此看来,《导游基础知识》作为导游专业进行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二、传统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授时,完全按照教材中内容的顺序,以ppt形式或者板书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本了解基础的内容和知识体系,老师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授形式下,课堂气氛

一般不活跃,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疲态。 2、知识接受效果不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解答,自己思考的比重较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均不高。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导游专业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进行课程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在导游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习的事项。这种授课方式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厌学 《导游基础知识》是一门结合了建筑、园林、菜系、历史以及民俗和宗教等知识的学科。知识体系丰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疲态,甚至产生厌学,进而教学效果不高。 2、理论与实践脱离 导游专业进行《导游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要将理论知识和景点富含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社会背景相结合,另一方面是教授学生在进行导游工作时如何进行工作的开展。但根据目前的授课方式来看,并不能达到效果。学生知识一味的了解了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掌握导游将内容向外传达的方式和方法,理论与实践想脱离的授课方式,只会给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困扰。 (三)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有的考核方式大都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的内容也只是纯粹的理论,口试、答辩等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没有完整的体现,且评价方式一般较为单

导游如何做好接团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

《导游接团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出版社浙江省旅游局编) 【课题】导游接团前的准备工作 【课时】1课时(45分钟) 【授课班级】08导游模块班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3日 【学情简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为明年参加浙江省导游资格证考试的08级导游模块学生,学生对导游业务知识的渴求欲较强,学习态度认真。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本着准导游员的要求,完全以行业要求为出发点,强调对学生在导游带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带团技能,注重带团细节,注重对学生的导游带团专业素养的培养。 针对本节教材内容相对浅显理论化的特点以及导游职业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力求以“学生为主”,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挖掘潜力,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双重作用下,充分将导游带团技能发挥到极致,同时把导游的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 专业目标:学会看旅游行程单;根据旅游行程单,学会做好导游接团前准备工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导游落实接待事宜的能力,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考虑细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熟悉导游行业,热爱导游工作,促使学生提早适应导游的职业角色。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旅游行程单 难点:根据行程单,做好导游接团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方法】 1、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2、学法:任务探究、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快乐学习法。 【教学平台与资源】 导游模拟讲解室、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当前旅行社行业对于导游人员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联系行业实际,在教学任务的引领下,构筑了一条以一张“旅游行程单”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知识体系,导游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全文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双重作用,通过学生成果展示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充分将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到德育的教学层次上的递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任务探究、情景模拟、成果展示、评价激励—深化主题——课堂小结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重要知识点教学内容

第二章东北地区各省概况 第一节辽宁省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面积14.57万平方千米,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其名。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蹄形渤海倾斜。辽东、辽西两侧为平均海拔800米和500米的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均海拔200米的辽河平原;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称“辽西走廊”。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 [区划与人口] 辽宁省下设14个省辖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下设16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57个市辖区。 辽宁省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45万。 [交通与资源] 辽宁铁路营运里程超过了3900千米,密度居全国第一。水运已经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丹东、营口、锦州港为两翼,同国内沿海诸港口以及世界5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多个港口通航。辽宁陆路交通比较发达,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已经通车的高速有京沈高速、沈海高速、辽中环线高速、沈丹高速、沈吉高速、沈彰高速、沈四高速、阜营高速、丹大高速、丹海高速、丹通高速、桓远高速等。辽宁主要的机场包括: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朝阳机场、鞍山腾鳌机场、长海机场、营口兰旗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湾国际机场等。 辽宁有各种植物161科220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1300种以上。药用类830多种;野果、淀粉酿造类70余种;芳香油类89种;油脂类149种,还有野菜类、杂料类、纤维类等。辽宁动物种类繁多,有两栖、哺乳、爬行、鸟类动物7纲62目210科492属827种。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6种,二类保护动物68种,三类保护动物107种。鸟类400多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 辽宁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3大类520多种。第一类浮游生物107种;第二类底栖生物280多种,第三类游泳生物137种全省开发近海渔业生产潜力相当可观。近海水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导游实务》第一章导游服务-教案

《导游实务》理论课教案 第一章导游服务 课时:2学时 授课人: ?本章技能目标 1.掌握导游服务的概念。 2.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3.了解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制度有哪些? 4.了解导游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基本原则。 5.了解导游服务在旅游服务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重点 掌握导游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 对导游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一、整章授课 [90分钟 ] (一)课程目标(3分钟) 1.导游服务的概念 2.导游服务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3.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制度有哪些 4. 导游服务的性质、特点、基本原则 5. 导游服务在旅游接待中的地位及作用

(二)上课之前跟同学讨论的3个问题?(3分钟) 1.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过? 2.大家在旅游的过程中有没有导游的陪同? 3.大家如何理解导游服务的? (三)导游服务的概念 PPT P6-11 (10分钟) 1.导游服务的含义:是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接待陪同游客旅行、游览,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游客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 2.导游服务的概念: (1)接受旅行社的委派,可以是专职导游,也可以是兼职导游。未受旅行社委派的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接待游客。 (2)主要业务是从事游客的接待或陪同游客旅行、游览。值得注意的是,接待游客可以是旅途中接待服务,也可以是出行之前的咨询接待服务。 (3)按照旅游合同进行导游服务。旅游合同是对导游服务的约束,导游人员在提供导游服务时要严格按照约定进行服务。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甚至取消旅游项目。 3.导游服务的类型: (1)图文声像导游方式; (2)实地口语导游方式。 4.图文声像导游方式包括: (1)图文导游,导游图、交通图、旅游指南、景点介绍册页、画册、旅游产品目录等。 (2)旅游宣传品,包括有关旅游产品、专项旅游活动的宣传品、广告、招贴以及旅游纪念品等。 (3)声像导游,包括有关国情介绍、景点介绍的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幻灯片和CD、VCD光盘等。 (4)多媒体导游,各景区服务中心或公共场所的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和景区内的电子导游。 5.实地口语导游方式包括: 包括导游人员在游客旅行、游览途中所做的介绍、交谈和问题解答等导游活动,以及在参观游览途中所做的介绍和讲解。 6.导游服务的范围

导游基本知识

导游应掌握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集锦 一、【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ǎ)、乙(yǐ)、丙(bǐ)、丁(dī)、戊(wù)、己(j ǐ)、庚(gē)、辛(xīn)、壬(rén)、癸(ǐ); 十二地支:子(zǐ)、丑(ǒu)、寅(yín)、卯(mǎo)、辰(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三、【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四、【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五、【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六、【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七、【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九、【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十、【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十一、【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鳝、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十二、【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