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技术

第四章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

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

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

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

增产增注的目的。

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原理主要是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和

改变了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的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流向裂缝近似性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

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因而油气井产量或注水井注入量就会大幅

度提高。

第一节造缝机理

在水力压裂中,了解裂缝形成条件、裂缝的形态和方位等,对有效地发挥压裂在增产、

增注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在区块整体压裂改造和单井压裂设计中,了解裂缝的方位对确

定合理的井网方向和裂缝几何参数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有利的裂缝方位和几何参数不仅可以

提高开采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造缝条件及裂缝的形态、方位等与井底附近地层的地应力及其分布、岩石的力学性质、压

裂液的渗滤性质及注入方式有密切关系。图4一l是压裂施工过程中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P是地层破裂压力,P是裂缝延伸压力,P是地层压力。SEF

压裂过程井底压力变化曲线图4一l

—微缝高渗岩石致密岩石; ba—在致密地层内,当井底压力达到破裂压力P后,地层发生破裂(图4—1中的a点),F然后在较低的延伸压力P下,裂缝向前延伸。对高渗或微裂缝发育地层,压裂过程中无明E显的破裂显示,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相近(图4—1中的b点)。

一、油井应力状况

一般情况下,地层中的岩石处于压应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某单元体上的应力为垂向

主应力σ和水平主应力σ(σ又可分为两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σ,σ)。YHHxZ (一)地应力

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垂向应力来自上覆地层的岩石质量,其大小可以根据密度测井资料计

算,一般为:

????gdz?1)(4—

s?0式中σ——垂向主应力,Pa;Z H——地层垂深,m;

2);.81 m/s g——重力加速度(93。——上覆层岩石密度,ρkg/m s 1

由于油气层中有一定的孔隙压力Ps,故有效垂向应力可表示为: ??(4—2)P??szz如果岩石处于弹性状态,考虑到构造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到最大水平主应力为: ???????P?2EE1??S???124—3)P????(??

SH????11?21???式中σ——最大水平主应力,Pa;H ξ,ξ——水平应力构造系数,可由室内测试试验结果推算,无因次;21?——

泊松比,无因次;

E——岩石弹性模量,Pa;

α——毕奥特(Biot)常数,无因次。

实验室测定的岩石泊松比和弹性模量随岩石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二)井壁上的应力

1、井筒对地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

在地层上钻井以后,井壁及其周围地层中的应力分布受到井筒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复

杂的。为了简化起见,将地层中三维应力问题,用二维方法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与弹性

力学中双向受力的无限大平板中钻有一个圆孔的受力情况是很相近的(图4—2)。在无限大平

板上钻了圆孔之后,将使板内原是平衡的应力重新分布,造成圆孔附近的应力集中。下面讨

论在双向应力状态下,圆孔周向应力的计算,因为压裂后裂缝的形态与方位与此应力有密切

的关系。弹性力学给出了平板为固体的、各向同性与弹性材料周向应力的计算式: ??????42????a?a31yxyx??????(4—4)2?1?cos?????

?4222rr????式中σ——圆孔周向应力,Pa;θa ——圆孔半径,m;

r——距圆孔中心的距离,m;

θ——任意径向与σ方向的夹角。χ当r = a,σ=σ=σ时,σ=2σ=2σ=2σ,说明圆孔壁上各点的周向应力相等,且与θ值HθyχyHχ无关。

=(σ)=3σσσ),说明最小周向= 3σ)min= (σ)σσ,( ,当r=aσσ时,(27090max0180xoχ-θyo,θθχ>yo,y-oθ应力发生在σ的方向上,而最大周向应力却在σ的方向上。yχ随着r的增加,周向应力迅速降低,如图4—2(b)所示。大约在几个圆孔直径之外,即降

为原地应力值。这种应力分布表明,由于圆孔的存在,产生了圆孔周围的应力集中,孔壁上的应力比远处的大得多,这就是地层破裂压力大于裂缝延伸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图4—2 无限大平板中钻一圆孔的应力分布

半径与周向应力变化关系曲线(b) (a) 应力分布示意图

2、井眼内压所引起的井壁应力

压裂过程中,向井筒内注入高压液体,使井内压力很快升高。井筒内压必然产生井壁上

的周向应力。可以把井筒周围的岩石看作是一个具有无限壁厚的厚壁圆筒,根据弹性力学中

的拉梅公式(拉应力取负号)

???(4—5)

2222r)r(ppr??prp aeeieeai

?22222)r?r?rr(r aeea式中Pe ——厚壁筒外边界压力,Pa;

r ——厚壁筒外边界半径,m;e r ——厚壁筒内半径,m;a P ——内压,Pa;i r ——距井轴半径,cm。

当r =∞、Pe=0及r= r 时,井壁上的周向应力为:σ= - P。即由于井筒内压而导致iaeθ的井壁周向应力与内压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

3、压裂液径向渗人地层所产生的井壁应力:

由于注入井中的高压液体在地层破裂前,渗入井筒周围地层中,形成了另外一个应力

区,它的作用是增大了井壁周围岩石中的应力。增加的周向应力值为:

?2?1????pp??(4—6)?si??1C(4—7)?r ??1C b式中Cr——岩石骨架压缩系数;

C——岩石体积压缩系数。b4、井壁上的最小总周向应力:

显然在地层破裂前,井壁上的最小总周向应力应为地应力、井筒内压及液体渗滤所引起

的周向应力之和,即:

?21?????????pp?????p3(4 —8)

?siyxi??1二、造缝条件

(一)形成垂直裂缝

h?时,岩石将在垂直达到井壁岩石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强度当井壁上存在的周向应力σt?于水平应力的方向上产生脆性破裂,即在与周向应力相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垂直裂缝。此时有:hσ,将此代入(4—=σ8)式,并换为有效应力,则可得到垂直裂缝时的破裂压力,当产生垂tθ直裂缝时,井筒内注人流体的压力Pi 即为地层的破裂压力P,所以:F h????3?tyx p?p?

(4—9)sF?2?1??2??1由于最小总周向应力发生在θ=0o,180o的对称点上,垂直裂缝也产生在与井筒相对应的

两个点上。在理论上一般假定垂直裂缝是以井轴为对称的两条缝,实际上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

和局部应力场的影响,产生的裂缝往往是不对称的。

(二)形成水平裂缝

当产生水平裂缝时,井筒内注人流体的压力等于地层的破裂压力,经过实验修正后:

3

v???tz?pp?(4—10)

sF?2?1??941.??1V——岩石垂向抗张强度。σ式中t (三)破裂压力梯度

β破裂压力梯度是指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理论上可以计算裂缝破裂时的有效破裂压力,除以压裂层的中部4(4由式—9)和(—10)

实际上各油田的破裂压力梯度值都是根据大量压裂施工资料统深度即可得到破裂压力梯度值。。可以用各地区的破裂压力梯度的大小估计裂/m计出来的,破裂压力梯度值为:15~25MPa时则是水平23MPa/m/小于缝的形态,一般认为β15~18MPam时形成垂直裂缝,而大于浅地层出现水平裂缝的几率大。这是由于浅地层的垂因此深地层出现的多为垂直裂缝,裂缝。向应力相对比较小,近地表地层中构造运动也较多,水平应力大于垂应力的几率也大。有时会碰到破裂压力梯度特高的地层,这可能是由于构造关系或岩石抗张强度特大的缘故。井底附近地层严重堵塞时也可能导致很高的破裂压力梯度,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如果地层破裂压力过高,难以进行正常施工,可进行预处理以降低破裂压力。这些方法的实质是降低井底

附近地层的应力,如高效射孔、密集射孔、水力喷砂射孔及小规模酸化等措施。压裂液第二节

压裂液是水力压裂改造油气层过程中的工作液,起着传递压力、形成和延伸裂

缝、携带支撑剂的作用。压裂液是压裂施工液的总称,影响压裂施工成败的诸因素中,压裂液性能的好坏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压裂施工的每个环节都与压裂液的类型和性能有关。压裂液是一个总称,根据压裂过程中注入井内的压裂液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任务可分为:.和HCl02%左右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与堵球配合,疏通压裂井段射孔%(1) 清孔液:5 孔眼。(2) 前垫液:对水敏、结垢或含蜡量高的地层进行压裂时,需要提前泵注粘土稳定剂、除垢剂或清蜡剂;若这些添加剂与基液及其它添加剂不配伍,或者量少而又必须保证作业浓度时,则需要单独提前泵注;同时在高温、深井地层,这段液体还可起到降低地层温度的作用。前置液:它的作用是破裂地层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的携砂液进入。(3)

在温度较高的地层里,它还可起一定的降温作用。有时为了提高前置液的工作效率,在前置液中还加入一定量的细砂以堵塞地层中的微隙,减少液体的滤失。携砂液。它起到将支撑剂带入裂缝中并将支撑剂填在裂缝内预定位置上的作用。在(4)

压裂液的总量中,这部分比例很大。携砂液和其他压裂液一样,有造缝及冷却地层的作用。如冻胶等()。携砂液由于需要携带密度很高的支撑剂,所以必须使用交联的压裂液(5) 顶替液。中间顶替液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最后顶替液是注完携砂液后将井筒中全部携砂液顶替到裂缝中,以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一、压裂液的性能要求根据压裂不同阶段对液体性能的要求,压裂液在一次施工中可能使用几种性能不同的液体,其中还加有不同添加剂。对于占总液量绝大多数的前置液及携砂液,都应具备一定的造缝能力并使裂缝壁面及填砂裂缝有足够的导流能力。所以,为了获得好的水力压裂的效果对压裂液的性能要求为:(1) 滤失少。这是造长缝、宽缝的重要条件。压裂液的滤失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粘度与造擘性.粘度高则滤失少。在压裂液中添加防滤失剂,能改善造壁性,大大减少滤失量。(2) 悬砂能力强。压裂液的悬砂能力主要取决于粘度。(3) 摩阻低。压裂液在管道中的摩阻愈小,则在设备功率一定的条件下,用于造缝的有效功率也就愈大。摩阻过高会导致井口施工压力过高,从而降低排量甚至限制压裂施工。 4

(4)稳定性。压裂液应具备热稳定性,不能由于温度的升高而使粘度有较大的降低。液

体还应有抗机械剪切的稳定性.不因流速的增加而发生大幅度的降解。

(5)配伍性。,压裂液进入油层后与各种岩石矿物及流体相接触,不应产生不利于油气渗

流的物理一化学反应。

(6)低残渣。要尽量降低压裂液中水不溶物数量以免降低油气层和填砂裂缝的渗透率。

(7)易返排。施工结束后大部分注人液体应能返排出井外,以减少压裂液的损害。

(8)货源广、便于配制、价钱便宜。大型压裂,压裂液是压裂施工费用中的主要组成部

分。速溶连续配制工艺,大大方便了施工,减少了对液罐及场地的要求。

二、压裂液的类型

目前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酸基、油基压裂液、乳状及泡沫压裂液等。具有粘度高、摩

阻低及悬砂能力好等优点的水基冻胶压裂液,已成为矿场主要使用的压裂液。

(一)水基压裂液

水基压裂液是用水溶胀性聚合物经交链剂交链后形成的冻胶。常用的成胶剂有植物胶、

纤维素衍生物以及合成聚合物;交链剂(交联剂)有硼酸盐,钛、锆等有机金属盐等。在施工

结束后,为了使冻胶破胶还需要加入破胶剂,常用破胶剂有过硫酸胺、高锰酸钾和酶等。

1、活性水压裂液

在水溶液中加人表面活性剂的低粘压裂液,称之为活性水压裂液。此压裂液配制简单、

成本低廉、粘度低、滤失量大、携砂能力弱,适用于浅井低砂量、低砂比小型解堵压裂和煤

层气井压裂。

2、稠化水压裂液

以稠化剂及表面活性剂配制的粘稠水溶液,称之为稠化水压裂液,或者说稠化了的活性

水压裂液,比活性水压裂液粘度有所提高,携砂能力稍强,降滤失性能略好,主要用于低温

(小于60℃)、浅井(小于1000m)和低砂比(小于15%)的小型压裂。

3、水基冻胶压裂液

水基冻胶用交联剂将溶于水的稠化剂高分子进行不完全交联,使具有线性结构的高分子

水溶液变成线型和网状体型结构混存的高分子水冻胶,称之为水基冻胶压裂液,其主要添加

剂有稠化剂和交联剂。

(1)稠化剂:稠化剂是水基冻胶压裂液的主体,用以提高水溶液粘度、降低液体滤失、

悬浮和携带支撑剂,常用的稠化剂有植物胶、纤维素及合成聚合物等。

(2)交联剂:是能与聚合物线型大分子链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其联结成网状体型结构的化学剂;聚合物水溶液因交联作用形成水冻胶;交联剂的选用由聚合物可交联的官能团和聚合物水溶液的pH值决定。

(二)油基压裂液

对水敏性地层,使用水基压裂液会导致地层粘土膨胀而影响压裂效果,可使用油基压裂

液。矿场原油或炼厂粘性成品油悬砂能力差,性能达不到要求。目前多用稠化油,基液为原

油、汽油、柴油、煤油或凝析油,稠化剂为脂肪酸皂,矿场最高砂比可达30%(体积比)。稠

化油压裂液遇地层水后自动破胶,所以无需加入破胶剂。

油基压裂液适用于水敏性地层,其特点是:

(1) 避免水敏地层由于水敏引起的水基压裂液伤害;

(2) 稠化油压裂液遇地层水自动破乳;

(3) 易燃且成本高;

水力压裂安全技术要求

水力压裂安全技术要求 SY/T6566-2003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03-18批准 2003-08-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井下作业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泽明、宫长利、朱占华、毛杰民、付新冬、崔伟。 引言 水力压裂施工是油田开发、评价和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由于压裂施工应用高压技术,野外作业,流动性大,涉及其它相关作业,经常接触石油、天然气等易燃易爆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易发生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事故。为加强井下压裂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搞好全过程施工作业,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事故,促进油田开发,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力压裂安全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力压裂及相关施工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SY 5727 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 SY/T 5836 中深井压裂设计施工方法 SY 5858 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 SY/T 6194 套管和油管 SY 6355 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 3 压裂选井和设计及施工队伍要求 3.1 压裂选井和设计应按SY/T 5836执行,并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a)套管升高短节组配与油层套管材质、壁厚相符; b)使用无毒或低毒物质; c)下井工具、连接方式应能保证正常压裂施工,并有利于压裂前后的其它作业; d)通往井场的道路能够保证施工车辆安全通行; e)场地满足施工布车要求。 3.2 压裂设计中应包括下列与安全有关的内容: a)存在可能影响压裂施工的问题; b)施工井场、施工车辆行驶路线说明及要求; c)地面流程连接、施工设备检查要求; d)试压、试挤要求; e)施工交接、检查要求;

水力压裂技术

第四章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泵组,将高粘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 在井底憋起高压,当此压力大于井壁附近的地应力和地层岩石抗张强度时,在井底附近地层 产生裂缝。继续注入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裂缝向前延伸并填以支撑剂,关井后裂缝闭合在 支撑剂上,从而在井底附近地层内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尺寸和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使井达到 增产增注的目的。 水力压裂增产增注的原理主要是降低了井底附近地层中流体的渗流阻力和 改变了流体的渗流状态,使原来的径向流动改变为油层流向裂缝近似性的单向流动和裂缝与井筒间的单向流 动,消除了径向节流损失,大大降低了能量消耗。因而油气井产量或注水井注入量就会大幅 度提高。 第一节造缝机理 在水力压裂中,了解裂缝形成条件、裂缝的形态和方位等,对有效地发挥压裂在增产、 增注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在区块整体压裂改造和单井压裂设计中,了解裂缝的方位对确 定合理的井网方向和裂缝几何参数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有利的裂缝方位和几何参数不仅可以 提高开采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最终采收率。 造缝条件及裂缝的形态、方位等与井底附近地层的地应力及其分布、岩石的力学性质、压 裂液的渗滤性质及注入方式有密切关系。图4一l是压裂施工过程中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P是地层破裂压力,P是裂缝延伸压力,P是地层压力。SEF

压裂过程井底压力变化曲线图4一l —微缝高渗岩石致密岩石; ba—在致密地层内,当井底压力达到破裂压力P后,地层发生破裂(图4—1中的a点),F然后在较低的延伸压力P下,裂缝向前延伸。对高渗或微裂缝发育地层,压裂过程中无明E显的破裂显示,破裂压力与延伸压力相近(图4—1中的b点)。 一、油井应力状况 一般情况下,地层中的岩石处于压应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某单元体上的应力为垂向 主应力σ和水平主应力σ(σ又可分为两个相互垂直的主应力σ,σ)。YHHxZ (一)地应力 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垂向应力来自上覆地层的岩石质量,其大小可以根据密度测井资料计 算,一般为: ????gdz?1)(4— s?0式中σ——垂向主应力,Pa;Z H——地层垂深,m; 2);.81 m/s g——重力加速度(93。——上覆层岩石密度,ρkg/m s 1 由于油气层中有一定的孔隙压力Ps,故有效垂向应力可表示为: ??(4—2)P??szz如果岩石处于弹性状态,考虑到构造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到最大水平主应力为: ???????P?2EE1??S???124—3)P????(?? SH????11?21???式中σ——最大水平主应力,Pa;H ξ,ξ——水平应力构造系数,可由室内测试试验结果推算,无因次;21?——

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概述与分类

水力压裂工艺技术概述与分类 发表时间:2020-03-24T09:48:45.807Z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1期作者:刘帅 [导读] 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地面高压泵组将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时,在井底附近蹩起超过井壁附近地层的最小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的压力后,即在地层中形成裂缝。随着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缝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由于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很高的导流能力,使油气能够畅流入井,从而起到了增产增注的作用。 胜利油田东方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当地面高压泵组将液体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注入井中时,在井底附近蹩起超过井壁附近地层的最小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的压力后,即在地层中形成裂缝。随着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注入缝中,裂缝逐渐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由于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很高的导流能力,使油气能够畅流入井,从而起到了增产增注的作用。 关键词:机理;裂缝;技术研究;增产;发展;探索。 一、水利压裂技术概述 水力压裂技术经过50 多年的发展,在裂缝模型、压裂井动态预测、压裂液、支撑剂、压裂施工设备、应用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不但成为油气藏的增产增注手段,也成为评价认识储层的重要方法。近期水力压裂在总体优化压裂、重复压裂、大型压裂、高砂比压裂,端部脱沙压裂、CO2 泡沫压裂及特殊井(斜井、水平井、深井、超深井、小井眼井等)压裂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压裂的单项技术也有了很大进展。国内压裂酸化技术在设计软件、压裂酸化材料、施工技术指标等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介绍了国内不同储层类型所适用的压裂技术,对更好地发挥水力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1947 年美国进行第1 次水力压裂以来,经过50 多年的发展,水力压裂技术从理论研究到现场实践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如裂缝扩展模型从二维发展到拟三维和全三维;压裂井动态预测模型从电模拟图版和稳态流模型发展到三维三相不稳态模型,且可考虑裂缝导流能力随缝长和时间的变化、裂缝中的相渗曲线和非达西流效应及储层的应力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压裂液从原油和清水发展到低、中、高温系列齐全的优质、低伤害、具有延迟交联作用的胍胶有机硼“双变”压裂液体系和清洁压裂液体系;支撑剂从天然石英砂发展到中、高强度人造陶粒,并且加砂方式从人工加砂发展到混砂车连续加砂;压裂设备从小功率水泥车发展到1000 型压裂车和2000 型压裂车;单井压裂施工从小规模、低砂液比发展到超大型、高砂液比压裂作业;压裂应用的领域从特定的低渗油气藏发展到特低渗和中高渗油气藏(有时还有防砂压裂)并举。同时,从开发井压裂拓宽到探井压裂,使压裂技术不但成为油气藏的增产增注手段,如今也成为评价认识储层的重要方法。 二、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分类 压裂是靠在地层中造出高渗透能力的裂缝,从而提高地层中流体的渗流能力。从一口井的增产来说,压裂主要解决有一定能量的低渗透地层的产量问题或井底堵塞而影响生产的井。对有足够的地层压力、油饱和度及适当地层系数的井,应选作压裂的对象。另外选井要注意井况,包括套管强度,距边水、气顶的距离,有无较好的遮挡层等。 在选井层的基础上,还要妥善地解决一些工艺技术的问题。保证压裂设计的顺利执行对多油层的油井压裂,在多层情况下,要进行分层压裂。利用封隔器的机械分层方法、暂堵剂的分层方法、限流法或填砂法都可以进行分层压裂作业。 1.堵球法分层压裂 堵球法分层压裂是将若干堵球随液体泵入井中,堵球将高渗透层的孔眼堵住,待压力蹩起,即可将低渗层压开。这种方法可在一口井中多次使用,一次施工可压开多层。施工结束后,井底压力降低,堵球在压差的作用下,可以反排出来。该方法的优点是省钱省时,经济效果好。 2.封隔器分层压裂 使用封隔器一次多层压裂的施工方法已被广泛采用,分层压裂管柱如图所示 共有三种方法,即憋压分层压裂、上提封隔器分层压裂、滑套分层压裂。憋压分层压裂是用几个封隔器隔开欲压的各个层段,在每个上封隔器的下面接一个单流凡尔球座,在球座下面的封隔器上安一个带喷嘴的短节,喷嘴用铜皮封隔。压裂时,先压最下面一层,然后投球封闭底层,再憋压将第二层压开,依次将各层压开。憋压法压裂一次可压 3层。封隔器上提分层压裂是用封隔器预先按施工设计卡开井下需要压裂的最下1~2个层段,压完后停泵使封隔器胶筒收缩,然后再按预先设计好的上提深度起出部分油管,启泵再进行上一个层段的压裂施工。滑套分层压裂自下而上进行,首先压裂最下层,压完后不停泵,用井口投球器投一钢球,使之坐在最下面喷砂器的上一级喷砂器的滑套上,憋压剪断销钉后,滑套便会落入下一级喷砂器上,使出液通道封闭,从而压裂第二层,依次类推,可实现多层压裂。 3.限流法分层压裂 限流法分层压裂工艺是当一口井中具有多层而各层之间的破裂压力有一定差别时,通过严格控制各层的孔眼数及孔径的办法,限制各层的吸水能力以达到逐层压开的目的,最后一次加砂同时支撑所有裂缝。 20、27.58 MPa,按射孔计划将各层按一定孔眼数射开,当注入的井底压力为26.20 MPa时,B层压开;然后提高排量,因为孔眼摩阻正比于排量,当B层的孔眼摩阻大到1.38 MPa,注入的井底压力达到27.58 MPa,此时C层被压开;继续提高排量,B层孔眼摩阻达到2.76 MPa时,注入的井底压力达到28.96 MPa,A层被压开。 限流法压裂的特点是在完井射孔时,按照压裂的要求设计射孔方案(包括孔眼位置、孔密度及孔径),从而使压裂成为完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严格限制了炮眼的数量和直径以及层内局部射开和层间同时压开,使得该工艺对套管和水泥环的损害较小,一般不会导致串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8418593.html,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郭晨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期 摘要: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增加煤层透气性、进行有效瓦斯抽放迫在眉 睫。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增加煤层透气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从水力压裂机理、封孔技术、工艺设备发展三方面,综述了我国井下煤层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力压裂;煤层;增透;发展现状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YKJCX2014047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煤层透气性低、瓦斯难以有效抽放导致的瓦斯突出、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瓦斯抽放、增加煤层透气性势在必行。水力压裂技术已成为增加煤层透气性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水力压裂机理、封孔技术及工艺设备的研究现状,指出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水力压裂机理研究 水力压裂技术1947年始于美国,起初主要用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中,在地面水力压裂方面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石油、油气藏以及地热资源的地面钻井开采过程中[1]。前苏联科学 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卡拉甘达和顿巴斯矿区进行井下水力压裂的试验研究[2]。目前针对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发展,国内学者郭启文、张文勇等经过试验与现场应用研究了煤层的压裂分解机理,指出水力压裂技术只能够在煤层内产生很少的裂缝,并会在裂缝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区[3],存在一定局限性。李安启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了 煤层性质对水力裂缝的影响,还在煤层压裂裂缝监测基础上提出了煤层水力裂缝的几何模型。 在水力压裂机理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水力压裂在油气系统地面钻井压裂、煤炭行业井下增加煤层透气性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压裂机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分歧,不能很好的控制水力压裂的效果。随着我国煤炭安全生产逐步发展和穿煤隧道等工程的逐步建设,水力压裂技术将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加强水力压裂技术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2.压裂钻孔封孔技术研究 煤层水力压裂钻孔封孔是有效实施水力压裂技术的关键,而封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①封孔材料,需要选择性能良好、价格适中、易于操作的材料;②封孔的长度,封孔长度太短会导致高压水的渗漏,太长会造成人力、材料、时间的浪费。因此,要使水力压裂技术能够有效开展,必须在选取“物美价廉”的封孔材料的同时,研究材料承载能力与封孔长度之

水力压裂技术

水力压裂水力压裂:: 一项一项经久不衰的技术经久不衰的技术经久不衰的技术 自从Stanolind 石油公司于1949年首次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以来,到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压裂施工作业量将近有250万次。目前大约百分之六十新钻的井都要经过压裂改造。压裂增产改造不但增加油井产量,而且由于这项技术使得以前没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储量被开采了出来(仅美国自1949年以来就约有90亿桶的石油和超过70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因压裂改造而额外被开采出来)。另外,通过促进生产,油气储量的静现值也提高了。 压裂技术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纽约、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亚州,人们使用液态的硝化甘油压浅层的、坚硬地层的油井。目的是使含油的地层破裂,增加初始产量和最终的采收率。虽然使用具有爆炸性的硝化甘油进行压裂是危险并且很多时候是违法的,但操作后效果显著。因此这种操作原理很快就被应用到了注水井和气井。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向地层注入非爆炸性的流体(酸)用以压裂改造。在酸化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压力从逢中分离出来”现象。这是由于酸的蚀刻会在地层生成不能完全闭合的裂缝,进而形成一条从地层到井的流动通道,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这种“压力从逢中分离出来”的现象不但在酸化的施工现场,在注水和注水泥固井的作业中也有发生。 但人们就酸化、注水和注水泥固井的作业中形成地层破裂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直到Farris 石油公司(后来的Amoco 石油)针对观察井产量与改造压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此次研究,Farris 石油萌生出了通过水力压裂地层从而实现油气井增产的设想。 第一次实验性的水力压裂改造作 业由Stanolind 石油于1947年在 堪萨斯州的Hugoton 气田完成(图 1)。首先注入注入1000加仑的粘 稠的环烷酸和凝稠的汽油,随后是 破胶剂,用以改造地下2400英尺 的石灰岩产气层。虽然当时那口作 业井的产量并没有因此得到较大 的改善,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在 1948年 Stanolind 石油公司的 J.B.Clark 发表了一篇文章向石油 工业界介绍了水力压裂的施工改造过程。1949年哈里伯顿固井公司(Howco)申请了水力压裂施工的专利权。 哈里伯顿固井公司最初的两次水力压裂施工作业于1949年3月17日,一次在奥克拉荷马州的史蒂芬郡,总花费900美元;另一次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射手郡,总花费1000美元,使用的是租来的原油或原油与汽油的混合油与100到150磅的砂子(图2)。在第一年中,332口井被压裂改造成功,平均增加了75%的产量。压裂施工被大量应用,也始料未及地加强了美国的石油供应。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压裂施工达到了每月3000口井的作业量。第一个过五十万英镑的压裂施工作业是由美国的Pan 石油公司(后来的Amoco 石油,现在的BP 石油)于1968年10月在奥克拉荷马州的史蒂芬郡完成的。在2008年世界范围内单级花费在1万到6百万美元之间的压裂作业超过了5万级。目前,一般的单井压裂级数为8到40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现状

280 水力压裂技术又称水力裂解技术,是开采页岩气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先多用于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之中,其原理时利用水压将岩石层压裂,从而形成人工裂缝,然后让裂缝延伸到储油层或者储气层,从而提高油气层中流体流动能力,然后通过配套技术使石油天然气在采油井中流动,从而被开采出来。这项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的促进油气井增产。 1?水力压裂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水力压裂技术是1947年在美国堪萨斯州实验成功的一项技术,其大规模利用是出现在1998年,在美国开采页岩气的时候,作为一项新的技术使用,而这项技术的运用,使美国美国页岩气开发的进程和效率大大加快。 水力压裂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和开发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而大庆油田于1973年开始大规模使用这项技术,迄今已有30年历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压裂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已经非常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在技术方面,由于不断引进和开发相关的裂缝模拟软件等,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裂缝的仿真模拟。而相应的技术也使用在了低渗透油气田的改造工作中,并且在中高渗透性油田也有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水平,相比较差距非常小。 2?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力压裂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开采技术。而这项技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单井到整体的优化。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受技术限制,水力压裂技术只能针对一口井来使用,难以考虑到整体的效益。而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这项技术可以广泛的运用到整个油藏之中,可以对整个油藏进行优化设计,实现油藏的有效合理开发。 (2)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运用。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低渗透油藏大都难以有效的开发利用,虽然在各项新技术的使用下得到了一定得好转,但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依旧是举步维艰。而水力压裂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通过综合考虑水利裂缝的位置和导油能力,使用水力压裂技术使油藏的流体流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实现低渗透油藏的最大程度的开采利用。 (3)水力裂缝的模型逐渐从二维转变为拟三维。水力裂缝的拟三维模型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层,可以非常真实的模拟水力压裂的过程,可以更好的更为直观的预测和观测水力压裂的使用进度,更好的对水力压裂过程进行控制,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4)水力压裂规模扩大。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水力压裂的作业规模也随之变大,从最初的几立方米到现在几十甚至上百立方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低渗透油藏的采油率,实现了油藏的有效利用,因而成为开采作业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3?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水力压裂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随着石油资源的逐年开采,低渗透油藏广泛出现,水力压裂技术之外的技术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低渗透油藏难以开采的现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力压裂技术逐渐广泛使用在低渗透油藏之中,使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大大增加。 (1)在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促进采油率。主要的发展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强对油藏状况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压裂模型,还要做到实时监测水力裂缝,对裂缝进度进行模拟和控制,其次利用高排量和大输砂量的泵注设备,进行注入作业,从而实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 (2)做好拟三维化模型向全三维化模型的转换,全三维化模型可以非常有效的、更为直观的模拟和观测地下裂缝的进度,可以非常有效的控制水力压裂技术的科学使用。还要做好油气藏模拟技术的研发,配合三维化模型,更好的观测和了解油藏状态,从而做出合理的高效的开采计划。 (3)针对传统的水力压裂技术会出现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可以在无水压裂液体系做出研究,实现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和高速通道压裂技术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提高开采效率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有水压裂到无水压裂,从直井压裂到水平井分段压裂,从常规的压裂技术到现在的体积改造技术,压裂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随着油藏开发,大量低渗透油藏的出现,给水力压裂技术的使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因而水力压裂技术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4?结束语 水力压裂技术是油气开发中所需要的非常重要的配套技术,而水力压裂技术和开采开发之间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油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开采水平,使低渗透油藏得以稳定生产。而我国在这一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从研究人员和设施上,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这一技术的逐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油气的开发效率,也很大程度改善了我国的石油供应紧张的现状,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作为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水力压裂技术也会进一步发展,实现更高效率的油气开采。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现状 续震?1,2 卢鹏?1,3? 1.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7400 3.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100 摘要:最早的水力压裂技术出现于1947年,而现代使用的水力压裂技术则是1998年首次使用。这项技术的出现,是油气井增产出现了新的希望,帮助石油开采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成就和经济效益,从而使这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针对我国水力压裂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出研究。 关键词:水力压裂?现状?前景

关于水力压裂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关于水力压裂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水力压裂技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设备和技术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全球各地的石油开采中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是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的评价认识储层的一种重要方法,水力压裂技术也是油田煤矿等产业生产中确保安全、降低危险的重要技术。近年来,水力压裂的几部发展很快,在压裂设备材料上也有了较大突破,压裂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应用中和其他行业的应用中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关键词】水力压裂;发展现状;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施工对压裂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压裂设备性能、压裂液等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压裂技术应用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水力压裂设备和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笔者在此对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具体内容如下。 一、水力压裂设备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 (一)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现代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发展应用速度快,各种新技术工艺也都得到了综合运用,过去压裂设备和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田,现在应用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在国内许多大型油田的中高渗透地层中不但应用了压裂设备和技术,且在技术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压裂技术应用于中高渗透地层时,实现短宽型的裂缝能够更好的控制油气层的开发,所以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年来端部脱砂压裂技术在浅层、中深地层、高渗透以及松软地层都得到了应用,该技术的相关设备也在应用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二)重复压裂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出现越来越多的失效井和产量下降的压裂井,二重复压裂技术正是针对该类油井改造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对重复压裂设备和技术的研究都很重视,经过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重复压裂的成功率能够达到75%左右。在美国还有油田企业在应用重复压裂技术的同时还采用了先进的强制闭合技术和端部脱砂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重复压裂技术设备能够用于改造低渗透和中渗透的油层,在直井、大斜度井以及水平井中都具有很高的应用效果,对提高产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高渗层防砂压裂技术 高渗层防砂压裂技术不但能够实现高渗透油藏的压裂,还能够同时完成充填防砂作业。传统的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很容易造成对高渗透油层的破坏,导致导流能力下降,而高渗透防砂压裂技术是结合的端部脱砂技术,使裂缝中的支撑剂浓

水力压裂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水力压裂是油田增产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由地面以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高压泵组将液体注入井中,此时,在井底附近便会蹩起压力,当蹩气的压力超过井壁附近地层的最小地应力和岩石抗张强度时,在地层中便会形成裂缝。随之带有支撑剂的液体泵入缝中,裂缝不断向前延伸,这样,在地层中形成了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及高度的填砂裂缝。由于压裂形成的裂缝提高了产油层导流能力,使油气能够畅流入井内,从而起到了增产增注的作用。 为了完成水力压裂设计,在地层中造成增产效果的裂缝,需要了解与造缝有关的地应力、井筒压力、破裂压力等分布与大小。这些因素控制着裂缝的几何尺寸,同时对与地面与井下设备的选择有关。同时,用于水力压裂的压裂液的性能、数量,支撑剂的排布情况关系到裂缝的几何尺寸,压裂技术-端部脱砂技术,对提高压裂效果起到很大作用,这些因素关系到能否达到油田增产的目的,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在建立适当的裂缝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实现现场实际生产情况的模拟研究,对进一步优化水力压裂参数,提高压裂经济实用性起到很大作用。 这项油田增产措施自发展以来,得到国内外广泛采用,并且经不断的开发试验,已取得很大成效。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过程 水力压裂技术自 1947 年美国堪萨斯州进行的的第一次试验成功以来,至今近已有60余年历史。它作为油井的主要增产措施,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石油单位的重视及采用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60 年代中期以前 ,各国石油公司的工作者们的研究工作已适应浅层的水平裂缝为主,此时的我国主要致力于油井解堵工作并开展了小型压裂试验。 60 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产层加深 ,从事此项事业的工作者以研究垂直裂缝为主。已达成解堵和增产的目的。这一时期 ,我国发展了滑套式分层压裂配套技术。 70 年代 ,工作进入到改造致密气层的大型水力压裂阶段。我国在分层压裂技术的基础上 ,发展了蜡球选择性压裂工艺 ,以及化学堵水与压裂配套的综合

[员工岗位培训体系]水力压裂工艺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水力压裂工艺 培训教材

水力压裂工艺培训讲义 第一采油一厂工程技术大队 2004年6月

前言: 水力压裂是油田增产、增注,保持油田稳产的一项重要工艺技术。它利用液体传导压力的性能,在地面利用高压泵组,以大于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将高粘度液体泵入井中,在井底憋起高压,此压力超过油层的地应力和岩石抗张强度,在地层产生裂缝,继续将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注入裂缝,裂缝边得到延伸,边得到支撑。停泵后就在油层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高渗透填砂裂缝,由于这个裂缝扩大了油气流动通道,改变了流动方式,降低了渗流阻力,可起到增产增注作用,这一施工过程就叫油层水力压裂。水力压裂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化学、高分子化学、机械制造等多个学科。 一、压裂液 压裂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能量,使油层张开裂缝并沿裂缝输送支撑剂。其性能好坏对于能否造出一条足够尺寸、并具有足够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了解压裂液的特点和性能。 (一)压裂液的作用 压裂液的主要作用是将地面设备的能量传递到油层岩石上,在地层形成裂缝,并携带支撑剂填充到裂缝中。按照在压裂施工中不同阶段的作用可以分为前置液、携砂液、替挤液三种。 1、前置液;用来在地层造成裂缝,并形成一定几何形态裂缝的液体。在高温井层中,还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 2、携砂液:携带支撑剂进入地层,把支撑剂充填到预定位置的

液体。和前置液一样也具有造缝及冷却地层的作用。由于携带比重较高的支撑剂,必须使用交联压裂液。 3、替挤液:把压裂管柱、地面管汇中的携砂液全部替入裂缝,以避免压裂管柱砂卡、砂堵的液体。组成与前置液一致。 (二)压裂液的性能 为确保压裂施工顺利实施,要求压裂液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1、滤失性:主要取决于压裂液自身的粘度和造壁性,粘度高则滤失少。添加防滤失剂能改善压裂液的造壁性,大大减少滤失量。 2、携砂性:指压裂液对于支撑剂的携带能力。主要取决于液体的粘度、密度及其在管道和裂缝中的流速,粘度越高,携带能力越强。 3、降阻性:指压裂液在管道中流动时的水力摩擦阻力特性,摩阻越小,压裂设备效率越高。摩阻过高会导致井口压力高,从而降低排量,影响压裂施工。 4、稳定性:压裂液应具有热稳定性,不能由于温度升高而使粘度有较大的损失;还应具有抗剪切稳定性,不会由于流速的增加而大幅度降解。 5、配伍性:压裂液进入地层后与各种岩石矿物及地层流体相接触,不应产生不利于油气渗流的物理—化学反应,例如不会引起粘土膨胀或产生沉淀而堵塞油层。 6、低残渣:要尽量降低压裂液中水不溶物的数量,以免降低油气层和填砂裂缝的渗透率。 7、易返排:施工结束后大部分注入液体应能返排出井筒,减少

水力压裂技术新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64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8压裂实时监控技术 实时监控和监测技术,是通过在施工现场实时地测定压裂液、支撑剂和施工参数,模拟水力裂缝几何形状的发展,随时修改施工方案,以获得最优的支撑裂缝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1)施工参数监控,包括排量、泵压、砂比等由仪表车直接显示和控制。 (2)压裂质量监测:分别监测混砂车出、人口压裂液(携砂液)的流变性、温度、pH值等参数,对压裂液流变性,特别是加人各种添加剂后的性能以及携砂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仪器为范氏系列粘度计,并在模拟剪切和地层温度条件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对于延缓硼交联压裂液和延缓释放破胶剂体系,矿场实时监测更为重要。 (3)实时压力分析:根据测定的施工参数和压裂液参数用三维压裂模拟器预测井口或井底压力,并与实际值进行拟合,预测施工压力变化(泵注和闭合期间)和裂缝几何形状。主要用途如下: ①识别井筒附近的摩阻影响(射孔和井筒附近裂缝的弯曲),并能定性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判断井筒附近脱砂的可能性; ②评价压裂设计可信程度:如果施工压力与矿场实时预测压力相吻合,则设计的裂缝几何形状是可信的; ③预测砂堵的可能性; ④确定产生的水力裂缝几何形状I ⑤提供施工过程的图像和动画信息。 矿场实时分析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的发展,在矿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除GRI外,其它石油公司也都相继研制和发展了这套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与小型压裂测试分析结合应用。 9FASTFrac压裂管柱 贝克石油工具公司新近开发出一种连续油管压裂系统一FA刚下rac压裂管柱,用于对先前未处理到的层位进行选择性的增产措施,从而获得比常规压裂更高效、更经济的压裂效果。应用该技术能一趟管柱实现多层隔离与措施。从而降低了修井作业成本,节省了完并时间。由于该连续油管传送系统能保证高比重压井液不接触生产层,使完井和增产措施均不造成油井伤害,从而快速实现生产优化。FAsTFrac工具与Auto—J系统组成一个整体,Auto—J系统的作用是保证连续油管将压裂管柱送入或从井筒中起出。措施时,上部封隔元件和下部封隔元件能隔离一个或多个生产层。一旦第一次措施完毕,系统就复位并重新设置,下入另一个生产层。无论是FA跚下rac封隔器和桥塞系统,还是固定跨式双封隔器系统均能对过去遗漏的小型袋状油气藏实施经济高效的增产措施。 10新型CKFRAQ压裂充填系统 贝克石油工具公司新近研制成功新型CKFRAQ系统,该系统由多个高性能井下工具组件组成,尤其适用于极高流速和高砂比条件下。在应用软件的辅助下,CKFRAQ系统可以对压裂充填作业(用陶瓷支撑剂)中的泵的排量和容量进行优化,同时还可以将卡泵和套管腐蚀风险降至最低。经过大量模拟和小规模室内实验,该工具被应用于现场。人们还通过小规模室内试验,对工具转向孔的几何形状进行了评估,目的是找出哪种几何形状的转向孔遭遇的腐蚀最轻。此外,还进行了样机试验,以确保尽可能地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 贝克石油工具公司称,从毁坏性对比试验中可以看出,CKFRAQ系统的各种性能都胜过其它竞争产品。 今后的发展方向: (1)随着水力压裂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压裂液和支撑剂的性能也需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强高性能压裂液和支撑剂的研究与开发。 (2)开展有效的裂缝检测技术研究。目前压裂后裂缝的检测技术仍然是水力压裂技术的一个薄弱环节,国内外采用的检测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在中高渗透地层中应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扩大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 (4)发展矿场实时监测和分析技术,提高施工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F.GUEKuru等著.冯敬编译,一种适用于低渗透浅层油藏的压裂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4(6).[2]吴信荣,彭裕生编,压裂液、破胶剂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 [3]马新仿,张士诚.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J].河南石油,2002(1). [4]PaulWKte,JohnD.Harkrider,FractureStimulationOpti删功tioninaMatureWaterfloodRedevelopment,《JPlr》,January,2003. [5]shyapoberskyJ,chudnovsky.Areviewofrecentdevel—opmentinfracturemechanics诵thpetroleumengineer—ingapplications,SPE28074。1994.(下转第67页)  万方数据

2250压裂车培训教材(新版)

目录 一、概述 (1) 二、运载汽车 (1) 三、台上发动机 (2) 四、变速箱 (4) 五、万向轴 (9) 六、泵内减速器 (9) 七、卧式三缸泵 (9) 八、润滑系统 (16) 九、控制系统 (17) 十、操作与注意事项 (18) 十一、备件明细表 (22) 十二、专用工装明细表 (24) 十三、附图 (25)

一、概述: LTJ 5310T YL250型压裂车是移运式设备,能胜任各种工况下的高压液体施工为油田压裂,水力喷砂等作业,煤矿高压、水力采煤、船舶高压水力除锈等。 采用北方奔驰汽车底盘带有轮间和轴间闭锁机构越野性好,性能可靠,适合油田路况工作要求,装载重量只有汽车能力的64%~86%载重余量大,并能跨越一米多宽深沟,适合草原无正式公路的油田使用。 台上设备包括具有2250HP的MTU/DDC12V-4000型柴油机,原装艾里逊S9810M型液力变矩器、5ZB105/1630卧式三缸柱塞泵、高低压管线和活动弯头等其他附属设备,能进行单机或联合施工作业。台上柴油机的起动、加速、减速、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变速箱的换挡、压裂施工参数的检测等均能在远离压裂车30米外的地面操作,操作安全可靠。 本设备装有自动超压保护装置,当压裂泵工作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超压保护系统自动断开动力,但柴油机并不熄火,而在低怠速下运转。因此在超压排除后,可以很快重新启动泵工作。 LTJ5310TYL250型压裂车选用北方奔驰ND13101D47J/8×4汽车底盘。 本设备外形尺寸:(L×H×B)11130×2500×3800 mm 总质量:30980 kg 整备质量:30850kg 二、运载汽车 型号:北方奔驰ND13101D47J /8×4 额定功率:276 kw(2200 r/min)

水力压裂技术

第六章水力压裂技术 一、名词解释 1、水力压裂:常简称为压裂,指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不仅广泛用于低渗透油气藏,而且在中、高渗油气藏的增产改造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地应力:指赋存于地壳岩石中的内应力。 3、地应力场:地应力在空间的分布。 4、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5、闭合压力(应力):使裂缝闭合的压力,理论上等于最小主应力。 6、分层压裂:分压或单独压开预定的层位,多用于射孔完成的井。 7、裂缝的方位:裂缝的延伸(扩展)方向。 8、压裂液:压裂过程中,向井内注入的全部液体。 9、水基压裂液:以水为基础介质,与各种添加剂配制而成的压裂工作液。 10、交联剂:能将溶于水中的高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以化学链连接成三维网状型的结构,使聚合物水溶液形成水基交联冻胶压裂液。 11、闭合压力:使裂缝闭合的压力,理论上等于最小主应力。 二、叙述题 1、简述岩石的破坏及破坏准则。 答案要点:脆性与塑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破坏前总应变小于3%的岩石叫脆性岩石,总应变大于5%的岩石叫塑性岩石,总应变介于3~5%的岩石叫半脆性岩石。 岩石的破坏类型:拉伸破坏;剪切破坏;塑性流动。其中拉伸破坏与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脆性岩石。塑性流动主要发生在塑性岩石。 2、简述压裂液的作用。 答案要点:按泵注顺序和作用,压裂液可分前置液、携砂液和顶替液。其中,携砂液是 压裂液的主体液。○1前置液的作用:造缝、降温;○2携砂液的作用:携带支撑剂、延伸造缝、冷却地层;○3顶替液的作用:中间顶替液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注完携砂液后要用顶替液将井筒中全部携砂液替入裂缝中,以提高携砂液效率和防止井筒沉砂。 3、简述压裂液的性能及要求。 答案要点:滤失少;悬砂能力强;摩阻低;稳定性;配伍性;低残渣;易返排;货源广、便于配制、价钱便宜。 4、压裂液有哪几种类型? 答案要点: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泡沫压裂液、乳化压裂液、醇基压裂液、胶束压裂液。 5、简述常用破胶剂及其作用。 答案要点:主要作用:是使压裂液中的冻胶发生化学降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有利于压后返排,减少对储集层的伤害。 常用的破胶剂:包括酶、氧化剂和酸。生物酶和催化氧化剂系列是适用于 21~54 ℃的低温破胶剂;一般氧化破胶体系适用于 54~93 ℃,而有机酸适用于 93 ℃以上的破胶作用。 6、影响支撑剂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1)支撑剂的强度:一般地,对浅地层(深度小于1500m )且闭合压力不大时使用石英砂;对于深层且闭合压力较大时多使用陶粒;对中等深度( 2000 m 左右)的地层一般用石英砂,尾随部分陶粒。 H p F F =α

压裂工艺原理介绍)

水力压裂 水力压裂水力压裂水力压裂在油田开发中,人们发现,在对油层进行高压注水时,油层的吸水量开始随注水压力的上升而按一定比例增加。开始当压力值突破某一限度时,就会出现吸水量成几倍或几十倍的增加,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比例,而且当突破某一限度后即使压力降低一些,其吸水量仍然很大。实践中的这一偶然发现,给人们以认识油的新启示:既然油层通过高压作用能提高注入量,那么通过高压作用能否提高油层的产量呢?经过多次证明:油层通过高压作用后,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能较大幅度的提高产量。最早进行压裂工作的是1947年在美国的湖果顿气田克列帕1号井进行的,苏联是1954年开始的,而我国是1952年在延长油矿开始的。40年代末水力压裂常作为一口井的增产措施来对待,但发展至今在油气田开发中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一口井的增产增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起到改善采油或注水剖面,提高注水效果,加快油田开发速度和经济效果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外在开发极低渗透率(以微达西计)的气田中,水力压裂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来没有开采价值的气田,经大型压裂后成为有相当储量及开发规模很大的气田。从这个意义上讲,水力压裂在油气资源的勘探上起者巨大的作用。由于上述原因,水力压裂无论在理论上、设备上、工艺上,在短短的几十年来发展的很快。现今的压裂设备能力,一次施工可用液量3000~4000米3,加砂300米3,可压开6000米的井深,裂缝长达1000米。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增产(注)显著。适用于岩性微密、低渗透地层。§§§§4.1 压裂的增产原理压裂的增产原理压裂的增产原理压裂的增产原理一一一一. 压裂的过程压裂的过程压裂的过程压裂的过程压裂是靠水(液体)传导压力的,故也叫水力压裂。其过程是:在地面采用高压大排量的泵,利用液体传压的原理,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以大于油层吸收能力的排量向井内注入,使井筒内的压力逐渐提高。当压力增高到大于油层破裂所需要的压力时,油层就会形成一条或几条水平或垂直裂缝。当继续注入液体时,裂缝也会向油层深处延伸与扩展,直到液体注入速度等于油层渗透速度时,裂缝才会停止延伸与扩展。如果地面停止注入夜体,油层由于外来压力消失,又会使裂缝闭合,为了防止停泵后裂缝闭合,在挤入的液体中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核桃壳等),使油层中形成导流能力很强的添砂裂缝。 导流能力导流能力导流能力导流能力=添砂裂缝渗透率添砂裂缝渗透率添砂裂缝渗透率添砂裂缝渗透率Kf××××裂缝宽度裂缝宽度裂缝宽度裂缝宽度W 二二二二. 增产

水力压裂技术发展及展望

报告题目:水力压裂技术近期发展及展望 目录 一、弓I 言.............................................................. -2-.. 二、发展及简介........................................................... 般-… 2.1发展历程 ........................................................ 般-… 2.2原理简介 ........................................................ 般-… 三、近期进展............................................................ -.3-… 3.1植物胶及其衍生物 ................................................ -3-. 3.2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 -3-. 3.2.1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 -.4- 3.2.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PC) (4) 3.2.3羟乙基纤维素(HEC) (4) 3.2.4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醚(CMHPC) .......................... .-4- 3.3合成聚合物 ...................................................... -5-.. 3.3.1丙烯酰胺类................................................ - 5-.. 3.3.2丙烯酸酯类................................................ - 5-..

支撑剂段塞冲刷的水力压裂新工艺_沈建国

作者简介:沈建国,1969年生,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现从事压裂酸化工作。地址:(642150)四川省隆昌县。电话:(0832)3919147。 支撑剂段塞冲刷的水力压裂新工艺 沈建国1 陆灯云1 刘同斌2 (1.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 2.四川石油管理局) 沈建国等.支撑剂段塞冲刷的水力压裂新工艺.天然气工业,2003;23(增刊):92~94 摘 要 水力压裂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工程,其高风险体现在施工成功和施工效果上。从人工裂缝的形成来看,有三大因素制约施工:1近井裂缝扭曲;o主体裂缝宽度不够;?液体滤失过大,动态缝的空间不足。而近井裂缝扭曲对施工成功的影响最大,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一种工艺,从而消除或降低近井裂缝扭曲,确保施工成功。通过近年来不断摸索、总结和借鉴,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的压裂工艺)))支撑剂段塞冲刷,该工艺根据测试压裂分析的近井裂缝摩阻数据,科学合理地进行段塞冲刷设计,并实时分析评价段塞冲刷的效果,合理调整携砂液阶段的砂浓度和砂量,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砂浓度,确保施工成功和施工效果。文章介绍了近井裂缝扭曲摩阻的成因、判别和解决办法,并举例说明段塞冲刷工艺在水力压裂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支撑剂段塞冲刷对压裂施工效果的影响。 主题词 水力压裂 近井裂缝 扭曲 摩阻 支撑剂段塞 工艺 最近在湖北、广西、四川油气田的压裂作业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压裂施工不能按设计顺利完成,主要表现在携砂液进入储层困难,即使是低浓度的携砂液也如此。笔者最近参加了几口井的压裂作业,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井裂缝宽度过窄,并提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工艺和方法,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近井裂缝扭曲摩阻的成因 根据Griffith 准则可知,水力压裂人工裂缝的启裂机理是弱面破裂,而人工裂缝的拓展机理是人工裂缝方向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因此,在人工裂缝启裂机理和拓展机理的双重作用下,人工裂缝在射孔孔眼附近和近井筒地区极易发生弯曲或扭曲,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近井裂缝扭曲。当流体通过孔眼进入主体裂缝之前,由于近井裂缝扭曲,流体的方向必然发生改变,流体方向的改变必然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能量的损耗是由近井裂缝扭曲所引起,称之为近井裂缝扭曲摩阻。导致近井裂缝扭曲摩阻的原因有4种:1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在近井筒附近的交汇;o多裂缝竞争缝宽;?射孔方位不当;?固井质量较差。相对而言,消除或降低由前两种原因 所引起的近井裂缝扭曲摩阻,其难度要大于由后两种原因所引起的近井裂缝扭曲摩阻。 近井裂缝扭曲摩阻的判别 判别近井裂缝扭曲摩阻的工艺方法是降排量测试分析。降排量测试分析实施简易,主要用于鉴别井筒和主体裂缝之间的近井筒连接特性;通过降排量测试,量化分析孔眼摩阻P pf 和近井裂缝扭曲摩阻P nwb 的大小,从而采用不同的工艺措施确保施工成功和施工有效。 (1)降排量测试分析的理论基础。裂缝进入摩阻典型地表征为孔眼摩阻P pf 和近井裂缝扭曲摩阻P nwb 的综合。孔眼摩阻P pf 是流体以高速度流动通过一小孔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动能损失。因此孔眼摩阻P pf 与施工排量Q 的平方呈正比: $P pf μK pf Q 2 上式中的比例常数K pf 由流体密度Q ,孔眼直径D p ,射孔数N 和流出系数C 按英制油田单位决定。 K pf =0.237 Q N 2 D p 2C 2 而近井裂缝扭曲摩阻P nwb 粗略地与施工排量Q <1的指数成正比,由于流体在近井筒压力敏感的 # 92#钻井工程 天 然 气 工 业 2004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