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张力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张力控制系统的收卷控制部分进行了数学建模与仿真。建立了比例压力阀控缸开环系统的简化模型,采用PID控制方法,在Matlab仿真平台进行系统模型仿真,得到了系统仿真曲线。

关键词:张力控制气动比例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近年来,气动技术以其自身独特的传动方式和优点,如清洁、结构简单、气体来源充足和成本相对较低,已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将气动技术应用于恒张力控制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PID控制,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都被应用到气动系统的控制中。但是气动控制系统,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阀口非线性及气缸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气动伺服系统的强非线性、固有频率低、刚度小、阻尼小等特点,要得到满意的控制伺服系统比较困难。要对气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需要首先建立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文通过介绍张力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气动比例控制系统原理与组成,针对张力控制系统的收卷控制部分建立简单的比例压力阀控缸开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

一、张力控制的基础知识

张力控制,简单地说就是要控制物体在设备上输送时物体上相互拉长或绷紧的力。张力控制系统往往是张力传感器和张力控制器的一种系统集成,是一种实现恒张力或者锥度张力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造纸、纺织、薄膜、电线等轻工业中,其作用主要是实现辊间的同步,收卷和放卷的均匀控制。在带材或线材的收卷和放卷过程中,为保证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持恒定张力是很重要的。

这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也应有能力保证被分切物不破损。张力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切产品的质量。若张力不足,原料在运行中产生漂移,会出现分切复卷后成品纸起皱现象;若张力过大,原料又易被拉断,使分切复卷后成品纸断头增多。

一套典型的张力控制系统主要由张力控制器,张力读出器,张力检测器,制动器和离合器构成。根据环路可分为开环,闭环或自由环张力控制系统;根据对不同卷材的监测方式又可分为超声波式,浮辊式,跟踪臂式等。

1.典型收卷张力控制示意图

图1 无张力反馈

图2 带浮动辊张力反馈

2.张力控制方案介绍

对张力的控制有两个途径,一是可控制电机的输出转矩,二是控制电机转速,对应这两个途径,有两种张力控制模式。

1、开环转矩控制模式

开环是指没有张力反馈信号,变频器仅靠控制输出频率或转矩即可达到控制目的,与开环矢量或闭环矢量无关。转矩控制模式是指变频器控制的是电机的转矩,而不是频率,输出频率是跟随材料的速度自动变化。

根据公式F=T/R(其中F为材料张力,T为收卷轴的扭矩,R为收卷的半径),可看出如果能根据卷径的变化调整收卷轴的转矩,就可以控制材料上的张力,这就是开环转矩模式控制张力的根据,其可行性还有一个原因是材料上的张力只来源于收卷轴的转矩,收卷轴的转矩主要作用于材料上。

2、闭环速度控制模式

闭环是指需要张力(位置)检测反馈信号构成闭环调节,速度控制模式是指变频器根据反馈信号调节输出频率,而达到控制目的,速度模式变频器可工作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和V/F控制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该控制模式的原理是通过材料线速度与实际卷径计算一个匹配频率设定值f1,再通过张力(位置)反馈信号进行PID 运算产生一个频率调整值f2,最终频率输出为f=f1+f2。f1可以基本使收(放)卷辊的线速度与材料线速度基本匹配,然后f2 部分只需稍微调整即可满足控制需求,很好地解决了闭环控制中响应快速性和控制稳定性地矛盾。

二、一般气动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一般气动比例控制系统主要由气缸,比例方向控制阀,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

系统的气缸为日本SMC公司生产的CDQ2A32-75型单活塞双作用薄型气缸,气缸标准行程75mm,缸径32mm,活塞杆直径14mm;方向控制阀为FESTO 公司生产的MPYE-5-1/8HF型比例方向控制阀;压力传感器是Honeywell公司的4000PC型传感器;A/D 和D/A的实现则由研华公司生产的PCL-812PG 数据采集卡来完成;气源压力为0.6MPa。该系统的硬件组成,如图3所示。

此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系统工作时,工控机发出需要跟踪的控制信号,经D/A转换并放大后驱动伺服阀,位移传感器检测出活塞的位信号并通过A/D转换反馈到计算机中与指定输入进行比较,得出偏差控制量,从而实现连续轨迹控制。

图3系统组成图

伺服阀、比例阀、开关阀组成的气动伺服系统拥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用阀来控制进入或排出气两腔的气体质量,调节两腔压力,从而控制气缸的位移、速度或输出力。因此,阀控缸可抽象为如图4 所示的原理。气缸两腔的压力容积、温度和气体密度分别为P1、V1、T1、ρ1和P2、V2、T2、ρ2。

图4 阀控缸原理图

将气动比例控制系统应用于张力控制的收卷部分,气缸活塞杆与制动器如刹车盘连接,通过比例阀的调节作用于制动辊,实现对系统的恒张力控制。

二.一般气动比例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气动比例控制系统可分为电气压力比例阀和制动气缸两部分。调节电气比

例阀,改变气路压力,控制力随之改变。比例阀出口压力和输入电压信号成正比。

在建模和计算过程中做如下假设:

1) 工作介质为理想气体,即其性质和流动特性可统一用理想气体定律确

切地描述出来;

2) 容腔内任意时刻各点状态参数相同,温度场和压力场均匀;

3) 忽略泄露。

1.比例压力阀建模

(1)比例压力阀受力分析

比例阀是利用电信号控制比例电磁铁的电磁力来控制阀芯位置变化,从而达

到控制流量和压力的目的。由牛顿第二力学定律可得比例阀阀芯的动态平衡方程

为:

()V V V X V u d A mx b x k x k u p S mg ++=-+ (1)

式中 m —— 阀芯质量,kg;

x v ——阀芯位移量,m;

p d ——阀的出气口压力,Pa;

S A ——隔板的截面积,m 2;

k x ——内部弹簧的弹性系数,N/m ;

b v ——黏性阻尼系数,Ns/m;

u ——阀的控制电压信号,V ;

k u ——比例系数,Pa/V

与弹簧的弹性系数相比,阀芯的质量m 和黏性阻尼系数b v 很小,可以忽略

不计。因此比例阀阀芯方程可简化为:

x v =( k u uU - p d ) S A /(2k 1+k x )= k x1u -k x2 p d (2)

(2)比例压力阀流量分析

由假设条件,比例阀流入或流出的流量有阀门的有效开口面积及上、下游压

力比决定。有理想气体的质量流量为:

(3)

其中

式中

C d ——流量系数

p u 、p d ——分别为阀的进、出气口压力,Pa

A ——有效流通面积,m 2

b ——临界压力比,对一元等熵流动,b =0.528,气动回路的b <0.2

k ——等熵指数,一般k =1.4

阀的调节过程是通过内部气体压力变化,使阀芯达到力平衡。当阀的出口压

力比设定压力高或低时,其调节过程不同,留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a.当比例阀的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阀对气缸进行充气,比例阀的进气

口压力p u 可视为常数,阀的流量只与阀芯的位移量和出气口压力p d 有关,对流

量方程Taylor 级数展开并忽略高次项:

12m q v q d q k x k p =+ (4)

其中:

b.当比例阀的出口压力高于设定压力时,气缸通过该阀进行排气,此时气体

由该阀的出气口直接排往大气,如图1所示。阀出气口压力随气体的排出是下降

的,而排气口的压力近似为大气压。因此,阀的流量与阀芯位移和排气口的压力

有关,对流量方程Taylor 级数展开并忽略高次项:

34m q v q d q k x k p =+ (5)

其中:

2.气缸建模

气缸是气动恒张力控制系统的重要部件,有单活塞式和双活塞式两种。气缸

通过比例阀加压,对制动辊产生制动力。以单出杆双作用气缸为例,建立气缸的

数学模型。

(1)气缸的流量方程

由理想气体的全质量状态方程:

m pV Q RT =

得出: m pV Q RT

=

式中m Q ——气体的质量,kg; p ——压力(绝对压力)

,P a ; V ——体积,m 3 ;

R ——气体常数,对空气,R =287N ·m/kg ·K;

T ——热力学温度,K

对上式求微分,并且V =Ax ,得

(6)

式中:A 为气缸活塞的作用面积,m 2;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则气缸的进、排气质量流量方程为:

(7)

式中:1m q ,2m q ——分别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的质量流量,kg/s ;

10V ,20V ——分别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的体积,m 3 ;

1T ,2T ——分别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温度,K ;

1A ,2A ——分别为无杆腔和有杆腔的活塞面积,m 2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对上式进行Laplace 变换,并整理得:

(8)

(2)气缸的力平衡方程

(9)

式中:p 1, p 2 ——分别为气缸进、排气口的压力,P a ;

M ——负载和活塞杆的质量,kg ;

b n ——活塞及负载的黏性阻尼系数,Ns/m ;

x ——气缸的输出位移,m

由式(2)、(4)、(5)、(8)和(9)即可得到气动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

为简化控制器的设计,对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并取气缸

的中位为系统的经常工作点,即:

○1无杆腔的体积10V =12L A ,有杆腔的体积为20V =22

L A ,其中L 为气缸的行程。并近似认为10V =20V =0V ;

2气缸运动平稳期间,气缸有杆腔部分取恒定背压; ○

3因为系统中没有温度测量装置,因此假定进、排气温度1T =2T ,均设为标

准温度0T 。

忽略对系统影响较小的因素,对上述数学表达式进行Laplace 变换,整理

得:

其中:

式中1u 、2u 分别为无杆腔和有杆腔压力控制阀的控制电压信号,V 。

三.简化的比例阀控缸控制系统建模

通过对一般比例控制系统建模的研究,本文忽略对比例阀控缸控制系统影

响较小的因素,根据阀的质量流量等于气缸的质量流量,且认为阀的出口压力等

于气缸的进口压力,忽略压力损失等,建立了比例阀控缸的简化模型。

1.压力比例阀建模

通过压力型比例阀的质量流量是比例阀输入电压U 和输出压力P 的函数,其

流量方程为:

dt

dP P q dt dU U q dt dq m m m ??+??= (10)

令Kb P

q Ka U q m m =??=??,,对上式做拉式变换可得: KbP KaU q m += (11)

2. 气缸建模

以单出杆双作用气缸为例,建立气缸的数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气缸容腔的压力微分方程:

)(dt

dx PA TR q V r dt dp m -= (12) 其中,r ——气体比热比,R ——气体常数,对空气,R =287N ·m/kg ·K ,T ——热力学温度,A ——气缸有效横截面积;x ——活塞杆的位移。

在工作点k 处对(12)式进行拉式变换,可得:

x V A rP S V TR rq P K

K K m ?-?=1 (13) 其中,P k ,V k 代表工作点K 处气缸容腔压力和体积。

对气缸进行力学分析,:

x

m kx x f PA =-- (14) 式中 f ——粘性阻尼系数,

k ——负载弹性刚度。

对(14)进行拉式变换,可得:

()PA x k fs ms =?++2 (15)

根据(11)(13)(15)式,可以画出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根据系统的结构方框图,可得:

)()(0

122330s U a s a s a s a A s X +++= (16) 其中,.,,

,,021230k rRTK a f rRTK A rP kV a m rRTK fV a mV a ArRTK A b b K K b K K a =++=+===

四.系统仿真

对以上得到的数学模型,采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在Matlab 上进行仿真。

1.PID 控制原理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 控制。常规PID 控制

系统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系统由模拟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图6 模拟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r (t )与实际输出值c (t )

构成控制偏差

()()()t c t r t e -=

将偏差的比例(P )、积分(I )和微分(D )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

制对象进行控制,故称PID 控制器。其控制规律为

()()()()????

??????++=?dt t de T T dt t e t e K t u D

I t P 0 或写成传递函数的形式

()()()???

? ??++==S T S T K s E s U s G D I P 11 式中,P K ——比例系数,I T ——积分时间常数,D T ——微分时间常数。

简单的说,PID 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

(1)比例环节 即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 (t ),偏差一旦

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2)积分环节 主要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

于积分时间常数T I ,T I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微分环节 能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

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

速度,减小调节时间。

3.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

根据递推原理可得

()()()()()]21[111

0---++-=-∑-=k e k e K j e K k e K k u D k j I p

()()()[]()()()[]

()()()()[]

1)2(121-?-?++?=-+--++--=?k e k e K k e K k e K k e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k u D I P D I P

式中,()()()1--=?k e k e k e 上式称为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图7给出了增量式PID 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7 增量式PID 控制系统

进一步可以将上式改写为

()()()()21-+--=?k Ce k Be k Ae k u (2-6)

式中,T

T K C T T K B T T T T K A D P D P D I P /211=??? ?

?+=???

? ??++= 它们都是与采样周期、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时间常数有关的系数。

这种算法的优点就是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只是控制量的增量Δu (k ),计算时不需要对e (k )进行累加,计算机出项故障时不会引起执行机构位置的大幅度变化。

3.系统Matlab 仿真

对以上得到的数学模型,代入本系统的具体参数:

压力比例阀:VEP3121-1型

气缸的选择:低摩擦气缸

缸径:63mm ,行程:78mm

根据实验所用比例阀的特性参数,选取阀的静态工作点电压为U=2.5V 。 取r=1.4,R=287J/kg k ,

系统建模方法

系统建模方法 2、1系统抽象与数学描述 2、1、1 实际系统的抽象 本质上讲,系统数学模型就是从系统概念出发的关于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或几个方面的抽象的“映像”。 为此,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建立如下抽象:输入、输出、状态变量及其间的函数关系。这种抽象过程称为模型构造。抽象中,必须联系真实系统与建模目标,其中描述变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观测,或不可观测。 从外部对系统施加影响或干扰的可观测变量称为输入变量。 系统对输入变量的响应结果称为输出变量。 输入、输出变量对的集合,表征着真实系统的“输入-输出”性状(关系)。 综上述,真实系统可视为产生一定性状数据的信息源,而模型则就是产生与真实系统相同性状数据的一些规则、指令的集合,抽象在其中则起着媒介作用。系统数学建模就就是将真实系统抽象成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一些规则、指令的集合)。

2、1、2 系统模型的一般描述及描述级(水平) 2、1、2、1 系统模型的一般描述: 一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如下七元组集合来描述: (可观测) 输出变量 (可观测) 输入变量 黑箱 灰箱 白箱 ω(t t ) ω(t )、ρ(t )---输入输出变量对 真实系统建模的抽象过程

2、1、2、2 系统模型描述级(水平):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实际系统可在某种级(水平)上被分解,因此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有不同的描述级(水平): ⑴ 性状描述级 性状描述级或称为行为描述级(行为水平)。在此级上描述系统就是将系统堪称黑箱,并施加输入信号,同时测得输出响应,结果就是得出一个输入-输出对:(ω,ρ) 及其关系R s ={(ω,ρ):Ω,ω,ρ}。 因此,系统的性状级描述只给出输入-输出观测结果。其模型为五元组集合结构: S=(T ,X ,Ω,Y , R ) 当ω,ρ满足ρ =f (ω)函数关系时,其集合结构变为: ()λδ,,,,,,Y Q X T S Ω= 其中: :T 时间基,描述系统变化的时间坐标,T 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统,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X 输入集,代表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Ω输入段集,描述某个时间间隔内的输入模式,是()T X ,的一个子集。 :Q 内部状态集,描述系统内部状态量,是系统内部结构建模的核心。 :δ状态转移函数,定义系统内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是一个映射。 :Y 输出集,系统通过它作用于环境。 :λ输出函数,是一个映射,给出了一个输出段集。

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张力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气动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张力控制系统的收卷控制部分进行了数学建模与仿真。建立了比例压力阀控缸开环系统的简化模型,采用PID控制方法,在Matlab仿真平台进行系统模型仿真,得到了系统仿真曲线。 关键词:张力控制气动比例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近年来,气动技术以其自身独特的传动方式和优点,如清洁、结构简单、气体来源充足和成本相对较低,已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将气动技术应用于恒张力控制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PID控制,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都被应用到气动系统的控制中。但是气动控制系统,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阀口非线性及气缸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气动伺服系统的强非线性、固有频率低、刚度小、阻尼小等特点,要得到满意的控制伺服系统比较困难。要对气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需要首先建立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文通过介绍张力控制的相关知识及气动比例控制系统原理与组成,针对张力控制系统的收卷控制部分建立简单的比例压力阀控缸开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 一、张力控制的基础知识 张力控制,简单地说就是要控制物体在设备上输送时物体上相互拉长或绷紧的力。张力控制系统往往是张力传感器和张力控制器的一种系统集成,是一种实现恒张力或者锥度张力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造纸、纺织、薄膜、电线等轻工业中,其作用主要是实现辊间的同步,收卷和放卷的均匀控制。在带材或线材的收卷和放卷过程中,为保证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保持恒定张力是很重要的。 这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也应有能力保证被分切物不破损。张力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切产品的质量。若张力不足,原料在运行中产生漂移,会出现分切复卷后成品纸起皱现象;若张力过大,原料又易被拉断,使分切复卷后成品纸断头增多。 一套典型的张力控制系统主要由张力控制器,张力读出器,张力检测器,制动器和离合器构成。根据环路可分为开环,闭环或自由环张力控制系统;根据对不同卷材的监测方式又可分为超声波式,浮辊式,跟踪臂式等。 1.典型收卷张力控制示意图

系统建模与仿真考试题

1.信息时代认识世界(科学研究)的三种方法是:理论研究、(_实验研究_)、(__ 仿真___)。 2.根据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是连续性还是间断性的,可将系统划分为(_连续系统_)、 (__离散系统__)。 3.系统仿真中的三个基本概念是系统、(__模型_)、仿真。 4.拟对某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对系统作出明确的描述,即确定系统各个要素:实体、 属性、活动、(__状态_)、(_事件_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5.系统仿真有三个基本的活动,即系统建模、仿真建模和(__仿真实验__),联系这 三个活动的是系统仿真的三要素,即系统、模型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6.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是:(1)调研系统,明确问题、(2)(___设立目标,收集数据 __)、(3)建立仿真模型、(4)编制程序、(5)运行模型,计算结果、(6)(_统计分析,进行决策__) ?阶段性知识测试 7.仿真软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高级程序语言阶段;(2)仿真程序包、初级仿 真语言阶段;(3)商业化仿真语言阶段;(4) (_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_)阶段。 8.常用的仿真软件有Arena、Automod、MATLAB、Promodel、(__WITNESS______)、 (______FLEXSIM___)。 9.求解简单系统问题的“原始”方法是(___解析解决____),借助(___实验__)可大大 提高该方法的效率和精度。 ?阶段性知识测试 10.排队系统可简化表示为A/B/C/D/E。其中A为到达模式;B为(服务模式)、C为服 务台数量、D为系统容量;E为排队规则。 11.常见的排队规则有:先到先服务、后到后服务、优先级服务、最短处理时间优先服 务、随机服务等。请以连线方式将下列排队规则名称的中英文对照起来。 先进先出FIFO 后进先出LIFO 随机服务SIRO 最短处理时间优先SPT 优先级服务PR ?阶段性知识测试 12.模型中,习惯称实体为成分。成分可分为主动成分和被动成分。请问排队系统中的 随机到达的顾客属于(主动)成分(主动/被动)。 13.事件是改变系统状态的瞬间变化的事情。一般指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事件可分为必 然事件(主要)、条件事件(次要)、系统事件。其中(______)一般不出现在将来事件表中(FEL)。 14.活动是具有指定长度的持续时间,其开始时间是确定。排队系统主要活动有 (_______)和服务活动。 ?阶段性知识测试 15.仿真时钟表示仿真时间的变量。Witness仿真系统中仿真钟用系统变量(TIME)表 示。 仿真策略,也称仿真算法。离散事件系统适用的仿真策略有(_事件调度法_)、活动扫描法、进程交互法、三阶段法等。 16.建立输入数据模型需要4个步骤:(1)从现实系统收集数据;(2)(_确定输入数据

基于AMESim的气动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基于AMESim的气动系统 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版本A)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推导气体的流量、温度和压力方程。 (2)基于AMESim对普通气动回路进行仿真分析。并推导气动系统常用元件的 数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气动元件及系统进行模型仿真分析。 (3)对气动比例位置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在系统仿真模型基础上进行 故障仿真研究。最后探讨基于 AMESim 的气动比例位置系统实时仿真研究。

1.气动系统建模的理论基础 气动系统和元件建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的明确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空气的热力学性质,为准确的元件建模和系统仿真奠定基础。气动元件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但其中的基本规律和数学描述一般还是比较清楚的。经过前人的大量研究发现,气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从本质上讲可以抽象为由一些基本环节所组成,比如放气环节、惯性环节和气容充气环节等等。而它们之间又是通过压力、力、位移、容积等参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1.1 流量方程 流量特性表示元件的空气流通能力,将直接影响气动系统的动态特性。 所有的压力降取决于下面两个基本参数: a)声速流导 C(Sonic Conductance)——[null] b)临界压力比b(Critical Pressure Ratio)[S*m4/kg] ISO6358标准孔口——

标准体积流量 设绝对温度T ,绝对压力p的工况下的体积流量为Q,基准状态和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可表示为: 空气压缩机的输出流量通常用换算到吸入口的大气状态下的体积流量来表示。以上公式同样适用于从吸入口的大气状态到基准或标准状态的换算。 气动孔口流量 在气动系统中,一般需要计算通过节流口的气体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但是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在通过节流口时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节流口前后的流道突然收缩或扩张,气体在孔口前后均会形成涡流,产生强烈的摩擦,因而机械能变成热能具有不可逆过程。同时,由于流体运动的极不规则,同一界面上的各点参数极不均匀。为了研究气体的流量特性,基本上可将阀中的节流口理想地等价为一个小孔或收缩喷嘴,并用小孔或者收缩喷嘴的流量特性来表示其流量特性。

第一章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一章控制系统及仿真概述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新型学科。这门学科的产生及发展差不多是与计算机的发明及发展同步进行的。它包含控制系统分析、综合、设计、检验等多方面的计算机处理。计算机仿真基于计算机的高速而精确的运算,以实现各种功能。 第一节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1.系统: 系统是物质世界中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着的、以期实现某种目的的一个运动整体,这个整体叫做系统。 “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通常研究的系统有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工程系统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系统、水力、冶金、化工、热力学系统等。 非工程系统: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管理系统、生态系统、人口系统等。 2.模型: 模型是对所要研究的系统在某些特定方面的抽象。通过模型对原型系统进行研究,将具有更深刻、更集中的特点。 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种。数学模型可分为机理模型、统计模型与混合模型。 3.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就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更多的情况是指以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 要对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分析法或数学解析法进行研究,但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方法来研究。 那么,什么是系统仿真呢?顾名思义,系统仿真就是模仿真实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来模仿真实的系统,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用物理模型来进行仿真一般称为物理仿真,它主要是应用几何相似及环境条件相似来进行。而由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研究的仿真一般则称为数字仿真。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仿真。 数字仿真是指把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并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过程。通常把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称为数字仿真,又称计算机仿真。

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简介

系统建模与仿真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开课学期:6 学分:2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学时:40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上机学时:8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教材:系统建模与发展,齐欢,王小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参考书: 【1】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顾启泰,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现代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刘兴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3】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王维平,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系统仿真导论,肖田元,清华大学出版社 【5】建模与仿真,王卫红,科学出版社 【6】仿真建模与分析(Simulaton Modeling and Analysis)(3rd eds.),Averill M. Law, W.David Kelton,清华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仿真是当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其技术已渗透到各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本课程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让学生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建模与仿真的一般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 1.掌握建模基本理论; 2.掌握仿真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种仿真语言及仿真软件; 4.能够运用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解决工业工程领域的各种常见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建模与仿真的作用和发展,理解组成要素。 2.掌握建模的几种基本方法,及模型简化的技术手段。 3.掌握建模的一般系统理论,认识随机数的产生的原因及统计控制方式。 4.能对离散事件进行仿真,并能分析运行结果。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系统、模型、仿真的基本概念

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

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 课程内容 1.绪论:系统与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复杂系统、应用示例。 2.概念建模方法:现状、概念建模过程、概念建模方法、概念建模语言。 3.系统的数学描述:系统的抽象化与形式化、确定性数学模型、随机性数学模型。 4.连续系统建模方法:微分方程、状态空间、变分原理。 5.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方法:随机数产生与性能检测、实体流图法、活动周期法、Petri网法。。 6.随机变量模型的建模方法:分布类型假设、分布参数估计、分布假设检验。 7.基于系统辨识的建模方法:概述、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模型阶次的辨识方法。 8.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灰色系统的建模方法、基于Agent的行为建模方法。 9.复杂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概述、基本概念、一般步骤与仿真钟推进、仿真语言介绍(Witness、E-Mplant)、复杂物流系统仿真应用。 参考教材: [1] 系统建模. 郭齐胜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王安麟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 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陈森发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郑大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1.绪论 1.1 系统与模型 1.1.1 系统 系统:按照某些规律结合起来,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所有实体的集合或总体。 可以将港口码头定义为一个系统。该系统中的实体有船舶和码头装卸设备。船舶按某种规律到达,装卸设备按一定的程序为其服务,装卸完后船舶离去。船舶到达模式影响着装卸设备的工作忙闲状态和港口的排队状态,而装卸设备的多少和工作效率也影响着船舶接受服务的质量。 系统有三个要素,即实体、属性、活动。实体确定了系统的构成,也就确定了系统的边界,属性也称为描述变量,描述每一实体的特征。活动定义了系统内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系统内部发生变化的过程。 状态:在任意时刻,系统中实体、属性、活动的信息总和。

数据建模目前有两种比较通用的方式

数据建模目前有两种比较通用的方式1983年,数学建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我国高等学校,在清华大学首次开设。198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数学模型》教材。20多年来,数学建模工作发展的非常快,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我国从1989年起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这两个术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而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一、数学建模的相关概念 原型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关心和研究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对象。模型是指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将原型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的某一部分信息经过简化、提炼而构造的原型替代物。一个原型,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模型。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进行一些必要的抽象、简化和假设,借助数学语言,运用数学工具建立起来的一个数学结构。 数学建模是指对特定的客观对象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现实的现象通过心智活动构造出能抓住其重要且有用的特征的表示,常常是形象化的或符号的表示,是构造刻画客观事物原型的数学模型并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二、教学模型的分类 数学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从数学的角度,按建立模型的数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型:几何模型、代数模型、规划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图论模型、决策模型等。 三、数学建模的常用方法 1.类比法 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把实际问题经过分析、抽象、概括后,用数学语言、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表述成数学问题,而表述成什么样的问题取决于思考者解决问题的意图。类比法建模一般在具体分析该实际问题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归纳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与已知模型比较,把未知关系化为已知关系,

工业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期末复习

工业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者的对象的 有机组合。系统包括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 统,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也可分为复杂系 统和简单系统、中小系统和大系统。 2、系统具给定的边界、输入和输出,其三要素 为:实体、属性、活动。 3、模型是实际系统本质的抽象和简化。分为: 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4、建模:为了达到系统研究的目的,用于收集 和描述系统有关信息的实体。 5、仿真的意义:系统是研究对象,建模是系统 特性的描述,仿真则包含建立模型及对模型 进行实验两个。 6、根据模型类型,系统仿真分为物理仿真、数 学~和物理—数学~。 7、系统仿真的步骤及基本功能:1)调研系统, 明确问题;2)设立目标,制定计划;3)建 立系统数学模型;4)模型校核、验证及确 认;5)数据采集;6)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 的转换;7)仿真实验设计;8)编制程序, 仿真实验,运行模型,计算结果;9)数据

处理,统计分析;10)优化与决策。 8、仿真技术的分类。按什么分,按什么分…… 9、仿真技术不足:建模方法尚不完善,须通过 建模和仿真人员分析。 10、发展趋势: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 11、研究热点:面向对象仿真、定性仿真、智能 仿真、分布交互仿真、可视化仿真、多媒体 仿真、虚拟现实仿真、internet网上仿真。 12、系统辨识:在对被识系统进行输入和输出观 测的基础上,从设定的一类系统中确定出一 个与被识系统等价的系统。(两种方式:在 线辨识和离线辨识) 13、系统辨识过程要解决:模型框架、模型结构、 模型参数。系 14、互逆的技术手段:系统辨识与系统分析。 15、系统分析:通过一系列步骤,帮助决策者选 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方法。(五大要素: 目标、替代方案、费用、模型和准则) 第二章 1、系统模型分类:1)按照变量情况:确定型模型、随机型模型;2)按数学方法:初等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优化模型、控制模型;3)按实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课程编码: 学分:2.5 总学时:4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统计学、工程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编程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或提高系统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系统化管理生产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达到: 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框架内容以及理论和方法; 2.掌握仿真的概率统计基础知识。 3.掌握供理论模型建模方法。 4.掌握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熟练应用建模理论,对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制造系统进行建模仿真。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仿真技术的重要领域,在规划论证、方案评估、计划调度、 加工制造、产品试验、生产培训、训练模拟、管理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课程 深入地介绍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对理论建模方法和计 算机实现技术的讲解,对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介 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本章分析了系统和制造系统定义、组成与特点,介绍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步骤,并给出应用案例。 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常用术语及常用的仿真软件,了解仿真技术的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理解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及系统、模型与仿真之间的关系。 掌握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步骤。 本章教学重点: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本章教学难点: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第一节系统与制造系统 0.3学时 (一)什么是系统 (二)制造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第二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0.3学时 (一)系统、模型与仿真的关系 (二)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特点 第三节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0.3学时 (一)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特点分析 (二)制造系统类型及建模元素 (三)制造系统仿真的功能分析 第四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步骤 0.4学时 第五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案例分析 0.5学时 (一)连杆生产线的组成与功能分析 (二)连杆生产线仿真模型的构建 (三)仿真逻辑的分析与定义 (四)仿真结果分析及系统优化 第二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原理 2学时 本章在分析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分类和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立系统模型的常用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气动系统建模仿真设计

气压控制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仿真模型建立 关于气动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的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己知的定理和定律,如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理等,通过一些合理而必要的假设和简化,推导出系统被控对象的基本状态方程,并将其在某一工作点附近线性化,从而获得的一个近似的数学模型。虽然这些模型不是很准确,但还是能够反映出气动伺服控制系统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并且借此可以分析出影响系统特性的主要因素,给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和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 另外,利用Simulink 工具包可以不受线性系统模型的限制,能够建立更加真实的非线性系统,同时其模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化和精简工具。因此,本文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Simulink 对所研究的气压力控制系统尝试建立一个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 由于气动系统的非线性,如气体的压缩性较大,且在气缸的运动过程中容腔中气体的各参数和变量是实时变化的,所以对气动系统的精确建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建立系统的模型,我们对控制系统作一些合理的假设,来简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假设如下: (1)气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空气为理想气体; (2)忽略气缸与外界和气缸两腔之间的空气泄漏; (3)气动系统中的空气流动状态为等熵绝热过程; (4)气源压力和大气压力恒定; (5)同一容腔中的气体温度和压力处处相等。 1) 比例阀的流量方程 在实际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气体的流动过程十分复杂,气动元件研究中使用理想气体等熵通过喷管的流动过程来近似代替。一般计算阀口的流量时采用Sanville 流量公式: k k s d k s d s m P P P P k RT k P q 1212A +??? ? ??-???? ??-= 0.528< s d P P ≤1 )1(212A 1 1 +? ? ? ??+=-k RT k k P q k s m 0≤s d P P ≤0.528

系统建模与仿真

系统建模仿真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工程133 胡浩3130212026 【摘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本文对建模与仿真技术发展趋势作了较全面分析。仿真建模方法更加丰富,更加需要仿真模型具有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仿真建模VVA与可信度评估成为仿真建模发展的重要支柱;仿真体系结构逐渐形成标准,仿真系统层次化、网络化已成为现实,仿真网格将是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仿真应用领域 更加丰富,向复杂系统科学领域发展,并将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工程系统的仿真,起源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从最初的简单电子、机械系统,逐步发展到今天涵盖机、电、液、热、气、电、磁等各个专业领域,并且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两个方向上飞速发展。 控制器的仿真软件,在研究控制策略、控制算法、控制系统的品质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随着执行机构技术的发展,机、电、液、热、气、磁等驱动技术的进步,以高可靠性、高精度、高反应速度和稳定性为代表的先进特征,将工程系统的执行品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相对控制器本身的发展,凭借新的加工制造技术的支持,执行机构技术的发展更加富于创新和挑战,而对于设计、制造和维护高性能执行机构,以及构建一个包括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的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MESIM软件正是能够提供平台级仿真技术的工具。从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液压、机械、气动等设计分析到复杂系统的全系统分析,

到引领协同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AMESIM的发展轨迹和方向代表了工程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一、系统仿真技术发展的现状 工程系统仿真作为虚拟设计技术的一部分,与控制仿真、视景仿真、结构和流体计算仿真、多物理场以及虚拟布置和装配维修等技术一起,在贯穿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改进乃至退役的全寿命周期技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满足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复杂的要求。因此,工程系统仿真技术也就迅速地发展到了协同仿真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联合仿真:MATLAB+AMESIM,可以覆盖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全部要求。 2、被控对象的多学科、跨专业的联合仿真:AMESIM+机构动力学+CFD+THERMAL+电磁分析 3、实时仿真技术 实时仿真技术是由仿真软件与仿真机等半实物仿真系统联合实现的,通过物理系统的实时模型来测试成型或者硬件控制器。 4、集成进设计平台 现代研发制造单位,尤其是设计研发和制造一体化的大型单位,引进PDM/PLM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潮流。在复杂的数据管理流程中,系统仿真作为CAE工作的一部分,被要求嵌入流程,与上下游工具配合。

气动系统建模仿真

气动系统建模仿真

————————————————————————————————作者:————————————————————————————————日期: ?

气压控制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仿真模型建立 关于气动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的运动规律,运用一些己知的定理和定律,如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理等,通过一些合理而必要的假设和简化,推导出系统被控对象的基本状态方程,并将其在某一工作点附近线性化,从而获得的一个近似的数学模型。虽然这些模型不是很准确,但还是能够反映出气动伺服控制系统的受力和运动规律,并且借此可以分析出影响系统特性的主要因素,给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和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 另外,利用Si mulin k工具包可以不受线性系统模型的限制,能够建立更加真实的非线性系统,同时其模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化和精简工具。因此,本文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利用S imul ink 对所研究的气压力控制系统尝试建立一个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 由于气动系统的非线性,如气体的压缩性较大,且在气缸的运动过程中容腔中气体的各参数和变量是实时变化的,所以对气动系统的精确建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为了建立系统的模型,我们对控制系统作一些合理的假设,来简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假设如下: (1)气动系统中的工作介质—空气为理想气体; (2)忽略气缸与外界和气缸两腔之间的空气泄漏; (3)气动系统中的空气流动状态为等熵绝热过程; (4)气源压力和大气压力恒定; (5)同一容腔中的气体温度和压力处处相等。 1) 比例阀的流量方程 在实际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气体的流动过程十分复杂,气动元件研究中使用理想气体等熵通过喷管的流动过程来近似代替。一般计算阀口的流量时采用Sa nville 流量公式: k k s d k s d s m P P P P k RT k P q 1212A +??? ? ??-???? ??-=

数学建模方法归类(很全很有用)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类比法、二分法、量纲分析法、差分法、变分法、图论法、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法、回归分析法、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机理分析、排队方法、对策方法、决策方法、模糊评判方法、时间序列方法、灰色理论方法、现代优化算法(禁忌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 用这些方法可以解下列一些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图论模型、决策模型。拟合与插值方法(给出一批数据点,确定满足特定要求的曲线或者曲面,从而反映对象整体的变化趋势):matlab可以实现一元函数,包括多项式和非线性函数的拟合以及多元函数的拟合,即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函数;同时也可以用matlab实现分段线性、多项式、样条以及多维插值。 在优化方法中,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尽量简单、光滑)、约束条件、求解方法是四个关键因素。其中包括无约束规则(用fminserch、fminbnd实现)线性规则(用linprog实现)非线性规则、(用fmincon实现)多目标规划(有目标加权、效用函数)动态规划(倒向和正向)整数规划。 回归分析: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用来近似地表示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回归分析在一组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经验公式);对回归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判断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判断回归模型是否适合这组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对进行预报或控制。相对应的有线性回归、多元二项式回归、非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分析:从一个自变量开始,视自变量作用的显著程度,从大到地依次逐个引入回归方程:当引入的自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显著时,要将其剔除掉;引入一个自变量或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自变量,为逐步回归的一步;对于每一步都要进行值检验,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显著性变量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对作用显著的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至既无不显著的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又无显著变量可引入回归方程时为止。(主要用SAS来实现,也可以用matlab软件来实现)。 聚类分析:所研究的样本或者变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似性,要求设法找出一些能够度量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作为分类的依据,再利用这些量将样本或者变量进行分类。 系统聚类分析—将n个样本或者n个指标看成n类,一类包括一个样本或者指标,然后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为一个新类,依此类推。最终可以按照需要来决定分多少类,每类有多少样本(指标)。 系统聚类方法步骤: 1.计算n个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 2.构成n个类,每类只包含一个样品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个新类 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新类与当前类的距离等于当前类与组合类中包含的类的距离最小值), 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5,否则转3 5.画聚类图 6.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判别分析: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已取得各种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些准则建立判别式,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 距离判别法—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计算新个体到每类的距离,确定最短的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 Fisher判别法—利用已知类别个体的指标构造判别式(同类差别较小、不同类差别较大),按照判别式的值判断新个体的类别 Bayes判别法—计算新给样品属于各总体的条件概率,比较概率的大小,然后将新样品判归为来自概率最大的总体 模糊数学: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概念与其对立面之间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与模糊数学相关的问题:模糊分类问题—已知若干个相互之间不分明的模糊概念,需要判断某个确定事物用哪一个模糊概念来反映更合理准确;模糊相似选择—按某种性质对一组事物或对象排序是一类常见的问题,但是用来比

复杂系统建模论文

复杂系统建模简述 目前,我们面临的社会正迅速从制度经济转入知识经济,其中所涉及的各种研究系统越来越复杂,人在之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不可忽略。而网络化的加速发展,更是极大地加剧了各类系统的复杂性程度。因此现有的系统分析方法已远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复杂系统所面临的许多关键性问题,我们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有针对性的进行复杂系统建模,所以复杂系统建模的知识就越来越重要。下面就我所学到的复杂系统建模做一个简述。 一、系统理论概述 平常说的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由许多要素或构成部分组成的整体。可以将港口码头定义为一个系统。该系统中的实体有船舶和码头装卸设备。船舶按某种规律到达,装卸设备按一定的程序为其服务,装卸完后船舶离去。船舶到达模式影响着装卸设备的工作忙闲状态和港口的排队状态,而装卸设备的多少和工作效率也影响着船舶接受服务的质量。 系统一般有三个要素,即实体、属性、活动。实体确定了系统的构成,也就确定了系统的边界,属性也称为描述变量,描述每一实体的特征。活动定义了系统内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系统内部发生变化的过程。 系统建模则是建立一个新系统,用来模拟或仿真原有系统。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简化表示,它提取和反映了所研究系统的基本性质。模型的表现形式有直觉模型、实物模型、模拟模型、图表模型、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的种类包括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模糊及神经元模型、区域规划模型、网络模型、黑箱模型、黑板模型、遗传算法模型等。 二、复杂系统理论概述 典型的复杂系统有工程技术大系统,社会经济大系统,生态环境大系统. 复杂系统则是能够被解耦或者分解成若干个互连子系统,从而进行有效计算或者满足实际需要的系统,或传统的建模、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及优化技术不能处理的、具有多个互连子系统的系统。

第二章 系统建模方法

第2章、系统建模方法 2.1系统抽象与数学描述 2.1.1 实际系统的抽象 本质上讲,系统数学模型是从系统概念出发的关于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或几个方面的抽象的“映像”。 为此,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建立如下抽象:输入、输出、状态变量及其间的函数关系。这种抽象过程称为模型构造。抽象中,必须联系真实系统与建模目标,其中描述变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观测,或不可观测。 从外部对系统施加影响或干扰的可观测变量称为输入变量。 系统对输入变量的响应结果称为输出变量。 输入、输出变量对的集合,表征着真实系统的“输入-输出”性状(关系)。 综上述,真实系统可视为产生一定性状数据的信息源,而模型则是产生与真实系统相同性状数据的一些规则、指令的集合,抽象在其中则起着媒介作用。系统数学建模就是将真实系统抽象成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一些规则、指令的集合)。

(可观测) 输出变量 (可观测) 输入变量 黑箱 灰箱 白箱 ωt ) ω(t )、ρ(t )---输入输出变量对 真实系统建模的抽象过程

2.1.2 系统模型的一般描述及描述级(水平) 2.1.2.1 系统模型的一般描述: 一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如下七元组集合来描述: 2.1.2.2 系统模型描述级(水平):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实际系统可在某种级(水平)上被分解,因此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有不同的描述级(水平): ⑴ 性状描述级 性状描述级或称为行为描述级(行为水平)。在此级上描述系统是将系统堪称黑箱,并施加输入信号,同时测得输出响应,结果是得出一个输入-输出对:(ω,ρ) 及其关系R s ={(ω,ρ):Ω,ω,ρ}。 ()λδ,,,,,,Y Q X T S Ω= 其中: :T 时间基,描述系统变化的时间坐标,T 为整数则称为离散时间系 统,为实数则称为连续时间系统; :X 输入集,代表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Ω输入段集,描述某个时间间隔内的输入模式,是()T X ,的一个 子集。 :Q 内部状态集,描述系统内部状态量,是系统内部结构建模的核心。 :δ状态转移函数,定义系统内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是一个映射。 :Y 输出集,系统通过它作用于环境。 :λ输出函数,是一个映射,给出了一个输出段集。

常用数学建模方法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以及常见题型 核心提示: 数学建模方法一、机理分析法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3. 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4.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 数学建模方法 一、机理分析法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 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4.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数据分析法从大量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2.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4.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三、仿真和其他方法 1.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质上是统计估计方法,等效于抽样试验。 ①离散系统仿真--有一组状态变量。 ②连续系统仿真--有解析达式或系统结构图。 2.因子试验法--在系统上作局部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不断分析修改,求得所需的模型结构。 3.人工现实法--基于对系统过去行为的了解和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并考虑到系统有关因素的可能变化,人为地组成一个系统。 数学建模题型 赛题题型结构形式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一、实际问题背景 1.涉及面宽--有社会,经济,管理,生活,环境,自然现象,工程技术,现代科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等。 2.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现实问题。

物流系统仿真建模考题(参考答案)

“物流系统规划与仿真”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题 (2013-2014第一学期) 1.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以及虚拟现实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10分)2.(1) 连续系统仿真 3.连续系统是指系统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系统。一般用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描述。 4.(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5.离散事件系统是指系统状态在某些随机时间点上发生离散变化的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本质上属于人造系统,简称为DEDS(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模型可采用数学方程、曲线、图表、计算 机程序等多种形式表征。基于系统的模型,可分析系统的行为性能 及其与系统结构和参数的关系,研究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6.物流系统就是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 7.(3) 虚拟现实 8.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生成的。通过视、听、 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简述事件调度法推进仿真钟的基本过程。(10分)- (1)事件调度法 仿真模型中的时间控制部件用于控制仿真钟的推进。在事件调度法中,事件表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控制部件始终从事件表中选择具有最早发生时间的事件记录,然后将仿真钟修改到该事件发生时刻。对每一类事件,仿真模型有相应的事件子程序。每一个事件记录包含该事件的若干个属性,其中事件类型是必不可少的,要根据事件类型调用相应的事件子程序。在事件子程序中,处理该事件发生时系统状态的变化,进行用户所需要的统计计算,如果是条

件事件,则应首先进行条件测试,以确定该事件是否确能发生。该事件子程序处理完后返回时间控制部件。这样,事件的选择与处理不断地进行,仿真钟不断地从一个事件发生时间推进到下一最早发生事件的发生时间,直到终止仿真的条件或程序事件发生时停止仿真。 3.在物流系统仿真中,如何确定系统中的随机变量模型?在仿真过程中如何产生这些随机变量?(10分) 4.什么叫稳态型仿真?如何确定稳态型仿真的长度?(10分) 第2类仿真叫稳态型仿真。这类仿真研究仅运行一次,但运行长度却是足够长,仿真的目的是估计系统的稳态性能。显然,由于仿真长度没有限制,系统的初始状态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然而,为了得到系统稳态性能的较好估计值,需要确定仿真运行长度到底多长就可以认为是‘足够”了。 稳态型仿真的具体方法有:批均值法、稳态型序贯法、重新产生法、重复删除法。 5.简述实体流图、活动周期图、Petri网建模的原理、特点及最合适的应用对象。(10分) 答:实体流图:在离散事件系统中,实体流图法应用比较普遍,原因如下: ①计算机程序框图的思想和方法已广为人们接受; ②实体流图方法简单,且对离散事件系统的描述比较全面。 该方法对建模者要求不高,主要原因如下: ①对实际系统的工作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②将事件状态变化、活动和队列等概念贯穿于建模过程中。

系统建模与仿真报告

新螺丝湾公交枢纽站 公交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 姓名 学校 起止日期 报告提交日期

摘要 自新螺丝湾国际商贸城和新南部客运站建成并运营以来,该地区的人流量突增,同时给新螺丝湾公交枢纽站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怎样能更好的做好该地区的公交车的调度和运营,满足乘客需求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本课题在以满足乘客的需求提高该系统的效率为目标的前提下,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离散虚拟仿真软件3D max和Flexsim,对昆明新螺丝湾公交枢纽站站内公交调度时间及库存时间进行了仿真系统研究;利用计算机仿真搭建了一个公交运输的仿真平台, 建立了昆明新螺丝湾公交枢纽站站内仿真模型,针对该系统在公交车调度和库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效率高,乘客满意度高,为公交公司在做公交调度方面的决策时提供有用方案。 关键词:新螺丝湾公交枢纽站;面向对象;flexsim;仿真模型

目录 摘要 1.绪言 (1) 2.理论分析 (1) 2.1数据采集方法: (1) 2.2数据样本分析: (1) 2.3数据分析方法: (1) 2.4建模方法 (2) 3.实验研究 (2) 3.1研究地点 (2) 3.2研究时间 (2) 3.3研究目的 (2) 3.4研究方法 (2) 4.数据分析 (2) 4.1新螺蛳湾公交调度分析 (2) 4.1.1 154路公交车调度分析 (2) 4.1.2 186路公交车调度分析 (5) 4.1.3 C7路公交车调度分析 (8) 4.2新螺蛳湾公交库存分析 (11) 4.2.1 154路公交车库存分析 (11) 4.2.2 186路公交车库存分析 (12)

4.2.3 C7路公交车库存分析 (13) 5.建模与仿真 (14) 5.1新螺蛳湾公交枢纽站布局图 (14) 5.2新螺蛳湾公交枢纽站公交车流程 (14) 5.3新螺蛳湾公交枢纽站设施的F LEXSIM实体映射对照 (15) 6.结果分析与结论 (15) 6.1154路公交 (15) 6.2186路公交 (16) 6.3C7路公交 (16) 7.感想 (16) 参考文献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