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概要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1、哈工大的一系当然是除了理科中最弱的了,现在能一级学科排名第二, 进步是最明显的, 在学术带头人谭久彬、孙圣和的带领下, 无论是工程和学术论文,发展势头都不错,尤其是将精密机械的学科方向,转变为光、机、电结合, 传统学科有了很新的学科方面。谭久彬的学科开口较广阔 , 包容内容较多 . 从特种加工到光学 , 以及计算机安全 , 局域通信 , 图象处理 , 照明设备 , 什么都搞 . 搞的太多是否使其老本行减弱了 ? 谭的国际声誉比较高 , 前几天一个早稻田大学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在了谭这里解决 , 说明谭课题组的理论和工程能力都很强 . 孙圣和的课题组理论和工程都很强 , 但是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 , 二者没有联系 . 孙工程方面搞 VXI 总线起家 , 其弟子彭喜元和付平继承了这项技能 , 现在还在做总装的大项目 . 理论方面做图象安全和数字水印 , 代表人物是孙的两个百名博 :牛夏牧和陆哲明 . 另外 , 张毅刚编的那本编的一般呀 , 怎么这么多学校用呢 ? 孙圣和不当院士简直是国家的损失 !

2、老二系的汽轮机、工程热物理和锅炉专业,工程热物理 SCI 论文和学科建设都不错,谈和平一人之力,就支撑起该专业的发展,年轻教师成长很快。热能工程以秦裕昆院士和陆慧林为代表, 前者侧重工程, 后者侧重基础研究, 如果燃烧研究所能更偏重基础一些, 热能工程学科发展可能更快一些。以王仲奇院士为带头人的热能动力工程, 已经从传统的汽轮机完全转变涡轮涡扇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等离子发动机方向, 研究方向更加结合军工和航天, 但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因素, SCI 论文很少。希望于达仁领导的等离子发动机能在不久将来取得突破。整体上, 以上几个专业发展得不错。 2系很多优秀的年轻博士很多留校了 , 理论工程都不错 , 有后进 , 后继有人。

3、哈工大的三系 1以方滨兴、胡铭增和杨孝宗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机系统结构学科,以前是国内三强,以容错计算为特色,但由于人才流失,计算机系统结构没有评上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中的主要力量转变为研究网络信息安全, 从事并行和系统结构研究的老师较少,部知道当年的 MPEC 解码芯片方面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可穿戴方面,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突破,不大可能,容错方向,当年工大计算机的看家本领, 还应该重视啊。网络信息安全, 希望既有大工程造也有好的基础研究。 2以高文、王晓

龙、徐晓飞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学科,近年发展不错,国外论文逐步增多,视频编解码、人脸识别、手语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企业智能计算等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生物信息学是新方向,希望引进的李霞,以及刚涉足该研究领域方面的王晓龙能带领该方面能有好的发展。张大鹏和王宽全的生物特征识别, 也不错。只是计算机应用方面, 没有计算机图形学方向, 为什么不在深圳研究生院重点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呢?计算机应用学科

1

什么时候能有一篇 IEEE T PAMI呢 3以李建中为代表的计算机理论和软件学科, 主要侧重数据库, 不知道是不是李老师身体原因, 该方面的国际论文还是很少, 虽然在国内有一定地位, 但学科梯队不够合理。可惜没有研究计算机理论的。总的来说, 计算机学科至少保持了国内的地位, 发展得也不错, 但国内其他高校进步都很快, 能维持在工大计算机在国内的学术地位, 还需要更努力。工大计算机研究偏重应用 , 不重理论 . 可以赚钱 , 少原创思想 .CIMS 外国人都不搞 , 徐晓飞院长又申请了 1亿多的项目来做 . 高文搞生物识别也基本跟着外国走 , 不过有些技术到是领先了 , 比如人脸识别 . 而且高文科技和产业结合的比较好 --AVS 标准还没有完

成 ,AVS 产业联盟就已经成立了 . 方滨兴搞网络安全基本上是关起门来自己干 , 不过江 core 很满意 , 后果很严重 : 方 sir 快要评院士了吧 : 李生老师退下来这几天 ,

机器翻译又火了一把 . 王晓龙老师的微软拼音很赚钱 , 但其中的技术含量不是很多吧 . 杨孝宗老师的可穿戴机也是多年老品牌了 , 相关的成果在神州号里还起了很大作用 . 胡铭曾老师将计算机元老陈光熙李仲荣的体系结构的优势继承下来了 , 但是最近好象势头不太猛 . 洪丙熔老师虽然人比较 **,对学生也比较 ##,但是毕竟机器人足球这个品牌是搞出来了 . 我更看好的是搞数据库的李建中教授 , 有理论 , 有工程 , 可惜李建中老师身体不好 , 割了一个肾了 , 在科研方面的精力肯定受影响 . 建议 :1.工大计算机应用方面既然这么强 , 应该注意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品牌 , 不应该盲目搞项目 .2. 继承传统 , 多注重一点理论研究 3.PS:感觉计算机学院将科研和教学两个部门分开是不对的。

哈工大四系 -自动控制 1导航与制导,仿真转台和惯性测试转台,工程特点最为明显, 某种程度上也为工大控制工程学科赢得了声誉和研究经费, 也是工大多学科综合、承接大工程能力的体现。 2控制理论,四系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本来就少, 多少年也就段广仁等少数老师, 不过最近一两年, 四系的国际论文渐渐多起来, 虽然只是点的方面, 还没有形成规模, 没有基础研究的学科注定是没有国际声誉的, 但忽略工程能力, 那就会缺少经费。工大的控制学科应该是国内同学科最有钱的之一, 如果能将工程和基础研究并重, 未来可能成为工大最有实力的学科之一。自控方向工大的人才重复浪费严重 . 王子才 , 王常虹 , 段广仁等老师都各立山头 . 搞的东西无论是理论还是工程都是十分相似的 . 我就闹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在一起搞 , 这样协同作战应该效果更佳吧 . 王常虹老师的博士高会军论文挺多 , 或许以后能撑起一片理论的天空 . 令我非常不解的是 , 为什么理论强人段广仁老师现在也做起工程来了 ?

哈工大的 5系:电子工程及通信学科 - 1、电子工程以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奠定了发展基础和学术声誉, 此外, 逆合成孔径雷达方向很出色, 但不知道实际应用的进展如何, 似乎近些年国内还是合成孔径雷达研究比较热门。也许还涉足

2

了天波雷达的研究、电子对抗和末制导等方面, 是不是由于保密的缘故, 国际论文很少。我想是经费和工程项目多的原因吧,毕竟坦先生的学生还有国际论文。

2、通信学科通先生及其弟子也是以工程起家,集中专用通信系统和武器通信系统,民用方面方面研究力量不足,而且高水平国内论文都不多,也是该因素,导致通信学科国内学术声誉不隆。希望最近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两个兼职的牛人,能带动通信学科基础研究的提高。总之,某一个研究方面太强, 也许并不是件好事情, 导致学科方向过于单一。但充足的经费以及极强的工程能力,能保证该学科位于国内一流吧,但国际一流还有待基础研究的进步。 5系虽然有两个院士 , 但是也是工大工学学科中比较弱的 , 全国重点学科排名第 9. 通信专业势头还是比较看好的 , 张乃通院士及其弟子都是工程起家 , 他们几乎包揽了全国所有的数字集群 , 通信所内有自己的卫星接收站 , 有和日本 NEC 的联合实验室 , 这在全国通信专业都少见 . 近年来 , 通信专业外事活动频繁 , 时常邀请国际级专家来讲学并指导学生实

验 . 而且目前通信专业研究生管理日趋正规 , 在深圳研究生院的陪衬下 , 还是很有特色的 . 其缺点就是缺少理论 , 还有房间少 : 电子工程专业由双院士刘永坦一手创办 . 超视距雷达已经到了装备阶段 , 舰载雷达正在预研 . 逆合成孔径雷达方向已经被放弃多年 , 现在实力已经落在西电之后 . 感觉这个专业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 但老师的向心力不强 , 新方向开拓不及时 , 外事活动为零 . 研究生基本做的都是虚课题 . 虽然有大项目做后盾 , 但不知电子工程专业何时能再振 80年代中期的雄风 . 信息工程专业是 5系的新兴专业 , 老师大都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 . 值得一提的是 , 微波的吴群近些年和国际交流不少 , 邀请来几位国外牛人作兼职博导 . 还成功举办了哈工大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 为工大增光不少。

哈工大六系:1微特电机是工大电机的特色,但微电机方向已经没有什么特色,特种电机是和仿真转台、惯性测试转台结合发展的。近年来,电机方向侧重电动汽车、电磁发射、全电战车、电磁装甲等方面,电动汽车和电磁发射,与工大优势的特种电机是很好的延续, 学术研究方向的改变是对的, 结合民用和军用两个方面。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因为专业划转的原因,是以后逐步建立的,毕竟起点较低,与国内一流还有差距,难以得到学校的重点建设。六系近些年引进人才到不错 , 引进了两个院士 , 而且这两个院士还到为工大的科研和教学做了一些贡献 .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