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物化学绪论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 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 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 动物。 3、【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 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 究的实验学科。 5、【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按照遗传特点分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2)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控要求——根据控制程度分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GF) (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的敏感性强、反应一致,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6、【AEIR】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设备) 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 7、【“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原则——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 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8、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卫协会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是实验动物学真正 形成的时期。 198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20XX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大大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指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的代谢转变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容包括①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②生物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③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其调控,即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生物化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解释生长、发育、遗传、记忆与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 2. 问答题 (1)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静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之前):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②动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基本弄清了生物体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③功能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多少种?第一类元素和第二类元素各包含哪些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共28种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四中元素,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元素。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Na、Mg,加上C、H、O、N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蛋白质 1. 名词解释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2)氨基酸等电点: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形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N端与C端:N端(也称N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游离α-氨基的一端,C端(也称C 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α-羧基的一端(5)肽与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许多氨基酸以肽键形成的氨基酸链称为肽 (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不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结构,每一个氨基酸的残余部分称为氨基酸残基 (7)肽单元(肽单位):多肽链中从一个α-碳原子到相邻α-碳原子之间的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②肽平面中的羰基与氧大多处于相反位置③α-碳和-NH间的化学键与α-碳和羰基碳间的化学键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8)结构域:多肽链的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绕曲折叠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结构域具有以下特点①空间上彼此分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②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一般难以分离(区别于蛋白质亚基)③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结构域数目不同,同一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结构域彼此相似或很不相同 (9)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异,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减退或丧失,甚至造成生理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1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蛋白质(或亚基)因与某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构象变化,导致蛋白质(或亚基)功能的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酶的变构效应称为别构效应)(11)蛋白质的协同效应: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其中具有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协同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协同效应 (12)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是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但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造成变性的因素有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碱、强酸、重金属离子和生物碱等,变形后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受蛋白酶水解 (14)蛋白质复性:若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2. 问答题 (1)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数量是多少?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等电点及计算公式? 组成生物的氨基酸有22种,组成人体和大多数生物的为20种,结构 通式如右图。氨基酸的等电点指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 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 文案大全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 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2.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哪几类? 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突变系、杂交群.不同类别动物其交配和保种方式不同。 11 请叙述封闭群动物的概念。 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下游技术:Downstream Processing也称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指对于由生物 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1) 2.双水相萃取:当两种聚合物、一种聚合物与一种亲液盐或是两种盐(一种是离散盐且另 一种是亲液盐)在适当的浓度或是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相混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双水相系统。利用物质形成的双水相系统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待定) 3.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是将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 溶剂的一种萃取技术,它兼有传统的蒸馏技术和液液萃取技术的特征,超临界流体(SF)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4.反胶团萃取: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反胶团萃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 形成的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于溶解在有机相中或在有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 反胶团Reversed Micelles是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内聚集而成的,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集合型胶体。是一种自我组织和排列而成的,并具热力学稳定的有序构造。 5.膜组件:膜分离装置的核心部分,指膜的规则排列(188) 6.超滤:(Ultrafiltration ,UF)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以上的高分 子的膜分离过程。(192) 7.反渗透:(RO或HF)在渗透实验装置的膜两侧造成一个压力差,并使其大于 渗透压,就会发生溶剂倒流,使得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的现象。(171)8.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MF)主要用于分离流体中尺寸为0.1~10μm的 微生物和微粒子,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9.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浓差极化,是指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 膜上,因而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这种浓度差导致溶质自膜面反扩散至主体中。(177) 10.纳米过滤:(Nanofiltration,NF)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以压力差为推动 力,从溶液中分离出300~1000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膜分离过程。(195)11.色谱分离:(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CR)也称为色层分离或层析分离, 在分析检测中常称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ic Analysis,CA),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力、分子极性、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相中。各组分以不同速率移动时,使物质分离。(252) 12.分配色谱:(Distribution chromatography)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 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其过程相当于连续性的溶剂抽提。(264) 13.阻滞因素,阻滞因数:也称比移值,指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 度与流动相移动速度之比,以R f 表示,因而也称为R f 值。(265)

(完整版)生物化学绪论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教师:李妮 No: __4___

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从广义的角度可将分子生物学视为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而欧洲约为200年前。直到 1903年才由德国科学家C.A. Neuberg 提出“Biochemistry” 而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一)古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用曲(麯 )造酒,称曲为酒母,即酶。 2. 公元前12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利用豆、谷、麦等为原料,制成酱、饴和醋,饴是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这足已表明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3. 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说明当时在提取豆类蛋白质方面已经应用了近代生物化学及胶体化学的方法。 4. 公元7世纪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实际上是用富含维生素A的猪肝治疗夜盲症。 5. 北宋沈括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采用皂角汁沉淀等方法从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 6. 明末宋应星记载的用石灰澄清法将甘蔗制糖的工艺,被近代公认为最经济的方法。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18世纪下半叶,德国药师K.Scheele首次从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乳酸、柠檬酸、酒 石酸、苹果酸、尿酸和甘油等。 2.法国化学家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081321.html,voisier的实验证明,有机体的呼吸和蜡烛的燃烧同样都是碳氢化合 物的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氧被消耗而水和二氧化碳被生成,同时放出热能。这一发现被 视为生物氧化研究的开端。 3. 1868年瑞士青年医生F.Miescher发现了核素,后来定名为核酸,为后续的研究作出了 重要贡献。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 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 Fischer在发现缬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之后,又用化 学方法合成了18个氨基酸的多肽。 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并在 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学说。 在营养学方面,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在内分泌学方面,发现了 多种激素;在酶学方面,酶结晶获得成功。 在物质代谢方面,确定了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尿素合成等。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1 掌握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熟悉人体生命活动研究的3个水平;了解生理学实验方法。 2 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合性、生殖。 3 掌握机体的内环境和人体功能活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4 了解生物节律的存在及其生理意义。 5 掌握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6 熟悉人体生理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机制的重要意义(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各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 A 固定不变 B 相对恒定 C 随机多变 D 绝对平衡 2 下列各种实验中,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 狗食道瘘假饲实验 C 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 血液常规检查 3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A 反射 B 兴奋 C 刺激 D 反映 4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 正反馈调节 B 负反馈调节 C 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E 自身调节 5 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 A 血液凝固 B 降压反射 C 排尿反射 D 分娩过程 6 下列各项生理功能活动中,只有哪项属于自身调节? A 平均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时,脑的血流量仍可保持相对恒定。 B 全身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血压降低至近似于原先血压水平。 C 人在过度通气后,往往可出现呼吸暂停。 D 当每日摄入水量增加时,排出的尿量也将随之而增多。 7 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控制部分的功能活动随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加强而减弱,这样调控的过程称之为: A 自身调节 B 反射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8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而言。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组织液 9 人体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过程中,在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的同时,还可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这种直接作用称之为: A 自身调节 B 前馈调节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下游加工过程, biotechnology?其 主要研究那些内容? 2、生化分离技术依据的分离原理有哪些?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其包括那几种主要分离方法? 4、何为传质分离过程? 5、简述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6、亲和技术目前已衍生出那些子代分离技术? 7、生化反应与生化分离耦合技术有那些特点? 8、为何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9、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 10、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 11、初步纯化与高度纯化分离效果有何不同? 12、如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热原质? 13、生物分离为何主张采用集成化技术? 14、若每一步纯化产物得率为90%,共6步纯化得到符合要求产品,其总收率 是多少? 第二章预处理与固-液分离法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 3、絮凝剂可分为那三种?有那些因素影响絮凝过程? 4、在生化工业中常用的过滤方式那两种?各自有何特点? 5、离心分离分那两大类?各自有何特点及用途?常用离心法有那几种? 6、何谓密度梯度离心?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7、如何使用助滤剂? 8、错流微滤与传统过滤相比有何优点?

第三章细胞破碎法 1、细菌细胞壁与真菌(酵母)细胞壁在组成上有何区别? 2、细胞破碎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3、机械法细胞破碎方法非机械破碎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4、何谓脂溶破碎法?其原理是什么?包括那几种? 5、酶法细胞破碎常用那几种酶类? 6、包涵体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使重组蛋白复性? 7、如何测定细胞破碎程度? 第四章沉淀法 1.理解概念:盐溶,盐析 2.常用的沉淀法有哪几种? 3.生产中常用的盐析剂有哪些?其选择依据是什么? 4.何谓分步盐析沉淀? 5.有机沉淀法与盐析沉淀法相比有何优缺点? 第五章溶剂萃取法 1、何谓溶剂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2、在溶剂萃取过程中pH值是如何影响弱电解质的提取? 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 4、在发酵工业中,去乳化有何实际意义? 5、理解概念:HLB,分配系数,分离因子,介电常数,带溶剂 6、生物物质的萃取与传统的萃取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7、pH 对弱电解质的萃取效率有何影响? 8、发酵液乳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分离纯化产生何影响? 如何有效消除乳化现象? 9、什么叫超临界流体? 10、为何在临界区附近,稍微改变流体的压力和温度,都会引起流体密度的大副变化? 11、要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效率,可以考虑哪些方面?

温州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

医学实验动物学 第一章 绪论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按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一代动物。 3、按照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无菌级{悉生动物}。 4、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及观赏动物)、野生动物。 5、动物福利→“3R”: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 代)、Refinement(优化) 李安乐老师: 1、近交系数: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度用百分比来表示。即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2、血缘系数(Rxy):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的相似程度。如:同卵双生Rxy:100%、亲子Rxy:50%、近交系Rxy几达100% (实际20代为99.6%)。 3、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近交系数达98.6%以上。 4、亚系: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5、近交系特征:(1)基因位点纯合性、(2)遗传组成同源性、(3)表型一致性、(4)长期遗传稳定性、(5)遗传特征的可分辨性、(6)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个体性)、(7)敏感性、(8)近交衰退、(9)分布广泛性、(10)背景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 6、 普通近交系(Inbred strain animals) (1)个体极为一致,实验反应一致:动物用量少 (2)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移植实验 (3)明显生物学特点:隐性基因暴露 (4)遗传分析:多个近交系对比使用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祖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

生化分离工程作业(1)

作业 1. 生物技术:应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以人们意志设计,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2. 生化工程:生物化学反应的工程应用,主要包括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等,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学概念,基因重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纪整合而形成了系统生物工程。 3. 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反应工程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生物反应器为中心,主要研究发酵动力学、酶动力学,生物反应器中的传递过程,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规律以及生物反应器的检测和控制等。 4. 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化工产品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酶反应过程或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获得,从上述发酵液、反应液或培养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 5. 热源:与工质发生热量交换的物质系统。可分为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或者为热源和冷源。热源是指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质系统,冷源是指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质系统。 6. 微生物工程:即是指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7. 生化分离工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和所包括的单元操作及其适用范围? 8.那些单元操作适用于生物小分子物质的提取 层析、离子交换、亲和、疏水、吸附、电泳 9.那些单元操作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提取 沉淀、吸附、萃取、超滤 10.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的推广使用、亲和技术的推广使用、优质层析介质的研究、上游技术对生化分离过程的影响、发酵于提取相结和:生物反应器方面 11.说出世界上十家生物工程方面的大公司的名称。 Amgen安进、Roche/Genentech罗氏、基因泰克、Johnson强生、NovoNordisk 诺瓦诺德、EliLilly礼来、Sanofi-Aventis赛诺菲、Abbott雅培、MerckKGaA 德国默克、Schering-Plough先灵宝雅、Wyeth惠氏 作业 1.絮凝:利用絮凝剂(通常是天然或合成的大分量聚电解质以及生物絮凝剂)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的絮凝剂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 2.凝聚:在投加的化学物质(例如水解的凝聚剂,像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3.凝聚值: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值来表示,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毫摩尔/升),称为凝聚值。

生物化学 01.第一章 绪论

幻灯片1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tion)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通常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从广义的角度可将分子生物学视为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幻灯片2 一、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在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而欧洲约为200年前。直到 1903年才由德国科学家C.A. Neuberg 提出“Biochemistry”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古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用曲(麯)造酒,称曲为酒母,即酶。 2.公元前12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利用豆、谷、麦等为原料,制成酱、饴和醋,饴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这足已表明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幻灯片3 3.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说明当时在提取豆类蛋白质方面已经应用了近代生物化学及胶体化学的方法。 4. 公元7世纪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的记载,实际上是用富含维生素A的猪肝治疗夜盲症。 5. 北宋沈括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采用皂角汁沉淀等方法从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 6. 明末宋应星记载的用石灰澄清法将甘蔗制糖的工艺,被近代公认为最经济的方法。幻灯片4 (二)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18世纪下半叶,德国药师K.S c h e e l e首次从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乳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尿酸和甘油等。 2.法国化学家A.L.L a v o i s i e r的实验证明,有机体的呼吸和蜡烛的燃烧同样都是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在氧化过程中,氧被消耗而水和二氧化碳被生成,同时放出热能。这一发现被视为生物氧化研究的开端。 3.1868年瑞士青年医生F.M i e s c h e r发现了核素,后来定名为核酸,为后续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幻灯片5 (三)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 1.20世纪初期德国化学家E.F i s c h e r在发现缬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之后,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18个氨基酸的多肽。 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并在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学说。 在营养学方面,发现了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在内分泌学方面,发现了多种激素;在酶学方面,酶结晶获得成功。 在物质代谢方面,确定了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

动物克隆 第一章绪论克隆

第一章绪论克隆 多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多莉标志着生命科学攀登了一个新的高蜂,标志着人类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用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 在生命进化系统中,哺乳动物的分化达到最高程度。在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了各种细胞功能和表型的不同。过去认为,哺乳动物高度分化了的细胞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所有体细胞已不可逆转地失去了整套基因组表达的全能性。多莉的诞生冲击了这个理论,它向人们证实:高等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多莉正是在高度分化的乳腺上皮细胞核基因组被去分化后发育的产物。 绵羊体细胞核移植成功的巨大意义,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而且在畜牧业、动物育种和医学上均有重要意义。人类可以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复制性状优良的个体,迅速扩大良种动物群体;也可以为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良个体;并可以利用它来保存珍稀和濒危物种,构建它们的基因库,并通过复制来扩大它们的种群;还可以为科学实验提供遗传素质完全一致的实验动物;复制能够表达重要蛋白质药物的转基因动物;等等。这些必将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 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 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 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 1、首先,究竟什么是克隆技术呢?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技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山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一分为若干份,从而任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长期以来无性繁殖都被认为是较为低级生物的生殖方式。在不断强化这一意识的同时,无性繁殖惊人的几何数量增殖性和简捷性等特点破忽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于)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做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于术将一个胚胎分

最新生化分离工程题目答案(仅供参考)资料

1.生化分离工程是生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描述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和 方法的一个术语,指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2.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步骤和单元操作: (1)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选用的单元操作有限,一般选用过滤和离心的方法,有时也伴有沉降操作,错流过滤也较为常用。对非外泌性产物,还需进行细胞破碎。 (2) 初步纯化(或称产物的提取) 通过一个和几个单元操作以除去与目标产物性质有很大差异的杂质,提高了产物的浓度和质量。单元操作如吸附、萃取和沉淀。 (3) 高度纯化(或称产物的精制) 选用的单元操作有限,所用的技术对产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典型的单元操作有层析、电泳和沉淀等。 (4) 成品加工 产物的最终用途和要求,决定了最终的加工方法,浓缩和结晶常常是操作的关键。 3.工艺设计原则是什么? 1)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化、集成化,尽量降低成本; 2)将完整工艺划分为不同的操作单元; 3)采用成熟技术与可靠设备; 4)纯化开始前编写、备好书面标准操作程序等技术文件; 5)适宜的检测方法。 4.简述本课程所介绍的公用设施及设备。 1)洁净空气制备系统。空气调节的目的主要是通风以及通过各种空气处理(如净化、加热或冷却、加湿或除湿等)来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环境。 ①洁净空气调节系统的组成:小规模、单分区洁净空气调节系统;中大规模、多分区洁净空气调节系统两类 ②空气净化和空气过滤器:由于不同的洁净室对洁净级别的要求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种类的空气过滤器,有初效中效高效静电过滤四种方式过滤器。 2)洁净室及洁净空气调节系统的测定 ①洁净室,包括乱流和层流洁净室 ②洁净室的物理指标和生物学指标:温度、相对湿度、噪度、照度、静压差、层流风速、换气次数。 ③洁净空气调节系统的测定和调整: A: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平衡测定和调整:N=Q B:洁净室参数的测定: a)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b)室内静压差的测定c)室内洁净度的测定d)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定e)室内噪声的测定f)室内噪度的测定 3)低温环境系统:制冷技术应用的三个温区:低温(-120℃),中温(-120℃~5℃)、高温 ①冷库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冷冻压缩机、冷凝器、蒸发皿、水冷却皿以及其他组件 ②冷库的类型:由保温围护系统、冷冻系统、电控网络系统等组成的用于冷冻、冷藏的成套设备。 A:按用途分: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零售消费性冷库。 B:按围护结构的特点分:土建式冷库和装配式冷库。 4)生产用水供应系统: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 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根据遗传特点不同,常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 杂交群(hybrids)。 ●目前,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l、无菌动物germ free(GF)animal。 ●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 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伴随着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 ●“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 “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 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则分为品种和品系。品系包括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等。 ●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 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如新西兰兔、青紫蓝兔和日本大耳兔等品种的实验用兔。 ●品系即“株”,为实验动物学的专用名词,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 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以NIH小鼠为例,按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小家鼠种;并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其品种为白化小鼠,其品系是NIH小鼠,封闭群。 ●近交—有意识地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 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inbreding)。 ●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交配培育而成的动物,称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纯和性(homozygosity)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 3、表现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 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 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identifiability) 6、遗传组成独特性(individuality) 7、背景资料可查性(accessibility) 8、国际分布广泛性(extensity) ●封闭群(closed colony)动物,又称远交群(outbred stock)动物,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 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如昆明种小鼠、SD大鼠等。 ●如果有效群体数目过小,必然导致近交系数上升率加大。因此Ne至少要达到25对(50只)。 ○杂交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简称F1代动物。 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普通级动物(CV animal)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实验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 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 ●清洁动物(CL animal)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 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animal)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 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菌动物(GF animal)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 选择题(不定项): 1、实验动物的来源( ) A、野生动物 B、经济动物 C、警卫动物 D、观赏动物 E、实验动物 2、实验用动物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 ) A、野生动物 B、经济动物 C、警卫动物 D、观赏动物 E、实验动物 3、1885年,第一批无菌动物诞生的实验动物品种就是( ) A、小鼠 B、大鼠 C、豚鼠 D、家兔 4、1909年,产生了第一株近交系小鼠品系就是( ) A,C57 B, DBA C,BALB/cA D,129 生命科学研究必须具备4个基本要素,即_____、_____、_____与_____,通常称AEIR要素。针对实验动物伦理学,科技界提出的3R对策就是:( )、( )、( )。 实验动物学就是研究( )与( )的一门综合学科 第二章,实验动物学遗传学 1, 起源于同一祖先,其下一代个体至少连续经过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品系近交系数达 到98、6%以上的动物就是__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杂交群; D、重组系 2, C57BL/6J小鼠属于__动物。 A、无菌; B、杂交群; C、清洁; D、近交系 3, 在遗传上获得近交系同源状态的途径有__。 A 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基因导入C基因突变、基因导入、强制基因杂合D 基因突变基因导入强制基因杂合亚系分化 4, 同源导入近交系就是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__。 A 一个新的近交系 B 一个新的亚系 C 一个新的支系 D 一个同源性的亚系 5, C57BL/6J‐TgN(CD8Ge)23Jwg表示来源于美国杰克逊研究院(J)、以C57BL/6为背景品系、由Jon W、Gordon(Jwg)实验室完成____ 小鼠, A 封闭群 B 杂交一代 C 近交系 D 转基因 6, 对于封闭群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 基因频率的稳定不变,可以使群体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 B 来源相同命名相同的同一远交原种,无论抽样时间,遗传结构都保持不变。 C来源相同命名相同的动物群体,也会导致对药物或某种实验处理的反应性出现差异。 D 某些标记基因的频率变化可用来估计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1,A, 2, D, 3, C, 4, A, 5, D, 6,B 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1, 对实验动物进行等级分级的原因就是 A 威胁人的健康与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造成钱财的浪费 B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有质疑、造成钱财的浪费 C 威胁人的健康与生命、对动物生产有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 D 对动物生产有影响、使实验被迫中断、实验的准确性重复性有质疑、拖延研究的时间2,我们国家实验兔的微生物学分级划分 A 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悉生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生化教案(第一章绪论)

教 案 部 院 专 业 年 级 称 职 QIL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任课教师: 护理学院 护理 丁庆军 学年学期: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黄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规律。 二、与其他科的辩证关系 1.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2. 也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 第一节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 1. 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 医学生化主要对象是人体 3. 实验:主要针对实验动物;许多研究成果来自于实验动物 二、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1. 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C、H、O N、P、S及其他微量元素 t .-*% P n s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盐、糖、脂、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 3. 各自的重要意义:水、缓冲体系对生命的重要性;糖提供能量,脂类提供能量及结构成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核酸是遗传物质。 4. 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按一定规律组合。称静态生化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控

1. 新陈代谢: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 .简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简述糖、脂和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学生作业 3简述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关系。 4谈谈你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以及将如何学好该门课程。 (包括本课堂教学心得、存在问题以及今后教学改进意见) 教学后记 教研室主任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