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下面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到你哦!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

“老师,我觉得不用求出来间隔数,只用求棵数就行了。”

“不对,老师,我觉得知道总长,应该求出来间隔数,才能求出来棵数。”

“老师,我认为薛增硕说的不对,柳文睿说的对,应该先求出来间隔数,只有求出间隔数,才能求出棵树。”

……

这是我在讲授植树问题时,课堂上孩子们激烈的探讨和争论,我觉得数学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我用手指数与手指间隔数以及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这一种类型的例题接受掌握的不错。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这就要求孩子们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后在探讨这样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出现的不同的想法,我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然后更深

一步的去想,这是为什么。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孩子们的争论通过自己画图获得了圆满的解决,而后面更深一步的举一反三没有再进行思考,有点意犹未尽。另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2 “植树问题”是人教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

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这节课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我执教的这节课整体是成功的。

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校盖新楼的实际情况,课前创设夹物体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画,找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用规律解决例题较大的数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应用拓展植树问题的认识。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难点的突破。

其次,注重实践体验探究。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用摆小棒,中间用圆片隔开。我及时抓住这个亮点,追问学生为什么要用圆片隔开,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等距离的植树问题。还有的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例题。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再次,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自主建构,体验和建构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没有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向隐含的新知迁移的过程。设计中,虽然创设了情景,但一次的体验不能达到继续建构学习的水平。所以,这节课我多次向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而且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从车站、教室、做操、楼房等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发学习兴趣,产生共鸣,

激发探究欲望。

这节课虽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

一、针对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可以说说“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x间隔长”等等知识的扩散。

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我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三、我把两端不植和封闭的植树问题放在了习题中,目的是想让学生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来自己找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实现第二次探究,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但感觉实际操作中,学生对两端不植的情况仍有一些困难,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去探究。可课

堂时间有限。所以我想把两端不植这种情况放到这节课中是否合适,可不可以只探究两端都植,而把两端不植放到第二课时。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接触了植树问题,会解决在一条线段中的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了解了栽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本课主要研究封闭图形上的植树问题,重点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如何让学生建立起封闭植树和线段植树的联系是教学的关键,因此我设计教学时,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采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利用学具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动态反馈学生思维,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课前预习,由学生自己利用手中棋子图,进行圈画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

课上在学生各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上,充分的展示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解题策略,我则在关键之处加以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对于围棋中的数学问题在这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及以往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的,学生各显神通,个性张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下面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到你哦!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 “老师,我觉得不用求出来间隔数,只用求棵数就行了。” “不对,老师,我觉得知道总长,应该求出来间隔数,才能求出来棵数。” “老师,我认为薛增硕说的不对,柳文睿说的对,应该先求出来间隔数,只有求出间隔数,才能求出棵树。” …… 这是我在讲授植树问题时,课堂上孩子们激烈的探讨和争论,我觉得数学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我用手指数与手指间隔数以及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这一种类型的例题接受掌握的不错。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这就要求孩子们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后在探讨这样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出现的不同的想法,我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然后更深

一步的去想,这是为什么。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孩子们的争论通过自己画图获得了圆满的解决,而后面更深一步的举一反三没有再进行思考,有点意犹未尽。另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2 “植树问题”是人教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五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五篇 《植树问题》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 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头植、 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w我选取的是第一课时两端种植,怎样才能让学生即能学会,还要学的轻松呢,我反复研读教材,两端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 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 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同时使学生感 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我这节课重点教学两端都 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 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 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渗透“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欣 赏美丽的风景,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

想方法让学生理解段数+1,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可引导通过“以小见大”数形结合来找规律加以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度应用拓展。从而不失时机给学生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的后续学习积累更丰富实用的思想经验。 二、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设立公交车站等等。让学生从中悟出植树问题的模型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学生已经自主地寻找到植树中前两种的规律后,我适时的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植树的情况呢?通过学生的举例,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整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表现的很活跃。

封闭图形植树问题

封闭曲线图形植树问题 武宣县实验小学赖永青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8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探索活动,研究封闭曲线图形中的植树问题,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2.通过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经历和体验“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的解题策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封闭曲线图形植树问题与线段植树问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封闭曲线图形植树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有刻度的圆圈(纸条或软塑料胶围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长100米的小道一旁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你想怎样种? 师板书:(三种情况) ①100÷10=10 10+1=11(棵)……(两端种:棵数=间隔数+1) ②100÷10=10(棵)……………(一端种一端不种:棵数=间隔数) ③100÷10=10 10-1=9(棵)…(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2.小结:在线段上植树,三种植树情况的不同计算方法。 3.揭示课题。在线段上植树,我们遇到了三种情况,在圆形上植树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不同的植树法。(板书课题:封闭曲线图形植树问题。) 二、探究学习。 1.(出示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

果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在圆形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为了帮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来试着摆一摆、种一种。 2.小组实践探究。 (1)活动要求:选定棵距;在有刻度的圆上均匀地栽树;再数一数棵数、间隔数。 (2)学生小组操作,师巡看,有困难的适当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每个小组让一名同学拿上完成的作品上台分别展示,说出棵数、间隔数。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棵数=间隔数 (5)利用“化曲为直”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圆形植树与线段植树的联系。 想一想:把圆圈剪断拉直成线段,会有什么发现? 观察发现:间隔数与树一一对应,相当于线段植树中“只栽一端”的一种情况。 (6)小结。封闭曲线图形植树:棵数=间隔数。 3. 学习例3。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总长、棵距)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指名回答,板书,集体订正。)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 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2.在一条环形跑道周围共插了50面彩旗,两面彩旗间的距离是10米,这条环形跑道共长多少米? 四、拓展练习。 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平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色美,可知桃杏各多少?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3.《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感兴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搭建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平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且在特定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经历发现规律,掌握特征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在不封闭路线上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的情况下,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后学习的又一个新的类型。为了突破难点,本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在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地展示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解题策略,教师则在关键之处加以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正方形的泡沫板绳子牙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我们班的植树任务是在一条8 m长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2 m 栽一棵树,可以栽多少棵树?(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1)两端都栽:8÷2+1=5(棵)棵数=间隔数+1 (2)两端不栽:8÷2-1=3(棵)棵数=间隔数-1 3.引入新课。 生活中,除了在直线上植树的情况外,还有这样的植树情况。(课件展示在封闭路线上的植树图)把树、花沿着各种封闭图形种植,我们就称之为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封闭路线上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复习引入新课,一方面是沟通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另一方面是体会不封闭

《植树问题1》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1》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1》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植树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内容具有很强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老师的引领,也需要学生的探究。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节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这节课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开始,我利用植树节节日时间进入给学生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以校长要为学校建设为由,在校园门口植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关注学生的起点,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种。王老师则适时引导学生借用画图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本题数字有些大,以化繁为简理念来画图表示。画图之后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 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应用拓展植树问题的认识。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难点的突破。 3、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案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图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 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无边形,八边形的图片 (1)让学生数出以上图形的点数和段数。 (2)说出以上图形的共同点,说说它们都属于什么图形。 (3)发现规律:封闭图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 (4)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2、运用规律。 在一个圆形操场上,9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圆形操场一共有多少米?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9×2=18(米) 3、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在正方形的花坛上种树,每个顶点都种 (1)请生在正方形的每边画上3棵树,数一数最外层一共要种几棵树? 引导学生观察每边种3棵树,每边有几个间隔,一共有几条边,最外层有几棵树?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每边2个间隔,4条边,最外层有: 3-1=2(段) 2×4=8(棵) (2)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正方形里画上4、5、6棵树,算一算最外层一共有几棵树。 (3)老师随意说出每边的数量,让生口答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数量。 4、发现规律:要求最外层一共有多少棵树,只要把每边的间隔数与边数相乘就可以了。 5、学习例题: (1)课件出示例题。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 (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年级五下册“数学广角”的资料,以前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并将“三种状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应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同时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 透过对教材和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料的深入解读,我认为“植树问题”就教学而言,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引出“间隔数”与“棵数”这两者的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状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使学生真正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颗数=间隔数+1”,并透过公式帮忙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处理得比较好 1、这节课主线明朗清晰,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透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2、我注重教学资料的整体处理,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让。 3、植树问题的思维有必须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必须的难度了。所以,我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用算式来表示出植树的棵数,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透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 4、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练习之后,我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内含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能够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好处。 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本节课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盼日后调整改善。 3、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不能进行很好的利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期望能透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调控、处理课堂生成的潜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棒的自己。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能用多种策略来解决围棋中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 展。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围棋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解决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难点:沟通围棋中的数学问题与植树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预设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流程设计分三大板块: (一)探究新知同学们,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看看会不会被难倒。如果两根手指夹一只粉笔,那么一只手能夹几枝粉笔呢?为什么5根手指只能夹4 只粉笔? 1、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下过围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题有关围棋的数学问题,有 兴趣去解决吗?(有) 2、出示例3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 子?让学生感觉到一边放19 个棋子挺麻烦的,由此想到假设最外层每边放9 个棋子,那么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课件出示:先出示围棋盘,然后在一边上摆放9 个棋子,最后四边全部摆上棋子) (1)学生动手解决,教师巡视,寻找学生中典型的解题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改9 颗棋子为19 颗。 (2)汇报交流: A、首先汇报交流第一中解法即①19X4= 76 (个),(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师问:你是怎么想的?(生:每边有19 个棋子,四边就有19? = 76 个棋子) B、师再问其他学生:同意他的想法吗?(生:不同意,如果这样的话,角上的4 个棋子好像重复算了) 师追问:那你是怎么算的?(生说:19X 4-4= 72个,教师板书),然后教师强调:为什么要减去4?(生:把角上重复的4个棋子去掉)这时教师顺水推舟:你是说四个角上的棋子重复算了,所以还要减去重复的4个棋子(师边说边课件演示:4个角上的棋子变色)。 C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17X 4+ 4= 72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第一篇: 《植树问题》是智慧广场中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本节课教学的是植树问题中的第一种情况,即两端都栽的问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指的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关系的探究,在直观形象的手指演示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本课伊始,我首先出了个谜语:“一棵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长花,能写能做还会画,就是不会开口讲讲话。”随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引导学生得出:五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3个手指有2个间隔,2个手指有1个间隔。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是相差1的。接下又通过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加深认识了植树问题中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起。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放低起点,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探索新知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快乐探究: 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可以怎样栽树苗? 1、把上表补充完整。 2、“两端要栽”的时候,我发现:棵树比间隔数 我能用等式表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棵数=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很快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展示环节,我让展示小组的学生利用展示台给大家展示,学生指着自己画的线段图边讲解边说,让其他同学清楚地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学生很容易的得出了在两端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学生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部自己展示了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规律总结出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3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第一篇:《植树问题》是智慧广场中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本节课教学的是植树问题中的第一种情况,即两端都栽的问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指的手指个数与手指缝之间关系的探究,在直观形象的手指演示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本课伊始,我首先出了个谜语:一棵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长花,能写能做还会画,就是不会开口讲讲话。随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引导学生得出:五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3个手指有2个间隔,2个手指有1个间隔。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是相差1的。接下。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放低起点,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探索新知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快乐探究: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

两端要栽,可以怎样栽树苗? 1、把上表补充完整。 2、两端要栽的时候,我发现:棵树比间隔数我能用等式表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棵数=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很快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规律。展示环节,我让展示小组的学生利用展示台给大家展示,学生指着自己画的线段图边讲解边说,让其他同学清楚地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学生很容易的得出了在两端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学生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全部自己展示了出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干,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如计算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所行的距离及爬楼梯问题。求路边的电线杆、排座位、在路两旁安装路灯、插彩旗等等,目的是让他们利用所学植树问题的知识得及出示,有的内容讲解比较仓促。练习巩固时间不充分,没有检测时间,使教师没有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没底。 二、本节课,我本想借助一一对应的思想去突破本节课

封闭图形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封闭图形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假设-验证”的方法研究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理解并构建数学模型即棵数=间隔数。 2.学习用“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的策略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棵数=间隔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有周长的圆纸片、万能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建模准备) 1.在长120米的校道一旁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可以种多少棵? 指名口答,师板书:(预计生成三种情况) 120÷10=12 12+1=13(棵) 120÷10=12(棵) 120÷10=12 12-1=11棵 2.质疑:为什么有的加1、有的减1、而有的不加也不减呢? 师生共同小结:在线段上植树,总长÷棵距=间隔数,如果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如果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如果两端都不栽,则棵数=间隔数-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去植树,板书课题:封闭图形植树问题。 (出示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二、新课探究。 1.在封闭图形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先猜猜看。(建模假设) 2.小组实践探究。(寻求解释和验证) (1)出示活动要求:①根据提供的总长确定株距; ②动手植树; ③数一数:棵数、间隔数。 (2)学生活动,师巡看。 (3)小组展示、汇报、发现规律。 每个小组让一名同学拿上完成的作品上台分别展示,说出棵数、间隔数,教师板书汇总。 学生很容易发现棵数=间隔数 (4)指导学生“化曲为直”,验证棵数=间隔数。 (5)沟通其与线段植树间的联系:相当于线段植树中“只栽一端”的情形。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能用多种策略来解决围棋中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 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并学会解决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难点:沟通围棋中的数学问题与植树问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预设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流程设计分三大板块: (一)探究新知 同学们,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看看会不会被难倒。如果两根手指夹一只粉笔,那么一只手能夹几枝粉笔呢?为什么5根手指只能夹4只粉笔? 1、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下过围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题有关围棋的数 学问题,有兴趣去解决吗?(有) 2、出示例3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 多少棋子?让学生感觉到一边放19个棋子挺麻烦的,由此想到假设最外层每边放9个棋子,那么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课件出示:先出示围棋盘,然后在一边上摆放9个棋子,最后四边全部摆上棋子) (1)学生动手解决,教师巡视,寻找学生中典型的解题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改9颗棋子为19颗。 (2)汇报交流: A、首先汇报交流第一中解法即①19×4=76(个),(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师问:你是怎么想的?(生:每边有19个棋子,四边就有19?=76个棋子) B、师再问其他学生:同意他的想法吗?(生:不同意,如果这样的话,角上的4个棋子好像重复算了)

部编版数学五上《植树问题(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植树问题(一)》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一)。(教材第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具学具 毛线绳一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激情引入。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 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 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陕县第五小学 卫青 2015年1月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定向导学: 1、谈话导入课题: 出示不封闭图形的三种情况,学生回顾反馈,概括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那什么样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呢?学生回答“首尾相接的图形是封闭图形”以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等等都是封闭图形”后给与肯定,同时提出问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它和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有什么联系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之旅。 2、展示学习目标: (1)探索封闭图形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内容:课本108页例3 方法:看书----思考----回答 时间:4分钟 要求:认真自学例3,分别完成以下问题。 (一)画一画(第一组C2展示) 如果池塘周长是40m,请你在图上画一画,看一共能栽几棵树? 图(略) 我发现:一共能栽()棵树。 (二)填一填。(第二、三组B2展示) 1.周长为40m时,共有()个间隔,共能栽( )棵树,间隔数和栽数棵数()。 2.例3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这种情况。 (三)说一说。(第四组A2展示) 例3中120 ÷10=12(棵)的理由。 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如果每隔10m 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总长÷间距=间隔=棵数 120÷10=12(棵)

答:一共要栽12棵树。 (每个环节学生自学汇报后,适时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理解解题方法。) 跟踪练习(每组C2展示,B2评价)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 m。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 m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三、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后,第5、6组B2展示) 想想议议: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和不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中哪种情况是一致的?它们的规律是什么? 四、质疑探究:(分组对抗展示) 小区花园是一个长60 m,宽40 m的长方形。现在要在花园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要栽,每相邻两棵间隔5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巩固练习((每组C1展示,B1评价) 1、学校圆形操场的一周长是40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0米安装一盏路灯,共需要安装几盏灯? 2、圆湖周围每隔5米栽一棵树,共栽了100棵,圆湖的周长是多少米? 3、爷爷在一块正方形地四周栽树,四个顶点都栽一棵,每边栽8棵。四周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五、小结检测: 1、交流分享: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都有哪些? 2、课堂检测: (1)一个圆形花圃周长36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一共放了多少盆花?(2)一个椭圆形花坛的一圈每隔5米装一盏路灯,一共装了30盏,这个花坛周长是多少米? (3)在一个周长是48米的池塘周围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共可以种多少棵?(4)体育课上同学们站成一个空心方阵做游戏,最外层每边站8名同学,算算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结束语: 同学们,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时时有数学,事事有数学,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个有心人,真正做到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 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名称植树问题 执教者李忠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 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 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 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 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 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 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 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 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 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 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 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 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 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经 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 化”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 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封闭图形植树的特点,即栽种棵数等于间隔数,可以用多种策略解决封闭图形(方阵)中的植树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迁移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圈、画、想、算等,经历探索研究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发现规律的过程。 教学重点:多种策略解决封闭图形(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封闭图形植树棵数=间隔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 两端都栽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只一端栽树的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把一条只一端栽树的线段变成封闭圆形,引导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完善课题: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3、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得出结论:在圆形线路上植树,棵树等于间隔数,并板书:棵树=间隔数。 4、简单运用:圆形花坛摆花问题。 5、通过三角形、不规则封闭图形、正方形中的植树问题研究归纳小结: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树就等于间隔数。 三、交流评议

1、出示例3:棋盘中的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题方法; 3、抽学生板演不同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评议各种解题方法; 5、抽学生简要分析各种方法并做评价; 6、课件演示,明晰思路; 7、小结,要知道棋盘外层可摆多少颗棋子,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 四、练习 1、基本练习:先动手画一画找找规律吧! (1)正方形每个角上都摆,每边摆放3个棋子,最外层一共摆放()个。 (2)正方形每个角上都摆,每边摆放4个棋子,最外层一共摆放()个。 2、变式练习: 正方形每个角上都摆,如果最外层一共摆放36个,每边摆放的个数相等,每边各摆放()个。 3、拓展练习(开放题): 沿正方形的池塘边植树,要求每边都植4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 上午我上了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结合自己上课情况和市三小教研员,橡胶所教研员,和本学期邢教研员的评价,做课后反思如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导入我用学生了解的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植树活动,让学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线段来分析给学生以清楚表示,找出规律。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例题的数学有点大,先找出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乐趣。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拭操作,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

“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图形(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图形(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课前准备:11路小棋盘,19路大棋盘,9路启蒙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你们看,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下围棋呢!(课件播放图片)他们用的是11 路小棋盘,最外层每边放11 个棋子(课件演示)。那么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呢?你能帮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年级小朋友下围棋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在研究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进而引出问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呢?”。】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操作活动一:探究11 路小棋盘的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师:请同学们拿出印有11路小棋盘的纸,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用圈一圈的方法在小棋盘上画出来,再用算式表示。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画在另外一张棋盘纸上。 (1)学生独立思考并用圈一圈这种方法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组长负责安排每个人都说一说。 (3)汇报交流: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方法? 然后请几组学生上来说说他们是怎么想、怎么算的?同时把圈好的纸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 ①11×2+9×2=40(个) ②11×4-4=40(个) ③11×4=44(个) ④20×2=40(个) ⑤9×4+4=40(个) ⑥10×4=40(个)

植树问题封闭图形

第三课时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学习目标 1、探索解题方法 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建立环形植树“棵数=间隔数”的数学模型。 2、综合运用所学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一、复习检测,温故知新 1、上课之前我们表演真人拼图,抽学生上台把自己看成树木,模拟植树问题,通过学生直观的复习 2、总结关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二、激情导入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植树有哪些不同情况了吗?其实不管是两端都栽、两端不栽还是只栽一端,它们都属于线形植树,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植树情况。 2、板书: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读例题,说说这道题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4、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什么? 三、教师点拨,拓展练习

1、结合学生汇报的情况,结合图形看看不管把池塘的周长看成多少,有一个间隔就是总是有一棵树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是相等的。 2、板书: 环形:间隔数=植树棵数 3、解决课本例题,列式计算;你觉得今天学的环形植树和前面学习的哪种植树情况最紧密? 四、小组讨论 出示拓展例题: 花工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花,每边都种7株,并且四个顶点都有一棵花,求这个场地四周共种了多少柱花? 请你先画图想一想,然后试着算一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总结 1、完成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2题。 2、这节课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研究了封闭曲线中的植树问题,知道了环形植树问题中,间隔数等于植树问题,正多边形植树中要注意重叠问题。 板书: 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环形:植树棵数=间隔数正方形:注意重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