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科A333 实验时间:2016.3.7-2016.3.17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1. 数码管第1、2位显示“1-”,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同时,每秒钟,蜂鸣器对应发出0.3秒的声音加0.7秒的暂停,对应第8秒到第1秒,声音分别为“多(高

音1)西(7)拉(6)索(5)发(4)米(3)莱(2)朵(中音1)”;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数码管第6、7、8位显示温度值,其中第6、7位显示温度的两位整数,第8位显示1位小数。按按键转到任务2。

2. 停止声音和温度。数码管第1、2位显示“2-”,第3、4位显示学号的最后2位,第5位显示“-”号,第6到第8位显示ADC电压三位数值,按按鍵Key后转到任务3,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2的声音0.3秒;

3. 数码管第1、2位显示“3-”,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调节电压值,当其从0变为最大的过程中,8个发光二极管也从最暗(或熄灭)变为最亮,当电压值为最大时,秒表暂停;当电压值为最小时,秒表回到初始值8.0;当电压值是其他值时,数码管又回到第3、4位显示从8.0秒到1.0秒的循环倒计时秒表状态。按按鍵Key回到任务1,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5的声音0.3秒。

1、硬件设计

核心板硬件资源如下:

(1)50MHz 晶振;

(2)5V、3.3V、2.5V 和 1.2V 电源;

(3)一个Xilinx 公司Spartan3E 系列的FPGA 器件,型号为

XC3S250E-144;

(4)一片32KB 的SRAM 存储IS61LV256AL;

(5)基于JTAG 的FPGA 配置器件XCF02S/04S;

(6)基于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FPGA 配置器件M25P16,含2MB 空间;

(7)JTAG 接口,可下载配置数据到FPGA 和调试程序;

(8)Flash 编程接口,对SPI Flash 器件编程;

(9)8 个用户LED 灯和8 位数码管;

(10)8 位拨码开关和 4 个用户按键;

(11)配置成功指示LED;

(12)重新配置按键,按下此按键后,FPGA 将重新配置;

(13)一个全局时钟输入和输入/输出接口;

(14)通过 2 个60 针接口将用户I/O 口、8 位数据总线、15 位地址

总线和读/写信号引出,用于实验底板的各外设功能扩展。

硬件结构图如下图1:

图1实验平台核心板硬件结构

Quick51电路原理图为下图2:

图2 Quick51电路原理图

MC51单片机定制在FPGA芯片内实现,如下图3所示,在MC8051外添加了地址地址锁存模块,形成对单片机数据总线的拓展。添加了一个地址译码模块,形成了数据总线的复用,实验平台上的多种应用模块,可敬数据总线,通过外部寻址的方式进行访问。

图3 片内MC8051单片机原理图

其中FPGA与51单片机的引脚对应为下表一:

2、各部分硬件原理

(1)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

图4 数码管的动态扫描

动态显示的特点是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由位选线控制是哪一位数码管有效。选亮数码管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所谓动态扫描显示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好像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

先把第一个数码管的显示数据送到数据线,同时打开第一个三极管,而其他数码管的对应的三极管关闭;延迟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10ms),再把第二个数码管的显示数据送到数据线,同时打开第二个三极管,而其他数码管的对应的三极管关闭;延时一段时间,在显示下一个。注意:整个数码管的扫描频率应当大于50Hz,防止出现明显的闪烁。

(2)I2C工作原理:

图5 I2C电路图

为了使这些相似之处对系统设计者和器件厂商都得益而且使硬件效益最大电路最简单Philips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双向两线总线实现有效的IC之间控制这个总线就称为Inter IC或I2C总线现在Philips 包括超过150种CMOS和双极性兼容I2C总线的IC 可以执行前面提到的三种类型的功能所有符合I2C总线的器件组合了一个片上接口使器件之间直接通过I2C总线通讯这个设计概念解决了很多在设计数字控制电路时遇到的接口问题。

(3)LM75特征及应用:

图4 LM75应用电路

LM75A是一个使用了内置带隙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技术的温度-数字转换器。它也是一个温度检测器,可提供一个过热

检测输出。LM75A包含许多数据寄存器:配置寄存器(Conf),用来存储器件的某些配置,如器件的工作模式、OS工作模式、OS极性和OS故障队列等(在功能描述一节中有详细描述);温度寄存器(Temp),用来存储读取的数字温度;设定点寄存器(Tos & Thyst),用来存储可编程的过热关断和滞后限制,器件通过2线的串行I2C总线接口与控制器通信。LM75A还包含一个开漏输出(OS),当温度超过编程限制的值时该输出有效。LM75A有3个可选的逻辑地址管脚,使得同一总线上可同时连接8个器件而不发生地址冲突。LM75A 可配置成不同的工作条件。它可设置成在正常工作模式下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或进入关断模式来将器件功耗降至最低。OS输出有2种可选的工作模式:OS比较器模式和OS中断模式。OS输出可选择高电平或低电平有效。故障队列和设定点限制可编程,为了激活OS输出,故障队列定义了许多连续的故障。温度寄存器通常存放着一个11位的二进制数的补码,用来实现0.125℃的精度。这个高精度在需要精确地测量温度偏移或超出限制范围的应用中非常有用。(4)按键原理:

图7 按键原理图

由原理图可知,按键的另一端接地,当按键按下时,按键对应的接口对应低电平,为逻辑0,当按键抬起时,由于上拉电阻的存在,接口为高电平,为逻辑1,因此可以通过查询对应的接口状态来判断是否按键是否按下。

(5)蜂鸣器工作原理:

图8 蜂鸣器电路原理图

三极管有两个作用:一是根据开通或者关闭控制蜂鸣器发生与否;二是驱动蜂鸣器工作,因为单片机的IO口驱动能力不够让蜂鸣器发出声音,所以通过三极管放大驱动电流,从而可以让蜂鸣器发出声音。

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集电极电流蜂鸣器让蜂鸣器发出声音;当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没有电流流过蜂鸣器,不会发出声音。(6)LED显示原理:

图9 LED显示原理

由原理图可知,当输出低电压时,LED亮;输出高电平时,LED 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隙循环时,LED亮的时间占比越多,LED呈现的亮度越亮,从而可以通过亮的时间的占比达到控制亮度的目的。

(7)AD实现原理:

图10TLC549串行ADC

当/CS变为低电平后,TLC549芯片被选中,同时前次转换结果的最高有效位MSB (A7)自DATA OUT 端输出,接着要求自I/O CLOCK端输入8个外部时钟信号,前7个I/O CLOCK信号的作用,是配合TLC549 输出前次转换结果的A6-A0 位,并为本次转换做准备:在第4个I/O CLOCK 信号由高至低的跳变之后,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对输入模拟量采样开始,第8个I/O CLOCK 信号的下降沿

使片内采样/保持电路进入保持状态并启动A/D开始转换。转换时间为36 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为17us。直到A/D转换完成前的这段时间内,TLC549 的控制逻辑要求:或者/CS保持高电平,或者I/O CLOCK 时钟端保持36个系统时钟周期的低电平。由此可见,在自TLC549的I/O CLOCK 端输入8个外部时钟信号期间需要完成以下工作:读入前次A/D转换结果;对本次转换的输入模拟信号采样并保持;启动本次A/D转换开始。

3、软件设计

思考题:按键改用外部中断模式,电路如何修改(画示意图)?程序如何修改,写出中断服务程序。

答:若按键改用外部中断模式,可以使用INT0、INT1,需要将按键(如按键KEY1、KEY2)分别用杜邦线连到INT0、INT1外部中断口,如下图11:

图11 外部中断

程序则做如下修改:

各个函数无需调用按键扫描函数,但在主函数或者系统初始化函数,添加几段语句进行外部中断的初始化:

EX0 = 1; //使能/INT0中断;

EX1 = 1; //使能/INT1中断;

EA = 1 //使能总中断;

中断服务程序为:

void INT0SVC() interrupt 0

{

task++;

for(;Key1==0;)

Delay(81);

}

七、总结及心得体会

八、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九、附录

1、程序

程序包括main.c文件和修改过的Disp.c和Disp.h文件,其中Disp.c添加了利用定时器1的软件延时函数void Delay(unsigned int t),而Disp.h添加了该函数的声明。

main.c文件:

/*

main.c

现代电子综合实验

*/

#include "VolTab.h"

#include "Disp.h"

#include "I2C.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2 0xFCEF //587.33

#define M3 0xFD45 //659.26

#define M4 0xFD6C //698.46

#define M5 0xFDB4 //783.99

#define M6 0xFDF4 //880.00

#define M7 0xFE2D //987.77

#define H1 0xFE48 //1046.5

sbit BUZZER = P1^0; //交流蜂鸣器由P1.0管脚控制

sbit KEY1 = P2^0; //按键1

//定义TLC549操作接口

sbit CS = P1^5;

sbit DAT = P1^7;

sbit CLK = P1^6;

//定义PWM最大级数

#define PWM_MAX 26

//定义PWM级数,分为0~PWM_MAX-1级unsigned char PwmValue;

unsigned int MusicTab[] =

{

H1,M7,M6,M5,M4,M3,M2

};

//定义定时器T1重装值

volatile char ReloadH;

volatile char ReloadL;

//定义任务、中断标志位

unsigned int task,flg;

/*

函数:T0INTSVC()

功能:定时器T0中断服务函数

*/

void T0INTSVC() interrupt 1

{

static unsigned char temp = 0;

if(flg==3)

{

TR0 = 0;

TH0 = 0xFF;

TL0 = 0x00;

TR0= 1;

temp++;

if ( temp >= PWM_MAX ) temp = 0;

if ( temp < PwmValue )

{

P0 =0x00;

}

else

{

P0= 0xff;

}

}

else

{

TR0 = 0;

TH0 = ReloadH;

TL0 = ReloadL;

TR0 = 1;

BUZZER = !BUZZER;

}

}

/*

函数:Sound()

功能:演奏一个音符

参数:

*note:音符指针,指向要演奏的音符

*/

void Sound(unsigned int note)

{

//利用定时器T1发出音符的频率

if ( note != 0 )

{

ReloadH = (unsigned char)(note >> 8);

ReloadL = (unsigned char)(note);

TR0 = 0;

TH0 = 0xFF;

TL0 = 0xF0;

TR0 = 1;

flg=1;

EA=1;

ET0=1;

}

}

/*

函数:Delay()

功能:延时1ms~65.536s

本函数只是简单延时函数,非秒表使用

*/

void Delays(unsigned int t)

{

unsigned int t1;

do

{

for(t1=1200;t1>0;t1--);

} while ( --t != 0 );

}

//按键扫描函数

void KeyScan()

{

if ( KEY1 == 0 ) task++;

for(;KEY1 == 0;)

Delay(81);

}

/*

函数:SysInit()

功能:系统初始化

*/

void SysInit()

{

TMOD &= 0xF0;

TMOD |= 0x01; //设置T0为16位定时器

DispInit(); //数码管扫描显示初始化

I2C_Init(); //初始化I2C总线

}

/*

函数:LM75A_GetTemp

功能:读出LM75A的温度值

返回:LM75A温度寄存器的数值(乘以0.125可得到摄氏度值)*/

int LM75A_GetTemp()

{

unsigned char buf[2];

int t;

I2C_Gets(0x90,0x00,2,buf);

t = buf[0];

t <<= 8;

t += buf[1];

t >>= 5; //去掉无关位

return t;

}

/*

函数:ByteToStr()

功能:字节型变量c转换为十进制字符串

*/

void ByteToStr(unsigned char idata *s, unsigned char c) {

code unsigned char Tab[] = {10,1};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t;

for ( i=0; i<2; i++ )

{

t = c / Tab[i];

*s++ = '0' + t;

c -= t*Tab[i];

}

*s = '\0';

}

/*

函数:DispTemp()

功能: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温度值

参数:

t:补码,除以8以后才是真正温度值

*/

void DispTemp(int t)

{

code unsigned char Tab[8] =

{

'0',

'1',

'3',

'4',

'5',

'6',

'8',

'9'

};

unsigned char buf[3];

unsigned char i; //整数部分

unsigned char d; //小数部分

//分离出整数和小数部分

i = t / 8;

d = t % 8;

//整数部分转换成字符串ByteToStr(buf,i);

//显示整数部分

DispStr(5,buf);

//显示小数点

DispDotOn(6);

//显示小数部分

DispChar(7,Tab[d]); }

/*

函数:ReadAdc()

功能:读取A/D转换结果返回:8位ADC代码

*/

unsigned char ReadAdc() {

unsigned char d;

unsigned char n;

CS = 0;

n = 5;

while ( --n != 0 );

n = 8;

do

{

d <<= 1;

if ( DAT ) d++;

CLK = 1;

CLK = 0;

}while ( --n != 0 );

CS = 1;

return d;

}

/*

函数:AdcInit()

功能:初始化ADC接口*/

void AdcInit()

{

CS = 1;

CLK = 0;

DAT = 1;

ReadAdc();

}

/*

函数:DispVol()

功能:将ADC值转换成电压值,并显示参数:

v:8位ADC结果

*/

void DispV ol(unsigned char v)

{

DispStr(5,V olTab[v]);

DispDotOn(5);

}

//任务一

void firstf()

{

unsigned char T1[]="87654321";

unsigned char T2[]="0987654321";

unsigned int t,t1=0,t2=0,msh=0;

P0=0xff; //关闭LED

DispChar(0,'1');

DispChar(1,'-');

DispChar(4,'-');

for(;;)

{

//显示秒表

DispChar(2,T1[t1]);

DispChar(3,T2[t2]);

DispDotOn(2);

//温度读取和显示

t = LM75A_GetTemp();

DispTemp(t);

//发音

if(T1[t1]!='1'&&T2[t2]=='0')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解读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微电子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MOS管的基本特性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袁文澹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仿真工具Hspice相关语法; 2、熟练掌握MOS管基本特性; 3、掌握使用HSPICE对MOS电路进行SPICE仿真,以得到MOS电路的I-V曲线。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Hspice仿真工具; 2、使用Hspice仿真MOS的输出特性,当VGs从0~5V变化,Vds分别从1V、2V、3V、4V 和5V时的输出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 1、N沟道增强型MOS管电路图 a)当Vds=0时,Vgs=0的话不会有电流,即输出电流Id=0。 b)当Vgs是小于开启电压的一个确定值,不管Vds如何变化,输出电流Id都不会改变。 c)当Vgs是大于开启电压的一个确定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Vds时,输出电流Id增大。但当 出现预夹断之后,再增大Vds,输出电流Id不会再变化。 2、NMOS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 计算机平台:(在戴尔计算机平台、Windows XP操作系统。) 软件仿真平台:(在VMware和Hspice软件仿真平台上。) 实验步骤: 1、编写源代码。按照实验要求,在记事本上编写MOS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描述代码。并以aaa.sp 文件扩展名存储文件。 2、打开Hspice软件平台,点击File中的aaa.sp一个文件。 3、编译与调试。确定源代码文件为当前工程文件,点击Complier进行文件编译。编译结果有错误或警告,则将要调试修改直至文件编译成功。 4、软件仿真运行及验证。在编译成功后,点击simulate开始仿真运行。点击Edit LL单步运行查看结果,无错误后点击Avanwaves按照程序所述对比仿真结果。 5、断点设置与仿真。… 6、仿真平台各结果信息说明. 五、实验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仿真过程 1)源代码 *Sample netlist for GSMC $对接下来的网表进行分析 .TEMP 25.0000 $温度仿真设定 .option abstol=1e-6 reltol=1e-6 post ingold $设定abstol,reltol的参数值 .lib 'gd018.l' TT $使用库文件 * --- Voltage Sources --- vdd VDD 0 dc=1.8 $分析电压源 vgs g 0 0 $分析栅源电压 vds d 0 dc=5 $分析漏源电压 vbs b 0 dc=0 $分析衬源电压 * --- Inverter Subcircuit --- Mnmos d g 0 b NCH W=30U L=6U $Nmos管的一些参数 * --- Transient Analysis --- .dc vds 0 5 0.1 SWEEP vgs 1 5 1 $双参数直流扫描分析 $vds从0V~5V,仿真有效点间隔取0.1 $vgs取1V、2V、3V、4V、5V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学院

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 万用表 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1片 74LS11三3输入与门1片74LS32四2输入或门1片 74LS04反相器1片 三、实验原理 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 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 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 输入状态输出状态 A B C Y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悬空 1 1 1 悬空0 0 0 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s 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Learning Outcome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The program requires that the learner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listed as follows: 1. Have solid foundation in natural science, basic fine knowledge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Array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 出电阻R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 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 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 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

微电子综合实验报告

微电子综合实验报告实验题目:⒚同或门电路仿真 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201 姓名:XXX 学号:XXX 时间:2015.5—2015.6

一、电路图。 OUT A B (IN1) (IN2) 分别给上图中的每个管子和结点标注,如下所述: P管分别标记为:MP1、MP2、MP3;N管分别标记为:MN1、MN2、MP3;A、B端分别标记为:IN1、IN2;输出端标记为:OUT;N 管之间连接点标记为:1;连接反相器的点标记为:2;如上图所示。 其真值表如下所示:

二、电路仿真表。 *dounand MN1 1 IN1 0 0 NMOS L=0.6U W=2.4U MN2 2 IN2 1 0 NMOS L=0.6U W=2.4U MN3 OUT 2 0 0 NMOS L=0.6U W=2.4U MP1 IN2 IN1 2 VDD PMOS L=0.6U W=4.4U MP2 IN1 IN2 2 VDD PMOS L=0.6U W=4.4U MP3 OUT 2 VDD VDD PMOS L=0.6U W=4.4U VDD VDD 0 DC 5V VIN1 IN1 0 PULSE(0 5 0 0.1N 0.1N 5N 10N) VIN2 IN2 0 PULSE(0 5 0 0.1N 0.1N 10N 20N) .TRAN 1N 100N UIC .LIB './HJ.L' TT .END 下图为无负载电容,IN1=10ns,IN2=20ns时的波形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本来输出应该是5v,实际输出只有4.8v,可见输出有阈值损失。 原因是N管传高电平、P管传低电平时,输出半幅,所以存在阈值损失。 三、输出加负载电容。 1、C=0.2p ;IN1=10ns ;IN2=20ns 时波形如下: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

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电工电子工艺基础实验报告完整版

电工电子工艺基础实验报告完整版 电工电子工艺基础实验报告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 10 月 7 日

目录 一.手工焊点焊接方法与工艺,贴片、通孔元器件焊接工艺。 二.简述磁控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片。 三.简述ZX—2005型稳压源/充电器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片;附上实习报告。四.简述流水灯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 五.简述ZX2031FM微型贴片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 六.简述HTDZ1208型—复合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画出电路组成框图,实物图。七.总的实训体会,收获,意见。 一.手工焊点焊接方法与工艺,贴片、通孔元器件焊接工艺。 (1)电烙铁的拿法 反握法:动作稳定,不易疲劳,适于大功率焊接。 正握法:适于中等功率电烙铁的操作。

握笔法:一般多采用握笔法,适于轻巧型的电烙铁,其 烙铁头就是直的,头端锉成一个斜面或圆锥状,适于焊 接面积较小的焊盘。 (2)焊锡的拿法 (3)焊接操作五步法 左手拿焊条,右手拿焊铁,处于随时可焊状态。 加热焊件、送入焊条、移开焊条、移开电烙铁。(4)采用正确的加热方法 让焊件上需要锡侵润的各部分均匀受热 (5)撤离电烙铁的方法 撤离电烙铁应及时,撤离时应垂直向上撤离 (6)焊点的质量要求 有可靠的机械强度、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7)合格焊点的外观 焊点形状近似圆锥体,椎体表面呈直线型、表面光泽 且平滑、焊点匀称,呈拉开裙状、无裂纹针孔夹 渣。 (8)常见焊点缺陷分析 二.简述磁控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画出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一、元器件认识 (一)、电阻 电阻元件的的标称阻值,一般按规定的系列值制造。电阻元件的误差有六级,对应的标称值系列有E192、E96、E12和E6。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 电阻器的标称值和误差等级一般都用数字标印在电阻器的保护漆上。但体积很小的和一些合成的电阻器其标称值和误差等级常以色环的方便之处,能清楚地看清阻值,便于装配和维修。 电阻色码图 颜色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金银本色对应0 1 2 3 4 5 6 7 8 9 / / / 数值 4 567890123对应/ / /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n10 方 次 表示/ +1% +2% / / +0.5% +0.25% +0.1% / / +5% +10& +20% 误差-1% -2% -0.5% -0.25% -0.1% -5% -10% -20% 值 色环表示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道环表示法,另外一种是五道环表示法。 四道色环:第1,2色环表示阻值的第一、第二位有效数字,第3色环表示两位n数字再乘以10 的方次,第4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五道色环:第1,2,3色环

n表示阻值的3位数字,第4色环表示3位数字再乘以10的方次,第5色环表示阻值的误差。 ,二,电容值识别 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容量的单位为皮法(pf)或(uf),大多数电容的容量值都印其外封装上,主要有两种识别方法,一种是直接识别方法,例如220UF就是220uF,4n7就是 4.7nF;另一种是指数标识,一般以数值乘以倍率表示,倍率值一般用最后 3一位数字表示,单位为pf。比如103,表示容量为10*10pf,即0.01uf;而224表示容量为22*10000pf,即0.22uf;331,表示容量为33*10pf,即330pf。误差用字母表示。“k”表示误差额为10%,“j”表示误差额为5%。而字母“R”可用于表示小数点,例如3R3=3.3 1 (三)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二极管 将一个PN结加上正负电极引线,再用外壳封装就构成半导体二极管。由P区引出的电极为正(或称阳极),由N区引出的电极为负极(或称阴极)。 (1) 鉴别二极管的正,负极电极 用万用表表测量二极管的极性电路图,黑表棒接内部电池正极,红表棒接内部电池负极。测量二极管正向极性时按“A”连接,万用表的欧姆档量程选在R*10档。若读数在几百到几百千欧以下,表明黑表棒所接的一段为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值较小;若读数很大,则红表棒所接的一端是二极管的正极,此时二极管反向截止。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是单向导电性。 (四)用万用表测试小功率晶体三极管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电子技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一门高科技应用性学科,是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被誉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心脏和高科技的原动力。本专业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的能力; 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 4. 具备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5. 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撰写论文、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7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工教学部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项实验室规则------------------------------------------------------------------ i 第二项实验报告的要求------------------------------------------------------------ i 第三项学生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ii 第四项基本实验技能和要求----------------------------------------------------- ii 实验一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1实验二串联交流电路和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研究--------------------------- 7实验三电动机的起动、点动、正反转和时间控制--------------------------- 14实验四继电接触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0 实验五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2实验六单管低频电压放大器---------------------------------------------------- 29实验七集成门电路及其应用---------------------------------------------------- 33 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 37实验九触发器及其应用---------------------------------------------------------- 40 实验十四人抢答器---------------------------------------------------------------- 45附录实验用集成芯片---------------------------------------------------------- 50

集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题目: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班级:微电子学1201 姓名: 学号: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培养从版图提取电路的能力 2、学习版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数字单元电路设计 4、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二、实验内容 1. 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如下图1所示),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出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并进行仿真验证;再画出该电路的版图,完成DRC验证。 图1 1.1 查阅相关资料,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并且将其整理、合理布局。 1.2 建立自己的library和Schematic View(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1.3 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仿真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由仿真波形分析其功能为D锁存器。 锁存器:对脉冲电平敏感,在时钟脉冲的电平作用下改变状态。锁存器是电平触发的存储单元,数据存储的动作取决于输入时钟(或者使能)信号的电平值,当锁存器处于使能状态时,输出才会随着数据输入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它有两个输入,分别是一个有效信号EN,一个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它有一个输出Q,它的功能就是在EN有效的时候把DATA_IN的值传给Q,也就是锁存的过程。 只有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其中使能端A 加入CP信号,C为数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为0时,锁存器的数据通过三态门进行输出。所谓锁存器,就是输出端的状态不会随输入端的状态变化而变化,仅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到来时才改变。锁存,就是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 1.4 生成Symbol测试电路如下(图4所示) 图4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单管放大)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二 单管放大电路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测量方法,了解其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值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掌握单管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调试方法。 3)学会正确使用与本实验课程有关的仪器设备。 二、预习 (1)单管放大器是构成多级放大器和复杂电路的基本单元。其功能是在________的条件下,对放大信号进行___________。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必须设置合适的 _________Q。影响静态工作点的因素很多,但当晶体管确定以后,主要因素取决 于__________电路。单管放大器工作电源是V。 (2)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中点的附近,能使放大器获得最大不失真的_______。 而若工作点选的太高,就会产生失真,若工作点选的过低就会出现失真。(3)该实验电路中,要保证Ui为有效值为10mV,频率为1kHz的交流信号,那么Us (峰—峰值)应该是________V。 (4)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经常采用具有直流电流负反馈的___________________单管放大电路。请结合实验电路图完成预习,电路中上由Rb1和Rw串联组 成,R2为,Rc为集电极电阻,Re为,起到稳定直流 工作点的作用。C1、C2为交流耦合电容,C3为发射极旁路电容,为提 供通路。 (5)本实验测量输入输出电阻时,采用的是方法测量。测量输入电阻就是在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串入一个已知电阻Rs,只要分别测出Vs和Vi,即可得出入电 阻值。 (6)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所用的电子技术实验箱型号是,可以完成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和CPLD实验等内容。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仪器见表1,实验仪器的型号、主要功能及主要特点由实验者参考实验指导书以及仪器使用手册进行概括描述。 表1 实验仪器 1、连接电路 参考图2.2.1连接电路并将实际实验电路图画在图1处,将Rw调到电阻最大值。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 调整使Ue=2.2V,测量计算并填入表2中。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赵晓磊学号:1120130376 班级:02311301 科目:模拟电子技术实验B 实验二:EDA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DA技术的发展、应用概述。 2. 掌握Multisim 1 3.0 软件的使用,完成对电路图的仿真测试。 二、实验电路

三、试验软件与环境 Multisim 13.0 Windows 7 (x64)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了解元件工具箱中常用的器件的调用、参数选择。 调用各类仿真仪表,掌握各类仿真仪表控制面板的功能。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实验(不带负反馈)。 2.实验步骤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要求调整后Uc1 = 10V。 测定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关系。 测输入电阻Ri,其中Rs = 2kΩ。 测输出电阻Ro。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五、实验结果 1. 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断开us,Ui+端对地短路

2. 空载和带载两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接入us,Rs = 0 带载: 负载: 经过比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同相。 3. 测输入电阻Ri Rs = 2kΩ,RL = ∞ Ui = 1.701mV

Ri = Ui/(Us-Ui)*Rs = 11.38kΩ 4. 测输出电阻Ro Rs = 0 RL = ∞,Uo’=979.3mV RL = 4.7kΩ,Uo = 716.7mV Ro = (Uo’/Uo - 1)*R = 1.72kΩ 5. 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电路最大增益49.77dB 下限截止频率fL = 75.704Hz 上限截止频率fH = 54.483kHz 六、实验收获、体会与建议

华桥大学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实验实验报告IC2019实验2

实验报告)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实验(集成 学号实验时间姓名 2019.04 实验成绩实验操作教师签字 实验二集成二极管电学特性分析实验名称(1)计算机 (2)操作系统:Centos 实验设备TSMC RF0.18um工艺模型软件平台:Cadence Virtuoso (4)(3)1.掌握变量扫描分析、OP分析、DC Sweep下分析器件电学模型参数 2.掌握二极管电流和结面积和结周长关系,加深对集成二极管电学特性的理解实验目的特性的测试方法 3.掌握二极管CV 掌握单边突变结二极管掺杂浓度测量方法 4.实验 要求 1. 实验前按要求阅读器件说明文档,阅读实验操作文档,熟悉实验过程及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按实验报告要求操作、仿真、记录数据(波形) 3. 实验结果经指导老师检查、验收,经允许后方可关机,离开实验室 ,、实验后按要求处理数据和波形,回答问题。实验报告打印后,于下次实验时间缴交。3实验内容: 【20%】 2.1 集成二极管电流随结面积变化特性(变量分析)实验对给定的二极管固定二极管的L,然后对二极管结W进行变量分析,测得二极管电流和结面积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曲线斜率估计二极管电流和结面积是否满足线性关系,回答思考题1 【20%】分析)2.2 实验集成二极管电流随结周长变化特性(OP使用不同结周长的二极管单元并联成结面积相同的二极管器件,测得相同偏置条件下的二极管电流,通过对比不同二极管电流之间的差异,确定二极管电流和结周长的关系,回答思考题2 【30%】 CV特性测试(DC分析下器件电学模型参数分析)集成二极管实验2.3 对给定结面积的二极管进行DC分析,分析二极管结电容和反偏电压之间的关系,测得CV特性曲线。并根据《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所学知识,回答思考题3、4、5。 【30%】实验2.4 集成二极管内建电势差及掺杂浓度测量2测试不同结电压下单边突变结二极管的单位结面积电容,根据单边突变结1/C关系曲线特点计算得到二极管的掺杂浓度和内建电势差。

厦门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十三

实验十三 OTL功率放大器安装和调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要点; 2. 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的安装、调整与性能的测试。 二、实验原理 采用PNP和NPN互补晶体管组成的无输出变压器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具有频率响应好,非线性失真小,效率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的OTL功率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它包括前置放大级B G1,推动级B G2和互补推挽输出级B G3、B G4。 前置放大级为甲类RC耦合电压放大器,在发射极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以改善音质,提高稳定性。R1为输出音量调节电位器。由于前置级工作在小信号电压放大状态,静态工作电流I C1可取小一些以减少噪音,一般取: I C1≈0.3~0.1mA 1V<V CEQ1≤1/3E C 推动级要提供足够大的激励功率互补推挽功率输出级,所以推动级的静态工作电流应足够大,一般取I C2≥(3~5)I B3MAX 式中I B3MAX为输出功率最大是输出级的基极激励电流。为了提高输出级正向输出幅度,把B G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8接到放大器的输出端经R L接电源正端,以获得自举的效果。为了克服输出级的交叉失真,在B G3,B G4两管的基极之间接有二极管D和电阻R9组成的偏置电路,其中二极管D同时起偏置的温度补偿作用,电容C5为相位校正电容,以防止产生高频寄生振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P O=E2C K/8R L(式中:K为电源电压利用系数)。 当K≈1时,输出功率最大,为P OMAX≈E2C/8R L 考虑到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因素,一般取:K≈0.65~0.7. 对该电路的电压增益,考虑到它加有电压串联负反馈,并满足A VO F >>1,所以中频段电压增益为:A V≈1/F=(R12+R6)/R6

EDA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实验报告册 课程名称:EDA实验与实践 姓名:魏亮 学号:2940710618 院系:微电子技术系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嵌入式) 教师:李海 2011 年12 月12 日

实验一:计数器 一、实验目的: 学习计数器的设计,仿真和硬件测试; 进一步熟悉Verilog HDL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本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复位信号rst,时钟信号clk,输出cout ,实现由0自加到学号(即18)。 本实验的内容是利用Quartus Ⅱ建立一个自加至18的计数器,并进行仿真测试。 三、实验步骤: 1. 启动Quartus Ⅱ建立一个空白工程,然后命名为count . qpf 。 2. 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count.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 然后进行综合编译,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 直到编译成功为止。 3. 建立波形仿真文件并进行仿真验证。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 module count (clk,rst,cout); input clk,rst; output[5:0] cout; reg[5:0] cout; always @ (posedge clk) begin if(rst) begin cout=cout+1; if(cout==5'b10011) cout=0; end end endmodule

五、实验总结: 进一步熟悉仿真测试和Verilog HDL 编程方法。

实验二:流水灯 一、实验目的: 通过次试验进一步了解、熟悉和掌握CPLD/FPGA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及Verilog HDL的编程方法;学习简单的时序电路的设计和硬件 测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本实验的内容是建立可用于控制LED流水灯的简单硬件电路,要求在实验箱上时间LED1~LED8发光二极管流水灯显示。 原理:在LED1~LED8引脚上周期性的输出流水数据,如原来输出的数据是11111100则表示点亮LED1、LED2。流水一次后,输出数据应 该为11111000,而此时则应点亮LED1~LED3三个LED发光二极管,这 样就可以实现LED流水灯,为了方便观察,在源程序中加入了一个分频 程序来控制流水速率。 三、实验步骤: (1)启动QuartusII建立空白工程,然后命名为led.qpf。 (2)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led.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源程序参考实验内容),进行综合编译,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3)FPGA引脚分配,在Quartus II主界面下,选择Assignments→Pins,按照实验课本附录进行相应的引脚分配,引脚分配好以后保存。 (4)对该工程文件进行最后的编译,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5)打开试验箱的电源开关,执行下载命令,把程序下载到FPGA试验箱中,观察流水灯的变化。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 module led(led,clk); input clk; output[7:0] led; reg[7:0] led_r; reg[31:0] count; assign led=led_r[7:0]; always @ (posedge clk) begin count<=coun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