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1)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1)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1)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

异型淋巴细胞特点:

胞体增大,核染色质疏松,浆丰富或不规则,嗜碱性强呈着色深蓝,不均匀或有泡沫感,周边着色加深,可见嗜天青颗粒或空泡。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分三型:

Ⅰ型(浆细胞型或泡沫型):细胞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椭圆形或肾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粗糙块状,胞浆丰富,深蓝色,无颗粒,有大小不等的空泡,呈泡沫状。

Ⅱ型(不规则型或单核型):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圆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较Ⅰ型细密,疏松,胞浆量多,淡蓝或灰蓝色,着色不均匀,靠胞膜边缘处较深染且不整齐,呈裙边样,无空泡,可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Ⅲ型(幼稚型):细胞大,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可见1-2个核仁,胞浆蓝色,一

般无颗粒,偶有空泡。

二.异型淋巴细胞形态

(1).Ⅰ型(空泡型

、浆细胞型):最多

见,胞体比正常L稍

大,多为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形。核圆

形、肾形或分叶状,

常偏位。染色质粗糙

,呈粗网状或小块状

,排列不规则。胞质

丰富,染深蓝色,含

空泡或呈泡沫状。

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型):细胞圆形,胞浆丰富,蓝色,有泡沫状空泡,核圆,染色质粗糙。

(2).Ⅱ型(不规则型

,单核细胞型):胞体

较大,外形常不规则,

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

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

不规则。染色质粗糙致

密。胞质丰富,染淡蓝

或灰蓝色,有透明感,

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

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

青颗粒。

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型):细胞较大,胞浆多,蓝色无空泡,靠胞膜边缘处较深染且不整齐,核不规则,染色质粗。

(3).Ⅲ型(幼稚型)

:胞体较大,核圆形或

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

网状排列,可见1~2

个核仁。胞质深蓝色,

可有少数空泡。

异型淋巴细胞(幼稚型):细胞大,椭圆形,胞浆多,蓝色,染色不均匀,无颗粒,可见2个核仁。

2013年9月16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完整版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西南大学《细胞生物学自主实验》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 析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2010级5班 校区编码:北区 姓名:陈建坤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通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步了解到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与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该实验采用人工离体培养的方法,采集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加有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72±2)恒温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和固定,获得大量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最后经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关键字】: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人工离体培养 一.引言: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具有贮存和传递DNA、控制基因活动和调整基因重组的作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人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在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点位置),对染色体进行分组、排队和配对。这对于探索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探讨动物和植物的起源,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直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染色体本身的细致深入研究才成为可能。染色体组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种演化、分类以及染色体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人类G显带核型图谱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52年徐道觉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使染色体充分分散开来。1956年,Tjio等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固定在分裂中期,增加了细胞分裂相。之后,有科

9第9章淋巴细胞

第九章淋巴细胞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NK细胞杀伤作用不依赖__________的存在,也不需__________的致敏,它是机体__________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2.对靶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B细胞表面的主要受体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T细胞表面分子中, ________的配体是MHC-肽复合物, _______的配体是MHC-I 类分子, _______的配体是MHC-II类分子, ________的配体是B7-1/B7-2分子, _______的配体是IFA-3(CD58)分子. 5. T细胞在胸腺分化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表面标记为__________,称为双阴性细胞;第二阶段的表面标记为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的表面标记为 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6. T细胞在胸腺的选择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____________, 通过阴性选择排除____________. CD4+T、 CD8+T细胞都不是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谱的差异,分别分为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 A.杀伤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 B.杀伤作用依赖抗体 C.杀伤作用依赖补体 D.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 E.与Tc的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 2. 能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 A.Th细胞 B.Tc细胞 C.NK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1)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特点 异型淋巴细胞特点: 胞体增大,核染色质疏松,浆丰富或不规则,嗜碱性强呈着色深蓝,不均匀或有泡沫感,周边着色加深,可见嗜天青颗粒或空泡。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分三型: Ⅰ型(浆细胞型或泡沫型):细胞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圆、椭圆形或肾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粗糙块状,胞浆丰富,深蓝色,无颗粒,有大小不等的空泡,呈泡沫状。 Ⅱ型(不规则型或单核型):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圆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较Ⅰ型细密,疏松,胞浆量多,淡蓝或灰蓝色,着色不均匀,靠胞膜边缘处较深染且不整齐,呈裙边样,无空泡,可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Ⅲ型(幼稚型):细胞大,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可见1-2个核仁,胞浆蓝色,一 般无颗粒,偶有空泡。

二.异型淋巴细胞形态 (1).Ⅰ型(空泡型 、浆细胞型):最多 见,胞体比正常L稍 大,多为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形。核圆 形、肾形或分叶状, 常偏位。染色质粗糙 ,呈粗网状或小块状 ,排列不规则。胞质 丰富,染深蓝色,含 空泡或呈泡沫状。 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型):细胞圆形,胞浆丰富,蓝色,有泡沫状空泡,核圆,染色质粗糙。

(2).Ⅱ型(不规则型 ,单核细胞型):胞体 较大,外形常不规则, 可有多数伪足。核形状 及结构与Ⅰ型相同或更 不规则。染色质粗糙致 密。胞质丰富,染淡蓝 或灰蓝色,有透明感, 边缘处着色较深,一般 无空泡,可有少数嗜天 青颗粒。 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型):细胞较大,胞浆多,蓝色无空泡,靠胞膜边缘处较深染且不整齐,核不规则,染色质粗。

(3).Ⅲ型(幼稚型) :胞体较大,核圆形或 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呈 网状排列,可见1~2 个核仁。胞质深蓝色, 可有少数空泡。 异型淋巴细胞(幼稚型):细胞大,椭圆形,胞浆多,蓝色,染色不均匀,无颗粒,可见2个核仁。 2013年9月16日

第九章 T淋巴细胞

第九章T淋巴细胞 第一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 第二节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第三节T淋巴细胞的亚群 第四节T淋巴细胞的功能

概述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T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根据其表面标志和功能特性可分为若干个亚群。各亚群间相互调节,发挥免疫功能。 T细胞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也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第一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二、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胸腺微环境的组成: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 胸腺微环境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必要条件。?胸腺造血微环境促进胸腺细胞存活和分化的机制:分泌细胞因子或其他介质,是胸腺中T细胞成熟的重要条件;表达的粘附分子通过与相应配体结合,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胸腺中T细胞的发育按CD3及辅助受体CD4/CD8的表达 分为三个阶段:双阴性阶段、双阳性阶段和单阳性阶段。?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最核心的事件: 功能性TCR的表达 自身MHC限制 自身免疫耐受。

1. T细胞受体(TCR)的发育 在胸腺中,αβT细胞约占T细胞总数的95%~99%,γδT细胞约占1%~5%。 胸腺细胞在双阴性(DN)阶段β链基因开 始重排,表达β链蛋白,并与前T细胞替代α 链PTα(Pre T Cel1α)组装成PTα:β受 体,表达于前T细胞表面,在IL-7等诱导下, 分化至CD4+CD8+的双阳性(DP)阶段 (PTα:β表达下调),细胞停止增殖,α 链基因开始重排,并表达有功能性的TCRαβ。

淋巴细胞分离和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淋巴细胞分离和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观察lymphocyte isolation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apoptosis induction 2012年6月2日

淋巴细胞分离和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lymphocyte isolation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apoptosis induction 摘要:目的了解细胞凋亡的原理,掌握离体诱导细胞凋亡的方法,及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从观察结果初步推断和识别凋亡细胞具体阶段。方法实验所用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Giemsa染色。结果实验结束后得到了染色的结果以及照片。结论所提取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cell apoptosis, master the methods of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in vitro, and by ordinar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tic cells and preliminary inferred from observations and identifying apoptotic cells specific stages.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used in,Hoechst 33342/PI double dye test and the Giemsa stain. Results Be dyed after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photos. Conclusions The extraction of lymphocyte apoptosis. 关键词:细胞凋亡、Giemsa染色、Hoechst 33342/PI双染。 Keyword:cell apoptosis、Giemsa stain、Hoechst 33342/PI double staining 1.实验原理 1.1 关于淋巴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重约为1.070,而红细胞和粒细胞的比重较大,为1.902左右。因此,利用相对密度为1.077±0.002的淋巴细胞分离液(称为分层液)离心,可使一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使比重中较大的红细胞和粒细胞沉于管底,淋巴细胞浮于分层液与血浆的界面上),从而将淋巴细胞分离出来。 1.2 关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死亡或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死亡方式。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正常发育、保持自稳平衡、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是多种生理、病理因子参与的由凋亡相关基因启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其中由氧应激造成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以及继发性细胞损伤过程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电离辐射或紫外线照射产生大量H2O2、OH-等。 细胞凋亡的诱导因子包括三大类: 1.物理因子:包括射线、较温和的温度刺激(如热激或冷激)等; 2.化学因子:包括活性氧基团和分子、重金属离子等; 3.生物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物毒素、抗肿瘤药物、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等。 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包括: 1.染色质凝集、质膜出芽、核裂解及凋亡小体的形成。 2.DNA特异性降解成200bp或其整数倍片断,通过凝胶电泳形成梯状条带,称为DNA Ladder。 3.由于DNA特异性降解而产生大量3’-OH末端,可被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移换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标记,从而产生亮绿色荧光等。

血液、体液细胞以及有形成分形态图谱

所有分类共有11 个相册,230 张相片。 细菌图谱|16张 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淋巴细胞系|11张尿液图谱|64张粪便图谱|5张精液图谱|18张 关节腔积液|5张脑脊液图谱|3张其它体液图谱|11张最新更新情况,截止到2010-7-23 11:26:37 血液图谱共有5 个相册。

细菌图谱|16张 红系统|39张粒系统|53张血小板|5张 淋巴细胞系|11张 尿液图谱 白细胞管型(SM染色)白细胞管型(未染色)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胆固醇结晶胆红素结晶非晶性尿酸盐非均一性血尿红细胞

胱氨酸结晶含铁血黄素颗粒含铁血黄素阳性细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尿液图谱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粗颗粒管型 红细胞管型宽大管型蜡样管型(未染色)肾上皮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染色)透明管型(未染色)细颗粒管型脂肪管型 尿液图谱 磷酸钙结晶尿酸结晶三联磷酸盐结晶药物结晶(吡哌酸)药物结晶(磺胺甲基异造影剂结晶(碘番酸)造影剂结晶(泛影葡胺造影剂结晶(泛影酸)

鳞状扁平上皮(SM染色) 鳞状扁平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层移行上皮细胞马耳他交叉现象尿白细胞(未染色)尿液中巨噬细胞尿液中巨噬细胞尿中酵母菌(未染色)尿中酵母菌(SM染色)尿液白细胞白细胞管型 扁平上皮细胞草酸钙结晶大圆上皮细胞胆固醇结晶尿液图谱

胆红素结晶 滴虫非晶体尿酸盐胱氨酸结晶尿红细胞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 酪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尿酸结晶肾衰竭管型尿液图谱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尾形上皮细胞 鲍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图谱 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柰瑟氏菌淋病柰瑟氏菌 新型隐球菌荚膜(脑脊液标本墨 汁负染色) 红系统

第九章 淋巴细胞

第九章淋巴细胞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哺乳类动物B细胞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B细胞分化的最早部位是卵黄囊 B.出生后在法氏囊内分化成熟 C.抗原非依赖期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内进行 D.抗原依赖期在外周免疫器官内进行 E.在外周免疫器官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 2.下列哪种细胞不具有FcγR? A. 单核细胞 B. 红细胞 C. 巨噬细胞 D. NK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3. FcγR的功能不包括 A. 介导巨噬细胞的ADCC B.调理吞噬 C.清除免疫复合物 D.介导NK细胞的ADCC 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同时表达CD3和CD4抗原的细胞有 A.Tc细胞 B.Ts细胞 C.B淋巴细胞 D.T H细胞 E.巨噬细胞 5. 有关B细胞发育几个阶段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前B细胞表达Ig的μ链 B.幼稚B细胞仅表达SmIgM C.成熟B细胞表达SmIgM和SmIgD D.幼稚B细胞与抗原结合可发生抑制信号引起B细胞耐受E.成熟B细胞在骨髓接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 6. 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 A. 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 B. CD40与CD40L结合 C. BCR与抗原结合

D. CD28与B7结合 E. CD19与抗原结合 7.以下哪种CD分子是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 A.CD28 B.CD19 C.CD3 D.CD8 E.CD4 8. 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A.ADCC作用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免疫黏附作用 D.毒素中和作用 E.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9.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 A.CD2 B.CD8 C.CD4 D.CD79 E.CD3 10.Th0细胞在哪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成Th2细胞? A.IL-4 B.IL-3 C.IL-5 D.IL-2 E.IFN-γ 11.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Th细胞 B.Tc细胞 C.Ts细胞 D.NK细胞 E.B细胞 12.体外实验时,用抗μ链抗体可活化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NK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E.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包括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淋巴细胞包括什么 导语:淋巴系统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在我们人身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并且还有很多种类。这一点大家了解吗?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不太清楚 淋巴系统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在我们人身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并且还有很多种类。这一点大家了解吗?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不太清楚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这种淋巴细胞,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相关专家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我们身体的淋巴。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 细胞则在骨髓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种具特殊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株。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T细胞可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 T淋巴细胞产生的这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细胞性免疫。 反应性淋巴细胞是一种类型,增加的大小,由于暴露在人体内的抗原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类型的白血细胞的免疫系统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一个病毒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异形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是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多属T淋巴细胞。其形态变异是病毒或某些过敏原等因素刺激,T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甚至发生母细胞化所致。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性疾患中常见的类型。淋巴细胞增高以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出现是机体对病毒等刺激发生的异常血象变化。本症好发于青少年及青壮年。患者有明显的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常见肝、脾肿大。WBC正常或轻度增高,多<20×109/L,发病早期常表现中性粒细胞增高,随病情进展淋巴细胞逐渐增高,可达60~90%。异型淋巴细胞>10%。根据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三型: 图-11 Ⅰ型异型淋巴细胞 Ⅰ型(空泡型)此型最为常见。淋巴细胞胞体大小正常或稍大,多呈圆形。胞核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致密、粗糙,呈不规则聚集。胞质量中等,深蓝色,常有空泡,一般无颗粒(图-11)。 图-12 Ⅱ型异型淋巴细胞 Ⅱ型(不规则型)胞体较淋巴细胞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胞核圆形、椭圆形,可见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致密、浓染,可见不规则聚集。胞质量丰富,淡蓝色,边缘较深染,可见少量嗜苯胺蓝颗粒(图-12)。

图-13 Ⅲ型异型淋巴细胞 Ⅲ型(幼稚型)胞体较大,多呈圆形。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可见1~2个核仁。胞质量较少,呈深蓝色,多不见颗粒,可见少数空泡(图-13)。 (2)鉴别诊断 虽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多无难度,但由于细胞形态的变异,为明确诊断仍应与某些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加以鉴别,以免误诊。 ①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急淋白血病某些临床特征有较为相似之处。如二者均好发于青少年;均可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WBC增高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淋巴细胞增高,白细胞分类时淋巴细胞常>40%,中性粒细胞相对减低,但常可见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10%,若异型淋巴细胞以Ⅰ型或Ⅱ型者为主,由于其形态特征明显而易于诊断。但若以幼稚型居多时,则需根据其他检验方可确诊。如血清EB病毒抗体(IgM)阳性,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急淋白血病患者除WBC增高外,多伴有贫血和PLT减低,血片中可见数量不等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骨髓检验二者截然不同。急淋白血病时骨髓中有核细胞极度增生,以原淋巴细胞为主,>30%,PAS反应(糖原染色)呈强阳性。80%左右急淋白血病为B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细胞主要表达CD10、CD19、CD22、CD20、cyCD79a等B淋巴细胞免疫标志。白血病时还可有遗传学变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中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可见少量异型淋巴细胞且异型淋巴细胞多属T淋巴细胞。 ②与淋巴细胞慢性增殖性疾病鉴别淋巴细胞慢性增殖性疾患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巨球蛋白血症等其临床特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所不同,多好发于老年人,起病隐匿,进展较慢,可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异常细胞多分化较好,形态特点较为明确。但某些形态变异或不典型病例,仅凭细胞形态学不足以作出诊断时,尚需加以鉴别。此时根据骨髓检验、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免疫表型、某些血清学检验如血清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电泳、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③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鉴别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也好发于儿童,但患儿可无任何症状及异常体征,部分患儿表现低热或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肝、脾肿大,无全身淋巴结肿大。患者WBC 增高,可达(20~30)×109/L,甚至更高。白细胞分类可见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可>60%,重者可>90%。但增生的淋巴细胞多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验阴性,EB病毒抗体阴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与柯萨奇病毒、12型腺病毒等感染有关。 9. 淋巴细胞增高 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20~40%,绝对计数为(1.0~4.8)×109/L。婴幼儿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淋巴细胞可高达50%以上,并持续至6~7岁,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病理性淋巴细胞增高分为相对增高和绝对增高。相对性淋巴细胞增高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等,由于中性粒细胞严重减低以致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但绝对计数不增高。成人血液淋巴细胞计数>5.0×109/L时,称为淋巴细胞增高。

血液系统疾病图谱收集

典型的M2a 颗粒粗大,密集,染深紫红,内外浆和“材捆细胞”明显 临床特点:1常见于成人 2纤维蛋白原减低及出血发生率高 3对全反式维A酸治疗反应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AML的5-8%。其中98%以上具有t(15;17),其它为17q21/RARα基因的变异易位。t(15;17) (q22;q21) /AML主要见于中年患者,常伴DIC,临床出血重,早期死亡率高;FAB 分为M3(粗颗粒型)和M3v(细颗粒型)两型。M3的核形和大小不规则,常为肾形核或双叶核;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天晴颗粒,部分细胞胞浆则充满细小的粉尘状颗粒;Auer小体粗大,常呈“柴束状”,电镜表现为六边形的管状结构;MPO染色强阳性;近25%的患者AE染色弱阳性。M3v白血病细胞无颗粒或少颗粒,多为双叶核形,易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混淆,但仍可见少量的白血病细胞有典型的M3细胞特点;患者WBC常显著增高,MPO染色强阳性,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同;ARTA治疗复发的患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胞浆常呈强嗜碱性。白血病细胞均匀一致地高表达CD33,CD13的表达程度不一;HLA-DR和CD34一般阴性,CD15常为阴性或弱阳性,且不与CD34共表达;也常共表达CD2和CD9。M3和M3v都有特征性的t(15;17)和PML-RARα融合基因,少数患者因复杂易位而检测不到t(15;17),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t(15;17)/AML对ATRA极为敏感,采用ATRA、As2O3或蒽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良效。 t(11;17)(q23;q21)、t(5;17)(q35;q21)和t(11;17)(q13;q21)是APL的少见变异易位,分别形成PLZF-RARα、NPM-RARα和NuMA-RARα融合基因。PLZF-RARα阳性的APL细胞形态特点为:核形较规则,胞浆颗粒较多,常无Auer小体,假Pelger-Huet核细胞多见,MPO染色强阳性;与典型的APL不同。t(5;17)的APL 细胞多为粗颗粒型,少数细胞呈细颗粒型,且无Auer小体。PLZF-RARα+ APL对ATRA无反应,而在t(5;17)APL则可取得疗效。

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定与区别

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定与区 别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彩图1解答:淋巴细胞(左),异型淋巴细胞(右)。左边细胞胞质呈淡蓝色(略带灰)而没有中 性颗粒,胞体也不大。右边细胞的胞体大、胞质较深蓝且较多、染色质较粗,这些都是异淋的特 点。而早幼红细胞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常居中,血片出现早幼红细胞的概率远远低于异淋。彩图17解答:异型淋巴细胞(左)和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右,分2叶)。异型淋巴细胞胞核凹陷,染色质较粗,胞质较多且蓝色。嗜酸性粒细胞可见颗粒减少,但嗜酸性颗粒颜色较典型。 彩图48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也较丰富、深蓝色(这点与单核细胞不同),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但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些,比幼稚细胞染色质粗些)。 彩图95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较多,蓝色(边缘深蓝些),核染色质较粗,无折叠。如果这个细胞的胞质更蓝些就很典型了。 彩图102解答:异淋。其胞核、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不像浆细胞而是浆细胞型异淋。外周血中出现浆细胞一般为成熟浆细胞,其核小、染色质更粗,核浆比更小。应注意鉴别两者。 彩图104解答:淋巴细胞。该细胞胞体、胞核均较大,胞质也较多但不呈深蓝色(只是边缘较深蓝),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归淋巴细胞较好,可能它是受应刺激后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还够不上异淋,不过在异淋较多的涂片中可考虑归异淋。异淋与受刺激淋巴细胞的划分界限不清,所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彩图129解答:异淋。大家应该已经逐步掌握了异淋的一些主要特征了。 彩图154解答:异淋。该细胞还是一个核,只不过呈哑铃形而已,也不是浆细胞。浆细胞的胞质可以与它相似,但胞核应更小、更致密且常圆形。至于单核细胞,其胞质很不像,胞核也无折叠,只是染色质较疏松。 彩图157解答:(大)淋巴细胞。其胞质有裙边样结构并不代表是异淋,这样的淋巴细胞在一般血涂片中还是比较常见,不要归异淋哦。 彩图173解答: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型)。外周血出现的浆细胞一般为成熟阶段。而该细胞核染色质较疏松、不致密,胞核也不圆、偏大。血片中如检到介于浆细胞及异淋之间细胞,难以确定时,可结合该细胞的临床出现概率及大数归类法,将有助于做出正确地判断。 彩图184解答:淋巴细胞。该细胞可能受到了一些刺激,所以胞体偏大、胞质偏多、胞质偏蓝,但还不能算异淋哦。 彩图208解答:异型淋巴细胞及疟原虫环状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疟原虫呢 彩图237解答:淋巴细胞。其胞核不规则,但不是双核,其染色质结构像淋系,而且胞质也为较清澈淡蓝色,所以还是像成熟淋巴细胞。 彩图247解答:异型淋巴细胞。有的人误认为中幼红细胞,其虽然胞质颜色有点类似,但其胞核大且不圆,染色质结块情况也不像中幼红,而且胞体也较大。 彩图261解答:早幼红细胞。该细胞主要应与异淋区别。后者染色质粗,胞核也不那么圆形,胞质常会更多些、有空泡等。而该细胞染色质粗颗粒状,核非常圆。 彩图277解答:淋巴细胞(刺激的淋巴细胞)。该细胞与小淋巴细胞相比,胞体大些,胞质蓝些,但我觉得胞体还不够大,胞质也不够多,归淋巴细胞比较合适。现在临床检验人员对异淋的认识各有偏差,存在着对归异淋细胞的标准过于宽松。 彩图283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胞质较大,胞质深蓝色且较多,含少许空泡,胞核染色质较粗,胞核也较大。 彩图304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较典型,其胞体较大,胞质较多,深蓝色,胞核也较大,染色质疏松、粗,隐约可见核仁。 彩图335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较典型,其胞体大,胞质多,深蓝色,胞核也较大,染色质粗。

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定与区别

彩图1解答:淋巴细胞(左),异型淋巴细胞(右)。左边细胞胞质呈淡蓝色(略带灰)而没有中性颗粒,胞体也不大。右边细胞的胞体大、胞质较深蓝且较多、染色质较粗,这些都是异淋的特点。而早幼红细胞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常居中,血片出 现早幼红细胞的概率远远低于异淋。

彩图17解答:异型淋巴细胞(左)和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右,分2叶)。异型淋巴细胞胞核凹陷,染色质较粗,胞质较多且蓝色。嗜酸性粒细胞可见颗粒减少,但嗜酸性颗粒颜色较典型。

彩图48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也较丰富、深蓝色(这点与单核细胞不同),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但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些,比幼稚细胞染色质粗些)。 彩图95解答:异型淋巴细胞。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较多,蓝色(边缘深蓝些),核染色质较粗,无折叠。如果这个细胞的胞质更蓝些就很典型了。

彩图102解答:异淋。其胞核、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不像浆细胞而是浆细胞型异淋。外周血中出现浆细胞一般为成熟浆细胞,其核小、染色质更粗,核浆比更小。应注意鉴别两者。

彩图104解答:淋巴细胞。该细胞胞体、胞核均较大,胞质也较多但不呈深蓝色(只是边缘较深蓝),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归淋巴细胞较好,可能它是受应刺激后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还够不上异淋,不过在异淋较多的涂片中可考虑归异淋。异淋与受刺激淋巴细胞的划分界限不清,所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彩图129解答:异淋。大家应该已经逐步掌握了异淋的一些主要特征了。

彩图154解答:异淋。该细胞还是一个核,只不过呈哑铃形而已,也不是浆细胞。浆细胞的胞质可以与它相似,但胞核应更小、更致密且常圆形。至于单核细胞,其胞质很不像,胞核也无折叠,只是染色质较疏松。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淋巴细胞描述:血液中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和一定数量的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核相对很大,细胞质极少。核内染色质多,染色较深。核圆形深染,核周围浅染,胞质蓝灰色。 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据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可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又名初级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又名次级淋巴器官)两类。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当器官(有人认为在哺乳动物是骨髓)。它们无须抗原刺激即可不断增殖淋巴细胞,成熟后将其转送至周围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结等。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按直径不同区分为大(11~18微米)、中(7~11微米)、小(4~7微米)3种。周围血液中主要是中小型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受体及功能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多种。有人还分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双重阳性细胞以及裸细胞等。具有杀伤靶细胞作用,又称杀伤细胞或K细胞,细胞膜表面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的标记,其功能不明。裸细胞既无T细胞也无B细胞的表面标记。 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成熟,B细胞则到脾脏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激活后,分化增殖形成多种具特殊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株。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是具有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可促进或抑制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免疫功能,分别叫做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抗胞内感染、瘤细胞与异体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T细胞可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T淋巴细胞产生的这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叫做细胞性免疫。 淋巴的相关知识 ■淋巴结 lymph node

第九章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九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第一节B细胞的成熟过程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 T、B细胞均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故称免疫活性细胞 B细胞因在骨髓(bone marrow)或禽类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中分化成熟而得名,简称B细胞 B细胞起源: 胎儿期—胎肝和骨髓出生后—骨髓 B细胞分化,发育的两阶段: ?骨髓内成熟(抗原非依赖期)中枢发育 ?骨髓外成熟(抗原依赖期)外周发育 一、B细胞骨髓内成熟过程 1、骨髓微环境和B细胞成熟 ?B细胞成熟四阶段 ?祖B细胞:表CD45R,Ig重链基因重排,胞质出现μ链,表达Iga-Igb异源二聚体?前B细胞:替代轻链与μ链表达于膜表面——前B细胞标志 ?未成熟B细胞:轻链基因重排产生κ或λ链,表达IgM,阴性选择 ?成熟B细胞:表达mIgM和mIgD 2、B细胞成熟的分期 3、未成熟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阴性选择 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发生于未成熟B细胞若mIgM与基质细胞上的多价自身抗原结合,发生交联而致未成熟B细胞凋亡(apoptosis)若mIgM与单价可溶性自身抗原结合,引起自身反应性B细胞无能(anergy)通过阴性选择的未成熟B细胞继续发育为成熟B细胞(表达mIgM和mIgD)。骨髓内阴性选择不完全,其输出的不成熟的自身反应B细胞在脾脏内继续经历阴性选择,且不依赖抗原存在 4、Ig 基因重排 ?Ig的基因结构(胚系基因) –κ链基因-- 2号染色体 λ链基因-- 22号染色体 H链基因-- 14号染色体 –轻链基因分为V、J、C三组基因片段 –重链基因分为V、D、J、C四组基因片段 –无功能,不表达 二、B细胞在骨髓外的发育 成熟B细胞在外周遇到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最终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两个主要变化: ?体细胞高频突变 ?Ig转类(同种型转换) 1、体细胞高频突变 ?初次免疫应答后期和再次免疫应答 ?生发中心活化增殖的B细胞 ?轻链和重链V基因发生随机点突变

7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存活

第七章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存活 正如第三章和第四章讲到的,B和T淋巴细胞携带的抗原受体其结合抗原的特异性是极其庞大的,这就赋予个体在其一生中对接触到的广泛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这种B细胞受体(B-cell receptors)和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s)的多样性谱是B细胞和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分别来自于它们各自未分化的前体。新淋巴细胞的产生或称淋巴细胞增殖(lymphopoiesis),发生在特定的淋巴组织即中枢淋巴组织(central lymphoid tissue),对B细胞而言是在骨髓,而对T细胞来说则在胸腺。像所有造血细胞一样,淋巴细胞前体起源于骨髓,但B细胞在骨髓中完成其大部分的发育过程,而T细胞则由骨髓迁移入胸腺,并从前体细胞发育而成。 单个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是在其早期分化阶段决定的,在B细胞,编码其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DNA序列,以及在T细胞编码其T细胞受体可变区的DNA序列都是由基因片段组装起来的,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由于基因片段都需要进行重排,因此B细胞和T细胞的早期发育所经历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在B细胞和T细胞中,这方面的发育调控方式都是相似的,以确保淋巴细胞谱作为整体的多样性以及单个淋巴细胞具有独特的抗原特异性。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表达代表着细胞发育的一个分水岭,因为此时淋巴细胞就可以检测与其受体结合的配体了。在淋巴细胞发育的下一阶段,就需要检测这些受体对附近环境中出现分子的抗原识别特性。受体与这些配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决定了这些未成熟淋巴细胞的命运,这就是说决定细胞是被选择存活下去并进一步发育,还是在未成熟时就死亡。 一般来说,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其受体与自身抗原发生微弱的相互作用,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自身抗原结合的,则会收到使之存活的信号,这种选择称为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阳性选择在α︰β T细胞的发育中尤其重要,因为这类细胞识别的抗原是与MHC 分子结合的肽段(见第三章)。由于不能识别机体自身MHC分子的T细胞将不能启动针对任何抗原的免疫应答,因此阳性选择的过程确保了个体将拥有一个T细胞库,当外来抗原肽与他或她自身的MHC分子结合时,能对外来抗原肽作出应答的。 另一方面,淋巴细胞其受体与自身抗原强烈结合的话,则会收到导致其死亡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因此,强烈自身反应性的淋巴细胞在它们完全成熟并可能引发破坏性自身免疫应答之前,就从淋巴细胞库中被清除了。通过这种方式对普遍存在的自身抗原建立了免疫耐受(tolerance)。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当其受体没有收到任何信号时其命运就是死亡,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绝大多数发育中的淋巴细胞在离开中枢淋巴器之前或在外周淋巴器官中成熟之前就会发生死亡。 因此,存活下来并组成成熟淋巴细胞种群的淋巴细胞仅占骨髓或胸腺中产生的淋巴细胞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些细胞表达了一个大的受体谱,能对几乎无限多样化的异己结构作出应答。这个受体谱为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生的克隆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本章中我们将描述小鼠和人B细胞及T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从无分化的干细胞到成熟、具有特定功能、携带有独特抗原受体并随时能对外来抗原作出应答的淋巴细胞。在本章的前两个部分,我们会定义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中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未经过选择的初级受体库是如何产生的。随后我们将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机制进行阳性选择,又是什么机制一旦细胞表面表达了抗原受体,就会出现自身耐受。 本章的最后部分,我们将跟踪关注新生淋巴细胞当其离开中枢淋巴器官迁移至外周淋巴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

T淋巴细胞的发生及演变 发表时间:2011-08-05T08:58:35.87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盛高建 [导读] 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 盛高建 【摘要】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无疑是整个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选择过程,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如自身反应性细胞随时被淘汰,而正常分化的细胞则被保留下来。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除具有MHC限制性和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外,还具有识别多种非己抗原的能力,而TCR、分化抗原等膜表面分子则是其识别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T细胞;胸腺细胞;分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86-01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简称T细胞,是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淋巴细胞群,也是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T细胞及其亚群历来是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等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成果显著,理论也较为丰富,但不能否认的是,各学科在相关内容的描述上往往不够统一,或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关联,难免会给读者带来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本文就T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形态与表面标志变化进行归纳。 1T细胞的来源 T细胞和B细胞一样,都是由多能造血干细胞(MHSC)发育分化而来。MHSC首先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胚胎第7周时,淋巴样祖细胞定向发育成原T(pro-T)细胞(表型为CD410、CD3-、CD8+、CD25-、C-kit+、Lin-、TCRαβ-),在胸腺血管形成之前,胸腺原基分泌的趋化因子即吸引循环血液中的原T细胞进入其内。原T细胞先后来自卵黄囊、胎肝和骨髓,但进入胸腺的具体途径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是经皮-髓质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胸腺实质,有人则认为是随组织液从胸腺被膜进入实质的,从发生上来说,两种观点都具有阶段性意义。原T细胞进入胸腺被膜下而未到达胸腺皮质之前,称前T(pre-T)细胞,当其进入胸腺皮质后即称为胸腺细胞。在相关文献资料中,多数对于淋巴干细胞的定位较为模糊,名词使用也比较混乱,因此有必要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笔者认为,淋巴干细胞是淋巴系造血祖细胞的统称,可分为两级,淋巴样祖细胞属于一级(多向)淋巴干细胞,由其分化而来的pro-T细胞、pro-B细胞和pro-NK细胞(后者尚未证实)则属于二级(定向)淋巴干细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髓系造血祖细胞也可分为二级或三级以上,髓样祖细胞为一级,可向单系(如红系)或二系(如粒单系)发展;就T细胞的发育而言,pro-T细胞以前为干细胞阶段,pre-T细胞以后为胸腺细胞阶段。 2 胸腺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是胸腺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由诱导其增殖、分化与选择性发育的各种因素构成。淋巴干细胞早期即在胸腺内开始分化,应用小鼠胸腺细胞实验模型研究表明,在胚胎11~12天pro-T细胞已进入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影响下胸腺细胞迅速发生增殖和分化。 目前已知诱导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胸腺基质细胞(TSC)通过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直接与胸腺细胞相互作用,其中胸腺内的哺育细胞(nurse cell)对于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②胸腺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SCF、IL-1、IL-6、IL-7、GM-CSF等)和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α肽、胸腺生成素等)诱导胸腺细胞分化;③胸腺细胞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FNy、IFNα等)对胸腺细胞本身的分化和成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④胸腺上皮细胞(TEC)、巨噬细胞(M )和树突状细胞(DC)对于胸腺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身耐受、MHC限制以及功能性T细胞亚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⑤细胞外基质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等,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促进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3胸腺细胞的分化阶段 胸腺细胞从皮质浅层到皮质深层,进而经过皮、髓质交界处进入髓质,在胸腺微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分化成熟,它们的分化程序受到严格的调控。根据对人胸腺不同部位胸腺细胞的表型分析,胸腺细胞的分化可分为4个阶段。 3.1前T细胞:主要位于胸腺被膜下,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细胞器少。pre-T细胞的表型为CD3-、CD4-、CD8-、CD25-、C-kit10、TCRαβ-,即尚未出现T细胞标志,但表达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部分细胞表达CD7。 3.2早期胸腺细胞:主要分布于被膜下、小叶间隔附近及胸腺皮质浅层。早期胸腺细胞体积大,核圆形,电子密度较低,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少,呈环带状,细胞器少,仅见少量游离核糖体和球形线粒体。在胚胎10~14周时,这种细胞是构成胸腺的主要细胞成分。15~20周时,该类细胞数量相对减少,30周至足月则更少。早期胸腺细胞的表型为CD2+、CD3+、CD5+、CD4-、CD8-、 CD25-、TCRαβ-,由于缺乏CD4和CD8分子,因此又称双阴性(DN)细胞。DN细胞向皮质深层迁移的同时,发生TCRβ基因重排及转录,可使自身免于凋亡(apoptosis),更重要的是,其TCRβ-βCD3可逐渐表达于细胞表面,与基质细胞配基结合后,经p56lek传导信号,诱导CD4/CD8分子表达及TCRβ基因发生等位排斥。 3.3普通胸腺细胞:由早期胸腺细胞经数次分裂后移向皮质深层发育而成,是胚胎20周以后胸腺皮质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斑块状,功能活跃者多见核仁,趋向退化者核深染。普通胸腺细胞表达CD3、CD1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随即出现CD4和CD8分子。这种具有完整TCR 及CD4+CD8+T细胞又称双阳性(DP)细胞,约占此类细胞总数的80﹪~85﹪。只有极少数普通胸腺细胞继续分化为成熟胸腺细胞,而绝大部分将在阳性和阴性选择中凋亡而被清除(后述)。 3.4成熟胸腺细胞:主要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细胞体积相对较小,与外周血小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光镜和电镜下也难与普通胸腺细胞区分。成熟胸腺细胞除高表达TCR外,主要表达CD4+或CD8+,所以又称单阳性(SP)细胞。 4胸腺选择过程 T细胞发育成熟的关键步骤是双阳性(DP)细胞向单阳性(SP)细胞分化阶段所发生的胸腺选择,包括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分子)在这两种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 4.1阳性选择过程:主要发生在DP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TCRαβ的介导下,若DP细胞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则可能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SP细胞;若DP细胞不能与MHC分子有效结合或发生高亲和力结合,则在胸腺皮质中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即凋亡。在此过程中,MHC-Ⅰ类分子选择CD8共受体,而使同一个DP细胞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