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

「第五地中由相续无差别义」。我们说过,烦恼是一层一层的,去掉了外层,内层自然就显现。当我们把俱生的烦恼障都消灭以后,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呢?就是有「下乘般涅槃障」,这个「五地」要对治下乘般涅槃障,这「下乘」就是二乘。四地的菩萨调伏心中的躁动以后,他心中当然会产生一种相对的寂静,也就是说,在五地之前的菩萨,他对于二乘涅槃的寂静,有时候是有所好乐、有所羡慕的。菩萨戒就说:菩萨不能生起一念的二乘之心,否则就犯戒。当然,佛陀会制戒,就表示众生的确有这种心态。所以在五地之前,虽然我们立定了目标──成就万德的佛果;但是在过程当中,妄想是难免的,偶尔都会打打妄想,好乐小乘的涅槃,想说:那么辛苦干什么?到小乘的地方休息该有多好!菩萨的辛苦,有时候自己会产生质疑。到「五地」的时候,他对下乘般涅槃的这种好乐,完全被消灭了,证得了「相续无差别义」,这个「相续」指的是生命的存在。当然生命的存在是跟涅槃相对立的,「五地」所证得的真如叫作生死即涅槃的真如。

我们解释一下。法执有六相的执取:生、灭、垢、净、增、减。第一个所要面对的就是「生灭」的问题。「生」指的是生命的存在,这当中也代表了无量的烦恼罪业跟躁动,所有的躁动相、所有的苦恼相,就是因为有生命;涅槃代表的是寂静安乐。身为一位凡位的菩萨,我们好乐寂静、厌恶生死,这个是可以理解,而且是正确的抉择。但是当你到五地菩萨的时候,你的思考要提升了,你应该知道:所谓的生死,是因为你一念的迷而有生死;所谓的涅槃,是一念的悟而有涅槃:生死、涅槃是一念心所变现的一体二面的东西。我们刚开始对生死、涅槃的理解,是心外求法的,生死就决定是苦恼相,涅槃就决定是安乐相,这种对立的思考,会障碍我们到三界来广度众生、积集更殊胜的功德。所以「五地」的菩萨,在法上的抉择,已经通达了不二法门──生死即涅槃,他真实觉悟不生不灭。所以,他不再需要进入偏空涅槃,他认为在生死就是在涅槃,你只要善用其心。所以这「五地」的真如,就不可思议了,他在法上的操作,更加的圆融无碍,当然他所带动的功德,就更加的殊胜圆满。所以一个人对真理的了解往前踏出一步,他整个生命会产生很大变化。

「第六地中由无杂染清净义」,这个地方(六地)他所觉悟的真理、他所破的障(前面第五地是对治下乘般涅槃障)是对治「粗相现行障」。这个「粗相」指的是杂染相跟清净相: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十二因缘,无明而缘行,行缘识,乃至于生老病死,因为有烦恼的活动,就会产生罪业的造作,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的痛苦果报,这叫杂染相;因为我们修行我空观、法空观,消灭心中的无明,所以整个生死都结束,这叫「清净」相。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是以清净相对治杂染相,所以我们过去的思考,染净是汉贼不两立的;但到「六地」的时候,你的思考要提升了,你要知道所谓的杂染相、清净相是一念心的变现,所以他证得了不垢不净的真如。前面是证得不生不灭,这个地方是不垢不净。因为不垢不净的关系,菩萨能够用更圆融的善巧,示现杀盗淫妄的病行,来广度一切众生,这个是他以前不敢尝试的。到六地的时候,他的菩萨道就更加的广泛,他的量就更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的道理提升,他真实了解到杂染、清净是不二的,完全是一念心所变现的。

「第七地中由种种法无差别义」。「第七地」所破的障叫「细相现行障」,其实这个相也是杂染相、清净相,只是它比较微细了。这个「第七地」的不垢不净,跟第六地的不垢不净有什么差别呢?是粗、细的差别的。第六地的不垢不净,是偏重在杂染的生死跟清净的还灭这一部分来作一种对立;这个地方,第七地是比较微细的法,就是佛法跟世间法的对立。我们总是觉得: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法;佛法是尊贵的,世间法是卑劣的。但是到第「七地」的时候,他真实地了解:菩萨能够通达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第「七地」,「法无差别义」,他能够有这个不垢不净的真如,来资持他的道理。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前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个讲「不增不减」。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我们是安住在增相来对治减相:我不断地修行,我的功德会增加;我如果懈怠,我的功德就会减少。所以我们好乐增加、厌恶减少,刚开始是以这样来激励自己的。但是到「八地」菩萨的时候,他知道:所谓的增减,其实是一念心的变现。所以八地菩萨已经破除「无相中作加行障」,他可以在空性当中,任运地加行,不必一定要止观的入出才能够产生增减。也是说「八地」菩萨的不增减真如,使令他空观能够任运地现前,所谓的动静一如。你说我们凡夫菩萨偶尔要闭关修行几年,才会增加功德,你要是整天外面散乱,你的戒定慧就会有所退失。但八地菩萨是无功用行,他闭关、不闭关,对他是没有差别的,他的功德是任运增加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证得了「不增不减真如」。由于「不增不减真如」的摄受,他会产生二种的依止,二种附带的功德:第一个「相自在」,第二个「土自在」。这个「相自在」,就是「八地」菩萨「不增不减真如」的摄受,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变现任何的相状来受用,这个叫作「定自在所生色」。在「八地」之前的禅定所变现的相状,是不能真实受用的,八地之前的神通道力变现的东西,外表看,你说把石头变现成一个苹果,外表是一个苹果,其实还是一个石头。但是「八地」菩萨的三昧力所变现的,是可以真实受用,他真地是把石头的本质变成了苹果,他有这个相自在。第二个「土自在」,这个更广大了,他能够依止他的愿力,变现任何的国土来摄受众生,他能够庄严他的国土。这个就是「八地」菩萨附带的功德──「相自在、土自在」,这种功德是因为他证得了「不增不减」。

「第九地中由智自在依止义」。这个五、六、七、八,把菩萨的法执──生灭的执取、垢净的执取、增减的执取,已经都把它铲平了,所以他在生灭、垢净的增减当中,他运用得更加「自在」。当他这样「自在」以后,他还有什么努力的空间呢?「智自在依止义」。这个「智自在依止义」,它所对治的是「利他中不欲行障」。这个八地菩萨,在《华严经》上说:有时候有沉空滞寂的障碍。因为他空观的智慧太强烈了,无相的空观太强烈,所以他有时候就安住在不动。不过这个地方不动跟涅槃不同,他不是刻意要入涅槃,而是暂时的休息。所以这个时候八地菩萨,《华严经》上说:经常要有十方菩萨的现前劝导、加持,来启发这个菩萨:你还记得吗?你以前因地时,发愿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这个时候菩萨忆念本愿,又从沉空滞寂当中,就再醒过来。到第「九地」就不同了,他已经成就「利他中不欲行障」,他能够任运地不会懈怠,勇猛精进地度化众生,这个时候他所证的真如叫「智自在」,就成就了四种无碍的辩才──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所以他通过前面法执的消灭,他的智能也不断地增长。

「第十地中由业自在依止义,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自在依止义。」「第十地」所对治的障碍是什么呢?「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当然菩萨约自受用来说是自在,但是菩萨的自利,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还有利他的目标。菩萨在利他当中,身口意在十地之前还是有所不自在;所以到了「十地」菩萨,他身口意完全得大自在,他能够应以何身得度,他就能够任运地显现何身为其说法,令其解脱,真实达到恒顺众生、普门示现的大威德力,这个就是十地的「业自在」。这种「业自在」有二种附属的功德:第一个「陀罗尼」,第二个「三摩地」。这个「陀罗尼」就是智慧,他有无量无边的「陀罗尼」,有无量无边的抉择、智慧,也就是他能够摄持一切的法义。第二个他在摄持法义的时候,内心是跟禅定、寂静相应的,不是躁动的,这二个是附属的功德,那主要的真理就是「业自在」,身口意度化众生的大自在

十地菩萨

「第五地中由相续无差别义」。我们说过,烦恼是一层一层的,去掉了外层,内层自然就显现。当我们把俱生的烦恼障都消灭以后,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呢?就是有「下乘般涅槃障」,这个「五地」要对治下乘般涅槃障,这「下乘」就是二乘。四地的菩萨调伏心中的躁动以后,他心中当然会产生一种相对的寂静,也就是说,在五地之前的菩萨,他对于二乘涅槃的寂静,有时候是有所好乐、有所羡慕的。菩萨戒就说:菩萨不能生起一念的二乘之心,否则就犯戒。当然,佛陀会制戒,就表示众生的确有这种心态。所以在五地之前,虽然我们立定了目标──成就万德的佛果;但是在过程当中,妄想是难免的,偶尔都会打打妄想,好乐小乘的涅槃,想说:那么辛苦干什么?到小乘的地方休息该有多好!菩萨的辛苦,有时候自己会产生质疑。到「五地」的时候,他对下乘般涅槃的这种好乐,完全被消灭了,证得了「相续无差别义」,这个「相续」指的是生命的存在。当然生命的存在是跟涅槃相对立的,「五地」所证得的真如叫作生死即涅槃的真如。 我们解释一下。法执有六相的执取:生、灭、垢、净、增、减。第一个所要面对的就是「生灭」的问题。「生」指的是生命的存在,这当中也代表了无量的烦恼罪业跟躁动,所有的躁动相、所有的苦恼相,就是因为有生命;涅槃代表的是寂静安乐。身为一位凡位的菩萨,我们好乐寂静、厌恶生死,这个是可以理解,而且是正确的抉择。但是当你到五地菩萨的时候,你的思考要提升了,你应该知道:所谓的生死,是因为你一念的迷而有生死;所谓的涅槃,是一念的悟而有涅槃:生死、涅槃是一念心所变现的一体二面的东西。我们刚开始对生死、涅槃的理解,是心外求法的,生死就决定是苦恼相,涅槃就决定是安乐相,这种对立的思考,会障碍我们到三界来广度众生、积集更殊胜的功德。所以「五地」的菩萨,在法上的抉择,已经通达了不二法门──生死即涅槃,他真实觉悟不生不灭。所以,他不再需要进入偏空涅槃,他认为在生死就是在涅槃,你只要善用其心。所以这「五地」的真如,就不可思议了,他在法上的操作,更加的圆融无碍,当然他所带动的功德,就更加的殊胜圆满。所以一个人对真理的了解往前踏出一步,他整个生命会产生很大变化。 「第六地中由无杂染清净义」,这个地方(六地)他所觉悟的真理、他所破的障(前面第五地是对治下乘般涅槃障)是对治「粗相现行障」。这个「粗相」指的是杂染相跟清净相:就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十二因缘,无明而缘行,行缘识,乃至于生老病死,因为有烦恼的活动,就会产生罪业的造作,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的痛苦果报,这叫杂染相;因为我们修行我空观、法空观,消灭心中的无明,所以整个生死都结束,这叫「清净」相。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是以清净相对治杂染相,所以我们过去的思考,染净是汉贼不两立的;但到「六地」的时候,你的思考要提升了,你要知道所谓的杂染相、清净相是一念心的变现,所以他证得了不垢不净的真如。前面是证得不生不灭,这个地方是不垢不净。因为不垢不净的关系,菩萨能够用更圆融的善巧,示现杀盗淫妄的病行,来广度一切众生,这个是他以前不敢尝试的。到六地的时候,他的菩萨道就更加的广泛,他的量就更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的道理提升,他真实了解到杂染、清净是不二的,完全是一念心所变现的。 「第七地中由种种法无差别义」。「第七地」所破的障叫「细相现行障」,其实这个相也是杂染相、清净相,只是它比较微细了。这个「第七地」的不垢不净,跟第六地的不垢不净有什么差别呢?是粗、细的差别的。第六地的不垢不净,是偏重在杂染的生死跟清净的还灭这一部分来作一种对立;这个地方,第七地是比较微细的法,就是佛法跟世间法的对立。我们总是觉得: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法;佛法是尊贵的,世间法是卑劣的。但是到第「七地」的时候,他真实地了解:菩萨能够通达一切法都是佛法。这个第「七地」,「法无差别义」,他能够有这个不垢不净的真如,来资持他的道理。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前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个讲「不增不减」。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我们是安住在增相来对治减相:我不断地修行,我的功德会增加;我如果懈怠,我的功德就会减少。所以我们好乐增加、厌恶减少,刚开始是以这样来激励自己的。但是到「八地」菩萨的时候,他知道:所谓的增减,其实是一念心的变现。所以八地菩萨已经破除「无相中作加行障」,他可以在空性当中,任运地加行,不必一定要止观的入出才能够产生增减。也是说「八地」菩萨的不增减真如,使令他空观能够任运地现前,所谓的动静一如。你说我们凡夫菩萨偶尔要闭关修行几年,才会增加功德,你要是整天外面散乱,你的戒定慧就会有所退失。但八地菩萨是无功用行,他闭关、不闭关,对他是没有差别的,他的功德是任运增加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证得了「不增不减真如」。由于「不增不减真如」的摄受,他会产生二种的依止,二种附带的功德:第一个「相自在」,第二个「土自在」。这个「相自在」,就是「八地」菩萨「不增不减真如」的摄受,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变现任何的相状来受用,这个叫作「定自在所生色」。在「八地」之前的禅定所变现的相状,是不能真实受用的,八地之前的神通道力变现的东西,外表看,你说把石头变现成一个苹果,外表是一个苹果,其实还是一个石头。但是「八地」菩萨的三昧力所变现的,是可以真实受用,他真地是把石头的本质变成了苹果,他有这个相自在。第二个「土自在」,这个更广大了,他能够依止他的愿力,变现任何的国土来摄受众生,他能够庄严他的国土。这个就是「八地」菩萨附带的功德──「相自在、土自在」,这种功德是因为他证得了「不增不减」。

藏历铁兔年(2011年藏历) - 堪布扎西多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藏历铁兔年(2011年藏历)- 堪布扎西多吉的日志- 网易 博客 堪布扎西 堪布扎西多吉系普巴金刚之圣地波博多吉扎都山神的后裔,世代层出高僧的玛通家族的一员,自八岁入埃旺寺为僧以来,先后在贝诺法王与在印度的堪布白玛西绕座前领受沙弥戒和比丘戒。他还曾依止堪布次更、贝诺法王、白玉土绒仁波切、堪布白玛西绕等大德为师,求取了《大宝伏藏》、《四部心滴》等为主的宁玛派的诸多法要、灌顶、引导传承。在白玉高级佛学院学修九年后便开始担任该学院的讲师和埃旺寺堪布等职。。。 加博友关注他 最新日志 藏历铁兔年(2011年藏历) 如何面对修行上的困境—贝诺 贝诺法王对戒律的开示 贝诺法王开示——皈依(2篇) 这个世界是不可信赖的—— 贝诺法王开示为何要学佛

该作者的其他文章 博主推荐 相关日志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大学生火爆捐精背后 黄昏的凡尔赛宫美呆了 俺的贴身手枪很够劲 激发人创意灵感的广告 实拍藏寨丹巴人的婚礼 为公益全裸的美丽女星 更多>> 对“推广广告”提建议 如何面对修行上的困境—贝诺法王开示藏历铁兔年(2011年藏历)

二十七2011年1月1日 二十八1月2日十斋日 二十九1月3日大护法及一切勇父护法会集荟供日,供养龙王日,十斋日 三十1月4日日环食,十斋日,释迦牟尼佛荟供日、释迦牟尼佛吉祥日、布萨诵戒日、烟供火供吉祥日作何善恶成九亿倍 藏历铁虎年 十一月(闰)庄严月 藏历阳历 初一2011年1月5日禅定胜王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倍 初二1月6日 初三1月7日 初四1月8日 初五1月9日 初六1月10日 初七1月11日十斋日,释迦如来成道 初八1月12日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 初九1月13日 十1月14日千劫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十万倍;莲师会供日

佛教节日一览表(附:“十斋日”介绍)

佛教节日一览表(附:“十斋日”介绍)正月初一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五四明知礼尊者圆寂 正月初六定光佛圣诞 正月初六圭峰宗密大师圆寂 正月初九帝释天尊圣诞 正月十一真谛三藏圆寂 正月十二省常法师圆寂 正月十三牛头法融禅师圆寂 正月十七百丈怀海禅师圆寂 正月廿一蕅益法师圆寂 正月廿二见月律师圆寂 二月初一马祖道一禅师圆寂 二月初二太虚大师圆寂 二月初五荆溪湛然尊者圆寂 二月初五玄奘法师圆寂 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道安法师圆寂 二月初九六祖慧能圣诞 二月十一贞诲法师圆寂 二月十三四世班禅大师圆寂

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廿六永明法师圆寂 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 三月十六准提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慧可大师圆寂 三月十八昙衍法师圆寂 三月廿八李通玄长者圆寂 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支遁三藏圆寂 四月初四慈航菩萨涅槃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道宣律师诞辰 四月十四省庵法师圆寂 四月十五佛吉祥(卫赛节) 二月廿四善慧菩萨涅槃 四月廿八药王菩萨圣诞 五月初六鉴真法师圆寂五月初六布敦大师圆寂五月初八善慧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神会禅师圆寂五月十八法天三藏圆寂五月十八胆巴大师圆寂五月廿六僧祐大师圆寂五月三十弘赞律师诞辰六月初三韦驮菩萨圣诞六月初五鸿楚法师往生六月十五不空三藏圆寂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廿一智周大师圆寂六月廿二慧思尊者圆寂七月初四莲池大师圆寂七月初九截流法师圆寂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七月十五盂兰盆会 七月十五玛尔巴大师圆寂七月十九法上国师往生七月十九承远法师圆寂七月廿一普庵祖师圣诞七月廿二圆测大师圆寂七月廿四法琳大师圆寂

2012年藏历汉历修行日历表

2012年受戒行善的汉藏殊胜日 (一)四大节日和每年的日食、月食的时候行持念咒、行善、顶礼、供养、为僧众供斋、持戒、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等任一善法,其功德都会呈十亿倍地增上。 2012年日食、月食殊胜日(请留意以天文台最新信息为准): 藏历四月初一 5月21日日环食 藏历四月十五 6月04日月偏食 藏历十月初一 11月14日日全食 藏历十月十五 11月28日半影月食 藏历正月初一至十五→2012年2月22日至3月8日神变节 藏历四月初七 2012年 5月28日佛诞辰日(萨噶月) 藏历四月十五 2012年 6月 4日佛成道日、涅盘日,黎明证正等觉,中夜入于 涅盘 藏历六月初四 2012年 7月23日转法-轮日(转法-轮节) 藏历六月初十 2012年 7月28日莲华生大师在“达那郭夏”海中诞生日 藏历六月十五 2012年 8月 2日佛入胎日 藏历九月十五 2012年10月29日佛陀答应从兜率天返回人间纪念日 藏历九月二十二 2012年11月 6日天降日,佛陀实际从兜率天返回人间纪念日 (二)藏历一月称为十万倍月、神变月,邪教导师六部被世尊降除之月而又为神 变月,作何善恶增加亿倍 藏历二月为佛陀降世月,作何善恶增加千倍; 藏历三月在巴登哲蚌授传时轮大法之月,作何善恶万倍; 藏历四月称氏宿月、藏历四月萨噶月,佛祖先投胎、中成佛、后涅盘都在此月具 足而作何善恶千亿倍; 藏历六月转法-轮节,莲师圣诞,佛入胎,向五比丘初转四谛法-轮之月作何善恶 千万倍 藏历九月天降月佛陀上天为母说法毕,重返娑婆世界之“降凡日”,亦同殊胜。 (三)藏历每月均有的殊胜日,正文为通行说法,加括号为补充更完整版本: 初一禅定胜王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倍; 初八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 初十千劫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十万倍; (十四贤劫千零二佛)

念如来菩萨圣号的种种功德【27】

念如来菩萨圣号的种种功德【27】 (1)杀业重的地方。比如家禽市场,你可以念“南无多罗树王胜德如来”,以减轻这些地方的杀业。同时还可以念“南无宝髻如来”,可超度已亡或将亡的生灵。 (2)有人赌博,你希望他放弃,念“南无无量无垢正等觉如来”,“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可除去悭贪之心。 (3)看到别人因丢失物品难过,念“南无多宝如来”。 (4)看见别人不肯布施,可念“南无宝生如来”,宝生如来过去世修无我大布施,念此佛号给时使悭贪心没有了,大奉献心就跑出来。 (5)希望外表庄严,有美感,有众生缘:念“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寂音如来”、“南无宝莲花步如来”,念这三尊佛时把自己以前丑陋的基因(如你以前生气嗔恚等)去除掉。 (6)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发音“促”)如来,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见你漂亮,想强暴你),一样可以念阿閦如来,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这个佛号。看到人家怀孕,希望母子都平安,还可超度被堕胎的小孩。 (7)念以下几尊佛中的一个可获声音好听、辩才无碍:“南无金光如来”、“南无无量音如来”、“南无宝月光明如来”、“南无金光明如来”、“南无狮子吼如来”、“南无师子音如来”。 (8)起强烈欲望时,念“南无莲花尊丰如来”,马上断除强烈的欲望。

(9)念“南无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可使自己生生世世的眼睛都很漂亮,生生世世如菩萨眼睛一样。 (10)念“南无大势精进真实定如来”等于读了一部三藏经典的功德。常念的话,回头来再看经典就很容易。 (11)保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号:南无大悲功德宝王如来。 (12)保证这一辈子绝对不遭横死的佛号,舍报后可往生净土至少生三十三天的佛号:“南无持长寿宝瓶如来”。 (13)消除过去世或对方乱搞男女关系,消除邪淫果报的佛号:“南无月光如来”,经常念此佛号,可消除过去邪淫果报。 (14)一个人个子很矮,希望来世长得更高,念“南无广博身如来”,任何一个鬼道听到这个佛号,喉咙就打开,身体变壮大,而且脱离鬼道。 (15)念“南无宝胜如来”,放生的时候,鱼一入水,旁边就有两个护法神保护直到它们舍报,除非此鱼业报的确该死,至少死后也立即生天。 (16)念“南无妙色身如来”,相貌好看,如有人见到鬼,念此名号,他马上变好看的天人相,他知道后会觉得很感恩你,知道你帮他念妙色身如来令其从鬼道直升天道,外表如此庄严,今后就会处处帮助你,让你事事顺利。 (17)念“南无离怖畏如来”,尤其胆子小的人,或生小孩子爱哭、怕鬼怕黑暗的,多念离怖畏如来,如在路上看见小动物见到你比较害怕,你可以替它念离怖畏如来,令其生起的恐惧心得到安慰。 (18)念“南无甘露王如来”,尤其小孩子读书,记性不好,多

“佛”与“菩萨”的不同

“佛”与“菩萨”有什么不同 “菩萨”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最大特色,大乘佛弟子对菩萨的尊崇和敬仰并不亚于佛陀。但无论从证悟境界还是度化众生来看,菩萨与佛还是有相当的距离。佛的神通智慧与自证境界,即便是已接近佛果的十地、等觉菩萨,亦无法测度。 佛陀成就了圆满的正觉,天上天下,世出世间三乘圣者的一切功德加起来也无法与佛相比。正如赞佛偈所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菩萨是上求无上菩提,修习六度万行,以悲心度化众生,在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菩萨以佛为果,佛以菩萨为因。 从觉悟的角度来说,佛已圆满觉悟,获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菩萨的觉悟并没有圆满。从断障的角度看,佛已完全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而菩萨尚未完全断除。根据修行位次的不同,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他们对二障的断除是逐步深入的。 佛成就了七种“无上”: 一、身无上。是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世出世间没有超过他的。 二、道无上。佛以大悲心自利利他,度脱无量无边众生,世出世间没有超过他的。 三、见无上。佛以正戒、正见、正威仪、正命之法成就正果。佛陀的见地,世出世间没有可以相比的。 四、智无上。佛具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能遍知一切法,辩说融通,了无凝滞。世出世间的智慧没有能和佛相比的。

五、神力无上。佛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之力,世出世间所有的神力都比不上。 六、断障无上。佛能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世出世间没有可以超过的。 七、住无上。佛本住于大寂灭定,其中有三种住,一是住于圣人之位,二是多于天中住,三是多于净土中住。世出世间众生安住之处没有超过佛的。 这七种胜事,菩萨也已部分获得,但远不及佛圆满。佛还证得了十八不共法,此十八种功德唯佛独有,菩萨无法证得,所以称为“不共”。另外,菩萨已断分段生死,但是尚有变易生死,而佛已断此二种生死,安住于无住涅槃中。

大乘52级菩萨的修行梯次图解

佛在《华严经》中告诉我们: -----------------------------六道内的修行级次 0、初果向(凡夫位,要断88品见惑) 1、初果须陀桓,有天眼通、天耳通;(88品见惑断了) 2、二果向(以下要断81品思惑) 3、二果斯陀含,有他心通,宿命通; 4、三果向 5、三果阿那含,就有神足通,能随意变化色身、飞行自在,能力远超孙悟空的72变。。 6、四果向 以上果位,还没出六道,但必定天上人间,最多七次往返即证四果罗汉。-------------------------------------四圣法界的修行级次 7、四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就是漏尽通。到此方出六道,入四圣法界。(81品思惑断了,继续提升要断思惑的习气) 8、缘觉(思惑的习气断了,继续提升要断分别心,就是尘沙烦恼) 9、菩萨(分别心断了,继续提升要断分别的习气) 10、十法界内的佛(分别的习气也断了,继续提升要断起心动念) -------------------------------一真法界(41位法身大士,全是明心见性的分证佛) 11、初住菩萨(起心动念断了,明心见性了!但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

无功用道,需三大阿僧劫,历经41个位次) 12、二住菩萨 13、三住菩萨 14、四住菩萨 15、五住菩萨 16、六住菩萨 17、七住菩萨 18、八住菩萨 19、九住菩萨 20、十住菩萨 21、初行位菩萨 22、二行菩萨 23、三行菩萨 24、四行菩萨 25、五行菩萨 26、六行菩萨 27、七行菩萨 28、八行菩萨 29、九行菩萨 30、十行菩萨 31、初回向菩萨

32、二回向菩萨 33、三回向菩萨 34、四回向菩萨 35、五回向菩萨 36、六回向菩萨 37、七回向菩萨 38、八回向菩萨 39、九回向菩萨 40、十回向菩萨 41、初地菩萨 42、二地菩萨 43、三地菩萨 44、四地菩萨 45、五地菩萨 46、六地菩萨 47、七地菩萨 48、八地菩萨 49、九地菩萨 50、十地菩萨 51、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品起心动念的习气要断)-------------------------常寂光土,也叫大光明藏

《西游记》十一至二十回练习(学生)

名著阅读《西游记》十一至二十回练习 一、填空题 1.唐太宗要开启做水陆大会,选取高僧作为坛主。 2.观音菩萨带着、、 三个宝物,变化成,到长安城寻找取经人。 3.唐僧答应前往西天取经,唐王大喜,并与唐僧结为。唐僧的“”话语,表现了他取经的决心。 4.唐僧启程前往取经,临行前唐王送他和,并将弹入送行的酒,用意是希望唐僧:, (引用原文)。 5.唐僧临行前,穿山袈裟,上正殿,佛前礼拜,立下誓愿:路中逢庙烧香, ,。 6.唐僧初出长安遇到的第一场苦难中,碰到的三个妖怪分别是、 、,唐僧被变成的 所救。 7.唐僧经历了第一难之后,孤苦一人来到山岭,碰到斑斓猛虎,猎户 搭救了他。 8.压住孙悟空的山原名,后改名。 9.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是因为,被唐僧责骂,按不住心头怒火,离开唐僧。 10.孙悟空离开唐僧后,唐僧孤身西行,遇到一个年高的老母,送给他 ,教唐僧一篇咒语,唤作,又名,这个老母是变化的。 11.孙悟空离开唐僧后,来到龙宫,于龙王喝完茶后,见后壁挂着一幅 的画,龙王遂用故事劝说孙悟空,孙悟空听后,决定返回保唐僧。 12.唐僧与孙悟空来到,白马被吃掉,唐僧痛哭,因,不让孙悟空去寻找,后有了的保护,才让孙悟空去寻找白马。 13.小白龙原是之子,他因为,他父亲告他忤逆,犯了死罪,观音向玉帝求情,让他在等候,给唐僧做脚力。 14.观音帮孙悟空收了小白龙后,临走时送给孙悟空。 15.唐僧师徒来到观音禅院,因孙悟空强好胜非要把拿出来显摆,禅院主持白天先说借去观赏,第二天奉还,实则与众僧合计,夜里,不料被孙悟空知道,一个筋斗跳上南天门,向借来辟火罩,罩住了唐僧与白马、行李。

16.观音院被火烧时,唐僧的袈裟被附近黑风山的偷走了,孙悟空得知袈裟被黑风山的妖怪偷走后,为夺回袈裟,来到黑风山,打死了,与斗了十数回合,但仍然没能夺回袈裟。孙悟空变成 来到黑风洞,想用计谋拿回袈裟,但被识破,妖怪化成清风,回到洞府,闭门不出,孙悟空没办法,只得前往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成,孙悟空变成,妖怪服下仙丹,悟空在妖怪肚内使妖怪肚痛难忍,最 19.唐三藏的法号是()给取的。 A.如来佛祖 B.观音菩萨 C.唐太宗 D.唐玄奘的父亲 20.唐三藏离开长安前往西天取经,原想()年回国。 A.4 B.5 C.6 D.3 21.唐僧遇到的第一难中所出现的妖怪是()。 A.黄风怪 B.猪妖 C.野牛精 D.黄袍怪 22.唐僧西行取经,遇到第一难,()救了他。 A.观音菩萨 B.太上老君 C.赤脚大仙 D.太白金星 23.压住孙悟空的山后来改名为()。 A.五行山 B.两界山 C.五指山 D.太行山 24.孙行者的名字是()取的。 A.观音菩萨 B.唐僧 C.菩提祖师 D.如来佛祖 25.孙悟空拜唐僧为师父后,首先打死了()。 A.六个强盗 B. 野牛精 C.一只猛虎 D.黄风怪 26.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是因为()。 A.后悔拜唐僧为师父 B.想回花果山 C.取经太艰难 D.打死六个强盗被责怪 27.()给了唐僧一顶花帽,教他紧箍咒。 A.太白金星 B.观音 C.如来 D.太上老君 28.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来到了()。 A.花果山 B.东海龙宫 C.天庭 D.西海龙宫 29.()劝孙悟空回去保唐僧。 A.观音菩萨 B.一个年高的老母 C.玉帝 D.东海龙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指哪几位菩萨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指哪几位菩萨?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象征智慧的菩萨。《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说,文殊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姿罗门家,由母亲的右腋而生,生而能言,十种祥瑞同时出现。他遍访仙人求出家法,九十五种外道辩论师都辩不过他,终于在释迦牟尼佛处学道成为菩萨。在大乘佛教中,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也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说佛法。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在山西五台山,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协侍,顶结五鬓,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协侍菩萨,一个象征智慧,一个象征真理(普贤)。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说:普贤原为东方宝威德上五律国之菩萨,遥闻释迦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华经,特为听受,到达时佛已讲完此经,当夜即将入灭普贤表示守护此经,释迦佛赞叹认可。密教称普贤为“金刚萨埵”“菩贤萨”等。中国佛教相传,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据说普贤有延命益寿之德。因而出现为祈求延命的普贤延命菩萨像。 地藏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他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而得名。《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地藏原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中国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月(读rou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读rou肉)身,据说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地藏十轮经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常示观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异类化身,以教化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所以又称“千体地藏”。《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但为教化众,仍处身闻,独觉等地,不愿成佛。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名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坠恶道,并能获得土地丰壤,家室永安,先亡生天,现在益寿,所求遂意,无水火灾,虚耗辟除,杜绝恶梦,出入神护,多遭圣因十种利益。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