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经济地理-24页word资料

亚洲日韩经济地理-24页word资料
亚洲日韩经济地理-24页word资料

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日本海岸线长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可能是靠海,交通方便

日本的领土

作为岛国,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组成,它们和周围众多的小岛一起组成了日本群岛。日本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首都东京。

日本的地形特点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多位于沿海。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活火山。关东平原是日

本最大的平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因为日本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日本的传统民居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质建筑。

(3)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于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

运输和对外贸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气候与资源

(1) 气候

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岛及本州岛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岛以南、四国岛和九州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首都东京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凉,降水丰富。海洋性特

征明显。夏秋季节多台风。

(2)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主要进口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

急,水能资源丰富。

日本的经济

(1)发达的经济

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人均

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比重很大,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2)发展经济的条件

①不利条件:

a.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b.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②有利条件:

a.丰富的人力资源;

b.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c.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

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经济特点

①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贸易经济,把来自

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以及西

欧。

③日本两个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4)工业

①工业特点: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居

世界先进行列。

②工业分布及其原因: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户内海沿岸的狭

长地带。近年来,日本工业向国土南北两端发展。

原因:

a.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将工业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于原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从而节省运费。

b.该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c.工厂靠近码头,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化学、纺织、电子、家用电器、精

密机械。

④工业城市: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阪神工业区(大阪——

神户)、名古屋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

⑥主要产业: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

业。

(农业和渔业

农业: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

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

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

产。

渔业:

日本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于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在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

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

交通运输业

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国内沿海航运和告诉公路运输占有重要的地位。穿过津轻海峡,连结本州青森与北海道函馆的青函海底隧道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韩国的地理位置:在北纬34度到38度,东经126度到130度之间

日本简史:

日本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韩国简史:

韩国

公元1世纪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古国。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在半岛占据统治地位。公元10世纪初,高丽取代新罗。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定国号为朝鲜。1910年8月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

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1960年李承晚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开始长达18年的统治,期间韩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1987年韩国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第14至16届总统分别为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韩国于1991年9月17日同朝鲜一起加入联合国。

日韩的概况:

日本

日本国(日:日本国/にほんこく、にっぽんこく*)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周边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中国海、菲律宾海、太平洋所包围。隔海与俄罗斯联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共和国、北马里亚纳群岛相邻。传说中日本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此前隶属于中国,并向中国赋税。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六大进口国。过去日本长期实施君主制,目前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是日本的最高规范,规定日本为一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的法治国家。日本的国家理念为立宪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和平主义,以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与日本国民的象征。日本的人口超过1.2亿,是世界人口数量第10大国。首都东京及周边的数县构成的首都圈居住了3000万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韩国位于韩半岛。韩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韩国的邻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韩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东海,与邻国日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000个大小岛屿。韩半岛的面积为222.154平方公里,几乎与英国或罗马尼亚的大小相等。其中45%,即9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可耕地(不包括已开垦的土地)。像葡萄牙、匈牙利或爱尔兰一样,韩半岛的山地约占领土的三分之二。太白山脉沿半岛整个东海海岸延伸。由于受东海波涛的冲击,东海岸形成一片悬崖峭壁和岩石小岛。西部和南部坡度平缓,形成平原和许多近海岛屿与小港湾。韩半岛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川,因此韩国人往往将其称作“锦绣江山”。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朝鲜与中国接壤的白头山(长白山),海拔2.744米。白头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口形成了一个名叫“天池”的巨大火山湖。白头山是韩国民族精神特别重要的象征,被写入韩国国歌之中。就其幅员而言,韩国拥有相对多的河流,这些河流在形成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韩国实现工业化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鸭绿江(长790公里)和豆满江(图们江,长521公里)是朝鲜两条最长的河流,均发源于白头山,一条向西流,一条向东流,形成半岛北部边界。洛东江(长525公里)和汉江(长514公里)是半岛南部地区两条主要河流。流经韩国首都汉城的汉江是古代王国发展生息与沿江人民的生命线,如今则是现代韩国人口密集的中部地区的生命线。

日韩的文化特点:

一、日本民族的概况日本这个民族从根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的衍生品,他们从根本上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

1、日本民族的起源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亚大陆人类迁徙之日本并滞留而形成。对于日本民族的起源,一度存在两种观点:南方说和北方说。南方说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中国长江以南;相反,北方说认为中国北方才是日本人的祖先的来源地。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家们现在基本赞同日本祖先来自贝加尔湖畔外蒙古境内。

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就已经出现人类的遗迹。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公元前300),出现了著名的绳纹文化,那时的日本人祖先依靠打猎和采集为生。

到弥生时代(公元前300-300),大批渡来人由朝鲜半岛到达日本,特别是到关西,以大阪(OSAKA)为界。这些人大多来自中国东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弥生人,他们就是日本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日本民族祖先的来源之一。

关于日本人的祖先,日本以及中国民间都流传着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相传徐福是秦朝一名方士,他号称能够在蓬莱仙岛寻找到长生不死药,秦始皇信以为真,遣徐福东渡寻药,并赐大船及童男童女500人。史料记载,徐福一去不返,到达了今天的日本岛。而在日本,民间依然可以找到纪念徐福的石碑、庙宇等等。

日本民族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和民族,大约有1亿多人;其他少数民族中,

琉球人主要居住在冲绳地区,而阿依努族则是北海道原住民。

日本文化的特点

1、“中国的卫星文明”——源了圆(仙台,日本东北大学教授)

(1)文字的产生:

汉字对日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字是铭文,也就是刻于钟鼎上的文字。公元3世纪时,孔子、孟子等人的著作陆续传入日本。这为日本文字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公元10世纪,日本人通过简化、模仿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又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同时,日语也保留了汉字,现代日语中常用的汉字有1945个。

(2)儒家的资本主义:

公元285年,王仁将《论语》带入了日本。而公元1665年,明朝的朱舜水(1600-1682)由于明朝灭亡而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当时恰逢日本江户时代(或称德川时代,1603-1867),当时的统治者决定利用儒家思想巩固统治,因此鼓励儒家思想的传播,并且修《大日本史》,开日本记史之先河,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学者。

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不仅对日本人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种儒家思想传播的痕迹也处处可见。在东京近郊一家名为“后乐寮”的古建筑上,还悬挂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联。这样的情形在日本各地不胜枚举。

(3)佛教影响深远:

早在唐代时,鉴真和尚东渡的事迹就流传甚广。日本奈良(NARA)现存的

唐昭提寺就是为了专门纪念鉴真和尚尔建。鉴真在日本大力弘扬佛学思想,是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他不仅传授佛学,还传授百科知识,特别是医药知识。更为有趣的是,鉴真还是日本豆腐之祖。

几乎同一时代的日本和尚荣西,也前往唐朝学习禅宗知识,回国后成为日本禅宗的开山祖师。值得一提的是,他从唐朝带回了茶种,荣西为此还专门著有《吃茶养生记》,饮茶之风由寺院传开,荣西也成为了日本茶道之祖。

除了茶道,日本在许多方面都讲求一个“道”字。在日本,“道”带有技艺的含义。其他有名的道学包括花道、书道、柔道、棋道等等。

(4)留学之风日盛:

唐朝时有大量日本人纷纷到中国留学,带回了许多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知识,也将唐朝的风俗带到了日本。现在日本的鲤鱼节(五月初五)就带有中国古代的一些特有的风俗,在节日当天,每家每户要在门前升起花花绿绿的鲤鱼旗,迎风招展,十分有趣。日本人传统的服饰——和服,更是与唐装非常相似,无论从款式还是花式上,都可以说是对唐装的继承与发展。

2、大力移植性:

(1)佛教文化的移植:主要是在奈良时期。

(2)儒家文化的移植: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3)欧洲近代文化: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法律、医学等知识的传入,巩固了资本主义。

(4)战后(1946-1960):

日本在战后,将视野再次转向了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借鉴美英俄为代表的

现代西方文化,从而实现了现代化高速发展。

虽然日本在很多方面移植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但是又不是照搬和全盘西化。比如佛教,中国的佛教宣扬的是“出世”思想,和尚的戒律十分严格;在日本,僧侣可以结婚,“僧侣”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的。又比如说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孝为本,尽忠次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日本人则提倡忠孝一体,而且忠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孝。再比如,欧洲的管理方式讲求个人主义,个人的表现占主导地位;在日本,管理中追求的理念则是团队精神,有时为了保证团队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日本文化的特点

1、“中国的卫星文明”——源了圆(仙台,日本东北大学教授)

(1)文字的产生:

汉字对日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字是铭文,也就是刻于钟鼎上的文字。公元3世纪时,孔子、孟子等人的著作陆续传入日本。这为日本文字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公元10世纪,日本人通过简化、模仿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又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同时,日语也保留了汉字,现代日语中常用的汉字有1945个。

(2)儒家的资本主义:

公元285年,王仁将《论语》带入了日本。而公元1665年,明朝的朱舜水(1600-1682)由于明朝灭亡而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当时恰逢日本江户时代(或称德川时代,1603-1867),当时的统治者决定利用儒家思想巩固统治,因此鼓励儒家思想的传播,并且修《大日本史》,

开日本记史之先河,同时也培养了大批学者。

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不仅对日本人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种儒家思想传播的痕迹也处处可见。在东京近郊一家名为“后乐寮”的古建筑上,还悬挂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联。这样的情形在日本各地不胜枚举。

(3)佛教影响深远:

早在唐代时,鉴真和尚东渡的事迹就流传甚广。日本奈良(NARA)现存的唐昭提寺就是为了专门纪念鉴真和尚尔建。鉴真在日本大力弘扬佛学思想,是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他不仅传授佛学,还传授百科知识,特别是医药知识。更为有趣的是,鉴真还是日本豆腐之祖。

几乎同一时代的日本和尚荣西,也前往唐朝学习禅宗知识,回国后成为日本禅宗的开山祖师。值得一提的是,他从唐朝带回了茶种,荣西为此还专门著有《吃茶养生记》,饮茶之风由寺院传开,荣西也成为了日本茶道之祖。

除了茶道,日本在许多方面都讲求一个“道”字。在日本,“道”带有技艺的含义。其他有名的道学包括花道、书道、柔道、棋道等等。

(4)留学之风日盛:

唐朝时有大量日本人纷纷到中国留学,带回了许多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知识,也将唐朝的风俗带到了日本。现在日本的鲤鱼节(五月初五)就带有中国古代的一些特有的风俗,在节日当天,每家每户要在门前升起花花绿绿的鲤鱼旗,迎风招展,十分有趣。日本人传统的服饰——和服,更是与唐装非常相似,无论从款式还是花式上,都可以说是对唐装的继承与发展。

初中地理 亚洲 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提纲 第六章亚洲 左图代表的大洲是亚洲。一、读图填空: 1 北冰洋2太平洋 3 印度洋 4 乌拉尔山(洲界)5喜马拉雅山 6苏伊士运河(洲界) 7 里海湖泊9 贝加尔湖 10 马来群岛13 阿拉伯半岛 二、根据亚洲知识填空: ①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亚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 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③亚洲河流分布特点: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④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多的湖:贝加尔湖 ⑤亚洲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⑥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区,该气候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连线: ①西亚沙特阿拉伯②南亚恒河三角洲③北亚东西伯利亚④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A终年炎热干燥B地势低,多河湖C气候严寒D终年高温多雨 四、右图代表的大洲是北美洲。 读右图填空 1、纬度位置:北美洲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 个热量带。 2、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3、密西西比河流向: 支流自东西向中部流, 干流自北向南流。

第七章日本和东南亚 左图代表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国山是富士山。 填空:5太平洋,7濑户内海,8首都东京 1、日本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岛国。 2、日本领土组成:由2本州岛等四大岛及附近小岛组成。 3、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多分布在沿海。 4、主要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 原因:该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地壳活跃的有利影响:形成了很多温泉。 5、日本的经济特点: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对外依赖严重,矿产资源贫乏,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6、日本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便于进口工业原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平原集中,城市和人口集中, 7、日本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民族构成特点: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8、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文:科技发达 不利条件——地域狭小,市场小,矿产资源贫乏。 左图代表的地区是东南亚 东南亚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6缅甸、老挝、越南。 1、组成:包括1中南半岛和2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州、4太平洋与5印度洋之间 的“十字路口”位置,3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3、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是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湿热的气候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热带农产品: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 5、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和盛产水稻的原因是:该地气候湿热,耕地较少,人口稠密,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6、主要国家:6缅甸8泰国9印度尼西亚10马来西亚11菲律宾 7、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8、中南半岛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9、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 10、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 的地区。 11、东南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缅甸仰光(大金塔)

世界经济地理知识点

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2. 经济全球化的支撑 a.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b.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c.载体—跨国公司 d.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e.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f.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 3.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4. 当今科技革命的特点: a.技术群落成为主导 b.生产要素发生质变 c.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融合 d.可持续发展 5. 创新地理学:不是指地理学的创新,是从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构建的一门新的地理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a.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b.创新活动对区域产业的影响 c.创新活动对城市与区域的影响 d.创新体系空间格局及创新的空间扩散与转移 e.创新活动与创新环境 6.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7. 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循序渐进规律、演变加速规律、优化升级规律 8. 科技进步或技术创新是导致产业结构更替的源泉。 9.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从一产向二产转移,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向三产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一产劳动力减少,二三产劳动力增加。因为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2)雁行形态说(日本赤松)具体表现: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10.(1)世界经济重心:一定时期内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的地区,资源、资金、技术、产业和文化等高度密集,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动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最大的区域,也是最终需求和外贸出口增长最快、引进技术与吸纳国际资本最多的地区。 11.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根本动因。 12.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核心是比较利益(优势)理论 (1)相对技术差异论(大卫李嘉图):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2)要素禀赋论(瑞典赫克歇尔&俄林):相对要素丰裕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进行贸易之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年6月份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解析)

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0年6月份高考模拟 高三文科综合试卷 命题学校:黄冈中学考试时间: 2020年06月10日上午09000 1:30试卷满分: 300分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珠江三角洲某市城镇人口的发展特征是人口增长与收缩并存。下国为该市2008-2014年4种类型城镇空间分布困。据此完成1-3题。 1. 从空间分布来看,该市城镇人口发展总体格局是( ) A.西部快速增长为主 B.北部缓慢下降为主 C.东部快速增长为主 D.南部缓慢下降为主 2. 增长类型城镇的人口能够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原因是( ) ①吸引资金、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②较早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商贸 ③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吸引人口集聚④通过“机器换人”等手段,改进生产环节 ⑤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3.目前该市城镇人口的特征是 () A.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户籍人口素质 B.性别比失衡严重,呈现男少女多 C.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 D.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增大

松原市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松花江和嫩江交汇于城区,周边湿地遍布,河流纵横。中生代末期,松嫩平原西部开始断陷沉降,多条河流汇入于此。至更新世,这里形成了古松辽大湖。而后,随着地质运动,大地缓缓隆起,在距今约1077年前,大湖逐渐萎缩,最终在地势低平处残留了一部分水域,被称之为“古松辽大湖最后的眼泪”。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吉林省西部湿地说法正确的是( ) A.受西风带控制,年降水量大 B.地壳升降剧烈,地形起伏大 C.冬季风力强盛,多雅丹地貌 D.冻士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 5.与形成“古松辽大湖最后的眼泪”无关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B.城镇工业发展,水污染加重 C.农业垦耕围堵,占用湿地滩涂 D.上游蓄水工程,减少入湖水量 6. 大河交汇处往往形成区城中心城市,而松原市仅为普通城市的原因是( ) A.河流纵横,城区分散,整体性差 B.冬季寒冷漫长,工业化推动缓慢 C.河流结冰期长,航运条件比较差 D.轻工业发达,产品对航运需求小 芬兰森林资源丰富、冰川地貌广布,西部克瓦尔肯群岛每年上升1厘米,是研究地壳均衡现象的典型地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芬兰经济长期陷入困境。2013年,北京某公司收购芬兰雅威公司(全球知名空气净化系统研发公司) 85%的股权。新冠疫情发生后,雅威消毒净化设备陆续进入武汉等28家医院,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发挥作用。右下图是芬兰区域示意围。据此完成7-9题。 7.芬兰森林覆盖率高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广人稀,重视保护与管理 B.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C.山地起伏大,平原较少 D.锋面活动频繁,降水较丰富 8. 克瓦尔肯群岛隆起的原因() A.板块挤压 B.海面下降 C.冰川消退 D.火山喷发 9. 被北京某公司收购对雅威科技公司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提升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B.获得资金来源,研发新产品 C.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亚洲国家经济和人口排名

亚洲国家经济和人口排名!! 名次国家GDP总量(亿美元)人均GDP(美元) 1 日本52900 41480 2 中国30100 2280 3 韩国9920 20240 4 印度9280 830 5 中国台湾3980 17520 6 印度尼西亚3960 1590 7 沙特阿拉伯3690 14250 8 伊朗2520 3560 9 泰国2270 3420 10 中国香港2050 29350 11 马来西亚1620 5950 12 以色列1500 20880 13 新加坡1410 32030 14 巴基斯坦1280 790 15 菲律宾1260 1380 16 阿联酋1220 45120 17 哈萨克斯坦900 5830 18 孟加拉国750 500 19 越南670 790 20 科威特650 25870 这是07年的 第一档次:相当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共11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日本之外,大部分是很小的经济体 排名国家人均GDP(美元) 1 卡塔尔93,204 2 阿联酋54,607 3 科威特45,920 4 中国澳门40,390 5 新加坡38,972 6 日本38,559 7 文莱37,053 8 塞浦路斯32,772 9 中国香港30,755 10 以色列28,365

11 巴林27,248 第二档次: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中低水平,有4个国家和地区: 12 韩国19,505 13 沙特阿拉伯19,345 14 阿曼18,988 15 中国台湾17,040 第三档次: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有4个国家和地区: 16 土耳其10,472 17 哈萨克斯坦8,502 18 马来西亚8,141 19 黎巴嫩7,617 第四档次: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这一部分是亚洲国家的主体,代表了亚洲国家的整体水平 20 阿塞拜疆5,349 21 伊朗4,732 22 泰国4,115 23 土库曼斯坦3,863 24 马尔代夫3,649 25 约旦3,421 26 亚美尼亚3,361 ****** 27 中国3,315 ******* 28 伊拉克2,989 29 格鲁吉亚2,925 30 叙利亚2,757 31 印度尼西亚2,246 32 不丹2,082 33 蒙古1,981 34 斯里兰卡1,972 35 菲律宾1,866 第五档次:发展中国家的较低水平,有10个国家和地区 36 也门1,182 37 朝鲜1,161 38 巴基斯坦1,044 39 越南1,040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目录 摘要---------------------------------------------------------3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1.1交通枢纽作用-----------------------------------------------3 1.2增长极作用-------------------------------------------------4 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 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 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 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 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 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 4.2时间错位差异------------------------------------------------6 4.3生态位扩充差异----------------------------------------------7 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 5.1发展水平----------------------------------------------------8 5.2发展能力----------------------------------------------------8 6.总结-----------------------------------------------------------8 附录: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 詹慧敏电商Q1241 12150048 摘要: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现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像菲律宾,俄罗斯等国都存在关于能源问题的摩擦,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本文以能源分布,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进口渠道与运输,能源安全问题表现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分析了世界能源现状与我国能源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能源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些自己的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措施的见解。 关键词:能源开采加工消费结构 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 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上—大别山—秦岭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储量最为丰富。费常规能源中,像拉萨等地的太阳能、内蒙古等地的风能、沿海地区的潮汐能、核能,虽都有涉及但因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 世界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由于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能源的分布国可能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实力,所以就会出现能源跨区域跨国际合作的机制。发达国家或有实力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收购别国的能源公司的股份而获得该国的油气资源。或者是提供技术、资金给该国在当地进行开发,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国家建立能源贸易往来。 当然在购进能源后也需要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加工生产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在这一方面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的利用率很高。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原油生产集中于储藏地,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世界石油消费与生产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相当突出。经合组织成员国消费的石油约占世界的60%,而它所生产的石油只占世界的30%;美国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2%,却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5%强;而中东地区生产

区域地理 亚洲知识点归纳

亚洲 第一节亚洲概述 一、地理位置(半球、濒临大陆大洋、跨经纬度) 1、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2、濒临大陆(欧、非、大洋、北美);濒临大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冰洋) 3、跨经纬度(26°E—169°W,10°S—80°N) 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大 4、海岸线最长 5、大陆架面积最宽广 6、海峡半岛数量世界首位 三、地形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中高周低,起伏大

2、基本知识: ①世界最平坦的平原平原, 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 ③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脉, 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峰, ⑤世界上最低的盆地盆地 ⑥世界陆地的最低处 四、河流湖泊 1、特点:大河多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分布,流向四周 内流区面积大 2、世界第三大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世界上最深的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 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五、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着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六、人口特征 数量多 增长快 分布不均 七、地域文化 八、国家与分区 第二节东亚(△日本)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20°N-50°N 经度位置:80°E—140°E

2.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3.特点: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 2、对河流影响: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三、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着 (成因?特点?) 气候有海洋性、过渡性、大陆性

亚洲经济数据库

CEIC 亚洲经济数据库 亚洲经济数据库现包括亚洲17 个国家超过250,000 条资料,并归纳于17 个界别内(见数据库覆盖范围)。数据频分为日、周、月、季、半年及年度,为了提供更具时效时间序列分析,其中大部份为月度数,而历史资料更可追溯至15 年以上。它不但是亚洲区最全面宏观经济数据库,而且还是数据可操作性及数据质控最为严紧经济数据库。同时,我们还不断地在扩展数据库内容和延伸历史数据以迎合日益复杂数量经济分析需要。 ●及时性 各数据更新均紧贴着它们发布时间,而数据更新来源更超过300 多个数据源,包括:新闻发布稿、官方统计刊物、及分析报告等。再者,我们更直接和若 干编制、公布数据单位建立数据引用安排,这更使我们能以第一时间取得其完 整数据于第一时间发送给客户们。 ●权威性及可靠性 各数据采用及更新均经过我们专业分析员审查及经过数据录入后质量检定,以确保录入数据真确性和完整性;当对资料有疑问时,分析员们更会尽全 力去求证它原因,并且还会得到数据编制、公布单位确认和相关解释,从而 为分析员们提供数据背后解说。也因这认真和规范化数据检用态度和方法使 广大专业客户们对环亚发放资料真确性深信不疑。 ●数据库覆盖范围 覆盖界别覆盖国家和地区 ?国民账户?孟加拉国国国 ?生产及生产力?中国 ?工业销售、订单、库存及付运?中国香港 ?建筑及物业?印度尼西亚 ?国家财政及债务?韩国 ?人力市场及人口?斯里兰卡

?消费、贸易及住户调查?马来西亚 ?通货膨胀?菲律宾 ?国际贸易及收支?巴基斯坦 ?货币与金融?新加坡 ?利率及汇率?台湾 ?投资?泰国 ?价格?日本 ?旅游?越南 ?商业及经济调查?印度 ?交通运输及通讯?柬埔寨 ?金融、保险及资本市场 ●CEIC 中国数据库 CEIC 中国数据库收集超过120,000 条经济及行业数据列,其经济数据更包括国家、省份及城市资料。另外,此数据库更覆盖在16 个主要行业之数据,其分类 更细达至150 个小行业。行业资料主要来自各个工业协会,包括主要行业及公 司之财务及营运资料。 ●其它经济数据库 为了让分析员们能取得其它国家经济资料作为参考,及采用到更为时频日 度财经数据,我们更提供两个参考性数据库,为非亚洲国家经济数据库及日度 ●财经数据库。 1. 非亚洲经济数据库覆盖国家 2.日度财经数据库覆盖界别 ?美国?存款利率 ?墨西哥?外汇市场及汇率 ?巴西?远期利率 ?英国?政府债券及其它衍生工具 ?德国?同业拆借利率 ?意大利?货市市场运作

区域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业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区域经济地理学课程心得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地理学 姓名郭付友学号2013200345 专业人文地理学年级 2013 院、所地理科学学院年月日2013年11月25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学科,也可以说,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发展机制、条件要素、结构网络、构造类型、系统调控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区域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两者的交叉学科。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用地理学的传统,采用地域综合性的思想,以区域为研究核心,以地域性与差异性为研究思路,以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功能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系统类型为表现形式,以区域关系与协调为最终目的,遵循条件环境—结构功能—系统类型—区域关系与协调的研究路线。 学习《区域经济地理学》首先使我更深入的明晰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即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劳动地域分工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按地域进行的分工,即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自然、经济、社会诸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以其产品与外区交换,又从其他地区进口其所需要产品。劳动地域分工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区域差异基础上的,正是由于各人类经济活动区域在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状况和历史基础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才为劳动地域分工提供了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前提,劳动地域分工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也必然表现在一定地域上。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充分揭示了区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学科的一条理论主线,全面而深刻地联系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学的相关诸理论,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成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经济地域运动是指经济地域系统的成分(物质成分与非物质成分)、结构(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功能规模(经济实力与地域范围)、等级(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结构演变的层次)性质等在不可逆时间序列中有机的空间演变过程。经济地域运动理论是对地域运动机制和规律的认识,它通过对经济运行的基础要素,地域运动的载体和轨迹,物资流动和组合,企业和部门组合,地域运动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地域之间的物质运动、地域的分化与组合和地域系统整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经济地域运动理论是区域经济地理学者、区域经济学者、城市规划学者以及经济学者等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理论武器,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使我知道了条件论,并且可以运用条件论分析区情。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具体而言,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人文三个方面。确切来说,包括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和科技条件、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五个方面。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任何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部门门类、规模、形式,对区域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乃至区域的发展方向等,均有直接影响;人口劳动力和科技条件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劳动力保障与动力源泉,也是区域消费的主体,任何一个经济地

亚洲日韩经济地理-24页word资料

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日本海岸线长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可能是靠海,交通方便 日本的领土 作为岛国,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组成,它们和周围众多的小岛一起组成了日本群岛。日本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首都东京。 日本的地形特点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多位于沿海。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活火山。关东平原是日 本最大的平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因为日本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日本的传统民居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质建筑。 (3)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于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 运输和对外贸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气候与资源 (1) 气候 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岛及本州岛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岛以南、四国岛和九州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首都东京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凉,降水丰富。海洋性特 征明显。夏秋季节多台风。 (2)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主要进口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 急,水能资源丰富。 日本的经济 (1)发达的经济 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人均 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比重很大,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2)发展经济的条件 ①不利条件: a.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b.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②有利条件: a.丰富的人力资源; b.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c.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 10 月 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11.12)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临、 南临,西侧通过黑海、与 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 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 、四周 。中部地形以 、 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 和 。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 气候,B 处 气候,E 处 气候,X 处 气候,Q 处 气候, W 处 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 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 、 、 、 、 、 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 、 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 、 、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 ,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服饰 舞蹈 礼仪 亚洲图 X W 众多的民族 不同的自然环境 经济技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 多样的 地域文 化 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阿 拉伯文化

浅析亚洲经济共同体发展前景

浅析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前景 (王小飞) (河南大学2010级经济学实验班,开封,河南,475004) 摘要:亚洲共同体(又称东亚共同体),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实现亚洲共同体的前提是实现亚洲经济更为重要的是东亚经济的一体化。近年来,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预想中的亚洲经济共同体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东盟,届时这个共同体的总人口将占到世界人口的一半,贸易规模将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外汇储备规模则会超过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现实情况看,构筑亚洲经济共同体已经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不少局限。本文将浅谈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日经济发展,开放市场贸易,共同利益,前景展望 0 引言 亚洲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是顺应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直接反映和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由于世界各国在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达到完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还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建立起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从1956年成立的欧共体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诞生,充分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伴生物。因此地理位置相近毗连的东亚合作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先天优势和前提条件。东亚在文化上也有着相似或者相通的地方,这种文化的近似是东亚合作顺利展开的基础。东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点较多,这是东亚合作的主要动力。综合国内外局势,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发展中大国,必定不能脱离亚洲经济共同体发展的核心。中日关系也必将对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起着核心推动作用,两国积极参与其中也是符合亚洲各国共同利益,促进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构建亚洲经济共同体的优势条件 1.1区域合作趋势的加强 首先,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一段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无论在广度、深度、影响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都势必形成更加浩荡的潮流。 最近几年来各国对于以亚洲作为整体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正在形成共识,而且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一些国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实质性的推动。例如,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菲律宾,正式提议与东盟建立全面经济联盟,包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等。当年5月,阿罗约总统访问日本,明确表示支持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倡议。2002年4月,以推动亚洲全面合作为宗旨的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2002年11月,印度迈索尔大学的学者发表《区域贸易安排:亚洲次区域经济合2003年7月初,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l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区域地理亚洲

课标点击 1.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文化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考点解读 1.结合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2.结合相关图示,分析亚洲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以亚洲人口数量及增长状况为背景,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北临b北冰洋、南临c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d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2)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且跨热、温、寒三带。 (3)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4)相对位置:东北以e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f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g土耳其海峡与h欧洲为界,西南以i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j非洲为界。 2.范围 亚洲面积4 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它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周围地区。 (2)主要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山脉),D乌拉尔山脉,E青藏高原,F蒙古高原,G伊朗高原,H德干高原,I阿拉伯高原,J东北平原,K西西伯利亚平原。2.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a鄂毕河、b叶尼塞河、c勒拿河等。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d黄河、e长江、f湄公河等。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g恒河、h印度河等。 3.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 图示中: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E温带大陆性气候,F热带沙漠气候,G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亚洲经济发展期末论文

朝鲜经济发展 摘要:朝鲜曾在70年代前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然而在苏东剧变后便一蹶不振。朝鲜为何会经历如此的改变?这其实不仅是朝鲜体制的僵化,也是国际援助的缺乏。其对外的关系的复杂性也一直影响着其国内的发展。作为一个大国夹缝中的小国,朝鲜又将何去何从呢? 关键词:朝鲜原料匮乏计划经济中苏援助改革 一、朝鲜地缘及资源状况 从地缘上看。朝鲜位于中俄两国交接处,下接韩国,并且离日本极为靠近,更掌握着中国梦寐以求的日本海出海口,是为东北亚的枢纽之地,从这一点来看,朝鲜理应获得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事实上,早期的朝鲜的确借此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但随着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局势的复杂化,朝鲜作为一个小国,由于其地理上和历史背景上的特殊性,其夹缝中求生存的困难愈发凸显,各方势力的介入使其安全问题成为其挥之不去的阴影,原来作为大国东北亚战略基点的地缘优势已然变成了朝鲜的负担,这就为其经济发展制造了很大的阻力。并且俄罗斯远东地区并无太大经济活力,而中国东北地区现在仍在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其发展潜力已不似当年了,而日本与朝鲜又有夙怨,朝韩之间也问题频出,地缘优势显然无法体现。 从资源上看,朝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占了朝鲜半岛资源的大头,相对于韩国而言,优势非常明显,这或许也是初期经济发展快于韩国的原因之一。在朝鲜已探明的300多种矿产中,有用矿就有200多种。其中石墨(制造核武器的重要原料之一)、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及铝、锌、铜、金、银等有色金属和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储量亦较为丰富。然而,其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却极为缺少,这体现在电力资源和石油资源的严重不足,而煤炭资源由于消耗也出现了不足的问题。尽管朝鲜修建了5000多座水电站,却依旧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这也成为了朝鲜发展核工业的原因之一。能源的不足成为了朝鲜经济发展的硬伤,即便是计划经济,也由于能源问题而搞不起来。这注定了朝鲜与韩国一样,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必然是极高的,尽管朝鲜还有那么些矿产资源。 二、朝鲜各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1、金日成时代 这个时期,朝鲜的经济发展与我国颇为类似,主要为对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其在70年代之前所取得的成就却显著高于我国。甚至在1960年被东德媒体赞扬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在亚洲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上,60年代的朝鲜和被认为创造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并称。60年代末,朝鲜农村全部通电;70年代末,朝鲜粮食实现自给自足;80年代初,全部耕地面积的70%实现灌溉,插秧的95%和收割的70%农活实现机械化。1984年,朝鲜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实现了粮食自给并部分出口。i另外,从最早的1971年的数据来看,朝鲜的发电量是韩国的1.5倍,而人均用电量则超过了葡萄牙,更是韩国的三倍!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朝鲜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在当时远超韩国,这一指标直到1983年才被韩国追上。至于城市化率,朝鲜在1960年是40%而韩国只有27%,相差达13个百分点。40%是个很高的数字,中国直到2005年才达到,这也说明朝鲜从起点上就是一个工业化基础较好的中等收入国家。然后其增长至后期却停滞不前,在1980年被韩国超越。ii此外,朝鲜甚至在1979年实现了全面的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医疗,加之住房免费所形成的“三大免”,已然成为了让无数国家羡慕的“共产主义”国家。但这并不是说明当时朝鲜采取了如何特殊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中还夹杂着许多重要的其他原因。 由于朝鲜半岛北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故在日韩合并时期,日本将主要重工业都建立在了朝鲜,而朝鲜半岛南端以农业发展为主。这导致了朝鲜在建国之初便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解放后,朝鲜于1946年3月颁布土地改革法,8月实行产业国有化,1947~1948年实行了2个国民经济一年计划。但1950~1953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使朝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于是在1954~1956年朝鲜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时期。1957年朝鲜开始实行第1个五年计划,并于1958年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在1961年

经济地理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世界经济地理 论文题目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续写武汉水运辉煌 姓名刘娟 学号 1210911407 专业 12级经管创新1班 任课教师肖子拾 日期2013 年12 月

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续写武汉水运辉煌 摘要: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的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港口物流服务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可以帮助港口企业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港口物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因此,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势必对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阳逻港物流业港口建设发展思路 阳逻港(位于新洲西部)是武汉新港核心港区,武汉新港的建设给阳逻港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在产业方面,重点围绕阳逻核心港区建设,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工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阳逻的特色是港口,优势是区位得“中”独厚、天然深水良港和口岸通关便利。阳逻港位于武汉市东大门,江宽水深,岸线稳定,是长江中游深水良港。阳逻段江宽平均1450米,港前水位最深的有32米,最浅有12.5米,枯水期也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涨水季节可以停泊万吨巨轮。阳逻陆路交通发达,有3条公路直达武汉,106、318两条国道直通鄂东、皖西、豫南。正在建设的武汉绕城公路也从阳逻过境,通过绕城公路可直上京珠、沪蓉高速公路。阳逻铁路与京九、京广线相通,天河国际机场距阳逻只有30公里。水陆交通条件如此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建港口。因此,阳逻是华中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理想选址地。只有利用阳逻的特色和优势发展物流产业,才能带动临港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新洲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阳逻港区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 阳逻港作为武汉新港的核心港区,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国家战略机遇优势,主要有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建设“两型社会”、“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