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探析

周静2012102649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我国临终关怀现状、问题和策略。并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分析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介入的理论依据、方法,并对现有临终关怀政策、社工技巧进行反思,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患者社会工作

一.引言

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超过140万。就目前的医疗技术,只有约1 /3的肿瘤患者可以得到治愈;2 /3的肿瘤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已经为晚期肿瘤而无法得到根治性治愈。由于癌症的特殊性和我国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很多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要忍受多次放化疗的痛苦,有的甚至放弃治疗,在痛苦中等待自己的死亡。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维护临终病人的“活”与“死”的尊严,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同时给予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晚期肿瘤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生理、心理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压力,遭受病痛折磨, 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创伤。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提高其最后的生存质量,使其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是迫切和紧要的。

二.概念界定

临终关怀:临终阶段是指各种疾病的终末期,即治疗无效, 日益衰竭。1我国的临终期一般有3个月。临终关怀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安慰和关怀的一种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2简单而言,它是帮助病人“优死”和其家属“好生”,使病人死得无憾、家属活得无虑的一种医疗服务。

三.文献回顾

(一)我国临终关怀现状

我国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临终关怀取得了快速发展,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在临床实践方面,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国临终关怀模式主要有三种,跨专业合作运作模式、社区家庭病床模式、社区医院模式。

我国临终关怀还没有法律政策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法规1岳志丽.. 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09, 3 ( 4) : 234- 235..

2Shaw S, Meek F, Buck all R. A framework for providing evidence - based palliative care. [ J ]Nurs Stand. 2007 Jun13 - 19; 21 (40) : 35 - 8.

和养老服务计划,勉强可对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一定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如2002年印发的《癌症病人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2006年3月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07年1月1日在深圳启动的“临终关怀”计划等,使我国临终关怀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我国临终关怀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有统计称,我国目前开设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有100多家,几千张床位,但是每年需要临终关怀的人却多达几十万,供需极不平衡。

同时,我国临终关怀还没有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一部分,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来扶植。政府对临终关怀的管理和法规政策的缺失或不配套,使不少开设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三)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策略

1.疼痛控制。癌症患者要经历长期的放疗、化疗及手术抗肿瘤治疗,患者要经历长期的病痛折磨,控制疼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压力。

2.心理疏导。癌症患者的心理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大部分末期癌症患者呈负性心理。通过心理干预、宣泄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宣泄压抑的情绪, 减轻紧张和痛苦情绪。

3.营养免疫支持。癌症是消耗性疾病, 以往的治疗又多为损伤性, 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必要的。

4.死亡教育的实施。根据临终患者的不同心理阶段进行死亡教育, 尊重患者对临终或濒死阶段的治疗和抢救措施的意见。

从研究结果可看出,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具体微观介入也是从医学角度来探讨,国内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临终关怀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四.临终关怀服务的反思

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以下见解:

(一)政策改革

1.改革现有医疗服务体制。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使临终者可以有尊严的的走完人生旅程,但是,现有医疗服务,仅仅是治疗疾病,已将病人物化,剥夺了其信念和愿望,当医生使用的机器已无治愈的疗效时,它们不是在延长生命,而是在延长死亡的过程,因此,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我们应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不仅仅是治疗患者的生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对患者自主性的关注。在这方面,我们可参照国外的五个愿望做法,提供一份可以表达个人、情感、精神

需求和医疗医院的生前遗嘱。

2.合法化安乐死,促进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有机结合。由于癌症患者在晚期长期承受病痛折磨,笔者认为有必要把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相结合。虽然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有着诸多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为了减轻和解除在当前医学条件下无望治愈患者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临终痛苦,维护患者尊严。当然安乐死的合法化,只针对那些极度备受身心痛苦折磨的患者,并完全按照患者志愿的原则进行。另外,我国内地可参考我国海外有关临终关怀的法律,专门就临终关怀立法,使临终关怀有序进行,并且使二者得到和谐的统一,促使晚期癌症患者可以有尊严的离开。

3.建立与改善临终关怀服务的筹资与保障体系。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保障的实际情况,我国已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全可以将临终关怀医疗护理项目纳入费用报销,使临终关怀被医保覆盖。当然,这实施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可根据政府将临终关怀纳入示范项目,进行专项投资的方式来逐步过渡。

(二)社工介入方法

1.满足患者基本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人才会有高层次的需要。根据此理论,我们可通过个案管理模式,结合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组成综合团队,减缓患者身体疼痛。其次,通过问题解决、行为修正模式和危机调适理论为指导,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因疾病或住院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协助患者解决困难和问题,提供心理慰藉。最后,通过生命回顾, 协助患者重新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通过谈论死亡, 降低对死亡的恐惧,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服务。

2.患者支持网络的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案主融入社会网络中,强化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就是说来自于外界的支持可以在案主的主观体验与心理问题的获得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心理压力1。基于此,可通过小组工作模式,组建同辈群体,通过彼此的交流互动,增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抵抗能力,追忆生命价值。当然,这种支持网络,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家属的支持,家人的理解、接纳、鼓励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动力所在,因此家属和患者桥梁的建立是重中之重。

3.家属的哀伤辅导。死亡非一己之事,晚期癌症患者常会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压力,家属所要面临的不只是与临终病人相互依赖关系的失落,同时需面临家庭中因临终病人的疾病、濒死过程和死亡而带来角色结构、情感功能、经济功能与互动模式的改变。因此,社工要通过哀伤辅导方式,

1https://www.360docs.net/doc/0217563509.html,/view/8ed2d60879563c1ec5da716e.html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其有效宣泄,度过哀伤期,并通过联系资源解决癌症患者家属压力。

以上只是临终关怀的介入方法,笔者认为目前临终关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价值方面, 其工作理念和价值观没有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可,这除了与我国忌讳谈及死亡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晚期癌症患者的价值失效有关,尤其是老年癌症患者,价值的丧失,使他们丧失了人生旅行的最后关爱,要将临终关怀有效地实施下去, 只有从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关爱意识,普及正确的死亡观开始,推行善终理念,使临终关怀顺利进行。

(三)社工介入技巧

1.沟通。笔者认为临终关怀,最重要的是回避重点、坦诚沟通。面对晚期癌症患者时,我们要学会回避重点,也就是绕开临终关怀来跟患者交流,避免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当患者完全信任社工以后,我们要与患者保持坦诚的沟通,真诚对待并尊重患者。临终关怀不是独立地依靠临终关怀团队提供服务,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它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只有当临终团队提供关怀服务,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得到满足,并提供病人足够的资讯,让他面对一些相关问题而不须回避。

2.支持。临终关怀背后的理念是尊严死,因此面对临终病人时,我们的重点是支持而非治愈。一方面,我们必须提供癌症患者表达自己疼痛的机会,倾听患者的观点和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要从身体和心灵两个层面对患者提供支持。借助一些药物和医疗手段来减轻患者感受到的病痛,帮助患者进行生命回顾,全程陪同走过悲伤的所有阶段, 与患者、家属共同面对死亡的事实,。

3.临终者自决。在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充分使用案主自决原则。但是死亡过程中充满了决定,而且很多决定的出发并非基于患者的最佳利益。最佳的状况是如果晚期癌症患者心智健全,最好由其与家属达成共识,满足临终者的愿望。但是,由于癌症的特殊性,患者常被隔离在死亡相关决定之外,或者患者与家属愿望相悖,患者请求结束治疗,而家属则决定为患者急需治疗。遇到这种情况,社工如何抉择?当然我们以患者的需求为准,但是很多癌症患者最想行使其死亡权利时,他们已失去了意识或行为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患者意识清醒时,与患者家属达成一致,使患者可以无憾的,在家人的祝福中离开人世。

4.家属角色的突破。家属是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化疗的主要动力和支持者,在临终服务中,笔者认为,家属是血亲或姻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病人的接受度和家属代表病人最佳利益的能力。家属和患者的最后时间的相互支持,不仅使患者开心离开,而且可以使家人更好的面对以后的生活。

五.总结

临终关怀是一项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作为社会工作本身而言,除了要运用

社工技巧、方法为临终者提供服务以外,更重要的是社工理念的外化:接纳死亡,尊重临终者的生命、权利和尊严,使其真正有尊严的完成生命旅程。当然,宏观层面政策法律的制定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岳志丽. 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09, 3 ( 4) : 234- 235..

[2]Shaw S, Meek F, Buck all R. A framework for providing evidence - based palliative care. [ J ]Nurs Stand. 2007 Jun13 - 19; 21 (40) : 35 - 8.

[3]https://www.360docs.net/doc/0217563509.html,/view/8ed2d60879563c1ec5da716e.html

[4]罗灵,仲伟爱.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中国民康医学.2010/10

[5]李晓燕,苟敏华.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08/12.24期

[6]岳林,张雷.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护士进修杂志.2011/01.第26卷第2期

[7]王晓丽.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理论与现实分析.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第4期

[8]邹碧娥.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体会.咸宁学院学报.2012第24卷

[9]吴清爱.临终关怀护理发展的探讨.大众科技.2010/02

浅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3-08-21T08:42:51.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邓晓燕吴惠兰[导读] 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邓晓燕吴惠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景洪 666100)【摘要】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是由临终关怀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宗教 等全方位的身心舒缓医疗与护理照料,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老年人躯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使其能够安详地、无憾地走完人生旅途,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 【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发展体会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59-02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1]。通过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使临终病人的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能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1 临终关怀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超过120家,分布地由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大城市逐步向中等城市延伸。2001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每年捐资2500万元,在我国多个省市建立了20多所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宁养医院,进一步推进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2]。 1.2 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 1.2.1 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患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必然有其各自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满足临终患者的个体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道。 1.2.2 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传统医学人道主义观点认为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对于临终患者,医护人员会竭尽全力积极救治,却忽略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认为放弃一些治疗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临床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缓慢发展且反复的,很难确定何时为“临终”,如实告知患者的病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加速病情恶化,医护人员会选择将实情告知家属,而用善意的谎言来面对患者,忌讳谈论死亡的话题,即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想找人倾诉,周围的人也刻意回避,以至于病人心中的郁闷得不到疏通和排解,更加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1.2.3 临终关怀知识缺乏对临终关怀的影响。 1.2.4 临终关怀过程中对家属关怀的缺失。 1.2.5 服务机构的设立和资金的缺乏。 1.2.6 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缺乏。 2 临终关怀的意义 2.1 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2.2 提高生存质量,使老年人“老能善终”。 2.3 树立正确死亡观。 3 临终关怀的发展 3.1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群众性、普及性宣传,还要实施专业性教育,在医学院校设立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的死亡继续教育,端正临终关怀工作者的观念,并弥补其学校教育的不足。 3.2 死亡教育首先要彻底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死亡教育,要认识到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死亡本身并不痛苦;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人都不能幸免;要顺其自然,不要惋惜,更无须后顾之忧,亲人自会平安生活,未尽事业也会后继有人。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积极面对临终过程。 3.3 注重与家属的沟通鼓励家属宣泄感情,认真倾听其交谈,提供精神支持,安慰家属面对现实,尽力提供生活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可以通过让家属与临终病人单独相处;安排家属和医生见面,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案;与家属共同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一起参与和执行;向家属交授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倾听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向家属提供社会支持,以解决实际问题。 3.4 促进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由于临终关怀多以对症照料和护理为主要内容,一般不采用昂贵的治的压力,更主要的是,社区模式能使患者在熟悉的住宅环境中离世,符合我国在家中送终的传统观念,从而有利于满足部分患者的愿望,利于临终关怀的长期运作。 4 体会 较多的临终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总是处于现代医疗技术、麻醉、药物的控制下,死亡之前均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的痛苦经历,使老年人心理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要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政府须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加大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通公民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彻底更新观念,完善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生死观。临终关怀使临终者正视生命终结,使他们临终前在精神或肌体上得到相应的照顾,从而冷静的处理一些事情并接受生命终结的事实。临终关怀使病人家属理性渡过分离时刻,从而有效地办理一些病人或亲属应当办理的事情。通过逐步探索和完善临终关怀模式,打造优秀的临终关怀从业队伍,促进临终关怀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燕,白桂春,卞龙艳等.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5. [2]张小燕.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8.

临终关怀

给生命以尊严-------关于临终关怀 关于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成为保护生命的重大举措。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 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 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 ①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 ②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怀; ③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怀; ④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 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

《临终关怀》护理考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11.癌痛止痛治疗中首选的最常用配方(吗啡+) 1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状态)、(主观体验)

临终护理论文

临终护理论文 【摘要】探讨临终关怀的护理及所带来的问题,认为:1、不仅绝症患者有临终的问题,实际上人人都将走向临终。所以,临终关怀的性质不应局限在仅仅对绝症患者及家属的照顾,而应理解为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2、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有两面性,临终关怀也带来诸多的问题需要医护工作者去挑战。 【关键词】临终关怀伦理问题护理 为了提升现代人之生死品质,必须大力推进临终关怀HOSPICE的事业,但是,在中国这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国家开展临终关怀,有着相当大的阻力和较多的障碍,这其中的问题,较大程度地涉及到伦理方面的两难境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的道德价值观、医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冲突。 1 临终关怀或安宁疗护,或善终服务的概念、性质及其意义 临终关怀是为当前医疗条件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持临终病人的尊严,使其得以舒适安宁渡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临终病人,已经从过去以治愈为主的 治疗转变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以延续病人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强调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全面照料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从事这一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精湛的医学科技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技巧。临终关怀可以说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最高体现之一。 2 临终关怀所带来的伦理问题 2.1传统死亡观念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 历史沉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1],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而临终关怀无疑是一个帮助病人走向死亡的过程,它使死亡在病人、家属、医务人员之间公开化,对情感的强烈冲击使人们难以适应。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徒由耶稣之死来升发对“天堂”永生的信念,他们对死亡的看法远比传统的中国人看法积极得多。中国人对死亡的讳莫如深,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面对死亡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而非面对现实地接受。如何在中国这个有着独特文化背景的国家因地制宜地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死亡教育应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但是医护人员亦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许多医护人员亦无正确的死亡观,所以医护人员对死亡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正确的死亡观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需求调查——文献综述

临终关怀服务综述 ——电院515030910439 邓明华 一、概念 (一)临终 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美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日本,临终的时间范围为2个月到6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在英国,临终的时间范围1年或不到1年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意大利,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 个月内的预计存活时间;在我国,临终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6 个月的预计存活时间[1]。 我国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通过对近8000个病历的观察分析,有7200人(90%左右)从其生命本质发生无法复原的退化至死亡的时间为10个月左右,故认定临终期应为10个月左右。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沃母”理论,将临终关怀定为六个月[2]。 本文认为将临终关怀的时间范围限定在3个月到6个月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如果时间限定的太长,一方面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所不符,另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刚刚起步,不能为太多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如果时间限定的太短,将浪费大量卫生资源,这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现实不相符合。 (二)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这个术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英文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例如“end of life care”、“terminal care”、“hospice care”或者“palliative care”[3]。从字面上看,这几个术语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前两个侧重于强调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人的“濒死”状态,而后两个强调服务的内容和宗旨,所指的范围更广。因此,现在“hospice care”和“palliative care”使用的较为广泛。英国一般使用“hospice care”较多,一般翻译成“宁养服务”,主要是对在医学上判明治疗无效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身心照护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WHO)所使用的是“palliative care”,一般翻译成“姑息照护”,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与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 我国台湾地区使用“安宁照护”一词较为普遍,香港地区则使用“善终服务”一词较为普遍,而大陆地区则使用“临终关怀”一词较为普遍。大陆学界对临终关怀做出了诸多定义,其中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李义庭、李伟、刘芳等人编著而成于2000年出版的《临终关怀学》一书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无望救治病人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病

临终关怀——案例分析

少女王小乐未实现的愿望 一个13岁的青春少女本应该享受着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然而,家住南京的王小乐的生活却在几年前被改变了。 2009年,5年级学生王小乐在体育课后突然不省人事,被老师送往医院急诊。 王小乐“不省人事”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答:心源性;脑源性;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中暑或缺水;胸内或肺内压力增高;精神和心理因素刺激; 护士在给小乐进行护理评估时,闻到较明显的烂苹果味,经询问获知小乐在体育课后喝了大瓶可乐,且得知她平时常感到口干但未检查、治疗。经进一步检查,小乐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小乐此次出现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是什么呢?该怎么处理呢? 答:原有糖尿病,摄入大量含糖食物后引起; 处理:1、补液,通常用生理盐水;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监测动脉血气分析;4、防止诱因和并发症,包括休克、严重感染等经有效救治后,小乐出院了。随后,经过近半年的糖尿病治疗,小乐的病情也稳定了,重返校园的她身上多了一样东西――电子胰岛素注射器。午饭前为自己打上一剂胰岛素成为小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2010年,小乐突然感到膝盖疼痛,双腿不能直立。近几年来,小乐的眼睛、四肢、内脏、免疫系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病症。 因为这些并发症,小乐父母收到过三次医院开出的病危通知书,但小乐都挺过来了。直到2013年春节,小乐再次入院。医生表示已经无力挽救,告诉小乐父母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近2万,但只能为王小乐多延续一周左右的生命;要么回家听天由命。 1.小乐可能出现了糖尿病的哪些并发症? 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感染) 2.你认为该如何告知小乐父母最后这个消息? 答:有计划的如实告知,逐步透露病情信息,绝对不能说谎,要让父母有一定心理准备 3.如果你是小乐的父母,你会作何选择?为什么? 答:让小乐自己选择,因为没有人可以体别人来安排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他自己的,做父母的应该尽轲能的满足希望的,父母也不会希望孩子过早的离世,也不希望孩子痛苦 4.如果你是小乐,你会作何选择?为什么? 答:回家听天由命;因为一方面无论是在家还是住院,都是要死的,还不如为活着的人着想,减少父母的负担,与父母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以幸福的心态走完最后的时间,得到“善终”。另一方面,家是自己熟悉的,会减少孤独、无助和失落感。 4年来,为了给女儿看病,小乐父母已借了十几万的债务,家里早已经山穷水尽,他们只能忍痛把女儿接回了家。此时的小乐已经不能吃饭、不能说话、双目失明溃烂,痛苦的表情始终没有消失过。但就在回家的第一晚,小乐伸出青紫色的手,挣扎着把写了遗言的日历本交给了母亲。“我不想撑下去了,让我舒服点走吧!” 看到女儿早早写下的遗言,小乐父母忍不住地流泪,他们决定,一定要让女儿安稳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1.你认为此时怎样的临终关怀机构是适合小乐一家情况的?可为小乐一家提供怎样的 照护?(请综合考虑小乐的身心与小乐家人的心理。)

临终关怀案例讨论

临终关怀案例讨论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六章探讨安乐死与临终关怀护理伦理道德 案例1 患者张某,男,40岁,胃痛十余年,反复发作。此次再次入院,经检查发现癌肿已扩散至肝、结肠、直肠等处。腹部包块逐日增大,白细胞下 降3000以下,病人不能进食,极度衰竭,全靠输血、输液维持。 病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要求告诉真实病情,如不可治愈就放弃治疗, 早日解脱病痛之苦。而妻子也陷入难以决断境地。医务人员意见也不 一。 问题: 1、按本案例该患者如放弃治疗是属于主动安乐死还是被动安乐死 2、什么是临终关怀(hospice care)临终关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临终关怀的护理伦理要求,对案例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2 患者王某,男,77岁,农民。因肺癌入院治疗。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扩散至身体其它部位,于是医生只有采取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医 生告诉病人和家属借此可延长几个月生命。 但病人拒绝继续治疗,因为这样会花掉老两口所有的积蓄,患者想让妻 子用这笔钱作为养老费用,并且还要遭受无法忍受的痛苦,为此提出安 乐死想法。 问题: 1、能否为其实施安乐死如不可行,请为其制定临终关怀护理伦理计 划。 2、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案例3 杰克在1990年6月4日以“仁心怪物”为名,使用他设计的三段式自杀机器完成初次实验,帮助患老年痴呆症的珍妮结束她的生命。 珍妮生前非常活跃,到处旅行,爬过喜马拉雅山,是一名网球好手,以 教钢琴为业。四年前,她突然无法记忆已学过一辈子的琴谱,阅读也发 生困难。经医生诊断,她已患痴呆症,将逐渐丧失记忆。珍妮当即决定 在意识清醒时告别人世。 她想过许多方法,如跳楼,但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其死得有尊严。最后她 想到了杰克发明的自杀机器,认为值得一试。 杰克发明的三段式自杀机器安装在一辆房车内,这机器先为珍妮静脉注 射生理盐水,然后等她按下按钮,即会继续流出镇静剂,令其昏睡,继 而注射氰化钾,其心脏随即停止跳动。 一切准备就绪后,珍妮请陪伴自己的医生妹妹为其念了一段经文,下午 2点左右,她按下了按钮,5分钟后,珍妮安详地离世。珍妮死后四天,奥克兰巡回法官禁止杰克继续使用他的机器。 讨论: 1、你认为珍妮是否有死亡选择权利你是否赞同珍妮的死亡方式

临终关怀的真谛(整理版)教学文案

临终关怀的真谛(整理 版)

临终关怀的真谛 在当今世界,总有人会提醒我们要避免失败。在影视剧里,如果某个主角突然生病,神奇的医术总能使他们奇迹般地康复。无论是那些刚刚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经过放化疗的患者,亦或是那些经历过一场惨不忍睹的车祸,且手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的人们,这些总让我们误以为医学是无所不能的。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对医学的误解经常转化成患者及其家属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要求医疗团队去治愈已转移到四个不同位置的不明确分期的癌症—因为,如果这些能够发生在《豪斯医生》里(美国著名的医务剧),那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呢?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遗憾的是患者及其家属受一些影视剧误导非但不明白这一点,而且要求医务人员进行无意义的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治疗的目标,但很多医务人员往往都不愿进行此类讨论,因为我们自己有时也会受这些医务剧的影响。作为医务工作者,很难接受自己所悉心照料的患者死亡的事实。有时,即使使用了最新的循证治疗方案,患者仍对治疗无反应。作为医务人员,如何做才能缓解这种令人心情沉重的挫败感?追求治愈是否是患者及其家属所能做出的最好且最知情的选择呢? 死亡通常被视为失败的标志,几乎没有医务人员愿意跟患者谈论此话题;然而,不与患者讨论死亡难道不是另一种失败?医疗实践一般围绕两个伦理原则:有利原则,即做对患者有利的事情;不伤害原则,即不做对患者有伤害的事。换句话说,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所应该做的一切应该是对患者有利并且没有伤害的。那么作为护士,如何帮助临终患者减少伤痛?答案就是临终关怀。世界卫生组织对临终关怀的定义: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种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治疗身体疼痛及心理和精神疾患等其他问题

临终关怀的特点

临终关怀的特点 摘要: 正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出现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临终护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临终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的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临终护理不仅仅局限于临终病人本身,还涉及到社会及家庭。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虽然每一个临终病人所经历的疾病情况不同,但库柏勒-罗斯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临终病人往往会经历类似的心理发展阶段,它把病人从获知病情到临终出现的心理反应过程总结为以下5个阶段。 1、震惊与否认在这一阶段病人没有接受现实的心理准备,存有侥幸心理或为了逃避现实,主要表现:“不,不可能”,反复到处求医,以期望获得相反的结论。持续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2、愤怒期一旦现实不可避免,必须强迫承认,为了宣泄心中的不可名状的痛苦,就会怨天尤人,愤怒,发脾气,一般人会认为其为无理取闹。常会所“委什么是我”。 3、清理呼吸道无效造成临终病人无法主动的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的原因主要是肺炎、肺水肿、肿瘤以及晚期体弱而无力咳痰。根据病人的情况采用体位引流、吸痰和药物袪痰等。临终病人由于整个机体功能的丧失可能会出现便秘、便失禁、尿潴留及尿失禁的现象,护理时按照相应的常规进行。临终病人由于自主获得减少,循环不良,营养失调以及尿便失禁对皮肤的刺激往往可能出现褥疮,因此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干燥。临终病人主动进食减少,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加上疾病的消耗,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处理的原则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吸收,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可采取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出现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临终护理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越来越受到重视。临终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的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临终护理不仅仅局限于临终病人本身,还涉及到社会及家庭。 总之,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别,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的度过。[ 3、商讨期承认事实存在,主要是如何对付,以避免死亡的临近,希望医学奇迹出现,最大的希望就是延长生命,一般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延长生命的愿望是为了承诺某件事情,常会这样表达“如果我能再多活一段时间,我将如何如何…”病人能够忍受由治疗带来的任何痛苦,因而护士在加强治疗护理的同时,注意病人的反应。 4、抑郁期一切为了挽救生命的方案都已经无效了,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特别是身体生理状况下降时,常出现悲伤、失落和情绪低落,有自杀的倾向。“反正已经没有希望了,还不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细则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细则 为了给住在养老机构中的临终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关怀与照料,帮助各 种治疗无望的临终老人能平静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安抚照顾患者家属,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本服务细则。 1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及其理念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入住机构的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 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的老人或各类晚 期癌症等绝症老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的老年患者。在临终关 怀服务对象中,癌症晚期老年患者最适合接受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其理念是 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 2临终关怀服务原则 2.1以照料为中心 临终阶段,以治愈为主的治疗已转向以对症疗法为辅、以护理照料为主的 全方位服务。处在临终阶段的老人对治疗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而最需要的是身 体舒适、控制疼痛、消除症状和精神与心理支持,而这一切只有靠精心的照料 和细致的护理才能获得。因此在临终服务中,工作人员经常考虑的事情是如何 给予临终老人以最及时、最适宜的照料。这种照料是以重视老人实际需要为前 提的,尽量按照老人和家属的愿望进行护理,最终达到舒适。照料应全面、细致。 2.2维护人的尊严 老人的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动的降低而递减,个人的权利也不可因身 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老人还未进人昏迷状态,他们仍然有思想、有意识、有 感情,他们周围的人就仍然应该尊重其人格并维护其个人权利与利益。如允许

获知病情信息、允许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各种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 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2.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人认为,临终只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毫无价值;临终老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消沉,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临终关怀却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生活。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提高临终老人生活质量的知识与 技术,如各种止痛剂的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等。 2.4共同面对死亡 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自己应首先持有这样的生死观,即从生下来的那 一刻起,人们便开始了面对死亡。人们最终无一幸免地走向死亡。只有这样才 能教育指导临终老人坦然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珍惜那即将结束的生命价值。同时,工作人员应该和临终老人共同面对死亡,做每一件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他 们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处理每一个问题。这样临终老人将不会感到孤独无助、惧怕与痛苦,而会保持一个平静的心理状态,以现实的态度面对死亡,以 主动的态度去追求最后的生活质量。 3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内容 3.1临终老人的生理需求及护理 临终老人会面临很多生理上的改变,如食欲下降、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减退、知觉和意识状态改变等,针对这些变化,临终关怀服务要提供更为恰当的 护理。从临终关怀服务的整个过程来看,其主要目标应是协助解决临终老人各 种基本生理需要,控制疼痛,缓解症状,尽可能地使老人处于舒适状态,提高 临终生活质量。 3.1.1控制疼痛 3.1.1.1药物控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痛药剂。 3.1.1.2非药物控制。 3.1.1.2.1意念止痛法。通过集中想象,帮助老人从疼痛中解脱出来,增 强其自控能力。 3.1.1.2.2音乐疗法。音乐能使人身体放松,疼痛缓解,心情得以平静, 促进与周围人的交流,使身心感到愉快。

临终关怀案例讨论

临终关怀案例讨论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第六章探讨安乐死与临终关怀护理伦理道德 案例1 ?患者张某,男,40岁,胃痛十余年,反复发作。此次再次入院,经检查发现癌肿已扩散至肝、结肠、直肠等处。腹部包块逐日增大,白细胞下降3000以下,病人不能进食,极度衰竭,全靠输血、输液维持。 ?病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要求告诉真实病情,如不可治愈就放弃治疗,早日解脱病痛之苦。而妻子也陷入难以决断境地。医务人员意见也不一。 ?问题: 1、按本案例该患者如放弃治疗是属于主动安乐死还是被动安乐死? 2、什么是临终关怀(hospice care)临终关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临终关怀的护理伦理要求,对案例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2 ?患者王某,男,77岁,农民。因肺癌入院治疗。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已扩散至身体其它部位,于是医生只有采取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医生告诉病人和家属借此可延长几个月生命。 ?但病人拒绝继续治疗,因为这样会花掉老两口所有的积蓄,患者想让妻子用这笔钱作为养老费用,并且还要遭受无法忍受的痛苦,为此提出安乐死想法。 ?问题:

1、能否为其实施安乐死?如不可行,请为其制定临终关怀护理伦理计 划。 2、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案例3 ?杰克在1990年6月4日以“仁心怪物”为名,使用他设计的三段式自杀机器完成初次实验,帮助患老年痴呆症的珍妮结束她的生命。 ?珍妮生前非常活跃,到处旅行,爬过喜马拉雅山,是一名网球好手,以教钢琴为业。四年前,她突然无法记忆已学过一辈子的琴谱,阅读也发生困难。经医生诊断,她已患痴呆症,将逐渐丧失记忆。珍妮当即决定在意识清醒时告别人世。 ?她想过许多方法,如跳楼,但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其死得有尊严。最后她想到了杰克发明的自杀机器,认为值得一试。 ?杰克发明的三段式自杀机器安装在一辆房车内,这机器先为珍妮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等她按下按钮,即会继续流出镇静剂,令其昏睡,继而注射氰化钾,其心脏随即停止跳动。 ?一切准备就绪后,珍妮请陪伴自己的医生妹妹为其念了一段经文,下午2点左右,她按下了按钮,5分钟后,珍妮安详地离世。珍妮死后四天,奥克兰巡回法官禁止杰克继续使用他的机器。 ?讨论: 1、你认为珍妮是否有死亡选择权利你是否赞同珍妮的死亡方式

关于临终关怀的感想

关于临终关怀 什么是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成为保护生命的重大举措。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献: 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 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价; 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 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为了实现现代医院的管理目标及处理好病人的临终关怀,需要有相对独立或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目前国内外已发展起来的几种形式是: ①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 ②附属于基层保健网的临终关怀; ③社会及家庭护理项目中的临终关怀; ④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 但无论哪一种,其宗旨与任务是相同的。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临终关怀服务由护理部、各临床科室、门诊部、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实施。主要职责: 1、护理部:负责制定临终关怀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对护理人员及志愿者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2、科室护士长:组织对护理人员及临终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实施临终关怀服务,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3、门诊及志愿者:负责丧亲者访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开展电话随访,有条件时,去家中随访,必要时给予丧亲者提供支持与辅导。 4、护理人员: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包括为临终者提供生理、心理、精神护理,为临终者家属提供咨询、心理辅导及随访等支持性服务。 (二)服务对象及服务程序 1、服务对象:住院临终患者及其家属 2、服务程序 (1)临终判定标准:通常指生存时间有限(3~6个月)患者。 (2)临终护理的基本原则 ①关怀生命的原则 ②维护尊严的原则 ③尊重临终者权利的原则 ④满足临终者意愿的原则 ⑤全人关怀的原则 (3)生理护理 ①病室环境: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将临终者搬入单间病房,同时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可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与鲜花。可依患者喜好在其房间墙上或床头摆放一些素雅的装饰画等。 ②饮食护理:给予足够合理的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尝试新的花样,少量多餐。 ③口腔与皮肤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并观察口腔内有无改变。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④睡眠护理: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遵医嘱可给予患者镇静剂或安眠药。 ⑤排泄护理:患者发生腹胀、便秘时,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注意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症状控制 ①控制疼痛 观察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止痛效果并记录。

临终关怀发展前景(1)

临终关怀社会发展前景 2016140886 倩 2016140846 黎若涵 任课老师:田柳 完成日期:2017.11.13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参考题目□自选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4) 2检索策略 (4) 2.1 选择检索工具 (4) 2.2 选择检索词 (4)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5) 3.1 万方数据库 (5)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5) 3.3超星数字图书馆 (6) 3.4 实体图书馆搜索平台 (7) 3.5 国外文献数据库 (8) 4.文献综述 (8) 5.参考文献 (11) 6.自我总结评价 (12)

1.课题分析 临终关怀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人士和志愿者等多学科、多领域人员组成的团队提供的,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全面照护,宗旨是使临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安详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使临终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增强。随着社会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临终关怀正在慢慢被人们认识,未来人们在面临病痛以及死亡时,临终关怀是否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本次综述报告,我们从临终关怀的发展背景以及在国外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着手,分析了临终关怀在国外未来的社会发展前景。 2检索策略 2.1 选择检索工具 2.2 选择检索词

临终关怀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第一节概述: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一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二死亡: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美国布莱克(BLACK)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死亡的社会本质定义: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 二、死亡的标准: 国外的脑死亡标准: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 1968年,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无运动无呼吸;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发射和无跟踺反射。) ④脑电图消失 -WHO建立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标准:1、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无反射和肌肉活动;2停止自主呼吸;3动脉压下降;4、脑电图平直 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草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了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提出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6个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由于脑干是心跳呼吸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 呼吸停止为标准。但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经过脑血管照影或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程脑死亡图形。 6、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持续12小时以上。如果符合以上各条件标准,而且这种状态经过12小 时的反复检查都相同,就可以诊断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医学上将死亡一般分为三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临床死亡期:-临床死亡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 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生物学死亡期:是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cellular death), 此期从大脑皮层开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变化,整个机体无任何复苏的可能。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发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冷(algor mortis)是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

临终关怀的实施内容

临终关怀的实施内容 临终关怀(hospitalpice)的根本核心是帮助即将离开的人认罪悔改最终灵魂得救,因此除宗教信仰之外,其他方式的关怀都仅仅停留在身体和心理的关怀。这一阶段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灵性关怀,并辅以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临终关怀让生命“走”得温暖[1] 临终关怀的意义简介编辑 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迎接新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一样;送走、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以便让患者在死亡时获得安宁、平静、舒适,让家属在病人死亡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 2.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每一个都希望生的顺利,死的安详。临终关怀正是为让患者尊严、舒适到达人生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3.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德。[2]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三)灵性关怀(佛教认为是道业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圆满临终关怀[3] “临终关怀”: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4] 一、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通常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救治希望、存活期限不超过3到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无力回天的病患不必仰赖医疗技术和大量财力被动地延续生命,而可以凭借基础治疗缓解身体不适作为保证,按照自我意愿度完剩余时光。 临终关怀是现代西方社会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性反思的产物,它打破了以医生为主导的治疗模式,将患者的意愿放到第一位。临终关怀挑战了两大习惯认知,一是西医理念:以延续生命为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