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尺寸

楼梯尺寸
楼梯尺寸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公共建筑楼梯标准及要求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 0.28m ;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 ;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m 。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 ,并不宜小于 0.10m ,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 步距 ) 要求确 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 坡度一般控制在 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 45°。步距是按 2r + g :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 r 为踏步高度, g 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 560 ~ 630mm 范围内,少年儿童在 560mm 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 左右。

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0.32m ,每段阶梯不宜大于 18 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5m 。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连续踏步不超过 18 级,超过 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10m ;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40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6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8m ;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30m 其它 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 180mm-200mm 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 130mm-160mm 之间。其次是踏步中心距,即所为的进深,一般设

楼梯设计国家规范要求汇总

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 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 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 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 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 步长即楼梯的宽度。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xx大于 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 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 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 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 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 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 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高层

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设计方法步骤: 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b和踏步高h(注意:b≮bmin,h≯hmax,bmin和hmax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h的取值可参考表2.1和表2.2。 表2.1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称 踏步高/mm 踏步宽/mm 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 住宅175 150~175 260 260~300 中小学校 150 120~150 260 260~300 办公楼160 140~160 280 280~340 幼儿园150 120~140 260 260~280 疗养院150 300 剧场、会堂160 130~150 280 300~350 (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b,用层高H除以踏步高h,得踏步级数n≈H/h,当以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b+h=450(mm),或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4)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注意 (梯段宽)。 (5)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级数,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2m的要求。若不满足,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 (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2)将底层第一梯段增加级数。 (3)底层设一跑直通二层。 (4)将第一跑坡度适当增大,抬高底层平台标高。 (5)将(1)、(2)、(3)、(4)种方法结合使用。5.根据平面图、剖切位置,及上述尺寸绘制剖面草图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段板厚(梁板式梯段还应画出梯梁高);画出平台梁及平台板;画出端墙及墙上的门、窗、过梁等。 6.根据剖面图调整好的尺寸,对平面图进行调整,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尺寸标注7.完成剖面图,加深并标注 7.完成剖面图,加深并标注 如何设计楼梯(踏步尺寸,坡度,梯段宽度) 1、楼梯的坡度:楼梯坡度的确定,应考虑到行走舒适、攀登效率和空间状态因素。 梯段各级踏步前缘各点的联线称为坡度线。坡度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即为楼梯的坡度(这一夹角的正切称为楼梯的梯度)。室内楼梯的坡度一般为20度-45度为宜,最好的坡度为30度左右。特殊功能的楼梯要求的坡度各不相同。例如爬梯的坡度在60度以上,专用楼梯一般

楼梯尺寸.

第五章楼梯与台阶 目录 第一节楼梯及构造组成四、楼梯间设计▼ 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 二、楼梯的形式和分类▼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构造▼ 三、楼梯的构造组成▼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构造▼ 四、楼梯的图示表达▼ 三、钢筋混凝土楼梯饰面及栏杆构造▼ 第二节楼梯设计要求第四节台阶及坡道构造 一、楼梯空间尺度要求▼ 一、台阶构造▼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 二、坡道构造▼ 三、无障碍楼梯设计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楼梯及构造组成 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 楼梯的作用: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满足楼层间的联系和疏散要求。 其他竖向交通设施: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楼梯是经济、可靠的竖向交通设施,是两层以上建筑不可缺少的竖向联系构件。 二、楼梯的形式和分类 按平面形式分:【楼梯形式1、2、3 】 按构造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 按位置分:室外楼梯、室内楼梯、主要楼梯 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辅助楼梯、消防楼梯、疏散楼梯、内部工作梯、检修梯等按坡度分: 楼梯一般坡度在45o以下 爬梯坡度在60o以上 三、楼梯的构造组成 梯段:指楼梯的斜段部分,由多级踏步组成,是楼梯完成上升功能的构件。 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的。踏面:踏步的水平面;踢面:踏步的竖面,与踏面垂直或与踏面成小于90o的夹角。 踏口:即踏步前缘,踏面与踢面的阳角交线,亦简称踏缘。 平台:楼梯平台按其主要功能分为两种: 休息平台——连接同一方向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为休息平台,满足换脚休息要求。转折平台——连接不同方向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为转折平台,满足转换方向要求。扶手及栏杆、栏板:起安全保护作用。 楼梯结构构件组成:梯段板、踏步板和梯段梁、平台梁、平台板 四、楼梯的图示表达

楼梯的尺寸及相关知识

` 分类:建筑杂谈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空间的大小决定楼梯的形式,楼梯的款式很多,但都围绕三种基本形式进行变化: 直形梯——直线行进的楼梯,这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的传统楼梯形式,颇有一意孤行的味道,几何线条给人挺括和“硬”的感觉。直梯加上平台也可实现拐角;几何线条给人挺括和“硬”的感觉。直形梯的优点是便于老人、儿童走动。缺点是比螺旋梯需要的空间更大,只有在屋内空间较大时,才可选择直形梯。直形梯的变换形式是折梯,以直形梯加上平台来实现拐角,从而节省了空间。 弧形梯——以曲线来实现上下楼的连接,美观,而且可以做得很宽,没有直梯拐角那种生硬的感觉,是行走起来最为舒服的一种;优点是美感足,韵味佳,很能活跃空间气氛。由于是弧形,造型方面可以更大胆、更张扬、更前卫,让楼梯作为“精美雕塑”在室内跳跃而出。缺点是如果设计不当,就会浪费空间。而且这类楼梯不适合成批生产,因此价钱较昂贵。 螺旋梯——对空间的占用最小,盘旋而上的蜿蜒趋势也着实让不少人着迷。螺旋梯是折梯的变形,这种楼梯优点是对空间的占用最小,且具有强烈的动态美,由于不靠墙,围栏不能借助墙体,需加上透空栏杆,这就更好地表现了楼梯的艺术之魅。缺点在于有局促感,由于每一段跨度较多,因此安全性较差。 我们在选择房子的时候,空间的尺度、层高的尺寸就已经定形,而且很难改变。为了上下楼的方便与舒适,楼梯需要一个合理坡度,楼梯的坡度过陡,不方便行走,会带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如果轻松地拾级而上,就需要有一定的空间给楼梯一个延伸的余地。 在空间尺度与层高尺寸充裕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楼梯并不成问题,但如果这两个条件受到限制,就不得不谨慎考虑,以利于空间的节约。对于狭小的空间来说,旋梯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所以,选择你家的楼梯,最后的决定可能真的不是你的主观要求。空间的“内容”决定楼梯的形式。 楼梯最为忌讳的就是各个台阶的忽高忽低。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在楼梯上被绊或踩空的感觉,这两种滋味都会让人惊出一身的凉汗。因为人在上、下楼的时候,那种节奏感已经在脑袋里存好了,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事,这时候如果突然打断,而且是在一个陡面上,肯定会带来恐怖。 造成忽高忽低的原因说起来并不复杂。如果是预制的楼梯,用空间高度除以楼梯长度就可以算出每个台阶的踏步高度。但如果是后加工的楼梯,空间是固定的,而楼梯的配件尺寸也是预制的,两个固定的尺寸之间必定存在着矛盾。只能以楼梯的尺寸去配合空间的尺寸。这就难免出现不合适。一般而言,这种调整会在楼梯的首、末两级进行,而中段保持不变。所以有可能出现首、末两级的踏步高度与中段不符。 把这种调整安排在首、末两段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人在踏上楼梯第一步的时候总是最为

楼梯设计以及尺寸要求

一、1.楼梯间底层、标准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比例1:50 (1)绘出楼梯间墙、门窗、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等。底层平面图还应绘出室外台阶或坡道、部分散水的投影等。 (2)标注两道尺寸线。 开间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宽、梯井宽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注意:1)梯井宽指平行两梯段结构之间的净距,而非楼梯扶手之间的净距; 2)不标注门窗洞口及墙段尺寸,但应在图上画出。 进深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步宽×步数=梯段长度、平台深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若两梯段长度相同,可只在一边标注,若不同,则应在另一边加注第一道尺寸。 (3)内部标注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标注楼梯上下行指示线,并注明该层楼梯的踏步数。 (4)注写图名、比例,底层平面图还应标注剖切符号及编号。注意:剖切线的剖视方向应朝向有梯段一方看,并应剖到楼梯间端墙上所开的门窗洞口。 2.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30 楼梯间剖面详图应画出底层、二层、顶层之梯段,顶层画到顶层栏杆扶手高度以上用折断线切断。剖面图应按楼梯平面图上剖切线剖视方向绘制。具体要求如下: (1)绘出梯段、平台、栏杆扶手,室内外地面、室外台阶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到投影所见的门窗、楼梯间墙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标注两道尺寸线。 水平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踏步宽×步数一梯段长度、平台宽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垂直方向: 第一道:各梯段高度——踏步高×步数=梯段高度; 第二道:层高尺寸。 (3)标注各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底层平台梁底标高、栏杆扶手高度等。注写图名和比例。 3.楼梯构造节点详图(2~5个),比例自定。

画楼梯施工图需要注意的规范

楼梯规范 1.踏步设计 1.1 楼梯踏步宽度b加高度h,宜为b+h=450mm,b+2h》600mm。踏步高度、宽度具体规定详见下表。 1.2 楼梯每一梯段的踏步高度应一致,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宽度宜一致,且相差不宜大于3mm。 1.3 楼梯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防滑措施的构造应注意舒适与美观,构造高度可与踏步平齐、凹入或略高(不宜超过3mm);老年建筑的疏散楼梯踏步

前缘宜设防滑条,并应具有警示标识(可采用和踏面不同颜色的防滑条,宽度不宜大于10mm)。踏步的起、终端应设局部照明。

2.梯段设计 2.1 楼梯梯段净宽是指完成墙面至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或两个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2 每一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2.3 疏散用室外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90m。 2.4 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度。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休息平台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连续直跑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梯段和休息平台的最小净宽度要求详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8.2.3-1。 2.5 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且包括每个梯段最高和最低一级踏步的前缘线0.30m的前方范围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详见图《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8.2.3-1。 2.6 框架结构楼梯间的梯段宽度设计: 1)框架梁、柱凸出在楼梯间内时,除框架柱在楼梯间四角外,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净宽应从凸出部分算起; 2)框架梁底距休息平台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应采取防碰撞的措施。如设置与框架内侧面齐平的平台栏杆(板)等,休息平台的净宽从栏杆(板)内侧算起,详见图《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

楼梯种类及功能

第5章楼梯 学习目标要求 1.掌握楼梯的组成及分类。 2.掌握钢筋砼楼梯的构造要求。 3.掌握坡道、台阶的构造。 4.掌握栏杆、扶手的尺寸要求。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形式、楼梯的尺度、楼梯的构造设计及细部构造。 难点:楼梯的构造设计 5.1 楼梯概述 房屋各个不同楼层之间需设置上下交通联系的设施,这些设施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爬梯、坡道、台阶等。楼梯作为竖向交通和人员紧急疏散的主要交通设施,使用最广泛;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自动扶梯用于人流量大的场所;爬梯用于消防和检修;坡道用于建筑物入口处方便行车用;台阶用于室内外高差之间的联系。 5.1.1 楼梯的作用 楼梯作为建筑物垂直交通设施之一,首要的作用是联系上下交通通行;其次,楼梯作为建筑物主体结构还起着承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楼梯有安全疏散、美观装饰等功能。

设有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交通设施的建筑物也必须同时设有楼梯。在设计中要求楼梯坚固、耐久、安全、防火;做到上下通行方便,便于搬运家具物品,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 5.1.2 楼梯的组成 楼梯一般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或栏板)和扶手三部分组成,如图2-5-1。楼梯所处的空间称为楼梯间。 1.楼梯段 楼梯段又称楼梯跑,是楼层之间的倾斜构件,同时也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部分。它由若干个踏步组成。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们行走的习惯,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要求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 2.楼梯平台 楼梯平台是指楼梯梯段与楼面连接的水平段或连接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段,供楼梯转折或使用者略作休息之用。平台的标高有时与某个楼层相一致,有时介于两个楼层之间。与楼层标高相一致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介于两个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 3.楼梯梯井 楼梯的两梯段或三梯段之间形成的竖向空隙称为梯井。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根据使用和空间效果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取值。住宅建筑应尽量减小梯井宽度,以增大梯段净宽,一般取值为100~200mm。公共建筑梯井宽度的取值一般不小于160mm,并应满足消防要求。 4.栏杆(栏板)和扶手 栏杆(栏板)和扶手是楼梯段的安全设施,一般设置在梯段和平台的临空边缘。要求它必须坚固可靠,有足够的安全高度,并应在其上部设置供人们的手扶持用的扶手。在公共建筑中,当楼梯段较宽时,常在楼梯段和平台靠墙一侧设置靠墙扶手。

经典楼梯计算(手算)详解汇总

第8章楼梯结构设计计算 楼梯的平面布置,踏步尺寸、栏杆形式等由建筑设计确定。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是最常见的现浇楼梯,宾馆和公共建筑有时也采用一些特种楼梯,如螺旋板式楼梯和剪刀式楼梯(图8-1)。此外也有采用装配式楼梯的。这里主要介绍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计算机构造特点。 (a)剪刀式楼梯(b)螺旋板式楼梯 图8-1 特种楼梯 楼梯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建筑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楼梯的结构型式和结构布置; 2) 根据建筑类别,按《荷载规范》确定楼梯的活荷载标准值。需要注意的是楼梯的活荷载往往比所在楼面的活荷载大。生产车间楼梯的活荷载可按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小于3.5kN /m(按水平投影面计算)。除以上竖向荷载外,设计楼梯栏杆时尚应按规定考虑栏杆顶部水平荷载0.5kN/m(对于住宅、医院、幼儿园等)或1.0kN/m(对于学校、车站、展览馆等); 3).进行楼梯各部件的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 4) 绘制施工图,特别应注意处理好连接部位的配筋构造。 1.板式楼梯 板式楼梯由梯段板、休息平台和平台梁组成(图8-2)。梯段是斜放的齿形板,支承在平台梁上和楼层梁上,底层下端一般支承在地垄墙上。板式楼梯的优点是下表面平整,施工支模较方便,外观比较轻巧。缺点是斜板较厚,约为梯段板斜长的1/25—1/30,其混凝土

图8-2 板式楼梯的组成 图8-3 梯段板的内力 用量和钢材用量都较多,一般适用于梯段板的水平跨长不超过3m 时。 板式楼梯的计算特点:梯段斜板按斜放的简支梁计算(图8-3),斜板的计算跨度取平台梁间的斜长净距' n l 。 设楼梯单位水平长度上的竖向均布荷载q g p +=(与水平面垂直),则沿斜板单位斜长 上的竖向均布荷载 αcos 'p p =(与斜面垂直),此处α为梯段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图8-4),将' p 分解为: ααα c o s c o s c o s ''?==p p p x

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

楼梯的各种尺寸要求及公式汇总 一、楼梯的组成 1.楼梯段 楼层间的倾斜构件。每个梯段的级数不宜少于3级,不应多于18级。 2.平台 供休息和转换方向的水平构件。有楼层平台和休息平台(中间平台)。 3.栏杆扶手 梯段临空边的安全设施。 二、楼梯的尺度 (一)踏步尺度 楼梯常用坡度范围在25°~45°,其中以30°左右较为适宜。如公共建筑中的楼梯及室外的台阶常采用26°34′的坡度,即踢面高与踏面深之比为1:2;居住建筑的户内楼梯可以达到45°。 踏步常用高度尺寸,踏步的高度,成人以150mm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175mm。

踏步的宽度(水平投影宽度)以300mm左右为宜,不应窄于260mm。当踏步尺寸较小时,可以采取加做踏步檐或使踢面倾斜的方式加宽踏面。踏口的挑出尺寸为20~25mm。 依据——建筑物用途、行走舒适、面积经济等。 经验公式: g + r = 450mm 2r+ g = 600~620mm g = 250~300mm r = 150~175mm 楼梯平台宽度——指踏步边到内墙面距离(不含扶手宽度)。 栏杆和扶手 梯段栏杆扶手高度应从踏步前缘垂直量至扶手顶面 室内高度≥900mm; 水平段高度≥1050mm; 室外高度≥1050mm; 高层≥1100mm 儿童扶手高度: 500~600mm

楼梯的净空高度 (1)梯段下净空高度≥2.2m。 (2)平台下净空高度≥2m。

(二)楼梯段的宽度 楼梯段是楼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供人们上下通行的,因此楼梯的宽度必须满足上下人流及搬运物品的需要。楼梯段宽度的确定要考虑同时通过人流的股数及是否需通过尺寸较大的家具或设备等特殊的需要。 楼梯段宽度: 依据通行人数的多少、防火要求、搬运物品等确定。每股人流按:550mm+(0~150mm)计算 楼梯尺寸计算

楼梯踏步高度的相关规范

楼梯踏步高度的相关规 范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楼梯踏步高度的相关规范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 58-2008 6.2.5 1 对有候场需要的门厅,门厅内供入场使用的主楼梯不应作为疏散楼梯。 2 疏散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0m。 3 疏散楼梯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踏步上下两级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 10 ,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制。 4 室外疏散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下行人流不应妨碍地面人流。 观众厅内走道和座位排列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排,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10排; 3 小厅座位可按直线排列,大、中厅座位可按直线与弧线两种方法单独或混合排列; 4 观众厅内座位楼地面宜采用台阶式地面,前后两排地坪相差不宜大于0.45m;观众厅走道最大坡度不宜大于。当坡度为1:10~1:8时,应做防滑处理;当坡度大于1:8时,应采用台阶式踏步;走道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6m且不应大于0.20m;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中的有关规定。 4.2.8 当观众厅内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座位前沿或侧边应设置栏杆,栏杆应坚固,其水平荷载不应小于lkN/m,并不应遮挡视线: 1 紧临横走道的座位地坪高于横走道0.15m时; 2 座位侧向紧邻有高差走道或台阶时; 3 边走道超过地平面,并临空时。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一1999 4.1.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楼梯图的识读

目前多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楼梯由梯段(包括踏步和斜梁)、平台(包括平台板和平台梁)和栏板(或栏杆)等部分组成。 楼梯的构造比较复杂,一般需另画详图,以表示楼梯的类型、结构形式、各部位尺寸及装修做法,是楼梯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 楼梯详图反映了楼梯的布置形式、结构形式以及踏步、栏杆扶手、防滑条等详细构造、尺寸和装修做法。楼梯详图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以及踏步、栏杆扶手、防滑条的构造详图。 一、楼梯平面图 (一)形成 楼梯平面图是运用水平剖视图方法绘制的,楼梯平面图是楼梯某位置上的一个水平剖面图。剖切位置与建筑平面图的剖切位置相同(其剖切位置设在休息平台略低一点处,剖切后向下所作的投影)。楼梯平面图主要反映楼梯的外观、结构形式、楼梯中的平面尺寸及楼层和休息平台的标高等。原则上有几层,需绘制几层平面图,除首层和顶层平面图外,若中间各层楼梯做法完全相同,可作出标准层楼梯平面图。在一般情况下,楼梯平面图应绘制三张,即楼梯底层平面图、中间层平面图和顶层平面图。如图下图1所示 (二)表达内容: 1、楼梯平面图中应标注的尺寸有:楼梯间的开间与进深尺寸、休息平台尺寸、楼梯段与楼梯井尺寸、楼梯栏杆扶手的位置尺寸、楼梯间的楼地面和休息平台的面标高尺寸、上下楼梯的步级数,并标注定位轴线。 2、节点详图应标注详图索引符号,在底层楼梯平面图中应标出楼梯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符号和剖视方向。 3、书写楼梯平面图的名称和绘图比例。 图1楼梯各层平面图 下面以图2为例,说明楼梯平面图的识读步骤: 了解楼梯在建筑平面图中的位置及有关轴线的布置,位于平面中的3~4轴 了解楼梯的平面形式和踏步尺寸:该楼梯形式为两跑楼梯,踏面宽为300mm 了解楼梯间各楼层平台、休息平台面的标高:楼层平台标高分别为3m、6 m、9 m、12 m、15 m、18 m ;休息平台面的标高分别为1.5 m 、4.5 m 、7.5 m 、10.5 m 、13.5 m 、16.5 m等。 了解中间层平面图中三个不同梯段的投影 了解楼梯间墙、柱、门、窗的平面位置、编号和尺寸 了解楼梯剖面图在楼梯底层平面图中的剖切位置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精)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及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尺寸 楼梯设计方法步骤 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 (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初步确定踏步宽 b 和踏步高 h(注意:b≮bmin, h≯hmax, bmin 和 hmax 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b、 h 的取值可参考表 2. 1和表 2. 2。 表 2. 1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名称踏步高 /mm 踏步宽 /mm 最大值常用值最小值常用值 住宅 175 150~175 260 260~300 中小学校 150 120~150 260 260~300 办公楼 160 140~160 280 280~340 幼儿园 150 120~140 260 260~280 疗养院 150 300 剧场、会堂 160 130~150 280 300~350 (2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 B 和梯井宽度。

(3确定踏步级数咒,调整踏步高矗和踏步宽 b ,用层高 H 除以踏步高 h ,得踏步级数n ≈H/h,当以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 (h≈H/n,用公式 b+h=450(mm,或 b+2h =600~620(mm,确定踏步宽 b 。 (4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注意 (梯段宽。 (5由踏步宽 b 及每梯段的级数 , 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 L 。 ( 为级踏步的踏面数。 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 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 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 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 2m 的要求。若不满足, 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 (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2将底层第一梯段增加级数。 (3底层设一跑直通二层。 (4将第一跑坡度适当增大,抬高底层平台标高。 (5将 (1、 (2、 (3、 (4种方法结合使用。 5.根据平面图、剖切位置,及上述尺寸绘制剖面草图 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宽度和高度, 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 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段板厚 (梁板式梯段还应画出梯梁高 ; 画出平台梁及平台板; 画出端墙及墙上的门、窗、过梁等。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 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m)踏步最大高度(m)营业区的公用楼 1.40 0.28 0.16 梯 专用疏散楼梯 1.20 0.26 0.17

室外楼梯 1.40 0.30 0.15 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 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并能使家具等大型物件通过, 民用设计通则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尺寸计算22[指南]

楼梯尺寸计算22[指南] 楼梯尺寸计算: 下图为某市一住宅小区A型单元平面布置图。设计条件如下:砖混结构8层,240mm砖墙,建筑层高2800mm,室内外高差600mm,楼梯间北向,底层有对外出入口。平台梁尺寸为:b×h = 150mm×250mm。计算楼梯平面尺寸并绘制楼梯平面、剖面图。 A、楼梯踏步设计: 根据层高H和初步选定踏步高度h确定每层步数N, N=H?h。一般情况下我们尽量采用等跑楼梯,因此N一般为偶数。如果所求的N为奇数或者非整数,回过头来再对踏步高h进行调节。 踏步尺寸计算公式: 2h + b = 600~630mm, 其中踏步高h与建筑层高相关,住宅建筑踏步尺寸150~175mm,层高 2800mm,则层间踏步数为16~19步。取层间踏步数为16, 则踏步高h = 2800?16 = 175mm, 踏步宽度600 –2×175 = 250mm。

B、梯段长L : L = b ×(0.5N-1)——250mm×7=1750mm C、梯段宽度: 梯段宽度可以按两股人流通过设计,人流计算宽度为550mm+(0~150mm),括号内为人体摆动幅度。住宅取0即可,则两人通过的梯段宽为a=550mm×2=1100mm 。 D 、楼梯梯井尺寸:梯井尺寸一般为60~200mm,这里取200mm。 E 、楼梯间开间: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楼梯间开间尺寸为: A=120mm+1100mm+200mm+1100mm+120mm =2640mm。住宅为砖混结构建造,平面尺寸应为3M的倍数,所以开间尺寸调整为2700mm。多出的60mm可以平均分到两个梯段上面去,即每个梯段宽变为1130mm。 F 、楼梯平台尺寸: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梯段宽1130mm,平台尺寸可以设计为D1=D2=1130mm 。 G、楼梯间进深: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楼梯间进深尺寸为: B=120mm+1130mm+1750mm+1130mm+120mm=4250mm。调整以后的楼梯间进深尺寸为4500mm。多出的250mm加入楼层平台中,这样会有利于楼梯底层平面的设计, 此时楼层平台宽变更为D2=1130mm+250mm=1380mm ,休息平台尺寸仍为 D1=1130mm 。 上面的计算结果如下: 踏步高h=175mm 踏步宽b=250mm 梯段宽=1130mm 梯井宽=200mm 休息平台宽=1130mm 楼层平台宽=1380mm 开间=2700mm 进深=4500mm

楼梯计算题

例题: 某内廊式三层办公楼的楼梯间,层高为 3.3m,试设计该楼梯(写出基本设计步骤): 计算楼梯的梯段宽、梯段长、踏步宽、踏步数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 平台梁标高,并绘出楼梯间一、二层三层平面图。(楼梯间墙宽240mm)设计步骤: (20 分) 1. 先设楼梯宽度A= 1.1m (公共建筑楼梯宽度应> 1.1m) 2. 根据办公楼踏步尺寸要求,假设踏步宽b=300mm,踏步高h=150mm,2h+b=600mm 3. 确定每层楼梯踏步数量为N=N/h =级,单跑楼梯段踏步数为11级 4. 计算梯段xx: D=(N/2-1)*b = (11-1)*300 = 3000mm 5. 计算楼梯间进深L=D+U +D' ' +2*120=3000+1100+55]D=4890mm D'为中间休息平台宽度,至少,虹1100mm, D'为楼层休息平台宽度,开敞式楼梯间D'取550mm~600mm 6. 计算楼梯间开间: B=2A+C+2*120=2*1100+60+240=2500mm %楼梯井宽度,一般楼梯间开间、进深尺寸符合3M模数,所以调整开间尺寸为B=2700mm,楼梯宽度定为

A=1200mm。 7. 调整进深尺寸L=5100mm,楼梯间休息平台宽度为D‘ =1200mmD'= 660mm。 8. 楼梯第一跑休息平台标高为,假设平台梁高度为300mm,则梁底标高为1350mm。 9. 下22 顶层平面图 例题2:已知: 某住宅双跑楼梯,层高3m。室内地面标高为 0.000,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为- 0.450,楼梯段净宽 1.1m,楼梯间进深 5.4m。楼梯间墙厚240mm,忽略平台梁高度和楼板厚度。现要求在一层平台 下过人,请写出调整方法和具体步骤,并画出调整后的楼梯建筑剖面图,绘制到二 层楼面局度即可,并标注尺寸和标局。 解: 楼梯性质为住宅楼梯,且层高3m,设踏步高h=150mm,踏步宽b=300mm。 按双跑楼梯一层平台下不过人考虑,此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为9*300=2700mm。 一层平台处标高为

楼梯踏步规定

规范中楼梯踏步高度与宽度问题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一88 3.1.6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 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站房内旅客用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m。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 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超过45°。步距是按2r+g: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630mm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左右,成人平均在600mm左右。 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 1.10m; 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其它答案1 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180mm-200mm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130mm-160mm之间。其次是踏步中心距,即所为的进深,一般设计在230mm-250mm之间,最小不要小于220mm,踏步进深设计到300mm 一步迈不到,两步还不够走起来很累。 2.踏步宽度的选择,一般家装楼梯的踏步宽度选择800mm,可根据洞口空间适量增加。

[建筑系必备]楼梯和坡道规范标准

楼梯和坡道规范 (一)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①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m,踏步应防滑。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旅客地道、天桥的阶梯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4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2m,每段阶梯不宜大于18步,直跑阶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5m。 ②民用建筑强制性规范,大于等于18个台阶就必须设一个休息平台,踏步高度一般是12CM-17CM之间,踏步宽度一般是25CM-30CM。 ③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连续踏步不超过18 级,超过18 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 ④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 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宽度0.25 幼儿园小学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宽度0.26 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宽度0.28 其他建筑物楼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宽度0.26 住宅户内楼梯,专用服务楼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宽度0.22 2、民用建筑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

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3、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民用建筑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二)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2、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缓冲空间而定; 3、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

楼梯尺寸

楼梯尺寸 一:旋转楼梯 旋转楼梯通常称为螺旋形或螺旋式楼梯,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由于其流线造型美观、典雅,节省空间而受欢迎。所以楼梯尺寸非常重要。旋转楼梯尺寸多少为宜?下面看下室内楼梯尺寸标准。 螺旋式楼梯通常是围绕一根单柱布置,平面呈圆形。其平台和踏步均为扇形平面,踏步内侧宽度很小,并形成较陡的坡度,行走时不安全,且构造较复杂。 因为旋转楼梯尺寸省空间,如果空间比较小,一般来讲,室内楼梯尺寸的洞口最小可以开到1300*1300MM,或1400*1100MM,现在的旋转楼梯也就是中柱旋转式楼梯,它的受力点只有一个,即中心受力。这样的楼梯尺寸结构造成了如在楼梯的外侧行走的话,踏步板处于上下晃动状态。这是所有中柱旋转式楼梯共有的缺点,而且楼梯的通行半径越大,晃动得越厉害。旋转楼梯的承重力一般是150KG到200KG ,相比之下,其它成品钢木楼梯的承重一般是在400KG左右。 也有没有中柱的螺旋式楼梯,这种螺旋式楼梯主要靠踏步下的双螺旋梁来支撑荷载,或者由楼梯的栏杆来支撑荷载。相对来说无中柱的对有中柱的旋转楼梯尺寸更复杂,楼梯受到弯、扭、剪、压等多种组合在一起的力的作用,受力复杂,不好计算。在无中柱楼梯中栏杆受力的更加复杂一些,因为栏杆一般较窄,梁的平面外稳定不好控制。 家庭室内关于旋转楼梯尺寸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为避免上下楼梯时产生错觉,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与最后一级台阶的高度应该与其他级一致。如需改变,旋转楼梯尺寸应该控制在4厘米以内,最好以不超过2厘米~3厘米为宜。 第二、室内楼梯尺寸最高一级踏步到天花板的高度,需要有两米以上的净空,最低不低于1.8米,否则会产生压迫感。 第三、栏杆间距:两根栏杆中心距离以8厘米为宜,不大于12.5厘米,以免小孩子把头从间隙处伸出去。 第四、楼梯尺寸扶手高度:到腰部位置,85~90厘米,扶手直径以5.5厘米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