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1.目标确定阶段。安全目标的确定和设定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

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应充分沟通信息、掌握信息,

并在提高对企业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总的安全目

标的拟定,再逐步确定各个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目标越具体,可以为员工实现目标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就越能

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尽量做到量化,并确定明

确的目标值,例如,工伤事故频率和严重率的数值水平、百日无事故等。目标抽象化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则不大。

2)所制定安全目标要合理适当,目标值太高,会使人感到“高不

可攀”,目标值太低,则会使人感到“轻而易举”,激励作用均不会

力大。因此,应建立适宜的目标值,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实现安全目

标的期望值,而且可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具有挑战性,又具

可接受性,从而易于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要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目标的设置,企业安全目标不应单纯由企

业领导规定,更不应任意强加于职工,必须让广大职工参与,提高员

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接受意愿。

2.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阶段

在此阶段,应进一步制定实现目标价值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并采

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如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等)和激励手段激

励职工的意愿。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设置目标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渐减弱,因此,定期反馈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肯定已取得的成绩,可增加职工的信心,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安全动机,还可迅速发现问题,把矛盾和冲突

解决在萌芽状态。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企业各部门、各班组有关责、权、效、利相统一统的原则,以目标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以加强自我控制,因此,它可以促进人们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协调和主动性。

3)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并与企业的总目标协调一致。

4)在执行安全目标时,有必要激励和引导员工开展安全竞赛以实现目标,并对职工的绩效及时肯定,给予积极强化。

3.成果评估阶段

这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目标实施期限结束时,根据安全目标值对企业、所属部门和员工的实施情况和业绩进行评价。在评定时,要注重职工的各种心理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公平合理的心理状态。因此,无论对企业、各部门或职工执行目标的评定,应尽量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考核评定,并充分考虑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目标责任者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对难以定量的指标,应慎重对待,以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安全目标管理中应注意的心理因素 1.目标确定阶段。安全目标的确定和设定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 内容,也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应充分沟通信息、掌握信息, 并在提高对企业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总的安全目 标的拟定,再逐步确定各个分目标和个人目标。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目标越具体,可以为员工实现目标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就越能 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在制定安全目标时,应尽量做到量化,并确定明 确的目标值,例如,工伤事故频率和严重率的数值水平、百日无事故等。目标抽象化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则不大。 2)所制定安全目标要合理适当,目标值太高,会使人感到“高不 可攀”,目标值太低,则会使人感到“轻而易举”,激励作用均不会 力大。因此,应建立适宜的目标值,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实现安全目 标的期望值,而且可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具有挑战性,又具 可接受性,从而易于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要发动职工参与安全目标的设置,企业安全目标不应单纯由企 业领导规定,更不应任意强加于职工,必须让广大职工参与,提高员 工对目标的理解和接受意愿。 2.安全目标实施过程阶段 在此阶段,应进一步制定实现目标价值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并采 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如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等)和激励手段激 励职工的意愿。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设置目标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渐减弱,因此,定期反馈目标执行情况的信息,肯定已取得的成绩,可增加职工的信心,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安全动机,还可迅速发现问题,把矛盾和冲突 解决在萌芽状态。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企业各部门、各班组有关责、权、效、利相统一统的原则,以目标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以加强自我控制,因此,它可以促进人们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协调和主动性。 3)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并与企业的总目标协调一致。 4)在执行安全目标时,有必要激励和引导员工开展安全竞赛以实现目标,并对职工的绩效及时肯定,给予积极强化。 3.成果评估阶段 这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目标实施期限结束时,根据安全目标值对企业、所属部门和员工的实施情况和业绩进行评价。在评定时,要注重职工的各种心理需要,例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公平合理的心理状态。因此,无论对企业、各部门或职工执行目标的评定,应尽量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考核评定,并充分考虑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目标责任者的努力程度和绩效,对难以定量的指标,应慎重对待,以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安全管理要管每位员工心理

XINYUAN TAISHAN XINYUAN INDUSTRY CO,.LTD 安全管理要管每位员工心理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安全管理是企业以人为本的体现。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对孩子最关心的是她的安全,我不在乎她是否学习成绩怎么好,只在乎她要平安。自从加入到公司以来,公司做为电力企业的后勤服务公司,从工作中也能体会到各位领导对员工的要求:工作做多做少不重要,做每项工作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每次和女儿通话,我千叮咛万嘱咐的是她要注意安全,我说:“一定要注意安全,只要你安全,我就知足了,至于学习你尽力就行。”可她还是在今年正月初六那天发生了一起车祸事故:听着MP3骑着电动车上街,在路上与一辆机动车撞了个正着,据说电动车撞得粉碎,撒满一路:50米长,30米宽;肇事车辆前面的保险杠也被撞弯曲了。当时把在场的每个人都吓呆了,不知是女儿反应灵活还是老天爷保佑,她竟然只把腿撞青了一块。事后我明白,我的安全教育没有教育到她的心理。 为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生产企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并针对作业现场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场所、设备、工器具等)进行了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因此从理论上讲,安全事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实际上事故却屡禁不止。这主要是由于生产管理者只关注客观危险点(场所、设备等)的预控,而忽视了主观危险点(人的心理)的预控。电力安全生产的各种工作都需要人去执行,若员工存在着不良心理现象,将成为最大的危险点,使其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演变为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事故案例的记录表明,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去分析、捕捉危险点。 下文是笔者学来的关于对电力生产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疲劳心理、厌烦心理、浮躁心理、麻痹心理、糊涂心理、侥幸心理、紧张心理、依赖心理、错觉心理、逞能心理、逆反心理、冒险心理等12 种不良心理现象的危险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控方法。供各位同事学习: 1 、疲劳心理预控—实施心理疏导 人体组织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的现象叫疲劳。 员工疲劳心理表现为:精神恍惚,工作失误。医学研究表明,疲劳会使人的神经活动机能减退,接地故障时,人体若接触到设备外壳,虽然设备外壳已接地,人体仍有部分电流流过,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与TT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情况相似)。考虑到长期运行后设备接地电阻阻值可能增大,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也会变大,相应地流经人体的电流也会增大。万一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安全意识不断得到提高,许多公司和机构开始逐渐重视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学科,逐渐被应用到安全管理中,以便更好地保障员工和社会的安全。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了解员工心理状况。作为管理者,必须要了解不同员工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不同安全事故的容忍度、应急反应等。这是因为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行为表现往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开展健康心理状况调查,了解员工心理状况,进而采取相应方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许多员工因为工作忙碌、缺乏安全意识等原因,对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漠不关心,这往往容易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管理者需要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监管能力,让员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知识,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建立安全培训和应急反应机制。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由于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安全事故总是时刻存在。因此,建立安全培训和应急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开展安全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全规范和流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相关技能。同时,定期开展组织应急演练,让员工掌握应急知识,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作为公司和机构的预防措施之一。 总之,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员工和社会的安全。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培训和应急反应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公司和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好地维护员工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影响安全生产的几个心理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几个心理因素 个性的差异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手脚的灵巧程度和视力、体力等能力方面,性格、气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冒险操作等而造成事故。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包括个性、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等方面,简述如下: 1.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经常的特征,是一个全部品质和经历的总和。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形成,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性各不相同。例如,有的人善于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较迅速;有的人工作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的人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人沉着、稳重、老练,有的人则轻浮、急躁、冒失。个性的差异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操作人员的反应速度、手脚的灵巧程度和视力、体力等能力方面,性格、气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表现为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冒险操作等而造成事故。

2.注意。人的“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注意”,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些事物,而避开其余事故。 就操作人员来说,“注意”可分为两类,即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加任何努力。它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的。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新奇的外形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还需要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例如,操作人员在现场进行作业时,多检查设备、操纵机器、观察各种显示器和周围环境,这是有意识的“注意”。 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人们善于把自己的“注意”有意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并且要控制无意的“注意”,不为某些事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即使身体疲倦了,还要强迫自己“注意”,否则,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3.需要与动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要激发人的工作动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人的自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要贯穿于人们从需要→动机→行为→满足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行为全过程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就是试图揭示需要规律如图所示。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心理状态,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员工心理疏导、行为分析、安全培训、环境改善和管理优化等方面。 一、员工心理疏导 安全心理学在员工心理疏导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工作中,员工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意识。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安全意识。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 题。 2.定期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 题。 3.建立员工倾诉渠道,让员工有地方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减轻心理压力。 二、行为分析 安全心理学可以通过行为分析方法,准确找出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行为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和分析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发现安全隐患和不良行为;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事故案例,找出事故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行为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发现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纠正和 整改。 2.对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解决方法,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建立员工行为档案,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记录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 行为。

三、安全培训 安全心理学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1.开展安全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2.开展应急演练,让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开展经验分享会,让员工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和故事,增强安全意识。 四、环境改善 安全心理学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设备,减少安全风险,提高员工安全系数。具体措施包括: 1.改善工作环境,如调整工作场所布局、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减少员工 的疲劳和压力。 2.优化设备设施,如提供安全设备和工具、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等,减 少设备设施带来的安全隐患。 五、管理优化 安全心理学可以通过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具体措施包括: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 的有效开展。 2.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 生。 3.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建设,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 置。 综上所述,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员工心理疏导、行为分析、安全培训、环境改善和管理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心理状态、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等作用。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和应用安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安全生产必须杜绝六种不安全心理

安全生产必须杜绝六种不安全心理 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头等大事。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生产经营的成果,甚至影响着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持续正常地发展。安全与生产可谓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轨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在对员工日常安全培训中多次强调要杜绝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心理,笔者试就影响安全生产的有关心理因素及对策进行初探,望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所裨益。 一、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心理状态 从实际工作中职工的工作作风及工作表现以及身边所发生的大、小事故来看,主要有六种心理状态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其具体表现如下:1、侥幸心理。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主观上从图省事、走捷径出发。这种人在工作中往往把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视为多此一举,执行起来嫌繁琐,意愿上认为事故不会在他身上发生或不可能在他当班时发生,其结果则往往是事与愿违。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2、自我表现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年工人的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方面,青年工人上岗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往往表现得很自信,常喜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出风头"露一手"。如不懂装懂,盲目操作;一知半解,充当"内行";乱摸乱动,生硬作业等;更有甚者,连经常操作的设备部件名称都不知道,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3、经验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多为参加工作年限较长的中老年职工。这部分职工自以为已有多年本岗位、本工种的操作经验和作业实践经验,"过的桥比年青人走的路还长",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表现得自傲。或者,对他人合乎科学的道理和中肯的劝告麻木不仁,听不入耳,自认多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从没出过事故;或者凭"老经验"办事,吃"经验"饭,习惯性违章等。 4、得过且过的心理。抱有这种心理的干部、职工的特点是:工作低标准、马虎从事、办事凑合、敷衍塞责,缺乏主人翁意识、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他们在工作中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视安全规章和作业程序为儿戏。如,采矿作业中危险的顶板不处理,只要保证本班不出问题即可;跑、冒、滴、漏不堵塞;只要本班能生产即可,诸如此类,都是得过且过的心理表现。 5、逆反心理。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特别是在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少数职工的逆反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禁止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我偏要戴,规定戴安全帽要系好系扣,我偏不系等等,都是逆反心理的体现。 6、反常心理。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可发现,一些员工在受到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等某种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时,常常情绪反常。在工作中出现烦躁、急躁、闷闷不乐、心神不宁、情绪低落等现象。此时,这些职工最容易失去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对隐患的判断力和事故的反应力等均会大幅度地下降,从而易于发生事故。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作业环境特殊,和其他行业相比,煤矿安全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三违”行为有关,“三违”行为不仅受生产环境所制约,更重要的受矿工个体因素所影响,在同一生产环境中,有的矿工很少发生“三违”行为,有的矿工则经常的发生“三违”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矿工个人心理的差异有关。矿工心理不仅是“三违”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而且也是那些虽然不违反“三大规程”但违反矿工职业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通常情况下与“三违”行为有关的心理因素有:恐惧焦虑、麻痹大意、注意力分散、欲速冒进、逆反心理、盲目自信、冒险蛮干、侥幸心理等,在这里主要讨论前面四种。 关键词:心理因素安全生产 一、恐惧焦虑 恐惧焦虑心理状态是由一定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引起矿工恐惧焦虑,可以是当前的事物,如事故就在自己身边发生,可以是过去的情景的回忆;可以是对未来的想象,一个新进煤矿的工人可能由于社会上对矿工职业危险的过分渲染,而产生恐惧焦虑。恐惧焦虑是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反映,即对损伤身体、危及生命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在恐惧焦虑状态下,矿工会坐卧不安、举止失措、畏畏缩缩,稍微有点动静就会惊慌不慌。恐惧焦虑的心理在外界监督不严的情况下,会出现“三违”行为。如某

矿6名工人在掘进工作面作业时,因违章爆破引起了仅脸盆大的一堆小火,本来只要作简单的扑打覆灭方法就可以扑灭,但他们都惊惶失措地跑掉升井了。当有关人员在总回风巷发现烟雾后逐级汇报,后又由于对火灾的性质作了错误判断,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措施,当某负责人率队下井在现场灭火时,发生了瓦斯爆炸,造成了8人牺牲。 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主要由以下几种方法: (一)加快安全设施的建设,减少煤矿事故率。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安全监测系统,使矿工感觉到安全,可以消除恐惧焦虑心理。相反,煤矿生产环境不良,劳动工具简陋,领导对工人安全不关心等,矿工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矿工的恐惧焦虑心理状态与煤矿事故发生率成正比。事故居高不下,使矿工感到井下不安全因素太多,视井下为畏途,由此产生较高的恐惧焦虑心理。煤矿事故发生率长期保持低水平,矿工就不会为安全过分担心。可见,减少事故发生率是克服恐惧焦虑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教育,使矿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矿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具有熟练自我保护技能,有利于降低恐惧焦虑心理。 (三)协调好矿工组织中人际关系,使矿工之间具有浓厚的友谊。矿工之间的相互支持可以起到相互激励,使恐惧焦虑心理得以消除。 二、麻痹大意 麻痹大意心理状态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在麻痹状态下,矿工对危险的迹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故往往出现在自认为安全可靠的地

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

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 由洛克(J.Locke)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过程型激励理论,此理论的基本要点是,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重要过程。 心理学家将目标作为诱因,它是激发动机的外在条件。通过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发现,外在的刺激因素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和压力等,均是通过目标来影响人的动机的。因此,重视目标的作用,设置合宜的目标和努力争取实现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 在一个良性的心理循环中,目标的作用可概括为,目标导致人们努力去创造绩效,绩效增强人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产生更高目标的需求,如此循环反复,促使人们不断努力前进。 美国学者杜拉克(P.Drucker)曾指出:“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这提示设置目标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中期,杜拉克令明确地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把目标作为企业内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激励方法,经三十余年的研究、实践,在理论和应用上不断完善,已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在企业管理和安全工作领域广泛应用。我国近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它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方法。 目标管理引入安全工作领域,形成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是将企业的安全目标渗透到企业的总目标中,应用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目标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强调以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目标为中心,重视人和绩效的系统整体管理,即把企业的安全工作任务转化为安全目标体系,使每个职

工明确自己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有关安全的目标,并以目标激发安全动机以指导行动,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职工在企业安全工作中处于“自我控制”状态,注重最终的安全目标的实现。 所谓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控制”,是指企业各部门、基层和职工在安全产活动中能充分了解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和要求,充分了解自己做的工作现状,当出现差错时,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企业各级部门通过目标展开过程,明确安全工作的共同目标及其主次分工,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人,分工负责,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安全目标管理是以目标设置理论为依据,广泛吸取了科学管理的系统论观点和观代组织理论,重视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和目标的作用,并将其作为企业组织行为高效运转的关键。 一、企业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具有下列作用 1.指引作用。企业一旦确定了安全目标,并层层落实时,就促使企业各层次管理部门和职工明确各自的责任,规定着人们的行动方向,围绕着各自的目标,统一意志,努力去创造绩效。 2.激励作用。在安全目标合适时,可激发职工安全动机,驱使人们的积极行动。职工对安全目标的效价越大,期望值越高,激励作用越大。 3.调节作用。在安全目标管理过程中,整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和活动,围绕着预定的目标有效地运转。对于实现目标要求的工作,则加以鼓励和积极强化。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则加以控制,从而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4.监督作用。企业安全目标为有效的安全监察提供了可靠的量化数据,因此,安全目标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控制因素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安全行为的正确性常常由人的行为决策和操作行为决定,这些 决策和行为容易受到人的心理所影响。因此,理解人的心理对安全 行为的影响以及其控制因素是确保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 一. 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是由很多心理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心理因素也会影 响到人的安全行为。 1.态度 态度是特定行为的心理倾向。一些人表现出对安全的积极态度,另一些则表现出对安全不够重视的消极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是综合 了传统观念、社会文化因素等的复杂心理反应,而且会影响人的安 全行为决策和执行。 2.认知 认知是一个人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如果一个人不能完全 认知危险环境,那么他的安全行为将会受到影响。另外,认知偏差 也会影响安全行为。认知偏差是指人由于语言、文化、心理素质等 原因而选择性地忽略或歪曲某些信息,从而导致判断错误产生不安 全行为。 3.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全行为。当个人面临很大的压力或心理负荷时,可能无法集中精力和思维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执行安全行为,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 二.影响安全行为的控制因素 为了控制影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育 教育是影响形成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养个人的安全意识和增强个人对安全的认知,引导个人正确了解和识别危险,从而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2.约束 在企业、社会等安全环境中,必须制定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强制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的执行可以限制人的行为,以确保人们在安全环境中执行安全行为。 3.奖惩制度 在企业和社会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正确的安全行为,惩罚不良的安全行为,可以培养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要求个人始终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 4.安全设备 在工作、生活等场所中,应该保证有适当的安全设备,例如:防护用品、消防设备、安全标识、报警器等。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人的安全性和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 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刺激物既包括物也包括人。人在对别人感知时,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外部行为上,而且要依据这些外部特征来了解他的内部动机、目的、意图、观点、意见等等。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是对他人外部行为表现的知觉,并通过对他人外部行为的知觉,认识他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第二是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和人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感情因素参和其中。三是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人的社会知觉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个人的知觉中发生歪曲。产生偏差的原因有:①第一印象作用;②晕轮效应;③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④定型作用。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 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人对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领导和员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

全的态度及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要人具备合理的安全行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大平台上,每个 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被领导者;有人当工人,有人当农民;有人是丈夫,有人是妻子,等等。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只有按照个人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发生混乱。角色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角色行为的偏差,使个人行为和外部环境发生矛盾。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作用来为其服务。

员工的不安全心里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的安全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员工的安全心理状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以下是我总结的员工不安全心理状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希望能抛砖引玉。 员工的不安全心理: 1、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大多数是“明知故犯”。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例如,一多种经营企业修保队2004年9月12日搭一彩钢房顶时,一外雇工从3,9米高的屋顶上掉下来摔伤致残的事故就令人痛心。施工前公司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安全会,制订安全措施,分专人负责,配备专职现场安全监督员,但事故还是未能避免。纠其原因,违章操作所致。一是外雇工属内退老职工,自以为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不按规定在高空作业系好保险带,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操作,现场人员安全提示时还满不在乎。二是专职负责人未履行好安全职责。三是现场安全监督员未尽到监督责任。结果是因责任性不强,违章作业导致该同志终身残废。在作业现场操作中,员工的违章操作干惯啦,领导对现场的违章看惯啦,对违章制止不力,听之任之,是对操作者安全的不负责任。 2、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这种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但时间久了,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讲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心里放松警惕,觉的无所谓。 3、惰性心理:一些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而忽视了安全。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巡回检查中,听、摸、闻、比、看不认真,看是检查实是在走过场,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 4、个人英雄主义和从众心理:有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不讲科学态度,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见别人那样做,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安全帽不系带就随意穿行于装置区等等,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许多资料表明,人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健康成长进步是有益的、积极的,可以给人以向上的力量;不良心理,对人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破坏性不可低估。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社会因素也发生急剧的变化。经济利益的调整,社会竞争的加剧,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对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他们长时间承受各种困惑或压力,容易产生紧张、焦燥、压抑、委屈、悲观、退缩、嫉妒、自私等不良心理反应,有的因此失去控制,丧失理智,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给安全生产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新形势下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一、常见的几种不良心理现象 近几年来,通过读书、看报、新闻媒体和工作实际,了解到,有的人员的心理问题呈复杂化趋势,不良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明显。总的来看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绪低落,行动迟缓,心不在焉,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住,工作消极,缺乏责任心。在驾驶车辆途中,情绪恍惚走神,危及安全,这种心理是消极的,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可以使人做出越轨或不道德行为,以致发生事故也可能导致人格畸变; 2.不守纪律,爱发牢骚,讲怪话,故意顶撞领导,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这种心理极具煽动性,破坏性较大; 3.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冲动,尤其驾驶车辆时,开赌气车、开

英雄车。这种焦燥心理,处理不好,容易伤人、误事;发生事故。4.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受领导重用,心里不舒服,心理嫉妒,犯红眼病,造成在行为上喜欢说别人的风凉话,处处刁难人,给别人出难题。看到别人出差错、受处分,心理高兴。这种心理既害人又害已;5.耐力不强,缺乏刻苦努力精神,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差距较大时,如:调职、调资、入党、考学、学技术等目的没有达到,悲观失望,有的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对领导和同事产生报复心理,个别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产生上述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性格,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家族遗传等原因,也有管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人员的心理了解把握不够、疏导不力的问题。特别是年青人,社会阅历浅,心理不够成熟,遇到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再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从思想上、心理上就容易出问题。 人员的不良心理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一是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有不良心理的人,一般工作主动性、自觉性不够,任务完成质量不高,文明服务不到位,做事容易出差错,轻者给工作带来麻烦,重者会造成不安全事故,给国家财产或人员生命、健康造成损失。二是干扰干群关系,影响正常工作。人员的不满情绪和不稳定心态,若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很容易形成市场,在干群中相互影响,甚至会引发出新的矛盾,造成干群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关系紧张,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安全也没有保障。三是对危险品等特殊物资构成的威胁。对储存有爆炸危险品等特殊物资的部门和行业,

个体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

目录 一、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 二、“三违”及其成因 (2) 2.1是问题出在责任主体单位。 (3) 2.2是扭曲的思想观念和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 (3) 三、“三违”与个体心理因素间的关系 (3) 3.1侥幸心理。 (3) 3.2从众心理。 (3) 3.3依赖心理。 (3) 3.4厌烦心理。 (3) 四、如何利用安全心理学保障航标安全生产 (3) 4.1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安全健康心理。 (4) 4.2提高工作兴趣,稳定安全生产积极性。 (4) 4.3强化层次激励,确保安全期望值实现 (4) 五、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个体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 造成身心俱疲和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被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都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尽管如此,安全事故还是不能杜绝,笔者认为,安全生产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是影响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调适好生产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中在分析安全生产领域几种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就在航标作业中如何利用好 安全心理学,实现安全生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安全生产;个体;心理 一、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心理调适法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感觉、思维、注意力、行为的协调连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通过教育培养得到提高。所以在培养人的全过程中,通过教育、职业训练、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 奖惩控制法精神激励是重要的激励手段,它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在较高的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各种安全活动过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参与决策,吸收他们中的正确意见。利用纪律的约束力,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作业,杜绝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发生。对安全生产的好人好事进行奖励可采取评先进、发奖金、树立榜样等。对违纪者的惩罚,可采取罚款、通报批评、警告等,奖励或惩罚应按公平、公正、公开、从严的原则进行处理。 管理控制法安全生产控制是依靠安全生产机构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实行控制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合理划定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职位 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我国各领域生产活动中强调最多、管理最严的环节之一,上至国家安全管理部门下至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时时抓、处处抓,安全生产形势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改善。但安全事故还是无法杜绝,从2010年“1.7”兰州石化罐区爆炸火灾事故到“5.23”辽宁特大车祸,从“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起火事故到“8.24”黑龙江伊春空难。一次次给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敲响了警钟,虽然以上事故表象上看来与航标生产没有必然联系,但航标作业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海上作业可以说据有高危险性。那么为什么在各方面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大环境下安全事故还会不断发生呢?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现场管理中的“三违”现象有关。 二、“三违”及其成因 所谓安全生产中的“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表现在航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心理学与安全管理 一般地说,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可归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是指劳动者的技术、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现了与作业要求不相协调的情况:外因是指设备状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以及劳动环境的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的事故统计表明,在企业内所发生的事故中,70%~75%是由于劳动者在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状态支配的。因此,当我们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分析和研究事故发生的内因条件时,就必须调查事故发生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亦即借助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指认识、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的内容和关系如图所示。 一、认识、情感和意志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 认识过程是人们的心理活动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活动,使人们能认识事物的个体和整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采取的行为。 人长期从事某一操作时,有时会产生视觉与客观对象之间的不一致,这种和客体不一致的错觉有时会成为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即对某些对象的形状、尺寸及质上的错误知觉能导致操作者错误的判断,成为 第 2 页共 8 页

安全生产危险心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危险心理 1、浅谈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消除麻痹心理 南京工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王传文田文友程源建筑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人的麻痹因素、有环境的因素、机械设备的因素、规章制度的因素等等,而人的麻痹心理因素又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在工程施工中,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不仅因人、因时和因事而异,同时又很容易受外部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当施工人员的心理处于消极状态下进行操作时,其感觉、思维和反应的机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工作差错增多,最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当施工人员具备优良的素质,处于积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就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对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就能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就应该认真研究人的麻痹心理因素,全面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施工作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消除人的麻痹心理。这对于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在施工现场指挥施工的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就工程中人员容易经常出现的麻痹心理,谈谈如何消除的几点认识。一、在施工过程中易存在的麻痹心理1、在安全机构建立中存在麻痹心理安全组织机构对各个施工单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及生产第一线的安全管理者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职能部门及安全员的职责,就是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但是,随着建筑企业机构的改革,为了减员增效,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安全管理机构不能创出效益,用处不大,可有可无;还有的企业领导认为本企业多年没有出现伤亡事故,在安全意识上出现麻痹心理,将安全管理机构合并,安全管理岗位让其他人员代替和兼职,以减少在编人员数量。由此,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无人过问和无人检查等现象,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2、在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过程中存在麻痹心理我国早已有了一部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法》和各种行政法规,用来约束企业的安全行为。但是,有些单位领导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顾劳动者的死活;或见利忘义,不按规定施工,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总认为执行各种法律法规受限制,可以凭经验施工;为了降低成本,对施工中必须使用的防护用品和防护材料能不投入就不投入等心理。由于管理者有此麻痹思想和不良做法,导致各种作业人员在操作时,为了图方便,节省开支,不按操作规程去执行,而造成事故。3、在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中存在的麻痹心理施工现场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如何,对安全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安全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只有在日常管理和检查中认真负责,才能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但是,有的施工现场主管领导和检查人员只重视工程进度,忽视安全防范,经常以工期紧,资金不到位为理由将安全措施、安全防护、劳保用品、机械设备维修等抛在脑后,以致于安全检查不到位,甚至不进行检查,对隐患视而不见,以至发生伤亡事故。4、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麻痹心理在施工中,只有采取积极和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人的麻痹心理及不安全行为,才能较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施工现场,除了确保安全防护等“硬件”到位,还要加强对人的麻痹心理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警钟长鸣”以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素质,这是实现建筑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但是,在教育培训方面,有的施工单位对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总认为教育培训有没有无所谓,施工人员可以边学边干,存在着作业人员未经安全知识培训和学习就进场作业,致使作业人员不懂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二、提高安全意识,消除麻痹心理安全管理工作对工程来讲至关重要,要想达到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在于“宣传政策,提高认识,落实制度,发现隐患,督促整改,促进安全”。为提高

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

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精品管理制度、管理方案、合同、协议、一起学习进步

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而这些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 1、侥幸心理。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2、冒险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 5、逆反心理。其表现特征是:不接受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某些人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例如,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操作,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办;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不要动手,而在好奇心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 6、凑兴心理。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伴友爱和力量,通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他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积极作用,但也常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例如,某风钻工休息时开玩笑,拿一根有6个大气压的风管往另一个人的屁股里塞,造成悲惨的人身事故。诸如上班凑热闹、乱动设备信号、工作时间嬉笑等,都是发生事故的隐患。由凑兴而违章的情况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他们精力旺盛、生性好动,加之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常有些意想不到的违章行为。因此经常以生动的方式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规章制度教育,以控制无节制的凑兴行为。

安全心理学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不断生产出新的物质资料的全过程,始终伴随和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安全与危险。如果我们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物质资料(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它生产要素统称为物,那么在人、物系统中,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当两者的运动轨迹相交时,其交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虽然人与物两大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生产事故是由于人们思想上麻痹,发生不安全行为或违章作业所引起的,即使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物也是由人操作支配的,而人的行为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事故的发生情况,所以要控制事故就首先要学会掌控人的心理。 一、那么什么安全心理学呢? 要了解安全心理学首先要知道什么事心理学。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规律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规律。心理发展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这两种心理发展过程的内容和关系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心理活动是分不开的。心理学认为,人们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器官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思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思想,指挥行动,产生行为。所以,只要有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就必然会造成事故隐患,也就存在着演变成事故的可能性。 所以说,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要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要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总之,要搞好人的管理,有效地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必须从人的心理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出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的日益大型化,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普遍关注。因此,安全心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安全科学的一门新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人将它和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并列,誉为现代安全科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是工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独立分支。 安全心理学是属于心理学分支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它运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