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类型及原理研究进展

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类型及原理研究进展

孙璇;马燕斌;张树伟;段超;王新胜;李燕娥

【摘要】评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外源凝集素类基因、RNA干扰技术涉及到的一些昆虫来源基因等几类抗虫基因的抗虫机理及其在转基因棉花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回顾总结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已取得的成果,以了解我国现阶段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进展程度,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提供方向.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44)001

【总页数】4页(P115-118)

【关键词】棉花;转基因;抗虫基因

【作者】孙璇;马燕斌;张树伟;段超;王新胜;李燕娥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隶属于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

济作物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抗虫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转基因抗虫棉基因类型主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dal Proteins,VIPs)基因;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基因;植

物外源凝集素(Lectins)类基因以及RNA干扰技术(RNAi)所涉及到的一些昆

虫来源基因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结晶蛋白是苏云金杆菌芽孢形成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杀虫结晶蛋白,为130~160 kDa多肽,俗称Bt杀虫晶体蛋白或δ内毒素。Bt杀虫晶

体蛋白以原毒素形式存在于伴孢晶体内,经过体外碱解或者经过昆虫肠道被蛋白酶水解为55~70 kDa或者更小的多肽,小多肽与敏感昆虫肠道中上皮纹缘细胞的

特异受体结合,进而破坏纹缘细胞渗透压平衡,使细胞裂解,杀死敏感昆虫[1-2]。根据杀虫谱的不同,将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成Ⅰ,Ⅱ,Ⅲ,Ⅳ,Ⅴ,Ⅵ六大类,统称为Cry基因,分别代表不同的杀虫范围。其中,CryⅠ对鳞翅目昆虫幼虫有特异性;CryⅡ对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有特异性;CryⅢ对鞘翅目昆虫有特异性;

CryⅣ对双翅目昆虫有特异性;CryV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有特异性;Cry VI对线虫

有特异性。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每一类型下又可分为A,B,C等基因型[3-6]。现阶段国内棉花Bt蛋白基因类型转化事件如表1所示。

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类型可分为:Vip1基因、Vip2基因、Vip3基因和Vip4基因。其中,Vip1和Vip2对鞘翅目叶甲科昆虫有杀虫特异性;Vip3对鳞翅目昆虫有杀

虫特异性;Vip4是新发现的一类蛋白,其具体功能还不清楚;VIPs可能是通过与敏感昆虫的柱状细胞结合,使其破裂,从而使敏感昆虫肠道受损死亡,起到杀虫作用。

Syngenta公司将Vip3a20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棉花COTl 02并进行注册,COTl 02对棉铃虫、烟蚜夜蛾、粉纹夜蛾、秋茹虫、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

较高的抗性[18-19]。2006年,浙江大学沈志成在实验室合成Vip3基因载体,并申请专利(专利号CN1818067A),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ip3基因与CrylA基因导入陆地棉,期望获得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广谱高抗的棉花品种[19-20]。

目前,我国已审定抗虫棉品种14个,其中,单价棉11个:GK1(国抗1号)、GK12(国抗12号)、GK19(国抗19号)、GK22(国抗22号)、GK30(鲁

棉研16号)、GK95-1(晋棉26号)、GK46(晋棉31号)、GKz10(鲁棉研

15号)、GKz13(鲁RH-1)、GKz6(中棉所38)和GKz8(南抗3号);双价棉3个:sGK321(SGK321)、sGK9708(中棉所41)、sGK5(新研96-48)。蛋白酶抑制剂(PIS)杀虫时能与昆虫消化道内消化酶相结合,形成稳定的酶抑制

剂复合物,使消化酶水解作用削弱;同时酶抑制剂复合物还能作为一个负反馈信号使昆虫厌食,双重效应使昆虫对蛋白利用率降低,减少食物摄取,最终导致营养缺乏,发育不正常或死亡[21]。与Bt杀虫蛋白相比,PIS对昆虫致死率较低,但是

抗虫谱更广,使昆虫相对来说不易产生抗性。目前,已从马铃薯、大豆、豇豆、玉米等植物中提取出多种能够表达蛋白酶抑制剂的DNA或cDNA[22]。现阶段转基因抗虫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型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sin Inhibitor,CpTI)基因,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Kunitz Trypsin Inhibitor,SKTI)基因,苦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Sophora alopecuroides L. trysin inhibitor SATI)基因。

3.1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类型,对鳞翅目的棉铃虫、烟草芽蛾、海灰翅夜蛾和玉米螟以及鞘翅目的玉米根叶甲、杂拟谷盗和四纹豆象,直翅目的蝗

虫等具有一定毒杀作用。

1998年,李燕娥等[23]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转入棉花,获得对棉铃

虫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棉株。1999年,郭三堆等[9]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合成的GFM CryIA杀虫基因和经过修饰的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转入到石

远321中棉所19号以及3517和541中国棉花生产品种中,首次获得了双价转

基因抗虫棉株系。高越峰等[24]在实验室通过对CpTI基因进行修饰得到Sck基因,2007年,与郭金英等[25]合作,通过花粉管通道注射获得转Bt+Sck双价基因抗虫棉,其对棉铃虫的抗性显著高于抗虫对照品种sGK321。

3.2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基因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可抑制多种昆虫消化蛋白酶活性,尤其对鳞翅目昆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胰蛋白酶抑制力明显强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24];1999年,王伟等[26]将含有豌豆外源凝集素(Pealectin,P-Lec)基因和SKTI基因的双价抗虫基因转入新陆早1号、新陆中2号、冀合321和辽9,获得对棉铃虫幼虫有较强抗性的双价抗虫棉。薛计雄等[21,27]将CpTI基因的5′端修饰添加了SKTI信号肽序列、3′端修饰添加滞留内质网信号肽序列,与Bt基因一起导入棉花,获得了具有更高抗性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

3.3 苦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SATI)基因

苦豆子胰蛋白酶对棉蚜具有较强的抗性[28]。2007年,翁琴[15]将Bt+SATI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具有更高抗性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

植物外源凝集素是一种可以与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被昆虫取食后,不仅能与昆虫消化道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还能促使昆虫消化道内的细菌过量繁殖,使消化道发生病变,最终使得昆虫拒食、生长停滞,直至死亡[22,29-30]。现阶段转基因棉花应用的基因型主要有:豌豆凝集素(P-Lec)基因和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

4.1 豌豆凝集素(P-Lec)

豌豆凝集素(P-Lec)是从豌豆种子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蛋白质,前凝集素原由275个氨基酸组成,经过内质网和蛋白体加工后形成178个氨基酸的β链和58个氨基酸的α链特定蛋白结构,可专一性结合甘露糖或葡萄糖残基[31]。

4.2 雪花莲凝集素(GNA)

雪花莲凝集素(GNA)是从雪花莲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四聚体蛋白,由4个12 kDa 的相同亚基组成,能专一性识别α-1,3和α-1,6连接的D-甘露糖残基[30,32]。雪花莲凝集素对同翅目的蚜虫、叶蝉和稻飞虱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具有中等毒杀作用[25]。

1999年,王伟等[26]将含有豌豆外源凝集素基因和SKTI基因的双价抗虫基因转入新陆早1号、新陆中2号、冀合321和辽9,获得了对棉铃虫幼虫有较强抗性的双价抗虫棉。2003年,刘志等[10]将Bt+GNA双价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入苏棉16号,从而获得转基因植株TL1的纯合株系,TL1与6个感虫的常规品种配制正、反交组合,F1都高抗棉铃虫。2005年,吴霞等[13]将Bt-CpTI-GNA三价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棉铃虫棉株。

RNAi作用的基本过程主要分为3步:第1步,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导入细胞被RNaseIII家族中的Dicer酶剪切成小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第2步,siRNA与相关蛋白结合形成RISC (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复合体,RISC复合体含有解旋酶、核酸内切酶等。siRNA与RISC结合后,siRNA被解旋酶打开形成单链结构。第3步,RISC上的单链RNA能特异性与其互补的靶标mRNA序列相结合,然后由RISC 上核酸内切酶将靶标mRNA序列切割成21~23 nt小片段,从而使翻译停止,即转录后基因沉默。RISC上的单链RNA称为导向链(guide strand),导向链核酸序列通过碱基互补只能和与其同源的靶标mRNA结合,从而决定了RNAi效应

的特异性[33-34]。

Mao等[35]培育了转棉铃虫cyp6ae14基因棉花、烟草、拟南芥,其中,

cyp6ae14基因编码能使棉铃虫对棉酚产生抗性棉酚代谢蛋白。棉铃虫取食转基因植物后肠中cyp6ae14基因转录水平大幅降低,CYP6AE14蛋白翻译水平下降,使棉铃虫对棉酚的耐受力降低,进而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直至死亡。

2013年,熊叶辉[33]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棉铃虫蜕皮调节转录因子HaHR3基因的Fragmentl目的片段转入三生烟和珂字棉,得到阳性转基因植株,以阳性单拷贝烟草饲喂棉铃虫,取食48 h后棉铃虫HaHR3基因被有效沉默,棉铃虫HaHR3蛋白表达亦被有效抑制,棉铃虫体质量增长缓慢、发育畸形,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化蛹率及羽化畸形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同时还首次从棉铃虫中克隆并鉴定出Ha-sil-1和Ha-sil-2基因序列片断,其对棉铃虫可能存在系统性干扰效应。

Bt抗虫基因是使用最早、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基因,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转基因抗虫棉大多是转Bt抗虫基因。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大量种植,一些昆虫开始对其产生抗性。张浩男[36]报道,在黄河流域田间监测出棉铃虫对转基因抗虫棉已产生早期抗性,一旦棉铃虫对抗虫棉产生抗性,抗虫棉将失去价值。通过转入双价基因或多价基因,可有效延缓棉铃虫对转基因棉花产生抗性的时间。目前,转基因抗虫棉仅对鳞翅目昆虫中棉铃虫、菜青虫有较为理想的毒杀效果,对棉蚜、红蜘蛛、棉叶螨、棉盲蝽等棉田主要害虫不能有效控制。转基因抗虫棉抗虫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RNAi技术,可以针对某一种害虫找出特异性基因进行单一性防治,也可以找出某一类共同基因进行广谱性防治。RNAi技术非常有效地拓宽了抗虫谱,也是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热门途径。

【相关文献】

[1]Hilder V A,Gatehouse A MR,Sheeman S E,et al.Anovel mechanism of insect resistance engineered into tobaccol[J].Nature,1987,330:160-163.

[2]Van Rie J,McGaughey W H,Johnson D E.Mechanism of insect resistance to the microbial insecticide Bacillust huringiensisl[J].Science,1990,247:72-74.

[3]崔洪志,郭三堆.Bt毒蛋白抗虫植物基因工程进展[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6(2):166-172.

[4]王忠华,舒庆尧,崔海瑞.Bt杀虫基因与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16(1):51-58.

[5]曹素梅.蓖麻毒素的原核表达研究和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En的构建[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6]张汉尧,刘小珍.滇杨抗蛀干害虫转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1):12-14.

[7]谢道昕,范云六,倪万潮,等.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J].中国科学:B辑,1991(4):367-373.

[8]郭三堆.植物Bt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8-13.

[9]郭三堆,崔洪志,夏兰芹,等.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1-7.

[10]刘志,郭旺珍,朱协飞,等.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J].农业

生物技术学报,2003,11(4):38-39.

[11]Guo H N,Wu J H,Chen X Y,et al.Cotton plants transformed with the activated chimeric CrylAc and aPI-B genes[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45(1):108-113. [12]赵福永,谢龙旭,田颖川,等.抗草甘膦基因aroAM12及抗虫基因Btslm的转基因棉株[J].作物学报,2005,30(1):108-113.

[13]吴霞,王娇娟,朱祯,等.转Bt-CpTI-GNA基因棉花的研究[J].棉花学报,2005,17(6):353-359.

[14]郭金英.转Bt+Sck双价基因抗虫棉的培育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15]翁琴.海岛棉(Gbarbadenese L.)茎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农杆菌介导抗虫基因(Bt/SATI)转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7.

[16]李博.棉花Cry5b Bt基因的转化及检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17]王峰,张秋平,陈金湘,等.Bt-Cry5Aa基因转化棉花及其抗虫性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4):877-881.

[18]方军.苏云金杆菌营养期杀虫蛋自Vip3基因及其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2008.

[19]张安红,罗晓丽,肖娟丽,等.Bacillus thuringiensis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与其转基因植

物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550-552.

[20]李朋波,曹美莲,杨六六,等.转vip3基因作物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81-84.

[21]薛计雄,张锐,张桦,等.高效双价(Bt+cpt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

科技导报,2013,15(3):91-97.

[22]唐丽,谭炎宁,韩晓霞,等.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杂交水稻,2011,26(1):1-6.

[23]李燕娥,朱祯,陈志贤,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棉花的获得[J].棉花学报,1998,

10(5):237-243.

[24]高越峰,朱祯,肖桂芳,等.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分离及其在抗虫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J].植物学报,1998,40(5):405-411.

[25]郭金英,朱协飞,郭旺珍,等.转Bt+sck基因双价抗虫棉的抗虫性及遗传分析[J].棉花学报,2007,19(2):88-92.

[26]王伟,朱祯,高越峰,等.双价抗虫基因陆地棉转化植株的获得[J].植物学报,1999,41(4):384-388.

[27]薛计雄.高效双价(Bt+cpti)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棉花中的表达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2.

[28]许键,张强,罗淑萍,等.苦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

物理学报,1997,29(6):585-590.

[29]陈红梅.skti和p-lec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洋桔梗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30]吴巧娟.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鉴定和抗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CAPS标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31]侯学文,黄剑威.植物凝集素及其在抗病虫害分子育种中的应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6):1217-1223.

[32]曹素梅.蓖麻毒素的原核表达研究和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En的构建[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33]熊叶辉.RNAi介导的棉铃虫HaHR3基因沉默及转基因植物抗虫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

业科学院,2013.

[34]任琴,郭志鸿,王亚军,等.RNA干扰及其在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真核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35(6):80-89.

[35]Mao Y B,Tao X Y,Xue X Y,et al.Cotton plants expressing CYP6AE14 double-stranded RNA show enhanced resistance to bollworms[J].Transgenic Research,2011,20(3):665-673.

[36]张浩男.棉铃虫Bt抗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及钙粘蛋白胞质区突变基因的功能表达[D].南京:南

京农业大学,2012.

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类型及原理研究进展

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类型及原理研究进展 孙璇;马燕斌;张树伟;段超;王新胜;李燕娥 【摘要】评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外源凝集素类基因、RNA干扰技术涉及到的一些昆虫来源基因等几类抗虫基因的抗虫机理及其在转基因棉花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回顾总结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已取得的成果,以了解我国现阶段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进展程度,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提供方向.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44)001 【总页数】4页(P115-118) 【关键词】棉花;转基因;抗虫基因 【作者】孙璇;马燕斌;张树伟;段超;王新胜;李燕娥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隶属于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其也是我国重要的经 济作物之一。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抗虫棉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转基因抗虫棉基因类型主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Vegetative Insectidal Proteins,VIPs)基因;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基因;植 物外源凝集素(Lectins)类基因以及RNA干扰技术(RNAi)所涉及到的一些昆 虫来源基因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结晶蛋白是苏云金杆菌芽孢形成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杀虫结晶蛋白,为130~160 kDa多肽,俗称Bt杀虫晶体蛋白或δ内毒素。Bt杀虫晶 体蛋白以原毒素形式存在于伴孢晶体内,经过体外碱解或者经过昆虫肠道被蛋白酶水解为55~70 kDa或者更小的多肽,小多肽与敏感昆虫肠道中上皮纹缘细胞的 特异受体结合,进而破坏纹缘细胞渗透压平衡,使细胞裂解,杀死敏感昆虫[1-2]。根据杀虫谱的不同,将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成Ⅰ,Ⅱ,Ⅲ,Ⅳ,Ⅴ,Ⅵ六大类,统称为Cry基因,分别代表不同的杀虫范围。其中,CryⅠ对鳞翅目昆虫幼虫有特异性;CryⅡ对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有特异性;CryⅢ对鞘翅目昆虫有特异性; CryⅣ对双翅目昆虫有特异性;CryV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有特异性;Cry VI对线虫 有特异性。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每一类型下又可分为A,B,C等基因型[3-6]。现阶段国内棉花Bt蛋白基因类型转化事件如表1所示。 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类型可分为:Vip1基因、Vip2基因、Vip3基因和Vip4基因。其中,Vip1和Vip2对鞘翅目叶甲科昆虫有杀虫特异性;Vip3对鳞翅目昆虫有杀 虫特异性;Vip4是新发现的一类蛋白,其具体功能还不清楚;VIPs可能是通过与敏感昆虫的柱状细胞结合,使其破裂,从而使敏感昆虫肠道受损死亡,起到杀虫作用。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花研究进展 引言 棉花生长周期长、虫害多,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据统计,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全球每年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占所有农作物防虫费用的四分之一。[1]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仅费用高,且已引发了棉虫的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消化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抗虫的目的。与施药防治棉田害虫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较多优势:不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残留;不会被雨水冲刷流失;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保护作用无盲区;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2]等。雪花凝集素(Gu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GNA)是第一个转入重要作物、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抗性的基因,转GNA的水稻可降低害虫的存活率,阻止害虫的发育[3]。另外烟草阴离子过氧化物酶[4]、昆虫几丁质酶基因[5]也被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迄今为止在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的应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另外,凝集素、α-淀粉酶抑制剂、胆固醇氧化酶等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印度Bt棉2002年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转基因棉回报率高,生产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到2005年我国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已增至26个[6],到2007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达380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69%。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2%,达到了1.143亿hm2,成为过去五年来种植面积增加第二快的一年。[7] 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然而,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也不断涌现出一些问题,如棉花质量问题,抗虫性持久问题,对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 1.几种抗虫基因的介绍 1.1 Bt基因 Bt基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简称,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Bt基因是抗虫棉中研究最多、进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基因,它对鳞翅目昆虫有专一杀伤作用。大部分Bt杀虫蛋白具有杀虫专

浅谈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抗虫研究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论文· 题目:浅谈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抗虫研究上的应用论文提纲 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1国外的研究情况 1.2我国的研究现状 二、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抗虫研究上的应用 2.1.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 2.1.1概述 2.1.2机理及应用 2.2植物凝集素基因 2.2.1概述 2.2.2机理及应用 2.3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2.3.1概述 2.3.2机理及应用 三、结论与展望 3.1结论 3.2展望

浅谈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抗虫研究上的应用 【摘要】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来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笔者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就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抗虫研究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抗虫机理基因 虫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制约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害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带来了如农药残留、害虫产生抗药性、杀灭天敌等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利用植物抗虫基冈工程培育的抗虫作物,可以避免害虫危害,还具有成本低、保护全、特异性强等优点,从而倍受关注,成为当前农业生物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自从l987年比利时植物遗传所的Vaeck等AYI首先报道了外源抗虫基阁转入炯草,随后Barton等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的Fishhoff等人也都报道了他们获得抗虫转基因烟草和番茄植株的研究,由此开创了植物抗虫育种的新领域。目前已有多种植物抗虫基因在烟草、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上获得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有的已申请到田间释放和商品化生产。本文笔者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的基础上,就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抗虫研究上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1国外的研究情况 1987年比利时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Bt毒蛋白基因导人烟草以来,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日新月异、硕果累累。迄今为止,得到的抗虫转基因植物种类已达25种以上,有的已进入商品化生产[1]。根据它们的来源,已克隆得到的抗虫基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主要是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Bt)基因;第二类是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的抗虫基因,主要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Lec)等,应用最广泛的是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第三类是从动物体内分离的毒素基因,主要有蝎毒素基因和蜘蛛毒素基因等[2]。 1.2我国的研究现状 在报道了首例有关转Bt基因烟草和番茄的研究后,Bt基因被相继转入到棉花、水稻、玉米、苹果和核桃等作物中,目前已经有6O多种Bt基因被报道。美国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基因导入壳籽棉,育成世界上首例抗虫棉,棉铃虫为害率下

论转基因棉花及其发展状况

论转基因棉花及其发展状况 摘要: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可是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中的水利灌溉条件不优越,然而转基因棉花克服了这个困难,但是同样面临其他严峻的挑战就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本文就转基因棉花来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来探讨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目前已批准棉花、番茄、辣椒、番木瓜、矮牵牛为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棉花育种及产业化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为增加我国植棉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维护棉农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扭转了美棉公司垄断我国转基因棉种市场的严峻局势,为保障我国棉纺织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下文综合网上的资料与老师的讲解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世界棉花育种中取得的成就,同时对转基因棉花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观点。对我们更充分的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应用技术、现状、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帮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应用发展,品质改良 前言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近10年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出转基因抗虫棉,已审定的品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累计达160khm2;建立了Bt棉的遗传育种、栽培、良种繁育、抗虫性鉴定、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棉田害虫综合防治以及安全性评估等一整套技术体系;棉花抗病基因工程和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也取得了进展。虽然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在我国逐年增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存在的抗性单一、缺乏品质改良品种以及市场监管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棉业的健康发展。 据记载,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 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目前已有二十几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在2007 增30%,达350万hm2,绝对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生产大豆、玉米、棉花、水稻。印度Bt棉2002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将外源基因转入作物的基因组并得到稳定的遗传和表达从而定向地改造生物是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针对棉花生产两个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棉铃虫与黄萎病,我国自1991年起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抗病棉花的研制,探索利用基因工程解决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转 bt 基因抗虫作物的种类

转 bt 基因抗虫作物的种类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农药使用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但也带来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抗虫作物。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1. 转基因抗虫玉米: 转基因抗虫玉米是通过将一种名为Bt(巴西杆菌)基因导入玉米中而产生的。这种基因能够产生一种叫作Bt毒素的蛋白质,对多种害虫具有杀伤作用。Bt毒素能够破坏害虫的肠道,导致其死亡。转基因抗虫玉米能够有效地抵抗玉米螟、斜纹夜蛾等害虫的侵袭,减少农民的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2. 转基因抗虫棉花: 转基因抗虫棉花是通过导入Bt基因使棉花产生Bt毒素,从而抵抗棉铃虫等害虫的侵袭。棉铃虫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会导致棉花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转基因抗虫棉花的出现使得棉农们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 转基因抗虫水稻: 转基因抗虫水稻是通过导入Bt基因使水稻产生Bt毒素,从而抵抗

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侵袭。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出现使得农民们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进而增加粮食产量。 4. 转基因抗虫大豆: 转基因抗虫大豆是通过导入Bt基因使大豆产生Bt毒素,从而抵抗豆莉螟等害虫的侵袭。豆莉螟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转基因抗虫大豆的出现使得农民们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5. 转基因抗虫番茄: 转基因抗虫番茄是通过导入Bt基因使番茄产生Bt毒素,从而抵抗斑点潜蝇等害虫的侵袭。斑点潜蝇是番茄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会导致番茄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转基因抗虫番茄的出现使得农民们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总结起来,转基因抗虫作物通过导入Bt基因使作物产生Bt毒素,从而抵抗害虫的侵袭。它们能够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然而,转基因抗虫作物也面临着许多争议,例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广泛推广使用之前,还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评估。

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检测方法及其表达规律研究进展

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检测方法及其表达规律研究进展贺文;陈金湘 【摘要】It is of great meaning for the breeding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sect - resistant transgenic cotton to study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the degradation rule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ransgenic cott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the degradation rule of insecticidal protein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ransgenic cotton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d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changes of Bt tox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标靶害虫毒杀性,对评价Bt基因成功转化、转Bt基因抗虫棉选育和推广、目标害虫抗性预测以及生物安全评价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国内外转Bt基因棉毒蛋白检测方法及其表达变化规律,并提出引起Bt毒蛋白表达变化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期刊名称】《作物研究》 【年(卷),期】2012(026)004 【总页数】5页(P404-408) 【关键词】抗虫棉;Bt基因;毒蛋白检测;变化规律 【作者】贺文;陈金湘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实践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实践 随着人类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农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转基因技术,也被称为基因改良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基因的调整和修改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让植物更加抗病和抗旱。本文将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实践。 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一个细胞的某一个区域,它含有与特定功能相关的一段 DNA 序列。它可以编码一个或多个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为生命所必需并具有重要的功能。 这些蛋白质分子起着很多基本的生命支持功能,如调控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合成和修复细胞等。重要的是,每个基因都只编码一个或多个特定蛋白质分子。因此,基因可以被视为指挥生命所需物质合成的指令。 二、基因的转移与调整

转基因技术的实现基于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一种常见的 方式是基因转移。这是将一个特定物种中的一个基因直接插入到 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中。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传播有益的基因,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 和产量。这样做将更容易地产生某些有益的生理特性,如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和其他生理保护措施。 三、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 现在我们熟悉了转移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我们再来看看如何 利用这项技术来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几个实例,展 示了转基因技术的潜力。 1. 抗虫棉 昆虫对农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改进植物来减少昆虫破 坏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TransGenic公司联合了美国农业部门的 研究人员,研究并生产不易受到田间常见有害昆虫破坏的抗虫棉。

这项研究利用了细菌的大肠杆菌,将一些基因转移到棉花种植物中,从而使它们产生一种特殊的毒素,能够免疫某些害虫,如豆蚜等,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2. 抗冻米 冷冻对很多农作物来说是致命的。专家已经开始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克服这些困难。研究人员已经制造了一种能够抗寒和冷冻的稻谷,这种稻谷可以在寒冷的环境中显著增加收成。在寒冷、干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食品短缺的环境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3. 抗除草剂大豆 许多农民喜欢使用强力除草剂来控制杂草,但他们也忧虑这个方法可能破坏了肃升作物的健康因子。这时,转基因大豆的经济价值就显而易见。

转基因抗虫棉原理

转基因抗虫棉原理 1.抗虫基因的筛选 转基因抗虫棉的基础是具有抗虫作用的基因的发现与筛选。目前,应 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是来自于一种矮蛋白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中的cry基因。这些cry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具有针对一些害虫的 杀虫活性。 2.基因导入和整合 抗虫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被导入棉花基因组中。具体而言,通常采 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首先,外源基因会被插入到农杆菌的转移载体上,然后利用农杆菌将转移载体中的外源基因导入棉花幼胚细胞中。转基 因棉花幼胚细胞经培养和再生培养后会形成整株抗虫棉花。 3.基因的表达与传递 转基因棉花中的抗虫基因会在棉花植株各个组织中得到表达,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位。当入侵的害虫摄入含有抗虫蛋白质的棉花组织时,抗 虫蛋白质会被其消化道中的酸性条件激活,并结合到害虫肠道壁上的特定 受体上。这会导致害虫消化道溶酶的解离,继而造成肠道细胞的溶解。由 于害虫消化道对抗虫蛋白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识别,这种杀虫作用对非目 标昆虫和人类等哺乳动物相对无毒。 4.抗虫效果评估 5.转基因抗虫棉花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1)减少农药使用:转基因抗虫棉花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 药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产量与质量:转基因抗虫棉花由于抗虫效果好,可以有效降 低虫害损失,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3)经济效益:转基因抗虫棉花减少了农民对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 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目前,转基因抗虫棉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棉 花产量巨大的国家,如中国、印度和美国等,转基因抗虫棉花已成为主要 栽培品种。然而,转基因抗虫棉花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例如,转基因 抗虫棉花可能会导致害虫对转基因抗虫蛋白质的抗性,从而减少抗虫效果。此外,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抗虫棉花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和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在转基因抗虫棉花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中还需要对环境风险和食品安 全问题进行深入评估和监测。

抗虫棉的获得原理

抗虫棉的获得原理 抗虫棉的获得原理可以从遗传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首先,抗虫棉是指具有抵抗害虫侵袭并减少农药使用的转基因棉花。传统棉花对于害虫的侵袭比较脆弱,需要大量的农药来保护,这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并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通过制造抗虫棉,可以显著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抗虫棉的获得原理主要涉及了两个关键步骤:识别并选择目标基因,以及将目标基因导入棉花。 在第一步中,研究人员首先要识别具有抗虫性的基因。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对已知的具有抗虫性的植物品种进行筛选和分析,或者通过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方法来鉴定在受虫害侵袭时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一旦找到了具有抗虫性的基因,研究人员还需要确定其功能和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转基因棉花的改良。 在第二步中,研究人员需要将目标基因导入棉花。这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实现,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农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它能够将外源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中。研究人员将目标基因与农杆菌转化载体相融合,然后将其导入棉花胚性愈伤组织。随后,通过培养和筛选,将带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细胞筛选出来,并通过植物再生和培养的方法得到抗虫棉。 抗虫棉的获得原理与生物学上的两个关键概念密切相关: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表达

调控。首先,遗传多样性是指一种物种或族群内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在传统棉花中,抗虫性相关的基因可能在遗传水平上并不丰富,导致棉花对于虫害的抵抗力较弱。通过强化抗虫基因的表达或导入其他物种的抗虫基因,可以增加遗传多样性,提高棉花的抗虫能力。其次,基因表达调控是指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功能状态下的表达水平的调节。抗虫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生物因素的调控,如昼夜周期、温度和养分状态等。了解这些调控机制有助于优化抗虫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效果。 抗虫棉作为一种转基因作物,涉及到一定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因此,在开展抗虫棉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需要确保相关的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符合国际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以确保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抗虫棉的获得原理主要涉及到抗虫基因的发现和导入,以及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在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中,从而提高棉花的抗虫能力和农业可持续性。抗虫棉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经济意义,能够降低农药使用量,增加棉花产量和质量,并为农民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福利。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转基因抗虫棉是指通过对棉花进行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使得棉花具备 对虫害具有抗性的能力。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自那时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转基因抗虫 棉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并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199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首次尝试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在棉花中引 入抗虫基因。1996年,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一种 叫做Bt杆菌的基因引入到棉花中,这种杆菌产生的一种名为Bt蛋白的毒 素可以杀死多种寄生虫。这种转基因抗虫棉成为了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转 基因作物。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持续进行,不断改良和开发新的品种。在过去的 二十多年里,不仅有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被研发出来,也有一些 转基因抗虫棉面临了一些挑战。一些害虫的抗性逐渐地增强,需要不断地 研究新的抗虫基因,以应对害虫的演化。 未来,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将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良已有的抗虫基因,并寻找其他有效的抗虫 基因。不同的虫害对不同的抗虫基因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因此,研究人员 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抗虫基因,提高抗虫能力。 其次,研究人员还将继续研究抗虫基因的作用机制。对于抗虫基因的 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并提高其抗虫能力。 此外,研究人员将致力于解决可能出现的抗性问题。害虫具有较高的 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可能会出现对其中一种抗虫基因的抗性。因此,研

究人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抗虫基因,并采用多基因组合的方式,以提高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对抗虫害的效果。 最后,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还将注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未来,研究人员将努力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能力,以减少或甚至消除对农药的需求。 总之,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继续深入研究。未来的展望包括改良已有抗虫基因、开发新的抗虫基因、解决抗性问题以及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转基因抗虫棉将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抗虫棉的培育原理

抗虫棉的培育原理 抗虫棉是指通过遗传改良和选育育种技术,培育出能够抵抗害虫侵害的棉花品种。它是解决棉花生产过程中虫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主要包括抗虫基因筛选、遗传改良和选育技术三个方面。 抗虫基因筛选是抗虫棉培育的关键。科学家通过对不同棉花品种进行观察和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虫能力的品种,并从中提取出抗虫基因。这些抗虫基因可以抵御作物受害虫侵害的能力,从而保护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抗虫基因筛选的过程中,科学家会使用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如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来确定抗虫基因的类型和特征。 遗传改良是培育抗虫棉的重要环节。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与优良的棉花品种进行杂交,使抗虫基因能够传递给下一代。通过遗传改良,可以将抗虫基因稳定地引入到棉花品种中,提高棉花对虫害的抵抗能力。遗传改良的过程中,科学家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观察,确保培育出的棉花品种具有稳定的抗虫性能。 选育技术是抗虫棉培育的关键。通过对遗传改良后的棉花品种进行多年的观察和筛选,科学家可以选出具有良好抗虫性能的棉花品种。选育技术包括田间试验、室内试验和大面积试种等环节,确保培育

出的棉花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能。选育技术的目标是培育出抗虫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的棉花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农民的种植需求。 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主要包括抗虫基因筛选、遗传改良和选育技术三个方面。通过筛选具有抗虫能力的品种,提取抗虫基因,并通过遗传改良和选育技术将抗虫基因引入到棉花品种中,最终培育出具有良好抗虫性能的棉花品种。这些抗虫棉品种在棉花生产中可以减少虫害损失,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虫棉的培育原理将会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为棉花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种植业也不断发展,但农业生产中的 虫害问题仍然是个重要的难题。虫害会直接影响农业收成和农民的收入,甚至威胁人类食品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成为了一 个解决虫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将围绕“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 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第一步,探究转基因技术在棉花抗虫方面的应用。棉花是全球最重要 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受虫害威胁的作物之一。因此,抗虫 棉的研究一直是种植业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棉花在基 因水平上获得更强的抗虫能力,同时还能保证棉花的其他优良品质和 产量。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细菌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具有强效杀虫 基因的细菌基因转入棉花基因组中,从而达到防止害虫侵袭的目的。 该技术的出现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步,分析国产转基因抗虫棉花技术的创新。在国内,转基因抗虫 棉花的研发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 基因层面上存在差异,转入不同基因的棉花的抗虫性能不相同。此外,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国内的转基因技术水平一直较低,上市的抗虫棉 缺乏新的变型,种植品种缺乏更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 加强转基因抗虫棉花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从而提高这项技术在实践中 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第三步,探究转基因抗虫棉花技术的推广应用。转基因抗虫棉花技术 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实行抗虫棉花种植生

产。我国作为棉花生产大国,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基因抗虫棉花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然而,由于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见,转基因抗虫棉花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一直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推广转基因抗虫棉花技术时,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纠正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错误认知,并尽最大努力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棉花生产中的虫害问题,从而推动国内种植业的发展,提升棉花产量和品质。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尊重科学,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问题 1抗虫性的时空变化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的时空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棉株不同的发育时期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二是指棉株的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抗虫能力也不同。研究表明,抗虫棉的抗虫性随着棉株生育期进展而降低,即抗虫棉的杀虫活性主要在棉铃虫的一代和二代,而在第三、第四代时明显降低;在同一时期内,棉株营养器官的抗虫性较生殖器官要强,即叶(蕾(铃(花,其中以花蕾的抗性最弱,棉田中的幼虫多在花蕊中找到。所以,转Bt基因棉在受二、三代棉铃虫危害较重的黄淮海棉区抗虫性比较好,而在受三、四代棉铃虫危害较重的长江流域棉区抗性较弱。 2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 现有抗虫棉的抗性比较单一,只对棉铃虫、红铃虫等少数鳞翅目害虫有杀虫效果。而危害棉田的害虫极多,抗虫棉对他们没有抗性。此外,转基因抗虫棉仅对低龄幼虫抗性较强,而对高龄棉幼虫效果不明显。因而抗虫棉在棉花生长后期仍要一定的农药防治。 3害虫抗性的问题 用抗虫棉在室内逐代汰选棉铃虫初孵幼虫,抗虫棉对汰选种群的抗性等级由“高抗”级分别降低为“抗”和“中抗”级。大量实验表明,棉铃虫对抗虫棉会产生抗性。这就存在着不仅Bt抗虫棉失效,而且Bt生物农药失效的巨大隐患。 4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抗虫棉对环境或生态的影响;二是棉铃虫产生抗性的隐患;三是抗虫棉的棉子及其加工品对人、动物的影响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对策 对于转基因抗虫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坚持“积极、稳妥、科学、合法”的原则,积极扶持发展转基因抗虫棉。按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要求,通过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减少农药投入及施药用工,提高棉花单产,进一步增强国产棉花的竞争力。 1关于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对策 1.1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研究表明,单价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个体的机率为10-6,而双价基因抗虫棉则为10-12。目前已发现的抗虫基因有Bt基因、CpTI基因外,还有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蝎毒素基因、脂肪氧化酶基因等,并将会不断发现新的抗虫基因。如果将两类或多类不同的抗虫基因同时导入同一棉株内,无疑会提高棉花的抗虫能力和抗虫范围,延缓害虫对其产生抗性。 1.2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棉田害虫极多,除棉铃虫外,还有棉叶螨、象鼻虫、棉蚜、红铃虫、红蜘蛛等。若转入的基因能抗多种害虫,就能达到少用药和不用药。目前认为比较合适的基因是CpTI基因,但其表达量不够,尚需进一步研究。 1.3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目前用于棉花等作物转化的启动子均为CaMV35s,该启动子在棉花的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部位均能表达,这样就降低了棉株体内杀虫物质的浓度,影响了杀虫效果。如果改用特异启动子,控制抗虫基因只在特定部位如蕾、花、铃中和特定时期如在棉花生长中后期高效表达,就能大大提高抗虫效果。诱导表达启动子的特点是带有该启动子的植株只有在遭到害虫危害时才会高效表达,这样当害虫侵害棉花后,在损伤部位短时间内合成大量杀虫物质以杀死害虫。 2关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对策 2.1因地制宜发展转基因抗虫棉。根据不同棉区自然条件、棉铃虫发生规律以及转基因抗虫棉的特点,黄河流域棉区可积极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并以推广常规转基因抗虫棉为主,兼顾杂交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长江流域棉区可选择优质、高产、中后期抗性较强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按一定比例种植,以杂交、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为主,兼顾常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而新

转基因杂交抗虫棉技术推广与应用

转基因杂交抗虫棉技术推广与应用 摘要对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现状、抗性原理、经济效益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为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抗性原理;管理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470多万公顷,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但是,棉花病虫害非常多,尤其是虫害,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同时,经常性虫害预防,增加了农业成本,且会发生农民农药中毒的现象。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成功,为棉花大面积种植推广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转基因棉花的研究现状 1.1转基因棉花的研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烟草培育成功,1986年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进入田间试验阶段。此后,科学家先后培育了多种具有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功能的转基因植物。20世纪90年代中期,抗虫棉花、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抗除草剂棉花、玉米、大豆和油菜等农作物先后在多个国家商业化种植。到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6 770万公顷,其中转抗除草剂作物和抗虫作物种植面积占90%以上。 我国从1991年开始启动“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1992年首次人工合成Bt 杀虫蛋白基因并成功导入棉花中,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株,是继美国之后第2个独立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抗虫基因的国家。1998年开始推广应用转基因抗虫棉。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超过160万公顷,占我国棉田面积的30%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2002年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接近200万公顷,约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50%,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开发。 目前,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田面积的80%为转基因抗虫棉,长江流域为35%。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在减少治虫70%~80%的情况下不影响产量,同时可节约农药60%~80%。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在产量、抗性等方面已明显优于美国抗虫棉品种,而且所占的份额也逐渐增大。2001年以前,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以美国品种为主,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60%以上,最高年份超过了80%。面对美国转基因棉花品种巨大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报告进展论文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开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平安性 前言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1 ] 其主要X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外表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2 ]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3 ]

1 转基因作物的开展进程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1983 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1986 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6 年,美国最早开场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西红柿) 。之后,许多国家也都开场对转基因作物展开研究,并进展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目前已经遍布全球25个国家。现有的转基因作物通常分为3代:1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有强化输入特性的作物,如具有抗第除草剂、抗害虫、以及抗环境压力(干旱)的特性;第2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备增值输出特性的作物,如具有强化动物饲料营养的特性;3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可第以生产药品或者改进生物基燃料和除传统食品与纤维之外产品的作物。[ 4 ]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总体上限于第1 代转基因作物,第2、3代转基因作物正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木瓜、马铃薯、南瓜及西红柿等。其中,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是种植最为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世界各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包括苹果、香蕉、大麦、椰子、芒果、菠萝及甘薯等。[ 5 ] 根据杜艳艳[ 6 ]的研究总结,1996~2009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72. 5倍,即从0.017 亿hm2 增长至1.250 亿hm2 。截至2009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到达了8 亿hm2,距首次突破4 亿hm2 大关仅相隔3 年时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6 个增加到25 个。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0.658 亿hm2,占总面积的53%;玉米种植面积0.373亿hm2,占总面积的30%;棉花种植面积0.155 亿hm2,占总面积的12%;油菜种植面积0.059 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