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最新)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校园广播站准备好报道稿了吗?下面是关于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1

激动人心的边面接力赛》

最后一个项目是接力赛,也是最容易得分的一项,赛前各班都在十分认真地练习,看!这班在练习接棒,另一班又在练习伸棒。突然,广播里响起了声音:“各位班主任,三年级接力赛马上开始,请做好准备。”

我们刚刚排好队伍,裁判手中的枪响了。这时操场可热闹了,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在赛场上的同学们更是不用说,老师帮忙指挥,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最后6班得了第一,7班得了第二。可惜,7班和6班就相差几步。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拼搏,拼搏会给我们带来力量,本次播报到此结束,再见!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2

《运动的风采》

美丽的花环是用荆棘编成的。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斗志激昂、群策群力,但我们始终坚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们会积极拼搏,赛出成绩,赛出风格,用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崭新的未来!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康风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3

看看那个领域的运动员,他们都在擦肩而过,毫不示弱。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跳远运动员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绝不放弃。他们朝着目标迈出坚定的一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跳跃。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不仅是个人的

巨大财富,更是未来走向更高更远的坚实基石。在铅球比赛中,运动员互相竞争,得分越远,铅球就越远。手中的投篮似乎变成了一个充满期待的许愿球,不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游戏展示了学生们年轻的风采,测试了他们的身心能力。它锻炼身体力量,激活生命,提升个性和青春活力,收获笑脸和精神面貌。所有的参赛者都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们发扬了友谊第一、竞争第二的精神。他们在竞争中发现了更多的才华和梦想,在竞争中创造了更多的完美和才华。

在享受奋斗和快乐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竞争、合作和交流。在运动会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不是排名和荣誉。有些可能比另一些更有价值和价值,如友谊,帮助和真诚。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4

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选择和拒绝它。人生要奋斗,要奋斗,在风雨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每一个站的募捐中留下一段不悔的回忆。眼泪不是失落,流浪不是迷茫。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加油,运动员!

广阔的绿地是你的舞台。宣传,年轻的心,我们将永远为你加油!

温暖的阳光洒在赛场上,男子B组标枪比赛即将开始。在球场上,美丽的弧线将照亮天空。运动员用标枪挑战距离的权威。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是运动员强壮的力量和娴熟的技术的结合。谁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还有待分晓。让我们为他们呐喊助威。只有把力量和技巧结合起来的人才能赢得胜利的桂冠。

春季运动会报道稿范文5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魅力来自精神。”因此,真正的体育风格应该来自于拼搏精神,不断超越自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品质。

还记得奥运会的口号吗?更高、更快、更强。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我们的运动才变得精彩、华丽和有吸引力。每个人都永远记得最优雅的一面,乔丹的蓝调,巴乔的射门。这一切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存在,那就是攀登高峰的精神,那是不断超越的精神,更是人类挑战极限的精神。

除了超越的精神,还有一种风格感动着我们。它是体育运动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类在比赛中最真实、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它是一种团结进取的精神,这使得原本残酷的竞争给人带来了人为的印象,带有一丝真情。它使运动成为一种成就之外值得赞扬的品质。我相信这是最感人的事情。它有着悠久的体育历史,在我们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东坡简介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最新)

关于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 苏轼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是诗人苏轼仍然保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非常难得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欢迎阅读! 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学成就,语文课本上那些代表作品,仅仅只展现了他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作品并未被人所熟知。他的文学成就到了何种地步呢?这样吧,小编给大家列出几种称号。 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之风,为时人所赞扬。 词作方面,开创豪放派诗词,与词人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散文方面,与散文大家欧阳修并列,合称“欧苏”,著述宏富,豪放自如的散文风格,受到历代士子的追捧与学习。“唐宋八大家”,大家都听过吧,这个名称指的是唐宋两代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苏轼位列其一。除了苏轼以外,其他七位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还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共称“宋四家”。 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复官之后,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反对,

从而受到排挤,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杭州任职期满,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时间一转到了1079年,苏轼因李定等人故意扭曲其词中之意,而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若不是宋太祖赵匡胤曾定过士大夫不杀的国策,苏轼想来难逃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此后心灰意冷,郁郁不发,只每日寄情于山水,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在这个时间段里,苏轼作出《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宋哲宗极为之后,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受到打压,司马光被重启为相,苏轼也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不久连升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物极必反,正当苏轼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因为上书对王安石变法的抨击,而在此受到诬陷。此后苏轼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能外调,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公元1093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再遭贬谪,先是被贬到惠州,不久又被贬到儋州。 宋徽宗继位之后,因大赦北还,复任朝奉郎。可惜的是还不待回到京城,便在途经常州时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因为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如此多封著作。 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

苏轼个人简历.doc

苏轼个人简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你知道东坡居士的事迹和文学成就吗?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苏轼个人简历”,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苏轼个人简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

宋代诗人苏轼资料简介

宋代诗人苏轼资料简介 苏轼,又称苏东坡,宋代著名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资料简介 苏轼,字东坡。生于宋朝年间,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苏轼,生于1037年,在人世间度过了六十四个春秋后离开人世,享年六十有四岁。他的一生从政生涯方面显得极为坎坷,为政期间曾有两起两落,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苏轼并不是一个杰出的政客,但上帝在关门的同时给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学创艺之路,苏轼的一生写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诗词,从那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伟大抱负、他的大起大落、他的忧心、他的喜悦、他的不忿、他的悲伤。 苏轼一门三杰,上有苏父苏洵,下有弟弟苏辙。当时三人同时参加大考,均金榜题名,但苏轼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应试后,苏轼深的主考官欧阳修的喜爱和认可,每次苏轼写出新的作品,欧阳修必定参考过目,在欧阳修的极力举荐下,苏轼步入仕途,开始从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党派纷争,苏轼的从政生涯的衰败便是源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当时王安石大怒,无奈苏轼只能退出京城,调外为官,经过一番努力,苏轼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轨,但在一次上书给皇帝的奏章中,苏轼却因带入个人色彩,被朝廷内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势力所针对,新政党想将苏轼于死地,苏轼便因此而遭受牢狱之灾。 苏轼脱离牢狱之灾后,便再次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终老死于宋徽宗时代。 乌台诗案苏轼 元丰二年,一代文豪被人诬陷说在他的文章中有诽谤朝廷,藐视皇帝的诗句,被关进牢狱达一百多天,因为当时是御史台审理此案,御史台又被称为乌台,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对于自己被关进牢房莫名其妙,他平时恣意妄为,豪爽不羁,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

苏轼的生平事迹简介 苏轼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是诗人苏轼仍然保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非常难得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欢迎阅读! 苏轼的生平事迹的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学成就,语文课本上那些代表作品,仅仅只展现了他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作品并未被人所熟知。他的文学成就到了何种地步呢?这样吧,小编给大家列出几种称号。 诗歌方面,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以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之风,为时人所赞扬。 词作方面,开创豪放派诗词,与词人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散文方面,与散文大家欧阳修并列,合称“欧苏”,著述宏富,豪放自如的散文风格,受到历代士子的追捧与学习。“唐宋八大家”,大家都听过吧,这个名称指的是唐宋两代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苏轼位列其一。除了苏轼以外,其他七位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轼还善书,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共称“宋四家”。 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复官之后,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反对,从而受到排挤,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波,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等传世。 苏东坡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苏轼的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

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

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的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苏轼资料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肖理嫦整理 一.生平事迹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苏东坡生平简介】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生平简介】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简介,供大家参考!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家庭成员 家世 苏序(祖父)暂无 苏洵(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名的来由。 程氏(母亲)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兄弟姐妹(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有三子三女,然长子苏景先与长女、次女早夭) 苏八娘(姐姐)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苏辙(弟弟)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妻妾

王弗(妻)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苏轼四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王闰之(妻)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王朝云(妾)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后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子女 苏迈妻王弗所生 苏迨妻王闰之所生 苏过妻王闰之所生 苏遁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 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苏东坡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苏东坡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东坡生平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

苏轼的生平经历介绍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母亲能教他读《汉书》.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他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 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才能.嘉佑元年 (1056年),虚岁二...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 母亲能教他读《汉书》.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他自己的 刻苦学习,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才能.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 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 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嘉佑六年,父亲苏洵于汴京病故,苏 轼丁忧扶丧归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 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风 雨飘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那个“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 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安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 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 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 最大的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经过几个月的折磨,他侥幸被释,贬谪黄州.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 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

宋代诗人苏轼生平简介

宋代诗人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 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 这个意思。苏轼为人豁达率真,喜欢广结好友,喜欢美食与品茗,也喜欢出游山水之间。 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赞赏,在京城名噪一时。苏轼起初仕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归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仕途开始不顺,屡次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诗 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可以说苏轼是宋代文学最 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安葬于汝 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众人眼中的苏轼,苏东坡,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但却很少人还知道他 的另外一项技能,那便是书法,苏轼的书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时期的一绝,虽比王羲之稍微 逊色,但担任大书法家也是名至实归的。 首先,苏轼作为大文学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者说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至于后人评价 他为一个大文学家。 想当日,苏轼,与其父、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人同时金榜题名, 放榜当日,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可谓是人声鼎沸。其后,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苏 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坎坷,正是这种坎坷,加之他的天赋,造就了他创作了大批量的文学作品,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却开创了宋词的一个新派别,豪放派。在他的诗词中, 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后半段抒情豪迈壮阔,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并且在苏轼 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心怀希望,着眼于远处,相信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将越来越为之光明。著名文集有很多,如《念奴娇》等。 其次,他作为一个书法家,被后世之人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可与王羲之比肩, 可见他的书法确实是开创了当时之先河,并且在行书中的成就可谓是卓越不凡,著名的作 品有《寒食帖》等。 苏轼一生名言名句无数,留下的精彩诗篇也是数不胜数,其中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更是名篇中的名篇,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称颂。

诗人苏轼的简介

诗人苏轼的简介 关于诗人苏轼的简介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苏轼的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比喻夸张,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1](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苏轼像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

关于苏轼的个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家、书画家、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就是大理寺的 一个低级别官员,是个七品左右京官,主要负责推按,参决疑狱,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调研员),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 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 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 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 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 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 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苏轼为人用情至深,对其妻子更是如此,苏轼之妻逝世时,他曾为其妻将一片山岗种上了一千多棵松树,至今仍为佳话。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世称“苏东坡”。祖籍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世人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妻:王弗(第一任妻子)、王闰之(王弗堂妹)、王朝云(侍妾)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