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文章摘要:季风是广大地区范围内近地面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它在东亚及南亚地区最为盛行.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这两种季风各具特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不妨加以对比一下,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共1页)

文章关键词:季风气候风向东亚形成南亚对比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学生理解

文章快照:、西伯制亚

低压,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产生了太平洋向亚欧大陆运莉的气流,在摩擦、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夏季风。2、南亚季且的形成既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南亚地区1O月到坎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与东亚季风成目相同,印由亚欧太陆与太平洋之间热,性质差异形成的。6月至9月的西南季风则是由气压带风带移动所致,6到9月正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向北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凤带越过寿道,在地转偏向作用下向右俯转,形成了南亚地区的西南风,即西南季风。二、特点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特点上有相似之赴.即东亚的r 土季风和南亚的东北季风都来自干亚醢_陆.既干又斗。东亚的夏季及南亚的西南季风又都来自海洋,所毗既温暖又湿润.不同的是前者来自干太平洋.而后者来源印度洋。三、分布比较东亚季风分布范围鞍广,包括中国、俄罗斯东都、蒙古、日本半岛及朝鲜半岛。南亚季风分布地区略小,包括南亚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四、对天气影响比较亚洲东部天气的变化与季风密切相关.井形成了一些寅害性的天气.如:冬季的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的洪涝灾害。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盛行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一般出现非常干旱的天气.致使河流中断,生活用水困难。西南季风的强弱、到来的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也台使南亚出现旱涝灾害.如95年夏季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灾害,造成众多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就是由于强动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潮湿空气降雨所致。五、比较后取得的教学效果1、避免学生产生同是季风成固相同的错误认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提出过这样相似的问题。2、当讲授南亚气候时.对东亚季风扣南亚季风进行全面的比较。一方面把新教材联系起来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南亚季风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东亚季风.起到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邮政编码:277300)种是类发晨切靳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这些具有遗传性的悻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熹型、鼻型、胜型、血型、骨骷等。早在类发晨的韧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巳形成.这种差尉是由于人粪吝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J 罱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固此.地球上的类可分为三个主要种:自种、黄种、黑种三个人种。那幺,印度人属哪一种呢?关于这一问题.学生经常提出质疑。下面就从人类发展初期所形成的共同体质特点加以认识。首先.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凡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锟多认为印度是黑种人。拣而划分种的外表特征睬肤色、头发形状、面部荨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髂。骨骼不同,种不同。以头颅骨为列.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彤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迫近似方形的为黑种。而印-18·●毛恒禄度的头颅骨罔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舟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自种。其次.从印度原居地看.印度原是居住在里海和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夸4O00多年前迁往夸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一30~之闻,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类迁秽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争日印度太部分是白种.只有印度南部分布着少量黑种。可见.认识人种.既要看外表特征.更要看内在特证及原居地。不菲我们将告简单地从外表肤色说印度是黑种人。同样.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虽然肤色较黑,却都是自种。■{作者单位:甘肃省甘答一中74l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文章摘要:季风是广大地区范围内近地面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它在东亚及南亚地区最为盛行.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这两种季风各具特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不妨加以对比一下,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共1页) 文章关键词:季风气候风向东亚形成南亚对比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学生理解 文章快照:、西伯制亚 低压,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产生了太平洋向亚欧大陆运莉的气流,在摩擦、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东亚地区的夏季风。2、南亚季且的形成既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又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南亚地区1O月到坎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与东亚季风成目相同,印由亚欧太陆与太平洋之间热,性质差异形成的。6月至9月的西南季风则是由气压带风带移动所致,6到9月正是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地球上的气压带与风带向北移动。赤道以南的东南信凤带越过寿道,在地转偏向作用下向右俯转,形成了南亚地区的西南风,即西南季风。二、特点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特点上有相似之赴.即东亚的r 土季风和南亚的东北季风都来自干亚醢_陆.既干又斗。东亚的夏季及南亚的西南季风又都来自海洋,所毗既温暖又湿润.不同的是前者来自干太平洋.而后者来源印度洋。三、分布比较东亚季风分布范围鞍广,包括中国、俄罗斯东都、蒙古、日本半岛及朝鲜半岛。南亚季风分布地区略小,包括南亚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四、对天气影响比较亚洲东部天气的变化与季风密切相关.井形成了一些寅害性的天气.如:冬季的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的洪涝灾害。南亚季风中的东北季风盛行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一般出现非常干旱的天气.致使河流中断,生活用水困难。西南季风的强弱、到来的早晚、持续时间长短也台使南亚出现旱涝灾害.如95年夏季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灾害,造成众多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就是由于强动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潮湿空气降雨所致。五、比较后取得的教学效果1、避免学生产生同是季风成固相同的错误认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提出过这样相似的问题。2、当讲授南亚气候时.对东亚季风扣南亚季风进行全面的比较。一方面把新教材联系起来进一步系统化,有利于南亚季风这一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复习了旧知识东亚季风.起到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师范学校邮政编码:277300)种是类发晨切靳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这些具有遗传性的悻质特点.包括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熹型、鼻型、胜型、血型、骨骷等。早在类发晨的韧期,其身体外表上的重大差别就巳形成.这种差尉是由于人粪吝集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当J 罱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缘故。固此.地球上的类可分为三个主要种:自种、黄种、黑种三个人种。那幺,印度人属哪一种呢?关于这一问题.学生经常提出质疑。下面就从人类发展初期所形成的共同体质特点加以认识。首先.从身体外表特征看.印度凡肤色表现黝黑。从这一表象看.锟多认为印度是黑种人。拣而划分种的外表特征睬肤色、头发形状、面部荨特征外,还有其他许多主要依据,如骨髂。骨骼不同,种不同。以头颅骨为列.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彤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迫近似方形的为黑种。而印-18·●毛恒禄度的头颅骨罔边近似椭圆形。从这一主要区舟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自种。其次.从印度原居地看.印度原是居住在里海和黑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约在距夸4O00多年前迁往夸日的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在北纬10。一30~之闻,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的印度皮肤变得黝黑。可见印度白种人的皮肤黝黑,是通过类迁秽后.在新的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争日印度太部分是白种.只有印度南部分布着少量黑种。可见.认识人种.既要看外表特征.更要看内在特证及原居地。不菲我们将告简单地从外表肤色说印度是黑种人。同样.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虽然肤色较黑,却都是自种。■{作者单位:甘肃省甘答一中74l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电子教案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 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 —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 2题。 Ft 甲地 图11 —1 ★★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 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 ★★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 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 3.^^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 ★★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 5.^^ ★★★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 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 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 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 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 6.^^ ★★★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 —2),回答下列 问题。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主要国家日本、印度 考点一自然条件 1 地形 东亚: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②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 东南亚: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布布地形格局,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②马来群岛:山岭多,地形崎岖,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注: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大陆伸进印度洋的部分叫印度半岛 2气候 东亚: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是水稻种植的优势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常年高温,每年分旱雨两季。南亚: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 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3.河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大) 东亚: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长江黄河 东南亚:最长的河且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湄公河;湄南河、红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级入海口)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形成恒河三角洲。 考点二农业 分布及优势(气候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大) 东亚西部为畜牧业东部种植水稻及小麦 南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地肥沃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长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有肥沃的黑土、光照充足、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稠密的河网提供运输条件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气候湿润、排水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一、典题示例 2019年3~4月,印度高温持续,其南部地区遭遇150年来最严重旱灾,只能靠西南季风带来降水缓解旱情,而西南季风的形成与气压中心密切相关。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 (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3)北半球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4)东亚和南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图中补全东亚与南亚的盛行风及其风向。 答案: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这就使副极地低

(4) 二、归纳总结 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C.秋季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解析:图示亚洲被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答案:1.B 2.A 3.C [2019·郑州高一检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图中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3~4题。 3.与我国冬季风的形成有关的气压中心是() A.甲B.乙 C.丙D.丁 4.图中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是() A.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第3题,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地的风向为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的。 答案:3.A 4.D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回答5~7题。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第八章季风 1 季风的定义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

1 季风的定义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Season”,现在英语称“Monsoon”。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的季节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 2 海陆风热力环流 白天,陆面气温高气压低,水面相反,气压梯度方向由水面指向陆面。观测者感觉到的是向岸风。高层风向相反。陆面一侧形成上升气流,水面一侧形成下沉气流。陆面与水面温差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区域环流。如空气中水汽较多,可在陆面一侧形成对流云 夜晚的情况正好相反 3 扩展的季风 ?随着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年循环相关的现象。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季风对我国天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季风是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Ramage 总结了前人的工作,给季风作了一个具体的定义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o ;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 ?在5 o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份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1980年代,Webster(1987)又给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季风定义:冬、夏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自1980年代以来,季风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反映季风强度与爆发时间的各种指数,对季风的区域特征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季风形成的原因有了很多的认识。总的看法是,季风是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反映,是不同地区热力对比的结果,即相对海陆风是更大尺度的“热生风” 和“风生雨”的现象。这种热力对比包括半球间的热力对比、海陆热力对比和高原与其周围同高度大气间的热力对比。其风向的变化或季风气流的路径不但要考虑高低压系统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两个半球间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这里可以描述印度洋上从南半球出发的一个质点,相对北半球亚洲大陆的加热,如何在南半球成为东南风,如何越赤道成为西南气流,如何在南海转变为东南气流的。 4 季风成员 就风系而言,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的风向近于相反,但冬、夏季风环流系统并不是这种简单的反向关系。季风环流系统有若干个成员组成。在亚-澳和非洲地区,北半球夏季风环流系统比冬季风环流系统复杂得多。

专题复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专题复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十一)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 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 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 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 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 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 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 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 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 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 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区域地理分区测试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区域地理分区小测试(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B处的地表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A.荒漠 B.森林 C.草原 D.沼泽 2.2015年2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D岛屿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顺风顺水 B.飓风活动频繁 C.正值雨季 D.新茶上市 3.A处附近的城市为印度重要的() A.钢铁工业城 B.新兴工业城市 C.毛纺工业中心 D.棉纺工业中心 4.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B.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C.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 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 5.南亚地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的原因是() A. 纬度低 B. 北部高山的屏障 C. 印度洋水温高 D. 西南季风带来的热量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据此回答各题。 6.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7.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东南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地,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8.目前给印度农业造成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 B.耕地面积小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 读东南亚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9.巴厘岛不具有的自然旅游风光是( ) A、热带雨林葱郁 B、温暖的海水和海浪 C、奇特的火山群 D、蜿蜒曲折的峡湾海岸 10.巴厘岛与城市③的距离约为( ) A、555千米 B、1000千米 C、1600千米 D、1800千米 11.印度尼西亚鼓励A岛向B岛移民,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A、促进B岛经济开发与发展 B、缓解A岛的人口压力 C、实现本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D、提高B岛人口自然增长率读某岛国示意图(右图),回答各题。 12.图中N地一月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B.受西风带控制 C.受东北季风影响 D.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13.影响该岛国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有() A.地形和海陆位置 B.地形和植被C.河流和气候 D.市场和交通 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A.耕地和水能 B.地热和耕地 C.地热和水能 D.硫磺和水资源 15.下列日本工业区中的主要工业部门是高新科技部门的是 A.京滨工业区 B.阪神工业区 C.濑户内海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 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 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 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 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 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 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B.日本一直是雨季

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 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 (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 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 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 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 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 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 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4)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灾害);而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灾害)。 ●案例探究 [案例1]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热带季风气候的描述

热带季风气候的描述 1、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3、季风显著 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全世界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代表城市为:

新德里(印度)、孟买(印度)、加尔各答(印度)、乞拉朋齐(印度)、达卡(孟加拉国)、拉合尔(巴基斯坦)、科伦坡(斯里兰卡)、仰光(缅甸)、曼谷(泰国)、 万象(老挝)、金边(柬埔寨)、河内(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马尼拉(菲律宾)、海口(中国)、三亚(中国)、景洪(中国)、高雄(中国)、西双版纳(中国)、三沙(中国)、湛江(中国) 2、描述热带季风气候(以曼谷为例)的气候特征! 曼谷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温差不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全年可以明显分为3季:5月中旬—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2月中旬为凉季,2月中旬—5月中旬为热季。曼谷附近年均气温在25~30℃之间,年均降水量约有1550毫米。 泰国位于热带,气候受亚洲西南季风、东北季风的影响,主要分以下三个季节: 1.雨季 8月至9月为降雨高峰期,雨量充沛,雨季会一直延续到10月份。 2.凉季 10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多为东北季风,雨量与西南季风时期相比大为减少,在亚运会将要举行的12月份(12月6日—20日),通常是最干燥的月份。 3.热季 这一季节是东北季风向西南季风过渡的阶段,4月份通常为最热的季节。 总的来说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2010年第1~2期 教材新析 38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张国/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250220) 季 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 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 屋脊” 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 长江以南偏低8℃, 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 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 发”。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南亚夏季风的建 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 水量显著增加; 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夏季风的撤退开始于9月,首先在巴 基斯坦西部终止,随后南撤, 10月中旬退到印度中部,德干高原中部至缅甸南部一线迟至11月初,半岛南部到12月初终止。可见南亚夏季风前进非常迅速,而后退缓慢。 相比之下,东亚夏季风到来很慢。4~5月东南季风已抵达广东沿海,6月北跃到江淮地区,直到7月才推进到华北和东北地区,8月下旬夏季风开始南撤,10月中旬全部退出大陆。所以东亚夏季风是进缓退急。与夏季风迅速南撤相伴随的是来得很快的冬季风,势力强大的冬季风只需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即能从东亚北部扩展到我国华南地区。 三、雨季降水成因不同 南亚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最强的季节,这一方面与我国华北地区降水的情况类似。但和我国南方却不一样,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不是在夏季风最盛期,而是在最盛期之前,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区域降水的主要原因不同而造成的。 印度的北部、半岛的东西两岸和内地多山脉,潮湿的气流沿山坡上升而形成降雨,故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风区内部,多属于地形雨。在背风坡或内陆地区,雨量很快减少。而我国东部季风区,山脉不高,降水主要靠北方来的冷空气和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相遇,致使暖空气抬升而形成,多锋面雨 的性质。 因此,我国东部的降水并不是出现在夏季风内部,而是在冬、夏季风交界的地区出现的。苏东坡的“船棹风”一诗就准确地描写了这一现象:“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 !!!!!!!!!!!!!!!!!!!!!!!!!!!!!!!!!!!!!!!!!!!!!!!!! 重难点解析之四:多样的地域文化 【教材简述】 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发生发展的的基础。任何一个区域人 们的生产和生活特点都与自然环境特点息息相关。 教材中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都是本节中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温度带、降水、地形、土壤等)分析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在地理位置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印证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学生搜集整理亚洲文化(主要是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与同学合作交流,开展“我是服装设计师”、“我是小小建筑师”等活动,展示作品并说出设计的理由,强调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解析之五:经济发展的差异 【教材简述】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即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差 异也较显著。本节教材的难点有:一是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二是关于三类产业的划分,学生很陌生也很难理解;三是怎样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教学策略】 对比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生活、生产图片,让学生对区 域差异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利用图6.18,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客观认识了解中国在亚洲各国中的位次—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例举当地的产业部门,对三类产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读图6.19,介绍三轴坐标系的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完成活动题2—简要分析产业构成差异及原因。 通过总结可以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惟一标准,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应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图表和数据中发现规律,因为这是研究人文地理的重要手段。▲

季风气候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 90°E 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登陆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夏季风来临是以雨量突然增加为标志的。一般,夏季风雨带 5 月初出现在南海北部,5月中旬移到华南沿海。然后,缓慢北推, 5 月下旬停滞在华南。 6 月初突

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世界地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专项复习教案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东亚和东南亚、南亚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 初步把握各区地理概况,[读图识记]东亚: ①20o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②23o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③40o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④50o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oE-120oE,50oN附近。⑥朝鲜半岛:为35o N,128 o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东南亚: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2.10个国家(新世纪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帝汶);3.赤道穿过;4.克拉地峡。南亚: 1.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2.七国及克什米尔地区,首都;3.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印度河?D?D 恒河平原;4.北回归线。二、预习内容(一)、东亚: 1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注意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秦岭―准河一线(35oN))、区别;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 4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二)、东南亚: 1.范围(10°S~25°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沿海国――缅、泰、柬、越、马,老挝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植被叫做热带季雨林带,植被类型主要有丘陵低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 热带季雨林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也称季雨林或雨绿林。热带季雨林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呈不连续分布,以东南亚最为发达。中国的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包括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地带的代表性植被类型。 这些地区年降水量800-13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匀,有干湿季节交替,旱季月降水量少于100毫米持续3-5个月,降水量少、温差大,与热带雨林相比季相变化明显。落叶乔木占有一定比例,附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板状根不发达,芽有鳞片保护与树皮增厚等抗旱适应。它的主要树种在旱季落叶,雨季复出新叶,大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继开花。因为开花期比较集中和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朵,季雨林的外貌较雨林华丽,群落结构比雨林简单,种类组成亦较贫乏。通常乔木分为2-3层,高度平均在25米左右。 下层常有一些常绿树种,但具有旱生特征。林内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少,尤其缺乏木本附生植物,季雨林的季节变化影响动物的生存,半常绿季雨林中的动物种类与热带雨林中的动物种类相差不多,落叶季雨林的动物已渐向热带稀树草原过渡。我国的季雨林根据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可分为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三类。全球总计有750万平方千米的季雨林,储存的生物量达132亿吨,仅次于热带雨林。因为它的开发历史较热带雨林更久,破坏已很严重,与热带雨林同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注意这是较特殊一种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在大陆东岸才有季风气候;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南北回归线显的干湿季节。 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70.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7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72.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73.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从东亚季风到全球季风

从东亚季风到全球季风 摘要:区域季风和全球季风的分布依赖于季风的定义。本文基于“季风是热带大气水汽中心随越赤道气流向赤道外季节扩展”的定义总结并讨论了东亚季风的区域特征、亚洲季风的季节进程、全球季风的分布、季风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季风与海温异常的关系、季风边缘活动带等方面。 关键词:东亚季风全球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 1 引言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Season”,现在英语称 “Monsoon”。早期人们用季风来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的季节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而另半年吹东北风。 随着人们对季风认识的不断深入,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年循环相关的现象。南亚是著名的季风区,季风的各种特征在这里表现得最明显。季风具有区域特征,东亚季风对我国天气和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季风专家近年来对东亚季风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30年代竺可桢(1934)就对夏季风进退及其与我国汛期降水关系做过研究。涂长望和黄士松(1944),陶诗言(1948)以及高由禧等(1962)研究了东亚季风的进退对中国气候年内变化的影响。之后,陈隆勋等(1991)和丁一汇(1994)对东亚季风的结构和性质有系统的总结研究。最近,黄荣辉等(2003)对东亚季风的变率及其成因做了很好的综述。 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在这一概述性短文中只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而不引用过多的文献,目的是对区域和全球季风分布有所了解。这些问题是基于作者对季风的理解,大致包括:季风的定义、表示季风特征的物理量、亚洲季风的季节进程、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季风与海洋异常的关系、季风边缘活动带等方面。 2 季风的定义 Ramage (1971)考虑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给出了全球季风环流区分布图(图1)。季风区的范围主要在赤道以北的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包括赤道北非、印度、中国和日本,南半球还包括澳大利亚北部。从陆地上来看,主要季风区在亚洲-澳大利亚以及非洲。 图1 Ramage (1971)总结给出的季风环流区 考虑风场的季节性强度变化,Li and Zeng(2002)提出了一个动态标准化的季风季节变率指数。由此指数给出了全球热带季风、副热带季风和中高纬度季风的地理分布。在环印度洋地区,上述两个工作所描述的热带季风区是基本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