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d

2、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d
2、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d

涞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建设的意见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提升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逐步形成综合协调、应急处置、监管责任和社会监督体系,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范围内食品安全工作。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具体负责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临时会议召集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工作会商制度等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落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落实食品行业全过程监管责任

(一)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负责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对食品相关产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预警;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指导食品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做好标准备案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2、严格执行食品餐饮许可制度,依法查处无证从事餐饮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强化对餐饮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建立餐饮环节的诚信体系。监督餐饮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的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单位原料索证管理。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监管,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小餐饮生产经营行为。建立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预警机制。开展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依法对造成食物中毒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农牧、林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

1、产地环境监管。严格监测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普查和定点监测制度。

2、农业投入品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打击再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莱科多巴胺”、“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的管理,严禁出售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进一步开展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品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3、动植物疫病监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对水陆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区域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

4、“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监控农药、兽药、鱼药残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积极开展监督或专项抽查,强化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线监管。

5、农产品市场监管。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组织申报工作。选择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批发市场、超市,引导他们对基地生产的产品进行自检,做到产地准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产品质量监测报告制度,做到产品准入;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建立动植物标示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6、农产品监管能力建设。县农牧局要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整合全县农产品检验监测资源,形成以市级检验机构为龙头,县级质检站为骨干,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7、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舆论监督。按照有关法律,做好全县农产品信息发布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三)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1、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严格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和市场准入标志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以食品抽样检验为主的产品抽查力度,严格执行不合格产品停产和召回制度、整改制度及处罚制度,依法查处违法生产行为。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通过监督检查、产品抽查等措施,实施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确保获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依

法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完善咨询、举报和投诉制度,完善信息的公布、报告和通报制度。

2、食品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增加监督检验人员、设备及改善设施环境条件等方面经费的投入,重点加强食品实验室的建设,切实提高履行食品生产监管职责的能力。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主管人员、检验人员和配料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出厂检验的能力和水平。

(四)商务部门负责畜禽屠宰行业监管。

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河北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根据《河北省生猪屠宰厂、点设置规划》要求,按时、按标准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厂、点报批。加强对屠宰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涵盖屠宰企业的管理制度,按照屠宰操作规程规范畜禽进厂验收登记、屠宰与检疫、肉品品质检验同步、肉品检验合格出厂登记制度,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登记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屠宰病害、注水畜禽的违法行为,加快“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肉制品加工、销售环节相连接追溯系统,形成信息追溯系统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严格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落实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依法监督食品销售者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监督食品经营企业履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或批发记录义务。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食品流通无证照经营和未准入的农产品销售行为。完善食品质量监测体系,依

法组织开展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突出抓好食品批发环节监管,严厉查处无食品流通许可证、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营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监管食品广告,严厉打击发布虚假违法食品广告行为。建立食品质量信息公布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正确引导和警示消费。

发改、工促、商业部门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上级要求和职责,制定全县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管、粮食、民宗、供销、文教、宣传、环保、监察、公安、旅游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搞好宣传教育,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三、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科学化、规范化

(一)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机制。食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8月底前,县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要按照下年度食品安全抽样检验计划测算出所需食品抽样检验经费,经县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并报县政府同意后及时足额拨付给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二)建立食品安全评议考核机制。县、乡人民政府,每年年初制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目标考核办法,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做到责任人,逐步形成监管网络。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年度食品安全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办法及有关制度、文件及时报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县政府年度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计划,并下达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书,到年底对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协调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交叉部位和薄弱环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制定信息互通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明确信息通报的途径、方式、联系人、联系方式、联系电话、信息反馈方式等内容,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做到主动衔接,密切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托县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信息平台,集合网络办公、举报投诉、重大案件查处、分析预警等功能,加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力度。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并及时向信息平台提供有关资料,确保信息畅通。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任何组织和个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群众和消费者的咨询、投诉和举报,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管员制度。在接到咨询、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受理,并尽快给以答复核实和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四)建立名优产品培育和奖励机制。县政府制定名优产品培育和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做强、做大,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

理规范,在全县食品行业逐步形成质量诚信体系基本完备、主导产业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综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名优产品等荣誉的食品企业给予奖励。

(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县、乡政府分别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各自上级政府备案。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报同级政府备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县、乡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企业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和向有关部门通报。

(六)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县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全县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组建县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项工作。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并建立和完善会商制度等相关工作机制。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县卫生局通报,县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核实后,应当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七)建立食品安全行业自律机制。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行业的行规、行约,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常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牢固树立食

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承诺、职工培训、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严格企业标准,严把产品质量关,培育和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八)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县政府要建立和巩固覆盖到乡、村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各乡镇政府应设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一名副乡镇长主管食品安全工作,明确一名正式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各乡镇应根据辖区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有关行政村(居委会)明确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负责向乡镇和有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县、乡两级政府要按照食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的工作质量和数量给予其一定的劳动报酬,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定期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向监管部门报告企业生产等情况。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和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日

2、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d

涞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建设的意见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提升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逐步形成综合协调、应急处置、监管责任和社会监督体系,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范围内食品安全工作。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具体负责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临时会议召集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工作会商制度等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落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落实食品行业全过程监管责任 (一)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负责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对食品相关产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预警;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指导食品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做好标准备案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2、严格执行食品餐饮许可制度,依法查处无证从事餐饮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强化对餐饮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建立餐饮环节的诚信体系。监督餐饮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的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单位原料索证管理。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监管,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小餐饮生产经营行为。建立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预警机制。开展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依法对造成食物中毒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农牧、林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 1、产地环境监管。严格监测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普查和定点监测制度。 2、农业投入品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打击再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莱科多巴胺”、“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的管理,严禁出售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进一步开展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品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3、动植物疫病监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对水陆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区域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

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制度

河北国玉食品有限公司 长 效 机 制 制

目录 1. 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2. 按标准组织生产制度 3.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4.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5. 新原料使用上报评估制度 6. 生产条件控制制度 7. 出厂检验及记录制度 8. 包装标识与标签管理制度 9. 企业标准备案制度 10. 使用进口原料管理规定制度 11. 禁止性行为管理制度 12. 食品生产许可证运行管理制度 13. 食品广告管理制度 14. 召回与处置上报制度 15.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报告制度 16. 承担社会责任制度 17.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8. 添加剂使用及管理制度 19. 委托检验报告 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一.目的为了使公司对采购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价格合理、交货及时,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三.职责技术部制定所需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或要求并对样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生产部根据技术部提出的工艺要求做小批量生产试验;副总经理负责对合格供方名单的审批;总经理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核与批准。四.工作程序1.采购应及时收集填制《供方调查表》,内容包括:供方的名称、产量、供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情况等方面的资料,由主管人员汇总分门别类建立档案。供方的档案,包括: a. 法人资料、资质、资信等; b. 产品质量状况; c. 价格与交货期; d. 历史业绩等。根据这些做出《合格供方名单》。 2.对合格供方的控制 a. 质检员对供方每次供货时进行抽样检验; b. 供方每次供货如产品质量不合格按4.13.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 行,如交货期,交货数量等没按合同进行时,可由采购员对供 方提出警告,严重时发出暂撤消供方关系的通知。 3.采购资料 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由采购部门根据订货合同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要求和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注明品名、规格、数量、采购依据等报总经理批准。在《合格供方名单》上选择供方,并与之取得联系,拟制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拟制必须符合国家《合同法》有关规定。《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保管。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最新)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作为中心任务,构建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全程监管、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持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创建目标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建立健全以区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落实;区、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完善,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分工明确;区、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健全。 (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快速检测体系建立,区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到位,检测计划和信息发布统一有序,检验检测经费得到保障。

(三)食品安全监管有力。各环节监管体系健全,工作到位,重点品种抽检覆盖率达60%以上,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科学实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及时处理率达100%;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建立食品安全应急专家库,应急体系延伸到各镇街政府和村级组织、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到位。农村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农贸市场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食品流动摊贩和加工小作坊管理规范,镇村食品安全监管达到全覆盖。 (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食品安全“四进”(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进重点单位)活动成效显著。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 (七)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食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基本品种安全得到保障。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恶劣影响案件发生。 (八)食品安全创建整体推进。全区食品安全创建区、镇、村三级联动,镇街示范创建达标率达10%以上,各镇街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达标率达20%以上。 三、创建内容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总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总

————————————————————————————————作者:————————————————————————————————日期: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不断拓宽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措施、探索监管机制,我市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食品安全工作的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提高认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综合能力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个或几个部门都难以做到食品安全监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必须建立和完善上至政府、下至食品安全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经营单位的纵向监管网络和全区统一领导的各部门、各街道、乡、镇参加的全区辖区内的横向监管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食品安全工作从上到下,每个地方、每个环节,每时每刻都有人管的局面。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二)加大宣传、强化意识,营造食品安全监管良好氛围一是紧紧围绕“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相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各类食品行业教育,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二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积极响应市委宣传部的号召,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饮食文化、营养科学和食品监管

知识,使其真正进入百姓家庭。三是主动上门宣传,将假劣食品的简单识别、使用方法及维权途径编印成小册,免费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四是密切与新闻媒体等部门联系,邀请新闻媒体、专业记者参与执法行动现场报道,通过报道查处、关闭非法屠宰点等食品安全案件案例,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三)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健全了对区食安委成员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和细化了目标任务,切实将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三相关单位抓紧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立台帐、严格执法,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惩处力度一是加强经营户管理。食品经营者的经济户口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在监管执法中不断更新,打牢了工作基矗。二是加强监管检查力度。以“六查六看”为手段,强化重点场所、重点单位日常巡查。三是加大质量监测力度。充分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对食品市场进行监管,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消费警示、提示引导、通报情况等措施,进行了整改。四是加大无照经营查处力度。引导“五小”门店合法经营、守法经营,对无法达到经营条件的经营户坚决取缔,今年上半年共取缔无照经营户244户。我市局在上半年的各项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提高经营者诚信建设 中文摘要: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食品经营者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食品食品安全诚信 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虽然使人类生活条件得以极大的改善,但并未给食品安全带来根本改善。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有的生产经营者在食物中添加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以及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受害者成千上万,形成了一次次食品安全的冲击波。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各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将食品安全控制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在这些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都反映出个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不按标准生产甚至在食品生产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尤其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非常突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食品安全案件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是少数生产经营者丧尽天良,见利忘义,造假售假所致。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道德缺失。那些干坏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懂得食品应该是安全的、保证质量的吗?并不是,很多时候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自己是不吃的;他们不知道这样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吗?也不是。那么,他们为什么知法犯法?因为他们不讲良心,他们缺“德”。治病要治根,而道德

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构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构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秦川镇食品药品监督所是根据国务院有关食品监管机构体制改 革于2013年10月成立的,隶属于兰州新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全所现有干部3人。该所从成立即日起就严格落实国家、省及新区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狠抓宣传教育,担负起属地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大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力度,通过严把四个关口(市场主体准入关、食品药品进货关、食品药品销售关和食品药品售后责任关,建立了四个机制(完善监督所监管机制、经营者自律机制、消费投诉举报机制、食品药品安全机制,并在逐步建立以“345”安全监管机制(即三员、四档、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经营氛围。 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餐饮、化妆品等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求执法人员坚持不懈地深入这些经营单位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辖区经营单位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为目标;增强经营单位经营合格产品的意识;同时加强对重点食品经营单位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辖区所有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二、建立了“345”安全监管机制,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中,我们探索的正在逐步建立以“345”安全监管机制(即三员、四档、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一明确职责定“三员”,三方联动促监管。“三员”就是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设立检查员、联络员和监督员:检察员由监督所的执法人员担任,负责日常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并将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及监督员的监督情况向联络员传达,同时接受监督员对自己工作的监督;食品药品经营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联络员,负责建立和改进本单位食品药品经营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经常与检察员联络,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我们还准备聘请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为食品药

探索建立新体制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XXXX-9-29)

探索建立新体制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卿宁萍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后,确立了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新体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法律要求,承担起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作为食品安全消费终端的监管部门,如何履行新体制下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创新监管、全面履责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此,笔者结合永州实际,对如何建立新体制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调研和探索。 一、餐饮业基本情况 永州市地处湖南西南端,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市总面积22441.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200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人;辖九县二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108个镇,81个乡(包括22个民族乡),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5924家。其中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建筑工地食堂651家,特大型、大型餐馆95家,中型餐馆525家,小型餐馆(含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4653家。特大型、大型、中型餐馆占11%,小型餐馆占78%,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占11%。据统计,永州市近6000家餐饮服务单位中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约占

五分之三,尚有2400余家小餐馆达不到发证要求而未予发证。今年以来,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东风,与相关部门对市区所在地冷水滩区、零陵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了联合整治,基本消除了小餐馆“门前灶”、店外经营以及排污排烟设施、餐饮具消毒等方面的问题,小餐馆一改往日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餐具乱放“三乱”现象,中心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店容店貌焕然一新,整治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永州市餐饮业的整体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呈现低、小、散的特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相对人有近80%是小餐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症结: (一)小餐馆无证经营比较突出。绝大多数小餐馆依法经营意识差,“先开业后办证”甚至“开了业也不办证”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执法人员提出的整改要求不能限期整改,达不到发证要求;加之,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经营的地址、品种和门面变换大,造成了事实上的无证经营。 (二)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由于餐饮业投资起点低、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小餐馆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对餐饮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特别是小餐馆大多数食品从业人员受教育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编号:AQ-BH-00347 ( 文档应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Summary of food safety work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说明:工作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工作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 2013年,我局紧紧围绕,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强化监管和监督能力,以“三大建设”和“六项专项整治”为重点,将食品卫生做为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均稳步有效进行。 一、健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业务股所长任组员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统筹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督察组,实行分片包干、协调负责、网格化监管的工作机制,通过层层签订食品监管责任书,将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了我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顺利实施。 制定食品安全工作监管计划及方案,安排部署2013年食品安全

重点工作。根据2013年市食安办、市局、县食安委的安排,结合《2013年**市食品安全工作重点》的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赋予的流通领域监管职责以及上级信用分类监管的标准,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针对不同的等级进行巡查,坚持按“六查六看”要求进行日常市场巡查。 二、狠抓食品安全基层体系建设 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行 为。共发放流通许可证218户,换发流通许可证681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证17户,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95户,截至目前在册食品流通证2224户。我局主要规范了过去对流通证发放的软件使用以及经营范围规范填写等方面,使批发零售区别开,并严格要求批发经营户的各项条件达到标准。做到换证一户规范一户。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在全县强力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化监管系统,通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深化监管方式,实现从传统的市场巡查到分层分类的网络监管,逐步建设全县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

五管齐下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五管齐下建立学校食堂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食品卫生监管汇报材料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关重大,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师生员工的危害,对于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市卫生局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力度,五管齐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成效突出,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一、从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入手,采取培训、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达到强化法制意识,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抓好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的基础。多年来,市卫生局一直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对食堂经营管理员进行食品卫生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重点培训。2004年10月份,市卫生局分两次分别对学校主管校长、学校食堂负责人进行了卫生法律及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近200人,各县(市)区卫生局也对辖区内学校食堂负责人500余人

进行了培训。2005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贯彻新颁布的《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卫生局主管局长,监督中心主管主任,市区内各学校校长、学院院长、幼儿园院长、主管校长(院长、园长)和学生食堂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两级卫生部门管辖范围和职责,提出了严把学校卫生许可准入关,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学校集体食堂实行分级监管,责任到人,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和通报制等多项措施。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了学校校长、食堂负责人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 从关键入手,抓好关键环节,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学校食堂专项治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市卫生局联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收寄宿生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学校食堂严格按照部门配合、分级监管、责任到人、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监管。 一是加强日常监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每个学校指定两名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观目前食品市场,从“苏丹红”、“三鹿问题奶粉”到“一滴香”,无不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究其原因,食品生产经营者缺失信用而引发的信用危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全新的系统工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设,应立足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舆论宣传。诚信是食品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所有生产经营者最大的资本。通过宣传培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努力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信誉第一、质量至上、诚信兴业”的经营理念,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树立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讲信用作为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底线,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守信为荣的观念,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同时,要把信用观念作为一种道德价值来看待,发挥信用资本的市场价值。 三是健全信用法制。我国现行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均未能从法制的角度对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强烈关注之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法制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四是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奖惩机制,奖优罚劣,从制度和法规上保证讲信誉、守信用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与支持;让丧失信用者承担应负的责任。只有建立起严格的奖惩机制,才能有效地减少失信违规行为的发生,净化市场环境。 五是加强行业信用管理。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加强企业自律与信用管理,不仅有利于拓展市场和扩大需求,更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是强化安全综合监管。不但要完善法制、体制建设,更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实行统一协调、联合执法。 此外,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诚信建设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政府推动下全社会的参与。这样才能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使食品安全形势日趋好转。 二、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主要问题: 1. 生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值和营业额较低。 2. 流通销售企业比例过大、档次低、竞争力弱。 3. 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较为严重。 4. 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存在。

如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努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山西省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顿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近几年来,我局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出色的完成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总结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构建领导责任体系 一是明确领导责任。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长期以来,我局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当成为民办实事的“一把手”工程,我局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局长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相关科股室按职能明确分工,基层所队把食品安全监管任务落实到了具体岗位和人头,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领导机制。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了有明确的市场整治目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议事制度、定期分析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情

况报告制度,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责任机制。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制。按照有权必有责、有责必履行、失职必追究的原则,我县局与辖区食品经营户层层签订行政监管责任书,实现了“四明确、两不漏”的管理目标。即:明确安全责任人员,明确监管责任区域,明确监督管理范围,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坚持做到管理对象一户不漏,管理人员一个不漏。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坚决实行年度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测评一票否决,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二、依法监管,创新制度,构建行政监管体系 一是坚决落实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到位。抓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靠人员,二靠制度。我局在认真学习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与执法打假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精心安排部署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所、队为成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结合实际起草了《关于代县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的报告》向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报告。按照省、市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顿和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行动”两个方案,以“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为工作思路,继续狠抓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先后制定了《食品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监督检查方案》、《开展“五一”劳动节期间食品质量专项抽查和执法打假集中行动方案》等。

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市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管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为建立**市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管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各部门正确、及时、有效履行各项法定职能,做到权责清晰、制度健全、责任到位和追究有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食品药品监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全市人民食品和用药安全。 (一)不断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统一、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指挥体制,完善全市的药品监管体制。 (二)以强化日常监管和事前监控为重点,建立健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机制,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有效预防食品药品事故发生。 (三)建立依法及时有效处置食品药品安全重大应急事故(事件)工作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完善食品药品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食品药品安全行政首长问责制。将食品药品监管的各项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部门和相关人员,严格检查和考核,实行问责制度。 二、监管体制和职责划分 (一)药品(含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监管按照“垂直监管,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总原则实施监管。

1、**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实施本市药品监管。市政府直属各相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实施监管。各镇政府要认真协助抓好辖区内药品监管工作,切实解决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各类药品违法违纪案件,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2、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机构等药品使用单位的药品采购招投标工作,负责督促医疗机构等药品使用单位加强对药品购进、储存和使用的规范管理,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3、工商局负责药品企业注册登记工作,负责依法查处违法药品广告。 4、公安局负责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对相关部门移送的药品案件依法及时进行查处。 5、宣传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监管的有关法规和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对各类新闻媒体和出版物的管理,禁止刊登违法药品广告。 6、物价局负责对药品市场价格的监管,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严肃查处乱涨价的违法行为,维护药品价格稳定,让人民群众用上价格合理的药品。 (二)食品监管按照“分级负责、部门监管、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总原则实施监管。市政府对辖区内食品安全负总责,市食品监管各部门对各自分管的食品安全负总责。 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工作。

浅论当前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当前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政府将设在原卫生部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调整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因此,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的重任就落到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肩上。那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如何创造性地履行工作职责,用创新的思维探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规律,当好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抓手”,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把握重点,这对当前引领、规范食品产业发展,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一年来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管窥之见,以抛砖引玉。 目前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综合协调认识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对综合协调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从食品药品监管局外部看,有人认为食品监管大多划归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同时政府食安办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因此,食品安全工作就是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事。从食品药品监管局内部看,有人认为综合协调科室负责食安办的日常工作,因此,凡食安办的工作,就由综合协调科室负责。实际上,政府食安办设置在食品药品监管局,是代表市政府行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职责(综合协调科室承担食安办日常工作)。换句话说,

政府食安办的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局代为负责落实,而不是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综合协调科室。综合协调科室相当于食安办的办公室,其工作职能在食安委工作规则上有明确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省局为了便于工作开展,一般用食安办名义发文,但具体工作都由相应司、处在办理。因此,不能误认为凡食安办发的文件就由综合协调科室落实,否则,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而且大大加重了综合协调科的工作负担,导致本该综合协调科承担的职责无法有效履行,甚至出现工作失误。 (二)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协调机制不顺畅。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和相关制度均已制定,但落实不够到位。比如定期召开的食安委或者食安办会议不能按时召开,定期讨论食品安全形势没有形成惯例等。二是联动机制不给力。少数食安委成员单位大局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配合不力。三是工作协调难度大。目前,虽然食品安全监管的环节少了,但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没有减少,而且需要食安办协调的不仅有外面单位,还有内部科室。在职务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协调牵动力度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综合协调工作较之业务工作更加繁杂,在基层很多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加之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重视不够,配备人员不足,工作起来难度更大。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所面临问题和对策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所面临问题和对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质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从阜阳奶粉、三鹿奶粉、皮革奶到双汇瘦肉精猪肉,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袭来,让消费者在警醒之余,对身边食品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当前食品市场的严峻形势之下,如何在执法实践中把握好法律所赋予的职能,不断改革和创新执法方式和手段,提高执法技能和技巧,强化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一)基层监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缺乏相关的食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落实食品监管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实现软件到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制度,使基层监管做到有章可循,要适时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检测方面技能,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部分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而且对法律法规及食

品质量、卫生的知识了解不多不深,不能较好的运用于监管。另一方面,基层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办案力量薄弱,难以实施强有力有效的监管。 (二)生产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还不到位。面对当前食品市场量大面广的实际,必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才能有效维护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和食品安全。从掌握情况看,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经营者自律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发挥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参与意识淡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 (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企业诚信度有待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失信行为缺少有效的防范和惩戒机制,违规失信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负责人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忽视食品安全质量,一些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参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性不高,向社会作出的质量承诺难以兑现,食品消费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整治食品安全必要性分析

整治食品安全问必要性分析 财务会计教育(审计方向)0902班13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市场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但是,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层出不断,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龙口粉丝、“苏丹红一号”风波、三鹿毒奶粉事件……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除了生产商、经营者唯利是图、道德沦丧外,还在于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要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 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 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