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2011年05月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总则................................... - 3 -1.1区划依据. (3)

1.2区划指导思想 (6)

1.3区划原则 (6)

1.4区划目标 (8)

1.5区划范围 (8)

1.6区划期限 (9)

1.7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及水质保护目标 (9)

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 - 10 -2.1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0)

2.2入海陆源污染源状况 (10)

第三章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 .............. - 12 -3.1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建设.. (12)

3.2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开发建设 (12)

第四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 - 14 -4.1区划成果 (14)

4.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概况 (15)

第五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与保障措施....... - 29 -5.1环境功能区管理措施.. (29)

5.2区划保障措施 (30)

第六章区划的实施与考核........................ - 35 -

第七章附则.................................. - 36 -

前言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于1998年4 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于1999年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进行了调整(闽政…1999?文65号,以下简称《原区划》)。《原区划》的实施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沿海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福建的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200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550.01亿元,占全省GDP的12.97%。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8%,海洋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建设,海洋产业将成为海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沿海优势,着力优化提升临港工业,推动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围绕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以石化、装备制造、冶金、能源、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形成区域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沿海地区在聚集生产力要素、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带动和辐射内陆发展的优势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随着我省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

加,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形势、海洋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原区划》与近岸海域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我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促进“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科学实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组织进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以下简称《区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总则

1.1区划依据

1.1.1法律、法规及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2009年12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

(7)《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发…2006?475号,2006年8月。

(8)《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国发…2007?507号,2007年9月。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2004年6月。

(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

(11)《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2009年5月。

(1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8号,1999年12月。

(13)《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家海洋局,1995年5月。

(14)《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9月。

(15)《福建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04年6月。

(16)《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管理规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1992年10月。

(17)《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11年3月。

(18)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闽委发…2004?15号,2004年11月。

(19)《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闽政文…2005?56号,2005年4月。

(20)《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6年4月。

(21)《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5月。

(22)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06?14号,2006年9月。

(23)《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及《国务院关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117号,2006年11月。

(24)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2009年7月。

(25)《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当前海洋管理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09〕331号,2009年10月。

(26)《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闽政文…2010?26号,2010年1月。

(27)《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闽政文…2010?32号,2010年12月。

(28)《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011年1月。

(29)《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

1.1.2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

(1)HJ/T82-2001《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2)HJ 442-2008《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3)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4)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5)GB18486-2001《污水海洋处臵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6)GB3552-83《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1.2 区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和改善海洋水环境质量、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协调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海域开发与海洋水环境保护的关系为主线,按照建设生态省和环境优美之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通过实施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严格控制海洋污染,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改善海洋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3 区划原则

1.3.1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区划既要考虑沿海地区的性质、规模和近期计划,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把近期的经济发展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在确保海域环境主导功能的原则下,兼顾其他功能,确定不同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海洋环境利用方案。

1.3.2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在确定海域功能和不同环境资源的利用方向时,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协调平衡各类产业间的利益和冲突。在划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时,坚持局部利益要服

从整体利益。

1.3.3陆域和海域统筹兼顾

确定海域的环境容量、海域主导环境功能时,要综合考虑海岸线、海底、海水水体、海洋生物,以及滨海陆地等各相关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确定环境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必须考虑到对陆地污染源的控制因素。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把陆域和海域视为一个互相制约的整体,统筹兼顾,合理区划。

1.3.4与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合理衔接

海洋功能区划规定了各海区的主导功能和各种兼顾功能,海洋功能区划是实施海洋开发活动和海洋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是实施用海、管海法制化的依据,区划修编要实现与海洋功能区划间的相互和科学合理的衔接。

1.3.5合理利用海水自净能力

在确保海域主导功能和敏感保护目标要求得到充分满足,并实现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环境容量和海水自净能力的前提下,经过充分的科学认证,可根据海水交换活跃区和滞缓区的分布特征设臵排污口。

1.3.6不降低现状海水水质

为控制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保护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在划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时,不降低现状海水质量要求,不降低

现状海水质量的执行标准。

1.3.7按高功能确定保护目标

对于同一海域兼有两种以上功能的,应按高功能保护要求确定保护目标;对于市界和县界两侧相邻的两个不同功能区的海域,按高功能确定其保护目标。

1.4 区划目标

(1)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能够适应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并指导海洋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

(2)确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

(3)建立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措施体系和保障措施体系。

1.5 区划范围

区划范围为领海基线向陆一侧海域,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金门附近海域)。海河界限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海域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福建省海河划界成果和海河分界线界桩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文…2007?12号)为准,未划定海河界限的海域范围与国务院2006年批复(国函…2006?117号)的《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一致。

1.6 区划期限

(1) 基准年:2009年。

(2) 近期:2011年~2015年。

(3) 远期:2016年~2020年。

1.7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及水质保护目标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为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水质标准》,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域环境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

第一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执行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第二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执行不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第三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执行不低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第四类环境功能区,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执行不低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2.1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2009年,全省近岸海域65个站位监测结果为第一、二类海水占55.4%,与2008年的58.5%相比下降了3.1个百分点,第三类海水占9.2%,与2008年的13.8%相比下降了4.6个百分点,第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35.4%,与2008年的27.7%相比上升了7.7个百分点。福建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2009年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数为54个,达标点位为26个,达标率为48.1%,与2008年相同。全省6个地市海域中,莆田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最高,为90.0%,宁德海域和厦门海域较低,分别为9.1%和16.7%。

2.2 入海陆源污染源状况

福建省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入海河流和直接海

污染源。2009年,全省11个主要入海河流断面、67个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大于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主要入海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河流入海径流量约为876.05亿立方米,入海污染物总量约142.35万吨,化学需氧量为主要污染物,约占86.63%。直排海污染源废水排放量约为13.34亿吨,污染物总量约

43757.12吨,化学需氧量为主要污染物,约占85.04%。

第三章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原区划》实施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以及涉海重点工程开发海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需求的变化,《原区划》与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及开发利用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实施区划修编显得极为迫切。

3.1 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建设

《原区划》公布实施后,福建省建立了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处保护区,以及闽江河口、宁德东湖等国家湿地公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与要求,《原区划》确定的类别与水质保护目标满足不了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适当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一类环境功能区并相应地提高管理要求,以适应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要求。

3.2 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开发建设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原区划》在制定过程中,根据当时以海水养殖业为主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了养殖水域水质保护的管理要

求。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福建省沿海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已初具规模。

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等,福建省将形成“两点(福州大都市区、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沿海地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优势,以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等为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以石化、装备制造、冶金、能源、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临港重化产业基地。随着沿海城市化、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海洋产业将成为海西经济的重要支撑,部分海域养殖功能需进行调整。

因此,必须适时地进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以加强对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为重点开发海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

第四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4.1 区划成果

福建省近岸海域共划分为151个环境功能区,总面积22506平方公里,宁德市海域划分为27个环境功能区(5980平方公里),福州市海域划分为30个环境功能区(7562平方公里),莆田市海域划分为11个环境功能区(2419平方公里),泉州市海域划分为31个环境功能区(2223平方公里),厦门市海域划分为14个环境功能区(344平方公里),漳州市海域划分为39个环境功能区(3978平方公里)。其中一类环境功能区16个,面积约604平方公里,占区划海域的2.7%;二类环境功能区41个,面积约19890平方公里,占区划海域的88.4%;三类环境功能区28个,面积约1067平方公里,占区划海域的4.7%;四类环境功能区66个,面积约945平方公里,占区划海域的4.2%。详见表4-1。

表4-1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统计表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汇总见表4-2、附图1~附图6。

4.2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概况

为了满足《原区划》颁布实施后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需要,《区划》共新增一类环境功能区14个;为了满足福建省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海域环境管理的需要,新增三类环境功能区19个;为了满足沿海港口发展海域环境管理的需要,新增四类环境功能区62个。

沿海各地市环境功能区调整情况见表4-3。

表4-2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汇总表

- 16 -

- 17 -

福建环境本底调查

环境放射性调查 (一)放射性水平调查 1.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 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环境天然辐射基准线,1984~1989年,福建省环保局组织力量对全省的陆地伽玛辐射、土壤、水体、大气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受国家环保局和省科委委托,在全省开展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工作,其中伽玛辐射剂量水平调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原野、道路、建筑物建筑室内的伽玛辐射水平。全省伽玛辐射就地测量的时间从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在各地(市)环保监测站、省地质321队和防化兵大力配合下共测量1029个测点,行程达3万多公里,取得12862个有效数据,圆满完成了外场监测任务。监测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的要求,采取按全省陆地面积均匀布设测点的方法,同时结合福建省人口密集情况和铀矿点等地质状况适当增设设点。 《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也是《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福建省环保局根据国家环保局1984年《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1986年7月,按照《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从1984年6月到1987年6月,历时3年,完成了全省土壤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到1988年7月,完成了整个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工作,首次对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放射性同位素在福建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伴有一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而水是转移这些废物的主要介质,因此,福建省各类水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可能性日益增大。为了掌握福建省各类水体放射性水平现状,反映省内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及工矿企业对水体放射性水平的影响,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接受了国家环保局下达的任务,开展了福建省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的工作。历时4年多,采集江河、水库、井、泉、近海海域、自来水等各类水体样品128个,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U、Th、Ra-226、K-40的浓度,取得近2000个数据,为评价福建省放射性环境质量,进行放射性常规监测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福州市区大气中氡及其子体水平和剂量评价》是国家环保局下达的《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总课题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2011年05月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总则................................... - 3 -1.1区划依据. (3) 1.2区划指导思想 (6) 1.3区划原则 (6) 1.4区划目标 (8) 1.5区划范围 (8) 1.6区划期限 (9) 1.7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及水质保护目标 (9) 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 - 10 -2.1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0) 2.2入海陆源污染源状况 (10) 第三章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管理形势 .............. - 12 -3.1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建设.. (12) 3.2大力推进海洋产业开发建设 (12) 第四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 - 14 -4.1区划成果 (14) 4.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调整概况 (15) 第五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与保障措施....... - 29 -5.1环境功能区管理措施.. (29) 5.2区划保障措施 (30) 第六章区划的实施与考核........................ - 35 -

第七章附则.................................. - 36 -

前言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于1998年4 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于1999年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进行了调整(闽政…1999?文65号,以下简称《原区划》)。《原区划》的实施对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沿海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福建的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2009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增加值达到1550.01亿元,占全省GDP的12.97%。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8%,海洋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建设,海洋产业将成为海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海峡西岸经济区依托丰富的港口资源和沿海优势,着力优化提升临港工业,推动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围绕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以石化、装备制造、冶金、能源、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区,形成区域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沿海地区在聚集生产力要素、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带动和辐射内陆发展的优势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随着我省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公示稿) 河北省海洋局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4)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10) 第四章基本功能分区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 (16) 第六章附则 (2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为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海洋,规范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2006),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备案管理办法》(国海发[2008]12号),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9]660号),国家海洋局《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海管字[2010]83号),《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其他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 第三条【区划目标】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发展海洋经济提供资源保障;统筹各行业用海需求,缓解用海矛盾,引导和促进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

基本功能需求,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海洋开发利用目标〗保重点、调结构、促发展。保障国家和省级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建设、滨海旅游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围填海总量控制在609平方公里以内;保障渔业生产活动的必要发展空间,养殖用海保有量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 〖海洋环境保护目标〗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河口、潟湖、海岛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新建海洋保护区3个,海洋保护区总数达到7个,保护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 〖海域综合整治目标〗规范用海秩序,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用海,实现海域使用全面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综合治理河口、养殖区、港口及工业区环境,使海洋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海洋基本功能区海洋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0%;修复沙滩、潟湖、海岛等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整治岸线不少于80公里、整治海域面积不低于200平方公里。 第四条【区划原则】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保障发展〗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以海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

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法规标题】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民代表 【发文字号】【适用区域】福建省 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6-04-01【生效时间】2016-04-01【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2002年9月27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根 据2016年4月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三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毗邻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本省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防治本行政区域内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负责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的渔业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前款规定的污染事故以外的渔业污染事故。 本条例规定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海洋监察机构行使。 第四条 海洋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洋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鼓励海洋环境科学技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调整部分)

附件: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调整部分) 一类环境功能区 序号环境功能区名称 所属 地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 环境功能类别 水质保护 目标 起点止点 1蛋坨子海域一类 区 大连市 1.28蛋坨子周围500米范围海域一类Ⅰ

二类环境功能区 序号环境功能区名称 所属 地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 环境功能类别 水质保护 目标 起点止点 1董家口湾大月口 至横山前段二类 区 大连市 1.25 下列点位的岸线向海1000米范围内 二类Ⅱ 1东经121°15'16"北纬39°23'05" 2东经121°15'55"北纬39°22'33" 2毛礁山至南海头段二类区大连市 6.85 下列点位的岸线向海1000米范围内 二类Ⅱ1东经121°19'27"北纬39°22'34" 2东经121°24'28"北纬39°21'54" 3马家咀子二类区大连市 1.93以下八个座标点围合海域 二类Ⅱ1东经121°13′27″北纬39°32′41″ 2东经121°12′58″北纬39°32′58″ 3东经121°13′06″北纬39°33′32″ 4东经121°15′08″北纬39°35′24″ 5东经121°15′16″北纬39°35′20″ 6东经121°15′09″北纬39°35′18″ 7东经121°13′23″北纬39°33′56″ 8东经121°13′27″北纬39°32′45″

四类环境功能区 序号环境功能区名称 所属 地区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 环境功能类别 水质保护 目标 起点止点 1太平湾四类区大连市7.20太平湾港区一港池围合海域 四类Ⅲ1东经121°48'52"北纬40°00'28" 2东经121°49'21"北纬40°00'06" 3东经121°47'48"北纬39°58'49" 4东经121°45'34"北纬39°58'28" 5东经121°45'18"北纬39°59'01" 6东经121°47'34"北纬39°59'27" 2马家咀子 四类区大连市9.77 以下六个点位及岸线的围合海域 四类Ⅲ1东经121°17'36.90"北纬39°35'46.40" 2东经121°17'1.00"北纬39°35'45.52" 3东经121°16'40.23"北纬39°35'55.06" 4东经121°15'9.25"北纬39°35'17.64" 5东经121°13'19.70"北纬39°33'31.06" 6东经121°13'26.93"北纬39°32'45.12" 3葫芦山湾 四类区大连市35.69 防波堤口门以下二点连线及岸线围合的葫芦山湾内海域 四类Ⅲ1东经121°13'38"北纬39°27'52" 2东经121°13'51"北纬39°27'23"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 2020 年) 文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b5E2RGbC 第一条区划目的.......................................................................................................................................................................... 1p1EanqFD 第二条区划依据............................................................................................................................................................................... 1DXDiTa9E 第三条区划原则........................................................................................................................................................................ 2RTCrpUDG 第四条区划目标............................................................................................................................................................................. 35PCzVD7H 第五条区划范围.................................................................................................................................................................................. 4jLBHrnAI 第六条区划成果............................................................................................................................................................................. 4xHAQX74J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LDAYtRyK 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 5Zzz6ZB2L 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5dvzfvkwM 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 5rqyn14ZN 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7EmxvxOtO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 7SixE2yXP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6ewMyirQ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9kavU42VR 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 9y6v3ALoS 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 10M2ub6vST 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 100YujCfmU 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 11eUts8ZQV 第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11sQsAEJkW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家评审意见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于2016年11月29日在福州市组织召开了《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评审会。出席会议的有福州海事局、福州港口管理局、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福州市林业局、中国海监福州市支队、连江县人民政府、马尾区人民政府、长乐市人民政府、马尾区农林水局、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海监连江县大队、中国海监马尾区大队、中国海监长乐市大队、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河海大学(数模研究单位)、福建力普检测有限公司(现状调查单位)、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单位)、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和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单位)的有关代表和会议特邀的5位专家(名单附后)共32人。与会代表和专家在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概况的介绍和环评单位关于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后,经质询、讨论和评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与主要环境问题 1、工程概况 闽江通海航道三期工程是在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现有通海航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宽、浚深,工程范围从闽江口七星礁(A 点)至马尾罗星塔(R 点),全长约47.8km。沿线行政区划涉及长乐市、马尾区、连江县3个县(市、区)。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为:七星礁(A 点)至粗芦岛(D 点)长约19.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兼顾满足马尾船政船舶工业园区特种船舶项目10 万吨级特种船(空载)乘潮单线通航要求;粗芦岛至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N 点)长约24.4km,按满足3.5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华能福州电厂煤码头至马尾罗星塔(R 点)长约3.9km,按满足2 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线通航要求建设。在内外沙航段、EF航段、JK航段及LM航段共新设4个会船区。新设2个锚地,调整2个锚地,取消2个锚地。新设Φ2.4m 灯浮标18 座,新设AIS 灯浮标6 座,移位灯浮标38座并改变其中14座灯浮标标别。 主体工程量包括航道及会船区疏浚工程、炸礁工程及沉船清障工程。工程A~D1 航段、D1~I 航段、I~N 航段、1#会船区、2#会船区均有部分区域进行疏浚,疏浚区总

福建省环境综合

福建省环境综合 统计报表制度 (2018年统计年报) 福建省统计局制定 2019年3月 1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2

福建省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5) (一)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5) (二)福建省水利厅 (15) (三)福建省住建厅 (17) (四)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25) (五)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7) (六)福建省卫健委 (28) (七)福建省交通厅 (29) (八)福建省林业局 (30) (九)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33) (十)福建省地震局 (36) (十一)福建省气象局 (37) 四、主要指标解释 (38) - 1 -

福建省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 2 - 一、总说明 (一)为了全面反映我省环境的整体状况,搜集环境领域的综合统计资料,满足我省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制定环境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特制定本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属于地方统计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满足我省年度统计摘要、统计年鉴、环境发展状况统计的需要。各主管部门应按照统一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综合范围和填报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农村环境等方面。 (四)所有涉及小数点位数的指标,统一要求为:绝对数保留两位小数,相对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报送日期:2019年5月30日前。 (六)报送方式:以电子邮件和加盖公章的纸介质的方式报福建省统计局能源统计处,邮件地址:nyc_fj@https://www.360docs.net/doc/02629658.html,。 (七)联系方式:何祥伟,88014132 邮箱:4566926@https://www.360docs.net/doc/02629658.html,

秦皇岛市环境功能区划

秦皇岛 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 秦皇岛,简称秦,是河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华北地区、冀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葫芦岛、西接唐山、北接承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拥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秦皇岛因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协办过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唯一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 秦皇岛还是中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之一;十大最佳休闲城市之一;全国第一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创建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20强之一,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 地貌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区-冲积平原区-沿海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都山、祖山等4座。 低山丘陵区主要为北部的山间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该区是秦皇岛市甘薯、旱粮及工矿区。山间盆地区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区域的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盆地,该区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冲积平原区,主要在海拔0-20米区域,分布在抚宁县和昌黎县。沿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三区和抚宁、昌黎两县,该区域是秦皇岛市重要沿海旅游资源区,有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3] 气候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辖区内地势多变,但气候影响不大。2013年最低气温-18℃,最高气温35℃。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 文本 (报批稿) 营口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区划目的 (2)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7) 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 (9) 第六条分类体系 (10) 第七条区划成果 (16)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7) 第八条区位条件 (17)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7) 第十条海洋资源 (21) 第十一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 (28)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30) 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概述 (30)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31)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32)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4) 第十七条矿产与能源区 (35)

第十八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36)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37)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38)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38) 第四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39) 第二十二条总体定位 (39) 第二十三条海洋开发总体布局 (40) 第二十四条海洋保护总体布局 (41)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44) 第二十五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44) 第二十六条区划实施管理 (44) 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45) 第二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47) 第二十九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49) 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50) 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50) 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51) 第六章附则 (51) 第三十三条区划效力 (51) 第三十四条区划附件 (51)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解读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人们仅仅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区域发展定位和开发方式。这种盲目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提出,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三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进行确定区域发展定位成为很多学者和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2007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大尺度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而中尺度的省市级的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还在研究阶段。由于大中尺度的生态功能区划只能从大的方针并打破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确定区域发展定位,其实用性与可执行性不强。以乡镇为单位的小尺度的区县级生态功能区划则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在生态功能区划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ARCGIS9.3和ERDAS9.1等软件的支持下,以乡镇为评价单元,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三方面对江津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和江津区区域发展定位对江津区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本文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分析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有关生态功能区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研究不足、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等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这为本文的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区域分析阶段。确定本文的研究区域为重庆市江津区,研究对象为江津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并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江津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状况等自然环境概况和江津区发展定位、经济状况及交通状况等人文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生态功能区划图件处理阶段。基础图件主要是2006年30m分辨率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1:10000的地形图、江津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对遥感图像的解译,通过遥感图像的儿何纠正、直方图匹配、图像拼接与图像分割、图像增强与变换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前的处理,然后通过监督分类进行解译,并通过实地抽样踏勘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进行精度检验,最后将解译后的地类进行整理、叠加、矢量处理、属性数据录入,形成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数据库。生态功能评价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一级指标有生态环境现状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和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其中生态环境现状指标包含土壤侵蚀强度、地均有效GDP、城 乡差距系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水资源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绿地合理度、工业污染强度等9个二级指标,生态敏感性指标包含十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GDP农地弹性系数、单位GDP三废排放量和林地年度 减少量等5个二级指标,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是通过解译各地类的气体和气候调节、涵养水源、侵蚀控制、土壤形成、营养物质保持、废弃物处理、授粉、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供应、原材料、基因资源和娱乐文化等功能值来体现:其次,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和特尔菲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分值和实际分值;最后汇总出各乡镇的生态功能总值。生态功能区划阶段是本文的关键部分。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总分值、各乡镇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划分分值段和确定分区,并在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和发展定位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北部沿江产业集聚生态维护区、中部丘陵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区和南部山区原始生态保护区三个生态区。

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概要设计v0.2

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概要设计 1.整体设计思想 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立足于福建省各种生态环境数据;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与生态及环保有关的海量数据;采用当前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等进行挖掘建模和机器学习建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从而形成能实际应用于民生的新生数据;作为专家及政府的决策依据,辅助政府精细化决策,辅助专家预测将来可能有出现的环保问题;并能解决现实中真实发生的环保问题;从而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和百姓生活的福祉。 平台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智能化收集、智能化核算分析、智能化发布和智能化监管体系,这一平台体系可以把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全面、直观地展现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同时环保部门可以重点关注核电站周边生态环境实况。通过可测量、可核查的生态环境数据,为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估、趋势预测、潜力分析、目标制定与跟踪,提供决策服务,进而实现对生

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并为建设生态环境交易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所有的平台数据集中到统一的逻辑平面上来;平台以省、市、县分级别多视角展示生态环境实时信息,以全息,动 态的地图形式全方位地展现给使用者。平台为各类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领导能查看实时汇总信息,核辐射区大气实况;环保工作能查看各类精细报表与指标,并能搜索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展现方式有:电子大屏幕播放,WEB浏览, 手机APP访问等三种方式。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平台运行后将建成以生态环境数据为中心的开放式数据中心,广泛收集来自气象,农林,海洋,交通,能源, 车联网等第三方数据,同时也给第三方输出数据并分享成果数据;为后续深度学习积累数据样本,将来平台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2.用户使用场景 环保领导 大屏查看全局实时信息情况,核核辐射区大气实况,查看汇总报表,指挥环境突发事件处理。 环保科学家 使用多级分析报告,生成各类分析结果,导入环保知识库,搜索各类数据。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3

生态环境部于6月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从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看,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用三个“越来越”概括表述:一是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减少了约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二是水质越来越清。“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累计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海水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累计提高6.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体比例累计下降6.6个百分点。三是生态越来越美。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柏仇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并不乐观;全国近岸海域仍有13个海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公示稿) 文本 唐山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条区划目的 (3)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6) 第五条区划范围 (7) 第六条分类体系 (7)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9)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9)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0)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12)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14) 第十一条开发利用现状 (14) 第十二条总体定位与布局 (15) 第十三条乐亭县海域 (17) 第十四条曹妃甸区近岸海域 (18) 第十五条滦南县近岸海域 (19) 第十六条丰南区海域 (19) 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20)

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 (20) 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21) 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23) 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25) 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26) 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26) 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27) 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8) 第五章实施措施 (28) 第二十五条严格区划实施管理 (28) 第二十六条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 (28) 第二十七条强化海洋环境保护 (30) 第二十八条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30) 第二十九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31) 第三十条规范监督检查与执法 (32) 第三十一条注重宣传教育 (32) 第六章附则 (33) 第三十二条区划效力 (33) 第三十三条区划附件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适应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海洋空间布局,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唐山沿海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福建省主要海湾水环境

福建省主要海湾水环境 质量通报 (2010年第二季度)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一○年六月印发

根据2010年第二季度我省主要海湾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经分析评价,现将主要海湾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海湾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污染状况 2010年第二季度,我省主要海湾受污染海域面积1071.1平方千米,占全省主要海湾总面积的22%,较上季度减少925.5平方千米。其中各主要功能区污染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0年第二季度主要功能区污染状况统计表 (单位:平方千米) 2010年第二季度,我省13个主要海湾中大部分海湾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受污染面积较第一季度减少16%。湄洲湾、深沪湾和诏安湾等3个海湾的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符合要求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其他10个海湾增养殖区水质因无机氮或活性磷酸盐超标,无法达到增养殖区要求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沙埕港和泉州湾部分增养殖区还存在粪大肠菌群超标的现象。 航道、港口区的水环境质量较上季度也有改善,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现象依然存在。除兴化湾、湄洲湾、深沪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外的其他8个海湾航道、港口区因无机氮或活性磷酸盐超标,水质无法达到其海洋功能区所要求的海水水质第三类、第四类标准。 各类海洋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较上季度有所改善。但深沪湾海底

古森林遗迹保护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的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依然处于超标状态,无法达到保护区所要求的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各主要海湾水质污染状况见表2。 表2 2010年第二季度主要海湾水质污染状况统计

(二)主要污染物含量变化趋势 2010年第二季度主要海湾主要污染物含量与上季度监测结果比较见图1-图3。 图1 201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主要海湾无机氮含量变化趋势 图2 201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主要海湾活性磷酸盐含量变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