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姓名:

﹙化学系, 应用化学, 094班, 学号﹚

摘要乙酰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为重要的医药。具有退热、镇痛、抗风湿等作用。它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当与乙酸酐反应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抽滤

1.引言

乙酰水杨酸, 通常称为阿斯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作用较大。水杨酸是1838年第一次由强碱作用于相应的醛后经酸化得到的一种化合物。1859年Kolbe使用于燥的苯酚钠盐粉末和二氧化碳在4—7atm(1atm=101.325kPa)下进行反应,制备成水杨酸,现在工业上都用Kolbe合成法生产。直到目前,阿斯匹灵仍然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近年来还发现阿斯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可防止血栓的形成。

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当与乙酸酐反应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

阿斯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分子量为:180.16,是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35℃,pka=2.98,其酸性比苯甲酸强,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及碱液等。其分子内的羟基和羧基都可以进行酯化反应。本实验用乙酸酐对水杨酸的酚羟基进行酰化制备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

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相关光谱图:

乙酰水杨酸的红外光谱图

乙酰水杨酸的核磁共振碳谱图乙酰水杨酸的质谱图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应用价值:

阿司匹林英文名称:aspirin 其他名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适应症:阿司匹林是使

用最多、使用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

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

汗,使体温恢复正常。本品尚具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

抗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

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

目前,所知有关制备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1第一种方案

在50mL锥形瓶中,加入干燥的水杨酸7.0g(0.050mol)和新蒸的乙酸酐10ml(0.100mol),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水浴加热,水杨酸全部溶解,保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维持20min,并经常摇动。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0ml冷水中,并用冰水浴冷却15min,抽滤,冰水洗涤,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

将粗产品转至250ml圆底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向烧瓶内加入100ml乙酸乙酯和2粒沸石,加热回流,进行热溶解。然后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抽滤,用少许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无色晶体状乙酰水杨酸。取几粒结晶加入盛有3mL 水的试管中溶入几滴乙醇中,并滴加1-2滴1%三氯化铁溶液,如果发生显色反应,说明仍有水杨酸存在。产物可用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即先将粗产品溶于少量沸乙醇中,再向乙醇溶液中添加热水直至溶液中出现混浊,再加热至溶液澄清透明(注意:加热不能太久,以防乙酰水杨酸分解),静置慢慢冷却、过滤、干燥、称重、测定熔点并计算产率。

1.2第二种方案

在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1.0g水杨酸,2.5 mL乙酸酐2滴浓硫酸摇匀,使水杨酸溶解。将锥形瓶置于90℃的热水浴中,加热10min,并不时地振摇。然后,停止加热,待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缓缓加入15mL水,边加水边振摇(注意,反应放热,操作应小心)。将锥形瓶放在冷水浴中冷却使晶体完全析出、抽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抽干,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用1%三氯化铁溶液检验酚羟基是否存在)。

将粗产品转入到100mL烧杯中,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边加边搅拌,直到不再有二氧化碳产生为止。抽滤,除去不溶性聚合物(水杨酸自身聚合)。再将滤液倒入100mL烧杯中,缓缓加入10mL20%盐酸,边加边搅拌,这时会有晶体逐渐析出。将此反应混合物置于冰水浴

中,使晶体尽量析出。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2-3次,然后抽干,取少量乙酰水杨酸, 溶入几滴乙醇中,并滴加1-2滴1%三氯化铁溶液,如果发生显色反应,说明仍有水杨酸存在。产物可用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即先将粗产品溶于少量沸乙醇中,再向乙醇溶液中添加热水直至溶液中出现混浊,再加热至溶液澄清透明(注意:加热不能太久,以防乙酰水杨酸分解),静置慢慢冷却、过滤、干燥、称重、测定熔点并计算产率。

上述两种方案,大体相同。由于,第一种方案操作稍有简便,故本实验采用第一种方案。

2.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aspirin ),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水杨酸可以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它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反应式为: O OH OH +(CH 3CO)2O

3

+CH 3COOH

副反应:

O

OH OH 2

OH C O

O O O H +O H 2O

OH OCOCH 3O

OH OH +

OCOCH 3C

O

O O O H

4.试验用品

4.1 仪器

圆底烧瓶(250ml ),天平,胶头滴管,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布什漏斗,真空泵,烧杯,回流冷凝管,锥形瓶(50mL ),试管,表面皿,烧杯

4.2 药品

水杨酸(s ),乙酸酐(L ),浓硫酸, 冰块,乙酸乙酯(L ),沸石,1%三氯化铁溶液,乙醇,水

5.实验装置图

反应装置 抽滤装置 回流装置

6.实验步骤

6.1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在50mL 锥形瓶中,加入干燥的水杨酸7.0g (0.050mol )和新蒸的乙酸酐10ml (0.100mol ),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水浴加热,水杨酸全部溶解,保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维持20min ,并经常摇动。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0ml 冷水中,并用冰水浴冷却15min ,抽滤,冰水洗涤,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

6.2 粗品重结晶纯化

将粗产品转至250ml 圆底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向烧瓶内加入100ml 乙酸乙酯和2粒沸石,加热回流,进行热溶解(思考题5)。然后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抽滤,用少许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无色晶体状乙酰水杨酸。取几粒结晶加入盛有3mL 水的试管中溶入几滴乙醇中,并滴加1-2滴1%三氯化铁溶液,如果发生显色反应,说明仍有水杨酸存在。产物可用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即先将粗产品溶于少量沸乙醇中,再向乙醇溶液中添加热水直至溶液中出现混浊,再加热至溶液澄清透明(注意:加热不能太久,以防乙酰水杨酸分解),静置慢慢冷却、过滤、干燥、称重、测定熔点并计算产率。

(乙酰水杨酸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32-135℃)

6.3 实验操作流程: 水杨酸,醋酸酐浓硫酸摇匀70度左右20min 冷却抽滤粗产物乙酸乙酯加热趁热过滤冷却洗涤乙酰水杨酸

7.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实验所测得的乙酰水杨酸的质量为m

实= 产率=100 理实

m m %

测得的熔点:

8 实验结果与讨论

8.1误差分析

8.2.1 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

8.2.2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8.2注意事项:

8.2.1 热过滤时,应该避免明火,以防着火。

8.2.2 产品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明显,它的分解温度为128~135℃。因此重结晶

时不宜长时间加热,控制水温,产品采取自然晾干。用毛细管测熔点时宜先将溶液加热至120℃左右,再放入样品管测定。

8.2.3 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实现经干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139~140℃

的馏分。

8.2.4 本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70℃)

8.2.5 产品用乙醇-水或苯-石油醚(60~90℃)重结晶。

8.3 心得体会

在本次实验中,我了解了如何设计一个实验,学会了用酰化反应制取乙酰水杨酸,掌握了利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有机物。在实验中,我感受到了设计并完成一个实验的辛苦与喜悦

9 参考文献

[1] https://www.360docs.net/doc/026822081.html,/2006/060108/3/2/37.doc

[2] https://www.360docs.net/doc/026822081.html,/lesson_detail.asp?id=36

[3] https://www.360docs.net/doc/026822081.html,/view/49277.htm

Acetylsalicylic acid (aspirin) was synthesized

Xingming

(Chemistry department, Applied chemistry,class 094, Learning numbers 2009) The summary Acetyl salicylic acid commonly known as aspirin, for an important medicine. Have fever, analgesia, anti-rheumatism and so on. It is by salicylic acid (o-hydroxy benzo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synthesized.Salicylic acid is a kind of bifunctional compounds, one phenolic hydroxyl, one carboxyl group. The esterifi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two different reactions, but also can form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hindered acylation and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take place. When the reaction with acetic anhydride, can be acetylsalicylic acid, or aspirin.

Key words Aspirin ,Salicylate,Anhydride,Acetyl salicylic acid,leaching

阿司匹林复方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阿司匹林复方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一)概述 §1.1 设计原则 本设计为主要生产阿司匹林复方片剂。当生产品种确定后,就要定生产工艺流程,根据流程来选设备,严格按照中国药典中对于片剂的生产工艺的要求,生产出高质量的片剂产品,力求建成符合GMP要求的制剂车间。 §1.2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则。由于厂址对药厂环境的影响具有先天性,厂址应设在工业区上风位置;厂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无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源,也要远离车站,码头等人流,物流比较密集的工业区域;厂址的交通运输应方便,畅通,快捷,水,电汽,原材料和燃料的供应要方便,厂址的地下水位不能过高,地质条件应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 [9] 。 §1.3 总平面设计 确定厂址后,需要根据工厂项目的产品品种,规模及有关技术要求缜密和总体解决工厂内部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平面和竖面上布置的相对位置,运输网、工程网、行政管理、福利及绿化设施的布置等问题,即进行工厂的总图布置。一般药厂包含下列组成:主要生产车间(制剂生产车间、原料药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仪表等);仓库(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成品库等);动力设施(锅炉房、压缩空气站、电镀所、配电房等);公用工程(水塔、冷却塔、泵房、消防设施等);环保设施(污水处理、绿化等);全厂性管理设施和生活设施(厂部办公楼、中心化验室、药物研究所、计量站、动物房、食堂等);运输、道路等。 §1.4 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设计是工程设计所有设计项目中最先进行的一项设计,但随着车间布置设计的进展,还要不断做一些修改和完善。工艺流程是车间设计的核心,表现在它是车间设计最重要、最基础的设计步骤。因为车间建设的目的在于生产产品,而产品质量优劣、经济效益高低,取决于工艺流程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先进性。而且车间工艺设计的其它项目,如工艺设备设计、车间布置等均受工艺流程约束,必须满足工艺流程不能违背。 §1.5 相关工序的局部设计 (1) 备料室的设计 备料室布置在仓库附近,便于实现定额定量、加工和称量的集中管理,仓库布置备料中心,原辅料在此备料,直接供车间使用,车间内不再考虑备料工序,减少生产中的交叉污染,其空气洁净度同该物料的制剂生产洁净级别一致。 (2) 中间站的布置 洁净区内设置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料、半成品存放区,有利于减少人为差错,防止生产中混药。 (3) 固体制剂车间产尘的处理 发尘量大的粉碎,过筛、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充填等岗位,需设计必要的捕尘、除尘装置,产尘室内同时设置回风及排风,排风系统均与相应的送风系统联锁,即排风系统只有在送风系统运行后才能启动,避免不正确的操作,以保证洁净区相对室外正压。设置操作前室,前室相对公共走到为正压,前室相对产尘间为正压,产尘间保 持相对负压,以防止粉尘的外溢,避免对邻室或公共走到产生污染。压片间与它的前室保持5Pa的相对负压.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分析报告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分析报告 1 前言 复方阿司匹林 (APC)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其有效成分为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乙酰水杨酸易水解,在生产及贮藏期间容易水解成水杨酸。采用HPLC 将上述各组分分离时,HPLC 中流动相的组成和pH 对组分的滞留和分离影响大,因此需要找出合理的分析方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中的乙酰水杨酸、非那西汀、咖啡因和水杨酸的含量。 我们对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如何测定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讨论的具体内容如下: (1)了解复方阿司匹林 ①了解复方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结构。 ②参考与复方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 (2)分析过程 ①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原理并讨论出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类型中最适合对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类型。 ②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条件的确定。 ③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④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使用范围。 2 复方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及其分子结构 2.1有效成分 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 2.2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分子式 乙酰水杨酸:C 9H 8O 4 非那西汀:C 10H 13NO 2 咖啡因:C 8H 10N 4O 2 3 复方阿司匹林的测定方法文献资料综述 3.1 几种测定方法介绍

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酸碱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例如中国药典[1]中采用容量分析法、赵怀清等[2]用胶束薄层色谱法、罗国安等[3]用PLS-紫外光光度法、左文坚等[4]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法等进行了测试研究。但我们使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简单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技术。其流动相为液体。在经典的液体柱色谱法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法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它可用来进行液固吸附、液液分配、离子交换和空间排阻色谱分析,应用非常广泛。 3.2.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5]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 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高效——塔板数可达5000/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3.2.2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3.2.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际应用[5] (1)有机溶剂中的物质的分离与分析:采用正相色谱法。 (2)水溶液中的物质如生化物质的分离与分析:采用反相色谱法。 (3)离子型体的分离与分析:采用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对色谱法。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常见阴阳离子的分析。 (4)高分子化合物的分析与分离:采用空间排阻色谱法,此法的固定相为多孔凝胶。 (5)手性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分离:采用手性固定相。 3.2.4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测定方法[5] 对多组分镇痛药的分析多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 固定相:强阴离子交换剂(SAX) 流动相:甲醇—水—乙酸—磷酸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与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O-酰化(酯化)单元反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2)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和工业制法,掌握O-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水杨酸酰化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以及乙酰水杨酸的鉴定、提纯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5) 进一步熟悉基础化学实验的重结晶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通常也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并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作用较大。19世纪末,人们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直到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是一个广泛的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羟基和羧基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的试验。 反应式: COOH OH +(CH 3CO)2O H SO COOH OCCH 3 +CH 3COOH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酯: COOH OH n H +C O O O C O O C O O +H 2O 乙酰水杨酸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副产物聚合酯不能溶于NaHCO 3,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用于阿司匹林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是水杨酸本身,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FeCl 3,形成深色配(络)合物,而阿司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FeCl 3发生颜色反应,因而未作用

处方分析题

(一)、 1.VB2注射液 [处方] 维生素B2 2.575g ()烟酰胺77.25g ()乌拉坦38.0625g ()苯甲醇7.5ml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 2.醋酸可的松滴眼液 [处方] 醋酸可的松(微晶) 5.0g ( ) 吐温80 0.8g ( ) 硝酸苯汞0.02g ( ) 硼酸20g ( ) 甲基纤维素钠 2.0g ( ) 纯化水加至1000ml () 3.大蒜油气雾剂 [处方] 大蒜油10ml ( ) 聚山梨酯80 30g ( ) 油酸山梨酯35g ( ) 十二烷基硫酸钠20g ( ) 甘油250ml ( ) 纯化水加至1400ml () 4.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处方]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2.5g ( ) 乙醇296.5g ( ) 维生素 C 1.0g ( )

柠檬油适量( ) 二氯二氟甲烷适量( ) 制成1000g 5.地塞米松软膏 [处方] 地塞米松0.25 g ( ) 硬脂酸120 g ( ) 白凡士林50 g ( ) 液状石蜡150 g ( ) 月桂醇硫酸钠 1 g ( ) 甘油100 g ( ) 三乙醇胺 3 g ( ) 羟苯乙酯0.25 g ( ) 纯化水适量( ) 共制1000 g 6.硝酸甘油片 [处方] 硝酸甘油0.6g () 17%淀粉浆适量() 乳糖88.8g () 硬脂酸镁 1.0g () 糖粉38.0g () 共制1000片 7.红霉素肠溶衣片 [处方] 红霉素1亿U () 淀粉57.5g () 10%淀粉浆l0g ()

硬脂酸镁 3.6g ()共制1000片 8.颅痛定片 [处方] 颅痛定30g ( ) 微晶纤维素25g ( ) 淀粉23g ( ) 微粉硅胶1g ( ) 硬脂酸镁2g ( ) 共制1000片 (二) 1.[处方] 硬脂酸13g 单硬脂酸甘油酯17g 蜂蜡5g 石蜡75g 液状石蜡450g 白凡士林70g、 双硬脂酸铝10.0g 氢氧化钙1.0g 羟苯乙酯1.5g 蒸馏水加至1000g 2. [处方]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重结晶、熔点测定、抽滤等基本操作。 3、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二、预习内容: 1、重结晶操作 2、抽虑操作 三、实验操作流程: 水杨酸,醋酸酐浓硫酸摇匀70度左右 20m in 冷却 15m in 抽滤 洗涤 粗产物 乙酸乙酯沸石加热 回流 趁热过滤冷却 抽滤 洗涤 干燥 乙酰水杨酸 测熔点 三、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aspirin),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水杨酸可以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它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反应式为: O O H O H +(CH3CO)2O 浓H2SO4 O O H OCOCH3 +CH3COOH 副反应:

O O H O H 2 O H C O O O O H + O H 2O O H OCOCH 3 O O H O H + OCOCH 3 C O O O O H 表1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名 称 分子量 m.p.或b.p. 水 醇 醚 水杨酸 138 158(s) 微 易 易 醋酐 102.09 139.35(l) 易 溶 ∞ 乙酰水杨酸 180.17 135(s) 溶、热 溶 微 四、实验步骤: 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干燥的水杨酸7.0g (0.050mol )和新蒸的乙酸酐10ml (0.100mol )(思考题1),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思考题2)。水浴加热,水杨酸全部溶解,保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思考题3),维持20min ,并经常摇动。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0ml 冷水中,并用冰水浴冷却15min ,抽滤,冰水洗涤(思考题4),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 将粗产品转至250ml 圆底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向烧瓶内加入100ml 乙酸乙酯和2粒沸石,加热回流,进行热溶解(思考题5)。然后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抽滤,用少许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无色晶体状乙酰水杨酸,称重,计算产率。测熔点(思考题6)。 乙酰水杨酸熔点:136℃。 六、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1、 热过滤时,应该避免明火,以防着火。 2、为了检验产品中是否还有水杨酸,利用水杨酸属酚类物质可与三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的特点,用几粒结晶加入盛有3mL 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1% FeCl 3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紫色)。 3、产品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明显,它的分解温度为128~135℃。因此重结晶时不宜长时间加热,控制水温,产品采取自然晾干。用毛细管测熔点时宜先将溶液加热至120℃左右,再放入样品管测定。 4、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实现经干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139~140℃的馏分。 5、本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 6、产品用乙醇-水或苯-石油醚(60~90℃)重结晶。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拉丁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 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结构式为:C9H8O4 分子相对质量:180.16 用途:1.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2.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温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3.乙酰水杨酸是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 4.杨酸与乙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同时分解。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促进痛风患者尿酸的排泄,抗血小板聚集及胆道蛔虫治疗。 5.用于制造室外及有强光照射的结构件、器械部件,如汽车车身、农机部件、电表和电灯罩、道路标记等。 发展史: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酸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赛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以后又陆续制成了以乙酰水杨酸为主药的多种复方制剂,更是受到欢迎。如大家熟悉的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扑尔敏、扑尔感冒片、小儿退热片等药,都是阿司匹林“家族”中的成员。 阿司匹林的合成 通常阿司匹林用乙酸酐作酰化剂将水杨酸酰化而得,而选用的催化剂不同,对其合成产品的后处理、质量、产率、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反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 英文名称: Tabllae Acidi Acetyls Alicylici Compos 【成份】 乙酰水杨酸。 【适应症】 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 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2)消炎、抗风湿: 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其他: 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 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2- 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给药说明: ①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②扁桃体摘除或口腔手术后7日内应整片吞服,以免嚼碎后接触伤口,引起损伤;③外科手术病人,应在术前5天停用。以免引起凝血障碍;④用于治疗关节炎时,剂量应逐渐增加,直到症状缓解,达有效血药浓度(其时可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等,在小儿、老年人或耳聋患者中,这些症状不是可靠指标)后开始减量;但用量的调整不宜频繁,一般不超过每周一次,当然如出现了副作用还应迅速减量;水杨酸类药血药浓度达稳态一般需要7天;⑤有脱水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应减少剂量。 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200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新乡医学院医用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酰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2.掌握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通常称为阿斯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并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较大。19世纪末,人们终于成功地合成了可以替代水杨酸的有效药物——乙酰水杨酸,直到目前,阿斯匹林仍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具有解热止痛作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 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羟基和羧基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的实验。反应方程式为: COOH OH + (CH3CO)2H+ COOH O C CH3 + CH3COOH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COOH OH H+ O C O O C O O C O O + H2O 乙酰水杨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副产物聚合物不能溶于碳酸氢钠,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用于阿斯匹林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是水杨酸本身,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

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 三、试剂 2 g(0.014 mol)水杨酸、5.4 g(5 mL、0.05 mol)乙酸酐、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三氯化铁溶液、乙酸乙酯、浓硫酸、浓盐酸 四、实验步骤 在125 mL锥形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70~80℃的水浴上加热10~20 min。取出锥形瓶迅速加入50 mL 蒸馏水,将混合物在冷水浴中冷却使固体析出完全,如不出现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减压过滤,用滤液反复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每次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几次,继续抽吸,将溶液尽量抽干。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称重。 将粗产物转移至150 mL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气过滤,副产物聚合物应被滤出,用5~10 mL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4~5 mL浓HCl和10 mL水配成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浴中冷却,使晶体完全析出。减压过滤,用洁净的玻璃钉挤压滤饼,尽量抽去滤液,再用冷水洗涤2~3次,抽干水分。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干燥后约1.5 g,熔点133~135℃。 纯度检验: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 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乙酰水杨酸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135~136℃。 五、注意事项 析出的固体与母液分离,常用布氏漏斗进行抽气过滤。 为了更好地将晶体与母液分开,最好用清洁的玻璃塞将晶体 在布氏漏斗上挤压,并随同抽气尽量除去母液和结晶体表面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重结晶、熔点测定、抽滤等基本操作。 3、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二、预习内容: 1、 重结晶操作 2、抽虑操作 三、实验操作流程: 水杨酸,醋酸酐浓硫酸摇匀70度左右20min 冷却抽滤粗产物 乙酸乙酯加热趁热过滤 冷却洗涤干燥 乙酰水杨酸 三、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即阿斯匹林(aspirin ),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水杨酸可以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炎。它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反应式为: O OH OH + (CH 3CO)2 3 +CH 3COOH 副反应: O OH OH 2 OH C O O O O H +O H 2O OH OCOCH 3 O OH OH + OCOCH 3 C O O O O H 表1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

四、实验步骤: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干燥的水杨酸7.0g(0.050mol)和新蒸的乙酸酐10ml(0.100mol)(思考题1),再加10滴浓硫酸,充分摇动(思考题2)。水浴加热,水杨酸全部溶解,保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思考题3),维持20min,并经常摇动。稍冷后,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0ml冷水中,并用冰水浴冷却15min,抽滤,冰水洗涤(思考题4),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 将粗产品转至250ml圆底烧瓶中,装好回流装置,向烧瓶内加入100ml乙酸乙酯和2粒沸石,加热回流,进行热溶解(思考题5)。然后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抽滤,用少许乙酸乙酯洗涤,干燥,得无色晶体状乙酰水杨酸,称重,计算产率。测熔点(思考题6)。 乙酰水杨酸熔点:136℃。 六、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1、热过滤时,应该避免明火,以防着火。 2、为了检验产品中是否还有水杨酸,利用水杨酸属酚类物质可与三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的特点,用几粒结晶加入盛有3mL 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1% FeCl3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紫色)。 3、产品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明显,它的分解温度为128~135℃。因此重结晶时不宜长时间加热,控制水温,产品采取自然晾干。用毛细管测熔点时宜先将溶液加热至120℃左右,再放入样品管测定。 4、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实现经干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139~140℃的馏分。 5、本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 6、产品用乙醇-水或苯-石油醚(60~90℃)重结晶。 七、深入讨论: 1、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阿司匹林英文名称: aspirin 其他名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适应症: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使用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体温恢复正常。本品尚具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 2、乙酰水杨酸其它制备方法 在干燥的锥形瓶中放入称量好的水杨酸(2g 0.045mol)、乙酐(5ml 5.4g 0.053mol),滴入5滴浓硫酸,轻轻摇荡锥形瓶使溶解,在80~90℃水浴中加热约15min,从水浴中移出锥形瓶,当内容物温热时慢慢滴入3~5mL冰水,此时反应放热,甚至沸腾。反应平稳后,再加入40mL水,用冰水浴冷却,并用玻棒不停搅拌,使结晶完全析出。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两次,得阿斯匹林粗产物。 将阿斯匹林的粗产物移至另一锥形瓶中,加入25mL饱和NaHCO3溶液,搅拌,直至无CO2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弃去滤渣(为何物?)。 先在烧杯中放大约5mL浓盐酸并加入l0mL水,配好盐酸溶液,再将上述滤液倒入烧杯中,阿斯匹林复沉淀析出,冰水冷却令结晶完全析出,抽滤,冷水洗涤,压干滤饼,干燥。 3、阿斯匹林的鉴定 ①外观及熔点 纯乙酰水杨酸为白色针状或片状晶体,m.p.135~136℃,但由于它受热易分解,因此熔点难测准。 ②各种谱图

常见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8、常见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考点解析] 1.药物分类 3.安全用药常识 (1)对症下药,注意药物的质量,如是否有发生变质现象等。 (2)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方法)。 [典例分析] 例1.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是一种无色、酸性的液体,pH 为0。9~1。5,其H +的浓度比血液高几百万倍。因胃酸过多引发的胃溃疡(有少量出血)患者可考虑选用( )。 A. 小苏打粉 B. 氢氧化铝粉 C. 氧化钙粉 D. 纯碳酸钙粉 答案: B 分析:胃酸过多、局部已出现溃疡的胃病患者,只能选用含Al(OH)3成分的抑酸剂中和胃酸。因为氧化钙的碱性强,易损伤胃粘膜,不能使用。小苏打和碳酸钙与胃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胃内压增大,压迫溃疡处, 使病痛加剧,甚至造成溃疡处穿孔而加重病情,所以不能选用。 例2.“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和最成功的合成药物,具有解热、镇 痛和消炎作用,复方阿司匹林(APC )中的A 指的就是它,阿司匹林的化 学名称叫乙酰水杨酸,分子式为C 9H 8O 4,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是白色 针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熔点为135℃(快速加热), 凝固点为118℃,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 仿。它的分子中有羧基(一COOH ),能表现出类似乙酸的性质;分子中有结构,能表现出类似乙酸乙酯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它在碱溶液中 (填“能”或“不能”)稳定存在,因为 。 (2)返潮的阿司匹林片为什么不能服用? (3)胃溃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片时,为何需同时服用氢氧化铝片? 药物 (根据来源分类) 人工合成药物 (根据功能分类) 天然药物(中草药)(取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抗生素——青霉素 抗酸药——胃舒平 安眠药、镇静药、止泻药等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2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酚类的酰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2、掌握重结晶、减压过滤、洗涤、干燥、熔点测定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可通过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得。 COOH OH +(CH 3CO)2O H 2SO 4 COOH OCOCH 3+CH 3COOH HO n C O O O C O O C O O *m +H 2O (n-1)主反应 副反应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乙酰水杨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盐,而副产物聚合物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利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可把聚合物从乙酰水杨酸中除去。 粗产品中还有杂质水杨酸,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而乙酰水杨酸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与三氯化铁显色,因此,产品中残余的水杨酸很容易被检验出来。 三、实验药品及物理常数

四、实验装置图 抽滤装置干燥装置烧杯 布氏漏斗 抽 滤 瓶 反应装置 五、实验流程图 2g水杨酸 5ml乙酐 5d 六、实验步骤 在125ml的锥形瓶中加入2g水杨酸、5ml乙酸酐、5滴浓硫酸,小心旋转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中加热5-10min,控制水浴温度在85-90℃。取出锥形瓶,边摇边滴加1mL冷水,然后快速加入50mL冷水,立即进入冰浴冷却。若无晶体或出现油状物,可用玻棒摩擦内壁(注意必须在冰水浴中进行)。待晶体完全析出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冰水分二次洗涤锥形瓶后,再洗涤晶体,抽干。 将粗产品转移到150ml烧杯中,在搅拌下慢慢加入25mL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抽滤,副产物聚合物被滤出,用5-10ml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4-5ml浓盐酸和10ml水配成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用冰水冷却,使沉淀完全。减压过滤,用冷水洗涤2次,抽干水分。将晶体置于表面皿上,蒸汽浴干燥,得乙酰水杨酸产品。称重,约 1.5g,测熔点133-135℃。 取几粒结晶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1-2滴1%的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 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晶体的一半溶于少量(2-3ml)乙酸乙酯中,溶解时

阿司匹林复方片剂车间工艺设计课程

阿司匹林复方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 阿司匹林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物,也是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阿司匹林复方片剂是一解热镇痛药物,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咖啡因能够加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片剂是国内外临床治疗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剂型之一,它的化学稳定性较其他的剂型好,同时它具有携带方便、生产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对阿司匹林的车间与工艺进行了设计。 制剂的工艺流程是以保证实现处方的功能主治为目的,紧紧

围绕功能主治的要求,对药物的处理原则、方法和程序所作的最差不多的规定。它决定着制剂质量的优劣,也决定着该制剂大生产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本设计采纳湿法制粒,然后进行压片、包衣和包装,在讲明书中对生产工艺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生产所需的设备进行了选型。生产规模为1.6亿片/年,在讲明书中对所需的物料、包材进行了衡算。在设计中严格遵照《GMP》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设计,车间布置设计时遵守设计程序,按照布局设计的原则,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考虑,绘制了车间平面布置图,也对空调净化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关键词:阿司匹林复方片剂,车间,工艺,设计,设备选型

THE DESIGN OF ASPIRIN COMPOUND TABLETS WORKSHOP PROCESS Aspirin is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but also more standard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ther drugs. Aspirin Compound Tablets is an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drug. In this compound tablets, aspirin and phenacetin have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能运用已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及工具书,熟悉实验原理。 2.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及试剂、主要实验步骤及实验装置图等)。 3.了解乙酰水杨酸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4.通过乙酰水杨酸制备实验,初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等方法。 5.巩固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将水杨酸与乙酐作用,通过乙酰化反应,使水杨酸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氢原子被乙酰基取代生成乙酰水杨酸。加入少量浓硫酸作催化剂,其作用是破坏水杨酸分子中羧基与酚羟基间形成的氢键,从而使酰化反应容易完成。 水杨酸分子中含羟基(—OH)、羧基(—COOH),具有双官能团。本实验采用以强酸为硫酸为催化剂,以乙酐为乙酰化试剂,与水杨酸的酚羟基发生酰化作用形成酯。反应如下: M=138.12 M=102.09 M=180.15 M=60.05 反应原理:

副反应: O OH OH 2 OH C O O O O H +O H 2O OH OC OCH 3 O OH OH + OC OCH 3 C O O O O H 乙酰水杨酸能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而副产物不能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用于阿司匹林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可能是水杨酸本身,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步骤中发上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中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三氯化铁形成配合物;阿司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 本实验用FeCl3检查产品的纯度,此外还可采用测定熔点的方法检测纯度。杂质中有未反应完酚羟基,遇FeCl3呈紫蓝色。如果在产品中加入一定量的FeCl3,无颜色变化,则认为纯度基本达到要求。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药品:水杨酸5.00g(0.036mol),乙酸酐8.64g (8mL ,0.08mol),饱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实验十四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非那西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亚硝酸钠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重氮化滴定的特点,掌握重氮化终点的判断; 3.熟悉复方制剂含量测定的特点; 3.掌握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非那西丁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氨基苯磺酸是具有芳伯胺基的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NO2发生重氮化反应而定量地生成重氮盐。滴定终点,过量的NaNO2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指示标定终点。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处方(77年版) 乙酰水杨酸220g 非那西丁150g 咖啡因35g 制成1000片 本品每片中含乙酰水杨酸(C 9H 8 O 4 )应为0.209-0.231g,含非那西丁(C 10 H 13 O 2 N) 应为0.143-0.158g,含咖啡因(C 8H 10 O 2 N 4 ·H 2 O)应为31.5-38.5mg。复方乙酰 水杨酸片为白色片。 本品每片中含乙酰水杨酸(C9H8O4)与非那西丁(C10H13NO2)均应为标示量的95.0~ 105.0%;含咖啡因(C8H10N4O2·H2O)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月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含有乙酰水杨酸(简称A)、非那西丁(简称P)和咖啡因(简称C)三种主要成分。各成分之间性质差异大。乙酰水杨酸为芳酸类药物,具酸性,,可用酸量法测定;非那西丁为芳酰胺类药物,具酰胺基,呈中性,但具潜在芳伯氨基,可将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重氮化法测定;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碱性极弱,不能采用一般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可将其与碘发生定量沉淀以后,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从而求得咖啡因的含量。 含量测定反应 1 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将残渣溶于中性纯,直接用0.1M氢氧化钠液滴定游离羧酸。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车间工艺设计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车间工艺设计 处方: 阿司匹林268g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136g 咖啡因33.4g 淀粉 266g淀粉浆(15%~17%)85g 滑石粉25g(5%)轻质液状石蜡2 5g 酒石酸 2 7g制成1000片。 一、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表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规格年产量 16片/板 1.6亿片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每片含乙酰水杨酸 268mg、对乙酰氨基 酚136mg、咖啡因 33.4mg 二、设计规模 产品名称班次工作时间工作日复方乙酰水杨酸片3班/天7小时/班300天/年三、人员安排 车间工作人员安排表 劳动组织岗位人员(人)共时定额 粉碎12 6300小时 提取浓缩和混合20 14000小时 压片10 7000小时 包衣、干燥10 7000小时 检查 5 3500小时 四、物料衡算清单 产量:1.6亿片/年 日产量:1600000000÷300=533333片 班产量:5333333÷3=1777777片 损耗:原辅料2% 铝塑包装材料1% 纸盒包装材料0.5% 纸箱包装材料0.05% 设所有原辅料的纯度为99.5% 颗粒收得率98% 产品总收得率98% 根据贝诺酯片的处方和损耗率确定车间所需物料如下: 每年的原辅料需求量: 每年原辅料需求量=总年量片数×每片含量÷收率

每年原辅料需求量: 阿司匹林的量:16*107*268/1000/98%/99.5%=43975kg 对乙酰氨基酚的量:16*107*136/1000/98%/99.5%1=22316kg 咖啡因的量:16*107*33.4/1000/98%/99.5%1=5481kg 淀粉的量:16*107*266/1000/98%/99.5%=43645kg 淀粉浆的量:16*107*85/1000/98%/99.5%=13948kg 滑石粉的量:16*107*25/1000/98%/99.5%=4103kg 轻质液体石蜡:16*107*25/1000/98%/99.5%=4103kg 酒石酸的量:16*107*27/1000/98%/99.5%=4431kg 日投料量: 按工作日300日,计算 阿司匹林的量:43975kg/300=146.6kg 对乙酰氨基酚的量:22316kg/300=74.4kg 咖啡因的量:5481kg/300=18.3kg 淀粉的量:43645kg/300=145.5kg 淀粉浆的量:13948kg/300=46.5kg 滑石粉的量:4103kg/300=13.7kg 轻质液体石蜡:4103kg/300=13.7kg 酒石酸的量:4431kg/300=14.8kg 主辅料日投料量表 主、辅料名称处方分析处方量(g)日投料量(kg) 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 淀粉 淀粉浆 滑石粉 轻质液体石蜡酒石酸主药 辅料 268 136 33.4 266 85 25 25 27 146.6 74.4 18.3 145.5 46.5 13.7 13.7 14.8 共计日投料量:473.5kg 五、包装材料恒算 内包选择了铝塑包装。外包选用BOPP透明膜包装和大纸箱装箱。因此涉及到的包装材料包括:内包有铝箔,PVC(泡罩包装材料),外包材料有小纸盒,使用说明书、18μ—BOPP 薄膜,大纸箱。 (1)内包材料:铝箔,PVC(泡罩包装材料) 每版的规格为长×宽=80mm×55mm 设其损耗率为0.05%,则有: (a)铝箔的年需求量:S=160,000,000×(80×55)/12/(1-0.05%)

阿司匹林肠溶片服药时间是什么

阿司匹林肠溶片服药时间是什么 不少人都简单的以为,生病了只要吃对药就可以,但是对于如何正确服药却一知半解,很多人是因为不能正确的服药而使得没有达到预期的药效或者有的甚至会产生些对身体有害的副作用,那么,在日常中常见的那些错误的服药方式有哪些呢?以下就是生活中常见错误服药法。 1、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是指24小时内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低于到治疗浓度。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2、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3、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4、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 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5、用饮料送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