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练习题

定海小学袁优红

一、填空题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2.选种要挑选的、没有受过的种子。

3.种子萌发先萌发出,再长出;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二、判断题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3.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6.所有的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7.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满足自身需要。()8.植物光合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9.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10.植物的茎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三、选择题

1.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C.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5.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叫()。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6.凤仙花的茎是()

A.缠绕茎

B.直立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7.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是一种常见的()。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8.根的生长方向和()有关。

A.种子放置方向

B.杯子放置方向

C.无关

D.温度9.在发芽过程中,种子的()先长出来。

A. 根

B.茎

C.叶

D.果实

10.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是()。

A.果实

B.根

C.叶

D.茎

11.凤仙花的花期约为()。

A.1个多月

B.2个多月

C.3个多月

12.凤仙花果实里德种子数量是()。

A.1个

B.2个

C.很多个

13.植物的茎输送叶子制造的养料的方向是()。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没有方向

14.凤仙花花朵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15.结果之后,凤仙花植株()。

A.长高不明显

B.长高很明显

C.一直会长高

四、综合实践题

1.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牵牛花葡萄红薯

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

2.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六个部分?

3.说说播种凤仙花种子要注意什么?

4.标出凤仙花的各部位名称。

(1)做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的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可以用文字或者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典型实验

一、研究根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试管、清水,植物油

实验方法: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

在试管里的水中。

2.在水面滴上植物水,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水量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降低。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二、研究茎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一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实验方法:1.将一棵新鲜的芹菜,放入装有红色水的烧杯中

2.观察芹菜的变化

3.过一段时间,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横切面上出现一棵棵的红色的小点,茎变色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叶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9.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10.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1.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2.植物的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叶子为植物提供养料、叶子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13.植物的茎可以输送水分和矿物质,输送方向是从下往上茎;还能输送植物叶子制造的养料给植物的各个部分,方向是从上往下输送。茎还有很多种类,有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每种器官都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承担着一定的功能;植物生长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四个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复习相关的探究方法与程序,帮助学生回忆、整理自己种养凤仙花的过程以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

3.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培育学生自己动手、研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

学态度和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植物的整体结构

1.课件出示:凤仙花整棵植株

师:记得这是什么植物吗?(凤仙花)

(PPT出示凤仙花)

师: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认识了凤仙花的一生,谁能上来指一指凤仙花的各部分名称吗?

2.生上台介绍凤仙花的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那么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生长过程呢?

小结: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二、复习植物的种子

1.凤仙花是从什么开始它的新生命的呢?(种子)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生命的,除此之外,植物还可以利用什么来繁殖后代呢?(根、茎、叶)

3.为了长出茁壮的凤仙花,在种植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选种)

三、复习的植物的根

1.当我们把植物种到土壤中后,最先长出来的是什么?(根)

根是向什么方向生长的呢?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

2.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呢,它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什么作用呢?

3.齐读P8 灰色字体:根的作用

4.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植物的根有这个作用?你能来讲讲这个实验方法吗?(PPT)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关的内容

PPT出示:根的作用实验计划

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试管、清水,植物油

实验方法: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

在试管里的水中。

2、在水面滴上植物水,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水量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降低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四、复习植物的叶

1.植物的根长到一定程度,植物就会破出而出,凤仙花的第一对叶子是怎么样,你能来说一说它的形状吗?它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否一样?会什么会不一样?2.凤仙花后面长出来的叶子,在根上是如何排列的呢?(交叉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

(吸收更多的阳光)

3.凤仙花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呢,这根什么有关呢?(光合作用)

4.你能来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吗?

PPT出示P11,光合作用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四个图例代表的意思

5.是谁发现了植物的叶子能制造氧气?( 普里斯特列),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PPT出示:相关图片

你能来解释一下,小老鼠为什么不会死去吗?

五、复习植物的茎

1.几个月过去了,我们的凤仙花越长越大,那它的茎从一开始,到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预测:颜色变化,粗细的变化,生长速度的变化等

2.茎在一生中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它在植物的生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3.我们还做了一个茎的作用的实验,谁能来讲讲我们是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相关的内容

PPT出示:茎的作用实验计划

实验材料:一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实验方法:1、将一棵新鲜的芹菜,放入装有红色水的烧杯中

2、观察芹菜的变化

3、过一段时间,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横切面上出现一棵棵的红色的小点,茎变色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4.PPT出示不同形态的茎

(攀援茎、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

六、我们的收获

1.现在我们的凤仙花已经果实累累了,它的果实有什么特点呢?在收获凤仙花的种子时,你发现了什么果实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变化呢?

2.我们的凤仙花经过我们的精心照顾,已经孕育出了新的生命。你是如何的照顾你的凤仙花的呢?

想要凤化花健康、茁壮的生长发育,它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3.在种植的过程中,你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收获要根我们的同学来交流一下吗?

七、作业

完成配套作业相关作业

八、板书设计

根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植茎支撑植株,运输水分和养料

株叶光合作用,制作养料和氧气

结花

构果实

种子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五彩椒) 4月1日晚环境温度12度 在饭盒里倒入热水,用水温表测量水温55度时,浸入种子,随时搅拌,温度下降到30度为止。继续浸种6小时,捞出沥干,用纱布包裹种子,放入饭盒,盖上毛巾,放入半开的衣柜催芽。 4月5日环境温度18度 每天淋水保持湿润催芽。种子变大变薄了一点,有的种子的黑点处似乎有一条细细短短的白色细线,是不是“露白”了呢?不确定。 4月9日晚环境温度:19度 左盼右盼,我的种子终于像刚睡醒似的,伸出了“胳膊”--露出1毫米左右的白白细细的胚根,种子终于“露白”了。赶紧把准备好的花盆里的土按实、浇透水,将催芽“露白”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盘里,再盖上约3毫米厚的干细土,最后把花盆放在房间里最温暖的地方—书柜上。 4月12日下午环境温度: 18度 种子全部发芽之前,尽量不要浇水。今天种子还没发芽,花盆里的土表面看起来是湿的,我将中指插入土里大约到第一个指关节处,感觉也是湿润的,看来不需要浇水。等待种子发芽真需要耐心。 4月14日晚环境温度:22度 妈妈站在阳台上突然对我说:“儿子,你的小辣椒长出来了!”听到这惊喜的消息,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跑到小辣椒前。一棵小辣椒,拱出了小背,正懒洋洋地想站起来,样子也是十分可爱。 4月17日晚环境温度:19度 两棵小辣椒挺起了胸,抬着头。芽上还能看到种子壳呢。 4月20日晚环境温度:15度 今天我又捧起我的花盆,哇!小芽白里透着嫩绿的茎大约3毫米长了,花盆里的小苗已经开始长的密密麻麻了。春天果然是充满生机的季节,好神奇。 4月23日晚环境温度:16度 小辣椒变得真快。长到了约5毫米高,头上张开了两片嫩绿嫩绿的小叶子—子叶。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到胚芽、胚根、胚轴。 4月26日晚环境温度:14度 小辣椒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一头粗,一头细,叶子的一面又光又滑,另一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绒毛,我轻轻地摸了摸,非常柔软、舒服;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娇嫩无比,十分惹人喜爱。 4月30日晴晚环境温度19度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姓名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6、播种方法:1.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把种子放入透明玻璃杯并紧贴杯壁,是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长根情况。 8、不同方向放置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相同。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经常观察和记录。 10、凤仙花是草本植物,播种时间最适宜为每年的4月,花期3个多月,每颗果实数量一般20粒左右。 1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较快。 1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以防止水的蒸发。 16、凤仙花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1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18、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 21、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 氧气+养料。 22、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层 1、大气 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风、霜、雨、 雪等);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 阻挡 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5)保护地球。(6)大气层提供资源。 3、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气体的对流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 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4)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一般认为,化学物质氟氯烷烃(常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增加3%,还会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1)降水现象:液态降水(雨、阵雨等),固态降水(雪、冰雹等),还有混合型降水(雨夹雪等)。(2)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大雾、浓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5)其它现象:大风、飑、龙卷风、积雪、结冰。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最高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高温度的仪器。在水银球颈部插入一小玻璃管,或将管口紧缩,当温度升高时,水银膨胀,越过狭小之颈部而上升,但温度下降时,球部水银收缩,因颈部狭小,管内之水银不能随之降入球部,水银柱遂在颈部处中断而留於管内,显示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最低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低温度的仪器。最低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最低温度计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标,为一长约2厘米之两端呈球状之玻璃棒,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因酒精柱顶之表面张力作用,指标随之移动,即向酒精球部后退,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标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最新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叶繁殖后代。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 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 就要浇透。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 生长速度快。每天约5毫米。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6、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 温度和空气等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从下向上,运输养料的方向是从上向下。植物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 几乎停滞。 10、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 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1、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 开花结果。 13、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4、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 做标记。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5、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质量通病 预防及处理制度 一、常见通病种类及处理方法: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班级: 姓名: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 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 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 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 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真叶)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第一对叶子)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 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 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 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和矿物质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叶腋部位)。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9. 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 20. 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长在节上的。 21. 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 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 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是有卷须) 22.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见书本P11)。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练习题 定海小学袁优红 一、填空题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2.选种要挑选的、没有受过的种子。 3.种子萌发先萌发出,再长出;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二、判断题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3.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6.所有的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7.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满足自身需要。()8.植物光合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9.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10.植物的茎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三、选择题 1.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C.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5.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叫()。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6.凤仙花的茎是() A.缠绕茎 B.直立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7.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是一种常见的()。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8.根的生长方向和()有关。 A.种子放置方向 B.杯子放置方向 C.无关 D.温度9.在发芽过程中,种子的()先长出来。 A. 根 B.茎 C.叶 D.果实 10.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是()。 A.果实 B.根 C.叶 D.茎 11.凤仙花的花期约为()。 A.1个多月 B.2个多月 C.3个多月 12.凤仙花果实里德种子数量是()。 A.1个 B.2个 C.很多个 13.植物的茎输送叶子制造的养料的方向是()。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没有方向 14.凤仙花花朵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15.结果之后,凤仙花植株()。 A.长高不明显 B.长高很明显 C.一直会长高 四、综合实践题 1.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牵牛花葡萄红薯 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 2.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六个部分? 3.说说播种凤仙花种子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 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气温的单位为℃,读作摄氏度;PM2.5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被直接吸入呼吸道,支气管和肺泡,又被称为“隐形杀手”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白菜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 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秋冬白菜为例,营养生长期包括: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③莲座期:植株再展出1-2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生殖生长期包括: ①抽薹孕蕾期:抽生花薹,发出花枝。主花茎和侧枝上长出茎生叶,顶端形成花蕾。 ②开花结果期:花蕾长大,陆续开花、结实。 白菜以莲座叶为产品。秋播白菜一般天分化一片新叶。如杭州油冬儿等品种单株,一般具25-30片叶,其中主要由第9-24片莲座叶构成产量。幼苗期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比叶重增长快;莲座期则叶重增长速度较快。到生长后期,叶重增长主要是叶柄的增长,叶柄重常占叶总重的75-80%,为养分的贮藏器官。单位面积产量由株数和单株重所构成,而单株重则受叶数和叶重两个因素所制约。多数品种为叶重型,叶重增加主要靠叶面积增大和叶柄增重。 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3℃能安全越冬。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

叶分化停止。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但不同品种对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栽培技术 白菜类型、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泛,在中国江、淮地区,除冬季和早春行简易覆盖栽培外,可多茬露地栽培;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 在栽培上一般按三季安排: 1.秋、冬白菜:育苗移栽,收获成株为主。华南是9-12月陆续播种,分期收获至翌年2月;江、淮地区是8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播种,封冻前收获完毕。 2.春白菜:晚秋播种,小苗越冬,翌春收获成株;早春播种,采收幼苗。早春用冷床播种育苗或春分后播种育苗的,也可收获和成株。 3.夏白菜:以栽培采收菜秧为主,5月上旬~8月上旬可随时播种,不断收获。白菜常与瓜类、豆类及大田作物轮作。春白菜与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蔬菜间作套种;夏白菜与芹菜、茼蒿、胡萝卜等蔬菜混播;秋冬白菜可与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马铃薯等间作或套种。利用不同品种排开播种,可实现周年供应。 4.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是从业农民秋季增收的重要来源,种好秋大白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4.种子里面有什么?(图) 5.观察植物的种子,可以借助放大镜。 6.“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但不是只有春天才能播种。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植物的根的作用: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植物的绿叶的作用: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叶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器官)组成。 11.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12.植物的茎的作用: 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3.我们给植物浇水一般往土壤里浇,因为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14.植物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料,养料是由叶子制造出来的。 15.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叶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 16.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17.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8.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9.将一盆植物和一个老鼠放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密封容器中在阳光下照射,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 植物的叶子利用水分和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依靠阳光的能量,制造出养料植物自身吸收,制造出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往复循环,所以不会被憋死。 20.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茎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绿色的?因为含有叶绿素。 21.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答:叶子都是平展的,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这样分布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22.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23.凤仙花的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24.果实中有种子。 25.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6.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7.风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来的; 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胚芽)发育来的,称为真叶。(图) 28.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子叶所储存的养料,真叶出现以前,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依然主要来自于子叶。绿色的茎和浅绿色的子叶,也可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等到真叶长出后,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真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 29.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30.凤仙花的果实大约有二十多个,每个果实中大约有十几粒种子。 3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32.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图) 33.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请写出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试管、水、植物油、带根的植物、记号笔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要充分利用各种感官,除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捏一 捏、闻一闻等。对于那些颗粒较小的种子,还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1)选种(饱满无损)→2)放土(瓦片盖住出水孔)→3)下种: 按坑(2厘米2、3个)、下种(每坑一粒)、盖土→4)浇水(适量)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生长变化的方法: 1)纸贴透明杯内壁,再装土 2)种子放在纸与杯壁间,种子多方向 3)浇水土壤中,种子莫浸水 4)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a.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 b.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c.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在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的上面滴一层油的目的是封住水,防止水份蒸发。 5.试管中的水量减少,因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发后变少的,说明根将水 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6.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 子(真叶)是不同的。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2.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从上往下看凤仙花的叶水平分布的情 况。可以看出植株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原因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3.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小学植物生长观察记录文本表

_________ 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 我们看到了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

我的观察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所查到的关于该植物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颜色、形状 (画下来并涂上颜色) 对植物的照顾(对应处打“√”) 第 ( ) 周 晒太阳( ) 施肥料( ) 一周天气情况 浇水( ) 一周平均气温 和植物聊天( )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归纳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 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 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 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 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将水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四、《种子变成了幼苗》 13.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 14.刚出土时凤仙花叶的样子:很小、低头、合拢。 1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对叶子厚实,小,圆形,浅绿色,光滑,无明显叶脉;后面长出的叶子薄,大,长椭圆形,绿色,有点粗糙,边缘锯齿状,有明显叶脉。 16.凤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而来的;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发育而来的,称为真叶。 17.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答:前后、左右对齐(对生)。 18.凤仙花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答: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 19.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答: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20.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