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

1.物质的构成

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知识链接】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知识链接】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2)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墨水的扩散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

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引力

【知识链接】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5.内能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

【知识链接】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

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

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

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

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

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6.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改变内能

热传递改变内能

【知识链接】

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重点1、速度的计算 ?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骨传声、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声的利用 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回声的计算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重点: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 2、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 2、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1、光源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 第二节:光的反射 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虚像的辨别 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第四节:光的折射 重点:1、光的折射条件 2、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难点: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作图 第五节:光的色散 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颜色排列顺序2、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 难点: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重点: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名词: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 3、对光的作用:凸(会聚)凹(发散) 4、典型光路:三条典型光路绘图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2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

2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 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u f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 >2f 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 =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 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

3 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 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 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 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t Q I

初中物理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第八章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2.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五.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物体)由于地球(物体)吸引(作用)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七.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八.重心:重力对物体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需要注意的是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乒乓球的重心在球心,但不在球壳。) 九.摩擦力: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变滑动

摩擦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力的重要方式。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二.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三.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四.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五.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 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 g=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要会推导。) 六.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七.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105帕=米水柱。 八.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 九.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完整)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测量》单元:包括长度、体积的测量 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放置、读数、记录): (2)正确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固体体积(正确操作、读数、记录)难点:用排液法测不规则的密度小于某液体密度的物体的体积(关键测体积时要注意求得体积差值要真正为物体体积)。 二,《光学》单元: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折射初步规律及凸透镜成像。 重点:1,知道光在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2,会用光速作简单的计算;光年的概念(光在一年中运动路程,是天文学上距 离单位)。 3,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分析、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并画出光路图; 4,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简单物体在平面镜里 成的像(对称的虚象) 5,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途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初步规律(分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斜入射又分:从空气 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 7,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应有实验技能。 难点:1,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简单光现象。 2,用平面镜来控制光路(关键抓住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的夹角)。 3,认识平面镜所成的虚象。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的折射现象(画出从观察物到观察者的光线传播路线 可加以说明)。 5,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来改变成像的大小(u>f成实象时像大则像距大,物 距小)。 三、《声和波》单元:包括声音产生、传播、声速和声波。 重点:1、声源、声波的含义。 2、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波、(声波的反射)回声。 4、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比较。 四、《热》和《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包括温度及其测量;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重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会选、会放、会读)。 2、知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与否的关系。 3、蒸发、沸腾各自特点、异同点、影响因素。 4、能运用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5、初步理解什么叫热量。会用公式Q吸=cm(t-t0)或Q放=cm(t0-t)计算热量、比 热容(比热)、温度等。 6、理解和应用比热容(比热)的概念。 7、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扩散现象,说明的问题。 8、内容的概念,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9、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及其各自实质。 难点:1、晶体的熔化和对应溶液的凝固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前者吸热,后者放

最新人教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第7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认识力的概念;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一忌忙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找出错误的

所在,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实验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重点: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难点:从宏观的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 考点: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2.内能和热量 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3.比热容 重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考点:对物体吸热能力的探究;利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重点:理解热机的原理就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了解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几种热机;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发动机;知道轮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难点:认识热机的工作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各个冲程的作用。 考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及相关的能量转化。 3.热机效率 重点: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了解热机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难点: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 考点:对热机效率的理解;有关热机效率的简单计算;热机的使用与环境污染。 第三章磁与电 1.磁现象 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描述方法。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与磁场的方向。 2.电现象 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两种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难点:电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考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方向;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电与磁 重点: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掌握安培定则;知道磁现象的本质。 难点: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磁现象的本质。 考点:“奥斯特的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分布;通过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性

重点初中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物理教育】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都出自这里 2017-03-15让物理变简单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基础性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kg/m?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九年级复习:物理重难点汇总_中考物理

九年级复习:物理重难点汇总_中考物理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

中考物理重难点提纲

物理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科学内容又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分章重点: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重难点:1.长度及时间的测量与读数2.参照物的选择及判断3.V=S/t计算运动的快慢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拉制 重难点: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分 第1节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考)第2节熔化和凝固(实验)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重难点: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态变化及熔化凝固时的特点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重难点:光折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遗镜成像的规律(每年必考)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难点:凹凸透镜呈像的规律,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第1节质量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重难点:密度的求法p=m/v 质量及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1节力 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重难点:力的三要素及画法,弹力及弹簧测力计,重力G=mg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实验) 重难点:牛一惯性定律,二力平衡的特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种类

第1节压强 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难点:P=F/s、液体压强求法P=P g h,标准大气压的表示 第1节浮力 第十章浮力第2节阿基来德原理(实验)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重难点:F(浮)=G(排),物体沉浮的条件 第1节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2节一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功W=FS cos& 功率P=w/t P=F V,动能势能的求法及机械能的转化 第1节杠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重难点:杠杆的五要素及力臂的画法,动定滑轮的实质及滑轮组的连接,机械效率的求法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必考) 重难点:内能的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求解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重点1、速度的计算 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骨传声、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声的利用 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回声的计算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重点: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 2、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 2、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1、光源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 第二节:光的反射 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虚像的辨别 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 第四节:光的折射 重点:1、光的折射条件 2、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难点: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作图 第五节:光的色散 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颜色排列顺序 2、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 难点: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重点: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名词: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 3、对光的作用:凸(会聚)凹(发散) 4、典型光路:三条典型光路绘图 难点:三条典型光路绘图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重点: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重点:1、眼睛原理:可调焦照相机 2、近、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重点:1、显微镜目镜:放大镜;物镜:投影仪 2、望远镜目镜:放大镜;物镜:照相机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 重点:1、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 2、质量的性质及测量

2019年中考物理重难点易错题汇总含答案解析(1)

最新版2019年初三中考物理易错题集锦及答案分析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当你发现有人触电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立即将触电人拉开 B.立刻用小刀或剪子将电线切断 C.立即用手将电线拉开 D.应立刻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将电线挑开. 2.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3.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5.小明同学做实验时,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L1和灯泡L2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L1断路,L2断路B.L1断路,L2短路 C.L1短路,L2断路D.L1短路,L2短路 6.我们家中的卫生间都要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简单)) 重难点: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秒表测量时间,参照物,速度公式计算,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简单) 重难点:乐音的三大特性,回声计算题,噪音的防控 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等) 重难点:温度计的分类和使用,三类物态转换(液化和汽化最难理解) 第四章:光现象(中等) 重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举例,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光路图(重要) 第五章:凸透镜成像(难) 重难点:成像规律和规律的应用(实验题)活中的透镜举例,光路图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难) 重难点:质量和密度和体积的公式计算(计算题重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重要)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和运动(中) 重难点:力的概念,性质,弹力和重力,重力的计算 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中) 重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理解,摩擦力(测量实验)第九章 第九章:压强(难) 重难点:压强(固体,液体重要)大气压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难) 重难点:浮力的计算(难)条件的应用(难)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 重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难)机械能的应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难) 重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画力臂(重要)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难)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中) 重难点:扩散现象,内能的理解,比热容,吸收热量的公式计算 第十四章:热机(中) 重难点:热机的构造,冲程,热值,放热的计算,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中) 重难点:电流的概念,电流表,串联和并联,串并联电流的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中) 重难点:电压的概念,电压表,串并联电压的规律,电阻和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难) 重难点:串并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计算(难)测量电阻(实验) 第十八章:电功电功率(难) 重难点:电功,电功率的计算(难)测量电功率(实验) 第十九章:家庭电路(简单) 重难点:电路图,各个用电器的关系 第二十章:磁场(简单)

2019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与金题精讲功与滑轮组

功与滑轮组经典精讲 重难点突破 一、定滑轮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二、动滑轮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1 2 (G物+G动)。 则拉力F=1 2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 速度v G)。 三、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判断滑轮组的用力情况——隔离法:“用虚线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隔离,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四、机械效率 100%W W η=?有用 总 金题精讲 题一:如图所示,在A 处或B 处的虚框内添加一个滑轮,利用三个滑轮组成滑轮组,要求使用时最省力。添加滑轮并完成滑轮组绕法。 题二: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_____________;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 ≠+2G G 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序号 动滑轮重 G 动/N 钩码重力G /N 钩码上升高度h /m 绳的拉力 F /N 绳端移动距离 s /m 机械效率η ① 0.1 1 0.2 0.6 0.4 83.3% ② 0.1 2 0.2 1.1 0.4 ③ 0.2 2 0.2 1.2 0.4 83.3%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 阶段 (章节、单元、模块)内容 (包括阶段检测) 备注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掌握运动的计算方法 掌握相对运动时参照物的选择(重点) 第二章声现象 声学基础知识、掌握声现象的运算和声音的三个特性的 区别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六个物态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并且 通过训练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相连接,解决问题 重点 第四章光现象 光现象,掌握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及 应用,掌握解决生活应用与知识的相关问题的方法 重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 应用 凸透镜及应用,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放大镜、照相 机、投影仪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掌握解决凸透镜在生活的实际应用的训练 重点、难点 第六章质量与密 度 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点和实验计算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实 验步骤,掌握有关密度的实验的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力、弹力、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及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掌握二力平 衡的条件及摩擦力的探究,对摩擦力在生活的运用方面的应 用要理解。 重点、难点第九章压强 压强的基本知识点,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 强的计算,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的公式运用要熟练。要会区分大气压在生活的应用时怎么去 解决要问的问题。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压锅的计算 重点、难点第十章浮力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物体的沉浮条件 及应用,学会求浮力的四个计算方法,以及在什么时候运用 什么公式要掌握。计算浮力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相结合的 计算题。 重点、难点 第十一章功和机 械能 功和功率的知识点和计算,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掌握 摩擦阻力与牵引力的联系以及功和力的有关运算。掌握在实 重点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归纳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探究究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0、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用其他的类型的事物间接某种事物的规律)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U型管左右两侧液柱高度差、温度计示数变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9、求瓶子的容积时,用测量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来确定。 10、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三、等效替代法(用同种类型事物来替代另一种事物,代替后效果保持不变)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四、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 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Q吸=cm(t-t0)等公式。 五、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