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的伤口护理

外科感染的伤口护理
外科感染的伤口护理

外科感染的伤口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30T14:20:39.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于鹏

[导读] 逊克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

逊克县人民医院 164400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讨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这样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患痛苦。

关键词:外科手术;伤口感染;诱发因素;护理措施

由于外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接待的病患都是危重、急诊病患,而且手术种类繁多,存在较多的安全护理隐患,因此外科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每年都呈上涨趋势[1]。文章对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并出现伤口感染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总结出诱发伤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42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为(44.8±2.7)岁;发生伤口感染的病患15人,占总数的12.1%,其中男性9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37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为(57.4±3.9)岁。本次研究中,有11例感染病患的年龄超过60岁,占总数的73.3%,其中有3人为急症手术,占27.3%,有5人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占45.5%,3人为恶性肿瘤,占27.3%。有4例感染病患为慢性病,占总数的26.7%,其中有2人高血压、1人冠心病、1人糖尿病,手术前为这4例病患提供营养支持,没有使用抗生素治疗。本次研究的伤口感染病患均符合2001年颁布的《手术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研究方法

住院期间,对病患的基本资料、诊疗记录展开回顾分析,统计学分析伤口感染的病患基本资料,包括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原菌等。为伤口感染病患提供护理干预,以便降低感染发生率,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护理措施主要有:氧疗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手术护理等[3]。其中,日常护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伤口处理、指标观察、饮食护理等。手术护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伤口感染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用均值±号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将

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伤口感染的检测结果

为病患提供抗生素药敏检测试验,通过对病患伤口感染细菌进行培养,本次研究的病患中有12例病患检验结果为阳性,占总数的80%,其中4株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

2.2 引发伤口感染的因素

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临床护理服务人员按照手术方式在手术前一天为病患清理皮肤,并更换衣物,手术前1小时对病患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检查手术区域内的皮肤是否完好无损,将手术区内皮肤的毛发剔除干净,但注意不能破坏皮肤,手术前为病患提供抗生素。

3.2 心理护理

手术前病患及其家属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忧虑和担心,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在手术前安抚病患及其家属的情绪,并向他们详细讲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目的,这能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

3.3 健康教育

向病患宣传健康教育,能帮助病患有效地预防疾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帮助病患术后快速康复,让病患了解术后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同时还能让病患知晓预防感染的方法,这对防止术后感染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4 体位选择

因手术方式与麻醉方法的不同,导致病患手术过程中的体位不同。病患在手术后麻醉尚未清醒阶段时,应让病患仰卧,头向一侧倾斜,可以有效避免胃内容物倒吸进入气管或产生吸入性肺炎而引发的窒息。

3.5 导管护理

在手术后,医护人员通常会为病患留置各种导管。留置引流管可以帮助病患将腹腔及胸腔中残留的液体导出,避免伤口感染。手术后2到3天胃肠蠕动逐渐恢复正常,腹腔正常排气后可以将引流管拔出。

3.6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导致术后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护理人员应一定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病患的伤口不被感染,根据病患的病症合理选用抗生素,确保伤口处的敷料干燥。当病患的伤口被迫撕裂时,应让病患立即进入手术室重新包扎。尽量鼓励病患在术后8小时内排尿,

外科常见疾病_护理常规

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急性穿孔 1、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病人取半卧位,如有休克应取平卧位。 (3)、留置胃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4)、禁食、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如有休克,应按休克处理。(5)、严密观察病情,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部位、性质、有无加重。(6)进行术前备皮等工作。 2、术后护理 (1)、按外科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回病房后立即接好各种引流管,如胃管、腹腔引流管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 (3)术后继续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4)、血压平稳后改半坐卧位,以利腹腔内渗液的引流。观察伤口出血,渗液情况,如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 (5)术后如有发热,腹泻及上腹疼痛,应通报医生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腹腔脓肿,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二)、急性大出血 1、术前护理 (1)、严格执行饮食护理和管理。 (2)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3)、严密观血压、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记录咯血与便血的量,遵医嘱用止血药或输血等。 (5)、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血压略低于正常值为宜,避免因血压过高引起再出血。 (6)、病人应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术后护理 (1)、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护理。 (2)、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观察有否继续出血。 (3)、注意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4)、术后48小时,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排便,可拨除胃管,先饮少量水,如无腹胀、腹痛、术后72小时可进流质。 胃切除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一般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一天过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 3、术前留置胃管,抽空胃液。如幽门梗阻者,应于手术前三天开始洗胃。 4、需行结肠或空肠代胃者,术前三天应开始准备肠道(包括进流质饮食、服用新霉素或红霉素、术前清洁灌肠等。) 5 需要继续剖胸手术者,术前应做口腔护理并辅导病人练习腹式呼吸及咯血。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麻醉后及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29666802.html, 普外科伤口感染案例分析 作者:陈彦林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举措。方法对近段时间由我院收治的172例普外科患者术后伤口发生 感染的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结果在收治的172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伤口感染,感染率为8.14%。经过研究发现,伤口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污染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严格规范医师的手术操作,强化医师对 感染的预防意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 伤口感染是手术中最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国内各个医院中,由于卫生条件、医师操作水平等因素使得普外科患者在术后极易感染。伤口感染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而且加重了患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所以,避免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对于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72例患者进行治疗和调查,找到了导致伤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有效的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过调查研究的172例患者都是我院近段时间所收治的,其中,男78例, 女94例,年龄4-82岁,平均年龄32.4岁,病程5h-14年。 1.2 方法对172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的检查,并对所得到数据进行记录。患者进行周期性全身检查主要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分泌物等项目。 1.3 诊断方法根据相关的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诊断。患者术后伤口出现以下情况的任意一种则可判断为伤口感染:一、伤口发炎。二、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三、在进行插管、穿刺等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 1.4 数据处理采用最新SS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 2 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14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因各种因素导致感染的发生,现进行如下总结: 由上表可知,因伤口处理不当和术后监护不到位而发生感染的患者人数居多,占到感染总人数的78.57%,所以说,注意手术中过程中的操作问题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降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技巧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得技巧 热门 20160407 21:22 1、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得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得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对于有皮肤缺损得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得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得肉芽生长。 4、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就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得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得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得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得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得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得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得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就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得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得患者换药遵循得就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外科感染的伤口护理

外科感染的伤口护理 发表时间:2016-03-30T14:20:39.1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于鹏 [导读] 逊克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 逊克县人民医院 164400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讨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这样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患痛苦。 关键词:外科手术;伤口感染;诱发因素;护理措施 由于外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接待的病患都是危重、急诊病患,而且手术种类繁多,存在较多的安全护理隐患,因此外科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每年都呈上涨趋势[1]。文章对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并出现伤口感染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总结出诱发伤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42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为(44.8±2.7)岁;发生伤口感染的病患15人,占总数的12.1%,其中男性9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37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为(57.4±3.9)岁。本次研究中,有11例感染病患的年龄超过60岁,占总数的73.3%,其中有3人为急症手术,占27.3%,有5人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占45.5%,3人为恶性肿瘤,占27.3%。有4例感染病患为慢性病,占总数的26.7%,其中有2人高血压、1人冠心病、1人糖尿病,手术前为这4例病患提供营养支持,没有使用抗生素治疗。本次研究的伤口感染病患均符合2001年颁布的《手术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研究方法 住院期间,对病患的基本资料、诊疗记录展开回顾分析,统计学分析伤口感染的病患基本资料,包括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原菌等。为伤口感染病患提供护理干预,以便降低感染发生率,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护理措施主要有:氧疗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手术护理等[3]。其中,日常护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伤口处理、指标观察、饮食护理等。手术护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伤口感染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用均值±号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将 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伤口感染的检测结果 为病患提供抗生素药敏检测试验,通过对病患伤口感染细菌进行培养,本次研究的病患中有12例病患检验结果为阳性,占总数的80%,其中4株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 2.2 引发伤口感染的因素 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临床护理服务人员按照手术方式在手术前一天为病患清理皮肤,并更换衣物,手术前1小时对病患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检查手术区域内的皮肤是否完好无损,将手术区内皮肤的毛发剔除干净,但注意不能破坏皮肤,手术前为病患提供抗生素。 3.2 心理护理 手术前病患及其家属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忧虑和担心,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在手术前安抚病患及其家属的情绪,并向他们详细讲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目的,这能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 3.3 健康教育 向病患宣传健康教育,能帮助病患有效地预防疾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帮助病患术后快速康复,让病患了解术后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同时还能让病患知晓预防感染的方法,这对防止术后感染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4 体位选择 因手术方式与麻醉方法的不同,导致病患手术过程中的体位不同。病患在手术后麻醉尚未清醒阶段时,应让病患仰卧,头向一侧倾斜,可以有效避免胃内容物倒吸进入气管或产生吸入性肺炎而引发的窒息。 3.5 导管护理 在手术后,医护人员通常会为病患留置各种导管。留置引流管可以帮助病患将腹腔及胸腔中残留的液体导出,避免伤口感染。手术后2到3天胃肠蠕动逐渐恢复正常,腹腔正常排气后可以将引流管拔出。 3.6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导致术后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护理人员应一定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病患的伤口不被感染,根据病患的病症合理选用抗生素,确保伤口处的敷料干燥。当病患的伤口被迫撕裂时,应让病患立即进入手术室重新包扎。尽量鼓励病患在术后8小时内排尿,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

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 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B稀薄,淡红色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D淡绿色、有腥臭味E浓汁棕红色、恶臭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 A疖B痈C丹毒D急性蜂窝织炎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D感染性休克E毒血症 5.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红肿B肿胀及烧灼感C常有化脓D容易复发E好发于小腿6.下列哪项是破伤风患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A牙关禁闭B面部苦笑C角弓反张D阵发性抽搐E大汗淋漓 7.破伤风治疗原则最重要环节是 A注射破伤风抗毒素B镇静、解痉C局部创口处理 D全身支持疗法E病室安静,减少刺激 8.全身化脓性感染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B菌血症C毒血症D脓血症E以上都不是 9.男,15岁,破伤风患者,抽搐时引起窒息,急救处理首先应是 A口服水合氯醛B肌注鲁米那钠C立即气管切开 D静脉滴注TAT E气管插管 10.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杆菌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中和神经结合毒素E清除毒素来源 11.控制破伤风病人痉挛发作的主要措施是 A鼻饲B创造安静环境C避免强光刺激 D使用镇静剂E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 12.朱先生,20岁,破伤风患者,抽出频繁,引起肘关节脱位,呼吸道分泌物多此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脱位整复B止痛C气管切开D快速应用TAT E给大量青霉素 13.口底。颌下和颈下的蜂窝织炎可并发 A菌血症B败血症C海绵状静脉窦炎D喉头水肿E吞咽困难 14.须在床边隔离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是 A疖B痈C急性蜂窝织炎D丹毒E急性淋巴管炎 15.蜂窝织炎的主要致病菌为 A溶血性链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的技巧

外科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的技巧 热门 2016-04-07 21:22 1. 清洁伤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 血供丰富,感染机会小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简单湿润一下,无菌辅料包扎即可。 3. 对于有皮肤缺损的伤口,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 4. 感染或污染伤口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坼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当然感染伤口换药要做到每天一换。 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 5. 褥疮、化脓性骨髓炎等感染伤口:碘伏消毒创口周围,而创口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敷料覆盖。 6.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髓腔内可以放置纱条。经验方法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7. 开放性骨折行外固定的患者换药遵循的是首先碘伏消毒(同时清理切除坏死组织),其次使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生理盐水冲洗,最后呋喃西林填塞覆盖创面。等待其肉芽生长,行游离皮瓣覆盖。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14T09:14:24.1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7月7期作者:吴晓东 [导读] 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 吴晓东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76)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2例,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28例,伤口感染患者),对患者的感染原因分析,研究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引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对照组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伤口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需要密切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情况,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普外科;伤口感染;治疗方法 普外科伤口感染作为普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延长患者的康复,甚至引发死亡,对于患者预后极为不利[1]。在临床治疗中,要分析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因素,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30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的伤口感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2例,未发生伤口感染患者)和观察组(28例,伤口感染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71例、101例;患者的年龄最小39岁,年龄最大者为63岁,平均年龄是(48.49±5.4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为18例和10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41岁,年龄最大者为66岁,平均年龄是(48.29±5.49)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分析普外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伤口感染情况,对观察组28例患者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分类。通过查找文献,结合患者实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300例普外科患者的数据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性采用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根据两组的单因素分析,患者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是引发普外科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糖尿病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分类对比(I级和II级),(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侵入性操作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对比,(P<0.05)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影响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出现伤口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的季节、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切口分类、手术时间等等。结合文本研究显示,对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要密切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情况,采用积极的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因为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糖代谢紊乱和糖降功能有所降低,以致于患者中性粒细胞游走杀菌功能低于健康者,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其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异常,免疫性蛋白合成效果不足,并且免疫能力降低,糖尿病体内的环境为高糖环境,有利于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修订稿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42.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个,有齿、无齿镊各一把。 (2)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棉签。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绷带。 2.术者准备 (1)看病历,了解病情及伤口目前为术后第几天。 (2)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戴口罩和帽子,看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操作目的,揭开敷料,了解伤口情况(如有否红、肿、痛、热、异常隆起、硬结、肉芽组织、分泌物等),并且估计所需的物品。 (3)再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进换药室准备物品。 (4)打开换药包,查看消毒时间,用手打开换药包外层,接着用公用镊将左右两侧布巾铺开,最后铺开操作者侧,将弯盘内的两把镊子放在大的弯盘,包布放在换药车的中央。 3.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1.外科感染体温过高病人护理不包括 A.适当降低室温 B.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C.鼓励多活动 D.多饮水 E.按时做好口腔护理 2.对破伤风病人护理的一般要求正确的是 A.严格隔离 B.病室阳光充足 c.伤口敷料用后高压灭菌 D.各种护理不要集中处理,以免加重刺激 E.治疗护理操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前30mi内进行 3.冲洗破伤风创口的溶液为 A.3%碘酊 B.3%过氧化氢 C.5%盐水 D.10%硝酸银溶液 E.生理盐水 4.脓肿形成后应尽早 A.理疗热敷 B.抗生素继续应用 c.切开并引流 D.外敷消炎膏 E.反复抽脓 5.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杀死破伤风梭菌 B.中和血液中游离毒素 C.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D.中和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 6.下列化脓性感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B.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C.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D.丹毒是皮肤和黏膜中表浅淋巴管网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E.淋巴结炎是细菌经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引起的急性炎症 7.治疗破伤风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A.首次肌注破伤风抗毒素5万u B.应用10%水合氯醛镇静解痉 C.抽搐频繁应采用人工冬眠 D.应用3%过氧化氢冲洗创口 E.应用大剂量青霉素 8.化脓性链球菌A群感染的脓液特点为 A.稠厚、黄色无臭 B.稠厚、无臭味

C.稀薄、淡红色 D.淡绿色、有甜臭味 E.稠厚、恶臭 9.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脓液黏稠呈灰白色,其致病菌是 A.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E.无芽孢性厌氧菌 10.属于闭合性损伤的是 A.裂伤 B.爆震伤 c.火器伤D.剥脱伤 E.擦伤 1.C 2.A 3.B 4.C 5.B 6.D 7.A 8.C 9.A l0.B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1.厌氧菌感染的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臭 B稀薄,淡红色 C绿色,有霉腥味 D灰白,无臭 E有特殊恶臭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脓液特点是 A脓液稠厚,黄色、无恶臭 B脓液稀薄、血性 C脓液粘稠、灰白色、有有粪臭味 D淡绿色、有腥臭味 E浓汁棕红色、恶臭 *3.皮肤的多数相邻毛囊会让皮肤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 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管炎 4.外科感染最严重的症状是 A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B周围淋巴细胞肿大 C脉快、乏力、食欲不振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标签: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普外科;消毒 1 资料与方法 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2007~2009年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及12例伤口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现分析如下[1]。 2 结果 共检出12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6%。男7例,女5例。年龄分布32~69岁,其中55岁以下8例(65% )。急症手术5例(40% )。手术后2d的共7例(60% )。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d5例(40% )。伴有各种慢性病者6例(50% ),其中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老慢支及呼衰1例。无1例患者于术前30min接受抗生素治疗。术前营养支持仅4例(30% )。 3 讨论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缺陷,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24.2%[2]。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个人卫生,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开放引流本身易使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体内,因此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在单纯脾切除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时,放置腹腔引流会使腹腔内及切口感染率成倍增加[3]。 外科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又是异物刺激,有机会将细菌带入伤口而致感染,而有些细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产黏液作用,使抗生素对其亲和力下降,并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使感染的概率上升。为此要加强对大手术、全麻插管、肿瘤、失血、创伤严重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大手术、失血、创伤、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生。通过连续性耐药性监测来掌握本单位、本地区、本科室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此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应遵守《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谨慎合理用药。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42.外科伤口处理及换药 一、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换药包内有治疗碗2个,有齿、无齿镊各一把。 (2)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根据伤口所选择的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棉签。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绷带。 2.术者准备 (1)看病历,了解病情及伤口目前为术后第几天。 (2)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戴口罩和帽子,看病人,作自我介绍,说明操作目的,揭开敷料,了解伤口情况(如有否红、肿、痛、热、异常隆起、硬结、肉芽组织、分泌物等),并且估计所需的物品。 (3)再洗手,擦拭干或烘干后,进换药室准备物品。 (4)打开换药包,查看消毒时间,用手打开换药包外层,接着用公用镊将左右两侧布巾铺开,最后铺开操作者侧,将弯盘内的两把镊子放在大的弯盘,包布放在换药车的中央。 3.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二、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三、操作方法及步骤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 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 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四)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外科感染的特点 A、感染多数与损伤有关 B、感染多数与手术有关 C、多数是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D、病变以全身炎症为主 E、当药物不能控制感染时,需要手术治疗 答案:D 2、感染局部病灶已形成脓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患部制动 B、外敷药物 C、局部热敷 D、局部理疗 E、手术切开引流 答案:E 3、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中有接触传染性的是 A、丹毒 B、疖 C、急性蜂窝组织炎 D、痈 E、急性淋巴结炎 答案:A 4、下列哪种炎症不化脓 A、丹毒 B、疖 C、急性蜂窝组织炎 D、痈 E、急性淋巴结炎 答案:A 5、关于丹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局部皮肤出现红斑 B、红斑周围境界清楚 C、常化脓 D、易复发 E、好发于下肢 答案:C 6、丹毒与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的主要鉴别是 A、寒战、发热 B、好发部位 C、局部红肿,界限清楚 D、所属淋巴结肿大 E、细菌从皮肤破损处侵入 答案:C 7、脓性指头炎切开引流时,宜采用 A、在波动明显处横形切开 B、鱼口状切开 C、侧面纵切开 D、手指掌面切开 E、已穿破则从原伤口处随意延长 答案:C 8、引起患者全身各处出现转移性脓肿的是 A、败血症 B、脓血症 C、菌血症 D、毒血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全身化脓性感染抽血作血培养,其最佳时间是 A、高热时 B、间歇期 C、寒战时 D、输入抗生素时 E、输入抗生素后 答案:C 10、处理破伤风患者的伤口,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早期彻底清创 B、清除一切坏死组织和异物 C、0.1 %高锰酸钾持续湿敷 D、3 %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E、清创后缝合伤口 答案:E 11、破伤风最早发生强直性痉挛的肌群是 A、面肌 B、咀嚼肌 C、颈背肌 D、四肢肌群 E、腹肌 答案:B 12、注射TAT 治疗破伤风的机理是 A、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B、中和血中游离毒素 C、减少毒素的产生 D、中和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E、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1

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或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一般护理 1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1)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但会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好转并消失。 (2)介绍可能留置的引流管,氧气管及其目的,意义,配合要点。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得信息,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给予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保证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指导患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2周开始戒烟,术前一天沐浴,更衣,练习适应术中体位,床上排尿,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肢体活动等。 5术前一日备皮(剃术区毛发),完成过敏性药物皮试和配血。 6术前一般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遵医嘱灌肠,置胃管,置导尿管及给药等。 7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日晨评估体温是否正常,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8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遵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9患者入手术室前,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取下活动义齿并保管好。 10急症患者入院后无饮食医嘱时,暂禁食。急腹症患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敷或灌肠。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本。 11昏迷、休克、高热患者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手术后一般护理 1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床头详细交接患者,包括:评估生命体征、意识;查看患者伤口辅料;检查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正确标识多根引流管,避免混淆;了解术中情况、明确正在输注的药物;交接好组织标本;了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2根据麻醉的方式给予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评估呼吸的性质和频率,全麻手术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每小时一次直至全麻清醒后6小时为止。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查看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手术区有无血肿或肿胀。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结、过度牵拉脱出等,记录渗出物或引流物的性状。 4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评估患者术后排尿。鼓励患者自行排尿,术后6~8小时未排尿者采用改变排尿姿势、指导患者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洗会阴部等方式诱导排尿。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 5做好尿引流管和尿引流袋的护理。 (1)尿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应低于膀胱的位置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勿压迫、扭折3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8T15:48:00.7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高成彬 [导读] 为了有效的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医院应该对手术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 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医院黑龙江省海林市 157131 【摘要】目的为了能够预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伤口感染,本文对普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伤口感染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方法本研究对我院的160名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160名患者中,有15例患者发生了伤口感染,占9.4%。经过研究分析了解到,在手术中,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由于手术器械、手术操作造成的污染。结论为了有效的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医院应该对手术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医师要严格的规范手术的操作。 【关键词】伤口感染;案例;因素;普外科 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手术后患者的伤口感染,患者在手术后,极容易由于医院的卫生条件、医师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造成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患者出现手术后伤口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的住院与治疗的费用,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本文对收治的160名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了有效的降低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本文重点分析伤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名患者的调查研究,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如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90例,患者的年龄在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岁,病程4-10年。 1.2方法 对160例患者进行周期性身体素质检查,其中包括对体温、药物的服用、伤口内分泌等项目的检查,记录所得的数据。 1.3诊断方法 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诊断。患者在手术后如果出现,伤口发炎、伤口难以愈合且出现脓液、在插管穿刺手术后,导出液为脓液,这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判断为伤口感染。 1.4数据处理 针对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最新的SPSS软件进行统计,当P<0.05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15例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如下,在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伤口得到的处理不当,并且手术后监护不到位造成的,这样原因发生感染的患者占85%,因此,需要在手术中重视操作问题,以及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些操作对于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讨论 通过对患者术后出现的感染的原因分析了解到,手术后伤口的处理不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对于感染你的防治工作也要以伤口处理作为基础。 3.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可以降低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 医师在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降低普外科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医师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3.1.1检查患者身体素质以确定手术的可实施性 在很大程度上,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抵抗力比较强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比较小,在手术后身体恢复的速度也比较快,效果比较好。但是与此相反,身体素质比较差的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发生感染,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感染的发生,针对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的患者,医师应该提高警惕,在手术前做好对患者的身体检查。 3.1.2做好备皮工作 备皮工作就是在手术前需要把手术处的毛发处理干净,防止患者因为毛发上的细菌等有害物质导致感染的发生。 3.1.3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 为了彻底的去除器械上所存在的有害的物质,医师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手术用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因为患者手术伤口处的组织自身抵抗力比较低,医疗器械上的有害物质很容易导致患者的伤口感染。因此,只有保证在没有细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才能有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伤口感染。 3.1.4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 很多患者都会畏惧手术,因此,医师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工作,使他们能够减轻心理负担,相信医生,积极的配合治疗。 3.2严格规范操作,提高医师的预防意识 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中,医师自身的操作水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师的操作能力比较高的情况下,他能够很好的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发生伤口感染。因此,为了能够积极的预防和正确的处理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的感染,医师在进行普外科患者治疗时,要严格的规范自身的操作规范。 3.3抗生素合理的使用可以减少感染 对于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抗生素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手术中,对患者能够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发生。但是,抗生素的使用必须要适量和而合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与感染率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抗生素的使用越多,对预防患者发生感染的效果越好,这就需要医师能够有效合理的利用和使用抗生素。 具体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了防止患者由于对抗生素过敏而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过敏

(整理)外科学外科感染

外科学外科感染 1.唇部疖的治疗措施是: A. 用抗生素 B. 切开引流 C. 将脓头挑破 D. “++”字形切开 E. 切除疖肿 2.邻近的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 A. 疖 B. 痈 C. 急性蜂窝织炎 D. 丹毒 E. 脓肿 3.上唇周围和鼻部疖肿的危险性是由于引起: A. 鼻部感染 B. 眼部感染 C. 颅内化脓性感染 D. 脓毒症 E. 菌血症

4丹毒的致病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埃希杆菌 D. 绿脓杆菌 E. 拟杆菌 5. 指头炎出现搏动性跳痛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热盐水浸泡 B. 外敷鱼石脂软膏 C. 用抗生素 D. 理疗 E 切开引流 6. 破伤风引起病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因素是: A. 痉挛毒素 B. 内毒素 C. 溶血毒素 D破伤风梭菌 E破伤风梭菌的芽胞 7. 破伤风病程一般为:

B. 1~2周 C. 3~4周 D. 5~6周 E. 7~8周 8. 破伤风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 A. 破伤风类毒素 B. 破伤风抗毒素 C.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D. 抗生素 E,地塞米松 9. 为了提高脓毒症病人血培养阳性率,抽血时间最好是: A. 寒战开始时 B. 寒战结束时 C. 发热开始时 D. 发热结束时 E. 预计寒战发热前 10破伤风并发症主要发生在: A. 呼吸系统

C. 循环系统 D. 运动系统 E. 神经系统 11. 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可导致: A. 组织坏死 B. 化脓 C. 象皮肿 D. 败血症 E. 脓血症 12对口疮是: A. 疖 B. 背部痈 C. 颈部痈 D. 急性蜂窝织炎 E. 破伤风 13. 疖病常见于: A. 糖尿病病人 B. 肝炎病人

普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腹外疝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健康史,评估患者是否吸烟,有无咳嗽、便秘、手术等病史,是否腹外疝反复发作。 2、评估疝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是否回纳、有无肠梗阻或肠绞窄征象。 3、评估患者对腹外疝知识掌握程度,有无焦虑等心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减低或消除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2)嘱患者休息,疝块较大者嘱其多卧床休息。 (3)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是否有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触痛、不能回纳等嵌顿疝的发生。 (4)稳定患者情绪,向其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如需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告知该材料的优点及费用等。 2、术后护理 (1)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以减少切口张力,次日改半坐卧位。 (2)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需待肠道功能恢复后进流质、再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3)采用传统术式者,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可早期离床活动。 (4)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阴囊有无水肿,必要时托起阴囊。 (5)防止腹内压增高。咳嗽时协助患者用手按压切口;尿潴留者导尿;便秘者及早给缓泻剂。 (6)预防切口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健康指导】 1、出院后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预防和及时治疗可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 4、若疝复发,及早诊治。

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发生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范围,有无转移性右下腹痛。 2、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了解是否有乏力、脉速、寒战、高热及感染性休克。 3、了解患者血常规,有无白细胞计数增高。 4、了解患者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知晓情况,评估患者有无焦虑和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介绍与疾病有关的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稳定患者情绪。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腹部体征,禁用止痛剂。 (3)避免增加肠内压力,禁饮、禁食,给予抗炎补液,禁用泻药及灌肠。禁用止痛药或热敷,以免掩盖病情。 2、术后护理 (1)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以及术中情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 (2)全麻术后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 (3)术后禁食,遵医嘱予以静脉补液、抗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由流质过渡到半流、普食。 (4)观察有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出血、腹腔感染、阑尾残株炎、粪瘘等并发症发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术后饮食要循序渐进,摄营养丰富的饮食;非手术治疗者,解释禁食目的。 2、介绍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以防肠粘连。 3、患者出院后,若出现腹痛、腹胀,及时就诊。 4、手术后1-2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

普外科伤口感染临床观察

普外科伤口感染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8-12T15:19:03.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陈伟 (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黑龙江鸡西158 [导读] 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155-02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7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关键词】伤口感染危险因素普外科 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在患者及医务人员间的传播、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医疗环境的污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1],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延长患者7.3 d的住院时间,导致额外的医疗经费支出,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现就本院2007年度37例伤口感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普外科共592例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共检出37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为6.25%。其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为32岁~99岁,其中65岁24例,占65%。急症手术15例,占41%。手术时间2 h共23例,占62%。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d共16例,占43%。患各类恶性肿瘤者共21例,占57%。伴有各种慢性病者共21例,占57%,其中高血压11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老慢支及呼衰5例、脑梗塞及中风3例。无一例患者于术前半小时接受抗生素治疗。28例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术前营养支持仅5例,占14%。 细菌培养共20例,占54%。培养阳性率为80%,共16例。其中G+菌8株,G-菌16株。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具体见表2。术中置引流管28例,占76%。二类切口手术28例,占76%。三类切口手术9例,占24%。37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二联以上抗生素治疗5 d~10 d 不等。使用抗生素最多为头孢类、喹诺酮类。且多为经验性用药。 3 讨论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缺陷,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2]。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24.2%[3]。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目前不可能为了避免继发感染而终止化疗和放疗,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个人卫生护理,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开放引流本身易使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体内,因此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预防性引流要慎重,能不用则不用。文献证明,在单纯脾切除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时,放置腹腔引流会使腹腔内及切口感染率成倍增加[4]。外科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又是异物刺激,有机会将细菌带入伤口而致感染,而有些细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产黏液作用,使抗生素对其亲和力下降,并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使感染的概率上升[5]。为此在选择引流材料时,应据病情需要选择对组织刺激小的引流材料及引流方式。术后外科引流的患者因年龄不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一,如年老体弱、大手术、恶性肿瘤、全麻插管等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其次,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率越高。为此要加强对大手术、全麻插管、肿瘤、失血、创伤严重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大手术、失血、创伤、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生[6]。抗生素对治疗及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肯定,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多重耐药问题的日益加重,使临床疗效降低甚至无效[7]。但细菌耐药性产生后并非一直稳固,在停用一段时间后其敏感性又可能逐渐恢复。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有计划地将抗生素分期、分批交替使用。可能对防止或减少耐药性有一定作用[8]。通过连续性耐药性监测来掌握本单位、本地区、本科室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此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应遵守《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谨慎合理用药;合理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感染病例应常规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期公布外科系统的院内感染菌谱及其抗生素的耐药率。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后尽快将经验性用药转变为目标用药。有报道认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年龄、种族、原发病严重程度和免疫功能等;二是医源性因素如住院天数、科别、医疗操作和治疗等[9]。调查显示,院内感染与机体状况、各主要器官功能有关,提示易感原发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各种易感原发病中,肿瘤患者的感染发病率与非肿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应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与菌群失调、抵抗力低下及无菌操作不严格有一定关系[10]。虽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内源性感染是难以预防的,但加强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改善住院条件期系统地开展院内感染的监测,提高医生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危重患者和易感原发病患者的护理及支持治疗,提高手术技巧及规范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二、三类切口手术的术前术中抗生素预防性使用率,提高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率,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是可以降低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的。 参考文献 [1]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1):120122. [2]张喜平,李宗芳,程琪辉,等.癌症患者院内感染致病菌及药敏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182183. [3]夏祥碧,刘力克,张倩,等.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15. [4]谭毓铨.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J].临床外科杂志,2000,3(6):327. [5]童尔昌,顾美仪,王宇,等.外科护理[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425. [6]陈洪祥,倪国珍.外科引流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医药产业资讯,2005,9(2):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