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推广机插秧,一是节省秧田。一般杂交种秧本比为1:80——90,与传统移栽稻秧本比为1:15——20,可节省秧地3/4以上。二是减少资源消耗。因节省秧地,则减少农药、化肥及除草剂和农膜等用量;因宽窄行通风透光,病虫害少,则也减少病虫害防治次数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三是省工节本。一般人工栽插(含拔秧)1亩水稻田需1.26工日,而采取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每亩分别只需0.14个工日和0.07个工日,分别提高效率9倍和18倍;降低生产成本25——50元。四是高产稳产。机插亩可增产稻谷在30——50公斤以上。主要原因:机插可增加亩有效穗或穗实粒数。(如表1、表2、表3) 2、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粮食安全。

推广机插秧:—是可使农用薄膜、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随之减少。二是不仅能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粮食总产,而且能提高粮食质量。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安全。

表1:建阳市2007年穴穗数、穗实粒数及结实率调查表

表2:建阳市2007年早季、单季(中稻)、双季晚稻(烟后稻)水稻机插调查表

3、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服务。

推广插秧机,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快速向种田能手转移,而且还可实现专业规模服务。一是能实现机耕——机插——机防——机施——机收——机烘等一条龙作业服务。二是投资效益好,提高投资回报率。三是能培育出更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四是能实现跨区作业。从而腾出更多劳力从事二、三产业。

4、体现“农艺与农机”相协调。

要推广机插,就要力求实现“农艺与农机” 相协调即切实达到“人、机、苗、田、水”相协调和相统一。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尤其在推广水稻机插,培育好秧苗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两种育秧方式即田间淤泥软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方法,其简便易行,成本低,能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秧苗。这就是机插成功的关键所在。但仅此还不够,所以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秧苗之后,还要能熟练掌握使用插秧机,从而实现“农艺与农机”相协调。

5、提升农机装备,实现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从农机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全面实现“机耕、机插(包括机催、机播、机育和机插)、机灌、机防、机施、机收、机烘”一条龙机械化作业,但是目前尤为重要且急需要解决就是“机插”这个环节。所以,推广机插,不仅能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努力提升农机装备,而且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农业。

田泥浆软盘育秧法

田泥浆软盘育秧又派生出田泥浆软盘育秧法和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两种。2011年省农

科院张琳研究员制定的试验方案,通过我们建阳实施得出结果为: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比田泥浆软盘育秧法增产5.90%,值得推广应用。

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

1、选好秧田:应选用土层深厚富含泥浆且没有石子的沙壤土、壤土或较轻的黄泥土排灌方便的稻田作秧田。

2、作好秧畦:在播种前3—5天将秧田旋耕沉淀好按畦面宽 1.4——1.5米、沟宽0.5——0.8米规格做好秧畦,并让其晾晒1——3天,保持畦面“平、直、实、无杂草”和半沟水,每亩大田只需秧畦长约4米。

3、浸种催芽:先用药剂浸种(“吡虫啉”1克兑水0.5公斤可浸种5公斤),后催芽待有90%种子破胸露白并凉干后即可播种。一般亩用种早季1.6公斤、单季1.25公斤、晚季1.35公斤。

4、摆盘播种:第一摆盘。每畦横摆两个盘,做到盘与盘四周相互紧贴。第二装泥。将畦沟过筛(用1.0厘米的筛孔过筛)后的田泥浆用铁瓢舀入盘中,并用有手把的小板块刮平,让其沉淀1.0至数小时后方可播种。第三护边。将田泥土护在秧畦两边的软盘边缘。第四播种。播种力求均匀(即“一粗播,二补播,三点播”),每盘播干谷60—65克。可采用手工播种或播种器播种。如播种器播种,每小时可播50——60盘,每盘播种近60克;手工播种每小时也可播50——80盘,但播种均匀度不如播种器。第五盖种。播后用过筛的细土、火烧土或烤烟煤渣细土盖种(厚度为0.5—1.0厘米)。第六覆膜(用2米宽的农膜,4米长的秧畦约0.5公斤的农膜),单季或晚季不盖膜只盖防虫网即可。第七挖沟。挖通秧田“井”型田沟,保持半沟水。

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

5、及时施肥:播后数天使畦面保持湿润状态,待一叶一心后放薄水至畦面并亩浇施5—10公斤“三元”复合肥(一般情况下每20米长的秧畦只用0.5公斤,先用热水溶解后

兑清水浇施)。

6、病虫防治。早季注意防治立枯病(10平方米用10克敌克松兑水1公斤喷施),晚季注意防治稻蓟马、叶蝉、飞虱等(吡蚜酮——2小包/亩)。

7、通风炼苗:早季待长出三叶至四叶,要揭膜炼苗。

8、预防寒流:早季遇到“春寒”盖好双层农膜、遇到“倒春寒”可灌深水(2——3寸)和盖好农膜护秧苗。

9、施送嫁肥(药)。施好送嫁药即插秧前3—7天,亩浇湿5—10公斤的复合肥(或同上),喷施好三环唑(2两/亩)、三唑磷(2两/亩)、康宽(2小包/亩)等药剂,畦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

双晚(烟后稻)在育秧上特别要注意几点:

一是要选好品种(组合)。一般选择120——130天以内生育期的品种(组合)如岳优9113(115天)、中优218(120天)、甬优9号(125天)等。

二是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播种期控制在6月5日——7月初,以秧龄15——25天以内推算出播种期。

三是要适当增加用种量。亩用种量在1.6公斤,每盘播种65克,亩用24盘。

四是要确定适时机插期。机插秧龄在16至25天最好。为了便于大家掌握,通过多年推广我们总结出:晚季(也包括单晚)的机插期、播种期和水稻品种生育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机插期←→播种期←→水稻品种生育期即7月10日+n←→6月20日+n←→125天(日)—n (—95≤n≤18),例如1:假若我们机插期定在7月15日,这时机插期就是7月10日+5即n=5,那么按上述公式得出播种期应定在6月25日(6月20日+5),并可推算出要购买120天(125天—5=120天)长的水稻品种。机插期严格控制在7月31日之前。

五是要喷好多效唑:若估计秧龄超过20天以上就要在一叶包心喷施200ppm的多效唑(亩用4两兑水200斤),这是控秧苗徒长最好办法,还可采取控水办法来控制秧苗徒长。

田稀泥浆软盘育秧法

田稀泥浆软盘育秧作业流程图与田泥浆软盘育秧法相同

其最主要区别就于床土是采用田稀泥浆即提前将过筛(用0.5cm筛目过筛)的田稀泥浆滔入软盘中(舀满软盘)让其自然充分沉淀后方可播种,一般情况下上午舀盘,到傍晚或次日上午播种为宜。其他技术与田泥浆软盘育秧技术相同。

工厂化干土硬盘育秧法

工厂化育秧其周期短,只需15——18天。

其方法:采用催芽机催芽(20小时左右可出芽)——播种机播种(先将干土粉碎拌入少量生物有机肥料,能自动将拌好的干土装入硬盘中、自动喷水、自动播种、自动盖种、自动碟盘、自动输送)——进入育秧工厂育秧(有自动喷水、加温、调湿、通风等设备)——7天后将秧苗盘移到大田炼苗棚里进行炼苗(10—14天)——出苗栽植。

机插前农艺的准备

1、育秧地提前断水。整个秧苗期都保持床土湿润,尤其是插秧前5——7天要提前断水即先施好送嫁肥、送嫁药,后断水(保持半沟水)。

2、机插大田提前旋耕沉淀好待机插。机插前1—5天将亩用碳胺25公斤、过钙25公斤,撒入大田后并用旋耕机旋耕2—3遍,然后耙平使机插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5cm,让其充分沉淀。插秧时田面水深保持1——3cm。(如上图5)

3、确定机插秧龄。早季应在28天——35天左右,单季稻、双季晚稻的秧龄在15天——25天。

4、做好插秧前秧苗及床土保护工作。如果插秧前后经常下雨,一是挖通四周水沟;二是恢复搭拱农膜防雨设施;三是盘土较湿,要提前起秧凉干。

机插后大田稻苗的水管技术

水管:通过几年的机插情况来看,机插秧的水管在很大程度上与手插秧有不同。具体表现在:机插当天或第二天傍晚要适当灌一些薄水层。机插率在10%以内无需补苗(如下表4),个别田块漏丛多的即在12%以上,要在插后3—5天及时适当补苗。施第一次肥料(结合施除草剂)后保持5—7天的水层(3——5cm),随后薄水促蘖,一但稻苗的分蘖数达到平均14——16本/丛(穴)时要立即分次搁田或轻烤田(如下图可以开始搁田或轻烤田),孕穗期至抽穗后15天保持浅水层,抽穗后15天至成熟,干湿交替。若晚季破口抽穗遇到秋寒灌深水护稻株,寒流过后逐渐排干水。这样才使机插稻株根系发达、有效穗增多、产量更高。(如下表5、表6)

表4:2009年建阳市早季水稻机插每盘不同播种量

对比试验调查表:地点:莒口后山。单位:%、公斤/亩

调查人:方敏

注:从表中可以看出:(1)机插都比手插增产,最少增产34公斤/亩,最多增产102公斤/亩,平均增产60公斤/亩;(2)播种量不同,机插漏丛率不同,漏丛率最低的是处理4(65克/盘),最高的是处理2(55克/亩),也许该处理播种不均匀;(3)从另外三个处理来看:机插率越低反而增产越少;(4)机插率在10%以内无需补苗,同样可增产。

表5:不同水浆管理对机插稻分蘖发生的影响(江苏农垦试验资料)

注:(1)水层:栽后保持水层护苗;干湿:栽后采取干湿交替。

(2)从上表看出:栽后干湿交替的田管单株发根数、分蘖数多,产量高。

表6:中期搁田方式对机插产量形成的影响(江苏农垦试验资料)

注:(1)处理1:采取一次重搁田;处理2:分次适度轻搁

(2)从上表可以看出分次适度轻搁穗数增加4.15万穗/亩;增产56.6公斤/亩,比增11.82%。机插后大田稻苗的肥管技术

肥管:早季与双季晚稻施肥有所不同。(1)早季:因气温偏低、秧苗根系偏弱和雨水偏多,肥料利用率低。所以采用施肥三次方法即第一次在插后5—7天要施“提苗肥”即每亩施碳铵和过钙各20公斤(混合肥15——18公斤)和除草剂;第二次在插秧后10—12天亩施用复合肥10公斤和尿素5公斤;第三次是施肥时间在水稻中后期依稻苗长势情况(穗肥),亩施复合肥10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3公斤。施三次肥(且氮肥偏多)比施二次肥产量高,氮肥中等且磷、钾肥偏多,产量也较高。(如下表7、机插不同施肥次数产量图)(2)晚季:虽然根系偏弱,但气温高,可用分蘖时间偏紧,所以第二次的施肥时间是关键期,切不可延误,在插秧后12——14天,且要加大施肥量即每亩施用碳铵、过钙各30公斤和钾肥10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以上)。第三次在水稻中后期依稻苗长势情况施好穗肥(“促花肥”:幼穗分化至孕穗期;或“保花肥”:孕穗期至破口抽穗),一般亩施尿素5—8公斤。第四次

结合预防和防治穗颈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进行根外追肥(亩加入尿素0.5公斤和磷酸二氢钾0.2公斤)。晚季破口抽穗(有20%以上抽穗)遇到秋寒及时提前喷施1——1.5克的“九二0”。

附: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1、防治二化螟(三化螟):(1)防治指标:40个新虫苞/百丛;(2)防治药剂:杀虫双、三唑磷、康宽(2小包/亩=18元/亩)、毒死毙(60克/亩=7元/亩)、头等功(3小包/亩=9元/亩)、阿维菌素(乳油)50ml/亩=2元/亩、龙灯高净。

2、防治褐飞虱:(1)防治指标:1500(只)/百丛;(2)药剂防治:噻嗪酮、吡蚜酮——2小包/亩=6元/亩、氯噻啉、醚菊酯50克/亩=7元/亩。

3、防治稻纵卷叶螟:(1)防治指标:40个新虫苞/百丛;(2)药剂防治: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其他:药剂同防治二化螟如康宽、头等功、龙灯高净(水剂)40ml/亩=2元/亩、阿维菌素等。

4、防治(预防穗颈瘟):(1)预防适期:在破口——抽穗期防治;(2)药剂防治:稻瘟酰胺、稻瘟灵、75%三环唑(100克/亩)。

5、防治稻纹枯病(稻曲病):(1)防治适期:在分蘖盛期——孕穗期;(2)药剂防治:井冈.蜡蚜菌、井冈.丙环唑、爱苗(乳油)10克/亩=5元/亩。

6、防治黑条矮缩病:(1)在秧田注意防治好褐飞虱,所用药剂同上;(2)在移栽大田后,发现病株及时清除补植。

7 、防治细条病:可杀得300(可湿性粉剂)2小包/亩=8元/亩。

8、叶面肥:优聪素100克/亩(4元/亩)+头等功(2小包/亩=6元)+醚菊酯(50克/亩=7元)还可预防稻曲病和纹枯病。

表7:2012年建阳市早季水稻机插施肥次数对比及效益分析表

三、农机部分

一、手扶步进式插秧机

富来威(2Z——455)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基本构造及各部件名称如下图

手扶步进式插秧机--主要部件功能

1 发动机开关

发动机运转、停止以及打开、关闭照明灯的开关。使用方法:

[停止]……发动机停止转动。

[运转]……旋至此位置,拉动反冲式启动器手柄,启动发动机。

[ ]……打开照明灯。

2 节气门手柄

*冷机状态下启动时使用此手柄。

*拉出时燃料浓度变浓,容易启动。

*启动后全部压进去。

3 油门手柄

调节发动机转速的手柄,逆时针旋转(往外)速度变慢,顺时针旋转(向内)速度加快。

4 反冲式启动手柄

发动机开关在[运转Ⅰ或[ ]的位置时才可拉动此手柄启动发动机。

5 变速手柄

*从左到右分别为:倒退、中立、插秧一、插秧二。

*[倒退]……机器后退。

*[中立——空档]……机器中立(空档。

*[插秧一]……小株距插秧用速度。

*[插秧二]……大株距插秧用速度及路上行走用速度。

6 主离合器手柄

*[连接]……传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使机器行走。

*[切断]……机器停止行走,停止对插植部的驱动。

7 油压手柄

*操纵机器〈上升〉、〈固定〉、〈下降〉的手柄

8 侧离合器手柄

*用于机器转向,握住要转向一侧的手柄,机器即可转向。

错误操作有翻车的危险,请不要在出入水田或装卸机器时使用,尤其是下坡时不要操纵此手柄。

9 插秧离合器手柄

*插植动力连接或切断的操纵手柄

*[连接]……插植臂运转

*[切断]……插植臂停止运转

10 株距调节手柄

推动或拉动此手柄可以调节选择3档株距(前方右下方

株距调节应在变速手柄〈中立〉,主离合器手柄〈连接〉,发动机低速运转时进行。

11 插秧深度调节手柄

*插秧深度调节范围为4档(右边)。

*手柄向上拨动为浅,向下拨动为深。

*调节插秧深度时,请将机器上升后进行

12 纵取苗量调节手柄

*纵向取苗量调节手柄(左边)

*调节范围为8~17mm

13 压苗器

*防止秧块拱起的装置

*根据秧块土厚可调节

*清理秧苗必须在发动机停转后进行,否则,插植臂旋转时可能会伤及人体。

14 侧对行器

*为保持均匀的行距而使用侧对行距。

*插秧时首先把侧浮板前上方的侧对行器对准好已插秧的秧苗行。

15 苗盘架

*可装载4盘预备苗。

*苗盘架可前后拉动,补给秧苗时向后拉即可。

苗盘架的位置会影响机器的前后平衡,从而使插秧深度不规范,插秧时苗盘架必须在原位。

16 中间标杆

*作用:指示位置

*操作要领:机手、标杆、正前方的标志物三点一线

机插前农机的准备

做好插秧机的调试工作。插秧前要对本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查各部位件是否加足汽油、机油和黄油)调试,确保本机能正常工作。

1、步进式插秧机技术状态检查。

(1)汽油发动技术状态检查:在熄火状态下检查:

a.油路检查——查燃油开关是否拨至[0N]或[开]位置;查油门手柄操作是否灵活;查油量——查燃料箱内的燃料量、查发动机是否有适量的机油,发动机机油是否在注油塞的上下限的刻线之间;查——燃油过滤器、燃料管是否老化损伤、夹子是否松池,是否有燃料泄漏,如有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查——连接螺栓是否松池、箱体等结合部是否密封,有无渗漏油;查——清洁曲轴箱、油箱盖通气孔是否堵塞,如有要清扫干净,保证畅通;查——发动机燃料滤清器滤网是否堵塞,油杯内是否有水珠和杂质沉淀,如有应清洗燃料滤清器滤网、清除油杯内水珠和杂质。

b.气路检查——查空气滤清器是否清洁通气畅通;查消音器排气口有无积碳、易燃物或泥土杂质物堵塞;查风门手柄操纵是否灵活。

c.电路检查——在启动发动机前,查启动开关和电气线连接松紧情况。

d.反冲式启动器检查——查启动器各运动件是否灵活、可靠,正常下没有卡滞、异响;查拉绳,拉出时应能自动重绕,复位良好;查启动器罩壳冷却风口是否堵塞

(2)润滑状态检查:查插秧机各操纵手柄拉线及回转部、摩擦部是否有充分的黄油机油混合物保证润滑。

(3)操控部分和变速档位检查:步进式插秧机操控部分主要通过变速手柄、主离合器手柄、插植离合器手柄、液压手柄、油门手柄等与可调试钢丝拉线(杆线)连接要操控的部件,实现需要的机器性能。查——变速挡拉板是否变形、变速手柄、主离合器手柄、插植离合器手柄、液压手柄等放置的位置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灵活、拉线的松紧度是否适宜、运转灵敏、复位正确,有异常情况要检查原因加以解决。注意事项:启动插秧机时,液压手柄应处于[下降]位置、变速手柄处于[空档]位置、主离合器手柄和插植离合器手柄应处于[切断]位置,否则会增加发动机启动负荷(启动难)。

(4)传动连接部分检查:查各螺母是否松动、缺陷和损坏,尤其是固定发动机与机架的连接件不许有松动和脱扣现象。

(5)插植部分检查:一查插秧机插植臂左右不应有明显的串动,调整插植臂位置要正确一致。二查秧针运转是否会碰撞秧门。三查秧针、苗箱、导轨、秧门等是否有变形和损坏,插植叉(推秧器)与秧爪的间隙0.1——0.5mm,若秧针、秧爪变形或磨损严重都要及时更换。(6)行驶部分检查:查转向和刹车是否灵敏、车轮磨损或充气情况。

2、步进式插秧机主传动皮带张紧度的检查与调整。插秧机新皮带工作5——10小时后应检查其张紧度,若出现过松或“打滑”现象,应及时检查与调整即调整方法:拆下皮带罩;在皮带中间用4公斤的力向下压,下陷量在10—15mm;若传动皮带松池,则松开发动地脚固定螺栓,将发动机在机架上的位置往前移动,张紧度合适时方可拧紧固定螺栓。

3、步进式插秧机拉线松紧度的检查与调整。

(1)主离合器手柄拉线的检查与调整:查该拉线的最佳长度即把主离合器手柄向上拨时,主离合器手柄在面板上对准[切断]的“切”字位置时开始起作用即动力开始传递或插植臂开始运转,此位置为最佳状态。当插秧机行走无力,说明主皮带磨损或张紧度松池,可以调整主离合器拉线。调整方法:先松开螺母,然后边拧调节螺母边进行调整,使其上下移动,往上转动,调整螺栓变长;相反调节螺栓变短。

(2)插植离合器手柄拉线的检查与调整。

(3)液压钢丝拉线的检查与调整:查时,将液压手柄下拨到手柄对准面板上[上升]的“上”字时插秧机开始上升,此位置为最佳状态。相反为下降。上升和下降的分别为时间3——4秒和1——2秒。若不能上升或下降或时间很长,则要调整,但先切断主离合器手柄,调整方法同主离合器手柄拉线的调整。

(4)调控液压钢丝拉线的检查与调整:其就是液压仿形控制拉线,控制插秧机液压仿形的作用,拉线一端安装在主离合器手柄上。当主离合器手柄在[断开]位置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液压仿形控制拉线的另一端前移,顶在弧形槽的死点位置,液压自动仿形不起作用。当液压手柄在[下降]位置、主离合器手柄在[连接]位置时(指插秧状态),液压仿形功能启动,插秧机自动仿形升降前进、浮板始终紧贴田水表面滑行,保证插秧深度一致。调整方法:液压手柄在[下降]、主离合器手柄在[切断]位置时,用手指轻中浮板前端(或用脚踩中浮板后端),插秧机不能自动上升,液压仿形控制拉线能使液压阀臂正好到液压泵的凸台中央。(5)转向离合器拉线的检查与调整:当插秧机转向不灵、偏跑或原地打转时,可以调节转向拉线。调整转向拉线上的调整螺杆,使转向离合器手把的自由间隙为0——1mm,左右转向拉线的调整方法一致。

4、步进式插秧机插植驱动链条张紧度的检查与调整。链条传动箱如有“哒哒哒哒”的声音,是因为插植部驱动链松池。调整时,先将连接主齿轮箱一端的链条扇形张紧机构松开;再调整插植齿轮箱一端的链条张紧螺杆,使链条预张紧,再将前面主齿轮箱端的链条扇形张紧机构的固定螺栓稍微拧开,将张紧板逆时针向下旋转,使链条张紧,直到没有声音为止。

5、步进式插秧机机体平衡度的检查与调整。检查时,水平放置插秧机,当插秧机整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将机器左右摇摆4——5次,导轨左右两边高度差大于10mm时,说明机体不平衡。调整:先将机器停放在平坦处,将苗箱放在导轨中间,调整仿联动臂上的调节螺母,使其保持平衡,将机器上升,左右摇动一下,停放2——5分钟后确认。

6、确定株距和取秧量。应根据种植季节、作物品种、土地肥沃和秧苗盘数等情况来,确定亩苗总穴数、株距和每穴秧苗株数。公式为:每盘可取总穴数=每盘播种量÷每穴基本苗×发芽率×成苗率÷千粒重。例如:当杂交稻每盘播60克,每穴标准苗2株,发芽率90%,成秧率85%,千粒重为27克时,则每盘可取总穴数=60÷2×90%×85%÷27/1000=850(穴),每亩计划用20个盘,这时每亩可插穴数=850(穴)/盘×20(盘)/亩=17000(穴)/亩,又扣除如果漏穴率5%,则实际插在田里的秧苗总穴数=17000—17000×5%=16150(穴)/亩,这时富来威机子可调株距为13厘米(“插秧1”的第二档即把柄放在中间),此时,亩用种量为60克/盘×20盘÷1000克/公斤=1.2公斤。又如:当每穴基本苗为2.3株,千粒重为28克时,20盘只能插1.42万穴,要么株距调为14.6cm(“插秧1”的第三档即把柄放往里推),要么加4盘秧(方可达17088穴/亩),也就亩用种量为60克/盘×24盘÷1000克/公斤=1.44公斤。也可查建阳机插简索表(根据原程副局长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如下表建阳市杂交水稻盘育秧取秧量与穴数、盘数、用种量、播种密度实用查对表(富来威2Z一455手扶插秧机取秧量横向移动24次):

7、调整机插深浅度。根据耕作层的深浅度、土壤软硬程度、秧苗高度、插秧机种类(手扶步进式或乘座式)及早季或晚季,来调整插秧机的插秧深浅度。如富来威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是通过右边下方调节仿形机构灵敏来控制插深一致性(有浅档、标准1档、标准2档、深档),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如上11图)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可适当插深些,而且其还对高秧苗(25——28cm)也可插好。

8、确定行走路线和调好对准器。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如上14、16图)

插秧机的插秧技术(方法)

1、起动发动机。先将燃油旋阀拨到“ON”的位置上;将主离合器手柄、插秧离合器手柄、液压操作手柄各自拨到“断开”、“断开”,“断开”,“下降”的位置上;将发动机开关

拨到“ON”的位置上;将油门手柄往里旋动1/2程度;将节气门手柄拉到最大位置上,冷机时——“全开”,暖机时——“全闭”;以正确姿态势拉反冲式起动器;发动机一起动,慢慢地放回节气门手柄。

2、将插秧机驶入稻田前。把液压手柄往下拨,使机体上升;变速杆拨到“插秧”位置上;合上主离合器驶进稻田。

3、确定机插株距。先启动发动机,后将拨杆拨到“中立档”位置,然后有一人前往机头前右下方将十几公分长手柄置于中间或拉出或推进,如果机插确定13cm,这时可将手柄置于中间,再将拨杆拨到“插秧1”;相反将手柄拉出,这时拨杆同样处于“插秧1”档,这时的株距就发生变化即为11.7cm;如果将手柄推进去,拨杆仍处于“插秧1”档,这时的株距为14.6cm。如果拨杆处于“插秧2”,此时株距分别为20cm、18cm、22.3cm。(如上10图)

4、秧苗放入苗箱上。在装秧前先要调整导轨即必需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一端对齐,在装秧苗时要使秧苗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撒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还可在秧箱右边底部旋拨拨秧轮将秧块往下拨紧贴插秧轨道。

5、开始插秧前。先将变速杆调到“插秧”、将主离合器手柄调到“连接”、将插秧离合器手柄调到“连接”及将液压操作手柄调到“下降”等位子上。

6、旋转方法。要旋转前快速:一是将液压操作手柄与插秧离合器手柄分别拨到“上升”(使机体上升)、“断开”(不插秧)位置;二是降低发动机转速;三是将手把往上稍稍抬起,并握住要转向一侧的侧离合器的手柄快速进行转向。转向后快速:一是将侧对行器前端与已插秧的苗行对准起来;二是将液压操作手柄与插秧离合器手柄分别拨到“下降”(机体下降)、“连接”(开始插秧)位置。

7、停止前。插秧过程中有听到较大“咔嚓”声,要立即停止插秧:先将油门手柄拨到“低”位置上、将发动机开关拨到“OFF”位置上或将燃油旋阀拧到“OFF”位置上。

主要故障诊断与排除

1、插秧机无法升起、固定。原因:液压升降控制连杆间隙太大。措施: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连杆上的调整螺母,直至机体能够正常升降和固定。

2、插秧部不工作,机器无后退档。原因:株距调节档位杆未切换到位。措施:重新切换。

3、插秧部不工作,机器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原因:插秧部有异物,导致安全离合器分离。措施:停机检查插秧部,去除异物。

4、发动机启动难或无法启动。原因:一是冷机时未拉起(关闭)阻风门;二是热机时未按下(打开)阻风门;三是火花塞进油过多。措施:一是要启动时,冷机拉起阻风门,热机按下阻风门;二是拆下火花塞,擦干火花塞电极部分。

5、表土中插秧困难(发生浮苗)。原因:苗箱水分不足——给秧苗箱浇水;插秧深度调节不良——插秧深度调深;表土过硬——减慢插秧速度,调深插秧深度,并往下压把手。

6、插植叉带回秧苗。原因有:插植叉动作不良及变形——校正;插植叉与秧针间隙过大——校正;稻田没有水——给稻田灌水;秧苗过高(超过25cm)——修剪秧苗高度。

7、发生倒苗。原因:秧针磨损和变形——校正或更换;插秧叉动作不良及变形——校正;橡胶导板伸缩不良及变形——校正或更换;稻田水多——田水排放或减慢插秧速度。

8、穴株数多。原因有:苗箱水分过大——凉晒苗箱;播种量大——调节取土量少的档位(减少取秧量)。

9、产生缺株现象。原因有:(1)播种密度不够或播种不均匀——强调播种均匀、密度适中(保证每盘播干谷60克以上和每平方厘米有1——1.5本秧苗);(2)秧苗拱起——秧块太薄或对接不好,要注意整理秧苗或补给秧苗;(3)(4)秧块踏落——秧块太湿,要固定压苗器或晾晒秧块;(5)秧苗不能顺畅下滑。原因:取苗口夹有土石块或杂草根——停机及时取掉;取苗口调整不良——校正;秧针的磨损与变形——校正或更换;秧土太厚(超过2.5cm 以上)。(6)有较大“咔嚓”声:原因有:小石块咔住秧针——及时取掉。

10、插秧不干净。原因有:表土过于稀软——给苗箱浇水或减慢插秧速度。

主要维护须知

机插完毕要将机子冲洗干净,并主离合器手柄和插秧离合器手柄为“断开”、液压手柄为“下降”、燃料旋塞为“OFF”状态下让发动机自动熄火,取下火花塞,注少量汽机油,拉几下反冲式拉绳,再装上火花塞。插植叉放在最下端,放在无灰尘、潮气、肥料、腐物和阳光直射处。

简要介绍高性能插秧机(乘坐高速)的主要优点

1、机插秧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其具有定穴、定量、宽行、浅栽等性能,在机插时能保证基本苗的数量、秧苗浅栽的低节位分蘖、宽行窄株的通风透光特性等生长优势,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基本苗、栽插深浅度、株距、栽植行数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行距30cm,株距在12——28cm 可多档调节,基本上能够满足早、中、晚稻等的常规稻和杂交稻不同熟制、不同品种特性对栽插密度的要求。通过调节横向移动手柄(多档或无级)与纵向送秧调节手柄(多档)来调整所取秧块面积(每穴秧苗数),达到适宜的基本苗;栽插深浅度、插秧行数可通过手柄方便调节,能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3、机插秧质量高。因其是采取切块的原理进行取秧,有区别于手持手扶插秧机的秧爪直接抓取秧苗造成叶伤、折伤、切断等伤秧情况。还有在大田(若沉淀不够或较硬)插秧时机子

平衡稳定性好,插秧深浅度较一致。总之,高速插秧机机插漏丛率少,插秧整齐好看,还能插高秧苗。如下图。

4、机电一体化程度高。安装大量的传感器,能及时地告知操作者插秧状态,操作灵活自如,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充分保证了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操作舒适性、灵活性。

5、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其每次可装载70——80盘秧,大大减轻人工挑秧强度,是手扶插秧机作业效率的2倍——3倍即每小时可插4——9亩。

6、在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上推广机插前景好。如下表8:

表8:2012年建阳市杂交水稻单季制种母本机插与手插

对比试验实际测产验收表

总之,综上所述,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必须着重牢记:一是秧畦与床土质量好(秧田选好、秧畦做好、床土无石子、后期床土湿润)。二是品种与秧苗素质好[品种适宜、播种均匀;秧苗壮——基部粗扁为0.2——0.3cm;秧龄(或苗高)适中为16——25 天(cm);盘根好——每株有白根10根以上且如白色地毯状]。三是机插准备与机插技术好。四是田管与三包服务好。五是政策与工作机制好。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小度写范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模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省工高效、节本省田、增产增收等优点,对水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程机械化操作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潜力巨大。一、机械化育插秧的优点1增产机插秧统一规格,利于保证基本苗,实行宽行窄窝,通风透光,个体和群体均衡生长良好,小苗早栽,利于早发早控,形成大穗。成都市近3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近8万亩,经测产验收亩产均在600kg左右,比一般大田增产3%~8%,验收最高亩产达到765kg。 2 省工节本机插秧育秧秧本比为1:80~100,可节省秧母田80%;每亩机插秧成本50元。比手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开支100元。机插秧每天步行式可插15亩,乘座式可插50~60亩。3有利于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机插秧育秧可集中统一,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也可实行机防统一,由社会服务组织或个人(机手)来承担。既减轻了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二、机插秧的特点1生育期延长机插秧因缓苗期长,同期播种一般成熟期要比?秧推迟3~7天。2秧龄弹性小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大,一般亩播种量在100~150kg。秧苗生长拥挤,基本不分?,个体生长弱,播种后45天左右基本停止生长,随秧龄延长,秧苗素质就越差,因此适宜高产栽期的秧龄弹性就小。3本田分蘖集中,高峰期来得猛秧田密度大,秧苗素质差,移栽主茎多,且杂交稻具有很强的分?能力,高峰期来得猛。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无效分?,才能夺取高产。三、当前机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大苗育插秧技术难题未解决制约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2插秧技术熟练程度不够插秧后缺穴,断垄比较严重,伤秧率、勾秧率较高,插秧过深,秧苗成活返青较慢。3茬口和用水的矛盾成都平原属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地区,前作多是油菜和小麦,若前作收获期略推迟,用水矛盾就更大,这就严重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4几乎和农户对机插秧新技术还不适应部分田块技术和管理未跟上,影响了机插秧的产量和推广速度。四、育秧技术机插秧的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硬盘育秧、双膜育秧等。在成都平原适宜推广的是软盘旱育秧。1苗床地准备(1)苗床选择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pH值在5~6.5的蔬菜地或旱地作苗床地。切忌选择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板结、碱性和杂草多的土壤做苗床。秧本比1:80~100。(2)做秧厢苗床地亩用过磷酸钙50kg、尿素20~30kg作底肥,翻耕或免耕均可。按1.9~2.0m开沟做厢,厢宽1.4m、沟宽0.5~0.6m,沟深10~15cm,整平厢面,灌透底水,用沙板或泥掌抹实、抹平,做平厢面,使秧盘能完全平铺接触厢面。2配制营养土提前7~10天在苗床地取表上,用1~1.5cm钢筛过筛,每亩大田准备细土70~80kg,其中50~60kg细上加敌克松50g、壮秧剂(峨眉山市牡丹牌)1.0kg、过磷酸钙1.0kg混合均匀作为营养土(底上),营养土pH值要调整到5.5~6.5,水分达到手捏成团、掷地即散为准,再成堆盖膜堆沤5~7天,使营养土充分熟化。盖种上为过筛的素细土。3平铺软盘和底土每亩大田用软盘20~25张。待厢面刚收水,立即牵线平铺软盘,并用手或沙板轻压秧盘,让盘底充分接触厢面,并做到做盘与盘之间紧密衔接好。紧接着平铺底土1.8~2cm(每个秧盘用营养上 2.5kg左右达到厚薄均匀),整平土面。4播种(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主推品种。在成都平原选择品种依播期和栽插期的不同而定:①3月20日至3月31日播种,5月10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5天左右的中迟熟品种和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川香9838、Ⅱ优498、Ⅱ优906、冈优188等。②4月1日至4月5日播种,5月1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中熟品种。如宜香1577、冈优725、冈优906、金优188、冈优94~11、富优21、蓉稻8号、蓉稻415等。③4月6日至4月20日播种,5月25日前栽插的,可选用生育期145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最新范文

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

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而PF445S 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2.6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目前,我国移栽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摘要从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机插秧苗培育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机插秧;育苗;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 1床土准备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以及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一般大田需备合格细土1875kg/hm2左右,用壮秧剂12~15kg/hm2。土壤水分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好)于晴好天气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继续堆置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在床土准备中要做到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两提倡,即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提倡使用壮秧剂,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1.0kg,并充分拌匀。两注意,即注意防止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翻种前30d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1]。两禁止,即禁止将尿素、碳铵等无机肥以及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禁止使用有毒和有杂草的土作盖籽土。 2种子准备 在当地主栽品种中选择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杂交稻一般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常规粳稻52.5~60.0kg/hm2。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机插育秧一般杂交稻芽谷播量为80~100g/盘,常规粳稻为120~150g/盘。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2]。根据播种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按照17~20d秧龄倒推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的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进行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在浸种前,要将种子日晒1~2d带药浸种。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即指发芽势达85%以上,一般浸4~5d,待种胚露白即可,浸种方式是早进水,晚放干,做到日晒夜露。 3秧田准备 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高爽、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也可选择宅前屋旁的肥沃菜地。避免用荒草地、药害田、水土污染田作秧田。机插育秧的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00,一般大田需秧池105~150m2/hm2(包括排水沟)。精做秧床,床面宽1.3~1.4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床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作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20cm左右,开好平水缺。播种前10d 在秧池田上水,采取水做秧床、平整床面的方法,秧床做好后排水晾床,使床面沉实。播种前2d 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床面达到“实、平、光、直”,即秧床沉实不陷脚、床面平整无高低、床面无残茬杂物、秧床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育秧 沿秧床纵向横排依次平铺2行软盘或有孔膜。盘与盘之间应做到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软盘底部应与秧床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秧床与盘内营养土墒情一致。2层厚度为2.0~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时适宜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为85%~90%,可在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盘,杂交稻80~100g/盘。为确保播种均匀,可以4~6盘为1组,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宜。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

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修订稿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

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文章分析了水稻机插育秧的特点,而且关键的讲述了其插秧科技,目的是为了确保该项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标签:水稻;机械化插秧;软盘育秧 1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对于水稻种植活动来讲,机插育秧是提升栽培科技的重要步骤,和一般的育秧措施比对来看,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种植的密度很高,而且标准化规定严苛。要切实的开展好五项内容。第一是配置营养土。第二是精细耕作。第三,选取种苗。第四,精细种植。第五管控好水肥。要了解三项理念。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该项活动要合乎两项规定,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在选取育秧措施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水源状态来设置,在水源充足的时候,可以使用软盘湿润措施,它不仅简便,而且耗时少,费用少,品质能够维护好,适合大规模的开展。 1.1 软盘育秧 1.1.1 前期准备活动。田地要选取那些风力小,而且朝阳的,要保证土质肥沃,做好排水活动,而且交通要便利,方便管控的区域。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结合实际状态选取适合所在区域的优秀的,产量高的种类。要将种苗细致的挑选,以此来确保能生芽。而且要使用药水来对其浸泡处理,在判定种子是不是有充足的水的时候,主要是看它的壳是不是透亮的,能不能够看到露白以及胚芽。在催芽的时候,要保证人工种植的长度低于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 细致种植。结合种植的形式一般分成手工的以及机械化的。对于手工的来讲,它非常的便利。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1.1.3 管控好苗期。第一,从种植到出苗的时候,关键是确保其温度以及湿度合理,而且能够快速的出芽,确保苗木生长齐顺.膜中的气温要控制在30~32℃,假如太高的话,要将两边掀开,对其降温,以此来避免高温对其影响。假如是连阴天的话,要间隔两三天的时候,在中午的时候掀开薄膜的两边对其进行一次通风,要保证水分足够,假如床土色泽发白的话,就要对其尽快的补充水分,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方案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插秧的生产方法,通过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既缩短了育秧周期,提高了秧苗的抗逆性,又直接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运用,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标准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省田、省水、省肥、省工,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且能有效克服“倒春寒”的影响,确保不烂种、不烂秧;机械化插秧作业不仅省工节本,提高了栽插时效,而且秧苗群体密度易于调控,其带土小苗移栽、缓苗期短,分蘖早、节位低,宽行窄株、通风性好,易获稳产高产,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指导思想 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突出重点和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面提高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为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x年,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为粮食产量提升年重要示范工程之一,积极引进并扩大示范。

三、主要目标 以示范点建设和整村推进示范村为抓手,建设8个区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和19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实现全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 四、实施内容 (一)建设八个区级示范点。巩固扩大已有的4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规模,新增4个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一次育秧面积达10-35亩,可确保大田机插面积1000-3500亩。每季育秧2-3次,实现机械化育插秧示范面积达5万亩。 1、建设地点。扩建已有的4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分别是XX镇XX村、XX乡XX村、XX镇XX集村和XX店镇XX村。x 年新增XX镇XX寨村、XX村、XX镇XX岗村和XX镇XX堰村4个示范点。 2、建设单位及内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机械化育插秧实施主体,扩建示范点规模分别如下: (1)XX镇东方红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原有育秧大棚26个,今年新增16个大棚,示范点规模达30亩,每季育秧2-3次,供机插秧面积9500亩以上。 (2)XX乡XX岗村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原有育秧大棚5个,今年新增15个大棚,示范点规模达12亩,每季育秧2-3次,供机插秧面积6000亩以上。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_谢勇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实践与体会 谢 勇 梁迎暖 周 超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 215345) 1 具体做法 1.1 工厂化流水线播种 1.1.1 播种及栽种面积。2010、2011年昆山市淀山湖镇机插秧播种面积分别为104.67 hm 2和151.33 hm 2,实际栽种面积分别为98.5 hm 2和140.57 hm 2。 1.1.2 水稻主推品种。以杂粳“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武运粳19”为当家品种,搭配优质常规粳稻“南粳46”。1.1.3 营养土准备。选择旱田、稻田的表土层作为营养土。在冬季或2~3月,先把取回的土放在场上冻酥或晒干;播前1~2个月内,将冻酥或晒干的土进行人工敲碎和机械粉碎,再用孔径为6 cm 的筛子过筛。过筛后的细土再拌机插秧专用壮秧剂后进仓库保存。 1.1.4 播种时间。播种集中在5月24日~6月2日,一台流水线播种机日平均播种面积13.33 hm 2左右。 1.1.5 药剂浸种、露白播种。选用16%咪鲜?杀螟丹粉剂进行稻种药剂浸种。杂粳品种“甬优8号”用16%咪鲜?杀螟丹10 g 对水6~8 kg 浸稻种4 kg (对水至600~800倍液),浸种36~48 h ;常规粳稻品种用16%咪鲜?杀螟丹10g 对水5~6 kg 浸稻种4 kg (对水至500~600倍液),浸种48 h 。浸种后的稻种不需冲洗,即进入常温催芽60 h 左右,露白后播种。 1.1.6 播种量。杂交粳稻“甬优8号”大田播种量1.75 kg/667 m 2,平均每盘播干谷87.5 g ,每667 m 2用20盘;常规粳稻大田播种量 2.75 kg/667 m 2,平均每盘播干谷125g ,每667 m 2用22盘。 1.1.7 暗室处理。播种后,盘秧放在室内暗化处理48 h 以上(待全苗齐苗后),即播种后室内过3夜,第3天将盘秧移植到秧田中。1.2 集中育秧 1.2.1 相对集中育秧。采用3~4个规模经营示范户约0.27~0.33 hm 2秧田为一组,统一集中育秧。 1.2.2 统一技术指导。育秧技术由市、镇农技部门统一指导,包括播栽时间、秧田规格、无纺布覆盖技术、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 1.2.3 统一技术操作。各育秧小组集中做好秧田;把播种好的盘秧,统一移到秧田里;覆盖无纺布,上足秧田水,床土充分湿润后放干水;平时灌好跑马水,确保秧田盘秧湿润;移栽前3~5 d 揭无纺布;移栽前3 d 左右断水练苗盘根;用好起身药。2 重点与难点2.1 秧田选择 秧田要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农田,秧大田比例1∶90~100;秧田一定要做得平整,便于秧田水浆管理;秧板规格:秧板面宽1.4~1.5 m ,沟宽0.3 m 、深0.2 m 左右。2.2 药剂浸种,露白播种 在搞好药剂浸种的同时,最好要做到露白播种。如果做不到露白播种,则要适当延长播种后室内暗化存放时间,待全苗、齐苗后,再移植到秧田中;如催芽过长,就会影响播种质量,造成播种断芽、堵塞、播种量难以控制等。2.3 床土厚度 床土厚度宜掌握在2~2.2 cm ,床土过厚,不仅浪费营养土,挑秧重,而且在室内暗化处理时间过长,秧苗会顶到上面的秧盘;床土过薄,机插栽秧时,秧块就会引起褶皱。2.4 水分管理 播种时,床土一定要淋足水分、充分潮湿。2.5 覆盖盖籽泥 盖籽泥一定要盖没稻种。盖籽泥要用0.5~0.6 cm 的筛子过筛,且不必施用壮苗剂。每667 m 2大田盖籽泥用量一般在15 kg 左右,占总床土用量的1/4左右。2.6 播种量 适当降低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按正常发芽率(90%左右),每667 m 2大田播种量:杂交粳稻1.5~1.75 kg (80~87 g/盘)、常规粳稻2.5~2.8 kg (115~125 g/盘)。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成苗数分别在1.50株/cm 2和2.0株/cm 2左右。2.7 分批播种,适时早栽 根据前茬收获期,尽量做到适时早播早栽、分批播种移栽。要根据拥有的高速插秧机台数,推算每天播种、移栽的面积(一般高速插秧机每天台机作业量在3 hm 2左右);从播种到移栽的秧龄一般掌握在15~18 d ,即在叶龄3.2~3.5叶、苗高12~18 cm 时移栽最佳。2.8 播后室内暗化处理 播种后,一般盘秧在室内暗化处理48 h 以上;遇特殊情况(如室外气温偏低、播后出苗齐苗迟等),可适当延长室 ——————— 收稿日期:2012-02-10 摘 要:水稻机插秧实行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和集中育秧,可提高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加快水稻机插秧的实施步伐。现将阐述昆山地区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及集中育秧的具体做法、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了相关体会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工厂化流水线播种;集中育秧 (下转第41页)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沿黄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规模种植及机械化水平,达到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节本增效、节省水资源,特制定沿黄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用以指导、规范该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根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文)要求,项目编号:20193110136,制定《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 本标准制定基本原则为:符合国家的政策,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等。 本标准制订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 三、编制过程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河

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主要起草人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的采集论证,并与农机、农业领域有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该规范的初稿。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我省沿黄地区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目前该技术已比较成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水稻产区的必推技术,目前可以进入大面积应用推广阶段。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省沿黄地区各个地市在推广使用该项技术时,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要点进行作业,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技术操作模式和标准,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增加了各地使用难度,阻碍了水稻机械化的高效发展。为此,开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推广站有关技术人员在连续开展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项目多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会同有关农机、农艺方面的技术专家,征求农机生产厂家意见,经过连续几年的试验、完善,形成了《沿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 四、主要内容 (一)主要制订内容条款说明及依据 本标准制订重点包括育秧准备、育苗播种、育苗期管理、机械化插秧技术、播种机及插秧机保养等。本规范适用于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生产。 技术依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制订。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水稻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