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 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或者a M,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

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记号

子A B

集(或B A)真

A B

(或B A)集

集合

A B

意义

A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A B,且B

中至少有一

元素不属于A

A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性质示意图

(1)A A

(2)A

A(B)BA

(3)若A B且B C,则A C或

(4)若A B且B A,则A B

(1)A(A为非空子集)

(2)若A B且B C,则A C B A

(1)A B

A(B)

相等B中的任一元(2)B A

素都属于A

(7)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1个真子集,它有2n1个非空子集,它有2n2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 1)AAA ( 2)A

交集

A

B

{x|x

A,且x

B}

A B

(3)A B

A

A B B

(1)A

A A

(2)A

A

并集 A B

{x|x

A,或x

B}

(3)A B A

A

B

A B B

(1) A

C U A

补集

C u A

{x|xU,且xA}

(2) A

C U A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

解集

|x|a(a0) {x|axa}

|x|a(a0)

x|x

a 或xa}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

|ax

b|c,|axb|c(c0)

|x|

a(a0)型不等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判别式

b 2 4ac

二次函数

y ax 2 bx c(a

0)

O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b

b

2

4ac

2

x

1,2

2a

x 1x 2

b

ax bx c 0(a

0)

无实根

2a

的根

(其中x 1

x 2)

ax 2 bx c 0(a

0)

b }

{x|xx 1或xx 2}

{x|x

R

的解集

2a

ax 2 bx c 0(a

0)

{x|x 1 x x 2}

的解集

〖 1.2〗函数及其表示

【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

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b,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

满足a x 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 x b,或a x b的实

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a,b];满足x a,x a,x b,x b的实

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a,),(,b],(,b).

注意:对于集合{x|a x 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 b.(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

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y tanx中,x k(k Z).

2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

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

f[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 a g(x)b解出.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

a(y)x2b(y)x c(y) 0,则在a(y)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

b2(y) 4a(y)c(y)0,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

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

【1.2.2】函数的表示法

(5)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

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

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

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 A,b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

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定义

性质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

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

变量的值x1、x2,当

x1

时,都有f(x1)

........

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

增函数.

函数的

...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

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

变量的值x1、x2,当

x1

时,都有f(x1)>f(x2),那么

........

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

减函数.

...

图象

y

y=f(X)

f(x2)

f(x1)

o

x1x2

y y=f(X)

f(x1)

f(x2)

o x1x2

判定方法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

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x

(4)利用复合函数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

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x

(4)利用复合函数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

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g(x)],令u g(x),若y f(u)为增,u g(x)为增,则y f[g(x)]为增;若y f(u)为减,u g(x)为减,则y f[g(x)]为增;若y f(u)为增,u g(x)为减,则y f[g(x)]为减;若y f(u)为减,u g(x)为增,则y f[g(x)]为减.

f(x)x a

(a0)

的图象与性质

(2)打“√”函数x

f(x)分别在(,a]、[a,)上为增函数,分别在[a,0)、(0,a]上为减函数.

y

o x

(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都有f(x) M;

(2)存在x0I,使得f(x0) 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f(x)的最大值,记作f max(x) M.②一般地,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 I,都有f(x)m;

(2)存在x0I,使得f(x0) 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f(x)的最小值,记作f max(x)m.

【1.3.2】奇偶性

(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性质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

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f(-x)=-f(x),那么函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

函数的f(x)叫做奇函数.

原点对称)...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f(-x)=f(x),那么函数f(x)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

叫做偶函数.

y轴对称)

...

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0)0.

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

反.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

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

奇函数.

〖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

(1)作图

利用描点法作图:

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

yf(x)h0,

左移h个单位

yf(xh)yf(x)

k0,

上移k个单位

yf(x)k h0,右移|h|个单位k0,下移|k|个单位

②伸缩变换

yf(x)01,

yf(x)yf(x)0

A1,

yAf(x) 1,

A1,

③对称变换

y f(x)x

f(x)y f(x)

y

f(x) y y

y f(x)原点

f(x)y f(x)

直线yx

y

1 y f(x)

y f(x)去掉y轴左边图象

y f(|x|)

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

y f(x)保留x轴上方图象y|f(x)|

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

(2)识图

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

①如果x n a,a R,x R,n 1,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

n

a 表示;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

②式子n a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

数;当n 为偶数时,a0.

③根式的性质:(n a)n

a ;当n 为奇数时,n a n

a ;当n 为偶数时,

a (a 0) n a n

|a|

(a

a 0)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m

n a m

(a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a n

0,m,nN,且n

1).0的正分数指数

幂等于0.

m

m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a n

( 1)n n (

1 )m (a 0,m,n

N,且n1).0的

a

a

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a r a s

a rs (a

0,r,s R)

②(a r )s

a rs (a 0,r,s R)

③(ab)r

a r

b r (a

0,b 0,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4)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

定义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奇偶性

单调性

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

a变化对图象的影响

指数函数

函数y a 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a10a1

y y a x ya x y

y1y1(0,1)

(0,1)

O x O x

R

(0,)

图象过定点(0,1),即当x0时,y1.

非奇非偶

在R上是增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a x1(x0)a x1(x0)

a x1(x0)a x1(x0)

a x1(x0)a x1(x0)

在第一象限内,a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a越大图象越低.

〖2.2〗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对数的定义

①若a x N(a 0,且

a1),则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 log a N,其中a叫做底数,

N叫做真数.

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 log a N a x N(a0,a1,N0).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

log a10,log a a1,log a a b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常用对数:lgN,即log10N;自然对数:lnN,即log e N(其中e 2.71828?).(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a1,M0,N0,那么

①加法:log a M log a N log a(MN)②减法: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

③数乘:nlog a M log a M n(n R)④a log a N N

⑤log a b M n n

M(b0,n R)⑥换底公式:log a

log b N

log a N(b0,且b1) b log b a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5)对数函数

函数

名称

定义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奇偶性

单调性

函数值的

变化情况

a变化对图象

的影响(6)反函数的概念

对数函数

函数y ogl 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a10a1

x1y

x1

y ogl a

x

yogl a x y

(1,0)

O(1,0)

O x

x

(0, )

R

图象过定点1,0)(,即当x1时,y0.

非奇非偶

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ogl a x0(1)x ogl a x0(1)x

ogl a x0(1)x ogl a x0(1)x

ogl a x0(01)x ogl a x0(01)x

在第一象限内,a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a越大图象越靠高.

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 f(x)中解出x,得式子x(y).如

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y)表示x是y的函数,函数x(y)叫做函数y f(x)的反函数,记作x f1(y),习惯上改写成y f1(x).

(7)反函数的求法

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x)中反解出x f1(y);

③将x f1(y)改写成y f1(x),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8)反函数的性质

①原函数y f(x)与反函数y 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 x对称.

②函数y 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 f1(x)的值域、定义域.

③若P(a,b)在原函数y f(x)的图象上,则P'(b,a)在反函数y f1(x)的图象上.

④一般地,函数y f(x)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

〖2.3〗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y x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是常数.

(2)幂函数的图象

(3)幂函数的性质

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

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③单调性:如果0,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

④奇偶性:当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

(其p

q

中p,q互质,p和q Z),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则y x p是奇函数,若p为奇数q为偶数q q

时,则y x p是偶函数,若p为偶数q为奇数时,则y x p是非奇非偶函数.

⑤图象特征:幂函数y x,x(0,),当1时,若0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若

x1,其图象在直线y x上方,当1时,若0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x) ax2bx c(a 0)②顶点式:f(x) a(x h)2k(a0)

③两根式:f(x) a(x x1)(x x2)(a0)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

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x)更方便.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f(x)ax2bx c(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b,顶点坐标是

2a

(b,4acb2).

2a4a

②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b

]上递减,在[b,)上递增,当x

b

时,2a2a2a

f min(x)4ac b2;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b]上递增,在[b,)上递

4a2a2a

减,当x b时,f max(x)4acb2.

2a4a

③二次函数f(x)ax2bx c(a0)当b24ac0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M1(x1,0),M2(x2,0),|M1M2||x1x2|.

|a|

(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 但尚

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

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

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的两实根为x 1,x 2,且x 1 x 2.令f(x)

ax 2 bx c ,从以

b

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

a ②对称轴位置:x

2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

y

y

b f(k)0

a

x

2a

k x 1

O

k

O

x 2

x

x 1

x 2x

x

b f(k)

a0

2a

② x 1≤x 2<k

y

y

b a

0 f(k)0

x

2a

O

x 2k

O

k

x 1

x

x

x 2

x

1

b a0

f(k)0

x

2a

③x 1<k <x 2 af(k)<0

y y

a 0

f(k) 0 O k

x

1x2x x

1

O

k x2x

f(k) 0

a 0

④k1<x1≤x2<k2

y a0y

x

b

f(k1)0f(k2)0

x1x2k1

O k1

k

2x O x1

b

f(k

1

)

x

2a

2a

k2

x2x

f(k2)0

a 0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1(或x2)满足k1<x1(或x2)<k2f(k1)f(k2)0,并同时考虑f(k1)=0或f(k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

y

a0y

f(k1)0f(k1)0

x1k2

Ox1k2

O

k1x2x k1x 2x

f(k2)0

a0f(k2)0

⑥k<x<k≤p<x<p

2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

11212

(5)二次函数f(x)ax2bx c(a0)在闭区间[p,q]上的最值

设f(x)在区间[p,q]上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令x01 (pq).2

(Ⅰ)当a0时(开口向上)

①若b p,则mf(p)②若p b q,则m f(b)③若b q,则mf(q)

2a2a2a2a

a b b

f f 2a

f

2a f

(q)(p)(p)

(q)

O x

O x O x f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 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 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表示自然数集,N 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M,或者a M,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 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记号 子A B 集(或B A)真 A B 子 (或B A)集 集合 A B 意义 A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A B,且B 中至少有一 元素不属于A A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性质示意图 (1)A A (2)A A(B)BA (3)若A B且B C,则A C或 (4)若A B且B A,则A B (1)A(A为非空子集) (2)若A B且B C,则A C B A (1)A B A(B) 相等B中的任一元(2)B A 素都属于A (7)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1个真子集,它有2n1个非空子集,它有2n2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 1)AAA ( 2)A 交集 A B {x|x A,且x B} A B (3)A B A A B B (1)A A A (2)A A 并集 A B {x|x A,或x B} (3)A B A A B A B B (1) A C U A 补集 C u A {x|xU,且xA} (2) A C U A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知识概念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 一、集合与命题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a b a P b Q +=+∈∈,若{0,2,5}P =,}6,2,1{=Q ,则P 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答:8)(2)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I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集合的子集,是任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U ,则实数a =______.(答: 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U ; ⑵A B B B A =??I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I 痧; ⑸u A B U A B =??U e; ⑹()U C A B I U U C A C B =U ;⑺()U U U C A B C A C B =U I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I ,}4{)(=B A C U I ,}5,1{)()(=B C A C U U I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f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f x =—函数的值域;(){}(,)|x y y f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如设集合{|M x y ==,集合N ={} 2|,y y x x M =∈,则M N =I _ _ (答:[4,)+∞);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关 于x 的不等式 250ax x a -<-的解集为M ,若3M ∈且5M ?数a 的取值围。 (答:(]519253a ??∈????U ,,) 7.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1) “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o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程0)(=x f 没有负数根。 8.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一】 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 【篇二】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高一英语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一. 1.1)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A和B之间的不同 ★★make some/no difference 有一些/没有作用/影响 A is different from B A和B不同 A and B are different in ..A和B在某方面不同differ vi . 不同;有分歧 2)be happy with sth./sb. 对某物/某人感觉愉快/幸福/满意 be happy to do sth. 乐于做某事 3)mean vt. 意味着;有……的意思 ★★★mean doing 意味着…… ★★★mean to do 打算做某事 ★★means n. 方法,手段(单复同形) by this means = in this way 用这种方法 by no means =not at all 决不 by all means 一定,务必,不惜一切地 by means of 通过;用;借助于 4)be prepared for 已为……做好了准备 prepare sb. for sth. 使……有思想准备 prepare sb. to do sth. 为某人做某事做准备 in preparation (for) 在准备中 make preparation s. for 为……做准备 5)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encourage sb. (in sth.) 鼓励或支持某人 discourage sb. 使某人泄气 6)more than = over 超过,多于 more than+名词/动词/形容词/从句不仅仅;不只是no more than +数词仅仅 not more than +数词至多,不超过 not more……than 不比……更 no more……than 和……不一样 more……than 与其说是……不如说是…… 7)★turn out to be sb./sth. 结果是…… e.g. But it turn out to be fine. 8)★try to do sth. 努力做某事 ★try doing sth. 是做,尝试干某事 9)attend (on) sb. 照料/看护某人 attend to sb. = take care of 10)win/earn/gain the respect of sb. 赢得某人的尊敬 have a deep respect for sb. 深深敬重某人 respect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尊敬某人 11)blame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责备某人 scold sb. for doing sth. 因为……而责骂某人 12)devote oneself to 献身于 devoted adj.

2020最全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0最全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新生刚接触到高中数学时都会很不适应,应为高中数学和以往初中和小学的数学都不一样,高中数学更加灵活多变,思维也更加广阔,而高一数学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必须要学好,所以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高中数学高一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 “非”().?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注意整体代换思想) [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答:,) 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你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①反解x ;②互换x 、y ;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③设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y f(x)A C a A b C f(a)=b f 1=∈∈?=-()b a [][] ∴====---f f a f b a f f b f a b 111()()()(),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取值、作差、定号、下结论)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则(外层)(内层) y f u u x y f x ===()()()?? [][]当内、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时为增函数,否则为减函数。)f x f x ??()() () 如:求的单调区间 y x x =-+log 12 22(设,由则u x x u x =-+><<22002

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3、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策略 4、反函数的几种题型及方法 5、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指数函数y=a^x a^a*a^b=a^a+b(a>0,a、b属于Q)

新高一上学期政治预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政治预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作用:表现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过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3、价值规律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产品类型: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消费目的:生活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最高层次消费。)3、消费结构: (4)特点: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3、做理智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知识点及解题技巧归纳 一、常见不等式解法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 (1) 一元二次不等式 ax bx c 0(a 0) 的解为“大两边、小中间”,即“大于大根或小于 小根”,“大 于小根小于大根” . (2) 若 a<0,是什么情况?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区别与联系?望自 行思考 . 3. 分式不等式: 1) fx fx g x 0 ; (2) fx f x g x 0 ; gx gx f x fx g x 0 fx fx g x 0 3) g x gx ; (4) gx gx 4. 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f (x) 0 log a f (x) log a g(x) g(x) 0 f (x) g( x) (1) 当 a 1 时 , a a f(x) g(x) ; f (x) g(x) f (x) 0 log a f(x) log a g(x) g(x) 0 f (x) g( x) (2) 当 0 a 1时, a a f(x) g(x) ; f (x) g( 5. 经典例题及易混易错题型 略. 二、与集合相关的知识 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提示】

(1)A A (1)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子集AB (或 B A) A 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 (2) A (3) 若 A B且 B C,则AC (4) 若 A B且B A ,则AB (2)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 (3) 集合是子集和真子集具有传递性,若 A B且 B C,则 A C. (4) 已知集合A有n(n 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n 1个真子集,它有2n 1个非空子 集,它有2n 2 非空真子集. 2. 集合的基本运算 真子集 AB (或B A) A (1) (A 为 非空子集) A B,且 B 中至少 有一元素不属于A (2) 若A C,则 AC 集合 相等A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 属于B,B 中的任 一元素都属于A (1)A B (2)B A 易错点拔】 (1) A B包含A=B和 A B两种情况. A B分A= ?和A≠ ?两种情况. (2) 与∈的区别. (3) ? 与{?} 的区别:前者代表空集,后者代表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的空集,属于集中集?∈{?} 、? {?} 均正确. 【解题思路点拔】 学好集合间基本关系须熟记四个结论:名称记号意义性质韦恩图 (1) A I A A 交集AI B{x|x A,且(2) AI A A B B x B} (3) AI B A A B= B A AI B B (1) AUA A (2) A U A 并集AUB{x| x x B} A, 或 (3) A UB A A B AUB B A B=B A (CuA)(CuB)= Cu (A B) 德摩根公式 补集CuA{x|x U,且x A}(CuA)(CuB)= Cu(A B) 德摩根公式 A (CuA)=U A (CuA)= Φ

最新最全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精华)

高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必修 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2.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 {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 如:{a,b,c} 和{a,c,b} 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表示: { } 如: { 我校的篮球队员 }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 {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 {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 4)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2) 无限集 (3) 空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2 例:{x|x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 B 有两种可能( 1) 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反之 : B, 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记作 AB 或 BA 2.“相等”关系: A=B (5 ≥ 5,且 5≤5,则 5=5) 2 实例: 设 A={x|x -1=0} B={-1,1} 等”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真子集 : 如果 A B, 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 集, 记作 A B( 或 B ③如果 A B, B A) C , 那么 A C ④ 如果 A B 同时 B A 那么 A=B Φ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 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 n n-1 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 2 个子集, 2 个真子集 二、函数 1、函数定义域、值域求法综合 2. 、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运动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020最全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2 2 最 全 高一数结 数学 被很多为 的学 科,高 中 数学更是如 此,但 是数三 之一,所占的分量自是不清,很多学生也明白如果数学学不想要考上理 想的大学是天,但是苦于之法,那么高中学都有哪方法呢 ?下面 就给来的高一数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点 1 1. “包含”关系— 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 (1)A 是 B 的一部分, ;(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记作 AB 或 BA 2. “相等”关系(5 ≥ 5,且 5≤ 5=5) 实A={x|x2-1=0}B={- 1,1} “元素相同 ”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 ,如果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同 时,集合 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 A 等于集合 B ,即: 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íA ②真子集 :如果 A íB,且 A1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 AB( 或 BA) ③如果 A íB,BíC,那么 A íC ④如果 A í B 同时B íA 那么 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 一 数 点 2 1.多面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 是平形, 两 形的公共 边平行。 正棱棱垂 直 于底面的棱柱叫做 直 棱柱, 底面是 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 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棱垂直于底面是矩形。 ( 2的底 面 是 任面 是 有一个 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 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 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 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 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 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 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或451°35°,已知图形中平行 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 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平y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高一数学知识点3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有: 列举法 描述法 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y = 的 定义域为:2505 3302x x x ->??<? 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⑵ 值域:0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p y x p o x =+ > []()2232,3y x ax x =-+∈- 2利用换元法:2y x = 32y x =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 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 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 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 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 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B A B C 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