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解释

名词解释:

1.水势: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ψw )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即水

溶液的化学势(μw )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

(μ0w )之差(△μw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m )所得的

商。

2.压力势:指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若加正压力,体系水势

增加,加负压力,体系水势下降。

3.衬质势:由于衬质的存在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以负值表示。

4.溶质势:指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在标准压力下,

纯水的溶质势为零,溶液的水势等于其溶质势,为负值。溶质势又

可称为渗透势。渗透势与渗透压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

5.束缚水:是指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其特点是不参与代

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

6.自由水:是指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其特点是与束缚

水相反。

7.渗透作用: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

8.主动吸水:由根系代谢活动(呼吸作用)而引起的根系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9.被动吸水:由蒸腾拉力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10.根压: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沿木质部导管上升的压力。一般为

0.05-0.5MPa 。

1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以气体状态的水向外界散失水分的过程。

12.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昼15-250,

晚1-20。

13.蒸腾效率:又名蒸腾生产率,植物每消耗1kg的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g数。

野生1-8g/kg,作物2-10g/kg。

14.蒸腾系数:需水量,植物每制造1 g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

野生植物125-1000 ,作物为100-500。

15.水分临界期:是指需水量不一定多,但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

时期。

16.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17.主动吸收: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这种过程称为

主动吸收。包括泵(ATP酶)和共转运。

18.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来提供能量的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

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9.离子通道:由细胞膜上内在蛋白构成的允许离子通过膜的孔道。

20.原初主动转运:H+-ATP酶“泵”出H+、产生ΔμH+或质子动力的过程,称为

初级共运转也称原初主动运转。

21.次级主动转运:ΔμH+或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离子运转称为次级共运转。

22.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

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23.离子颉颃: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这种毒害现象就会消除。

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颉颃。

24.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

盐类。如 (NH4)2SO4

25.生理碱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降低的

盐类。例如NaNO3

26.光合作用:是指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27.天线色素:大多数的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藻胆素

均不能参与光化学反应,他们的作用好像是收音机的天线,起

着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因而将这类色素统称为天线色素。

28.原初反应:是指从光和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

止的过程,它包括光物理反应和光化学反应。

29.红降现象:大于680nm的远红光虽然仍被叶绿素吸收,但量子产量急剧

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30.爱默生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外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

的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又叫爱默生增益效应。31.光合链:是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

总轨道。

32.光合磷酸化:把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

ATP的反应称为光合磷酸化。

33.卡尔文循环:由核酮糖-1,5-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催化核酮糖-1,5-

双磷酸的羧化而形成甘油酸-3-磷酸的循环,产生的磷酸

果糖可在叶绿体中产生淀粉。

34.C3途径:在卡尔文循环中,将CO2固定后直接形成三碳分子的途径。

C3植物: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

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

35.C4途径:有一些植物对CO2的固定反应是在叶肉细胞的胞质溶胶中

进行的,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将CO2连接到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形成四碳酸:草酰乙酸,这种固定CO2

的方式称为C4途径。

C4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不是光合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

酸甘油酸,而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的植物。

玉米、甘蔗、高粱、苋菜等

36.景天科酸代谢途径:景天科植物的绿色组织夜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

苹果酸等有机酸,白天则释放二氧化碳通过卡

尔文循环而还原成糖的代谢方式。

CAM植物:具景天酸代谢途径的植物,多为多浆液植物。

仙人掌、兰花等

37.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氧气和释放CO2的过程。

38.光和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

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39.光补偿点:随着光强提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

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

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40.光饱和点:当光强达到某一程度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

和现象。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41.CO2补偿点:在比例阶段,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加,当光合速

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即为CO2补偿点。

42.CO2饱和点:在比例阶段,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加,当达到某一

浓度时,光合速率便达最大值,开始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

CO2浓度被称为CO2饱和点。

43.糖酵解: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44.三磷酸循环: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逐步脱

羧脱氢,彻底氧化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由于参与此代谢中的一些中间产物为含有3个羧基的有机

酸,所以称之为三羧酸循环。

45.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脱羧,并以磷酸戊糖为重要

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

百度:葡萄糖在动物组织中降解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循环过程中,磷酸己糖先氧化脱羧形成磷酸戊糖及NADPH,磷酸戊糖又可重排转

变为多种磷酸糖酯;NADPH则参与脂质等的合成,磷酸戊糖是核糖

来源,参与核苷酸等合成。

46.呼吸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

分子氧的“轨道”。又称呼吸电子传递链。

47.氧化磷酸化:是指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

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它是需氧生物合成ATP

的主要途径。

48.抗氰呼吸:是指某些植物器官或组织在CN-存在条件下仍进行的呼吸这种

不被氰化物所抑制的呼吸被称为抗氰呼吸。

49.呼吸速率:也称为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样品(鲜重、干重、含

氮量、细胞、器官)所吸收的O2、释放出的CO2或消耗有机

物的数量。

50.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的量与吸收O2的量的比值,

叫做呼吸商,又称为呼吸系数。

51.无氧呼吸消失点:无氧呼吸停止进行的最低氧浓度称为无氧呼吸消失

点。

52.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呼吸速率突然增加,然后又迅速下

降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53.源:即代谢源,指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

子的子叶或胚乳。

54.库:即代谢库,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根、茎、果实、

种子等。

55.转移细胞: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常涉及一种特化细胞,起转

运过渡作用,这种特化细胞被称为转移细胞

56.质量运输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转运的干物质

的质量 g/(cm2·h)或g/(mm2·s) 。也称比集转运速

率。

57.韧皮部装载: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胞间运输,进入筛

管的过程。

58.韧皮部卸出:是指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59.源-库单位:通常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合称为源-库单

位。

60.第二信使:通常是指由细胞感受胞外信号后产生的对细胞代谢起调控作

用的胞内信号分子。

61.受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能感受信号或与信号分子特异结

合,并能引起特定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大分子。其中与受体特异

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称配基。

62.G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作

用的蛋白质。

63.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

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64.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施用于植物后对其

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物。

65.极性运输: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往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

输。生长素短距离单方向的运输称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66.三重反应:抑制茎的伸长生长(矮化)、促进茎或根的横向增粗(加粗)、

茎的横向生长(偏上性生长)。

67.光受体:植物体中凡能感受和传导光质、光强、光时、光向和光周期等

光信号,并能引发相应细胞反应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都可称

为光受体

68.蓝光受体: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信号引起光形态建成反应的光受体。

69.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

70.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

起的运动。

71.生物钟: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72.生长: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的

不可逆增加过程称为生长。

73.分化: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

质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为分化。

74.发育: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有序变化过程称为发育。

75.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有核的植物细胞都具备母体的全部基因,在适宜

的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性。

76.脱分化:是指已分化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又恢复细胞

分裂的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77.再分化:是指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织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

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78.生长协调最适温度:能使植株最健壮生长的温度,通常要比生长最适温

度低。

79.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春化作用。

80.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植物发育受光周期影响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书)81.临界日长:指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

最长日照长度。

82.临界暗期:指在光周期诱导中短日植物所需的最短暗期时数或长日植物

所需的最长暗期时数。

83.集体效应:即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越

好。

84.休眠:是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时停顿的现象,是植物抵制不良

自然环境的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85.生理休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

眠。

86.层积处理: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

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87.活性氧:是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88.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叫植物抗逆性,简称抗性。

89.渗透调节:胁迫条件下,细胞主动形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溶质浓度,

适应逆境胁迫的现象。

90.交叉适应现象: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

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91.生理干旱:指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

根系吸水困难引起的植物体水分亏缺的现象。

符号翻译:

1、Ψw:水势

2、Ψs:溶质势

3、Ψm :衬质势

4、Ψp :压力势

5、SPAC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6、NR :硝酸还原酶

7、NiR :亚硝酸还原酶

8、GS :谷氨酰胺合成酶

9、GOGAT:谷氨酸合成酶

10、ATP ase:腺苷三磷酸酶,ATP(合)酶

11、BSC :维管束鞘细胞

12、CAM :景天科酸代谢

13、CF1-CF0 :叶绿体ATP(合)酶

14、CHL :叶绿素

/f复合体

15、Cytb6f:细胞色素b

6

16、DCMU :二氯苯基二甲基脲、敌草隆

17、LHC :聚光色素复合体

18、MaL :苹果酸

19、OAA:草酰乙酸

20、PC :质蓝素

21、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2、PEP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23、PGA :3-磷酸甘油酸

24、pmf :质子动力

25、PQ :质醌、质体醌

26、RuBP :核酮糖-1,5-二磷酸

27、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28、EMP :糖酵解途径

29、TCAC:三羧酸循环

30、PPP:戊糖磷酸途径

31、UQ :泛醌

32、P/O :磷氧比

33、RQ :呼吸商或呼吸系数

34、SE-CC :筛管分子-伴胞

35、FBPase:果糖-1,6-二磷酸酯酶

36、CaM :钙调素

37、cAMP: 环腺苷酸

38、IP3:肌醇-1,4,5-三磷酸

39、DAG :二酰甘油

40、IAA :吲哚乙酸

41、GA :赤霉素

42、CTK :细胞分裂素

43、ABA :脱落酸

44、ETH :乙烯

45、BR :油菜素甾体类化合物

46、phy: 光敏色素

47、cry: 隐花色素

48、phot: 向光性

49、Pr :光敏色素的两种形式,Pr型是吸收红光的生理钝化型

50、Pfr : Pfr型吸收远红光的生理活化型

51、PCD: 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

52、R/T:根冠比

53、LDP :长日植物

54、SDP :短日植物

55、DNP:日中性植物

56、LOX :脂氧合酶

57、SOD :超氧物歧化酶

58、POD :过氧化物酶

59、CAT :过氧化氢酶

60、HSP :热击蛋白

61、Pro :脯氨酸

62、UFAI :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管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行使管理职能,调动和配置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及过程。 企业流程再造: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将以职能为核心的传 统企业改造成以流程为核心的新型企业。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和环节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或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将精细化的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模式。 柔化管理:是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依据信息 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 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优势的管理模式。 决策:是指组织为使未来行动目标优化或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上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即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在所指定的若干方案中选择的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也就是对例行问题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决策,也就是对例外问题进行的决策。 风险性决策:管理者在决策事件中面临者不可控因素,各种备选方案会出现多种不同结果,到底会出现哪种结果不能确定,但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 是预先知道的。无论选择哪个方案都存在风险,只能在计算各种方案不同的 自然状态(发难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损益值的情况下,比较各方案损益值后 在进行的决策。 计划:是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工作内容及方式的预案,也就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而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组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有机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或生活中,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的数量。直接管理的下属多,称为管理幅度大或跨度宽。实际反映管理者直接控制和协调业务活 动的多少。 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组织内部管理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的等级划分。实质反应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关系,各个层次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事业部制:是一种具有分权性的组织形式,在公司总部下设一层独立经营的“事业部”,实行统一政策,事业部是独立经营的一种组织体制。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自由水:据离胶体颗粒或渗透调节物质远,不被吸附或受到别的吸附力很小而自由移动的水分。 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经过三羧酸循环等一系列物质转化,彻底氧化为水和CO2的循环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成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 TP的过程。P/O:是指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mol氧时所消耗的无机磷酸摩尔数之比,是代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活力的重要指标。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把电子传递给O2的酶。 代谢源:是制造或输出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代谢库:是消耗或贮藏同化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通常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乙烯ETH、细胞分裂素CTK. 植物生长物质: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 乙烯的三重反应:是指含微量乙烯的气体中,豌豆黄化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受到抑制,增粗生长受到促进和上胚轴进行横向生长、抑制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促进增粗生长。 偏向生长:上部生长>下部生长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光周期现象:植物感受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临界夜长:短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最大暗器长度。 呼吸骤变:当呼吸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现象。 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衰老:细胞器官或整个植物生理功能衰退,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 抗逆性:植物的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避逆性:植物通过物理障碍或生理生化途径完全排除或部分排除逆境对植物体产生直接有害效应。 耐逆性:植物在不良环境中,通过代谢变化来阻止、降低甚至修复由逆境造成的伤害,从而保证生理活动。 逆境:对植物生存和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渗透调节:在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积累物质,降低渗透势,而保持细胞压力势的作用。活性氧:化学物质活泼,氧化能力强的氧化代谢产物及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交叉适应:植物处于一种逆境下,能提高植物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叫做~ 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能继续发育成没有种子的果实。 幼年期: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的植物早期生长阶段。 花熟状态: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 脱春化作用:在春化作用完成前,把植物转移到较高温度下,春化被解除。 临界日长: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长或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长。 长日植物: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花发育ABC模型:典型的花器官从外到内氛围花萼、花瓣、雄蕊和心皮4轮基本结构,控制其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划分为A、B、C三大组。 光形态建成:这种依赖光调节和控制的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称为植物的~ 光敏色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浅蓝色的色素

植物生理名词缩写

植物生理学缩写 ER 内质网,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质系统,内与细胞核外被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并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内质网事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物质合成的场所,参与细胞器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 RNA 核糖核酸,即含核糖的核酸。它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mRNA 信使核糖核酸以DNA为模板转录的一种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事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PCD 细胞程序化死亡,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的衰老死亡过程。它有利于生物自身的发育,或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 μw 水的化学势,水的化学势的热力学含义势: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水分以外)一定时,有水(摩尔)量变化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改变量。水的化学势之差,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Ψw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w—μwo),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m)。用两地间水势差可判别它们间水流的方向和限度,可以用来分析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移动情况。 RH 相对湿度,再一定温度下气相中的蒸气压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百分数,RH高表示气相中的水分含量高,水势高。 NR 硝酸还原酶,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酶。它是一种可溶性的钼黄素蛋白,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细胞色素b557和钼复合体组成。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 GDH 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它以NAD 或NADP 为辅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也可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生成谷氨酸,但在植物同化氨的过程中不太重要,因为GDH与NH3的亲和力很低,GDH分布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的线粒体中,叶绿体中的量很少。 NFT 营养膜技术,是一种营养液循环的液体栽培系统,该系统通过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流经栽培槽中的植物根系来栽培植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除了可均衡供应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外,还能充分供应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气。 ATPase ATP酶,又叫ATP合成酶,ATPase的功能是催化ADP和Pi合成ATP,另外ATP 酶还可以水解ATP,释放能量。 CAM 景天科酸代谢,景天科等植物的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气孔关闭,细胞内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这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使CAM植物能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ChI 叶绿素,是使植物呈现绿色的色素,也是最主要的光合色素,在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CF1-CFo 偶联因子,也称CF1-CFo复合体,即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使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CF1,使合成或水解ATP的部位;另一种使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CFo,为质子转移的通道。 Cyt b6/f Cyt b6/f复合体,它作为连接PSⅠ与PSⅡ两个光系统的中间电子载体系统,含有Cyt f、Cyt b6(2个,为电子传递循环剂)和(Fe-S)R,主要催化PQH2的氧化和PC 的还原,并把质子从类囊体膜外间质中跨膜转移到膜内腔中。因此Cyt b6/f复合体又称PQH2·PC氧还酶。 F6P 果糖-6-磷酸,光合碳代谢和呼吸代谢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在叶绿体中使淀粉合成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1)

2、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 3、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 ): 是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绿色植物的功能叶,种子萌发期间的胚乳或子叶,春季萌发时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的块根、块茎、种子等。 4、代谢库:接纳消耗或贮藏有机物质的组织或部位。又称代谢池 。 5、光合性能:是指植物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或生产能力。光合生产性能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是:光合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性能与光合时间三项因素。农作物经济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 X 光合能力 X 光合时间)— 消耗] X 经济系数 6、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常用单位12--??h m mol μ,1 2--??s m mol μ 7、光和生产率(photosynthetic produce rate ):又称净同化率(NAR ),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产生的干物质质量。常用单位1 2--??d m g 8、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 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9、质子泵:能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质子泵的驱动依赖于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 梯度和电位梯度。 10、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 11、呼吸跃变(climacteric ):当果实成熟到一定时期,其呼吸速率突然增高,最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12、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13、种子生活力(viability ):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14、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5、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低于阳生植物,C3植物低于C4植物。 16、同化力:ATP 和NADPH 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 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由于ATP 和NADPH 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 17、极性运输:极性运输就是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往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比如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再由根基向根尖运输。生长素是唯一具有极性运输特点的植物激素,其他类似物并无此特性 。 18、生理酸性盐:选择性吸收不仅表现在对不同的盐分吸收量不同,而且对同一盐的阳

植物生理学英文缩写秀

ER 内质网,交织分布于细胞质中的膜质系统,内与细胞核外被膜相连,外与质膜相连,并通过胞间连丝与邻近细胞的内质网相连。内质网事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物质合成的场所,参与细胞器和细胞间物质和信息的传递。 RNA核糖核酸,即含核糖的核酸。它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mRNA信使核糖核酸以DNA为模板转录的一种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事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PCD细胞程序化死亡,受细胞自身基因调控的衰老死亡过程。它有利于生物自身的发育,或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 μw 水的化学势,水的化学势的热力学含义势: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水分以外)一定时,有水(摩尔)量变化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改变量。水的化学势之差,可用来判断水分参加化学反应的本领或两相间移动的方向和限度。 Ψw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即体系中水的化学势与处于等温、等压条件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μw—μwo),再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m)。用两地间水势差可判别它们间水流的方向和限度,可以用来分析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移动情况。 RH相对湿度,再一定温度下气相中的蒸气压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百分数,RH高表示气相中的水分含量高,水势高。 NR硝酸还原酶,催化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酶。它是一种可溶性的钼黄素蛋白,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细胞色素b557和钼复合体组成。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 GDH 谷氨酸脱氢酶,主要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它以NAD+或NADP+为辅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也可催化α-酮戊二酸和氨生成谷氨酸,但在植物同化氨的过程中不太重要,因为GDH与NH3的亲和力很低,GDH分布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的线粒体中,叶绿体中的量很少。 NFT 营养膜技术,是一种营养液循环的液体栽培系统,该系统通过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流经栽培槽中的植物根系来栽培植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除了可均衡供应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外,还能充分供应根系呼吸所需的氧气。 ATPase ATP酶,又叫A TP合成酶,ATPase的功能是催化ADP和Pi合成ATP,另外ATP 酶还可以水解ATP,释放能量。 CAM 景天科酸代谢,景天科等植物的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气孔关闭,细胞内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这样的光合碳代谢途径使CAM植物能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ChI叶绿素,是使植物呈现绿色的色素,也是最主要的光合色素,在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CF1-CFo 偶联因子,也称CF1-CFo复合体,即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使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CF1,使合成或水解ATP的部位;另一种使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CFo,为质子转移的通道。

生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生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绪论 1.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2.稳态(homeostasis) 3.反射(reflex) 4.反射弧(reflex arc) 5.旁分泌调节(paracrine regulation) 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7.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8.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9.前馈(feed-forward)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11.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12. 经载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carrier) 13. 经通道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via ion channel) 14.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 gated ion channel) 15. 离子通道(ion channel) 16.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 gated ion channel) 17.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 gated ion channel) 18.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19.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20. 同向转运(symport)21. 反向转运(antiport) 22. 出胞(exocytosis)23. 入胞(endocytosis) 24. 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精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分代谢 1.内聚力 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2.粘附力 液相与固相间不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 3.表面张力 处于界面的水分子受着垂直向内的拉力,这种作用于单位长度表面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4.毛细作用 具有细微缝隙的物体或内径很小的细管(≤1mm),称为毛细管。液体沿缝隙或毛细管上升(或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作用 5.相对含水量(RWC) 6.水的化学势 当温度、压力及物质数量(除水以外的)一定时,体系中1mol水所具有的自由能,用μw表示 7.水势 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是指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8.偏摩尔体积 偏摩尔体积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加入1摩尔物质(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9.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值,为溶质势(ψs) 10.衬质势(ψm) 由于衬质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ψm),为负值 11.压力势(ψp)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压力势(ψp) 12.重力势(ψg)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是数值,为重力势(ψg) 13.集流 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作用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14.扩散 物质分子由高化学势区域向低化学势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扩散的动力均来自物质的化学势差(浓度差) 15.渗透作用 渗透是扩散的特殊形式,即溶液中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选择透性膜)的扩散 16.渗透吸水 由于溶质势ψs下降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含有液泡的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以渗透作用为动力) 17.吸胀吸水

依赖于低的衬质势ψm而引起的细胞吸水,是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以吸胀作用为动力) 18.降压吸水 因压力势ψp的降低而引起的细胞吸水。当蒸腾作用过于旺盛时,可能导致的吸水方式 19.主动吸水 由根系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内皮层内外的水势差(产生根压) 20.被动吸水 由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是蒸腾拉力 21.根压 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 22.伤流 如果从植物的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位切断,不久可看到有液滴从伤口流出。这种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叫做伤流(bleeding) 23.吐水 没有受伤的植物如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从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24.萎蔫(wilting) 植物吸水速度跟不上失水速度,叶片细胞失水,失去紧张度,气孔关闭,叶柄弯曲,叶片下垂,即萎蔫 25.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 是由于蒸腾大于吸水造成的萎蔫。发生萎蔫后,转移到阴湿处或到傍晚,降低蒸腾即可恢复。这种萎蔫称为暂时萎蔫。 26.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水势 2. 蒸腾作用 3. 单盐毒害 4. 反应中心色素 5. 量子需要量 6. 光合速率 7. 生理酸性盐8. 同化力 9. 光呼吸10. 顶端优势 11. 乙烯的三重反应12. 植物激素 13. 光合链14. 呼吸商 15. 光形态建成16. 临界日长 17. 休眠18. 交叉适应 二、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1. Ψs 2. RQ 3. PEP 4. PS I 5. RuBPC 6. CAM 7. LDP 8. OAA 9. OEC 三、判断题 1.缺氮时植物幼叶首先变黄。 2.对向光性最有效的光是可见光中的短波光,红光是无效的。() 3.ATP和NADH是光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同化力。() 4.结合态的赤霉素才具有生理活性。() 5.主动运输的两个突出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和需要提供能量。() 6.抗氰呼吸能释放较多的能量是由于这种呼吸作用合成了较多的ATP。() 7.提高外界CO2浓度可抑制呼吸作用,因而在果品贮藏期间尽可能提高空气中的CO2浓 度,对贮藏时有利的。() 8.施肥增产原因是间接的,施肥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 9.C3途径中CO2的受体是PEP。() 10.当细胞内自由水与束缚水比例增加时,细胞的抗性下降。() 11.在果树开花结实期间对枝干进行适当环割会导致花、果脱落。() 12.随着生育期的改变,同一叶片可由代谢库转变为代谢源( ) 13.作物的春化作用效应和光周期诱导效应可以通过种子传递给下一代。( ) 四、填空题 1. 植物的水势由渗透势、和组成。 2. 带电荷的溶质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生理学基本概念的中英文名词解释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The time interval during which a cell is incapable of initiating a second 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n action potential is a rapid change in the membrane potential. Each action potential begins with a sudden change from the normal resting negative potential to a positive membrane potential (depolarization) and then ends with an almost equally rapid change back to the negative potential (repolarization).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The movement of substances across the membrane occurs against the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 with the necessity of consumption of metabolic energy 后负荷afterload Afterload is the load that is given to the muscle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trac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In certain cases, a tissue or organ can respond directly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pending neither on nervous nor on humoral control. This form of regulation is called auto-regulation.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When the frequency of stimulation reaches a critical level, the successive contractions are so rapid that they literally fused together, and the contraction appears to be completely smooth and continuous. This is called completely tetanus.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The change in membrane potential away from the resting potential and toward the sodium equilibrium. 入胞endocytosis Very large particles enter the cell by a specialized function of the cell membrane called endocytosis. The principle forms of endocytosis are pinocytosis and phagocytosis. 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 Electrochemical equilibrium is a steady state, as in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of a cell ,in which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and chemical potential gradient are in balance and no net movement of charged particles occurs. 兴奋性excitability Excitability is the ability of certain kinds of cells (excitable cell) to generate active changes in their membrane potential. Excitability i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common to all tissues and cells. 兴奋excitation Excitation signifies and increases in activity, such as contraction of a muscle, acceleration of the heart beat. 出胞exocytosis A stimulus to secrete causes the intracellular vesicles to fuse with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to release the vesicles contents is called exocytosis.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考试复习专用 管理:是指住址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原理。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特点:一般性。历史性,多科性,实践性。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较换性,相互依存性。系统的观点:整体观点,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的观点,模糊分界的观点,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信息反馈的观点,分级观点,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等效观点。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组织活动本身极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一般环境包括哪些因素:一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哪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具体环境因素。简述外部环境的类型: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计划工作:是指指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管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索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素,就越能准确的客观的选择可行方案。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许诺原理:是指任何可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四个方面,1目标性,组织是通过精心安排的合作去实现目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2主导性,计划工作应在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以及控制工作之前进行。3普遍性,计划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一个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4经济性,也就是说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意义: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5W1H: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索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部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的考核依据。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的性质:;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2目标的纵向性3网络性4多样性5时间性6可考核性。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目标的SMART特点;目标要具体明确specific,目标可以测量或度量measurable,目标可以实现achievable,目标之间相互关联relevant,时间限定timebond。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目标管理的过程;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4进入下一轮循环。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19814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摩尔体积的水与一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水,温,湿)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的萎蔫 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而言,植物的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的一种依据。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指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小孔扩散律:指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或

常用生物医学英文期刊刊名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常用生物医学英文期刊刊名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序号 期刊缩写名称期刊名称中译刊名原版刊号 1AMA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 亚洲农业机械化655D58 2J. AOAC. Int.AOAC. International Journal 国家分析化学家 协会志 652B04 3Acta Cytol.Acta Cytologica细胞学报591C06 4Acta Hort.Acta Horticultural园艺学报670LB53 5Agric. Equipment Int.Agricultural &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世界农业与设备650C59 6Agric. Engin. Abs.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bstracts 农业工程文摘654C03 7Agric. Met.Agricultural Meteorlolgy农业气象学652LB02 8Agric. Res.Agricultural Research农业研究650C76 9Agric. Syst.Agricultural Systems农业系统研究650C76 10Agric. Water Mgt.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农业用水管理654LB52 11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农业生态系统 与环境 715LB52 12Agron. J.Agronomy Journal农学杂志650B02 13Amer. J. Bot.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美国植物学杂志588B01 14Amer. J. Phys.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美国物理学杂志530B06 15Amer. J. physiol.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美国生理学杂志595B01 16Amer. J.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美国兽医研究 杂志 693B01 17Amer. Speech American Speech美国语410B03 18 J.American Potato Journal美国马铃薯杂志660B01 19Analyt. Biochem.Analytical Biochemistry分析生物化学582B09 20Analyt. Chem.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546BO1 21Anim. Breed. Abs.Animal Breeding Abstracts 动物育种文摘690C01 22Animal Feed Sicence & Technology 家畜饲料科学 与技术 831LB01 23Anim. Genet.Animal Geneties动物遗传学591C79 24Anim. Sci.Animal Science动物科学690C51 25Ann.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应用植物学纪事581C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