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学在军事上应用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应用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应用

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核物理学在军事上的应用—核武器,从核武器的分类、爆炸方式、破坏效应三个方面介绍了核武器的发展及前景。

关键词:武器分类,核爆炸方式,破坏效应

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及核能利用的科学,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是核武器。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裂变—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核武器一般是指由核战斗部及其承载壳体组成的武器,俗称核弹。如果将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使核武器构成作战能力的各部分都包括在内,则称为核武器系统。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由核部件、炸药部件、火工品、核点火部件(中子源)和其他结构件组装而成,并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有时还包括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承载壳体,即构成核弹。核武器投掷发射系统由运载工具、投射装置及各种辅助设备等组成。

一、核武器的分类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核武器种类日益增多,从不同角度出发,核武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按核装置原理结构划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弹。后者包括中子弹、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等。通常称原子弹为第一代核武器,氢弹和中子弹、减少剩余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伤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防治措施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些官兵由于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落实,组织训练方法不科学及心理素质欠佳等因素,容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分析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基层连队的训练情况,浅谈常见军事训练伤的发病原因,分析致伤因素及防治措施。 1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训练科目: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2 训练环境 2.1 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 2.2 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 2.3 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训练成绩并预防训练伤发生。 2.4 心理是否平衡心理因素是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引发整生理和精神状态的失调,尤其是新兵缺乏训练基础,部分受训人员有畏惧、焦虑的情绪,影响其身心的放松,肌肉韧带关节僵硬,动作不协调,易导致训练伤的发生。 2.5 训练部位训练伤发生的部位与主要受训部位相一致。训练伤损伤部位见四肢,尤其好发于下肢,如急性创伤性损伤与过劳性损伤。Lauder等通过研究发现,对于男性与女性来说,膝盖都是最易受伤的部位,尤以其前交叉韧带为最。训练中,下肢承受的负荷最重,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3 军事训练伤的分类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一前言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三遥感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3.1.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3.1.3通过遥感技术调查废水污染和泥沙污染 3.1.4应用红外扫描仪监测水体热污染 3.1.5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

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3.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3.2.1臭氧层 3.2.2大气气溶胶 3.2.3有害气体 3.2.4气候变化 3.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3.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5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四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4.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3 3S一体化 4.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

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五总结 六参考文 一前言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遥感数据源向着更高光谱分辨率和更高空间分辨率发展的同时,处理信息技术也更加成熟;在应用方面,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向着更系统化,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是遥感技术的应用更加广

泛和深入。 二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三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3.1.1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

传感器在现在军事中的运用

常州工学院 题目: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班级: 11机Y3 学号: 09120240 姓名: 周唯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金祥曙 时间:2014年6月16号

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11机Y3 周唯09120240 摘要:技术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为了增强人们对传感器及其技术的重要性的认知,阐述了军用传感器在武器装备中的作用、地位与国内外发展趋势,论述了高技术战争需要新型传感器,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对传感器技术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传感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传感器;军事;作用;趋势 Abstract: Sensor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today's world is impressive. In order to enhanc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nsor and its technology, elaborated the function of military sensors in weapons and equi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 technology war needs new sensors, high technology weapons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demands of sensor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development priorities, sensor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ensor; military; role; trend 0引言 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采集-传感器技术,信息传递-通讯技术,信息处理-微处理器(即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也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感器可将被测目标的各种非电量信息转换成可进行测量的电信号,因此在军事上传感器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十几年来,发生的历次局部战争中使用的高技术武器上都装有多种传感器,在对目标探测、精确制导、电子对抗、通讯指挥、故障诊断和自我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军用传感器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国武器制造层次的高低,决定了该国武器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最终决定了该国武器性能的高低。 1传感器简介 1.1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主要分类 1.2.1按用途分类: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1.2.2按原理分类: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浅析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

浅析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 摘要: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实现保卫国家主权与统一的事业。在保证领土完整过程中,必要时需要进行军事活动。而军事武器的研发,一定会应用到我们在学校主修的化学、物理、生物学科等相关知识。本文将针对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挖掘化学课程设置对我们的军事意义,使同学们都深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已的国防安全意识,将来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关键词:中学化学知识;国防意识;军事;运用一、前言本文针对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研究,将从国防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入手,结合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对军事武器的研发进行研究,进而列举出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重要运用。希望能够用本文浅要的分析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发现更多军事中的奥秘,同时为对军事武器感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一份参考与借鉴。 二、国防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意义国防事业的建设是为了保障我们国家的主权。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关注国防建设,正确认识学校设置的国防教育课程。通过国防教育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刻认识到,国防事业离我们并不遥远,国防事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平时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也有较大的关联。而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老师市场教导我们,学习需

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需要在学好理论的前提下进行。在国防事业的建设中,与其最相关的学科要属化学了。并且,我们从国防教育中了解到,国防军事中的所有武器都有化学的成分。因此,结合我们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分析国防军事中的化学应用,对我们的进一步的军事武器研发具有重要意义[1]。三、中学化学知识在军事中的运用(一)烟雾弹无论是军事的真实上,还是在电影中烟雾影视效果,都有利用化学的成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方使用烟雾弹将军舰隐藏在烟雾中,避免了敌军的轰炸。烟雾弹不仅可以隐蔽被保护事物,还可以躲避红外线与微波的扫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军事中的烟雾弹,很有可能有白磷的成分。因为在是实验中,白磷燃烧的现象与烟雾弹的现象具有一致性。老师告诉我们,“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烟雾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在空气中制造烟和雾的过程。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迅速燃烧,形成的五氧化二磷与空气继续反应形成磷酸物质,磷酸物质带有毒性,并与遗留下的五氧化二磷一起留在空气中,形成烟雾朦胧的景象。另外,四氯化硅也可制作烟雾弹,与水发生发硬形成盐酸雾态。(二)石墨炸弹石墨炸弹是在1992年的海湾战争中第一次登入军事战场,当时,美军方向伊拉克投掷了石墨炸弹,攻击其供电设施,导致伊拉克国家80%以上的供电系统受到破坏。90年代末期,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型号为BLU-114/B的石墨炸弹,导致南斯拉夫70%的地区发生断电[2]。因此,在军事上,石墨导

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第四讲军事训练伤病防治 一、军事训练伤病简介 (一)军事训练伤的概念 军队 (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 (二)军事训练伤分类 按损伤部位分:(1)骨与关节损伤。(2)软组织损伤。(3)下腰部损伤: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问盘脱出症等。(4)其它:肌腱炎、腱鞘炎、肌纤维织炎、滑囊及滑膜炎等损伤性炎症。 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短时间内遭受暴力所致的损伤。(2)慢性损伤:多由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来。 按损伤程度分:(1)轻度损伤:有较轻功能障碍,需暂时减少患部活动。(2)中度损伤:有明显功能障碍,需停止患部练习。(3)重度损伤:完全不能参训需住院治疗 (三)军事训练伤发生原因 (1)心理素质因素: 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战士并导致训练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兵集训期。由于新兵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变化大,思乡情绪较重,缺乏训练基础,部分人员容易产生畏惧、紧张、焦虑、厌烦等不良情绪,在训练时精力难于集中,动作僵硬变形,身体协调性和准确性都会降低,导致训练中受伤。 (2) 身体素质和解剖结构因素: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能训练和军事技术操作的保证。入伍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士兵,其训练伤的发生率低,身体耐力相对较强。一些骨关节的结构因素也是造成训练伤的原因,如先天髋过度外旋、足过度旋前等。身高与身体质量的比值越大,损伤的机会越多。一般认为,身材矮小的人易发生训练伤;肥胖也被公认为是训练损伤的危险因素,其显著增加下肢在运动中的负荷,增加损伤机会。此外,吸烟、食物摄入限制都是危险因素。女性肌肉含量比男性少,支持性也小,受伤率高于男性,而且女性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影响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3) 训练科目的影响: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科目的强度、频率、难度有直接关系,训练科目强度、频率、难度越高,训练伤的发生率越高。训练科目太集中及安排不合理超过机体生理阈值为训练伤的致伤因素。不同的科目发生不同的训练伤:夜行军易致踝关节扭伤,投掷手榴弹训练易致肩关节扭伤和肱骨骨折,双杠倒立的跌伤易产生胸颈部的外伤,倒功训练易致颅脑损伤等。 (4) 训练环境的影响。训练场地是否符合要求? 场地过硬、过滑、不整洁等,都会增加下肢承受应力,地面过硬也是造成颈椎损伤最常见原因。场地凹凸不平,易致扭伤或跌倒损伤,而过于柔软的场地虽能减少冲击力,却易致膝踝关节扭伤。训练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如单双杠、独木桥等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受训人员着装、鞋的保护作用是否起效等。训练的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组织的神经兴奋性,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与柔韧性,并促进

浅谈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我们知道工业机器人是当今最热门的技术,甚至在一些国家中,把应用机器人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标志。而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现代战争已不在像以往那样对士兵依赖性较高,并且现代战争武器威力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无人作战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军用机器人大量涌现。美国发表的《21世纪战争技术》一文认为:“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则很可能是军用机器人”所以机器人或许会在以后在战争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机器人军事应用未来战争 一、军用机器人及其发展 1.军用机器人定义 军用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军事任务的自主式、半主式或人工遥控的机械电子装置。它是以完成预定的战术或战略任务为目标,以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武器装备。 2.军用机器人种类 军用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极为重要的分支。它们外型千姿百态尺寸大小不一,军用机器人按照军事用途可以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和空间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主要是指智能或遥控的轮式和履带式车辆。它又可分为自主车辆和半自主车辆。自主车辆依靠自身的智能自主导航,躲避障碍物,独立完成各种战斗任务;半自助车辆可在人的监视下自主行驶,在遇到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进行遥控干预。 ●空中机器人 这是一种有动力的飞行器,它不载有操作人员,由空气动力装置提供提升动力,采用自主飞行或遥控驾驶方式,可以一次性使用或重复使用,并能够携带各种任务载荷。广义的军用无人机系统不仅仅指一个飞行平台,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系统设备,主要由飞行器、任务载荷、数传/通信系统和地面站4个部分组成。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即无人潜水器。它是一个水下高技术仪器设备的集成体,除集成有水下机器人载体的推进、控制、动力电源、导航等仪器、设备外,还需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

化学在军事中的应用

化学在军事中的应用 姓名:唐玉霞 学号:110505021 班级:11级化学教育 摘要化学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本文从化学在军事中应用的角度,通过实例说明化学在军事活动的应用。 科学技术本着造福人类的宗旨,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相联系机密。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其与军事的关系的密不可分的。 一、热兵器中的化学。 热兵器的标志便是火药的应用。传统的热兵器的定义是指利用推进燃料快速燃烧后产生的高压气体推进发射器的射击武器。而现代战争的发展下,直接利用火、化学、激光等携带的能量伤人的,也都是热兵器。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作为热兵器中推进燃料的是黑火药和无烟炸药。军事上黑火药的成分是:75%硝酸钾,10%硫,15木炭。其反应方程式为: 2KNO 3+S+3C==K 2 S+N 2 ↑+3CO 2 ↑ 可见,此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同时,由于气体带走碳粉,使得爆炸有大量黑烟,因而称为黑火药。 二、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一种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代意义的化学武器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两次世界大战和此后的历次战争中得到使用,造成了几百万人的中毒伤亡。化学武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其特有的获取容易、制造简单、使用简便、后果严重、防范困难的特点,是一个很好的武器。化学武器起源于一战时的德国,由哈伯向德国参谋部提议使用氯气借助风向杀伤敌人。效果十分显著,也揭开了化学武器走上战场的序幕。例如;氯气属于窒息性毒气,以刺激呼吸道、肺部,损害肺组织,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破坏的毒剂。除氯气外,窒息性毒剂有光气、双光气、氯化苦等。

三、结构材料 冷兵器时代剑的千锤百炼过程中,少不了各种结构的变化。其间主要就是晶型的转化。而以物理化学原理为背景下的铁碳的相图,更是在现代军工制备坚固耐用的结构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传统的碳钢,各种特种钢,由于其性能的优越性,也在军工中大放异彩。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锰钢,其硬度很大。用高锰钢制造钢盔、坦克钢甲、穿甲弹的弹头等。炼制锰钢时,是把含锰达60一70%的软锡矿和铁矿一起混合冶炼而成的。骇人听闻的隐形飞机,其设计上除了独特的外形以外,另外就是表面涂了一层吸波材料。吸波材料常采用具有磁性或介电性特点材料制成,例如铁氧体、碳化硅等。其原理简单描述即是将电磁波的能量转换为材料的机械能、电能、热能等而消耗掉,从而达到吸波的效果。 四、结语 军事中各种高精尖技术的运用常常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科学发展阶段,目前人类科学最高成就是量子的相关理论,而军事上最具威慑力的武器正是在此背景下的核武器。通过对化学在军事中应用的探讨,可以深化对于化学这一学科的实际应用性理解,同时也清楚认识到,对于现代化的军事活动,化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资料: [1]网络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063064.html,/view/2064780.htm [2]网络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063064.html,/view/2460.htm [3]化学与军事,闫斌,《化学教育》,2003.7 [4]《炸药理论》,金韶华、松全才。 [5]《告别化学武器》,朱建新,科学普及出版社。 [6] 《告别化学武器》,朱建新,科学普及出版社。 [7]《恶魔出瓶》,胡思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告别化学武器》,朱建新,科学普及出版社。 [9]《杀伤力巨大的魔王》,郞宗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0]《告别化学武器》,朱建新,科学普及出版社。 [11]网络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0312063064.html,/view/1061735.htm

我对军事高技术的了解

我对军事高技术的了解 半个世纪以来,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就是信息革命的直接产物。可以这样说,正是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技术的应用成就了现代化战争,而现代化战争的最大特色就是信息化。军事高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化战争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 每一次战争形式的进步,或者说是转变,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应用的结果,可以说,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战争模式的转变。纵观人类战争史,战场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天空、太空、电磁世界,而每一次作战空间的拓展背后都有技术革命的影子。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撑,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 首先,高技术的应用拓展了作战空间。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战争是单一的陆地形态,而大航海时代的开始使各国为了争夺海上利益而将战场从陆地拓展到了海洋;1903年飞机的发明标志着又一种战争样式的大幕即将拉开;到了1957年,人类将人造卫星送入外太空时,外层空间的宁静被打破。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一种无形的作战——电子战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在了战争中。随着高技术的一个应用,人类将作战空间拓展到了难易想象的程度。如果以空间尺度来衡量的话,上到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下到几千千米深的大洋深处;大到战略导弹的覆盖范围,小到对昆虫的纳米芯片植入。高技术使人类看到更远,但也使每一寸可以看见的地方变为战场。 其次,高技术的应用使战争重心发生趋向信息战的偏移,情报的获取更为迅速,决策更为准确。 有一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从有了战争,敌我之间的情报获取工作就开始了运行,情报直接关系着战略及战术指挥。而在现代战争中,掌握情报的主动权,就等同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几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信息技术在情报获取工作中的应用使战场变得透明化,从而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从而避免了己方不必要的损失,而造成敌方的被动与混乱。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千里眼顺风耳变得可能,多种手段结合的立体侦测使对手无处遁形。 另外,高技术的应用还使作战手段更加多样化。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目标,各方都希望能够使打击更有效,而提高打击效果,减小自身伤亡的有效手段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大啊家都想到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出奇兵制胜。于是各种新的作战样式出现在了战场上。就像索姆河上的坦克拉开了坦克战的序幕,大西洋上空飞机的搏击宣布空战诞生一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作战手段的改变,增加,而现代战场的新型作战样式更是层出不穷。 显然,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领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P100)

物理在军事的应用

一:水陆两用坦克 水陆两用坦克是一种既能在陆地上行驶,又能在水中航行、作战的坦克。特别是在两栖作战中,水陆两用坦克表现出特有的优越性。这种坦克为什么可以在水中前进呢? 任何水中行驶的物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浮力来克服自身的重量,才能不能下沉。又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推动自己前进,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为了提高坦克在水中的浮力,人们采用薄型钢板制作外壳,车体设计的又轻又长,前部呈般形。所有的拼接部位都焊接起来,防止漏水,使坦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增加坦克的浮力。 坦克的动力则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案。有的坦克采用了特制提履带,犹如水车的水斗,通过履带的旋转不断把水排向后方,从而推动坦克前进。有的则在坦克的尾部装上螺旋桨推进器,坦克就象船一样前进。还有的装的是喷水式推进器,通过向后喷水,获得反作用力,推动坦克前进。 这两个基本条件具备后,坦克就可以既在陆地行走又在水中航行了。 二:隐形飞机 如果最早采用隐形技术的B-18型战略轰炸机,人们对它的性能还不清的话,那么,随着F-117型飞机首次在巴拿马战场和海湾战争中的的大量使用,人们对隐形飞机已经不怎么陌生了,我们以B-2为例来研究一下隐形飞机。 B-2是美国诺斯罗·格鲁门公司研制的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主要任务是利用其优异的隐身性能,从高空或低空突破敌方防空系统,对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该机采用了翼身融合的无尾飞翼构形,从机头至翼尖为成锐角,但上下是拱弧形的固定前缘,前缘为直线,机翼后缘成双W形,使飞机对所有有雷达的波形成镜面反射。飞机结构大量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以及蜂窝状雷达吸波结构(RAS)、锯齿状雷达散射结构,机体表面还涂有雷达吸波材料(RAM),S形进气道和V形尾喷管位于机体的上部,使飞机周围的空气形成等离子屏障,成对地装在武器舱的外侧与机翼结构之间的装置可使氯氟硫酸被混在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这样达到“隐身”的效果。 三:火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或留意在发射出的火箭顶端,有一个顶尖的针状物。有人认为这是火箭的雷达装置,起天线作用,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个类似于天线的钢针,是空气动力学应用的一项发明。 我们知道空气阻力是影响火箭射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火箭的射程,一般可以增加火箭的级数。可是一般增加了火箭的级数会使火箭的总重量也增加,这就会给发射带来很多问题。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若在火箭的顶端安装一个钢针,那么火箭在飞行时,顶端就会形成一个小角度的锥形气流,这股锥形气流能减少空气对火箭的阻力,从而使火箭的射程得以明显增加。

化学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

化学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 生活中,化学的影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化学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化学制品,大到汽车、飞机,小到衣服、鞋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高效。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次化学上大的进步,都有力的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两个人叫打架,一群人叫群殴,更多的人就是战争。化学虽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化学也毫不例外的被人们用在了战场上。 古代的冷兵器,都是化学进步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人们掌握了炼铜的技术,于是就有了铜质兵器;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于是就有了铁质兵器。至于今天的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都是建立在化学的巨大进步上的。人们研制出吸波材料,便有了隐形飞机;人们研制的各种新型材料,使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性能得到了质的提高。 化学在人类战争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但本文着重谈论化学战剂在古今战场中的应用,从而由此进一步推测化学战剂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 若论化学战剂在战场上的应用,古代就有在战争中使用有毒物质的例子。 公元前559年,晋、齐、鲁、宋等13国联合伐秦,秦军在泾河上游施毒,致使对方饮用染毒的河水而造成大量伤亡。 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人把掺有硫磺和沥青的木片,在雅典所占的普拉塔与戴莱两座城下燃烧,毒烟弥漫,使守军涕泪横流,痛苦不堪。 以上就是古代人们把有毒物质用在战场上以制胜对方的应用举例。由此可知,一旦人们掌握有毒物质的制造,便有把它用在战场中的可能。人类把有毒物质应用在战场中以制胜对方,或扭转不利战斗局面的意识,不是近现代才有的。 当然,限于技术上的不足,古代的人们无法制造出能跟近现代相提并论的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在古代战场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其自身产量的限制。 随着技术上的进步,近代的人们已能批量生产毒性更强的有毒物质,所以化学战剂在近代战争中便得到大规模有意识的应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化学战剂便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使用毒剂11万多吨,54种以上,造成130万人员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对中国实施了大规模,广泛的毒气战。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中国使用了芥子气、路易氏剂、氢氰酸、光气等当时已知的所有毒剂,采用烟罐、手榴弹、炮炸弹和布洒器等几乎所有可用装臵,用毒2000多次。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实施的毒气战,共造成中国军队4.7万人当场中毒,6000多人当即死亡,使中国军民中毒死亡达3.3万人。 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同样使用了化学战剂,甚至把越南战场当作了化学战剂的试验场。据美军官方缩小的报告,美军在越战时共用各种植物杀伤剂78000吨,布洒面积38000平方公里,其中针对农田的约占10%,越南南方受毒污染面积达3800()平方公里(森林25000平方公里,农作物13000平方公里),153.6万人中毒,其中死亡3000余人。 美国在越南大规模,频繁的使用化学战剂,给越南人民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引发癌症,畸形儿和其他疾病。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历时8年,其中化学战打了6年。两伊战争是两个同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引发了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化学战争。 近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毒剂,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植物除莠剂;全身中毒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有塔崩、沙林、梭曼和VX等。神经性毒剂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毒剂。

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高技术武器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化,其核心技术则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战场上一方面靠外部传感器快速发现与精确测定敌方目标,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火炮,快速精确地打击敌方目标;另一方面,靠各种内部传感器,测定火控系统、发动机系统等各部位各类参数,通过计算机控制,用以保证武器本身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有人说在实战中,看得见、听得到要靠传感器,打得准靠传感器,全天候作战靠传感器,故障诊断靠传感器是毫不夸大的。 下面具体从航空航天、主战坦克、舰船、地面战场警戒系统、军用机器人、军事化学器材等方面说明传感器在军事国防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传感器在航空方面有四种用途。即:提供航器工作信息,起诊断作用;判断各分系统间工作的协调性,验证设计方案;提供全系统自检所需信息,给指挥员下决心提供依据;提供各分系统、整机内部检测参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传感器约有100 多种4000 多个。俄罗斯大型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迅速发展,所需的传感器也相应迅速增长。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传感器,其品种多样,如压力、压差、绝压、温度、热流、耗量、燃气浓度、介质成分、密度、湿度、应变、摩擦、电场、磁场、生物电势等传感器。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安娜火箭在试验阶段需测量参数常规的达到1000 个,低温参数大600 个。 在军用航空中,各国都强调空中优势与防御。目前每架军用飞机需20 多种力学量的传感器,对操纵杆拉力、起落着陆冲击力、发动机的推动力、救生装置弹射力、进气管压力场分布及动态中各种压力、振动、加速度、角加速度、位移等参量的测量,还要对过载和燃油密度及飞行员呼吸的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检测机舱内含氧量、舱内烟雾报警、机载火控系统的设计、隐型用传感器等。 ?传感器在主战坦克中的应用 坦克的电子化是衡量坦克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传感器主要装备在: 1 )发动机系统中使用的有绝压、速度、流量、温度、氧分压等传感器,用来检测、控制发动机,从而使坦克达到加速快,控制自如,以最少能耗保证最大的动力。 2 )火力系统中使用的有倾斜、药温及环境温度、压力、风向、风速传感器等,以保证火力系统的自动瞄准目标,并根据火炮及外界环境条件及时修正。 3 )故障诊断系统主要需要温度、压力、压差、转速、扭矩等传感器,对战车整体进行故障诊断。 4 )红外传感器则是主战坦克中热成像仪的关键部件,保证全天候下的作战能力。 ?传感器在舰船上的应用 现代舰艇装备的传感器群中包括压力、位置、速度、温度、扭矩、流量、偏航速率等。每万吨级使用温度传感器150 多个,压力传感器150 多个。吨位越大,用量越多。在猎雷和灭雷武器技术装备中使用声、磁、光电传感器。另外为了解自然环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需要配备检测自然环境的各种传感器。以声纳为重点的舰艇传感器是保障武器实施有效攻击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由压电材料制成的声纳在舰艇上也是不可缺少的。 ?地面战场警戒系统的应用 该系统能及时准确检测、定位、分类识别和实时报告所有入侵人员和武器装备、车辆的活动情况。如美国的REMBASS 系统由三个分系统组成:传感器分系统、传输分系统(转发器)和监测分系统(监测仪)。该系统采用了地震声、红外、磁、压力、应变等传感器采集信息。

化学理论在军事上应用

化学理论在军事上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重要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经常提倡的原则。而今学生经常感到学习无用论。理论和实际相差太远,学生只是为应试而学习,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把高中化学理论结合现实中应用,成为当今老师共同探讨问题。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归纳总结出一些高中的化学理论在军事上应用的案例。 一、高贵与平凡的结合体——石墨炸弹 石墨炸弹是选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碳丝制成(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一化学的《碳族元素》),每根碳丝的直径相当小,仅有几千分之一厘米,因此,可在高空中长时间漂浮。由于碳丝经过流体能量研磨加工制成,且又经过化学清洗,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碳丝的传导性能。碳丝没有粘性,却能附在一切物体表面。它通过爆炸或火药引爆散布在敌方阵地,破坏敌方防空和发电设备。碳丝可进人电子设备内部、冷却管道和控制系统的黑匣子。碳丝弹头对包括停在跑道上的飞机、电子设备、发电厂的电网等所有东西都产生破坏作用。90年代初,海湾战争时,石墨炸弹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首次登场。当时,美国海军发射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向伊拉克投掷石墨炸弹,攻击其供电设施,使伊拉克全国供电系统85%瘫痪。9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美国空军使用的石墨炸弹型号为BLU-114/B,由Fll7A隐形战斗机于1999年5月2日首次对南电网进行攻击,造成南全国70%的地区断电。 二、瞒天过海的真实写照——烟幕弹 大家知道,化学中的“烟”是由固体颗料组成,“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烟幕弹的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在空气中造成大范围的化学烟雾。例如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迅速在空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为:,(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二化学的《氮族元素》)P2O5会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偏磷酸和磷酸,并且偏磷酸有毒反应方程式为:P2O5+H2O=2HPO3,2P2O5+6H2O=4H3PO4,这些酸液滴与未反应的白色颗粒状P2O5悬浮在空气中,便构成了“云海”。 同理,四氯化硅和四氯化锡等物质也极易水解 SiCl4+4H2O=H4SiO4+4HCl,SnCl4+4H2O=Sn(OH)4+4HCl,也就是它们在空气中合形成HCl酸雾,所以也可用作烟幕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就曾用飞机向自己的军舰投放含SnCl4和SiCl4的烟幕弹,从而巧妙的隐藏了军舰,避免了敌机轰炸。现代有些新式军用坦克所用的烟幕弹不仅可以隐蔽物理外形,而且烟雾还有躲避红外激光、微波的功能,达到真的“隐身”。将此知识在教学中讲述,引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增强学习动力。 三、打开天堂之光和地狱之火的结合体——燃烧弹 看过《拯救大兵瑞恩》吗?里面有一个美军用燃烧弹烧死坑道中敌兵的境头,这就是燃烧弹在现代坑道战,堑壕战中的作用之一。由于汽油密度较小,发热量高,便宜,所以被广泛用作燃烧弹原料(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中化学中高二第五章《烃》)。加入能与汽油结合成胶状物的粘合剂,就制成了凝固汽油弹。为了攻击水中目标,有的还在凝固汽油弹里添加活泼碱金属和碱七金属钾、钙、钡,金属与水结合放出的氢气又发生燃烧,提高了燃烧威力(此知识在人教版高中化学中高一第二章《碱金属》)。

(完整版)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

军事训练损伤的防治 一、预防军训伤的基本原则 1、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 2、提倡循环训练法严 3、格按军事训练大纲进行训练和定期考核 4、强调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 5、保证足够睡眠 6、加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的建设 7、加强军事训练中的自我监督 (一)把握科学训练的原则。各级军训部门在制定具体训练计划时,应征求同级卫生部门的意见,要求军政部门必须了解和掌握训练伤防治知识,这是预防训练上发生的重要保证。 (二)提倡循环训练法 下肢运动 ----上肢运动 ---下肢运动 强度大 ---- 小 ---- 大 室外操课----室内授课 ----室外操课 (三)各项训练前应充分的准备活动 通过比较缓和的体操、慢跑,使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好地活动。 (四)训练结束前进行放松运动 剧烈的运动时肌肉、组织、血管处于高度扩张状态,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使血液大量淤积在肌肉组织中,而易发生一过性闹缺血,导致训练晕厥,“重力性休克”。或由于局部肌肉组织内乳酸浓度过高,出现肌肉的顽固性酸痛。原因:长时间剧烈训练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缺钙。为什么不提倡

战士带伤训练,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认为“轻伤不下火线”“带伤训练就是表现”;为什么不提倡饭后马上训练饭后人体肠胃道为了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以促进其蠕动和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并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这样供给头部和四肢肌肉的血量相应减少。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四肢疲乏、精力涣散、动作变形。饭后不要大量的运动、较高难度的训练 (五)训练结束后饮食方面应注意 一.不要大量饮水,不能饮凉水 二.不易马上吃饭和吃冷食 训练后,胃肠的温度还没降至正常,大量饮水,尤其喝凉水,冷饮,就会引起胃肠血管的强烈收缩,导致腹痛,腹胀。少喝一些温水,禁止喝冷水,冷饮排汗多时,应喝些淡盐水。训练时,全身的血液比较集中的供应给运动器官,而腹腔内的器官的血液供应则相对减少,如果训练后急忙喝水,吃东西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胃肠疾病。运动后,休息半个小时再进餐。 (六)训练结束后洗浴方面应该注意 一是不能马上洗冷水澡或洗头、洗脸,二是不能马上洗热水澡。剧烈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大量产热,若遇凉水,会使毛孔闭塞,同时血管骤然收缩,而使体内余热不能散发,容易发病,如感冒,头痛等。运动停止后,身体由于运动使心率加快,肌肉收缩增加。热的刺激会使皮肤血管扩张,而使重要器官(心、脑)缺血。易发生头晕,眼花,心慌,胸

物理学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

应用物理选讲论文 题目《物理学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理学 学号201010800056 姓名陈观寿 交稿日期2012/12/28

物理学在军事武器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社会,物理学孕育出的新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物理学在军事科学中的应用也均占有不小的比例,而军事武器的不断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如声波武器,核武器都涉及到物理学一些知识。关键字:物理、次生武器、核武器 一、声波武器 我们知道,声波是机械纵波,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人们日常可以听到的声音便是20-200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波。目前军事领域中应用的主要是次声波部分(即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和可闻声波相比,次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能量衰减缓慢,隐蔽性好,不易为敌人察觉,所以军事上常用次声波接收装置来侦察敌情。另一方面,次声波武器还可直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它的杀伤原理是什么呢?这里要涉及到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共振。原来,次声武器是利用和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的次声波与人体器官发生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以达到杀伤目的的。 (一)次声武器大体可分为两类: (l)“神经型”次声武器。次声频率和人脑阿尔法节律(8-12Hz)很接近,所以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便要刺激人的大脑,引起共振,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一定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不安,导致头昏、恶心;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 (2)“器官型”次声武器。当次声波频率和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频率(4 -18Hz)相近时,会引起人的五脏六腑产生强烈共振。轻者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重者血管破裂,内脏损伤,甚至迅速死亡。 (二)次声武器的优点: ①突袭性。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三百多米,在水中传播更快,每秒可达 1500m左右。次声波是常人听不到、看不见的,故除了传播迅速之外,次声波又具有良好的隐蔽性。 ②作用距离远。根据物理学原理,声波的频率越低,传播时介质对它的吸收就越小,波的传播距离也越远。故高强度的次声武器具有洲际作战能力。 ③穿透力强。传播介质对低频率的声波吸收较小,故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次声波能穿透几十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因此,无论敌人是在掩体内躲藏,还是乘坐在坦克中,或深海的潜艇里,都难以逃脱次声武器的袭击。 ④次声波在杀伤敌人的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破坏对方的武器装备,可作为战利品,取而用之 据说,第一台次声波发生器是由法国人在1972年发明的,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损害5km以外的人。发明者还得出结论:频率为7Hz的次声波可对人体造成致命的打击。有报道称,美军在干预索马里期间已经试用过某些音响或声音武器的样品。这些武器可以使人的内脏发生震动,把人震昏,使人感到恶心,甚至使肠子里的粪便液化,不断腹泻。 超生波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由于海水有良好的导电性,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很强,因而电磁雷达无法探测水下作战目标(如潜水艇)的方位和距离。所谓超声波,是指高频率的机械波(频率大约在20kHz以上)。它具有能流密度大,方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及 未来发展前景 一、综述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系列高新技术如计算机软件、硬件、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智能人机接口、传感器、高性能计算技术以及人类行为学、心理学等多领域最新技术的汇集与融合。 它是建立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之上,本质上是一种在系统仿真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级接口技术,但是它与仿真技术有明显的区别。虚拟现实的目的是为人与实际环境之间接的交互提供一种自然的、方便的界面,即所谓的虚拟环境。虚拟环境可以给人一种进入真实环境的效果,人可以与虚拟环境交互,通过改变虚拟环境,进而实现改变实际环境的目的。 像IT界其他高新技术一样,比如计算机、Internet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同时军事领域的应用需求与研究也是这些技术逐步发展成熟的决定性推动力量,VR技术也不例外,在军事训练准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简要的分析。 二、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1.对于一个人造的环境,人需要有参与的感觉,不能只是此环境的

外部观察者,人要对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武器装备进行自主操作,在虚拟技术中掌握武器装备的使用方法。 2.虚拟现实依赖于3维立体的、头跟踪的显示,以及手身体跟踪和双耳声音,虚拟现实是一种有临场感的多传感的体验,给人以身临战场的真实感觉。 3.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场景与实际作战场景的地形和标志物相似,可以使作战人员提前适应战场环境。 4.虚拟现实技术中设计各种突发事件,增强士兵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作战小分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 (一)在新式武器研究方面 在新式武器与装备的研制和应用上,军事模拟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效益。 比如,在美国国防部测绘局在1995年8月到9月北约对波黑进行大规模空袭期间,曾在意大利的空军基地建立一个作战模拟设施,利用侦察卫星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与测绘据提供的波黑地区的数字地图相结合,通过作战模拟所产生的灵境环境,模拟战斗机在波黑地区上空的飞行。 经过这个仿真环境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实战的成功率和飞行员的适应性。 (二)作战训练与人才培养方面 这些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我眼中的光电对抗在军事中的运用

浅谈我眼中的光电对抗在军事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的不断完善,光电对抗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地位也逐渐地提高,各种光电对抗设备和武器也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手段。先简单地介绍各种相关光电侦察和光电干扰技术,并谈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后在谈论一下光电对抗技术在军事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电对抗军事应用海湾战争光电侦察光电干扰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不得不说,对以前的我来说“光电对抗”这个名词是相当陌生的。但通过最近查了的大量资料,我想自己对它也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何为光电对抗。这是指利用光电对抗设备通过光波的作用,对敌方光电观瞄器材和光电制导武器进行侦察、干扰或摧毁,以削弱或破坏其战斗效能,同时保护己方光电器材和武器的有效使用。它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包括了光电侦察与光电干扰、反光点侦查与反光电干扰两个部分,涉及到可见光、红外和激光三个技术领域。由此可见,光电对抗是现代电子战的一个重要分支,且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起到一决胜负的作用。 下面还是应该先略微介绍一下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历程。红外对抗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是最先研制成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红外装置的国家,在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就开始使用红外干扰机和红外干扰子弹等。自此,红外对抗技术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激光对抗则始于60年代末期,1968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新的制导武器激光制导炸弹时,便开始了对抗措施的研究。在70年代初期,就开始出现坦克载激光告警设备、舰载激光告警器和装在飞行员头盔上的激光告警器。一直至今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并建立新型的光电对抗体制。毕竟,随着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现代战争中防空武器系统面临的作战环境越来越严峻,没有光电对抗能力或对抗能力差的防空武器不仅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甚至自身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而且近代的几次战争也从侧面充分地证明了这点,历史的教训往往更直接、更深刻。 现在就以海湾战争为例来分析光电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用了夜间突袭战术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