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说明:实验课时数为8节课,可从以下实验中自行选取8学时进行实验

实验一模拟信号调理实验(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电容构成的有源波器。

2.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调试。

二、实验学时

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有源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 已知上限截止频率fH=480Hz,电容C=0.01uF,试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参数,运放采用OP-07。

3.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此时图2所示高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L=?。

四、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

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中输入信号往往包含有一些不需要的信号成份,必须设法将它衰减到足够小的程度,或者把有用信号挑选出来。为此,可采用滤波器。

考虑到高于二阶的滤波器都可以由一阶和二阶有源滤波器构成,下面重点研究二阶有源滤波器。

1.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如图1所示。可以证明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图1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图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式中:

上限截止频率

当Q=0.707时,这种滤波器称为巴特沃斯滤波器。

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如果将图1中的R和C的位置互换,则可得二阶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2所示。令

可得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其下限截止频率

五、实验内容

1. 已知截止频率fH=200Hz,试选择和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运算放大器用OP-07。

2. 按图1接线,测试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3. 按图2接线,测试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4.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同时将1的输出与图2的输入端相连,测试它们串联起来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3中。

表3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用表列出实验结果。以频率的对数为横坐标,电压增益的分贝数为纵坐标,在同一坐标上分别绘出两种(低通、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说明二阶低通滤波器和高涌滤波器的幅频特征具有对偶关系。

2. 画出实验内容3的幅频特征,说明它是什么滤波器特征。

3. 简要说明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有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4. 高涌滤波器的幅频特征,为什么在频率很高时,其电压增益会随频率升高而下降。

实验二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器综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智能仪器的硬件组成;

2.熟悉智能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

3.掌握A/D及D/A转换的原理;

4.掌握标定原理和工程量变换方法。

二、实验学时

课内:6时课外:6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利用单片机开发平台,完成具有信号采集、数据处理、键盘控制、LED显示等功能的智能仪器。

2.编写A/D及D/A转换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3.以温度为测量对象,选择热敏电阻或AD590为传感器,设计检测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

4.编写标度变换程序并进行调试。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硬件原理框图。

2. 画出检测电路与信号调理电路的硬件电路图。

3. 画出相关程序框图。

4.写出实验的说明文档并附上程序源代码

实验三虚拟示波器的使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性能、基本原理;

1. 学习和掌握频谱分析及逻辑分析的使用;

二、实验学时

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利用虚拟存储示波器测量任意信号波形,并进行频谱分析。

2.观测低压直流电源的噪声。

3.对模拟-数字电路进行混合调试,显示电路各部分的波形,分析他们之间的时序关系。4.捕捉非周期性信号,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报告要求

1.自拟实验步骤与实验表格。

2.画出相关模拟-数字电路的电路图。

3.记录相关波形,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四虚拟仪器的开发与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及特点。

2.学习和掌握LabVIEW编程技巧。

二、实验学时

课内:8学时课外:10学时

三、实验内容

1.软件平台的熟悉(2学时)。

2.简单VI的开发与设计(2学时)。

3.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开发(4学时)。

指标要求:①实现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的选择,且可以中途刷新;

②波形的相关参数如幅度、初始相位、频率可调。每周期波形所取的点数由

用户确定;

③在面板上显示输出的波形;

④有关参数输入出错的程序能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并终止运行。

⑤能进行波形的频谱分析。

四、实验步骤

1.编写设计方案

根据上面的实验要求进行VI总体设计,确定功能模块结构图和详细的流程图。2.设计虚拟信号发生器前面板

参照实际信号发生器的外部操作平台,结合虚拟仪器面板自身的特点及功能要求,在充分考虑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及美观的基础上,设计出虚拟信号发生器前面板的大致布局,并在前面板中依次放入所需控件。

3.设计框图程序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本虚拟信号发生器的功能要求,并使程序简洁化,便于阅读与维护。

4.调试程序

程序的调试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编辑各SubVI及某些功能模块时,就进行相应的调试;二是整个程序完成后,进行调试。二是保证程序没有语法错误,能够运行。5.进一步完善前面板并对程序属性进行设置。

进一步对仪器前面板进行布置和美化,同时要确保面板的易操作性(即对用户友好)。

6. 生成应用程序,编写说明文档。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程序和相关的文档资料,提交实验报告。

2.说明任意波形信号产生的方法。

3.如何实现在规则波形中加入噪声。

参与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于课程考核问题

总成绩=考勤和作业15分+考勤和实验35分+期末60分

考试:开卷方式

封面:智能仪器综合设计报告

题目:

班级:

姓名:

时间:

设计任务书(设计报告的摘要)

一、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现状

二、设计方案

三、硬件设计

四、软件设计

五、实验测试方法

参考资料(图书、杂志、网址)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模拟量输入通道包括、。 2、为了将A/D转换器中的运算放大器和比较器的漂移电压降低,常采用 技术。 3、克服键抖动常采用的措施、。 4、总线收发器的作用。 5、最基本的平均滤波程序是,改进型 有、、。 6、多斜式积分器有,其优点是,还有一种是,其作用是。 7、在通用计算机上添加几种带共性的基本仪器硬件模块,通过软件来组合成各种功能的仪器或系统的仪器称为 或。 8、ADC0809,假定REF+=+5V,VREF-接地,则模拟输入为1V时,转换成的数字量为,若REF+=+2.5V,VREF-接地则模拟输入为1V时,转换成的数字量为 9、数字存储示波器可预置四种触发方 式、、、。 10、智能仪器自检方式有三种、、。 二、简答(每题5分共35分) 1、简述自由轴法测量原理。 2、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 3、简述三线挂钩过程及作用。 4、智能仪器的设计要点。 5、若示波器屏幕的坐标刻度为8×10div,采用10位A/D,2K 存储器,则该示波器的垂直与水平分辨率各为多少?

6、简述线路反转法原理。 7、简述D/A双极性输出电路原理 三、综合 1、(20分)在一自动控制系统中,有温度、压力、流量三个待测量,试设计一测量电路,要求使用8位A/D,4位LED及相关逻辑电路。 (1)画出硬件连接图 (2)写出器件型号(CPU、A/D) (3)根据连接图,写出三通道的地址。 (4)简述测量过程。 2、(20分)下图为某一通用计数器框图 (1) 要测量10Hz的信号,试计算应选用的时标及闸门时间。 (2) 简述测量过程 (3) 其最大计数误差是多少? (4)为减小误差,应采用什么方法?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因中值滤波满足比例不变性,所以是线性的滤波器。() 2. 基准电压Vr 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零位误差、增益误差的校正效果。() 3. 测量获得一组离散数据建立近似校正模型,非线性校正精度与离散数据精度无关,仅与建模方法有关。()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舒华戴新编 广州大学2009年

目录 实验1 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实验1-1 LabVIEW的基本操作 (1) 实验1-2 练习 (4) 实验2 控件与程序框图应用 实验2-1 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 (5) 实验2-2 编写简单的LabVIEW 程序 (6) 实验3 子VI程序设计及调试程序技巧 实验3-1 创建子程序 (8) 实验3-2 子程序的调用 (10) 实验3-3 程序调试技巧 (12) 实验4 程序结构(1) 实验4-1 使用for循环结构 (14) 实验4-2 使用while循环结构 (16) 实验5 程序结构(2) 实验5-1 使用条件结构 (18) 实验5-2 使用顺序结构 (19) 实验5-3 使用事件结构 (20) 实验6 数据的表达与图形显示 实验6-1 Waveform Graph的应用 (23) 实验6-2 比较Waveform Chart和Waveform Graph (24) 实验6-3 使用XY Graph显示图形 (26) 实验6-4 公式节点及图形显示 (27) 实验6-5 虚拟信号发生器 (28) 实验7 非连线的数据传递方式 实验7-1 控制仿真 (30) 实验7-2 数制变换及计数仿真 (32) 实验7-3 全局变量编程 (33) 实验8 文件操作 实验8-1 文本文件操作 (34) 实验8-2 电子表格文件操作 (35) 实验8-3 仿真温度数据的记录 (36) 实验8-4 仿真温度数据的读取 (37) 实验9 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9-1 构建简单的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 (38) 实验9-2 频率响应函数与数字滤波实验 (38)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说明:实验课时数为8节课,可从以下实验中自行选取8学时进行实验 实验一模拟信号调理实验(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电容构成的有源波器。 2.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调试。 二、实验学时 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有源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 已知上限截止频率fH=480Hz,电容C=0.01uF,试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参数,运放采用OP-07。 3.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此时图2所示高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L=?。 四、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 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中输入信号往往包含有一些不需要的信号成份,必须设法将它衰减到足够小的程度,或者把有用信号挑选出来。为此,可采用滤波器。 考虑到高于二阶的滤波器都可以由一阶和二阶有源滤波器构成,下面重点研究二阶有源滤波器。 1.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如图1所示。可以证明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图1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图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式中: 上限截止频率 当Q=0.707时,这种滤波器称为巴特沃斯滤波器。 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如果将图1中的R和C的位置互换,则可得二阶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2所示。令 和 可得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其下限截止频率 五、实验内容 1. 已知截止频率fH=200Hz,试选择和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运算放大器用OP-07。 2. 按图1接线,测试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3. 按图2接线,测试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4.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同时将1的输出与图2的输入端相连,测试它们串联起来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3中。 表3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六、实验报告要求

智能控制实验指导书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隶属函数编程;模糊矩阵合成运算编程;模糊推理运算编程。 1隶属函数编程 学习P39 例2-12 (以下为例程) 完成思考题P80 2-2 写出W及V两个模糊集的隶属函数,并绘出“非常老,很老,比较老,有点老”的四个隶属度函数仿真后的曲线。 %Membership function for old People clear all; close all; for k=1:1:1001 x(k)=(k-1)*0.10; if x(k)>=0&x(k)<50 y(k)=0; else y(k)=1/(1+(1/((x(k)-50)/5)^2)); end end plot(x,y,'k'); xlabel('X Years');ylabel('Degree of membership'); 2 模糊矩阵合成仿真程序 学习P31例2-10,仿真程序如下。 完成思考题P81 2-5,并对比手算结果。 clear all; close all; A=[0.2,0.8; 0.6,0.1]; B=[0.5,0.7; 0.1,0]; %Compound of A and B for i=1:2 for j=1:2 AB(i,j)=max(min(A(i,:),B(:,j)')) end end

3 模糊推理仿真程序 学习P47 例2-16,仿真程序如下。 完成思考题2-9,并对比手算结果。 clear all close all a=[1;0.5] b=[0.1;0.5;1] c=[0.2;1] for i=1:2 for j=1:3 ab(i,j)=min(a(i),b(j));%求出D end end t1=[]; for i=1:2 t1=[t1;ab(i,:)']; end %准备好DT; for i=1:6 for j=1:2 r(i,j)=min(t1(i),c(j)); end end %求出R a1=[0.8;0.1] b1=[0.5;0.2;0] for i=1:2 for j=1:3 ab1(i,j)=min(a1(i),b1(j)); %求出D1 end end t2=[]; for i=1:2 t2=[t2;ab1(i,:)']; end for i=1:6 for j=1:2 d(i,j)=min(t2(i),r(i,j)); c1(j)=max(d(:,j)); end end

精密仪器设计实验指导书

精密仪器设计实验指导书 朱丽编写裘安萍审稿 南京理工大学

实验守则 一、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熟悉仪器、设备的工作原则和初步了解操作要求。没有预习实验指导书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 2.实验中对各种数据应会处理,并考虑如何书写实验报告;实验中出现的误差或其他情况应进行分析说明。 二、实验须知 1.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注意保持实验室清洁和安静。 2.实验前,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经指导者同意后,方可接上电源。要小心操作,用力适当。 3.如发现仪器有故障时,不得擅自拆修,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4.学生应积极动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 5.实验完毕,要切断电源,清理实验场地,将所用的实验设备整理好,放回原处,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凡不遵守实验守则经指出而不改正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若情节严重,对实验设备造成损坏者,应负赔偿责任,并给予处分。 7.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完成实验者,须经实验室领导同意,或延长实验时间或另行安排补做时间。

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撰写实验报告是训练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的环节。实验报告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学生对所做的实验应该做到原理清楚,方法和操作步骤正确,实验数据比较可靠,并且会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报告应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用钢笔、炭素笔或圆珠笔工整书写。报告内容要层次清楚,文字简明通顺,图、表清晰,符合汉语规范和法定计量单位。 实验报告一般包含下列7项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测量原理; 4.实验步骤; 5.实验记录; 6.实验数据处理及相应结论; 7.回答思考题。

智能仪器综合设计实验指导

智能仪器综合设计实验指导 一、实验的目的 《智能仪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目的是把教材、课堂教学以及相关课程知识和技术综合运用,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整机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开发产品和科研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1.根据课堂学习的仪器总体结构设计方法和构思,自行选题。 2.根据选题要求和储备的元器件,设计硬件系统和软件。 3.应用开发工具对系统进行调试。 三、设计过程 在智能仪器的开发和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设计准则及要求,其次制定系统方案,最后是方案的具体实施。设计准则及要求,就是使设计的智能仪器根据实际的需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标准化、系统化设计,使其具有较完善的操作性能,同时要求智能仪器可靠、安全、实用、性能价格比高。制定系统方案,是根据设计的任务要求提出几种设想、规划,并且加以比较推敲,选择一种认为是可行、较好的方案作为初步方案,然后对系统的指导思想、技术原则、技术指标、可靠性、性价比进行方案评估,最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案实施需要对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部分进行调试,在各部分通过之后,在进行统调,从而完成智能仪器的实际。下面就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案实施过程的一些主要步骤加以说明。 1. 确定系统规模大小。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之后,则首先要预估系统软、硬件规模的大小,硬件核心部件选型,容量,对外的I/O数,通道数,模块数等。 2. 软、硬件权衡分配。在既定的总体规模中再进一步权衡。哪些模块用硬件完成,哪些可以用软件完成,合理调整好硬、软件搭配。原则上讲,硬件功能软件也可以完成,反之亦然。但在不同场合,软、硬件将各有特长,要是系统达到较高的性价比,必须使系统有恰当的软、硬件比例。一般地讲,硬件速度快,但应变灵活性小,扩展功能要另添部件;而软件处理速度慢,但变更灵活性大,添加功能只要对软件作适当修改即可。至于价格,硬件是需较大投资,软件相对小些。软件和硬件在逻辑功能上是等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其软、硬件功能分配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要根据系统的要求而定。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可以提高速度,减少所需的存储容量,有利于监测和控

单片机课程设计-智能仪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论文题目: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应用—智能仪器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

姓名:高红斌 日期:2013年12月1日 单片机系统设计开发应用—智能仪器 一、设计要求及目的 本实验通过一个单通道通用型智能仪器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将这学期学过的单片机原理加以综合运用,以此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要领,本次试验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一路电压信号输入和两路报警开关量输出控制功能,其中信号电压范围0—5VDC,AD采样分辨率8bit,数码管显示信息为:以为参数字符和三位十进制采样值,控制参数有两个,即下限报警值L和上线报警值H,当采样值大于H时,高位报警继电器接通(用LED 状态灯D1亮表示);当采样值小于L时,下位报警继电器接通(用D2表示);当采样值介于L和H之间时,两路报警器功能均被解除(D1和D2均熄灭表示) 二、实验环境

微型计算机一台,proteus软件,keilC编译器。 三、元器件列表, 图表 1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选用了一只六联共阴极数码管显示器,按照动态显示原理接线,其中段码通过锁存器74LS245驱动后接于P0口,位码则有反相器74LS04驱动后接于。A/D转换器采用逐次逼近方式的芯片ADC0809,其并行数据输出端直接连接于P2口,4个控制端CLOCK,START,EOC,和OE分别接于,采用查询法等待转换

结束,转换时钟利用定时器中断产生。四个面板按键通过8位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与单片机接口,其移位时终端与单片机的TXD引脚相连,串行数据端(1和2脚)与单片机的RXD引脚相连,串口输出功能采用汇编语言与C51语言混合编程实现。 软件系统采用一个有多个功能模块构成的程序,模块之间相互依赖,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程序有主要的两个功能模块组成——控制模块和菜单模块。这两个模块能够同时运行。这里,“同时”的意思是指用户进行菜单操作的时候,程序还能采集数据并进行控制。 图表 2 软件系统结构组成 “控制”和“菜单”这两个主要的模块都是建立在其他小模块的基础上的,比如控制模块建立在A/D转换和LED 显示的基础

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魏福祥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 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搞好实验教学,是完整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树立准确的 “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特编写了本书。旨在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基础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类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原理,了解并熟悉引些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验数据的确分析能力,使其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完成学位论文和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科研、生产奠定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酒中的铜和隔的含量—标准加入法 定义书签。 实验2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粗品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值 定义书签。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一KBr 晶体压片法制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间、对二甲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液膜法制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 错误!未 实验3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F - 离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 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5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铜、镉含量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6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F, Cl - 离子的含量.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7 邻二甲苯中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8 实验8 实验9 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鉴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时间 同组同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4年4月 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模/数(A/D)转换的工作原理。 2.掌握芯片ADC0809与微控制器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芯片ADC0809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用到的模块有“SMP-201 8051模块”、“SMP-204 译码模块”、“SMP-101 8位A/D模块”、“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 2.短的20P、40P数据线各一根。 3.长的一号导线3根,转接线一根。 三、实验原理 ADC0809芯片是一种8位采用逐次逼近式工作的转换器件。它带有8路模拟开关,可进行8路模/数转换,通过内部3-8译码电路进行选通。 启动ADC0809的工作过程:先送信道号地址到A、B、C三端,由ALE信号锁存信道号地址,选中的信道的模拟量送到A/D转换器,执行语句 MOVX @DPTR,A产生写信号,启动A/D转换。当A/D转换结束时,ADC0809的EOC端将上升为高电平,执行语句MOVX A,@DPTR产生读信号,使OE有效,打开锁存器三态门,8位数据就读到CPU中,A/D转换结果送显示单元。编程时可以把EOC信号作为中断请求信号,对它进行测试,用中断请求或查询法读取转换结果。实验原理参考图1-1。 图1-1 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图 本实验中ADC0809的8位模拟开关译码地址为: IN0= 8800H IN1= 8801H

IN2= 8802H IN3= 8803H IN4= 8804H IN5= 8805H IN6= 8806H IN7= 8807H 四、实验内容步骤 1.将“SMP-201 8051模块”和“SMP-204 译码模块”分别插放到“SMP-2 主控制器单元”挂箱的CPU模块接口和译码模块接口上,将“SMP-101 8位并行AD模块”插放到“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A/D转换模块接口上,将“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插放到“SMP-4键盘与显示单元”的显示模块接口上。 2.用20p的数据线将“SMP-2 控制器单元”挂箱的J7和“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J1相连,用40P的数据线将“SMP-2 控制器单元”挂箱的J8和“SMP-1 信号转换单元”挂箱的J2相连,再用一号导线将“SMP-201 8051模块”上的、分别和“SMP-401 静态显示模块”的DATA、CLK相连,“SMP-201 8051模块”上的和“SMP-101 8位并行A/D模块”的/0809INT相连。 3.用短路帽端接“SMP-204 译码模块”的J1的2、3端,J2的2、3端,J3的1、2端,用短路帽短接“SMP-101 8位并行AD转换模块”中的J1的2、3端。 4.将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调节旁边的“调节电位器”,使其幅度为零)接入到“SMP-101 8位AD转换模块”的CH0; 5.安装好仿真器,用串行数据通信线连接计算机与仿真器,把仿真头插到“SMP-201 8051模块”的单片机插座中; 6.检查上述模块及接线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打开仿真器电源; 7.启动计算机,打开伟福仿真软件,进入仿真环境。选择仿真器型号、仿真头型号、CPU类型;选择计算机通信端口,测试串行口。 8.打开文件夹“实验程序”下的“8051程序”中的“0809显示.c”源程序,运行程序,通过调节电位器改变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幅度0~5V(最大值为+5V),则显示的数值为模拟信号经CH0通道AD转换后所得数值(范围为00H~0FFH) 9.将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调节旁边的“调节电位器”,使其幅度为零)并联接入到“SMP-101 8位AD转换模块”的CH0—CH7,修改程序,进行标度变换使其显示值和实验屏上的0-30V直流稳压电源一致,编译无误后,使其分时按下述格式显示各路数据。格式为:A—,其中A为第几路通道,为所测电压值。 五、实验参考程序(见“实验程序”下的“8051程序”中的“0809显示.c”源程序 六、实验报告 1.画出程序流程图。 2.用c语言编制实验程序。 3.调试结果分析 实验二温度测量

智能仪器实验一示波器检验

不稳定的显示或黑屏转换成有意义的波形。示波器在开始采集数据时 来在触发点的左方画出波形,示波器在等待触发条件发生的同时连续地采集数据 发后,示波器连续地采集足够的数据以在触发点的右方画出波形。 1 .信源: 触发可从多种信源得到:输入通道,市电,外部触发。 1 )输入通道:最常用,可任选.被选中作为触发信源的通道 ,无论其输入是否被显示 实验一示波器的校准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检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LDS2.610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出厂设置内容。 2、掌握LDS2.610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原理说明 数字示波器是数据采集,A/D 转换,软件编程等一系列的技术制造出来的高性能示波器。 数字示波器一般支持多级菜单, 能提供给用户多种选择, 多种分析功能。还有一些示波器可 以提供存储,实现对波形的保存和处理。 数字存储示波器 DSO ,Digital Storage Oscilloscope :将信号数字化后再建波形,具有记 忆、存储被观测信号的功能,可以用来观测和比较单次过程和非周期现象、 低频和慢速信号, 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测到的信号。 模拟示波器的带宽是一个固定的值, 而数字示波器的带宽有模拟带宽和数字实时带宽两 种。数字示波器对重复信号采用顺序采样或随机采样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带宽为示波器的数 字实时带宽,数字实时带宽与最高数字化频率和波形重建技术因子 K 相关(数字实时带宽 最高数字化速率/K ), 一般并不作为一项指标直接给出。从两种带宽的定义可以看出,模拟 带宽只适合重复周期信号的测量,而数字实时带宽则同时适合重复信号和单次信号的测量。 厂家声称示波器的带宽能达到多少兆, 实际上指的是模拟带宽, 数字实时带宽是要低于这个 值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 数字示波器凭借数字技术和软件大大扩展了工作能力, 早期产品 的取样率低、存在较大死区时间、屏幕刷新率低等不足得到较大改善, 以前难以观察的调制 信号、通讯眼图、视频信号等复合信号越来越容易观察。 数字示波器可以对数据进行运算和 分析,特别适合于捕获复杂动态信号中产生的全部细节和异常现象, 因而在科学研究、工业 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基本概念: 触发:触发决定了示波器何时开始采集数据和显示波形 ,一旦触发被正确设定.它可以把 ,先收集足够的数据用 ?当检测到触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实验课程。该课程与本科生的许多专业课(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有着较强的联系。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课是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分两个层次进行: (1)验证性实验。它主要是以单个传感器和基本测量电路为主。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传感器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综合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拟定出测试方案,搭建基本测量系统,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 6 -

2.设计思路: 在内容安排上,除安排常用传感器实验外,还要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贯穿于每个 实验内容中。因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是检测技术及海洋智能仪器实验教 学的基本要求。在实验所使用的传感器的选用方面,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具体实施时,重点放在使用 方法和功能上。对内部结构和原理不去详细分析。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 (2) 掌握基本传感器和测量电路的原理 (3)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分类,来源,误差处理方法 (4) 掌握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初步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编排顺序为:(1)箔式应变片性能—应变电桥;(2)移相器及相敏检 波器实验;(3)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4)P-N结温度传感器;(5)热敏式温度传感 器测温实验;(6)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位移、振幅测量;(7)霍尔传感器;(8)电涡流 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9)扩散硅压力传感器;(10)电容式传感器特性;(11)光纤传感 器位移测量、转速测量;(12)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13)数据采集处理。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后置课程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海洋自动观测技术。 二、课程目标 学习和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的使用方法。 掌握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箔式应变片、电感传感器、电容 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磁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特点、 - 6 -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模板

虚拟仪器仪表综合实验装置实验指导 书 1

实验一 温度传感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二、 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图1-2所示, R2用作加热电阻, R3为负温度系数热敏 电阻NTC, 用来检测加热温度的变化, R3、 R4、 R5、 R6组成全桥电路,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断开时, 则桥路后面的精密仪器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0, 此时能够经过调节电位器RW 对放大电路进行调0; 当J1的1-2端、 J2的1-2端接通时, 则桥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经放大调理电路放大, 从而在Uo 的输出端得到随加热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压信号。 本实验中的温度传感器采用了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对热敏感的电阻元件, 一般用半导体材料做成, 能够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 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or) 三种, 本实验用的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NTC 一般是一种氧化物的复合烧结体, 特别适合于C 0300~100-之间的温度测量, 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其经验公式为: ??? ? ?-=0110T T B T e R R , 式中, R0是在25C 0时或其它参考 温度时的电阻, 0T 是热力学温度( K) , B 称为材料的特征 温度, 其值与温度有关, 主要用于温度测量。 NTC 和PTC 的特征曲线如图1-1所示: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检测与控制实验中心万文略、彭小峰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杨泽林、杨继森、庄秋慧 课程设计目的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完智能仪器理论和实验课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仪器。并写出设计研究报告。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上获得智能仪器设计的经验,掌握仪器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方法。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智能仪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PN结传感器的温度测量仪设计 智能仪器的组成一般包括: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外围电路、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电路(键盘、显示)、数据记录、转储(保存、打印)等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CPU及其外围电路,AD转换电路,键盘和显示电路。本文对其中关键部分做简单介绍,以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行课程设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 选择1N4007整流二极管,其正向偏置工作时PN结上的结电压满足 (式1-1) α,γ是由PN结参数决定的常数 Ugo:硅半导体在OK温度时禁带宽度与电子电荷q的比值。 由式1-1可以看出,PN结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特性。 据文献记载,当温度变化一度时,结电压变化2mv左右。由式1-1可知,温度变化曲线为指数型非线性变化。其正向偏置电流应保持恒定。 2.放大电路设计 (1)选择放大器 PN结的结电压变化是一个微弱信号,结电压在温度每变化1度时大约变化2mv左右,所以需要进行放大后才能被后续电路处理。选择合适的集成运放来设计放大电路,选择运放时应考虑运放的温度系数,共模抑制比,输入失调电压,带宽等。 可供选择的运算放大器有OP07、LM324等。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实验指导书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前言 本实验是为了配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程的理论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课程和信息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八个实验:1.产生式系统实验;2.模糊推理系统实验;3.A*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实验;4.A*算法求解迷宫问题实验;5.遗传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实验;6.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8.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六个项目。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实验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是介绍八个实验的内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指导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教学大纲 (1)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4) 实验二模糊推理系统实验 (7)

实验三A*算法实验I (13) 实验四A*算法实验II (17) 实验五遗传算法实验I (19) 实验六遗传算法实验II (26)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29) 实验八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35)

实验教学大纲 一、学时:16学时,一般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运行环境:PC机、Visual C++ 6.0、Matlab 7.0。 三、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 平台实验内容学 时 类型教学 要求 1 产生式系统应用VC++ 设计知识库,实现系统识别或 分类等。 2 设计课内 2 模糊推理系统应 用Matla b 1)设计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 2)设计两车追赶的模糊控制 器。 2 验证课内 3 A*算法应用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N数码问题的 A*算法。 2 综合课内 4 A*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迷宫问题的A* 算法。 2 综合课内 5 遗传算法应用I Matla b 1)求某一函数的最小值; 2)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 2 验证课内 6 遗传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不同城市规模 的TSP问题的遗传算法。 2 综合课内7 基于神经网络的Matla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字识 2 验证课内

智能仪器试题及答案解析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 因中值滤波满足比例不变性,所以是线性的滤波器。() 2. 基准电压Vr 的精度和稳定性影响零位误差、增益误差的校正效果。() 3. 测量获得一组离散数据建立近似校正模型,非线性校正精度与离散数据精度无关,仅与建模方法有关。() 4. RS232 通信采用的是TTL电平,因此它的传输距离比485 短。() 5. USB协议为设备定义了2种供电模式:自供电和总线供电。在自供电模式下,USB设备不需要任何外接电源设备。() 6. LCD显示器有静态驱动和叠加驱动两种驱动方式,这两种驱动方式可在使用时随时改变。() 7. 智能仪器中的噪声与干扰是因果关系,噪声是干扰之因,干扰是噪声之果。( ) 8. 软件开发过程的三个典型阶段是定义、开发和测试。() 9. RAM 测试方法中,谷值检测法无法检测“粘连”及“连桥”故障。()

10.曲线拟合要求y=f(x )的曲线通过所有离散点(x i ,y i )。()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1 )~(4 )各部分的组成为:( ) A. 放大器、A/D 转换器、D/A 转换器、计算机 B. 多路开关、放大器、A/D 转换器、计算机 C. 多路开关、放大器、D/A 转换器、计算机 D. 放大器、多路开关、A/D 转换器、D/A 转换器 2. 仪器采集数据中存在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基本数据处理顺序是:( ) A. 系统误差消除→数字滤波→标度变换 B. 数字滤波→系统误差消除→标度变换 C. 标度变换→系统误差消除→数字滤波 D. 数字滤波→标度变换→系统误差消除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实验指导书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实验指导书 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前言 本实验是为了配合《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课程的理论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更高级课程和信息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为八个实验:1.产生式系统实验;2.模糊推理系统实验;3.A*算法求解8数码问题实验;4.A*算法求解迷宫问题实验;5.遗传算法求解函数最值问题实验;6.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8.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容、实验条件、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六个项目。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实验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是介绍八个实验的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实验指导书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课程组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教学大纲 (1) 实验一产生式系统实验 (3) 实验二模糊推理系统实验 (5) 实验三 A*算法实验I (9) 实验四 A*算法实验II (12) 实验五遗传算法实验I (14) 实验六遗传算法实验II (18)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20) 实验八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计算实验 (24)

实验教学大纲 一、学时:16学时,一般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运行环境:PC机、Visual C++ 6.0、Matlab 7.0。 三、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 平台实验容学 时 类型教学 要求 1 产生式系统应用VC++ 设计知识库,实现系统识别或 分类等。 2 设计课 2 模糊推理系统应 用Matlab 1)设计洗衣机的模糊控制器; 2)设计两车追赶的模糊控制 器。 2 验证课 3 A*算法应用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N数码问题的 A*算法。 2 综合课4 A*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迷宫问题的A* 算法。 2 综合课5 遗传算法应用I Matlab 1)求某一函数的最小值; 2)求某一函数的最大值。 2 验证课6 遗传算法应用II VC++ 设计与实现求解不同城市规模 的TSP问题的遗传算法。 2 综合课 7 基于神经网络的 模式识别Matlab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字识 别设计; 2)基于离散Hopfiel神经网络 的联想记忆设计。 2 验证课 8 基于神经网络的 优化计算VC++ 设计与实现求解TSP问题的连 续Hopfield神经网络。 2 综合课 四、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分制评定。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就不及格。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应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对于实验课成绩,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必须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仪器分析报告实验指导书

仪器分析实验编写人员晓惠田亚赛海军 2014年12月

目录 实验1 电导率仪的使用及应用 (3) 实验2 酸度计的使用及应用 (5) 实验3 离子计的使用及水中氟离子的测定 (8) 实验4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水中铁的测定 (12) 实验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 (16) 实验6 气相色谱仪的使用及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20) 实验7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及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24) 实验8 单扫描极谱仪的使用及水中铜、镉、锌的测定 (29) 实验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水中铜的测定 (33) 实验10异烟酸-吡唑啉酮多种方法测定水中氰化物的研究 (38) 附件 附件1、气相色谱(GC-14C)仿真系统操作手册 附件2、原子吸收仿真软件系统操作手册 附件3、液相色谱测定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的含量(仿真系统操作手册)

实验1 电导率仪的使用及应用 实验项目编码: 实验项目时数:2 实验项目类型: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DSJ-308A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及溶液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2.掌握电导电极电极常数的标定方法。 3.测量纯水、自来水、河水的电导率,能利用水的电导率值判别实验用水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 电导率(T.D.S):水的导电性即水的电阻的倒数,通常用它来表示水的纯净度。电导率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 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三、实验用仪器与试剂 1.DDSJ-308A电导率仪。 2.0.10mol/L、0.01mol/L的氯化钾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DDSJ-308A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1.开机前准备 (1)按下表将温度传感器及相应的电导电极与电导仪连接。 ( 2.溶液电导率测定 (1)按下“ON/OFF”键开机,预热10min。 (2)将温度传感器及电极插入到待测溶液中,轻摇,清洗电极;重取待测液,将温度传感器及电极插入到待测溶液中。 (3)按下“模式”键,选择测量状态为“电导率”。 (4)按下“电极常数”键,用“▲”或“▼”键,选择电极常数。 (5)按下“确认”键。 (6)读数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LabVIEW 编程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abVIEW 图形编程环境。 2、 熟悉前面板、方框图、快速和下拉菜单、选项板、VI 和帮助文档。 二、实验内容 构建一个如图1所示的虚拟温度测量仪 图1 虚拟温度测量仪 本例模拟常用的温度传感器——AD590,AD59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将温度数据 线形变换为电流信号,其转换公式为: I k temp =? 其中I 为电流,temp 为温度,k 为温度系数。整个温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如下:AD590 将温度数据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变为数字信号,由虚拟温度测量仪显示电流数据,计算出温度数据并显示出来。 为了设计方便,用一个随机数据代替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流数据,同时假设 1/k A K μ= 假定AD590的线形温度范围为0℃~100℃,即273.1K~373.1K 。 三、实验步骤 1、 在前面板和框图上创建、选择、删除、移动对象。 2、 单步调试代码、插入探针在程序执行时观察数据,加亮执行观察代码执行。 3、 完成实验要求的虚拟温度计的设计。 四、实验结果(包括前面板,后面板) 五、实验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abVIEW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顺序结构。 2、学会在LabVIEW中使用定时函数。 3、了解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4、熟悉公式节点。 5、熟悉反馈节点。 二、实验内容 在掌握以上labview程序结构的基础上,编程完成以下实例: 1、while loop.vi:while循环 2、feedback.vi:反馈节点的使用 3、fomular node.vi:公式节点的使用 4、register.vi,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5、布尔case.vi:case结构,(0,1)结构 三、实验步骤 1、熟悉编写虚拟子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熟悉教学软件中给出的应用实例。 3、编程调试实现实验内容中规定的5个实例,实例的Front panel 和Block Diagram都在附录中给出。 四、实验结果(包括前面板,后面板) 1:while loop.vi 2:顺序结构.vi 3:feedback.vi 4:fomular node.vi 5:register.vi 6:布尔case.vi 五、实验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光固化快速成型实验指导书

光固化快速成型实验指导书 1.实验目的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造技术,是近20年制造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快速成型技术的成型过程有较生动的理解,以及了解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 2.实验仪器与设备 (1)UG、3DMAX、CATIA、SOLIDWORKS等三维造型软件。 (2)数据处理部分主要使用光固化快速成形系统数据准备软件Rp Data对三维模型进行加支架、分层; (3)采用的SLA成型设备是西交大SLA(XJRP)激光快速成型机,型号为SPS450B,如图2-2;它采用高精密聚焦系统,在整个工作面上光斑直径<0.15mm,采用伺服电机、精密丝杠组成闭环控制系统,使Z向升降台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5mm;采用超高速扫描器,激光扫描速度可达到8m/s,制作速度可达到60g/h,特别适合于企业及激光快速成型服务中心。SPS系列激光快速成型机成型效率高,适宜汽车等大型物件成型。其技术参数如下表3-1。 表3-1 SLA技术参数

图3-2 激光快速成型机 3.实验原理 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型(SLA—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形又称光固化立体造型或立体光刻。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由激光器发出的紫外光,经光学系统汇集成一支细光束,该光束在计算机控制下,有选择的扫描液态光敏树脂表面,利用光敏树脂遇紫外光凝固的机理,一层一层固化光敏树脂,每固化一层后,工作台下降一段精确距离,并按新一层表面几何信息使激光扫描器对液面进行扫描,使新一层树脂固化并紧紧粘在前一层已固化的树脂上,如此反复,直至制作生成一个零件实体模型。 激光立体造型制造精度目前可达±0.1mm,主要用作为产品提供样品和实验模型。 图3-3 光固化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