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衣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衣服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衣服

第二单元购物

第二课时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衣服

第二单元购物 第二课时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购物教案

第二单元购物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8课时

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主备教师:张春变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买文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习题1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买衣服》同步练习 1.50角和5元比, ()。 A.50角多 B.5元多 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 C.3分 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 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A.3角 B.7角 C.1元3角 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A.1元 B.9元 C.10元 1.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2.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元。(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3.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与解析 ;B;C C;A;C 1.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2.(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3.(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买衣服教案

《买衣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元、20元、50元、100元面额人民币。 2、学具准备:剪好教材101页附页2中的10元、20元、50元、100元面额的学习用币。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师:大家发现没有,老师今天穿着新衣服?大家知道这新衣服是从哪来的吗?对了,是在服装店买的。大家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服装店买过衣服呢? 都有啊!那同学们一定都有好多经验了,现在啊,笑笑要过生日了,妈妈想给她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让我们和笑笑一起到服装店看看吧!(板书:买衣服,课件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情境图上呈现了4件不同款式的衣服和价钱:上衣26元,T恤31元,裙子23元,连体裤41元。)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1)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出示实物一元人民币)(可以,但太麻烦了。) (2)师:那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课件出示教材12页“认一认”中的人民币。)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 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 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4)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给予肯定评价) 2、买衣服。 师: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妈妈还想给笑笑买1 件T恤,可以怎样付钱呢? (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师: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付钱吗?(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3、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1)、请同学们给你的同桌提出一个买衣服的数学问题。 (2)、请你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解决你提的问题吧。 (3)、有谁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同时,在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 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在活动中不仅练习使用人民币,而且深入理解人民币的 进率关系。】 (三)巩固提高 1、教材13页第1、 2、 3、4题。(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顺利完成了4道练习题,真棒!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听完 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买衣服_北师大版(含答案)

《买衣服》同步练习 1.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口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8+12= 22-13 = 18-7= 16+15= 22-18= 17+13=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

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32+23= 14-10= 25+13+12= 18-9+7= 15+14-12= 2.列式计算并验算 37+125-98 43-21+57 25-17+39 44-15+38 3.判断 (1)小明买了一件褂子和一双袜子,褂子120,袜子4元五角,一共花了125元 (2)50元可以买两双22元的拖鞋和一个8元的杯子 (3)买一个67元的裤子,付一百元,找回43元 (4)三张二十元加3张十元可以换一张一百元

买衣服教案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具体情景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会用不同的方法付钱。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初步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夏天到了,妈妈又带着小朋友们去商店买新衣服了。咱们就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出示主题图,并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要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该怎么办呢?(付钱) 师:如果用我们已经认识的人民币来付钱,可以吗?(可以,但很麻烦) 师:那用什么样的人民币会比较方便呢?(100元、50元、、、)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些这些人民币。 1、认识100元。教师出示一张100元人民币。 问:“这是多少?”(学生都能回答。) “你们都认识,那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有什么特征呢?”课件出示100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正反面,发现上面的图案特征,并说一说。 “如果你现在要教不会认的小朋友认识100元的人民币,你会怎样教?”(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认识人民币面额的要领。)简单介绍旧版人民币。 说一说100元可以买些什么? 2、认识50元人民币。 3、认识20元人民币。 4、认识10元人民币。 三、活动三:换钱 1、认识了人民币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妈妈准备带着小朋友坐公交车,公交车上自动投币,票价是1元,可是她的包里没有零钱,怎么办?(换零钱)(引出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换钱的事情)妈妈说,那就换一张20元的吧,可以怎样换呢?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换算的方法。如:1张10元和10张1元;1张10元,1张5元,5张1元;20张1元、、、、、、 坐上了车,妈妈觉得刚才换钱的过程很有兴趣,就对小朋友说,你们能再帮忙换换其他的吗?(愿意)

二年级上册买衣服

课时教案 A 第二单元第 2 课 课题买衣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1、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 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 正确进行换算。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知识 技能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使学生认 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能正确进行换算。 过程 方法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 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掌握他们之间的互换关系。 教学难点: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付款方式。 教学 设计 思路 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练习 教学准备教师 主题图及货币学具学生学具

课时板书(场地)设计第 2 课 买衣服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壹佰圆伍拾圆贰拾圆拾圆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爱护人民币人人有责,必须做到十个“不要”:①不要在人民币上写字、记数、涂画、盖印章及戳记。②不要将携带的人民币折叠、揉搓,要平铺放在钱夹里。 ③不要在出售鱼、肉、油脂及酱菜等商品时,直接用手去拿人民币,要使用工具或采取一人售货一人收款的售货方式,或备毛巾随时擦手,以免将人民币弄脏。④不要将金属硬币折弯、穿孔、磨边、轧薄及剪口。⑤不要将人民币与化学药品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票币变色、变质、腐蚀氧化。⑥不要将保存在家中的人民币放在墙缝或容器里,不要埋藏地下或草垛中,以免发生鼠咬、霉烂、虫蛀及火烧等情况,应将余钱存入银行储蓄。

课时教案 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栏一、谈话导入 夏天到了,笑笑的妈妈打算给她买一些新衣服。让我 们一起到服装店去看看吧。 (出示挂图,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长袖上衣26元, 背带裤41元,短袖31元,裙子23元) 二、活动:认一认 1、怎样才能买到这些衣服呢?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些 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 2、该怎样付钱呢?(用面额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出示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 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更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 找出相同点何不同点) 5、老师拿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到它的面值是多少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 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展示 旧版50元和100元。 三、买衣服

《买衣服》教案1

《买衣服》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修订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买衣服》教学设计 汪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人民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揭示主题 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 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 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 活动一:小组学习 (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

买衣服

买衣服” 教学目的: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具: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货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活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买衣服》教学反思

《买衣服》教后反思 《买衣服》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的第二课。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通过购物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丰富,循序渐进。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提出换钱、算钱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体验买一件衣服如何付钱,再是帮老师估算100元买两件衣服是否够,应该找回多少钱,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认识人民币之后,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总之,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

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问题:从学生作业反馈上看出,有部分学生对文字题的人民币换算和计算还是很有困难,很难从形象的表象转化到抽象的想象。这些问题,有待在教学设计中妥善处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有几种付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复习小面额的人民币) 1、“我说你拿”(教师说币值,学生拿相应的小面额的人民币。) 2“我说你摆”(如:摆7角钱、摆9角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要买这些衣服,用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就很不方便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张更大面额的人民币。 三、明确目标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面额较大的人民币?(指名说)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它们。(出示较大面额的人民币)你们想先了解谁?(指名说) 课件展示,依据学生说的内容点相应的面值,出示人民币10元,50元100元和20元并依次对比。 师:你们是怎样区分和记住这些人民币的呢? 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人民币样张小组互相认一认,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买衣服) (1)、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课间休息: 你们都是善于动脑筋,聪明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们,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小雨沙沙》 五.达标反馈

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方永进)

《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兰塘小学方永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买衣服》12-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的“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模拟人民币、衣服图片。 教学时间:(第二稿2013-8-8)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一认 教学情境:认人民币 问题引领:问题一,你会认人民币吗? 问题二,你会清点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2题) 问题三,你会兑换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3题) 教学策略: 1.问题一: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学生先独立认识,独立思考后,让学生拿出老师课件上的模拟人民币,同桌说说你认识的人民币。 2.问题二: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教师部分面批,只要学生写出总数就行,如有能力的可以用算式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提升学生口表述能力。 3.问题三:同上 设计说明:本活动为什么用“认一认”为主题呢?这是根据教学目标1要求来确定的,又用三个问题来引领学习,这遵循“情境+问题串”引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我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认识10、20、50、100元的大面额人民币,以及今天可能要用到的1、2、5元人民币,起了新授与复习作用。根据自己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50%原理,所以,让学生静思内化。根据教别人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80%原理,采用了同桌交流,这两个策略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学生才能形成这种学习行为习惯。所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课堂教学行为,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练一练,第2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清点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修订稿

LOGO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 W UB -W UNN -I NNUL -D QQTY - 册买衣服数学设亍 *≡? ?≡≡? *≡≡? ≡≡"? ■ -?g ■■宦-?g ==≡≡≡≡=≡≡≡≡ ^≡≡ ≡≡ ■■■ ≡≡ OM ^lB OW WB ■° ?" ZZZ = 三三三三三三三 ≡=≡≡≡≡≡

《买衣服》教学设计 汪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人民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己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 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揭示主题 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 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來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 活动一:小组学习 (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 (教师出示大面额的人民币)师: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买到的东西多呢 (使学生体会面额的大小关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买衣服》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 《买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第12-13页:买衣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能力目标: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通过课堂的“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亲近数学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新学期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 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各种版本的大面额的人民币。 (1)课件出示“人民币的认识”,展示所有大面额的人民币,我们来认一认它们。 (2)认识两种版本的100元人民币。①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展示1999年版的100元人民币)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100元的人民币的呢?②继续认识1990年版的100元人民币。 (3)小结: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或直接通过图案等来区别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的左下脚有一些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这是专门为盲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 《买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学会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货币学具。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基本功训练 一元=()角一角=()分一元=()分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新学期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2.板书课题:买衣服 三、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2.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四、自主探究,解疑分享 1.认一认(课件出示“人民币的认识”展示所有大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结:我们的人民币上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 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2.妈妈一件短袖的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指导并组织交流汇报。)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后,当场引到学生回答。) 五、课间放松,游戏活动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案

《买衣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2.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00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 了解人民币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点 1. 创设情境,认识人民币 2. 通过具体情境,学会付钱,找钱,解决简单购物问题 三.教学难点:付钱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问 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逛街买东西。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逛街,看看你想买什么呀? 出示几件衣服,学生观察 师:看到这些漂亮的衣服,有强力的购买的想法,这是要准备什么? 预设:钱 师:那用我们上节课的钱来买放方不方便呢? 预设:不方便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预设:使用大点的钱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额人民币(板书课题),看见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都有什么?怎么用?要注意什么? 板书:有什么?什么样?怎么用?注意 (二)学 1. 出示自学要求:(5分钟) 自学数学书上第页。完成书上的三个数学问题。 2.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5分钟) 汇报数学书上三个问题。不会的问题有小组长记录并汇报给全班

(三)导 1.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 师:根据刚刚的预习,你都认识大额人民币了吗?师出示真实的钱,学生认读。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预设:每张钱上有相应的数字 师:老师来说钱,你们能快速找到相应的钱并举起吗? 师出示破损的钱,教育学生要爱惜人民币 2. 活动二:购物游戏 师:我来当售货员,请小朋友来付钱买走你喜欢的东西。 师引导我喜欢、、、、、需要付钱、、、、、、、我打算用、、、、、、、、、、 预设1:我喜欢长袖的衣服,需要付26元,我打算用一个20元一个5元,一个1元付钱。 预设2:我喜欢短袖的衣服,需要付31元,我打算用一个10元一个20元,一个1元付钱。 预设3:我喜欢裙子,需要付23元,我打算用一个20元,3个1元 预设4:我喜欢背带裤,需要付41元,我打算用2个20元,1个1元 (四)练 师:刚刚的活动中你们付钱的本领掌握的如何?有没有信心来挑战几个问题? 出示:书上13页练一练1 师:一盏台灯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付钱?生回答 师:出示练一练2 学生认一认,填一填帮助区分2元。 师指导几个2等于10,(5个)所以几个两元等于10元?(5个) (五)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一课一得:10,20,50元人民币各有一些,让你正好拿出100元,你可以怎么拿?

对外汉语教案—《买衣服》

实践汉语入门教案 ——《买衣服》 一,教学对象: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级学习者 二,教学内容: “实践汉语入门”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辅以实践学习。本课共需一课时每课时15分钟 1,教学重点:太……+adj.……了只+v. A还是B 2,动词“穿”的用法 3,颜色的说法(红色蓝色绿色紫色黑色白色) 4,买衣服过程中的基本用语:买一件上衣,一条裤子,大号中号小号,蓝颜色,试一下,太合适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课文,熟练掌握有关颜色的词语。 2,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描述买衣服的用语,并能在真实环境下独立的使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买衣服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 运用实物展示法,问答法,听说法,讲练法讲解新单词,并运用语境,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将所要讲解的生词串联起来以方便学生清晰的记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生词,熟悉课文内容,熟悉买衣服过程的用语

1,复习旧知识并提问导入新课:(3分钟) 2,你们看老是穿的是什么养的衣服? 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衣服? 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 边提问边板书所涉及的关键词语: 运动休闲西服红色黑色紫色白色绿色黄色 3,运用语境将本课生词一一进行讲解(7分钟) 服装店上衣裤子条件号长短蓝色穿试太 ①我们以前学过“商店”那么卖衣服的商店叫“服装店”我们学校门口有很多家服装店对不对,你们看(展示服装店的照片)这就是服装店②我们上面穿的衣服叫“上衣”我们要用量词“件” 下面穿的叫“裤子”我们用量词“条”一件上衣,一条裤子。 ③我们知道衣服有大小,我们说衣服的“号”(板书L,M,S 对这就是衣服的号)L大号M中号S小号 ④你们看老师很矮(比划明白矮的意思即可),那么我要买一件大号的上衣袖子(同前)会“长”对不对。麦克很高是不是那么如果他买了一件小号的上衣袖子就会“短”对不对 ⑤刚才受炫说她喜欢穿红颜色的衣服,嗯红颜色的衣服很漂亮是不是,老师喜欢蓝色,你们看老师今天就穿了一条蓝色的裤子(板书蓝色)好,同学们下面我们复习颜色的生词(结合图片展示) ⑥你们看这家服装店(展示服装店的图片)老师很喜欢,昨天我去这家服装店买衣服,有一件衣服我很喜欢所以想穿在身上看看那件衣

最新二年级数学2.2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2.2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 1、选择 (1)50角和5元比,(). A.50角多 B.5元多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C.3分 (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 A.3角 B.7角C.1元3角(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 A.1元 B.9元 C.10元 2.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3.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 元. (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4.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 1.C;A;C;B;C. 2.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3.(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4.(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