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补强

开孔补强
开孔补强

目录

1前言及概念3

1.1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3)

1.2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 (3)

1.3开孔补强的目的 (4)

1.4补强结构(补强元件类型) (4)

1.4.1加强管补强 (4)

1.4.2整体锻件补强 (4)

1.4.3加强圈的补强 (4)

1.5壳体开孔的有关规定 (5)

1.5.1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 (5)

(5)

1.5.2壳体上允许开的最大孔直径d

max

1.6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6)

1.6.1各国压力容器规范主要采用的准则(补强准则的种类) (6)

1.6.2等面积补强的原则 (6)

1.6.3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6)

2工艺设计 8

2.1设计要求 (8)

2.2连续釜式反应器工艺设计 (8)

2.2.1单段连续釜式反应器 (8)

2.2.2反应器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9)

3 机械设计9

3.1手孔的开孔补强计算 (9)

3.1.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10)

3.1.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A (10)

3.1.3计算有效补强面积A

(11)

3.2进料口的开孔补强计算 (11)

3.2.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11)

4补强结构图12

5总结13

6参考文献 13

1前言及概念

在日常的压力容器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压力容器开孔补强问题。压力容器开孔以后,不仅整体强度受到削弱,而且还因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开孔边缘局部的高应力,加上接管上有时还有其他的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而容器材料、以及开孔结构在制造和焊接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缺陷和残余应力,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于是开孔附近就往往成为压力容器的破坏源一一主要是疲劳破坏和脆性裂口。因此,按照GBl50-1998Ⅸ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在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开孔的补强问题。

1.1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1)当其内径Di≤1500mm时,开孔最大直径d≤1/2Di,且d≤520mm;当其内径D≥1500mm时,

开孔最大直径d≤l/3Di,且d≤1000mm;

(2)凸形封头或球壳的开孔最大直径d≤1/2Di;

(3)锥壳(或锥形封头)的开孔最大直径d≤1/3Di,Di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直径;

(4)在椭圆形或碟形封头过渡部分开孔时,其孔的中心线宜垂直于封头表面。

1.2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

(1)补强圈补强

补强圈补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有一定的补强效果。但和其它补强结构相比,补强区较为分散,补强效果不佳,补强后的应力集中系数比较大。由于补强圈并未和壳体、接管形成整体,所以其抗疲劳性很差,一般常用于静压、常温下的中低压容器。对于缺口敏感性较高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制容器,采用此种补强结构时尤需慎重,高温、高压或承受变载荷的容器,则不宜采用此种补强形式。鉴于补强圈搭接结构会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且高强度钢的淬硬性强,易产生焊接裂纹,故在超出GBl50—1998对其适用条件范围时,宜采用整锻件补强或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2)整锻件补强(包括用全焊透焊缝连接的厚壁管补强)

采用整锻件补强,所有补强区域集中在应力集中区,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故补强效果好。由于补强件和壳体、接管之间的焊接采用对接焊缝,焊接质量可保证,并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离开最大应力点的位置,故抗疲劳性能好。常用于o S≥500MPa的容器开孔及在低温、高温或受交变载荷的大直径容器开孔。缺点是锻件供应困难,制造繁琐,成本较高,只在重要的设备中使用。采用厚壁管补强,接管的加厚部分处于最大的应为区域内,比补强圈更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这种形式结构简单,制造与检验都很方便,但必须保证全焊透焊接。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由于它比一般低碳钢有较高的缺口敏感性,所以一般都采用厚壁管补强型式。

(3)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整体加厚壳体补强结构是以增加整个简体或封头的壁厚来降低开孔附近的应力,其开孔补强计算可按等面积补强法进行计算。根据理论和实验分析,开孔后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明显

的局部性。当简体上开设排孔或封头上开孔较多时,一般采用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1.3开孔补强的目的降低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峰值

因为容器的强度条件

[]φ

σ

σ?

≤t

max,所以应力峰值降低,设计时

[]tσ

降低,n

δ

低.

[]

c

t

i

c

p

D

p

-=

φ

σ

δ

2

1.4补强结构(补强元件类型)

1.4.1加强管补强

(1)结构:如下图1 即在开孔处焊接一段加厚的接管

(2)特点:环焊缝少.易探伤,结构简单

(3)适用范围:低合金钢,高压设备

1.4.2整体锻件补强

(1)结构:如下图2

(2)特点:

优点: 对焊,易探伤

抗疲劳性能好

缺点: 成本高,加工难

(3)适用范围:高压重要设备

1.4.3加强圈的补强

①结构: 如下图3

②特点:

优点:简单,易加工,使用经验丰富

缺点:抗疲劳性能差,热应力大,K大

. ③适用范围: ???

??≤≤≤38

5.1540u n s MPa σδσσ补

1.5壳体开孔的有关规定

1.5.1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

① P c ≤2.5MPa

②开孔中心距A>=两孔直径和的2倍. )(221φφ+≥A ③接管外径d 0≤89mm

④接管最小壁厚min σ满足表内要求.

1.5.2壳体上允许开的最大孔直径d max

(1) 圆筒???

???

?

≤≤

≤≤≤≤mm D d D mm D d D i

i

i

i 10003150052021500max max 且时,且时,

(2) 凸形封头与球壳的

2max i D d ≤

(3) 锥壳或锥形封头的3

max i D d ≤

(D i 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径)

注:椭圆,碟形过度段部分开孔时,孔中心线垂直于封头表面.

1.6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1.6.1各国压力容器规范主要采用的准则(补强准则的种类)

因为补强的目的是降低开孔接管处的应力值,对这个应力值限制在什么范围内,就出现了各种补强准则.

(1) 等面积补强准则 (2) 极限分析法 (3) 安定性理论

(4) 其它方法: 实验屈服法、实验应力法等

1.6.2等面积补强的原则

在补强区(在邻近开孔处附近处)所加补强材料的截面积A 0应与开孔而失去的截面积A 相等.即A 0=A

其含义:在于补强壳壁的平均强度,用开孔等面积的外加金属来补强被削弱的壳壁强度.

1.6.3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1)判断是否要补强计算

满足不另行补强的最大开孔直径的条件者,不补强 (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A. (3)确定补强区的有效范围

有效宽度B 取大值 nt n d B d

B δδ222++==

有效高度h 取小值

外伸长度d

h nt δ=

1

.

内伸长度

nt

d h δ=

2

(4)计算有效补强面积0A

43210A A A A A +++=

1A ——壳体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设计厚度之外的的多余金属面积 )1)()((2)(1r e nt e f c d B A ------=δδδδδ)(

2A ——接管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的设计厚度d

δ之外的多余金属面积

r nt r d nt f c c h f c h A )(2)(22212--+--=δδδ

其中 )(d e δδ 计算设计厚度 c 厚度附加量 21c c c +=

r f 强度削弱系数

3A ——补强区焊缝面积

2

)21

(3??=高底A

4A ——补强区内另加的补强面积(加强圈面积)

(5)判断

当A A A A A ≥++=3210时, 不用补强。 当A A A A A <++=3210

时,需补强。

(6)补强圈面积4A 的计算

ì 当壳补][][δδ=,)(3214A A A A A ++-≥ í 当

壳补][][δδ>,04A A A -=

? 当

壳补][][δδ<,

)(][][14A A A -=

δδ

(7)补强圈的设计

ì 补强圈的外径 B

D 有效宽度≤

如 308=B 则可知: 补强圈 3000=D í 厚度 'δ

n

d D A δδ5.1)('4

≤-=

若 n δδ5.1>, 采用补强圈不合适,该用其他方法补强。

2工艺设计

2.1设计要求

设计压力 体内:4MP 夹套:2.5MP 设计温度 体内:<200 ?

C 夹套:250 ?C 介质 体内:聚乙烯

夹套内:蒸汽

搅拌形式 桨式 操作容器 3.0 m 3

2.2连续釜式反应器工艺设计

2.2.1单段连续釜式反应器

()φφ

A A

A R

r x F V V -==

0, (1)

其中 F A ,0—每秒钟所处理的物料摩尔数,kmol/s 。 对于一级反应:(-γA )=kC A =kC A,O (1—A x )

则有效反应体积:

()

()

2

0,00,0,1A

A A A A A A R KC C C V x kC x F V -=

-=

其中 V 0—每秒所处理的物料体积,m 3

/s 对于二级反应:(-γA )=

(

)2

2

0,21A A A x kC kC -=,代入式(1)中

则有效反应体积为:V R =

()

()

20,02

0,01A

A A A A A

kC C C V x kC x V -=

-

其中 A x —转化率,其它符号同前。

2.2.2反应器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在已知搅拌器的操作容积后,首先要选择罐体适宜的长径比(H/Di),以确定罐体直径和高度。选择罐体长径比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

1、长径比对搅拌功率的影响: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PμD 5(其中D —搅拌器直径,P —搅拌功率),P 随釜体直径的增大,而增加很多,减小长径比只能无谓地损耗一些搅拌功率。因此一般情况下,长经比应选择大一些。

2、长径比对传热的影响:当容积一定时,H/Di 越高,越有利于传热。长径比的确定通常采用经验值.即表2-1 表2-1 罐体长径比经验表

种类 罐体物料类型 H/Di 一般搅拌罐

液—固或液—液相物料

1~1.3 气—液相物料

1~2 发酵罐类

1.7~

2.5

在确定了长径比和装料系数之后,先忽略罐底容积,此时

???? ??≈

i i i D H D H D V 3244

π

π

(2)

将上式计算结果圆整成标准直径,代入下式得出罐体高度

???? ??-?=?-=

v V D D v V H R

i i φππ14422 (3)

其中 v —封头容积

3 机械设计

3.1手孔的开孔补强计算

该反应釜公称直径Di=1400mm ,由概述内容可得:

圆筒??????

?

≤≤

≤≤≤≤mm D d D mm D d D i

i

i

i 10003150052021500max max 且时,且时,

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 ① P c ≤2.5MPa

②开孔中心距A>=两孔直径和的2倍.

)(221φφ+≥A

③接管外径d 0≤89mm

④接管最小壁厚min σ满足表内要求.

3.1.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已知Pc=P=4Mpa>2.5Mp ,Di=1400mm ,查GBl50表4一l 得[]t

σ=133MPa ,按开孔可能

通过焊接接头考虑取

=O .85,把数据代人上式得:

=Pc*Di /(2

[]t

σ-Pc)=4×1400/(2×133 * 0.85-4)=25.3mm

取C=C l +C 2=0+1=1.0,式中C 为厚度附加量,mm C l 为钢板或钢管的厚度负偏差,mm C2为腐蚀裕度,mm

按照GBl5l 一1999《反应釜》中规定的筒体的最小厚度确定该筒体壁厚为:

d δ=

min+C1=6+0=6.0mm

考虑腐蚀裕度圆整为n δ=7mm

其中,n δ为壳体开孔处的名义厚度,mm 。

因为

n δ—C=7—1.0=6.0mm

2

=2×25.3=50.6mm

所以

n δ-C<2

,必须进行开孔补强

3.1.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A.

=25.3mm ,得:A=

×

=640.09mm 2

所以开手孔失去的面积为640.09mm 2

3.1.3计算有效补强面积A 0 A 0=A 1+A 2+A 3

)1)()((2)(1r e nt e f c d B A ------=δδδδδ)(

r nt r d nt f c c h f c h A )(2)(22212--+--=δδδ

2

)21

(3??=高底A

B=2d

代人数据的:A 0=A=640.09mm 2

3.2进料口的开孔补强计算

3.2.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因为本反应釜设计中取进料口开孔中心距A>=两孔直径和的2倍.

)(221φφ+≥A 由手孔开孔补强计算步骤得:

已知Pc=P=4Mpa>2.5Mp ,d=300mm ,查GBl50表4一l 得[]t

σ=264MPa ,按开孔可能通

过焊接接头考虑取=1.25,把数据代人上式得:

=Pc*Di /(2

[]t

σ-Pc)=4×300/(2×264 * 1.25-4)=1.83mm

取C=C l +C 2=0+1=1.0,式中C 为厚度附加量,mm C l 为钢板或钢管的厚度负偏差,mm C2为腐蚀裕度,mm

按照GBl5l 一1999《反应釜》中规定的筒体的最小厚度确定该筒体壁厚为:

d δ=

min+C1=6+0=6.0mm

考虑腐蚀裕度圆整为n δ=7mm

其中,n δ为壳体开孔处的名义厚度,mm 。

因为

n δ—C=7—1.0=6.0mm

2=2×1.83=3.66mm 所以

n δ-C >2

,不需要进行开孔补强

4补强结构图

图1 加强管补强

图2 整体锻件补强

图3 补强圈补强

5总结

为满足各种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在高压容器上一般都需要开孔和安装接管。所以针对不同的设备就需要不同的开孔补强设计方法,主要有等面积补强法、弹性应力分析法、极限分析法、PVRC法、实验屈服法和压力面积法。但无论使用哪种设计方法,都要遵循以上开孔补强的设计准则。当开孔率超出GB150的规定范围时,应采用应力分析方法或有成功使用经验的对比试验设计。

开孔补强设计是为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而作的计算与结构设计,所以在做开孔补强的机械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容器开孔位置开孔最大直径确定是否需要开孔补强,若不需要则不必补强,如果需要开孔补强则要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最后计算有效补强面积,如果开孔失去面积等于有效补强面积则开孔补强计算完成,可以进行开孔补强了。

6参考文献

【1】GBl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2】喻健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04-315.

【3】朱智.简便计算在压力容器开孔补强中的应用.

【4】杨文玲等.高压容器3种开孔补强方法比较.

自评得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开孔补强

目录 1前言及概念3 1.1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3) 1.2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 (3) 1.3开孔补强的目的 (4) 1.4补强结构(补强元件类型) (4) 1.4.1加强管补强 (4) 1.4.2整体锻件补强 (4) 1.4.3加强圈的补强 (4) 1.5壳体开孔的有关规定 (5) 1.5.1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 (5) (5) 1.5.2壳体上允许开的最大孔直径d max 1.6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6) 1.6.1各国压力容器规范主要采用的准则(补强准则的种类) (6) 1.6.2等面积补强的原则 (6) 1.6.3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6) 2工艺设计 8 2.1设计要求 (8) 2.2连续釜式反应器工艺设计 (8) 2.2.1单段连续釜式反应器 (8) 2.2.2反应器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9) 3 机械设计9 3.1手孔的开孔补强计算 (9) 3.1.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10) 3.1.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A (10) 3.1.3计算有效补强面积A (11) 3.2进料口的开孔补强计算 (11) 3.2.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11) 4补强结构图12 5总结13 6参考文献 13

1前言及概念 在日常的压力容器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压力容器开孔补强问题。压力容器开孔以后,不仅整体强度受到削弱,而且还因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开孔边缘局部的高应力,加上接管上有时还有其他的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而容器材料、以及开孔结构在制造和焊接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缺陷和残余应力,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于是开孔附近就往往成为压力容器的破坏源一一主要是疲劳破坏和脆性裂口。因此,按照GBl50-1998Ⅸ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在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开孔的补强问题。 1.1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1)当其内径Di≤1500mm时,开孔最大直径d≤1/2Di,且d≤520mm;当其内径D≥1500mm时, 开孔最大直径d≤l/3Di,且d≤1000mm; (2)凸形封头或球壳的开孔最大直径d≤1/2Di; (3)锥壳(或锥形封头)的开孔最大直径d≤1/3Di,Di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直径; (4)在椭圆形或碟形封头过渡部分开孔时,其孔的中心线宜垂直于封头表面。 1.2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 (1)补强圈补强 补强圈补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有一定的补强效果。但和其它补强结构相比,补强区较为分散,补强效果不佳,补强后的应力集中系数比较大。由于补强圈并未和壳体、接管形成整体,所以其抗疲劳性很差,一般常用于静压、常温下的中低压容器。对于缺口敏感性较高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制容器,采用此种补强结构时尤需慎重,高温、高压或承受变载荷的容器,则不宜采用此种补强形式。鉴于补强圈搭接结构会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且高强度钢的淬硬性强,易产生焊接裂纹,故在超出GBl50—1998对其适用条件范围时,宜采用整锻件补强或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2)整锻件补强(包括用全焊透焊缝连接的厚壁管补强) 采用整锻件补强,所有补强区域集中在应力集中区,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故补强效果好。由于补强件和壳体、接管之间的焊接采用对接焊缝,焊接质量可保证,并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离开最大应力点的位置,故抗疲劳性能好。常用于o S≥500MPa的容器开孔及在低温、高温或受交变载荷的大直径容器开孔。缺点是锻件供应困难,制造繁琐,成本较高,只在重要的设备中使用。采用厚壁管补强,接管的加厚部分处于最大的应为区域内,比补强圈更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这种形式结构简单,制造与检验都很方便,但必须保证全焊透焊接。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由于它比一般低碳钢有较高的缺口敏感性,所以一般都采用厚壁管补强型式。 (3)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整体加厚壳体补强结构是以增加整个简体或封头的壁厚来降低开孔附近的应力,其开孔补强计算可按等面积补强法进行计算。根据理论和实验分析,开孔后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明显

船体结构开孔及补强规则

船体结构开孔及补强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体构件上的应力区域,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规则及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海船(船长≥20m)建造过程中管系、电缆穿过船体构件时的开孔规则及补强形式, 其它类型船舶及海上工程设施可参照执行。 2. 船体结构开孔规则 2.1 开孔基本原则 2.1.1 开孔形状一般为圆形或腰圆形,孔长轴应沿结构跨度方向或船长方向布置,如需矩形开孔时,其四角需有足够大的圆角,圆角半径R≥h/8(h为孔高)且R≥30。 2.1.2 开孔应远离流水孔、透气孔、减轻孔、人孔、型材贯穿孔等。 2.1.3 开孔边缘应光顺,无影响强度的缺口。 2.1.4 在强构件腹板上开孔时,其开孔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构件的中和轴处或偏近骨架带板(即甲板、壁板或外板)一边,避免在近面板处开孔。 2.1.5 所有肋板、旁桁材上均应开人孔; 所有肋板、旁桁材、纵骨均应有适当的流水孔、透气孔,并应考虑泵的抽吸率;除轻型肋板外,开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双层底高度的50%, 否则应予加强。各肋板开孔位置在船长方向应尽量按直线排列, 以便利人员出入。在肋板的端部和横舱壁处的 1 个肋距内的旁桁材上, 不应开人孔和减轻孔, 否则开孔边缘应予加强,肋板及旁桁材在支柱下的部分一般不应开孔, 否则应作有效加强。 2.1.6 船中 0.75L 区域内双层底中桁材不允许开孔,特殊情况下必须开孔时,应予以有效加强;船中0.75L 以外中桁材上开孔高度不应大于该处中桁材高度的40%。 2.1.7高强度钢构件尽量少开孔,若开孔应采用圆形或腰圆形。 2.1.8 开孔边缘不要靠近板缝,至少离开50mm;开孔与板缝相交时,孔边缘离板缝不小于75mm,孔中心与板缝距离要尽量小,见图1。 图1 2.1.9 当梁上有密集的小开孔且间距又不满足对开孔间距的要求时,则开孔的宽度和长度的计算值应以全部开孔的最大外轮廓尺寸作为开孔计算的宽度和长度,密集小孔可扩为一腰圆孔。 2.1.10 开孔总长度不能超过0.6 肋距(或0.6 纵骨间距),开孔应分散,不能同时密集在邻近的肋距(或纵骨间距)内。 2.1.11 在船舯0.5L 区域内的强力甲板上开孔,其圆角半径为开口宽度的1/24(Rmin≥300mm)。如舱口围板为套环形式时,圆角半径Rmin≥150mm。 1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第13章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本章重点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回转壳体上开小孔造成的应力集中; (2) 开孔补强的原则、补强结构和补强计算; (3) 不另行补强的要求; (4) GB150-98对容器开孔及补强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容器开孔附近的应力集中 1、 相关概念 (1)容器开孔应力集中(Opening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 在压力容器或设备上开孔是化工过程操作所决定的,由于工艺或者结构的需要,容器上经常需要开孔并安装接管,例如:人孔、手孔、进料与出料口等等。容器开孔接管后在应力分布与强度方面会带来下列影响: ◆ 开孔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分布并引起应力集中。 ◆ 接管处容器壳体与接管形成结构不连续应力。 ◆ 壳体与接管连接的拐角处因不等截面过渡而引起应力集中。 上述三种因素均使开孔或开孔接管部位的引力比壳体中的膜应力大,统称为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 (2)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 常用应力集中系数Kt 来描述开孔接管处的力学特性。若未开孔时的名义应力为σ,开孔后按弹性方法计算出的最大应力为σmax ,则弹性应力集中系数为: σ σmax = t K (1) 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于开孔问题研究的两大方向是: ? 研究开孔应力集中程度,估算K t 值; ? 在强度上如何使因开孔受到的削弱得到合理的补强。 2、平板开小孔的应力集中 Fig. 1 Variation in stress in a plate containing a circular hole 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tension

开孔补强

目录 1前言及概念 2 1.1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2) 1.2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 (2) 1.3开孔补强的目的 (3) 1.4补强结构(补强元件类型) (3) 1.4.1加强管补强 (3) 1.4.2整体锻件补强 (3) 1.4.3加强圈的补强 (3) 1.5壳体开孔的有关规定 (4) 1.5.1允许不补强时开的最大孔直径 (4) 1.5.2壳体上允许开的最大孔直径d max (4) 1.6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5) 1.6.1各国压力容器规范主要采用的准则(补强准则的种类) (5) 1.6.2等面积补强的原则 (5) 1.6.3等面积补强计算方法 (5) 2工艺设计7 2.1设计要求 (7) 2.2连续釜式反应器工艺设计 (7) 2.2.1单段连续釜式反应器 (7) 2.2.2反应器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8) 3 机械设计 8 3.1手孔的开孔补强计算 (8) 3.1.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9) 3.1.2计算开孔失去的面积A. (9) 3.1.3计算有效补强面积A0 (10) 3.2进料口的开孔补强计算 (10) 3.2.1计算是否需要补强 (10) 4补强结构图11 5总结12 6参考文献12

1前言及概念 在日常的压力容器设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压力容器开孔补强问题。压力容器开孔以后,不仅整体强度受到削弱,而且还因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开孔边缘局部的高应力,加上接管上有时还有其他的外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及热应力,而容器材料、以及开孔结构在制造和焊接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形成缺陷和残余应力,开孔和接管附近就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部位,于是开孔附近就往往成为压力容器的破坏源一一主要是疲劳破坏和脆性裂口。因此,按照GBl50-1998Ⅸ钢制压力容器》的规定,在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开孔的补强问题。 1.1开孔补强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1)当其内径Di≤1500mm时,开孔最大直径d≤1/2Di,且d≤520mm;当其内径D≥1500mm时, 开孔最大直径d≤l/3Di,且d≤1000mm; (2)凸形封头或球壳的开孔最大直径d≤1/2Di; (3)锥壳(或锥形封头)的开孔最大直径d≤1/3Di,Di为开孔中心处的锥壳内直径; (4)在椭圆形或碟形封头过渡部分开孔时,其孔的中心线宜垂直于封头表面。 1.2满足开孔条件时,可采用的三种补强方法 (1)补强圈补强 补强圈补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有一定的补强效果。但和其它补强结构相比,补强区较为分散,补强效果不佳,补强后的应力集中系数比较大。由于补强圈并未和壳体、接管形成整体,所以其抗疲劳性很差,一般常用于静压、常温下的中低压容器。对于缺口敏感性较高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制容器,采用此种补强结构时尤需慎重,高温、高压或承受变载荷的容器,则不宜采用此种补强形式。鉴于补强圈搭接结构会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且高强度钢的淬硬性强,易产生焊接裂纹,故在超出GBl50—1998对其适用条件范围时,宜采用整锻件补强或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2)整锻件补强(包括用全焊透焊缝连接的厚壁管补强) 采用整锻件补强,所有补强区域集中在应力集中区,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故补强效果好。由于补强件和壳体、接管之间的焊接采用对接焊缝,焊接质量可保证,并使焊缝及热影响区离开最大应力点的位置,故抗疲劳性能好。常用于o S≥500MPa的容器开孔及在低温、高温或受交变载荷的大直径容器开孔。缺点是锻件供应困难,制造繁琐,成本较高,只在重要的设备中使用。采用厚壁管补强,接管的加厚部分处于最大的应为区域内,比补强圈更能有效地降低应力集中系数。这种形式结构简单,制造与检验都很方便,但必须保证全焊透焊接。对于低合金高强度钢,由于它比一般低碳钢有较高的缺口敏感性,所以一般都采用厚壁管补强型式。 (3)整体加厚壳体补强 整体加厚壳体补强结构是以增加整个简体或封头的壁厚来降低开孔附近的应力,其开孔补强计算可按等面积补强法进行计算。根据理论和实验分析,开孔后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明显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 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很大,因此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等面积法,二是分析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作以比较和分析。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压力容器上的开孔是不可避免的,如要开进料口、出料口、人孔等。容器开孔后,一方面由于器壁承受载荷截面被削弱,引起局部应力的增加和容器承载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器壁开孔和接管也破坏了原有结构的连续性,在工艺操作条件下,接管处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开孔边缘会出现很高的应力集中,形成了压力容器的薄弱环节。因此,设计上必须对开孔采取有效的补强措施,使被削弱的部分得以补偿。 开孔补强基本原理 2.1.等面积法 该法是以受拉伸的开孔大平板作为计算模型的,即仅考虑容器壳体中存在的拉伸薄膜应力,且以补强壳体的一次总体平均应力作为补强原则。当开孔较小时,开孔边缘的局部应力是以薄膜性质的应力为主的,但随着壳体开孔直径增大,开孔边缘不仅存在很大的薄膜应力,

而且还产生很高的弯曲应力。 等面积法的开孔补强结构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当离孔边缘的距离越大,越接近薄膜应力。它的特点是:角焊缝,具有应力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点,受力状态不好。 2.2.分析法 这种补强方法是以壳体极限分析为基础的,相对等面积法合理得多,但须受开孔壳体和补强接管的尺寸限制。这种方法优点是:克服等面积法的缺点,在转角处采用圆滑过渡,减少结构形状的突变,减小应力集中程度。将补强面积集中在应力最高点,充分利用补强面积,使补强更经济、合理。 对比分析 3.1.等面积法 等面积法顾名思义:壳体截面因开孔被削弱的承受强度的面积,须有补强材料予以等面积补偿,其实质是壳体截面因开孔丧失的强度,即被削弱的“强度面积”A乘以壳体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σ]t,即A[σ]t,应由补强材料予以补偿,当补强材料与壳体材料相同时,

详解压力容器中开孔补强的一般规定及限制要求

详解压力容器中开孔补强的一般规定及限制要求 引言 压力容器上的开孔不仅影响结构强度,还会因为接管有着各种载荷所产生的应力、温度应力,以及容器材质和制造缺陷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往往是造成容器破坏的根源,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开孔补强中的规定以及要求。 1.压力容器补强结构解析与一般规定压力容器的补强结构可分为:补强圈搭焊结构和整体补强结构。 1.1补强圈搭焊结构补强当容器采用补强圈搭焊结构时,其应当 符合的基本的条件 为,容器壳体名义厚度不得大于38mm补强圈的材料厚度不得 大于1.5 倍容器壳体的厚度尺寸;使用低合金钢的标准抗拉强度 应当小于540MPa若条件许可,优先举荐使用厚壁管代替补强圈进行补强。 当容器为低温压力容器的时候,补强接管应当尽可能采用后壁管进行补强,焊接焊缝应当使用全焊透结构,且焊缝圆滑过渡;带补强板的接管与容器器壁的连接接头应当符合相当于 HG/T20583中的G28 G29 G30 G33的要求。补强板采用与器壁相同的材料,带补强板的结构不得用于容器器壁厚度大于30mm 的场合,也不适用于设计温度低于-40°的场合。带补强圈的接 管与壳体的连接,以及补强圈与壳体搭接的角焊接头壳采用

GB15 0中所示结构进行,且接管端部应与容器表面齐平,端部内角应当打磨成R不小于3mm勺圆角。 ?a 强圈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但是补强效果较差,补强圈与壳体之间勺间隙不可避免,同时虽然补强圈上设有排气孔,但是补强圈结构在最终勺热处理后应力缺很复杂。 1.2整体补强结构补强当具有下列条件时,应当采用整体补强或 者局部整体补强。 ①高强度钢(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和铬钼钢(如 15CrMoR 14Cr1MoR 12Cr2Mo1R 制造的压力容器; ②补强圈勺厚度大于1.5 倍容器壁厚度; ③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MPa的第三类容器; ④容器的壳体壁厚大于或者等于38mm; ⑤疲劳压力容器或者容器盛装介质为毒性的高位介质容器。 2.等面积补强法与压力面积法的异同 国内根据国家标准GB150压力容器中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从设计方法分区可以分为,等面积法,极限分析法,安定性分析法。对比根据西德受压容器和西德蒸汽锅炉技术规程中采用的压力面积法,压力面积法可用于开孔率达0.8 的大开孔结构的情况,其计算方式为:()PW ] 式中: A补强范围内的压力作用面积;

第四章 开孔补强设计

第 开孔补强设计 根据GB 150规定,当在设计压力P c ≤2.5MPa 的在壳体上开孔,两相邻开孔中心的间距大于两孔直径之和的两倍,且接管公称外径不大于89mm 时,接管厚度满足要求,不另行补强,故该储罐中只有DN=500mm 的 人孔需要补强。 1. 补强设计方法判别 按HG/T 21518-2005,选用回转盖带颈对焊法兰人孔。开孔直径 22C d d i +==500+2×2=504 mm 。 ∵ 2/i D d <=3000/2=1500 mm 故可以采用等面积法进行开孔补强计算。 接管材料选用10号钢,其许用应力[σ]t=117MPa 根据GB150-1998中式8-1,开孔所需补强面积()r et f d A -+=12δδδ 其中:壳体开孔处的计算厚度δ=17.758mm 接管的有效厚度21C C nt et --=δδ=20-0-2=18mm 强度削弱系数[][]r t n r f δδ/==117/170=0.689 所以开孔所需补强面积为()r et f d A -+=12δδδ =504×17.758+2×17.758×18×0.311 =4238.452mm 2. 有效补强范围 2.1有效宽度B 的确定 按GB150中式8-7,得:d B 21==2×504=1008 mm nt n d B δδ++=22=504+2×18+2×20=580mm B= ()max 2, 1B B =1008 mm 2.2有效高度的确定 (1)外侧有效高度 h 的确定 根据GB150中式8-8,得: 11h = nt d δ=18504?=95.25mm 12h =接管实际外伸高度H=H 1=280mm 1h =(()min 12,11h h =95.25mm (2)内侧有效高度 2 h 的确定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25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压力容器常用开孔补强方法对比分 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很大,因此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等面积法,二是分析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作以比较和分析。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压力容器上的开孔是不可避免的,如要开进料口、出料口、人孔等。容器开孔后,一方面由于器壁承受载荷截面被削弱,引起局部应力的增加和容器承载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器壁开孔和接管也破坏了原有结构的连续性,在工艺操作条件下,接管处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开孔边缘会出现很高的应力集中,形成了压力容器的薄弱环节。

因此,设计上必须对开孔采取有效的补强措施,使被削弱的部分得以补偿。 开孔补强基本原理 2.1.等面积法 该法是以受拉伸的开孔大平板作为计算模型的,即仅考虑容器壳体中存在的拉伸薄膜应力,且以补强壳体的一次总体平均应力作为补强原则。当开孔较小时,开孔边缘的局部应力是以薄膜性质的应力为主的,但随着壳体开孔直径增大,开孔边缘不仅存在很大的薄膜应力,而且还产生很高的弯曲应力。 等面积法的开孔补强结构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当离孔边缘的距离越大,越接近薄膜应力。它的特点是:角焊缝,具有应力突变,易产生应力集中点,受力状态不好。 2.2.分析法

压力容器壳体的开孔与补强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本章重点内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回转壳体上开小孔造成的应力集中; (2) 开孔补强的原则、补强结构和补强计算; (3) 不另行补强的要求; (4) GB150-98对容器开孔及补强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容器开孔附近的应力集中 1、 相关概念 (1)容器开孔应力集中(Opening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 在压力容器或设备上开孔是化工过程操作所决定的,由于工艺或者结构的需要,容器上经常需要开孔并安装接管,例如:人孔、手孔、进料与出料口等等。容器开孔接管后在应力分布与强度方面会带来下列影响: ◆ 开孔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分布并引起应力集中。 ◆ 接管处容器壳体与接管形成结构不连续应力。 ◆ 壳体与接管连接的拐角处因不等截面过渡而引起应力集中。 上述三种因素均使开孔或开孔接管部位的引力比壳体中的膜应力大,统称为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 (2)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 常用应力集中系数Kt 来描述开孔接管处的力学特性。若未开孔时的名义应力为σ,开孔后按弹性方法计算出的最大应力为σmax ,则弹性应力集中系数为: σ σmax = t K (1) 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于开孔问题研究的两大方向是: ? 研究开孔应力集中程度,估算K t 值; ? 在强度上如何使因开孔受到的削弱得到合理的补强。 2、平板开小孔的应力集中 Fig. 1 Variation in stress in a plate containing a circular hole 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tension

压力容器壳体的开孔与补强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补强 本章重点容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回转壳体上开小孔造成的应力集中; (2) 开孔补强的原则、补强结构和补强计算; (3) 不另行补强的要求; (4) GB150-98对容器开孔及补强的有关规定。 第一节 容器开孔附近的应力集中 1、 相关概念 (1)容器开孔应力集中(Opening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 在压力容器或设备上开孔是化工过程操作所决定的,由于工艺或者结构的需要,容器上经常需要开孔并安装接管,例如:人孔、手孔、进料与出料口等等。容器开孔接管后在应力分布与强度方面会带来下列影响: ◆ 开孔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分布并引起应力集中。 ◆ 接管处容器壳体与接管形成结构不连续应力。 ◆ 壳体与接管连接的拐角处因不等截面过渡而引起应力集中。 上述三种因素均使开孔或开孔接管部位的引力比壳体中的膜应力大,统称为开孔或接管部位的应力集中。 (2)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 常用应力集中系数Kt 来描述开孔接管处的力学特性。若未开孔时的名义应力为σ,开孔后按弹性方法计算出的最大应力为σmax ,则弹性应力集中系数为: σ σmax = t K (1) 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于开孔问题研究的两大方向是: ? 研究开孔应力集中程度,估算K t 值; ? 在强度上如何使因开孔受到的削弱得到合理的补强。 2、平板开小孔的应力集中 Fig. 1 Variation in stress in a plate containing a circular hole and subjected to uniform tension

船体结构开孔及补强规则

1 船体结构开孔及补强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体构件上的应力区域,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规则及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海船(船长≥建造过程中管系、电缆穿过船体构件时的开孔规则及补强形式,其它类型船舶及海上工程设施可参照执行。 2. 船体结构开孔规则 2.1 开孔基本原则 2.1.1 开孔形状一般为圆形或腰圆形,孔长轴应沿结构跨度方向或船长方向布置,如需矩形开孔时,其四角需有足够大的圆角,圆角半径R≥h/8(h 为孔高)且R≥30。 2.1.2 开孔应远离流水孔、透气孔、减轻孔、人孔、型材贯穿孔等。 2.1.3 开孔边缘应光顺,无影响强度的缺口。 2.1.4 在强构件腹板上开孔时,其开孔位置应尽可能设置在构件的中和轴处或偏近骨架带板(即甲板、壁板或外板)一边,避免在近面板处开孔。 2.1.5 所有肋板、旁桁材上均应开人孔; 所有肋板、旁桁材、纵骨均应有适当的流水孔、透气孔,并应考虑泵的抽吸率;除轻型肋板外,开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双层底高度的50%, 否则应予加强。各肋板开孔位置在船长方向应尽量按直线排列, 以便利人员出入。在肋板的端部和横舱壁处的1 个肋距内的旁桁材上, 不应开人孔和减轻孔, 否则开孔边缘应予加强,肋板及旁桁材在支柱下的部分一般不应开孔, 否则应作有效加强。 2.1.6 船中0.75L 区域内双层底中桁材不允许开孔,特殊情况下必须开孔时,应予以有效加强;船中0.75L 以外中桁材上开孔高度不应大于该处中桁材高度的40%。 2.1.7高强度钢构件尽量少开孔,若开孔应采用圆形或腰圆形。 2.1.8开孔边缘不要靠近板缝,至少离开50mm; 开孔与板缝相交时,孔边缘离板缝不小于75mm,孔中 以全部开孔的最大外轮廓尺寸作为开孔计算的宽度和长度,密集小孔可扩为一腰圆孔。 2.1.10 开孔总长度不能超过0.6肋距(或0.6纵骨间距),开孔应分散,不能同时密集在邻近的肋距(或纵骨间距)内。 2.1.11在船舯0.5L 区域内的强力甲板上开孔,其圆角半径为开口宽度的1/24(Rmin≥300mm)。如舱口围板为套环形式时,圆角半径Rmin≥150mm。 1 2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