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姓名:学号:

一、技术指标

1)工作频率:26.5~40GHz 2)输入/输出驻波比:<1.2

3)插入损耗:<1.0dB

二、理论分析

随着微波毫米波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集成电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毫米波频段,主要的传输线有波导和平面传输线两种。随着平面传输媒介的研究发展,混合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应用的日趋广泛,微带电路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金属空波导,成为微波、毫米波电路的重要传输线。然而,目前许多毫米波测试系统和器件仍采用金属空波导。因此,如何实现低损耗的波导与微带线的转换就成了微波毫米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常用的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方式有两种,都是将微带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一种是介质面垂直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H面探针,如图1所示,另一种介质面平行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E面探针,如图2所示。

图1 H面探针图2 E面探针

微带探针转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波导一微带过渡形式并且它有明显的优点。它的插人损耗低,回波损耗小,具有较大频宽,且其结构紧凑,加工方便,装卸容易。本文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宽面插入,并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微带过渡段我们采用渐变结构。通过优化探针插入深度d,微带变换器的长度1

s s,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L,探针和微带变换器各自宽度,1

导短路处的距离L,得到满足指标的结果。

一、 设计过程:

(1) 利用ADS 软件里的微带计算工具得出中心频率为33.5GHz 处的微带的宽

度0.77Sx mm =,如图3所示。

图3 50欧姆微带线宽

(2) 在HFSS 中建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包括微带金属条,微带基板,以及

包围空气腔三部分。利用对称性以YZ 面为对称面切掉一半可以减少计算时间。

图4 仿真模型

(3) 设置三部分的材料属性,其中微带金属条为PEC ,微带基板为

Duriod5880(厚度0.254mm =,相对介电常数 2.2=)。包围空气

腔设为真空(默认)。

(4)设置波端口1,2。都为1个模式,如图5。

图5 波端口1 波端口2

(5)设置边界条件如图6。其中微带被包围空气腔的上面设置辐射边界,对称YZ面设置为Prefect H面。

图6 边界条件

(6)设置求解,扫频。然后设置5个优化变量(优化探针插入深度以及微带变换器的长度,1

s s,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

d L,宽度,1

导短路处的距离L),优化目标即为设计指标。

二、设计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优化得到最佳优化值如下图7中所示:

图7 优化变量

优化结果为:

图8 优化结果图

驻波比在整个频段内均小于1.2,插入损耗在整个频段内均小于0.3dB,故在全频段内满足设计要求,但是仍有一些不足。这种结构

只是仿真结果,实际加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比如(1)在波导短路面及拐弯处设计倒角,便于加工;(2)为波导腔及约束腔内基板设计固定基板使其固定。

腔体滤波器设计报告

一、技术指标

二、理论分析

(1)腔体耦合滤波器的介绍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频率拥挤日趋严重,对频率的分隔要求也越来越高。微波滤波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网络综合法进行设计,速度,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这些方法掌握起来,也是十分繁锁和困难的。近年来各种三维电磁仿真软件的商业化发展,一系列象HFSS这样的可以达到准确计算的软件不断涌现,飞

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也使得这类软件的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在滤波器的设计仿真和实现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设计水平进入到一个数值化时代。

腔体耦合滤波器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窄带滤波器结构。研究这种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谐振腔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在通带附近的具有选择性好、插损小的特点。滤波器的谐振腔体有多种类型,包括介质谐振器、同轴谐振器、波导谐振器、螺旋谐振器和平面结构谐振器等。

(2)选择滤波器腔体结构考虑的因素

腔体体积;Q值;寄生通带;可调范围可实现的带寛;耦合结构;耦合结构的灵敏度;对不需要模式的耦合隔离;功率容量;温度稳定性等。

(3)腔体耦合滤波器设计的基本思路

从集中参数低通原型出发,经过频率变换获得集中参数电路模型。然后用不同的结构去实现。由耦合矩阵出发设计腔体耦合滤波器。

一、设计过程:

(1)利用CoupleFil软件来确定设计参数。受温度漂移、击穿功率和群时延等技术指标的限制,滤波器设计的工作带寛要比用户要求的带寛宽一些。通常,设计带寛比用户要求大20%左右。由此得出采用7腔直接耦合即可满足指标,以下为7腔设计的参数图:

(2) 单腔仿真

选择梳状结构腔体,梳状结构腔体的大小和杆的粗细主要影响腔体Q 值。可根据谐振杆的尺寸适当选择腔体尺寸和谐振杆其它尺寸的初值。通过单腔仿真应该获得如下信息:1工作模式的谐振频率;2通过计算与工作模式相邻模式的频率,确定寄生通带的大概位置;3通过计算腔体Q 值,确定滤波器的插损;4通过计算腔体内的场分布,确定滤波器电场最大点的位置和场强。仿真模型如下:

(3)腔体间耦合结构仿真

通常,腔体间主耦合通道选择空间耦合或膜片耦合。探针耦合和耦合环耦合常用于交叉耦合。直接耦合较少采用。如果不考虑耦合结构所占的空间大小,我们可以选择空间耦合作为腔体间的耦合结构。

建立耦合结构模型全部材料选择理想材料(金属=PEC;介质无耗);如果,不关心寄生通带的影响,计算模型可以利用对称性。仿真模型如下:

(4)设计输入输出结构

使用容性耦合,容性耦合的特点:1电耦合;2耦合量与天线和杆之间的距离以及耦合点的位置有关。仿真模型如下:

(5)得到HFSS仿真模型并且得出仿真结果

二、设计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仿真结果如下:

讨论:

一般要对最后的滤波器实体模型作参数分析;优化和稳定性分析,同时PASS数足够大和误差的设置足够小,才可以保证仿真中结果的收敛。通常,对滤波器的优化是在等效电路分析的阶段。参数分析使用实体模型是在部分结构分析中使用。如果,实体模型正确,仿真方法得当,计算结果是可信的。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姓名:学号: 一、技术指标 1)工作频率:26.5~40GHz 2)输入/输出驻波比:<1.2 3)插入损耗:<1.0dB 二、理论分析 随着微波毫米波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集成电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毫米波频段,主要的传输线有波导和平面传输线两种。随着平面传输媒介的研究发展,混合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应用的日趋广泛,微带电路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金属空波导,成为微波、毫米波电路的重要传输线。然而,目前许多毫米波测试系统和器件仍采用金属空波导。因此,如何实现低损耗的波导与微带线的转换就成了微波毫米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常用的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方式有两种,都是将微带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一种是介质面垂直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H面探针,如图1所示,另一种介质面平行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E面探针,如图2所示。 图1 H面探针图2 E面探针 微带探针转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波导一微带过渡形式并且它有明显的优点。它的插人损耗低,回波损耗小,具有较大频宽,且其结构紧凑,加工方便,装卸容易。本文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宽面插入,并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微带过渡段我们采用渐变结构。通过优化探针插入深度d,微带变换器的长度1 s s,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L,探针和微带变换器各自宽度,1 导短路处的距离L,得到满足指标的结果。

一、 设计过程: (1) 利用ADS 软件里的微带计算工具得出中心频率为33.5GHz 处的微带的宽 度0.77Sx mm =,如图3所示。 图3 50欧姆微带线宽 (2) 在HFSS 中建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包括微带金属条,微带基板,以及 包围空气腔三部分。利用对称性以YZ 面为对称面切掉一半可以减少计算时间。 图4 仿真模型 (3) 设置三部分的材料属性,其中微带金属条为PEC ,微带基板为 Duriod5880(厚度0.254mm =,相对介电常数 2.2=)。包围空气

同轴-波导转换器

同轴波导转换器 一. 激励准则 将坡印亭定理应用于激励耦合问题,可推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激励准则。 假设E 和H 是波导中某一模式的电场和磁场,*e J 和m J 是外加的等效电流源 和磁流源,及探针。如果()0e m V E J H J dv **+=? 那么该种模式的场是不能被激励 的,否则是可以被激励的。 从这条准则可知,要使电磁波同轴与波导之间有效转换,应使探针位于E 最强,且方向与其平行的位置;或者使用环状探针,放在H 最强,且环平面与其 垂直的位置。 二. 半封闭矩形波导的TE 10模式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核姆赫兹方程,可得半封闭波导的TE 10模式的解析解: 0,0sin sin sin cos cos sin x z y y z z x z z z z E E H x E A k z a iAk x H k z a iA x H k z a a k ππωμ ππωμ===== =-= (z 的零点取在封闭端) 以L 波段WR-650波导为例,用HFSS 软件分析其内部场分布以及波壁上的电 流分布情况。WR-650的参数如下:内部尺寸165.1mm ×82.55mm ,外部尺寸169.16mm ×86.66mm ,工作频带1.12GHz-1.70GHz ,截止频率0.908GHz 。

图1.电场分布图2.磁场分布 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且动画显示,半封闭波导内的波模是驻波。 图3.波导壁上的电流分布 比较图1和图3可以发现,波导壁上的电流分布与波导内部与其平行的平面上的电场分布相同。 三.同轴探针的最佳安装位置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探针应安置在距封闭端1/4(或3/4,5/4,…)波长的位置,且垂直于并位于宽边中央。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要点

学校代码:10385分类号:学号:密级: 学士学位论文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Design of coaxial to waveguide transducer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 研究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华侨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侨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签名日期:

摘要 同轴—波导转换器是微波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基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对导播系统中电磁波传播性能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应用在8-18GHz的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设计中的情况。通过同轴—脊波导—矩形波导转换,并在脊波导上加载阶梯,很好地改善了阻抗匹配效果,提高了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传输性能。阻抗变换是为了消除带内不良反射,以获得良好匹配的一种微波器件,广泛用于微波电路和天线馈电系统中。其结构上大致分为阶梯式和渐变式。前者能够比后者获得更好的带内波纹系数和更短的长度。对阶梯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主要分为传统设计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法。本文的仿真结果证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在设计同轴—波导转换器中的有效性,在8-18GHz的倍频程带宽内驻波小于1.25,产生的高次模非常小。 关键词:同轴—波导转换脊波导波导阶梯阻抗变换 I

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 设计报告

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 学生姓名:学号: 单位:时间:2010年5月6日 一、技术指标: 请设计一只Ka波段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工作频率:26.5~40GHz 输入/输出驻波比:<1.2dB 插入损耗:<1.0dB 二、理论分析 目前常用的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方式有两种,都是将微带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一种是介质面垂直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H面探针,如图1所示,另一种介质面平行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E面探针,如图2所示。本课题采用的是E面探针过渡,下面详细介绍本课题中的微带-波导过渡设计方法。 图1 H面探针图2 E面探针 微带—波导过渡的构成形式如图3所示,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任一个沿探针方向具有非零电场的波导模将在探针上激励起电流。探针附近被激励起的高次模存储无功功率的局部场,使接头具有电抗性质。由于探针过渡具有容性电抗,一段具有感性电抗的高阻线被串联在探针过渡器后面,以消除容性电抗,然后利用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器实现与混频电路内微带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对微带-波导过渡性能有较大影响的电路参数共5个,由表1列出。探针插入处波导开窗的大小对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在设计时可先将其确定。一般的原则是开窗越小越小越好,以形成截止波导。

探针距波导终端短路面的长度D我们取四分之波导波长,因为终端短路后,波导内形成驻波,波节间距离为二分之波导波长,取四分之波导波长的短路长度,可以保证探针在波导内处于最大电压,即电场最强的波腹位置,以达到尽量高的耦合效率。 探针长度探针宽度高阻线长度高阻线宽度波导短路面 距离 L1 w1 L2 w1 D 表1影响微带-波导过渡性能的参数 三、设计过程: 确定中心频率为大气窗口35GHz,频段为26.5GHz到40GHz。确定矩形波导尺寸、基板的材料和尺寸以及微带金属条带的初始尺寸并建立模型。此处采用WR-28标准矩形波导,尺寸为7.112mm*3.556mm,基板材料选用Rogers5880型基片,厚度为0.254mm,相对介电常数为2.2,微带金属条带厚度为0.035mm,由ADS中LineCalc 计算得中心频率35GHz处50欧姆微带线宽度为0.754mm。 通过设计矩形波导宽边开口的宽度和长度,使其达到将波导中的能量传播到微带线的要求,并抑制带内谐振,主要考虑到要对高次模进行抑制和衰减,开口不能过大,应该保证开口能够对高次模有20dB的衰减,通过仿真优化,观察gamma实部可确定其对高次模的衰减大小。最后确定开口宽2.5mm,高1mm,可以满足衰减而且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驻波比。 由于参考论文得到相应的初始值,用HFSS建立如图5所示的探针过渡仿真模型,然后对重要参数进行扫参优化。最终的参数结果:探针宽度w1为0.5 mm,探针长度L1为1.8 mm,高阻线宽度w2为0.3 mm,高阻线长度L2为0.1 mm,波导短路面至端口的距离D为8.6 mm。

常用界面尺寸WR28 BJ320波导同轴转换

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和微波通讯领域中,同轴矩形波导转换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件,在很多微波系统中,例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载波终端设备等,普遍用到了同轴波导转换。在微波输入、输出电路中,较强的反射波将可能对发射机或其它级联器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微波系统性能不稳定,因此对转换的基本要求是:(1)低驻波、低插入损耗;(2)有足够的频带宽度;(3)便于设计加工。 波导转换的作用: 在射频微波领域的信号传输中大部分是需要传输线知来进行信号传导,其中同轴线和道波导管广泛用来传输微波射频能量。内这两种传输线在大小尺寸和材质以及传输特性上有巨大的差异。为将两种传输线互连就需要同轴波导转换器。 波导同轴转换的功能: 在射频微波领域的信号传输,我们出了无线信号的传输不需要传输线以外,大部分场景还是需要传输线来进行信号传导,其中同轴线和波导管广泛用来传输微波射频能量。市面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波导管是矩形波导管,通信最常用的同轴线是50Ω的同轴电缆组件,这两种传输线在大小尺寸和材质以及传输特性上有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工程师经常会遇到需要将两种传输线互连的场合,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同轴波导转换器。同轴波导转换器在各种雷达系统、精密制导系统以及测试设备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轴线和波导各自传输时带宽比较宽,相连后带宽取决于转换器,也就是取决于同轴波导特性阻抗的匹配。 介绍一种常用的界面尺寸的波导同轴转换:WR28A(BJ320)作为介绍例子 1. WR28A波导同轴转换器,此转化器常应用于微波测量、微波设备、微波系统和微波工程中。 2.频率覆盖范围:26.5~40.0GHz;波导规格为WR28(BJ320),连接器2.92mm/2.4mm标准接口; 3.驻波比:<1.20 3.具有频带宽、规格品种齐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低 4.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雷达、无线通讯、工业微波、微波测试测量系统、医用微波系统等。

Ka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摘 要:本文在了解矩形波导、微带线的传输理论及分析了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的特性后,利用HFSS 仿真软件对它进行仿真并优化,设计出了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电路。满足实验要求:在Ka 频段26.5GHz~40GHz 内的输入/输出驻波比≤1.2,插入损耗≤1.0dB 。 关键词:Ka 波段,微带线,矩形波导,HFSS ,转换电路 Abstract :After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ransmission theory of rectangular waveguide and micro-strip lin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ity of Ka-ban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form circuit, this paper will design the Ka-band waveguide micro-strip transform circuit by the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HFSS.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he input/output standing wave ratio is 1.2 within the Ka frequency range 26.5GHz~40GHz and the insertion loss is 1.0dB. Key word :Ka-band ,Micro-strip, Waveguide, HFSS , Transform circuit 1. 引言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是各种雷达、通讯、电子对抗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无源转接过渡,又是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随着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带线又是微波、低频段毫米波电路的主要传输线,而实现波导-微带的过渡就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Ka 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转换的微波特性,设计了宽频带Ka 波段波导—微带转换器,并用HFSS 软件对它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其仿真结果达到理想中的预期值。 2. 特性分析及设计思路 2.1 矩形波导的传输理论 在矩形波导中最低次模是10TE 模,它的各场表达式为: ()y 10=sin j t z a E j H x e a ωβωμππ-??- ??? ()y 10=s i n j t z a H j H x e a ωββππ-?? ??? ( )z 10=cos j t z H H x e a ωβπ-?? ??? 0x y y E E H === (1) 由22c k ωμε=决定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用c f 表示;相应的波长称为截至波长,用c λ表示。对于矩形波导中的10TE 模,求得其截至波长为:

微带-波导转换教材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 刘云生 201222040512 设计目的: 设计一只Ka波段波导到微带转换电路。其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工作频率:26.5~40GHz 输入/输出驻波比:<1.2 插入损耗:<1.0dB 一、设计思路 微带探针转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波导-微带过渡形式并且它有明显的优点。它的插人损耗低,回波损耗小,具有较大频宽,且其结构紧凑,加工方便,装卸容易。 图1和图2中所示为常用微带探针转换结构图,我们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宽面插入,并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微带过渡段我们采用渐变结构。通过优化探针插入深度d,微带变换器的长度1L,探针和微带变换器各自宽度,1 s s,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导短路处的距离L,得到满足指标的结果。

图1 H面微带探针转换结构图 图2 E面微带探针转换结构图 二、设计过程: (1)利用ADS软件里的微带计算工具得出中心频率为33.5GHz处的微带的宽度0.77 ,如图3所示。 Sx mm 图3 50欧姆微带线宽 (2)在HFSS中建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包括微带金属条,微带

基板,以及包围空气腔三部分。利用对称性以YZ面为对称面切掉一半可以减少计算时间。 图4 仿真模型 (3)设置三部分的材料属性,其中微带金属条为PEC,微带基板为Duriod5880(厚度0.254mm =)。包围空气 =,相对介电常数 2.2 腔设为真空(默认)。 (4)设置波端口1,2。都为1个模式,如图5。 图5 波端口1 波端口2 (5)设置边界条件如图6。其中微带被包围空气腔的上面设置辐射边界,对称YZ面设置为Prefect H面。

8_18GHz同轴_波导转换器的分析与设计

第24卷增刊微波学报 V ol.24 Supplement 2008年10月 JOURNAL OF MICROW A VES Oct. 2008 8-18GHz同轴-波导转换器的分析与设计 魏振华田立松冯旭东尹家贤胡粲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系,长沙410073) 摘要:同轴—波导转换器是微波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基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对导播系统中电磁波传播性能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结构应用在8-18GHz的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设计中的情况。通过同轴—脊波导—矩形波导转换,并在脊波导上加载阶梯,很好地改善了阻抗匹配效果,提高了同轴—波导转换器的传输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脊波导和波导阶梯在设计同轴—波导转换器中的有效性,在8-18GHz的倍频程带宽内驻波小于1.22,产生的高次模非常小。 关键词:同轴—波导转换,脊波导,波导阶梯阻抗变换 Analysis and Design on 8-18GHz 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WEI Zhen-hua, TIAN Li-song, FENG Xu-dong, YIN Jia-xian,HU Can-bin (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UDT,Changsha 410073, China ) Abstract: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icrowave system.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ridge waveguide and waveguide ladder exerted on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guided wav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ituations of these two structures applied in the 8-18 GHz broadband coaxial-waveguide converter designation. Through the conversion of coaxial - ridge waveguide - rectangular waveguide, and ladder loading of ridge waveguid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edance matching is well-improved,and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coaxial-waveguide converter is highly-advanced.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ridge waveguide and waveguide ladder in designing coaxial- waveguide converters.The VSWR of 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less than 1.22 in the 8-18 GHz octave bandwidth, and the high modulus produced is very small. Key words:Coaxial-waveguide transition, Ridge waveguide, Waveguide ladder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引言 同轴波导转换器在微波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是雷达设备、精确制导和微波测试电路中的重要无源连接器件。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低驻波、低插入损耗。 同轴波导转换器的相对带宽比较小,驻波小于1.1时最多可以达到10%的带宽[1];在同轴腔体内设置周期性光带隙(PBG)的内导体介质支撑垫、矩形波导内设置阶梯阻抗变换,这种设计方法在25-40GHz的带宽内驻波小于1.25,但相对带宽只有46%[2];利用波导阶梯变换,在714-2500MHz的带宽内驻波小于1.74,但是驻波小于1.22的带宽范围只有其中的850-1150 MHz[3]。但是以上两种设计在超过倍频程的带宽时产生的高次模会比较大,影响传输性能。 本文所设计的8-18GHz的超宽带同轴波导转换器,工作频带超过倍频程,相对带宽达到72%,设计要求频带内驻波小于 1.22(即回波反射小于-20dB),而且要求频带内高次模非常小。同轴电缆采用常用的外半径为2mm,内半径为0.6mm,介电常数为2.08的标准50Ω同轴电缆。 1 理论分析 矩形波导中插入了探针,并在宽壁上开孔,这在波导同轴转换处引入了电抗,造成波的反射,使 *收稿日期:2008-04-06

同轴波导转换

L波段同轴线—矩形波导转接头的宽带设计与实现 刘建生居继龙张良 (中国传媒大学京隆广播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4) 【摘要】文章介绍了L波段同轴线—矩形波导转接头的一种理论模型,并对转接头的输入阻抗和带宽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转接头的带宽特性可以通过改变探针形状和在矩形波导宽壁上添加若干调谐螺钉而得到充分改善。最后,利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3.4,对这种模型进行了全波分析和优化,最佳传输特性能够实现在全波导带宽内(1.13~1.73GHz)回波损耗-28dB以下,从而验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关键词】L波段;宽带;转接头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Broad Band Rectangular Waveguide-Coaxial Adapter at L-band LIU Jian-sheng, JU Ji-long,ZHANG Liang (Beijing-Lund Broadcasting Tech Lab,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axial-rectangular waveguide adapter at L-band. Input impedance and band width for the adapter is researched. After a careful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bandwidth of the adapter could be fully improved by changing the probe shape and adding some tuning screws at the broad wall of the rectangular waveguide. In the end, the full-wave analysis and optimizing of a L-band coaxial-rectangular waveguide adapter are presented,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COMSOL Multiphysics 3.4 which i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optim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urn loss from the coax-to- rectangular waveguide transition is better than -28 dB at the total bandwidth (1.13~1.73GHz) of corresponding rectangular waveguide. The result shows the structure is feasible. Key words: L-band; Broad band; Adapter 1.引言 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和微波通讯领域中,同轴—矩形波导转换接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件。在好多微波系统里,例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载波终端设备等,普遍用到了同轴波导转换接头。在微波输入、输出电路中,较强的反射波将可能对发射机或其它级联器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微波系统性能不稳定,因此对转换的基本要求是:(1)低驻波、低的插入损耗;(2)有足够的频带宽度;(3)便于设计加工。 到目前为止,宽带同轴波导转换的方法主要有:利用阶梯波导转换、探针套介质转换等。阶梯波导转换是一种有良好过渡特性的结构,但需要精确的机械加工,体积也较大;探针套介质转换型接头的同轴内导体用介质套住,虽然这样降低了波导的等效阻抗,减小了阻抗对频率变化的敏感性,从而展宽了频带,但是,加了介质套筒后,会降低转换器的功率容量,因此这种装置多用于功率较低的情况。而且据[8]报道,内导体加介质护套对电大尺寸的转接头并不能改善带宽,但对电小尺寸的转接头,在低介电常数时,可以增加带宽。

微带--波导转换Waveguide-to-Microstrip

Narrow Band Ridge Waveguide-to-Microstrip Transition for Low Noise Amplifier at Ku-Band Zahid Yaqoob Malik, Abdul Mueed, Muhammad Imran Nawaz Cent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Commision Abstract- A compact Ku-band waveguide-to-microstrip transition integrated with low noise amplifier is designed. It acts as an interconnect between waveguide antenna and RF receiver modules. The transition design consists of standard waveguide WR62, a cavity for the low noise amplifier and a solid transformer section in the form of a staircase called ridge. The ridge is fixed in the bottom wall of a waveguide with the help of a screw. The centre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onnector is brought near this transformer but doesn’t touch the transformer; these elements together with the back of the staircase and an adjacent portion of the bottom wall define a magnetic field coupling loop. This design methodology gives us narrow bandwidth of 500MHz at Ku-band and hence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 filter in receiver sect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I.I NTRODUCTION Lower loss of waveguide at higher frequencies above X band is advantageous as compared to the coaxial line. At higher frequencies, waveguide-to-microstrip transitions replace waveguide to coaxial transitions to act as interconnects between modules and antennas. These transitions can be also be made to operate at Millimeter wave bands. Waveguide is made from a single conductor which usually propagates a dominant TE mode, having a cutoff frequency below which the waveguide is highly attenuative.Most of the transitions are designed to operate within the frequency band of dominant mode propagation only. As compared with coaxial line, waveguide modes have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that tend to make transition design more challenging. The impedance of each of waveguide modes changes with frequency. In addition, the impedances of standard waveguides are much greater than 50 ohms, typically a few hundred ohms. Consequently, the bandwidth for most waveguide-to- microstrip transitions rarely reaches the full dominant mode bandwidth [1]. Microstrip-to-waveguide transiti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esting and evaluating millimeter-wave hybrid and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combining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waveguide components [2]. The present transition relates to a ridge waveguide-to-microstrip line transition for an amplifier which uses 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or the like. Generally, a waveguide-to-coaxial line transition or a waveguide-to-microstrip line transition is employed to supply an FET with a microwave signal coming in through antenna [5]. The transition apparatus may off-course utilize the magnetic field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energy propagating in the waveguide. If the inner conductor of the 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 is utilized as a probe to couple to this magnetic field, then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oaxial line may be aligned with the propagating axis of the waveguide. With such an orientation of ax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es less space than those depending upon electric field coupling [6]. This transition provides a simplified and compact structure for waveguide-to-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 This transition consists of three main subassemblies. The first part is a standard Ku-band waveguide WR62. The second part is impedance transforming section which is mounted in the WR62 waveguide with the help of a screw, the third part is the low noise amplifier cavity having the centre pin of coaxial transmission line. This pin is brought close to the staircase transformer to a side with the waveguide on one end and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alumina substrate used for the low noise amplifier in the cavity. Rest of the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The design of the ridge is discussed in section II. Section III discusses simulation work. In section IV, manufacturing details and test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e work is concluded in section V. II.D ESIGN OF THE R IDGE Impedance Matching Section is designed to match the higher impedance of a waveguide section to a coaxial line, the general practice is to decrease the narrow dimension of the waveguide, tha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roadwalls of a rectangular waveguide in a series of steps so as to arrive at an internal dimension that achieves an acceptable impedance match with a satisfactory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VSWR). The impedance matching transformer (ridge) consists of five quarter wave sections as shown in figure 1. These sections take the form of a staircase of individual steps. The heights of the steps which are generally unequal are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a set of numerical coefficients referred to as Techbyscheff coefficients [3]. The distance AB between the cavity wall and the end face of the first step is between 0.01 λ and 0.1 λLNA cavity is approximately one quarter of a wavelength. The width of each step is generally between one third and one the first transformer section. This impedance level is dependent

同轴-波导转换器英文例句

同轴-波导转换器英文例句 1. New Structure of Broad Band Coaxial-Rectangular Waveguide Transition in UHF Band UHF宽带同轴-矩形波导转换器新结构 2. Development of a Miniaturized Air-tightness Rectangular Waveguide-coaxial Converter 小型气密矩形波导-同轴转换器的研制 3. The design of coaxial-to-rectangular waveguide transitions adapter with SMA connector at high frequency 在高频段下带SMA接头的同轴——矩形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4. rectangular-circular waveguide transducer 矩形-圆形波导转换器 5. Rectangular-ellioptical waveguide transformer 矩形椭圆波导变换器 6. Research of 8 Millimeter Waveguide to Coaxial Convert, Power Transmit and Detect Technology; 8mm波导同轴转换和波导功率传输及检波技术研究 7. Design of Rectangle Waveguide to High-Power Overmoded Circular Waveguide Mode Convertor 矩形波导到高功率过模圆波导模式转换器的设计 8.

低插损 低驻波BJ100 WR90A波导同轴转换

波导同轴转换的作用: 在射频微波领域的信号传输中大部分是需要传输线知来进行信号传导,其中同轴线和道波导管广泛用来传输微波射频能量。内这两种传输线在大小尺寸和材质以及传输特性上有巨大的差异。为将两种传输线互连就需要同轴波导转换器。 在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和微波通讯领域中,同轴矩形波导转换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件,在很多微波系统中,例如: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载波终端设备等,普遍用到了同轴波导转换。在微波输入、输出电路中,较强的反射波将可能对发射机或其它级联器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干扰,导致微波系统性能不稳定,因此对转换的基本要求是:(1)低驻波、低插入损耗;(2)有足够的频带宽度;(3)便于设计加工。 介绍一种常用的波导同轴转换:UIYWTCWR90A(BJ100)作为介绍例子 1. UIYWTCWR90A波导同轴转换,此转化器常应用于微波测量、微波设备、微波系统和微波工程中。 2.频率范围:8.2-12.5GHz;波导规格为WR90,连接形式:SMA-F接口;法兰类型FBP/FBM/FBE/FUGP。 3.驻波比:<1.15 3.具有频带宽、规格品种齐全、驻波比和插入损耗低 4.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雷达、无线通讯、工业微波、微波测试测量系统、医用微波系统等。 实物图:

频率指标参考: Model Number Freq.Range (GHz) Insertion Loss Max(dB) VSWR Max Connector Type (Waveguide) Connector Type (Coaxial) CW Power (W) Peak Power (KW) Temp.(°C) UIYWTCWR90A82T125SF 8.2 ~ 12.5 0.2 1.15 WR90 (BJ100) SMA-F 50 3 -55 ~ +85 ?Listed are specific frequency ranges and other ranges are available. ?Please provide the below information when inquiring and mark * is required. * 1. The specific frequency ranges .2. Other special requests (such as Insertion Loss, VSWR, Connector Type, Dimension, etc.) 尺寸图: 优译创立于中国深圳市,主要生产的产品:射频隔离器、环形器、衰减器、负载、合路器、功分器、电桥、射频滤波器、放大器等射频微波器件。

Ku 波段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Ku波段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 黄磊,石一非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54) E-mail:hlei1125@https://www.360docs.net/doc/0314594686.html, 摘要:介绍一种Ku波段全频段的同轴波导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采用高频仿真软件HFSS 对转接器结构进行设计,分别对波导和同轴采用阻抗变换实现匹配,给出了同轴波导转换器仿真结果,将仿真结果与实际腔体测试结果相比较,分析了影响过渡性能的因素。该过渡结构覆盖Ku波段全频段,具有频带宽、插损低、驻波小等优点。 关键词:Ku波段;矩形波导;同轴;阻抗匹配; 0. 引言 同轴线和波导广泛用来传输微波射频能量,为了能用于各种场合,这两种传输线有时要互相连接,这就需要一个同轴波导转换器[1]。同轴波导转换器是各种雷达系统、精密制导系统以及测试设备种不可缺少的无源转换器件。同轴线和波导各自传输时带宽比较宽,相连后带宽取决于转换器,也就是取决于同轴波导特性阻抗的匹配[2]。本文通过高频仿真软件HFSS 对Ku波段全频段波导同轴过渡结构进行了设计、仿真和优化,实现了低插损、宽频带和驻波小等良好的过渡性能。 1 同轴波导转换器结构设计 图1(a)转换器前视图图1(b)转换器俯视图 本文中激励器深入波导内的长度为h1,变换段长度为h2,激励器中心到第一个台阶长度w2,相邻台阶长度为w1。同轴波导转换器用介质支撑,选用聚四氟乙烯。同轴与波导都采用阶梯阻抗变换,实现较宽频段的阻抗匹配[3]。波导段采用六节阻抗变换,同轴段采用两节阻抗变换。激励器探针直接与波导对面壁上,便于散热,可实现较大功率的能量传输[4]。 整个结构中对过渡性能产生影响的参数有探针和阻抗变换段的长宽、激励器中心距离窄边的距离等。仿真中通过优化以上各种参数的组合实现过渡性能的最优化。 2. 软件仿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