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过关检测卷

第二章 声现象过关检测卷
第二章 声现象过关检测卷

第二章《声现象》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运动;“禁鞭”是通过在____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答案】不是声源处

【解析】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

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不是分子运动,因为与微观的分子相比,烟尘仍然是很大的宏观物体,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

“禁鞭”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所以是通过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2.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答案】振动空气

【解析】琵琶的琴弦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然后此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里。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

【答案】声波,振动,能量

【解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向四周传播,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使物体发生振动,所以,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振动,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4.今年春节,疫情发生后,滨海支援湖北医疗队迎难逆行。2月9日,10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开展医疗救治,他们在那里战斗了38天,圆满结束了全部医疗工作。凯旋之刻,警车护卫匀速前行,现场人们听到车辆的鸣笛声是经______传播而来,以编队中某一辆警车为参照物,其他警车是

______(运动/静止)的。

【答案】空气静止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人们听到车辆的鸣笛声是经空气传播而来的。

[2]编队中的警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以编队中某一辆警车为参照物,其他警车是静止的。5.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响度声源

【解析】[1]“轻声”体现的是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这一声音的特性。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它条件一定时,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角度来看,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6.全日制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______和_______可以传声.

【答案】空气水

【解析】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垂钓小儿不敢答话,是因为声音会通过空气和水进行传播,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

7.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_____;看《蒙面唱将》节目时,嘉宾和观众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歌手是谁。(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音色

【解析】[1]“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2]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可以通过音色区分是谁在唱歌。

8.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是_____,“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_____不同。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1)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幅决定;区分音调和响度

要分清声音的高低和大小.

(2)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解: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是指声音太高了我唱不上去,高是指音调高,“引吭高歌”里的“高”是指声音很大,指的是响度.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即使没有看到他,只听他的声音也可以辨别出来,依据就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9.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________.演奏时按下不同的琴键,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音色;演奏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使弦振动的频率不同,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0.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600次,它的频率是________ Hz,人类_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

【答案】5 不能

【解析】已知某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600次,所以每秒钟振动次数

600

5

260s

=

?

次,它的

频率是5Hz.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5Hz<20Hz,该声音属于次声波,人类听不到。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设想一人以和声速相同的速度离开一正在唱歌的演员,则此人离开后()

A.始终能听到刚离开时所听到的歌声B.能听到演员继续歌唱的歌声

C.所听到的歌声音调高低始终不变D.不能听到演员的歌声

【答案】D

【解析】一人以和声速相同的速度离开一正在唱歌的演员,此人离开后,因人离家速度大小等于声音的速度,故以人为参照物,声音是静止的,即没有声音经过人,故人不能听到演员的歌声.答案选D。

12.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答案】B

【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

13.去年12月17日,央视《美丽中国唱起来》大型演出活动现场,著名歌手刘和刚一曲饱含深情的《父亲》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提高声音的音调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答案】C

【解析】(1)麦克风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A、麦克风是用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刘和刚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C正确;

D、现场观众是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故选:C。

14.一位随州籍留美学子,在家乡的一次聚会上动情地说:“我珍藏着一首乐曲《我的祖国》,前半部分是编钟演奏的,后半部分是交响乐.编钟曲让我自豪,交响乐让我振奋!”从“声音的特性”看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支曲子的主要区别在于()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答案】B

【解析】不同的乐器的材料与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却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是从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乐器的;所以应选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微波炉是用声波来加热食品的

【答案】A

【解析】震耳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产生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利用微波是利用电磁波加热食品的,故D错误,故选A。

16.微风吹过,挂坠敲击材料相同、粗细相同、长短不一的金属柱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A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尖锐程度,即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即物体振动的快慢;根据题意知道,金属管的粗细、材料均相同,但长度不同,所以微风吹过时,挂坠敲击金属管,长的金属柱振动的较慢,短的金属柱振动的较快,所以,风铃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故选A。17.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答案】C

【解析】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

18.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水中看鱼属于光的折射,针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汽车观后镜属于凸面镜,故B错;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错;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听讲课时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应选D。

19.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答案】C

【解析】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钢琴在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相同,即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它们的发声体不同,所以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答案选C.

20.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则这些瓶子所发出的声音,主要不同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

A、筷子轻轻敲击瓶口,若用力大小相同,则声音的响度相同,故A错误;

B、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是瓶子与水振动发声,瓶中的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其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则发声体相同,则声音的音色相同,故C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三、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1.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如图(甲)所示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如图(乙)所示画出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____)

【答案】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小,但音调不变,如图所示:

22.画出所示中的折射光线。

(______)

【答案】

【解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此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与入射的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不变,据此画图,

①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因为当光从空气斜垂直射入水中或者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零度。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3.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子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架,衣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架______产生的.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是将手指堵住耳朵,这次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且效果较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直接听到的声音___________ (相同/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振动固体(或细绳)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相同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轻敲衣架发出的声音是衣架振动产生的;小明将手指堵住耳

朵时,衣架发出的声音经过细绳传递到耳朵,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声的效果好;由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直接听到的声音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直接听到声音是靠固体传声,而手机播放声音是空气传声。

24.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要求:

(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

(2)简述实验过.

(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此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

【答案】探究减弱噪声的一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实验器材:声源(如收音机等)、海绵、泡沫塑料、细线或胶带纸. (2)实验过程:打开收音机,分别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比较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响度的区别. (3)两种材料的厚度,包裹收音机的方式,收音机的音量(响度),听者到收音机的距离等应保持相同.然后比较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的响度不同,即可得出结论.

【解析】先选择一种控制噪声的途径,然后围绕这个途径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具体做法为: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实验器材:声源(如收音机等)、海绵、泡沫塑料、细线或胶带纸. (2)实验过程:打开收音机,分别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比较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响度的区别. (3)两种材料的厚度,包裹收音机的方式,收音机的音量(响度),听者到收音机的距离等应保持相同.然后比较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收音机的响度不同,即可得出结论。

五、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5.小兰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红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小兰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相差0.7s ,试计算铁管的长度。(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 ,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255m

【解析】设铁管长度为x ,时间差值为t ,则有

0.7s 340m/s 5100m/s x

x x x t v v 空管

解得255m

x

答:铁管的长度为255m。

26.远处开来了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早了3秒,求火车此刻离人有多远?(钢铁的传声速度是5200m/s)

【答案】1092m

【解析】设火车到人的距离为s,根据v=s/t可得: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空气=s/v空气=s/340m/s,

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t钢轨=s/v钢轨=s/520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间比声音在钢轨传播时间多2s,

即:s/340m/s-s/5200m/s=3s,∴s≈1092m。

27.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6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答案】2040m

【解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的公式得到打雷的地方和她之间的距离;速度的公

式v=s

t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由于光速很快,光从打雷处传播到玉红处几乎不

需要时间,由v=s

t

得s=vt=340m/s×6s=2040m。

答:打雷的地方距她2040m。

28.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答案】459m.

【解析】声波从探测仪发出到障碍物的时间

t=1

2

×0.6s=0.3s,

代入公式s=vt算出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11

==1530m/s0.6=459m

s vt??

22

六、综合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9.阅读《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自从iPhone5s带着指纹识别Touch ID火了以后,这门技术已经成为iOS和Android旗舰手机上的标配了.虽然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也偶尔向Touch ID发起挑战,但仍无法撼动其地位.不过,这种情况可能要改变了,因为手机芯片厂商高通来了一发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亦称超声波Sense ID).

原有的指纹识别的原理是电容式信号感测,核心是电信号.手指(人体)的微电场与电容传感器之间形成微电流,指纹嵴与峪(波峰与波谷)间会有高低电容差,这也是描绘指纹图象的基础.超声波指纹识别如其名,是利用的是超声波去做检测.利用超声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随材料的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回波(超声波到达不同材质表面时,被吸收、穿透与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肤与空气对于声波阻抗的差异,就可以区分指纹嵴与峪所在的位置.超声波技术所使用的超声波的能量被控制在对人体无损的程度.

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势在于可以识别指纹的3D纹路,采集更精细的指纹数据,而电容式的识别是2D图象.另外一点优势是可以置于塑料、玻璃等多种材料之下,不对机身外观造成影响,不受汗水、油污的影响.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________(填“会”或“不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音.

(2)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__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超声波能够识别指纹是利用了超声波________的作用.(填“传递信息”或“具有能量”)

(4)下面是超声指纹识别系统,在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16ms、0.30ms、0.14ms、0.30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________

【答案】会 A 传递信息 D

【解析】(1)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音;(2)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模仿的蝙蝠的,故应选A;(3)超声波能够识别指纹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作用;(4)手机与手指的距离越远,反射回来的时间越长,可知只有D图符合题意,故应选D.

30.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1)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把正在发声的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

(2)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_______,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

(3)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由于管中的_______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_______,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

_________.

【答案】能量振动小真空不能传声空气柱长度音调

【解析】(1)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利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把正在发声的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的过程中,空气逐渐变少,而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由于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可以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快慢,由于音调跟频率有关,所以,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音调。

中考物理总复习效果跟踪检测第2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振动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空气__传到人耳。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 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2.(山东聊城)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海南)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 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4.(安徽)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 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 1.白族的唢呐、彝族的芦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__振动__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__音调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演奏的人能分辨出曲调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是因为各种乐器的__音色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2.(江苏省徐州市)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振动产生的,通过空 气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在可听声 的范围内. 3.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地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 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音色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 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响度__比较大的缘故。 2.(湖南娄底)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 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声现象 例题、1、(2012 自贡)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D.不同人说话的响度一定不同 【变式】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频率不同 2、(2012宜昌)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形容声音的__________大;在狭窄的空间燃烧鞭炮比在野外燃烧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_________,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变式】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优美的琴声,用夸张的语言表达物理学上的道理,在物理学上,“余音”指__________,“三日不绝”指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2.(2012 深圳)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用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 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4.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音 5. 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的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东张中学初二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 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第2页共8页 6、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右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 .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 .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9、“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软件.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 .“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 .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 D .你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第3页共8页 第4页共8页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A .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 .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 .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1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 .医生用“B 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2、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 点大喊一声,经过6s 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 .510m B .1020m C .2040m D .4080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鼓声是以 形式传播,主要是通过 传到人耳。 2、“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 3、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 度是6.75km ,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则需经过 s 才能接收到信号.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4、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 (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改变了。 5、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 6、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生,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 ,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 (高/低) 7、2016年5月29日,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产生的。 8、中考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小明和小华肩走向考场,以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9、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 (选填“高”或“大”)些。 10、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 One 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 Hz 即可。 11、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 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三、简答题(4分)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写到孙悟空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所谓“悬丝诊脉”,相传是将丝线系在病人手腕上,医生从线的另一端就可以感受出病人的脉搏跳动情况,从而来诊断病情。你能说出“悬丝诊脉”的原理吗? … …………○……………○……………装…………○……………订…………○……………线…………○……………○……………

《声现象》全章检测题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声现象 一. 填空题(共26分) 1.为了解开物理之谜,在探究物理现象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勤于______________ , 勤于__________ ;②勤于___________ ,重在 ___________ ;③联系__________ ,联系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_______ ,拨动的琴弦发声靠的是琴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发声时 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______________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能传声?声音不能在________ 中传播? 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 琴键,发出声音的 _______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 的________ 不同. 5.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的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 产生很大的_______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 ? 6.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 其组织传给_______ ,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7?下面各种情形都无法听到声音,其原因有: A.振动频率过低;B.没有介质传播;C.能 量太小?请将代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太阳表面的巨大的太阳风_________________ ;远处的朋友的悄悄话_________ ;振动的 手________________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 d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 dB.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 / 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 .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 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 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 .大声呼救 B .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 .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0×3=60分,将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在水、铁和空气这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铁、水、空气; B、水、空气、铁; C、空气、铁、水; D、水、铁、空气。 5、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7、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8、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9、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10、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分析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1、山间铃响马帮来,铃由于受撞锤的撞击产生___________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 2、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又说明不能传播声音. 3、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跟物理有极大联系,吉他演奏员来回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改变发声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闻其声如见其人”是通过来辨别的;宣传员所用的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4、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当人们听到“隆隆”的飞机发动机声音时,就知道飞机要来了,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飞机飞临住房上方时,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声波可以传 递。 5、2011年北京时间9月8日8时15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新疆乌恰县发生3.6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Hz至20000Hz之间. 6、制噪声有三种途径,下面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哪一类: 摩托车上安装的消声器,这是;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板,这 是;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这是。 7、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8、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 是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 从传播来的。 二、选择题(每空?分,共?分) 9、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A、钢轨 B、湖水 C、煤油 D、空气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声的不同。敲击后,音叉的声音会逐渐变弱,则是因为音叉的越来越小。14.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而响度比蚊子。 15.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高。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第二章 声现象检测卷

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 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 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1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我们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B、在城市道路两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D、同学们能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4.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说明:声波具有。 15.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高。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无答案)

声现象能力检测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2.风吹树叶沙沙响,此时的发声体是() A、风 B、空气 C、树叶 D、以上都是 3.如图,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4.为了减弱我们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关闭门窗 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 C、在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 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 5.我们在房间内说话感到比在室外说话响亮,这是因为() A.人在房间里说话时,嗓门会变大B.在房间里说话时音调会变高 C.墙壁把杂音全部都吸收了D.在房间里说话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6.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严禁在市内鸣笛B.在城市街道的两旁种草植树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 8.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弱噪声的是 ( )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究氟利昂的替代品C.为了推销商品,各个商场都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D.在摩托车发动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 9.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10.弦乐队演奏前,演员都要调节自己的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11.“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尖利刺耳”是指声音_____高;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______. 12.通过声可以传递的特性,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脏情况;利用声波的,蝙蝠可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和距离;医生利用声波传递的性质,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单田芳、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的。 2. 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__.。 3.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 4.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__________的性质. 5. 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避免________的干扰.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填“高”或“大”)些. 6.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 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7.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述实验.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及答案201305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 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A B C D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4246)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关于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振动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能听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音的音调高,声音的响度就大 D.“B超”是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的 2.(2分)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3.(2分)下列现象中不是跟回声有关的是:() A.船只利用“声呐”测定海底中的暗礁 B.雷雨天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 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夜深人静时说话特别响亮 4.(2分)如图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2分)居住楼房的人们通常用塑料原料制造的洗脸盆或洗菜盆,有的在搪瓷盆底部的外面敷上一层较厚的软橡胶垫,这样做可以() A.使盆更加美观 B.有效增加盆的容积 C.减小因与地面撞击而产生的噪声,以减小对家庭和邻居的影响 D.增强其散热性能 6.(2分)下面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一定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7.(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8.(2分)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响度不同D.声速不同. 9.(2分)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光传播的速度 D.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10.(2分)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决定声音的音调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利用超声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2.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 D.以上方式都有 3、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B.振幅C.音色D.节奏 4.马戏团的训狗员,想要狗按照他的信号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现这些信号,最好的措施是() A.给狗喂食 B.以手示意 C.用灯泡指 D.用超声波 5.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人体内脏的情况,这是因为() A.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 B.B超声波的振幅很大 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6、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7、当一名同学用锤头敲打一下长铁管的一端时,另一名同学在另一端会先后听到两次声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B、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传播的 C、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D、这是那位同学的幻觉,只会听到一次声音 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学生上课时,歌舞厅的音乐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 9.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0、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 11.如图所示,将一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瓶内,拨通该手机时能听到其发声且屏幕闪烁.现逐渐抽出玻璃瓶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但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密封的玻璃瓶能阻止电磁波的传播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检测习题(含答案) (6)

初中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同步检测习题(含答案) 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 【答案】C 【详解】 A.地震波主要是次声波,而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 B.地震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地震波是次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故D错误。 故选C。 27.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故选C. 考点:音色

28.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B 【详解】 响度表示音量的大小,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人的说话声.所以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响度的大小.29.机动车鸣号所产生的声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鸣号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时间 【答案】A 【解析】 噪音是一种污染,对人的身心造成伤害,机动车鸣号时响度较大,所产生的声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属于噪声,故选A. 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D.公路边植树,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D 【详解】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且声速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能听到声音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介质,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故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