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蜡染教学计划图文稿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图文稿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图文稿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蜡染扎染模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用扎染的方法制作服装和室内织物,其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是别具特色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做作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三、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工艺文化的博大。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3、民族工艺的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展览、欣赏等方式,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分类。

2、通过讲解、当场示范、指导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形式,

初步掌握各种扎染技法制作过程。

3、通过动手操作、模仿民族工艺品、交流经验和总结等方法,掌握各种扎染技法的操作技能。可以通过扎染成品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获取基本信息,也可采用直观的图片资料用于教学,以最大限度的充实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对扎染的认识层次,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扎染的工具与材料

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

蜡染的工具与材料

1、布料:棉布、麻布、棉绸。

2、蜡料:白蜡、蜂蜡、蜡烛等,加热溶匀后使用。

3、染料:天然染料,直接染料

4、绘蜡工具:蜡刀、油画笔、排刷等。

5、其它工具:天平、量杯、温度计、塑料手套、搅拌木棒、搪瓷碗、盆或桶、可调温电炉、电熨斗等。

五、活动安排:

第一周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情况、学习扎染的制作工艺

第二周初步尝试扎染制作技法

第三周初步尝试扎染制作过程

第四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捆扎法

第五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缝绞法

第六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夹扎法

第七周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创作扎染作品------综合扎法

第八周教师指导煮染法

第九周学习蜡染的制作过程——设计图案。

第十周溶蜡、封蜡

第十一周冰纹处理

第十二周漂染

第十三周脱蜡、漂洗

第十四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蜡染作品

第十五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蜡染作品

六、教学成果展示

每学期举办一次扎染作品展,互相吸取作品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报名时间:3月9号学生开始报名

上课时间: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课时间下午(三四)节辅导

2015年3月

《蜡染与扎染》教案03

《蜡染与扎染》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一些精美蜡染和扎染拓片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技能目标:在欣赏古今蜡染与扎染艺术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蜡染与扎染的独特美感。 3、情感目标: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热爱蜡染与扎染这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蜡染作品。 教学难点 上蜡力度的把握,深浅色的搭配使用。 制作方法 蜡染工艺主要突出以加热的蜡描绘显现织物本身色彩部分。防止冷染色温度过高使蜡融化影响染色效果。扎染工艺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线缝扎结),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由于染液在织物上因扎结而有不同程度的浸染,因而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成为扎染的艺术特色。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色,效果更佳。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演示在事先用白蜡笔画好图案的白纸上渲染色彩。通过引导观察,懂得蜡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 出示课题 授新课 举例讲述蜡染花布的设计过程(边讲边示范) 先设计好蜡染花布的骨格,可用蜡笔或油画棒画。 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考虑如何搭配出好看的色彩。可以是同类色,也可以多画几种颜色,

用同类色可取得淡雅柔和的效果,运用对比色彩可取得灿烂鲜明的效果。 探究与发现 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欣赏与发现 出示收集的蜡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蜡画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的动物、花卉、人物等。表现的方法:粗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方法。 拓展 指导用完成的蜡染作品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对折剪一半)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课程教案分析

一、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设计及手工制作相结合。 二、教学目的: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扎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形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欣赏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才能。 教学要求:正确掌握扎染的制作基本技法,了解扎染的历史及其发展动向;掌握扎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扎染设计制作工艺步骤。 四、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与制作技巧。 五、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或白丝绸、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 六、课时分配 七、教学步骤 第一章扎染的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扎染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民间扎染的历史、发展、演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使学生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扎染的兴趣。 教学要点: (1)扎染的发展历史 (2)扎染的现状 (3)扎染的特色与成品欣赏 (4)扎染传承意义 学习方法: 以理论讲授为主。并贯穿扎染艺术的成品欣赏。

第一节扎染的简介和发展历史 一、扎染的发展历史 1、扎染的简介: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所得的图案纹样是一般印花工艺无法得到的,它不仅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 2、扎染发展历史: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工艺始于秦汉,兴于魏晋、南北朝,风盛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中原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绞缬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绞缬技术。北宋初,绞缬工艺仍然盛行。但在宋仁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缬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缬类制品,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达到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59年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了公元384年的扎染实物;1969年又在这里出土了公元683年的扎染实物,并且在这件扎染实物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缝制方法。而这件实物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扎染实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最古老的扎染技艺发源国。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它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现今,这种传统工艺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在旧有的绞缬工艺基础上,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古老的扎染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图文稿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蜡染扎染模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用扎染的方法制作服装和室内织物,其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是别具特色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做作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三、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工艺文化的博大。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扎染蜡染教学的计划.doc

蜡染扎染模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用扎染的方法制作服装和室内织物,其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是别具特色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做作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三、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形式多样的

蜡染与扎染(终审稿)

蜡染与扎染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四课时:蜡染与扎染(总7/14课时)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能力目标: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情感目标:通过案头小摆设的设计制作练习,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录像。 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引导阶段

欣赏图片,引入本课。 三、发展阶段 扎染工艺 传统的民间扎染,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制作。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一 学习目标: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 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扎染工艺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 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 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 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 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欣赏扎染制品 扎染壁挂、扎染桌布、扎染窗帘、扎染门帘、扎染围巾、扎染面料、扎染服饰等 四、扎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1、材料:真丝、棉布、棉线、麻绳、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 性染料、促染剂、固色剂等。用于扎染的织物一般用薄而精细的面料,这样染出的成品手感柔软,光泽度也好。 2、工具:缝衣针、剪刀、线、电炉(加热器)、量杯、天平、搪 瓷锅、碗、木夹、熨斗搅拌棍、水桶、胶手套等。 五、扎染扎制的基本方法

扎染的制作方法教案

扎染的制作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一)撮扎: 1.将纸撮起 2.用毛线缠绕

手工教学计划

《手工》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一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二、手工课程的教学目标 手工课程是学生们课外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比课堂教学更灵活,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手工制作活动比较丰富,也比较复杂,设计和制作出有特色、有美感的手工艺品是本学期工作的一大在重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手、脑、眼并用,制作出的成品既要有手工,也要有设计,有创意是本学期的一大难点所在。 (一)让学生学会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二)使学生对手工产生兴趣,并获取一些手工制作的基础知识与技法,培养实践与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与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提高学生审美与美化生活品质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懂得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找到自信,在学习与思想中更加积极。 (五)学会欣赏优秀的手工作品,陶冶情操,从中体会出手工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三、手工课程内容安排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二)通知学生准备材料,工具。 (三)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例如:纸花、吊饰、纸杯手工 等。 (四)展评作品,学会欣赏优秀的手工作品。 (五)相互进行作品交流、回顾、总结学习的成果。 四、教学对策 (一)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充分的调动学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点带面的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三)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大胆尝试,及时鼓励 (四)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美术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五、内容安排

2019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

2019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 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心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 (一)蜡染扎染简介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长。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 1、蜡染: 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大凡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 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四)扎染的表现手法 xx 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浸染 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五)蜡染和扎染的区别:

《蜡染与扎染》教案02

《蜡染与扎染》教案02 《蜡染与扎染》教案 教材分析 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蜡染、扎染艺术品,掌握蜡、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这是学生在本课中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课本中文字说明较少,图片也不多。蜡染扎染的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课本都有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体验蜡染、扎染的魅力与乐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蜡染感受蜡染体验蜡染并热爱蜡染,尊重热爱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并培养民族自豪与自信,教师应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知识进行补充,如蜡染扎染在生活中的使用等。 教学设计 首先了解学生在小学中有无接触过蜡染,同时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有条件的上网查阅资料,教学生怎样浏览掌握知识,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评述,老师可归纳补充引导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已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知识,课堂上再通过合作学习吸收不了解的知识。鉴于蜡染制作的工具材料难找,学生没有条件进行尝试,因此本课学生只能观看教师演示,并花较多时间用于蜡染艺术品的欣赏。 为了达至教学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课件分为教师演示、蜡染介绍、工具材料、蜡染制作、贵州蜡染、作业要求六个模块。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蜡染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与过程以及蜡染在生活中的使用,通过欣赏蜡染艺术作品感受蜡染魅力并了解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尊重热爱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蜡染欣赏与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1、引入部分,观看一段视频后,老师提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穿漂亮有品位的衣服是人之共性,刚才欣赏视频中,在一些人的服装中有一种服装很特别,你们注意到了吗, 2、老师拿出一件蜡染T恤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图案,……” 3、教师演示蜡染制作方法,,(绷白棉布,小钢碟熔蜡,毛笔描画,揉布搓布,涂色),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用时十分钟) 、观看课件欣赏并进行评述 4 (1)了解蜡染起源历史,分析工具与材料特点,与刚才教师的演示进行对比,指出不同并分析。 (2)欣赏蜡染艺术品,了解题材、构图、冰纹等特点。 (3)播放贵州蜡染视频,欣赏传统的蜡染制作,进一步感受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体悟蜡染的魅力,加深印象。(用时十五分钟) 5、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十五分钟,蜡染与扎染的对比,蜡染与壮锦的对比,蜡染与丝绸对比,蜡染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6、小结 教学反思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扎染工艺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历史渊源和制作方法,体会蜡染和 扎染特有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蜡染与扎染作品了解其工艺流程,从而学习古老的民间 染色工艺,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真正做到 寓教于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人类遗产和古老的手工艺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 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正确认 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和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学期学生所学内容,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而且乐于动手动脑,敢于尝试,所以对本节课的知识还是可以掌握的,但由于扎染效果偶然性较大,所以学生情绪较难把握。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智慧。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赏优秀的蜡染与扎染在艺术作品。掌握蜡染与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扎染的魅力与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蜡染与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扎染图案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及在制作过着中的自主表现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体验与发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欣赏,实践,小组合作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布包,(用扎染的形式表现)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布包和屏幕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题《蜡染与扎染》 2.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基本原理,体会蜡染和扎染特有的艺术魅力。采用扎染的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二、新授 1. 我国古代有三大印花技术(印缬xié): 蜡缬(蜡染)、绞缬(扎染)、分夹缬(镂空版印花)。 2.展示蜡染作品并简介。 蜡染: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植物性染料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视频介绍直观

扎染教学计划

扎染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

能力和做作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三、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扎染的工具与材料 扎染的实物及图片、白棉布、棉线、剪刀、染锅、电炉、水桶、染料、固色剂等。 蜡染的工具与材料 1、布料:棉布、麻布、 2、扎染颜料,锅,绳子,剪刀。 四、活动安排 第一周基础知识。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习扎染的制作过程 第二周初步尝试扎染制作技法 第三周初步尝试扎染制作过程 第四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捆扎法第五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缝绞法第六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扎染作品----夹扎法 第七周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创作扎染作品---综合扎法第八周教师指导---煮染法 五、教学成果展示 每学期举办一次扎染作品展,互相吸取作品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蜡染与扎染》教案

《蜡染与扎染》教案 【学习领域】设计?运用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蜡染、扎染印染工艺发展历史及艺术特色;知道如何区分蜡染与扎染及其各自特殊的艺术美感;认识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具、材料,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 过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了解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创设问题、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辨识、区分不同的制作工艺的艺术效果和主要特征,分析作品蕴含的审美文化;学会不同的制作方法,体验、感受实践过程中带来的情感;展示、总结,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知识内容的了解和对技艺的学习体验,感受传统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学生们亲手制作、体验传统民间工艺制作过程,感受蜡染、扎染作品的独特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传承与发展我国民间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蜡染封蜡、手绘着色、脱蜡操作技法及要点。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蜡染工具材料等。 学具:蜡染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蜡染与扎染的服装图片 师:春天万物复苏,百鸟争鸣,春风拂过,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一位位美丽的姑娘穿着蜡染扎染的服装,带着春的气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导入课题《蜡染与扎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扎染、蜡染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讲解蜡染与扎染文化及制作方法。

1.播放视频《蜡染》。 学生欣赏并进行评述,(1)了解蜡染起源历史,分析工具与材料特点。(2)欣赏蜡染艺术品,了解题材、构图、冰纹等特点,(3)播放贵州蜡染视频,欣赏传统的蜡染制作,进一步感受精湛的民族民间工艺,体悟蜡染的魅力,加深印象。 2.展示一组扎染制作过程的图片。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 3.讲解扎染的发展史。 师生互动交流蜡染与扎染的对比,蜡染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4.蜡染过程。 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点蜡:把白布平贴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或糠壳火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蜡染与扎染文化及制作方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二)学生探究创作蜡染和扎染,教师指导。 能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蜡染作品。并可用对折剪的办法,制作简单的服饰样式。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情趣。 作业要求 (1)设计或选择一个简单的图案形象,制作一幅蜡染作品。 (2)用线条和涂块面的办法画形象。 (3)画蜡画时用力均匀。 (4)蜡笔色与水彩色的对比要强烈。 (5)渲染颜色可丰富多彩也可单色。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蜡染与扎染文化及制作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三、课堂小结 (一)展评学生作品,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蜡染与扎染

民间艺术奇葩——扎染艺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质朴而有个性的形象与设计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创造智慧。了解扎染的起源历史,欣贫优秀扎染艺术品,掌握蜡、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这是学生在本课中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但课本中文字说明较少,图片也不多。扎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课本都有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并体验扎染的魅力与乐趣,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扎染、感受扎染、体验扎染并热受扎染,尊重热爱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并培养民族自豪与自信,教师应通过网络查阅更多知识进行补充,如扎染在生活中的使用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些精关扎染作品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今扎染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扎染的独特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热爱扎染这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扎染艺术的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在自主探究扎染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与创造力,设计出有个性的扎染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扎染作品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利用扎染工艺制作的布料和裙子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这些纹样给你

的感受?直接进入主题,这就是被人们称作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的扎染,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美丽的扎染世界。 教师板书:民间艺术的奇葩——扎染艺术 二、课堂发展 1、扎染的概况(教师播放视频)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扎染,顾名思义先扎后染。它根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2、扎染扎结的基本制作方法 (1)捆扎防染。 (2)折扎防染。 (3)缝扎防染。 (设计意图:利用具有代表性扎染艺术品的介绍,明确其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传统手工艺。对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的扎染,有进一步了解。) 3、扎染的制作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扎染制作的过程(教师播放工艺流程视频) (1)构思设计 (2)折三扎线 (3)染制 (4)晾干后打开 三、课堂实践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分工明确、合作落实到人,切实有效,学生自主创作,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扎捆时注意间隔的距离,扎绳的力度直接影响染色的效果。染料的浓淡,浸泡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染色的效果。) 四、课堂展示 通过自评、互评,师生间的互相评价,找出成功与不足大家分享。 五、总结阶段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说课讲解

扎染蜡染教学计划

蜡染扎染模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扎染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是中国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艺术结晶,有着其他工艺无法达到和代替的特殊的效果之美。传统的手工扎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且制作工艺简便、有趣。 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这便是扎染。用扎染的方法制作服装和室内织物,其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是别具特色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学会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做作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三、有效推进课程的措施 本课程既独立成为课程,又是美术教育课程的补充和延伸。要求参与学生热爱美术,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在专用教室展开教学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制定了本学期扎染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措施: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想象,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创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感受工艺文化的博大。 2、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战胜遇到的困难,培养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 3、民族工艺的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通过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展览、欣赏等方式,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分类。 2、通过讲解、当场示范、指导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形式,

精品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 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 (一)蜡染扎染简介 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

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 1、蜡染: 画蜡前的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 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

扎染和蜡染赏析

课题:扎染和蜡染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学生欣赏扎染和蜡染两种不同的制作工艺,感受其不同的艺术特色。) 扎染工艺 (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中国著名的扎染之乡,走进手工作坊,去感受那里的扎染制作工艺。) 传统的民间扎染,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今主要保存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县城、大仓、庙街等地制作。大理扎染全靠手工制作,经过手工绘图、扎缝、染漂、扎花、碾平等工序制作而成。位于蝴蝶泉边的周城镇,是一个白族较大的聚居村落,有1500多户人家,8000多人,村中的白族妇女尤擅长扎染和刺锈,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有扎染之乡的美誉。 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

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 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 ,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欣赏扎染制品 扎染壁挂、扎染桌布、扎染窗帘、扎染门帘、扎染围巾、扎染面料、扎染服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