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家庭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讨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现将有关探讨略述于下。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作用。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

初影响就是家庭。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入许多群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未成熟,一般不易摆脱这种影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即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地处农村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家长的文化层次也较低。由于我们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意识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尽力延伸学生学习和认识社会的空间,开展活动,让他们尽可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缩小与市、镇面学生的距离;同时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的第一手材料,抓好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

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其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三、切实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会结合的教育网络

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使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

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网络式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环境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某一个社区、家庭、大众传媒,都对学教育的效果起强化或弱化的作用,首先现在对以学校德育内容和结果的"修正",其次,学校德育的决议、内容、活动可能向社区、家庭、社会延伸,家庭、社会等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新途径,而且社会、家庭的德育影响,可引入学校,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我校就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法制教育会等形式达到加强联系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立足于学校

由于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指向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首先要搞好学校教育。

1、完善管理制度,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让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爱国、爱乡、造福乡里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行,提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作个好学生,在外作个好分民的行为准则。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深入实处。通过开展学科知识、美术、舞蹈、音乐、体育、棋类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校通过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让学生

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利用展览室、宣传板报,进行专题宣传,每期每班结合实际出好板报,进行评比,体现了学生美化校园环境,美化班级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到熏陶。

其次,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实际上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在于家长家庭负担沉重,疲于养家糊口,根本无力无心理会子女的教育问题;二在于由于家长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学生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三在于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着重自己的娱乐而让子女放任自流的情况较严重;还有的家长没有教导子女的科学方法,或是过于溺爱,或是动辄打骂,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我们采取了三大措施:

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校特地订阅了《家长学校教材》,分发到每个家长手中,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如何注重自身良好的修养等……还设置咨询点,帮助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联系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现代教育的目的,受教育在子女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主动协助学校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

育的良好效果。

2、密切联系家长,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家访谈心记录,"问题学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很好地杜绝了学生不良情况的发生,尤其是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表扬先进的学生,请他们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后进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向家长说明我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争取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还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3、加强与办学单位的互助。学校处于社会之中,社会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全程管理和全程教育,而学校也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两个文明的建设。我校积极配合社会的各项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去慰问老人,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子,又造福了乡里,共创文明社会环境。

经过探索,我们觉得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能够在想互配合下共同施加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是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网络;

(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⑶建立学校网络。

⑷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⑸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⑹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

传等媒体来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 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源,密切家校联系。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四、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国防教育知识

竞赛”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与法同行”中学生演讲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发挥“素质教育乐园”作用。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参加创建文明活动。一是动员中小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代表、共青团及少先队负责人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

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作法有:

①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E-MAI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座谈会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情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负责教师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

(4)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

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5)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德育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

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要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如工厂、企业、敬老院,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报告图文稿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 结报告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总结报告为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设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开展了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火、防溺、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5、班主任利用团队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重大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峰,树新风”发掘身边的美德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并且,学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我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校讯通和微信,建立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 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及时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我校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响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我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开展环境卫生活动,雷峰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团委都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我市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清明节团委组织学生到沙浦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

燕子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燕子小学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说明报告 一、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普田乡燕子小学先后建立和完善了《燕子小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社区实践活动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制度》等,为三结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组建教育网络联盟 学校成立了由校委会、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主体的教育网络联盟。班级、年级家长委员会推选组建校级家长委员会,各社区组织代表推选、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三结合教育办公室设在 燕子小学德育处,由校长、校级家长委员会及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机构。 三、完善教育网络工作长效机制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不同需求,学校、家庭、社区建立了有机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长效机制。适合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由班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及相关社区合作开展;适合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则由年级组同年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协作开展;适合校级活动的,则由校委会、校级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定期开展三结合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三结合工作长效发展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成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暑期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雏鹰争章家庭实践活动”、“亲子百日阅读·书香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成为三结合教育的品牌活动。 四、建立教育网络交流平台

为便于各部门间的交流与活动反馈,学校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逐级建立了网络交流平台,如:班级均建有班级QQ群、微信群、校讯通,便与家校沟通。学校设有“新小家校联盟”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活动反馈,对三结合各项工作的交流、信息的反馈、活动成果的展示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家庭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讨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现将有关探讨略述于下。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作用。学

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入许多群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方案 学生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广阔的社会。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4小时的正面教育不如社会1小时的反教育。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共同构建德育教育网络,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就此,我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家长是重点。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家长要 懂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在三者协调与配合中应有的职能。因此,我校向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把握学生思想动向; 2、家长应充分支持并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 3、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应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4、学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我校还不断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如定期 做好家访工作,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此外,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 的了解,我们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件、 新现象传达给家长。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 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活动提高 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们也学习了不少科学 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正如胡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协调宣传、科教、文化、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证 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的措施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 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 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 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 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 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 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 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 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 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 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 为重要。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少先队及家长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奥林花园社区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奥林小学、奕阳幼儿园 美禾幼儿园、康居幼儿园 家庭社会 “1+1”家长互助会QQ群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长学校社区科普馆 社区儿童之家

奥林花园社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4)、对接奥林花园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学校、社区科普馆、社区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 二、方法步骤 (1)、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4)、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6)、对接奥林花园社区儿童教育服务站、社区家学校、社区科普馆、社区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校外活动阵地,开拓未成年人周末、假期文化活动场所,为特殊群体未成人提供支持,寓教于乐,培养兴趣爱好。 奥林花园社区工作站 2014年1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

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要转变旧有的单一学校教育观念,形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观 初二李迎群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确立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育人的新育人观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1、提高确立“三位一体”教学观的认识 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担负着引导学生、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现代教育及素质教育对学生及学生素质的要求,是教师单个教育难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座谈会、开放家长听课周、家校联系会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确立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努力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2、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都会看到,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生活的支柱,是自己生存和生活的依赖者。在社会生活中,家长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一切,子女在同家长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都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了解。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应该得到子女的尊重和信任。家长越是有权威,对于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具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和前提。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于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言的。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限制和消除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的作用,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

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 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相关活动。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三者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三者结合 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育 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都知道德育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但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首先要明确: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三结合,切实加强和改革德育工作,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教育中,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教育计划,有较为完备的教育场地,设施和图书资料,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其调控机制联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尽量排除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但是,学校教育虽起着主导的作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内容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成长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也无法周到全面。 在德育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地是家庭,而这种影响却往往是反面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比有意识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原因就是父母比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亲和力。正是这种教育使学生对在课堂所受的教育产生动摇和怀疑。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怎么就抵挡不住家长的一句话?我们很不愿意的看到:我们所奉为经典的一些道德准则被家长断然否定。 现在的孩子很有见解,但这些见解却明显带着父母的影子。父母要教孩子做好人,为孩子树榜样,任重而道远。首先为人父母的要首先重新认识和定位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的主流是公平正义的。其次作为父母的要循序渐进滴水穿石对孩子进行熏陶,从小为孩子的人生态度和以后对人生的选择指明方向。 在日常的教育中,经常会发现有部分家长会给孩子一些坏的榜样,例如:经常看到有的家长骑着电瓶车或者摩托车,车子后面载着孩子,明知前面是红灯,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_精选精选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通篇使用!】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逐步培养学生,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 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 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 特制定教育系统工作方案。 一、教育的目的 学校, 社会, 家庭相结合, 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 初步具有爱国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初步养成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 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 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及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的安排, 建立了以新三好(即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主旋律的紧密结合, 行为规范的德育系列活动, 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 让家长与学校, 社会在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践行活动有机结合, 将宏观的道德教育细化为具体的争星活动。学校共设置了五个星(学习星、互助星、礼仪星、进步星卫生星)。每颗心都有它独特的内涵, 口号及标准, 并对每个星提出相应的要求, 学生对照跟标准, 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 学生一步一个台阶, 有自己奋斗的目标, 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在学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让学生在荣誉和荣誉的激励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乐的成长,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 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 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 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 引导学生知识明理, 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抓好真心活动教育, 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 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的相结合, 在知事、明理, 动情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 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阵地, 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引导, 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 使学生知识明理长大,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法, 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 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

学校三结合教育措施

焦作六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

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方面: 1.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2.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上好晨会,开好班会。班主任老师每天利用晨夕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前一天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表扬先进,对做得不足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寓德育于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 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图 2009年9月20日 近年来,认真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为重点,积极营造浓厚的德育

氛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特别是在家长学校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我本人担任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在家长学校建设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举办家教知识讲座 为了优化家教环境,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有效进行家校配合,使家教发挥正向作用,政教处积极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为更多的家长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我们把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作为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一条重要内容来抓。每学期的开学初和期中,学校领导都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向家长介绍初中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家校联系的方法等有关知识,效果较好,受到欢迎。比如针对初一的《迈好中学第一步》、面对初二的《帮子女顺利走过青春期》、面对初三的《面对中考我能行》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都很实际的走进了家长的心理,赢得了家长的好评。2004年以来,学校还先后邀请到北京未来起跑线的专家和开心妈妈研究机构的着名家教演讲家屈开教授来校为家长讲座,促进家长改进家教理念,革新家教方法,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 三中的家长学校活动,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报会,更不是告状会、施压会,而是通过教师、学校领导、专家和家长的沟通对话,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办法,给家教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每次都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内容。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情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行风监督员收集到的家长意见和建议,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家访工作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特别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家访是了解学生学校以外尤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条件、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有效的一条途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争取家校配合。政教处要求全体班主任要阶段性家访,尤其是要加强特殊生的家访工作。一年来,政教处尤其加强对“特殊生”的管理和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爱打架、爱上网玩游戏的现象,我们建立定期“交流与反馈”制度,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引导、疏通、谈心等方式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许多有“问题”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四、举办家教咨询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定期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学校明确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五为家长接待日,由校长主任接待家长来访,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学校组织

2019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总结报告-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 作总结报告 为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设立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开展了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家访中发现的学困生、贫困生等典型案例进行“送温暖”活动; 2、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梳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课任教师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沟通; 4、学校组织防火、防溺、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与家长签定相关安全责任书。 5、班主任利用团队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6、重大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学雷峰,树新风”发掘身边的美德少年,树立道德榜样,并且,学校团委组织学生会干部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二、家庭方面

1、家长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我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校讯通和微信,建立 了家校、家长与教师交流平台,对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形成引导与帮助,家长在遇到困惑时也能及时向我们教师和学校进行反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我校除了加强平台信息交流,还通过每个学期最少举办一次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面对面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配合学校工作。 三、社会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 化的扩大。 在社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为响应我市创文工作要求,我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开展环境卫生活动,雷峰节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校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实践的能力;重阳佳节,团委都组织学生会干部到 我市的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送礼物、打扫卫生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学会尊敬老人奉献爱心,让自己学到的德育教育得到升华;清明节团委组织学生到沙浦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抓住契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 学生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崇敬和怀念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的意义。 我校还主动联系校外队伍对学生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1、每学年邀请镇派出所的同志为学生举行一次交通、法制等知识讲座;2、区青少年宫、区团委等来校区开展活动,欢庆儿童节青年节等节日;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

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要转变旧有的单一学校教育观念,形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措施

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朱卫强、石艳霞、董特、张凤组成,并由郑淑萍任组长。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