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治理思想、现代化组织治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ERP这种反映现代治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定要求有相应的治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ERP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是必定趋势。

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第一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差不多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按照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差不多特点和所采纳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按照流程范畴和重组特点,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1. 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治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治理层一样只执行一些非制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运算机完全能够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治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治理由分层治理改为集中治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运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运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治理确实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治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2. 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畴内,跨过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

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治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治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又如宝钢的治理体制在横向组织结构方面实行一贯治理的原则。所谓一贯治理,确实是在横向组织方面适当简化专业分工,实行结构综合化。凡是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治理的业务,就不设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去管;在治理方式上实现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治理,克服传统治理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工过细及业务分段治理的情形。

3. 组织间的BPR

这是指发生在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如通用汽车公司(GM)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确实是企业间BPR的典型例子。GM公司采纳共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GM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打算、采购打算和发货打算,同时通过运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GM公司。GM的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物资的同时,通过EDI自动向供应商付款。如此,使GM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转像一个公司似的,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治理,缩短了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定货周期,减少了非生产性成本,简化了工作流程。这类BPR是目前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也是重组的最终目标。

由以上三种类型的业务流程重组能够看出,各种重组过程都需要数据库、运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ERP的核心治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治理,与ERP相适应而进展起来的组织间的BPR制造了全部B PR的概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nternet广泛应用环境下的BPR模式。

流程重组的原则

BPR是对现行业务运行方式的再摸索和再设计,应遵循以下差不多原则:

1. 以企业目标为导向调整组织结构

在传统治理模式下,劳动分工使各部门具有特定的职能,同一时刻只能由一个部门完成某项业务的一部分。而BPR打破了职能部门的界限,由一个人或一个工作组来完成业务的所有步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通过重组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将BPR作为进展业务和拓宽市场的机会。

2. 让执行工作者有决策的权力

在ERP系统的支持下,让执行者有工作上所需的决策权,可排除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误差,并对执行者有鼓舞作用。

3. 取得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

高层领导连续性的参与和明确的支持能明显提升BPR成功的概率。因为BPR是一项跨功能的工程,是改变企业模式和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必定对职员和他们的工作产生较大阻碍。专门是BPR常常相伴着权力和利益的转移,有时会引起一些人,专门是中层领导的抵制,如果没有高层治理者的明确支持,则专门难推行。

4. 选择适当的流程进行重组

在一样情形下,企业有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一次性重组所有业务会导致其超出企业的承担能力。因此,在实施BPR之前,要选择好重组的对象。应该选择那些可能获得时期性收益或者是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阻碍的关键流程作为重组对象,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在企业中营造乐观、主动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人们的惧怕心理,以促进BPR在企业中的推广。

5. 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

从企业决定实施BPR开始,企业治理层与职工之间就要持续进行交流。要向职工宣传BPR带来的机会,如实讲明BPR对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的阻碍,专门是对他们自身岗位的阻碍及企业所采取的相应解决措施,尽量取得职工的明白得与支持。如果隐瞒可能存在的威逼,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动荡不安,从而使可能的威逼成为现实。

BPR思想是一种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突出进展与合作的变革理念。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则:

*组织结构应该以产出为中心,而不是以任务为中心。这条原则是讲应该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来完成流程中的所有步骤。围绕目标或产出而不是单个任务来设计人员的工作。

*让那些需要得到流程产出的人自己执行流程。过去由于专业化周密分工,企业的各个专业化部门只做一项工作,同时又是其它部门的顾客。例如会计部就只做会计工作,如果该部门需要一些新铅笔就只能求助于采购部,因此采购部需要查找供货商,讨价还价,发出订单,验收物资然后付款,最后会计部才能得到所需的铅笔。这一流程的确能完成工作,同时关于采购贵重物资的确能显示出专业化采购优势,然而关于铅笔这类廉价的非战略性物品,这一流程就显得笨拙而缓慢了,同时往往用以采购的各项间接费用竟会超过所购产品的成本。

现在有了信息系统,一切变得容易了。通过数据库和专家系统,会计部能够在保持专业化采购所具优势的条件下,自己作出采购打算。

当与流程关系最紧密的人自己能够完成流程时,大大排除了原有各工作组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治理费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所有的专业部门的专业职能,例如关于企业要紧设备和原材料,依旧需要由采购部门来专门完成的。具体如何安排,依旧要以全局最优为标准的。

*将信息处理工作纳入产生这些信息的实际工作中去。过去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如此一些部门,它们的工作仅仅是收集和处理其它部门产生的信息。这种安排反映了一种旧思想,即认为低层组织的职员没有能力处理自己产生的信息。而今相伴着IT的运用和职员素养的提升,信息处理工作完全能够由低层组织的职员自己完成。

福特公司确实是个专门好的例子。在旧流程中,验收部门尽管产生了关于物资到达的信息,但却无权处理它,而需将验收报告交至应对款部门。在新流程下,由于福特公司采纳了新的运算机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储存和分享,使得验收部门自己就能够独立完成产生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任务,极大地提升了流程效率,使得精简75%职员的目标成为可能。

*将各地分散的资源视为一体。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长期困扰企业的咨询题。集权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而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分权,立即人、

设备、资金等资源分散开来,能够满足更大范畴的服务,但却随之带来冗员,官僚主义和丧失规模效益的后果。有了数据库,远程通信网络以及标准处理系统,人们不再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伤透脑筋,企业完全能够在保持灵活服务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总公司与各制造单位使用一个共同的采购软件系统,各部门依旧是订自己的货,但必须使用标准采购系统。总部据此把握全公司的需求状况,并派出采购部与供应商谈判,签订总合同。在执行合同时,各单位按照数据库,向供应商发出各自订单。

*将并行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联系他们的产出。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并行,一种是各独立单位从事相同的工作;另一种是各独立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最终必须组合到一起。新产品的开发就属于后一种的典型。并行的好处在于将研究开发工作分割成一个个任务,同时进行,能够缩短开发周期。然而传统的并行流程缺乏各部门间的协作,因此,在组装和测试时期往往就会暴露出各种咨询题,从而延误了新产品的上市。现在配合各项信息技术,如网络通信、共享数据库和远程会议,企业能够和谐并行的各独立团体的活动,而不是在最后才进行简单的组合,如此能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不必要的白费。

*使决策点位于工作执行的地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操纵程序。在大多数企业中,执行者、监控者和决策者是严格分开的。这是基于一种传统的假设,即认为一线工人既没有时刻也没有意愿去监控流程,同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眼界去做出决策。这种假设就构成了整个金字塔式治理结构的基础。而今,信息技术能够捕捉和处理信息,专家系统又拓展了人们的知识,因此一线工作者能够自行决策,在流程中建立操纵,这就为压缩治理层次和实现扁平组织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一旦职员成为自我治理自我决策者的时候,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以及相伴着它的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也都会消逝。

*从信息来源地一次性地猎取信息。在信息难以传递的时代,人们往往会重复采集信息。然而,由于不同人、不同部门和组织关于信息有各自的要求和格式,不可幸免地造成企业业务延迟、输入错误和额外费用。然而

今天,当我们采集一条信息之后,能够将它储存于在线数据库中,与所有需要的人实现共享。

面向企业流程--BPR的要点之一

作业流程是指如此一系列活动:即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以制造出顾客所认同的有价值的产出。

在传统劳动分工的阻碍下,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经理们将精力集中于个不任务效率的提升上,而忽略了最终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实施BPR,确实是要有全局的思想,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不最优。如图1,企业的作业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

1、各项作业活动:包括识不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同意订单、评估信用、设计产品、采购物料、制作加工、包装发运、结帐、产品保修等等。

2、治理活动:包括打算、组织、用人、和谐、监控、预算和汇报,以确保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地运行。

3、信息系统: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治理活动的完成。

·支持作业流程

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

面向顾客与信息技术--BPR的要点之二

除前面差不多论述的面向企业流程之外,实施BPR,还必须面向顾客,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面向顾客

BPR产生在美国,而不是日本,是有其必定性的。长期以来,美国企业以技术为推动,忽视了顾客的核心地位,故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回忆历史,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长期缺乏竞争对手,使之将精力大量投入学院式基础研究,走上了一条技术推动型道路。而日本则相反,科研为生产服务,因此到了80年代,日本的竞争力差不多大大加大,并在机械、钢铁、汽车、化工等美国传统优势行业显示出明显的比

较优势。进入9 0年代,美国企业纷纷转变思想,一切以市场、以顾客为核心,正逐步夺回优势。

正如前文所讲,顾客的选择范畴扩大,期望值提升,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个性化(Customization)提升"和"交货期(Responsiveness)缩短"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困扰企业进展的要紧咨询题。实施BPR如同"白纸上作画",这张白纸应是为顾客预备的,第一应当由顾客按照自己的意思填满,其中包括产品的品种、质量、款式、交货期、价格、办事程序、售后服务等,然后企业围绕顾客的意愿,开展重建工作。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例如有的企业为了能充分了解顾客和市场,甚至在其B PR小组中吸纳几名顾客,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工作。通过这些顾客反馈信息,企业能够及时调整重建方向,以幸免BPR的结果与意愿相违抗。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BPR的原则中,我们差不多看出BPR与信息技术(IT)的紧密关系,然而两者决非是等同的。它们的关系能够归纳如下:

1、BPR是一种思想,而IT是一种技术;

2、BPR能够独立于IT而存在;

3、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BPR由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IT起了一种良好的催化剂的作用。

实施BPR不是单纯的技术咨询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而多数企业却将信息技术镶嵌于现有的经营过程中,他们想的是"如何运用IT来改善现有流程",却没有从全然上考虑"我们要不要沿用现有的流程?"而后者才是BPR的观点,它不是单纯地搞自动化,不是单纯地用技术来解决咨询题,而是一种治理创新。

那么,有没有不需要IT的BPR项目呢?理论上应该是能够的,但由于:

1、全球范畴看,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电子商务(E lectronic Business)的飞速进展,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这种情形下,想脱离IT而完成BPR几乎是不可能的;

2、若把BPR比作一种化学反应,那么IT确实是催化剂,离开了它,反应虽可进行,但却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正因为此,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成为BPR的难点和要点所在。

BPR失败的缘故

在BPR短短的几年历史中,其应用状况始终喜忧掺半。正如Rosentha l和Wade所讲:"相伴着庞大的成功与庞大的失败"。

一方面,从一开始BPR就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完全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资料表明,约有70-75%的欧美企业正打算实施BPR,更有许多企业通过BPR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Ford汽车公司、AT&T、IBM、意大利的BAT、德国西门子公司的Ni xdorf Service等等,此外,亚洲也有许多公司纷纷同意这一思想,其中不乏像泰国的泰华农民银行、台湾的永大机电工业公司如此的成功之例。有人预言,它将成为以后企业治理的主流。然而,另一方面,BPR失败的实例也屡见不鲜,据统计70%的BPR项目五年后均归于失败。面对这么高的失败率,我们不得不认真思索其缘故了。

如何衡量BPR的成败,在实践中是件复杂的事,它不能完全地量化成投入和产出,也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然而,一旦发觉如下迹象:·生产不稳固

·产量下将

·职员士气消沉

·人力资源治理成本上升

·企业的近期利润不足

那么企业就不得不提升警觉,反思其重建的全部过程,查找失败的缘故,对症下药。

BPR失败的缘故和忠告

1、误择重建的时机和条件

企业并不总需要进行完全的重建。实施BPR虽是高收益的项目,但也相伴着庞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明确企业重建的动机,选择好企业重建的最佳时机。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形:

·企业陷入逆境,营业额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产生严峻的亏损现象,面临生存危机,这时,职员配合意愿强,情愿为重建承担额外的工作负担。

·趁要紧竞争对手进行重建之际,进行本企业重建,以超过对手成为标竿。

·企业预感到某项新科技的产生足以改变市场的竞争规则时,运用此项新规则,进行流程重建,以制造竞争优势。

2、误择流程重建的环节

流程重建不能全线出击,必须第一分析全部作业流程,选择存在咨询题最突出的环节或核心环节进行重建,而如何确定如此的环节,是件困难的工作。在具体分析时,必须考虑如下咨询题:

·这项流程是否差不多成为企业进展的"瓶颈"?

·这项流程重建后能否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

·这项流程重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这项流程重建失败的后果有多严峻?

3、忽视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变革

企业重建,必须由权威领导,由他对整个过程负有自上而下的责任;而同时,作为一个团队运作,除了需要有最高主管的领导之外,还需要全体职员主动的、制造性的合作。

4、错误明白得IT在BPR中的角色

将BPR等同于IT是错误的,而忽视IT的作用也是错误的。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得人们有能力打破传统的治理规则,制造出新的工作方式,从而给企业带来活力。

5、BPR的不成熟

至今,BPR只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理论。因为作为一种革新理论,BPR还远未成熟,对BPR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的深程度的认识还远未建立。而且,先进的理论,革命性的思想并不足以带来实践的成功。方法体系不健全,分析工具不得力,差不多上阻碍BPR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因素。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BPR的方法体系,研究BPR的实施策略,包

括开发B PR流程分析模型及规范化程序,构造BPR组织体系与治理结构等,这是指导BPR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也是BPR理论走向成熟的需要。

BPR固有的缺陷

BPR最大的特点是"全然性"和"完全性",同时也构成了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果企业将BPR作为其治理革命的唯独方法,那它往往会失败。

即时治理(JIT,Just in time),事实上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JIT 要紧强调两点:其一,排除所有白费。其途径是,排除不能给企业带来附加价值的各种因素,如生产过剩、在制品积压、废品率高、人员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等。JIT 认为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才能排除上述生产中形成的各种白费。其二,强调在现有基础上连续地强化与深化,持续地进行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工作,逐步实现不良品为零、库存为零、白费为零的目标。尽管绝对为零是不可能达到的,然而JIT确实是要在这种连续改进中逐步趋近这一目标。

事实上,BPR和JIT的目的差不多上为使企业获得全面质量提升。它们的关系如下:

一方面,企业不能单纯地实施JIT,因为在给定的时点上,当量变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再进一步的连续性改进所花费的成本将是庞大的。这时,企业就必须实施完全的流程重组。

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BPR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连续性改进,因为:

1. 流程重组之后,必须通过一段时刻的调整与改进,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实施BPR企业犹如完成一次质的飞跃,如何巩固这一成果,还需量的积存。

2. JIT的作用不可低估。

尽管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内,连续性的改进只能获得5%-10%的提升,但正是由于它的"连续性",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改进,通过一次次的积存,其结果将是惊人的。

3. 一个企业中有不同层次的雇员,他们的素养和位置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关于处于企业决策层的高级职员,BPR的思想将带来大规模的重新设计(Large-scale R edesign),而关于企业的多数职员而言,B PR思想则转化为小规模的逐步改进(Small-scal e Improvement)。

总之,以上六点是导致BPR失败的要紧缘故,前四点因此重要,但B PR的不成熟性和其固有缺陷也正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期望建立起一套系统、有用的方法体系来促成BPR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变。

业务流程管理方法

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及步骤: 业务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可以达到节省时间金钱、改善工作质量、固化企业流程、流程自动化、实现团队合作、优化流程、向知识型转变等的目的。 业务流程的管理按照其变革的程度分三步:业务流程的建立和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和业务流程重组。 第一步:确定业务管理需求及目标,如新业务/工作指标/短板问题; 第二步:初步制定新的业务流程及规则。根据业务管理需求及目标,依靠现有的经验及简单的制度,建立新的业务流程规范初稿、关键是明确权责,识别和描述流程,使工作例行化。第三步:试点及优化。 根据建立的流程及规则,进行讨论优化,并实际验证试行,最终评估出可行性及问题,并根据试行评估情况进行进一步改良优化。 第四步: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全面推广、实施新的业务流程及规则。 案例 “当日装、慢必赔”工作业务流程及规则制定过程 确定需求及工作目标; 接应流程讨论初稿: 地市试点 试点评估 全省推广。 落地及推进 新的业务规则及流程只有具备可执行性,才能得到有效落地,推进业务流程、规则落地,实现战略落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首先,目标合理有效分解,与各部门业务活动紧密关联是关键第一步。 一是目标应逐层分解到公司各个职能和层次,与公司的各部门生产活动过程有效关联,才能确保团队内责任分工明确,方向一致。 二是应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成功因素,形成战略地图。 其次,要实现落地,必须发挥业务流程管理的核心枢纽作用,将各项行动措施落实到各部门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实施业务流程分级管理,确保各项行动措施职责分工明确,业务实施流程清晰。 加快装接应职责图 但新的业务流程及规则该如何推进呢?实际中根据具体现状,应进行流程分级管理,流程分级管理会有所区别,一般可分为三级(如图所示),

战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战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战略管理部

目录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1. 战略管理部在战略管理中的定位与职能 2.岗位职责和设置 3.管理制度 二、战略管理部战略职能工作流程 1.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 2.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3. SBU战略规划编制指导流程 4. SBU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导流程 5. SBU偏差分析指导流程 6. SBU核心竞争力管理指导流程 7. SBU并购整合监督流程 8. SBU非收购重大投资管理流程 9. SBU咨询诊断服务指导流程 10. SBU信息管理与工作协调指导流程 三、相关文本与格式附件

1. 相关文本清单 2. 格式附件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制度 1.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定位与工作范围 战略管理部的定位 1.1.1 集团战略管理与决策支持 1.1.2 SBU 战略管理支持、监督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 1.2.1 战略规划 1.2.2 SBU 偏差分析 1.2.3 SBU 核心竞争力管理 1.2.4 SBU 并购整合监督 1.2.5 SBU 咨询诊断服务

2. 战略管理部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组织结构和岗位划分 2.1.1 战略管理部设8个岗位: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行业分析师,战略控制员,咨询诊断师,并购整合 师,信息管理员 2.1.2 战略管理部的内部组织结构见左图: 岗位职责:见

3.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 战略管理部会议制度 3.1.1战略管理部内部会议制度 3.1.1.1 战略管理部内部会议包括:临时会议、周例会、月度工作例会和年度总结会议 3.1.1.2内部会议由主管战略的执行总裁或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召集,战略管理部成员部分或全部参加,重要会议须作 会议记录,会后整理成会议纪要,由总经理签发并存档 3.1.1.3战略管理部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请总经理召开某项专题紧急会议 3.1.2 战略管理部的对外会议制度 3.1.2.1战略管理部负责的集团/SBU 重大项目调研结束后,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落实,由执委会组织SBU 和集团有关人员听取项目调研汇报和论证。 3.1.2.2 每年一次由执委会召集,战略管理部组织的SBU 战略规划研讨会,如在德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3战略管理部组织,报请执委会批准,每年召开一次有SBU 董事长、总经理和对口部门参加的SBU 年度经营分 析例会,如在德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组织,行政部负责会议接待和食宿安排。 3.1.2.4 战略管理部战略控制员参加SBU 每季度(或月度)召开的经营分析例会。 战略管理部信息管理制度 3.2.1 战略管理部信息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 3.2.1.1战略管理部负责对SBU 的行业、项目管理和研究中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上报、备案和存档 3.2.1.2战略管理部信息数据库管理的责任人是信息管理员,数据库是一种自动可查阅可生成报表的电子信息系统和书面的文字档案系统,其信息来源是战略部收集、整理的全部文档和资料。 3.2.2 战略管理部信息传递: 3.2.2.1 战略管理部所有人员都要传递信息给信息管理员,以输入数据库,信息管理员同时为资料保管人员,应建立

企业流程再造(BPR)重要特性介绍

企业流程再造(BPR)重要特性介绍 根据BPR的定义,从投入产出(I/O)以及介质因素上来总结归纳出BPR的几点重要特性: ----首先,是投入的特性,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核心内容点,也就是根本性(Fundamental) 和彻底性(Radical): ----1.根本性:这个特点是BPR所关注的核心内容:①在实践中,它要求不能给企业内任何小小的变化都戴上“BPR”的大帽子;②它表明BPR所关注的是企业核心或者说是关键的要命问题,也就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运问题,按照业务类型决策的说法,就是相对应于“核心价值业务竞争模型”的根本性重组;③BPR的根本性还紧紧地瞄准“企业的经营目标”,任何企业的经营目标都包含获得最大的利润;④BPR的根本性还需要针对业务来说,也就是企业必须了解自己的经营状况、管理状况、资本运营状况、企业文化状况,找准最优状况和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寻找出一条创造最大利润的最优途径来,开展BPR实施。 ----2.彻底性:在这里有一个定性的问题,基本上把BPR归属于对企业进行革命的角色上,意味着对企业从深层次开始进行追根溯源,对既定的企业流程、制度以及管理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摒弃以前的流程、制度以及管理,完全进行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所以在这里绝对不可以把BPR归属于改革或者改良。 ----其次,是产出的特性,也就是BPR定义中的显著性(Dramatic)特性,按照哈默博士的原始定义,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上来划分: ----1.从定性的层次上来说,意味着BPR追求的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管理效益和资本运营的小幅度增加、低层次提升、略有改善或者稍有好转等,而是开展BPR 意味着要使企业经营业绩、管理效益、资本运营有显著的增长、极大的飞跃;----2.从定量的层次上来说,BPR 对“显著性”的具体要求如下:将生产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总收入均提高40%等。 ----最后,BPR还包括介质因素,即BPR变革所面临的现代竞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为3C:

3.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

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及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费用组成》进行编写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新账的建立 2、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 3、会计业务的处理 一、新账的建立 一个项目开工,或者一个企业新建立,都临着建立新账的问题。建立新账并不难,通常应当想好会计科目的设置问题。在做凭证的时候应当想好科目应当怎么设置明细科目级数。是采用辅助核算好,还是直接在会计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好。 一般情况下,是如果涉及的往来单位较多,部门较多且稳定或者项目较多的时候,应当采用辅助核算的方式(可以根据各会计科目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并不需要同时具备)。否则,应当直接在会计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简化工作量。通常情况下,公司本部的账(涉及往来单位很多,项目多,部门也比较多且稳定)采用辅助核算比较合适,而单一的项目张,直接在会计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比较好。 根据各公司管理的不同,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帐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帐套中处理,各项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发设帐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集权式的优点是公司总部可以随时掌握公司各项目的成本情况,并对各项目成本实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有利于公司加强财务管理。适用于公司本部及附近项目较多的企业。缺点是对外地项目的核算资料可能不及时,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 分权式的优点是减轻了公司总部的核算工作,有利于各项目部及时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有利于公司的税收筹划。缺点是容易造成项目经理权利过大,滋生腐败。如果项目财务人员不能起好监督作用并在管理中处于强势的话,不利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分权式要求公司对项目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财务人员由公司考核,但要有相当的权力并能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适用于外地项目多的施工企业。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注重强化公司和项目的财务管理,要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核算、监督、反映的只能。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广大生产型企业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成本核算和收入的确认上,和产品销售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本帖只在此探讨建造合同法准则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与生产企业相同的核算不在此做探讨。 (一)工程施工相当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科目。主要核算各项目成么及毛利。下面设置“合同成本”和“毛利”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1、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工程合同成本 在合同成本下,设置一下明细科目 (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 (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 (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 (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 (5)分包成本(项目/部门核算)

业务流程管理程序

企业业务流程管理(BPM)实施之六个自我测验 BPR并不能简单的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尚方宝剑,但它确是企业要实现更大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必修课。因此,针对BPR改革在国有企业中出现的上述误区,我们提出以下六个自测题...... 题一:BPR实施施否结合我们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企业改革不能为了BPR而BPR,应该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因此,企业领导在启动BPR改革的时候,应该先问自己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是什么?BPR改革 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实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BPR如

何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只有搞清楚了以上问题,才能说企业实施BPR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在以往实施BPR的国有企业中就出现过盲目的问题,方案设计完毕时尚没有明确未来三年企业的整体业务发展战 略以及根据市场预测期望达到的目标值,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也就没有突出哪些改变重点结合了具体的改 革目标。须知,设计方案的目标性不明确,犹如盲人摸象,这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效果。 题二:我们有无设计全员沟通方案? 企业的领导人通常都认为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入企业,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改革方案的有效执行也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要素,而确保执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这是企业的领导人与员工思想互通的惟一途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最佳手段。以往国内企业传统的沟通方法相对单一,更多的是遵循上传下达、服从上级,而比较忽视来自基层的声音。因此,科学的沟通过程应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只有实现充分的双向沟通,尊重并综合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领导人的决策才会更加尊重企业实际,更加具有可行性。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治理现代化是现代治理思想、现代化组织治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ERP这种反映现代治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定要求有相应的治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ERP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是必定趋势。 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第一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差不多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按照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差不多特点和所采纳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按照流程范畴和重组特点,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1. 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治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治理层一样只执行一些非制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运算机完全能够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治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治理由分层治理改为集中治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运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运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治理确实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治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2. 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畴内,跨过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

公司业务流程管理办法

流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流程管理是现代化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必备的管理工具,是实现战略目标落地,打造企业竞争优势软实力,构建新机制和强化执行力的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构建一整套科学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建立运营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依据《中国石化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总体方案》方案的要求,在未来十二五计划中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体系与全面实施业务流程化管理特制订本流程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流程体系建设中所有流程的建立、发布、维护、变更、优化和监控的职责和程序。 第三条本流程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是:中国石化总部职能部门、事业部/管理部、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业务流程管理。 第二章建立流程管理办法原则 第四条流程的建立、发布、维护、变更、优化和监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服务于战略、核心业务的原则,保证流程与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的一致性; (二)坚持流程与组织、岗位匹配原则,保证流程的完整性和畅通性; (三)坚持流程体系与制度体系相匹配,流程体系是制度体系建设的基础,制度体系是流程体系运行的保障; (四)坚持从简、有效原则,保证流程的可操作性; (五)坚持集中管理的原则,保证流程体系的完整性、流程间的匹配性和流程描述的规范性。

具体流程管理操作过程,详见附件一:流程管理操作流程。 第二章流程体系建设与分层分类 第五条建立业务流程体系的主要原则: 1)全面系统的原则。导入先进流程管理理念,涵盖所有业务领域,按行业 价值链原则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分类和流程层级设定,自上而下建设业 务流程体系。总体规划、科学实施,统筹协调制度标准化、内控制度修 订、管理信息化工作。 2)统一规范的原则。统一架构、统一模板、统一方法、统一步调,确保业 务流程重要度、颗粒度一致,形成标准、规范的业务流程体系。 3)实用效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石化管理特点,满足经营管理 需求。突出重点,明确关键要素,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积极稳健的原则。流程“谁所有、谁主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细 化措施,努力推进流程体系建设。“先试点、再推广”,总结经验,逐 步推开,不断提升,稳健有序推进。 第六条业务流程的分层: 企业业务流程架构是对企业全部业务流程有机联系的结构化反映,包括流程的分类以及流程的层级。下图是企业业务流程架构示意图。可以根据该流程架构制定中国石化业务流程架构。其中红色圆圈部分与中国石化业务总体框架相对应。

德隆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终审稿)

德隆战略管理流程和制 度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与职能工作流程 (第二版) 战略管理部 2001年3月

目录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1. 战略管理部定位与职能 2. 战略管理部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3.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 二、战略管理部职能工作流程 1. 研究管理指导流程 2. 集团战略规划编制流程 3. SBU战略规划编制指导流程 4. SBU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指导流程 5. SBU偏差分析指导流程 6. SBU核心竞争力管理指导流程 7. SBU并购整合监督流程 8. SBU非收购重大投资管理流程 9. SBU咨询诊断服务指导流程 10. SBU信息管理与工作协调指导流程 三、相关文本与格式附件

1. 相关文本清单 2. 格式附件 一、战略管理部职能、组织结构与内部管理制度 1.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定位与工作范围 战略管理部的定位 集团战略管理与决策支持 SBU 战略管理支持、监督 战略管理部的职能 战略规划 SBU 偏差分析 SBU 核心竞争力管理 SBU 并购整合监督 SBU 咨询诊断服务

2. 战略管理部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组织结构和岗位划分 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行业分析师, 战略控制员,咨询诊断师,并购整合 师,信息管理员 战略管理部的内部组织结构见左图: 岗位职责:见

3. 战略管理部管理制度 战略管理部会议制度 战略管理部内部会议制度 战略管理部内部会议包括:临时会议、周例会、月度工作例会和年度总结会议 内部会议由主管战略的执行总裁或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召集,战略管理部成员部分或全部参加,重要会议须作会 议记录,会后整理成会议纪要,由总 经理签发并存档 战略管理部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 提请总经理召开某项专题紧急会议 战略管理部的对外会议制度 战略管理部负责的集团/SBU 重大项目调研结束后,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落实,由执委会组织SBU 和集团有关人员听取项目调研汇报和论证。 每年一次由执委会召集,战略管理部组织的SBU 战略规划研讨会,如在德 隆总部召开,由战略管理部负责会议

BPR介绍

BPR简介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业务流程重组是90年代由美国MIT 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BPR的主要方法 BPR作为一种重新设计工作方式、设计工作流程的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在具体做法上,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美国的许多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BPR,共中一些主要方法有: l、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如果一项工作被分成几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再细分,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那么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等现象。而且,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不易于查明原因,更不利整体的工作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把相关工作合并或把整项工作都由一个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使工人有了工作成就感,从而鼓舞了士气。如果合并后的工作仍需几个人共同担当或工作比较复杂,则成立团队,由团队成员共同负责一项从头到尾的工作,还可以建立数据库,信息交换中心,来对工作进行指导。在这种工作流程中,大家一起拥有信息,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能够更快更好地做出正确判断。 2、工作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在传统的组织中,工作在细分化了的组织单位间流动,一个步骤未完成,下一步骤开始不了,这种直线化的工作流程使得工作时间大为加长。如果按照工作本身的自然顺序,是可以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的。这种非直线化工作方式可大大加快工作速度。 3、根据同一业务在不同工作中的地位设置不同工作方式。传统的作法是,对某一业务按同一种工作方式处理,因此要对这项业务设计出在最困难最复杂中的工作中所运用的处理方法,把这种工作方法运用到所有适用于这一业务的工作过程中。这样做,存在着很大的学杂费,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设置出对这一业务的若干处理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也使工作变得简捷。 4、模糊组织界线。在传统的组织中,工作完全按部门划分。为了使各部门工作不发生磨擦,又增加了许多协调工作。因此BPR可以使严格划分的组织界线模糊

战略流程与组织

战略、流程和组织(作者: 水藏玺)在企业中,战略决定企业做正确的事,组织决定企业正确地做事,而流程则可以帮助企业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做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企业管理“三驾马车”,战略、组织、流程缺一不可。 战略决定流程战略主要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怎么具体达到目标等等这些基本的命题。 战略决定做什么,流程研究怎么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与流程是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再分别从战略对流程的三个决定性作用看看战略是如何影响和控制流程的: 1、战略决定了流程的客户流程是企业输入原料、资金、信息到输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流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和产品,因此进行流程管理首先应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标准是什么,而明确客户需求的第一步是了解我们流程的客户是谁。 许多企业进行流程管理,对自身的客户是谁大都有认识,但是否真的十分清楚呢?要了解自身的客户是谁,需要进行企业战略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研究分析,在明确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未来到底能为哪些客户提供产品/ 服务,提供哪些方面的产品/ 服务,未来服务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要求,这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说,通过战略的分析研究,明确企业自身发展目标,进而明确企业的流程运作目标——客户需求,才能了解流程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2、战略决定了流程的价值增值方式美国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曾经讲 过,作为一般企业的基本战略主要有三种: 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业化战略,这三种基本战略决定了企业对其有限资源的不同配置方式,亦决定了企业的相关价值增值模式。

BPR_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业务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业务流程重组) 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该理论是当今企业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BPR理论是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迈克尔.汉默先生提出,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纷纷推行BPR,试图利用它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关于BPR的定义有较多的提法,比如有的观点认为BPR就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的分析和设计;有的观点认为BPR是使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流程以达成主要企业目标的方法性程序;也有的观点认为BPR是对企业流程的基本分析与重新设计,以获取绩效上的重大改变。尽管观点的描述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内涵是相似的,即BPR的实质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经营过程(这里的企业经营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经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逻辑),这个过程要不受现有部门和工序分割的限制,以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经营过程,要面向经营过程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重组。 因此,较全面的BPR定义应是指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管理工具的价值,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英文全称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以下简称BPR),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美国及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是对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彻底改革。 专业制分工及组织分层制是西方工业国家取得大规模工业化成功的前提,在托福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大就是好”的大规模生产时代,进行了最详尽的描述,并预言其时代的终结。但十多年过去了,大企业并未消失,而是采用了BPR及其它先进思想使自己获得了新生。 BPR理论1995年左右进入中国,目前上海复旦大学的BPR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但至今未在国内见到有企业全面采用BPR的系统报导。[1]

创业公司财务制度及工作流程

湖南省芝麻教育开发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制度(试行) 一、财务部组织结构及职责 (一)财务部组织结构图 (二)财务部职责 1.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完整的账薄管理体制和财务核算体系。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营核算管理。 3.当好决策参谋,及时向决策者和相关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4.编制记账凭证和各类报表,妥善管理会计资料档案。 5.负责公司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发放,各种费用的审核和报销及其他收付款 工作,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6.协调与税务、银行部门的关系,执行国家税法政策,及时做好纳税申报 工作。 7.与公司其他部门一起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各项审核工作。 8.有效合理的使用资金,并做好资金调配,保证公司正常经营运作。 9.加强本部门管理,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素质。 10.完成公司领导指派的其他工作。

(三)财务经理的职责 1.主持本部全面工作,组织并督促部门人员全面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 工作 2.制定、维护和改进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制定年度、季度财务计划。 3.进行公司成本管理,开展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和分析工作,提高盈利水平。 4.负责资金和资产的管理。 5.对公司税收进行整体的策划与管理,督促会计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和年度审计。 6.对公司重大的投资、融资、并购计划提供建议和决策支持。 7.向上级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为公司高级人员提供财务分析数据和建议。(四)会计的职责 1.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整理好原始凭证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认真审核各类报销票据,对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坚决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 3.加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意识,掌握公司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并按规定进行报支, 坚持原则,不报人情账,杜绝资金流失和不合理开支。 4.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工作和完成年度审计。 5.管好、用好资金,加强成本核算,努力降低成本,增加资金的积累,加快资金的 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及时制作记账凭证,每月终了,要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编制月份、季度、年 度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每季度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并做好财务分析,编表 工作,做到表表相符,及时交给财务经理和上级领导。 7.妥善保管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做到分类清楚,查阅方便。 8.安排、指导、督促出纳日常工作,不定期对现金和银行账与实物进行检查核对。 9.协助财务经理制作各种财务表格和制定财务制度。

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精)

第三章、营销中心业务流程管理 (一广州营销中心部门划分及业务职责范围 1. 营销中心销售服务部 销量管理(统筹工程部与渠道部对销量进行分析 客户档案管理(对各部门客户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非常规产品库存管理 样品管理 工程操作及渠道建设统筹规划 订单管理 2. 市场推广部 物料申请、制作、派发 区域推广方案制定与监督执行

终端形象建设、维护与宣传 专卖店设计、装修、监督 部门培训与区域培训 隐形渠道信息搜集与推广 竞品调查 促销活动开展 3. 财务部 部门费用预算复核与发放 样品购买(协助销售管理部样品管理工作 专卖店终端装修费用管理(协助市场部与渠道部进行费用控制4. 渠道开发部 区域客户信息搜集

代理商开发(申请、审批、合同、设计、审核、装修、验收、核销、上样、推广、管理 分销开发与管理 代理商工程协助操作(同工程项目部流程 5. 工程项目部 项目信息搜集 设计院、工程公司信息搜集 工程操作(公关、报备、报价、送样、投标、协议、回款、售后跟踪 异地工程操作 工程代理商开发 6. 客户服务部 售前技术服务支持——技术人员申请(目前可归属到市场部

破碎品退换货处理 物流信息跟踪 质保品维修 产品质量信息搜集与反馈 7. 订单部 订单 销量核算 总部库存管理(对库存进行数据统计,方便销售人员查询库存进行订单 (二部门间 /内协作配合业务流程 1. 客户档案管理流程(渠道客户、设计院、工程公司 表 1:渠道客户档案表表 表 2:设计院信息档案表

表 3:工程公司档案表 2. 项目工程信息管理(在建工程信息 表 4:在建工程信息表 表 5:工程报备信息表 表 6:异地工程操作申请表 表 7:特殊费用申请表 3. 样品与稀罕产品库存管理 表 8:样品购买申请表 表 9:样品发送回执单 表 10:稀罕产品出库申请表 4. 宣传物料与推广物料制作 表 11:宣传物料制作申请表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简介(doc 11页)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简历 企业为了在竞争存活势必要做出的若干战略性抉择,包括:目标和对象定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公司的定位,适宜经营范围和多元化的选择,组织结构、管理系统和协调策略的设计等。战略管理所涉及的上述各种选择必须集成一体形成一套“处方”,此即战略,它对于企业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战略管理的诞生 战略管理学科领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三本著作:A?钱德勒(Alfred Chandler)的《战略与结构》(1962);I?安索夫(Igor Ansoff)的《公司战略》(1965)以及K?安德鲁(Kenneth Andrews)与R?克里斯滕森(C.Roland Christensen)合著的《管理策略》(1965)。钱德勒的著作着眼于大企业的成长,并探究企业管理结构如何与其成本相适应。他在通用汽车、西尔斯、新泽西标准石油、杜邦公司成长的案例中告诉人们,这些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发展的长期决策中如何显示并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分量,然后进行投资和调整组织结构以保证企业战略奏效。钱德勒进而说明这些总经理如何运用战略管理来创造出优异的绩效。同时,他还阐明了管理变革的全过程,它不只是为了提高某一效果而进行的调整,而是涉及战略方向转变。 安德鲁在他的教科书《管理策略》中认为,环境不断变化会带来机遇和威胁。一个组织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应该适应这种变化,避开威胁,利用机遇。评估内部优势

与劣势可以摸清自身的竞争力,评估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可以辨别潜在的成功因素。优劣势评估构成拟定公司战略的基础,这种被称为SWOT的战略制订方法一直被管理咨询公司广泛采用。 曾任洛克希德电气公司总经理的安索夫打破重在外延往日发展趋势的规划而更注重反映当前问题的公司战略。他同意公司的目标应该是经济回报的最大化,并提出了五要素选择的“战略经纬”:①产品市场范围。②增长向量。即范围变化的方向,是重在老产品市场还是新产品市场。③在产品或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④反映内部各种能力的内部协同力(synergy)。⑤“自制还是外购”决策。透过这些要素可跟踪此“战略经纬”。安索夫注重这些要素相辅相成形成的成功潜力。根据这些要素,他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四战略矩阵(如图1)。 冷战时期的控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二战后冷战高峰时期,北美的战略管理具有集中计划和控制的特征,企业间相互敌视也达到高峰。通用电气就建立了一个庞大而集权的规划小组。他们与战略咨询公司如麦肯锡(McKinsey)紧密合作,按照战略经营单元(SBU)审视其产品,为每一种产品识别竞争者,评估其相应的竞争地位。从上到下贯彻战略,组织人力与资源收集竞争情报,同每一个战略经营单元的对手斗争。 经验曲线从何而来

XX公司财务管理全套流程图

XX公司财务管理全套流程图

目录 第一章财务部组织结构与责权 一、财务部组织结构图 二、财务部职责 三、财务部权力 四、财务总监的职责 五、财务部经理职责 六、财务部主管职责 第二章资本预算管理 一、资本预算主管岗位职责 二、资本预算专员岗位职责 三、预算编制程序 四、年度预算编制程序 五、年度预算编制平衡流程 六、年度预算调整流程 七、现金预算流程 第三章财务成本控制管理 一、成本控制主管岗位职责 二、成本控制专员岗位职责 三、现金清查处理流程 四、银行存款付款控制流程 五、费用报销管理流程

第四章资产管理 一、资产管理主管岗位职责 二、资产管理专员岗位职责 三、现金清查账务处理流程 四、备用金收支账务处理流程 五、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六、固定资产盘点管理流程 第五章筹资与投资管理 一、筹资与投资主管岗位职责 二、筹资专员岗位职责 三、投资专员岗位职责 四、筹资管理流程 五、银行借款筹资管理流程 六、投资管理流程 第六章会计核算管理 一、会计核算主管岗位职责 二、会计核算专员岗位职责 三、日记总账账务处理流程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 五、科目汇总表核算流程 六、固定资产核算流程 七、利润核算流程 第七章成本会计管理 一、成本会计主管岗位职责 二、成本会计专员岗位职责

三、产品定额成本编制流程 四、产品成本核算管理流程 五、成本核算账务处理流程 第八章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主管岗位职责 二、应收账款专员岗位职责 三、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四、应收票据处理流程 五、呆账死账确认流程 六、坏账处理流程 第九章审计管理 一、审计主管岗位职责 二、审计专员岗位职责 三、审计工作流程 四、货币资金审计流程 五、存货审计流程 六、收入审计流程 七、成本审计流程 八、利润审计流程 第十章税务管理 一、税务主管岗位职责 二、税务专员岗位职责 三、纳税筹划流程 四、纳税核算流程 五、纳税申报流程

公司新业务流程再造实施方略

公司新业务流程再造实施方略 第一部分:方略背景 目前,我国展览业逐渐完成了其发展历程中量的积累,从2000年之后国内展览行业随着跨国展览公司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加之国有展览公司改制、行业协会纷纷以商业模式操作展会(其数量虽少,但因拥有资源优势而实力强大),使得展览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市场竞争必将导致优胜劣汰:从表面上看,遭遇淘汰的公司大多数是由于展会项目做垮了;但其根源应是展览公司经营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才会最终导致黯然退场。 今后二、三十年必将是我国展览业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展览公司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欲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两方面不懈努力:一是坚持改善公司经营管理理念;二是坚持提升技术流程;三是在稳定现有项目健康发展的同时,继续需找新机遇寻求新业务的发展,蓄积行业资源,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了的新业务流程再造实施方略。制订的方略简述如下。 第二部分:新业务流程再造的四大条件 第一条:分析行业性质,提升服务意识。 展览业既为商业服务业,应提升展会服务质量,加强展会专业观众邀请力度,促进参展商、参观商、主办方三者的共赢。 第二条:认识发展规律,制定企业战略。 以专业化、规模化作为公司及展览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专业化、规模化即办展领域要相对集中,企业的人才和服务与之配套,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办展特色,将项目办大、办强、办精、办好。) 第三条:塑造品牌价值,坚持培育展会。 品牌展览项目是展览公司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载体。从目前以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看,按每年举办一届的频次,根据目前展览行业的竞争态势培育一个品牌展会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所以品牌展览项目不可能短期成就,应坚持长期培育。同时展览项目要与时俱进,紧跟市场变化及时丰富展会内容,根据客商及观众需求及时创新展会服务。

公司会计业务流程

目录 一、出纳岗工作流程……………………………………………………………………3-5 二、销售费用岗工作流程………………………………………………………………5-8 三、管理费用岗工作流程…………………………………………………………….9-12 四、固定资产岗工作流程…………………………………………………………….12-15 五、材料审核岗工作流程…………………………………………………………….16-20 六、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20-24 七、销售核算岗工作流程……………………………………………………………24-26 八、工资福利岗工作流程……………………………………………………………26-31 九、税务岗工作流程.………………………………………………………………31-33 十、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34-38 十一、主管岗工作流程.……………………………………………………………39-41 一、出纳岗工作流程 (一)现金收付 1、收现 根据会计岗开具的收据(销售会计开具的发票)收款——→检查收据开具的金额正确、大小写一致、有经手人签名——→在收据(发票)上签字并加盖财务结算章——→将收据第②联(或发票联)给交款人——→凭记账联登记现金流水账——→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将记账联连同票据登记本传相应岗位签收制证工资及固定资产岗(水电费、代收款项) 管理费用岗(其他应收款) 销售核算岗(货款) 成本核算岗(加工费、材料款)

注:(1)原则上只有收到现金才能开具收据,在收到银行存款或下账时需开具收据的,核实收据上已写有“转账”字样,后加盖“转账”图章和财务结算章,并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后传给相应会计岗位。 (2)随工资发放时代收代扣的款项,由工资及固定资产岗开具收据,可以没有交款人签字。 2、付现 (1)费用报销 审核各会计岗传来的现金付款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一致——→检查并督促领款人签名——→据记账凭证金额付款——→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图章——→登记现金流水账——→将记账凭证及时传主管岗复核 (2)人工费、福利费发放 凭人力资源部开具的支出证明单付款(包括车间工资差额、需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兑现、奖金等款项)——→在支出证明单上加盖“现金付讫”图章——→登记现金流水账——→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将支出证明单连同票据传递登记本传工资福利岗签收制证 3、现金存取及保管 每天上午按用款计划开具现金支票(或凭建行存折)提取现金——→安全妥善保管现金、准确支付现金——→及时盘点现金——→下午3:30视库存现金余额送存银行 注:(1)下午下班后,现金库存应在限额内。 (2)从银行提取现金以及将现金送存银行时都须通知保安人员随从,注意保密,确保资金安全。 4、管理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并及时与微机账核对余额。 (二)银行存款收付 1、银收 (1)收货款整理销售会计传来支票、汇票→核查和补填进账单→上午上班时交主管岗背书→送交司机进账及取回单——→整理从银行拿回的回款单据——→将第一联与回执粘贴在一起——→在微机中编制回款登记表并共享—→打印—→将回款登记表连同回款单传销售会计

关于梳理日常管理业务流程的通知

关于梳理日常管理业务流程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科室: 根据集团公司《关于梳理日常管理业务流程的通知》(神宁办〔2012〕110号),为顺利实现日常业务全部上网办理,取消日常业务纸质办理形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科室接通知后,抓紧梳理目前纸质上报、审批的业务流程,提交本单位日常管理业务流程需求。对每一项业务流程绘出流程图(见附件1),并制出对应的业务审批表格(见附件2)。 二、业务流程梳理原则 (一)“谁实施管理、谁梳理流程、谁提出需求”原则。日常业务最后审批单位或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划分,对本单位负责(或牵头负责)的日常管理(含单位内部管理)进行流程梳理,提出业务流程需求。 (二)“实事求是、便于操作、效率为先”原则。各单位以目前日常业务管理实际为依据梳理流程,尽量简化流程中的审批环节,特别是必选环节,便于流程上线运行后提高工作效率。 (三)“应有尽有、全面覆盖”原则。各单位要对目前的工作流、业务流进行全面梳理,凡是形成流程类的业务,全部梳理提交流程需求。 三、各单位管理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中已经开发的审批、上报业务流程,本次不再梳理,但涉及到“线下”的业务流程要进行梳理,并提出流程需求,同时注明与本需求关联的“线上”业务流程。 四、各单位于6月12日将业务流程需求通过RTX报党政办公室(联系人:张武刚,2431468)

附件:1.OA系统二期开发业务流程图(参考样式) 2.OA用户申请单(参考样式)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附件 1 OA系统二期开发业务流程图 (参考样式) 一、月报审批流程类 (一)名称:业务月报审批流程(宁东洗煤厂) 制表→科长审核→分管领导审核→厂长签发→上报集团相关部门 (二)名称:基层单位上报的月报、年报(煤化工安健环保部) 各单位安全管理科室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月报→安全管理科室负责人审核→各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公司安环质保部分管技术人员审核、编写公司安全月报、年报→安环质保部负责人审批→公司主管领导签发→报神华、神宁集团相关部门 二、结算审批类 (三)名称:水电费结算审批流程(水电公司) 抄表录入生产结算表→用户确认(相关单位)→水电公司财务→矿动力科科长签字→机电矿长→矿长→矿财务会计→财务科长→进入ERP (四)名称:集团造价中心审批流程

业务流程管理制度

第三章、营销中心业务流程管理 (一)广州营销中心部门划分及业务职责范围 1.营销中心销售服务部 销量管理(统筹工程部与渠道部对销量进行分析) 客户档案管理(对各部门客户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非常规产品库存管理 样品管理 工程操作及渠道建设统筹规划 订单管理 2.市场推广部 物料申请、制作、派发 区域推广方案制定与监督执行 终端形象建设、维护与宣传 专卖店设计、装修、监督 部门培训与区域培训 隐形渠道信息搜集与推广 竞品调查 促销活动开展 3.财务部 部门费用预算复核与发放 样品购买(协助销售管理部样品管理工作) 专卖店终端装修费用管理(协助市场部与渠道部进行费用控制) 4.渠道开发部 区域客户信息搜集 代理商开发(申请、审批、合同、设计、审核、装修、验收、核销、上样、 推广、管理) 分销开发与管理 代理商工程协助操作(同工程项目部流程) 5.工程项目部 项目信息搜集

设计院、工程公司信息搜集 工程操作(公关、报备、报价、送样、投标、协议、回款、售后跟踪) 异地工程操作 工程代理商开发 6.客户服务部 售前技术服务支持——技术人员申请(目前可归属到市场部) 破碎品退换货处理 物流信息跟踪 质保品维修 产品质量信息搜集与反馈 7.订单部 订单 销量核算 总部库存管理(对库存进行数据统计,方便销售人员查询库存进行订单) (二)部门间/内协作配合业务流程 1.客户档案管理流程(渠道客户、设计院、工程公司) 表1:渠道客户档案表表 表2:设计院信息档案表 表3:工程公司档案表 2.项目工程信息管理(在建工程信息) 表4:在建工程信息表 表5:工程报备信息表 表6:异地工程操作申请表 表7:特殊费用申请表 3.样品与稀罕产品库存管理 表8:样品购买申请表 表9:样品发送回执单 表10:稀罕产品出库申请表 4.宣传物料与推广物料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