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修道

漫谈修道
漫谈修道

漫谈修道

怎样修道?先必须深通造化、把握阴阳。《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吕祖《指玄篇》说:“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紫阳翁说:“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把握阴阳,是道家修持总诀,阴阳合一而成太极,即是还虚,由太极再返于无极,即是合道。日还月返,皆是逆行,所以后人评述三丰翁曰:“顺则凡,逆则仙。一句话儿超了千千万。”这就是道家对于人体生命工程的理论和观点。

我过去把道家具体修持分为本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等三种,但这三种是又分又合,互相影响,总而言之,不出修性修命之两途。大抵南派以修命为先,特重同类阴阳,然岂能脱离本身而取验。北派以修性为先,首重本身之阴阳,以上接虚空中之同类阴阳与虚空阴阳。

要知道家之所谓阴阳,乃是真阴真阳。就本身阴阳而言,神为阴,气为阳,此中有先后之别;就同类阴阳而言,则坎中之阳为真阳,离中之阴为真阴,皆是身外灵父圣母之作用;就虚空阴阳而言,则是太极中之元阴元阳也。

修证的把握阴阳,即是修性修命或性命双修。然此中层次高低,大不相同。所以一则曰“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一则曰“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盖神气属本身之修为,而水乡铅则赖灵父圣母之运用也。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不识真种是还丹,水火空铛虚煮沸。”此乃先哲推尊人元功法而言。然“性由自悟,命假师传。”则是千真万确的。人元金丹,确是修命最简易、最迅速之法,犹如乘飞机以赴北京,自己毫不费力;但制造飞机,岂是易事!平整机场,必赖多人。三丰翁言:“必须福德胜三倍天子,智慧过七辈状元,方可为之。”正指此事。凡命功由低至高,一步接一步,非依程序进行不可;性功亦有多级,由后至先,全凭心意做功夫,则以当机为高耳。

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从人元金丹而论,它是身外阴阳,除此一切修为连两家阴阳在内,皆不离本身阴阳之运用。并且在修持过程中,道家首先都是以强调色身为主,以后层次渐高,才逐渐向修性过渡。因性之与命,始终互为影响,故曰“性之与命是二是一。”

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元金丹有它特殊的功验,远非其他功法之所能及;但需知人元之学,不离三家,绝不是俗传的两家之学。两家之学只是变相的房中术,我过去己一再语及。其次,若因人元金丹之奇妙,遂以为是唯一之法,除了斯法,皆不足学,则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敢将蛙井渺苍冥”,此乃不识大道之本体,可笑亦可悯,乃是莫大之错误矣,须要特别注意!因为人体生命内涵,不外性命,修命固能移性,而修性亦能立命,所以佛法密宗指出“心气不二”,实质就是心物不二,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亦能变物质。目前已有指出,八识中的第六识(意识)是有能量(带质境)的。笔者过去接触道佛两家诸大善知识,也无不强调转识成智要在六识上狠下功夫,所以张紫阳作《悟真篇》虽全书皆论说阴阳,后来亦不得不另写外篇专阐禅法。

道以形神俱妙为贵,犹佛教密宗以即生即身成就为最高。道家化形之学,有炼天元神丹者,有得玄珠者,有依金光化形者,总之是神妙以后之事,过去丹书记述简略,诸师亦鲜详及。为了广求借鉴,我曾请教于西藏红白两教的大德贡噶上师曰:“弟子欲即生即身化虹光,手发爪甲亦不留,当修何法?”师曰:“当修气脉、明点。”我又问:“专修大手印,亦能化虹光身否?”师曰:“也能,但较迂缓。”按密宗之气脉明点修法,即等同道家之命功,但密宗多修刚气,其效较速,此因密宗之修习气脉明点为主者之年龄限于35岁甚至25岁以前,而道家则多为救助衰残入手,修习柔气,以求返老还童之效。又藏密红教之最高法门“大圆满”,入手先修“彻却”(大手印定),然后于彻却定上修习白黑二瑜伽,借看光以调整本身之气脉明点,名曰:“妥噶”,乃是红教之特别不共最高功法,系专为彻证虹光身而设,对于道家之以修本身阴阳为主者,大可借鉴,不可忽视!

道家讲性命双修,对修习柔气功的入门功法有较详指示,但对于最后之修证,则很少系统论述,只能下《黄帝内经》、《易经》、《老子》、《庄子》等求之。余前已略为道及。兹再摘录司马子微《坐忘论》以证之。

其《得道篇》曰:“神与道合,谓之得道。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又曰:“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又曰:“虚心谷神,唯道来集,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与道同,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滓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耶?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少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润身光,遂至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

总上《得道篇》所论,最主要的,是道有深力,能逐渐地变化肉体和心神,但看功力浅深如何。

至于具体修法,《坐忘枢翼》篇曰:“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端坐,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制,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冥虚心,不冥有心。不依一物而心常往。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莫能信重也。”又曰:“若有心归正道,深生信慕,先受三戒,依戒修行,在终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简缘(外缘),二曰无欲(内想),三曰静心(正定)、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此外复讲到用心不当及其调整之法与由定发慧保任之法,尤贵慧而不用。最后谈得道之人,心有五时,身有七候。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事触还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时,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夙疾普消,身心轻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其于鉴力,随候益明(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功能之由浅入深),得至道成,慧乃圆备。虽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龄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成道,求诸通理,实所未然,可谓谬矣。”

总上“坐忘”所论,与佛氏之修戒定慧与大手印,辞语虽异,理实相通,可以互证。于以知大道虽一,而实践修证,不妨二途。修命之最高法门,当于《参同契》、《入药镜》、《悟真篇》、吕祖诗词、三丰《玄要篇》、《金丹真传》等求之。此乃从阳入阴。真正同类阴阳人元金丹之学,必须真师真传,目击后实践。否则“饶君智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至于修性之最高法门,当于《黄帝内经》、《易经》、《老子》、《庄子》,佛教中《金刚》、《圆觉》、《法华》、《楞严》、《维摩》、《华严》,尤其禅宗之《坛经》及诸祖语录求之。此乃从阴入阳,阴极阳生,命自来归。故虚靖真君“大道歌”曰:“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神一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此上两大途径,或先命后性,或先性后命,乃专为夙缘深厚,上根利智之士,能单刀直入者所说之“顿法”也。

若姿质鲁钝、福缘浅薄,不能单刀直入者,则当走道家北宗性命双修之“渐门”,以神为性,以气为命,神气同炼,由后天返先天,步步深入,则《天仙正理》、《慧命经》、《金仙证论》、《性命法诀明指》、《性命圭旨》等,皆是要籍。不过此宗在目前已有逐渐走向支离、琐碎、执着、僵化之势,不拘何门何派,可参拙作《仙道漫谈》,内有“五忘仙诀”,“天仙总持”“神人法言”等,或可有补于上乘功法之了解。

所谓性命双修,本来有两个含义:一般通指北宗功法而言,以其神气同修,上、中、下三根皆宜故。另一种,则指整个人体生命工程必须性命同等重视而言;故吕祖《敲爻歌》曰:“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达命宗,迷本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本柄”。

前此皆是本身阴阳修持法之正途。等而下之,如内家武术中的太极拳(于盘架子中讲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者除外)、意拳、金家功夫(心意六合的一个分支)以及古法真传易筋经、蜀东五禽图(原传于重庆的王礼庭)等,皆可作为入道之梯航。盖生命科学之研习,着眼点不可不高,而实践修习,下手则不妨从低,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所谓“低处修时高处到”。方是扎实稳妥的功夫也。

或曰:“你过去不是一贯推尊道家南宗同类阴阳人元金丹之妙吗?何以现在又转而论说本身阴阳、清静无为、尽性立命之学呢?”我答:拙作《纵谈道家柔气功》一文(《气功》杂志1987年10期),已首先明说:“六度之禅最为高。养生极则莫比肩,铅汞阴阳都扬却,人心不起道心圆。先天之先唯此是,法身炼就色身全。”因同类阴阳虽妙,纯赖外力,福德因缘不够,勉强不得,余前此之所以多次论及并辩其邪正真伪者,欲使人知我国有至高至上之人体生命科学,深恐久而数典忘祖!而目前着重转而推阐本身阴阳,尽性以立命者,以其为现实可行之法,虽然巧拙不同,一样可以达到最高境域,庶免守株待免,到头空老,甚至断人慧命耳!

目前一般学人,多有轻视性功者,这是莫大的偏见,此因见理不彻。请你不妨阅读一下《金莲正宗记》、《徐神翁语录》,尤其佛门中《高僧传》、《神僧传》等,参究一下怎样才算明心见性?怎样才能达到祖师大德们的高级智慧和各种神变功德?试把你自己的智慧功德

和他们比较一下看?且明知酒以茅台为优而不可得,则淡酒多怀也醉人。善哉!曹文逸仙姑曰:“形神虽曰两难全,了命未能先了性!”似此终日乾乾,不远胜于画地自限,坐以待毙之为愈耶!

修道者需遵循十大宗旨

修道者需遵循十大宗旨 凡有心学道之人,心务必出于自然,心务必出于至诚,不可勉强习之。莫问自身有没有道缘,心中有道祖,道存于心,尊崇神仙,爱国爱家,身正心诚者,皆可学习与修之。而心不至诚,将信将疑,意志不坚,身无正气者,习道必无结果。 1.以爱国护民礼神敬祖为根本 修道者讲知恩图报,方为修道之本。 2.应养其慧觉洞察黑白 这里是指要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坚决的自觉地抵制反动邪教组织与封建迷信活动。修道之人要懂得如何修为正道,邪法邪道修之不但于已无利,身心反受其害。 3.不可好色奸淫 如贪恋女色,则耗神漏精,精光枯干而气散魄乱,魔魅之邪气趁虚而入,身则阴邪,诸天神仙远离,所以要洁身自好。 4.内心正直思想高尚品德高雅

举凡心理阴暗自私,奸诈嫉妒,争强好胜,与人为恶者,三官上神所记其恶行,仙真弃置,邪鬼附身,其恶缘令魂沉九泉。 5.应戒酒戒毒 酗酒者与吸食毒品者,精气神之灵性均丧失殆尽,五脏六腑之神混乱,久之体内六神无主被拘于地狱鬼都六宫,寿命不长,何谈修道成真。所以要求我们饮酒适量,远离毒品。 6.言行举止文明得体诚实守信 但凡行为不检点者,素质低下者,多不受人尊敬,满口脏话,与人斗嘴,言而无信者,则凡人自鄙视之,何况神仙乎?其上之缺点,致使自身魄离魂游,自招灾病,年寿颓尽,虽有勤学大道之意,也不免高圣贤真退避,独自空悲。 7.要谦虚谨慎 不可穷于表现,不可过份炫耀,要尊从师父教悔。学道之人不可因学习到高深与灵验的道法道术,而处处卖弄,与人争强好胜。不可以轻意泄露师父口授法门之秘,未经师父允许,不可以乱传于他人。需知学道之人如拜师未满九年之功,尚未与天地结盟,若将道门之法乱显于凡人,不但道法不应,神仙反倒令其身死幽泉,七祖拷于酆都,万劫不复。

漫谈修道

漫谈修道 怎样修道?先必须深通造化、把握阴阳。《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吕祖《指玄篇》说:“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紫阳翁说:“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把握阴阳,是道家修持总诀,阴阳合一而成太极,即是还虚,由太极再返于无极,即是合道。日还月返,皆是逆行,所以后人评述三丰翁曰:“顺则凡,逆则仙。一句话儿超了千千万。”这就是道家对于人体生命工程的理论和观点。 我过去把道家具体修持分为本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等三种,但这三种是又分又合,互相影响,总而言之,不出修性修命之两途。大抵南派以修命为先,特重同类阴阳,然岂能脱离本身而取验。北派以修性为先,首重本身之阴阳,以上接虚空中之同类阴阳与虚空阴阳。 要知道家之所谓阴阳,乃是真阴真阳。就本身阴阳而言,神为阴,气为阳,此中有先后之别;就同类阴阳而言,则坎中之阳为真阳,离中之阴为真阴,皆是身外灵父圣母之作用;就虚空阴阳而言,则是太极中之元阴元阳也。 修证的把握阴阳,即是修性修命或性命双修。然此中层次高低,大不相同。所以一则曰“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一则曰“是性命,非神气,水乡铅,只一味。”盖神气属本身之修为,而水乡铅则赖灵父圣母之运用也。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不识真种是还丹,水火空铛虚煮沸。”此乃先哲推尊人元功法而言。然“性由自悟,命假师传。”则是千真万确的。人元金丹,确是修命最简易、最迅速之法,犹如乘飞机以赴北京,自己毫不费力;但制造飞机,岂是易事!平整机场,必赖多人。三丰翁言:“必须福德胜三倍天子,智慧过七辈状元,方可为之。”正指此事。凡命功由低至高,一步接一步,非依程序进行不可;性功亦有多级,由后至先,全凭心意做功夫,则以当机为高耳。 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从人元金丹而论,它是身外阴阳,除此一切修为连两家阴阳在内,皆不离本身阴阳之运用。并且在修持过程中,道家首先都是以强调色身为主,以后层次渐高,才逐渐向修性过渡。因性之与命,始终互为影响,故曰“性之与命是二是一。” 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元金丹有它特殊的功验,远非其他功法之所能及;但需知人元之学,不离三家,绝不是俗传的两家之学。两家之学只是变相的房中术,我过去己一再语及。其次,若因人元金丹之奇妙,遂以为是唯一之法,除了斯法,皆不足学,则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敢将蛙井渺苍冥”,此乃不识大道之本体,可笑亦可悯,乃是莫大之错误矣,须要特别注意!因为人体生命内涵,不外性命,修命固能移性,而修性亦能立命,所以佛法密宗指出“心气不二”,实质就是心物不二,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亦能变物质。目前已有指出,八识中的第六识(意识)是有能量(带质境)的。笔者过去接触道佛两家诸大善知识,也无不强调转识成智要在六识上狠下功夫,所以张紫阳作《悟真篇》虽全书皆论说阴阳,后来亦不得不另写外篇专阐禅法。

修道与仙学的区别

“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 知常养生轩>研讨区>书简点评>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 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 一、“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 我曾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义尚先生在《气功》杂志上刊登了题名的《漫谈修道》:“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气功》1992、7)。胡海牙先生则有《释“仙学”》(《气功》1993、8)予以回应:“仙学”就是仙道之学,而非狭义的修仙之术。仙道为一,不容分割,道为仙之体,仙为道之用,道不易闻,赖有仙而后知道之足贵;仙不易修,端有道而后知仙之必成”,并认为张先生是在“曲解仙学”。张先生又有《再谈修道——兼答胡海牙<释“仙学”>》(《气功》1993、12)。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又有很多人以此为题撰写文章讨论,刊载在《气功》1994、1995年等各期上。除张义尚先生和胡海牙先生各有所指外,其余的人都是隔靴搔痒! 我以为,张义尚先生“修道”与“学仙”的区分所指的是“法”上的问题,而胡海牙所指的“仙学”,则是“仙学”这门“学问”所包括的范畴,是“名”上的问题,看来是“所答非所问”。 陈撄宁先生弟子朱昌亚女士序《大道歌白话解》曰:“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不足以成仙也。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需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到先天之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而道可成矣。” 陈先生亲写《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第六》曰:“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来,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 陈撄宁先生和张义尚先生都看到了“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 到底谁知道:“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也就是“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所在? (2004/04/0109:17pm) 二、对“炼丹”和“修道”的一点认识 至于“铅、汞,真意”,是有他特指的,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代号,丹法不同,所指出的内涵也不同。铅是性质是重,重则下沉;汞的性质是轻,轻则上飞。如果符合这个性质,大抵就可以用“铅、汞”代号之。“真意”,不能和“铅、汞”一起提,因为是两个概念范畴的东西。好像大多数都是“身心意”在一起的。 丹道不是仅仅“心性”的修炼,“心性”的修炼,大抵可以叫做“修道”;“修仙”或“炼丹”,是需要物质的,就是促进长寿的物质。如果以“物质”而言,“铅、汞”就是能够促进长寿的物质。 地元丹法,就是直接运用物质中寻求这些促进长寿的物质。 人元丹法,就是在人体身中寻求这些促进长寿的物质,“铅、汞”可以说一些,汞是自己身中的物质精华,铅是身外彼家的物质精华,所以凡是修炼自己身中所有物质,都叫作“汞”,所谓七般物质。铅,凡是不是自己的物质则谓之“铅”。 如果这个“铅”,是得自虚空中的物质,就是所谓的“天元丹法”。“天元丹法”,也需要先凝练自己身内的物质,之后才能承受外来的物质,否则,纸做的身体是不行的,就象泥盆承水,可以吗?泥土经过烧结变成瓷、瓦,则可以承水了。 地元丹法,是物质化学,是制药工艺,服食所谓地元金丹,也不是纸做的身体可以承受的。可以看出,修仙,大抵是从修炼身体做起,求个铁打的身体,服食那外来的金丹。

生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生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生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人生之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如同登山。在登山的过程中,有沟壑、有歧途、有让人绝望的深渊但也有鸟语花香和仙境般让人留恋的美景。 人不会一辈子走坦途,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矛盾与摩擦。那些不如意、惹我们生气的事就像是在登山过程中遇到的沟壑,是看到美景之前的必然考验。而它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又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因此而郁郁寡欢,也有些人会从中寻找到激励的力量。人生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相传,所罗门王是古代最明智的统治者。据史书记载,他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他说:“一个人的心怎样思量,他的人就是怎样。”换言之,一个人成就有多大,全在于他选择什么样的心态。

人的心情好坏,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有的人决定拥有忧伤,有的人决定拥有快乐。或者说,悲观是你的决定,乐观也是你的决定。同样的,自卑是你自己决定的,自信也是你自己决定的。 那么,每天早上醒来,你决定选择怎样的心态呢?你是觉得“可怕的一天又要开始了,我不得不去工作,为吃饭而奔波”,还是在想“又一个多么愉快的早晨!我想今天一定会是美好的一天”? 心情不同,人们眼中的世界也不相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悲观者的世界;春光灿烂,鸟语花香,是愉悦者的世界。 万物本已存在,当你觉得心情舒畅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快乐的神情,同时会欣赏万物,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因此,如果你内心不快乐,必须先对你的思想来一次彻底的改造。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愤懑、怨恨、自私或者灰色思想,当然,一切快乐的光芒便无法穿越。你需要改变精神生活,采用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然后,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乐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许多文学爱好者通常喜欢把这三句话,称为《中庸》的“三纲领”,意思是说它是整部《中庸》最重要的部分。由此可见这句话之重大意义。 《中庸》中所讲的“天”是抽象的,代表形而上的道,也可以把它当作为宇宙之间万事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天命之谓性”,人性从哪里来?天命。命不是下命令的命,这个命是当成赋予、给你的,生命当中自然有这股力量给你,这就是“人性”。简化起来讲,人性的来源,自然的禀赋,这个就是“性”。在儒家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来是至善的,不坏的;坏是后天影响改变的。从性善派的这个思想来看《中庸》,所谓讲“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本来干净的、纯洁的、善良的、无私的,总而言之,至真、至善、至美;拿西方的哲学观念,真、善、美的。这就话是为了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源。 “率性之谓道”,顺着本性做事就叫做“道”。时时率着我们身中的天性,便是接近大道了,便是在修道、得道之中了!我们人的生命也是一样,自从有了这个生命之后,我们已经具有一个性理与规则了,率着我们本性内的规则,去做人做事,便能能圆满我们的生命,也是圆满了我们的一身之道。没有了性,万物的规则都乱了,世上还有什么不变的定理是值得钻研学习的呢?还有什么伟大的成果是可以期待的呢?世上的一切成就,皆因万物的背后有一个“性”字,在主宰着这一切,但或许世上再聪明的人都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始末。只是它已俱足一切,

且已经与生俱来,任何人只要懂得运用它、启开它,再笨的人都可以得到最大法益,不分智愚,人人所固有! 而“修道之谓教”这话的意思是说,能够教导我们去圆满自己的一身之性的这种团体,我们就称之为“教”!这个团体组成的目的,都是要以引导人们去照见纯真的本性为主轴,才不失去这一个宗教团体成立的本质。 以上便是我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和认识。可能因为在之前的读书、工作中,对儒家文学论著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和学习,甚至就连中学时候学的十则《论语》也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当读到《中庸》开头的几句话就觉得吃力,每句话都要查好多资料才会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或许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一些引导作用吧!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设计,我都值得去不断地探索人性,领悟人性。或者去运用我对人性的理解,去做设计、做产品,或者更多的是做人!2017-11-02eNet&Ciweek/樹朦

刘雨虹的修道经历

---------------------------------------------------------------最新资料推荐------------------------------------------------------ 刘雨虹的修道经历 刘雨虹的修道经历 ***人生到处知何似*** 1969 年,身心都病的不可开交,对于自己来说,头上的四方天,已经塌下来三个角了,还剩下一个角,在那里摇摇欲坠。 (南阎浮提众生以病苦为良药: ))身体不好虽然是一件困扰的事,但是最困扰的,却是人生的问题。 一个人在病苦之中,才会激起对生命的疑问,尤其是活到了四十多岁,病苦之中,才认真怀疑到生命的究竟,生命的来去。 如果死了,一切是否就此消灭?入世间的数十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世界上的纭纭众生,以及众生以外的一切事物,又都是怎么一回事?谈到对生命的疑问,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这个问题自幼一直在脑际出现,只不过,它仅是飞鸟掠空的一刹那,或者因时因地偶然在意识中闪烁一下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问题飞越在脑际的次数,愈来愈多了,停留在脑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由于自己的这个个性,一向对人世间的怪事、不平常事、和不平常人,都喜欢去探悉一下究竟,所以,平常花在寻仙访道、以及奇闻怪事方面的时间真不算少。 初次听到老师的名字,是在 1965 年。 有一天,朋友邀我同游土城承天寺,那天同去的还有淡江的 1 / 3

一位李教授。 我们在步行上山的过程中,李君沿途向我解说了一些佛学名词和一些佛学概念。 当时我似乎有一点模糊的印象,觉得佛法并不完全是宗教,佛法似乎是超越宗教的。 李君并且告诉我,南老师每周在师大讲佛学,如果我对佛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听。 一来我对此事没太积极,二来当时工作忙碌,没有闲暇,虽然也托人打听了一下,总没有结果。 一拖就是四年过去了, 1969 年底,由于田太太的介绍,终于在师大听到了老师的佛学概论演讲。 这是初次正式听到佛法,当时,自己内心启发了光明,佛学对生命的问题,可能有了回答。 为了追寻这个答案,忽然觉得人生有了目标。 当一个人对生命问题弄不清楚的时候,世上一切的金钱地位和学问,甚至于每天穿衣吃饭,都不算是人生的目标,这些事只能是维持生存的事情而已。 五十九年的春天,我参加了老师主持的禅学班,因为佛学的基础太差,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做个旁听生而已。 ***景德传灯的时间*** 禅学班开课的第一天,我们先买了一本景德传灯录,九点一刻下课,我急急忙忙回家。 从青田街回到家中,大约是九点半了,来不及洗脸泡茶,我

深山修道三百年的修道者_一浪更比一浪涌_新浪博客

深山修道三百年的修道者_一浪更比一浪涌_新浪博客.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转: 深山修道三百年的修道者_一浪更比一浪涌_新浪博客 首先声明,本文绝非故事。所写所讲,完全都是我本人的真实经历,真实感悟。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信,但请积修口德,勿给自己造下业障。若有疑问或质疑,尽可提出,我会一一解答。 一般人看到标题中的“三百年”,一定会认为我在瞎吹。但我告诉你,我的真实年龄的确是330岁,也就是说我是清朝康熙年间生人。其实330岁并不算很老,2000多岁的人我都亲眼见过,听说还有活了5000多岁尚在人间的,只是没有机缘见到。 我是四川成都人,雍正年间,为避战乱,我们全家逃到川北的大巴山中,却不幸遭逢泥石流,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幸免,那年我三十岁。后来我在山中迷了路,自己瞎走了十几天,就在我快饿死的时候,一个道士救了我。这个道士就是我的师父,那时他已在大巴山中修炼了七百多年。从此,我就跟随师父开始了修炼。这里要说明,我和师父虽然是道士,修的是三清法门,但我们不是道教,和道教没有任何关系。 我师父是唐朝人,虽然已修炼了七百多年,但他看上去比当时的我还年轻。因他已经修到头了,再怎么努力也修不上去了,所以收了我当徒弟,承传我们这一门的道统。你一定想不到,我们这一门修炼的功法,非常非常的简便,特别适合懒人学,因为我们的功法就是睡觉。 师父传了我功法后,我第一觉就睡了一个多月,睡醒后身体变化很大,几乎像是换了个人,比从前强壮了很多很多。然后他又让我读《道德经》,读完经书又睡觉。就这么不断的读经书,睡觉,最长的一次,我一觉睡了两年多。如此循环往复,一直修了六十多年,我终于达到了小成境界(天目已开,大周天全部打通),这时我已具备了很多特异功能。比如辟谷、搬运术,凌空漂浮,他心通,透视人体等。还要补充一点,自从开始修炼,我的外貌就定格在了三十岁,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变化。 修到了小成境界,师父让我返回人世间去云游。师父说,如果我沉溺于声色名利,被花花世界迷住了,就不用回山了,我可以自己选择以后的路。如果三年之后我还没有沉迷,那么就返回大巴山,他会指导我继续修炼后面的功法。 外出云游很苦的,规矩也很多。第一,在尘世中不许使用任何的特异功能,出山前师父已把我的功能给锁住了,包括辟谷功能在内,也就是说,云游期间,我还要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第二,不允许用钱,只能通过乞讨的方式获得食物。第三,还有很多戒律,偷盗,淫邪,饮酒等,类似于佛教中的那些规定吧。师父可以用天眼通随时随地的监视我,如果我犯了任何一条规矩,就再也没有机会跟随师父修炼了。离开大巴山后,我首先去了陕西的渭南,后来又去了潼关。在潼关,我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要知道,我的外貌是一个三十岁的壮年男人,乞讨非常困难,经常挨骂,没有几个人愿意施舍给我。在潼关我给一个姓刘的地主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