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一、公营报刊网

1948年《人民日报》就已正式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宣传网,构成了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主干。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报纸相继出版,如《工人日报》(中华总工会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健康报》、《解放军报》分别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铁道部主持出版。此外,还出版了数十种少数民族报纸和军队报纸。二、通讯社网

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根据中央的部署,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对一些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则派驻记者组或记者。经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

同时,新华社的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通讯技术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塔斯社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并同路透社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

中国新闻社

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由金仲华任社长。属非官方通讯社。

中新社最初是新华社的华侨广播组,1957年3月16日,脱离新华社,成为单独的一家通讯社。

该社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在宣传上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祖国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建设成就和闽粤要闻、侨乡情况,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新社已建立起覆盖全球华文媒体的新闻供稿体系,初步建成可为全球华人提供多元服务的新闻、文化机构。作为一家国家级通讯社,中新社已和海内外近三百家新闻传媒和网络媒体建立了长期的供稿关系,为他们提供多元化服务。

三、广播电台网

①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初步形成全国广播宣传网

党和人民政府为了迅速发展人民广播事业,一方面积极发展全国性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地区建立了一批地方广播电台。一个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自上而下的广播宣传网初步形成。

②建立和发展广播收音网

1950年4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收音网的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使人民广播事业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有利的发展条件。

③完成了对私营广播电台的改造工作

从1950年至1951年开始对私营台进行改造工作,到1953底私营台经公私合营方式收归国有,顺利地完成对私营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④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

1950年4月起,先后开办了藏语、蒙古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着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之间团结奋斗搞好生产建设的情况。

⑤正式开办国外广播

1950年4月中央台成立了国际广播编辑部,对国外广播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为以后国际广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有线广播收音网也在全国各地、主要是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九台式”是建国初期有线广播建设的主要模式。

四、新闻总署

成立于1949年,是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胡乔木为署长,范长江、萨空了为副署长。

新闻总署成立后作了很多重要工作,主要有:(1)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对对这些法规加以贯彻、落实,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建设;(2)加强和改进报纸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新闻业务工作的改革,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3)对不同新闻工具之间和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进行统一协调,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4)协助进行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随着对私营新闻机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闻行政管理机构逐渐弱化,1952年,新闻总署被撤销。

五、经营“企业化”

是我国建国初期在报纸经营方面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就是要求全国报纸特别是公营报纸,转变长期供给制思想,把报纸作为生产企业来经营,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制,精简机构,厉行节约,逐步改变依靠政府定期定额补贴状况,达到经费全部或大部分自给。

六、“邮发合一”

我国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实行的一项报刊发行制度。在这种发行制度下,报纸的生产(编印)和流通(发行)是截然分开的,把送信与送报捆在一起,把多家报纸捆在一起,把报纸的征订、运发和投递捆在一起,把批发和零售捆在一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就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这种模式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了浪费和混乱。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邮发合一”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我国的报刊发行模式逐渐演变为“邮发”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格局。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

一、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同年5月新闻总署发布《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这两个决定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闻体制方面,实行采编合一制与总编负责制。

2、成立广泛的通讯员网与群众性的读报小组

3、报纸进行通俗化改革,更好地反映群众、引导群众,从而与读者贴得更

近。

二、建国初期新闻工作的特色:

1.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3、重视自我教育,开展问题讨论

(1)1950年《人民日报》出版《新闻工作》专刊,成为交流新闻工作经验的园地。

(2)1951年新华社创办内部业务刊物《新闻业务》。

(3)1951年2月新华社开展练笔运动。

(4)1951年6月,全国新闻界开展了学习语法修辞活动。

三、新闻业务改进

1.新华社

(1)1953年3月新华社明确提出其总任务是“消息汇总”。新华社的总任务是要充分地、及时地、精确地报道对人民群众有教育意义、对实际工作及斗争有指导意义的新情况、新事物、新人物和新经验。

(2)新华社的通讯技术也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加快了新闻传播的时效,并保证了新闻抄收质量。

2.广播

1952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确定了“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发展方针,在宣传上提出了“精办节目”

的方针。

3.报纸刊物

实现版面编排由传统的直排改为横排,完成了我国报刊编排形式的重大变革。

四、新闻教育发展

(1)创办新型的新闻学校,如北京新闻学校、上海华东新闻学院。1949年10月北京新闻学校正式成立,它是新华社在北京创办的新闻训练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校成立后附属新闻总署,新闻总署副署长范长江兼任校长。

(2)1954年,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办新闻班,主要培训相当于省委机

关报报编委以上的新闻干部。

(3)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新闻系,这是解放后新创办的第一份额大学新闻系。

经过几年的建设,新中国的新闻教育进入了以正规大学新闻教育为主的新阶段。

五、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教训

学习社会主义苏联的新闻工作经验,是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有关新闻工作改进的要求。

1.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

(1)通过学习苏联经验,我国新闻界系统地学习了列宁、斯大林的办报实践、办报思想和苏联新闻工作的传统,加深了对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认识,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建设我国新闻事业新体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2)全面学习与借鉴苏联新闻工作的业务经验,包括新闻的编辑、采访、写作以及经营管理和发行等方面的经验,使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普遍得到大的提高。

2.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教训

(1)报刊在学习苏联经验中,不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盲目模仿,生搬硬套,翻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如《人民日报》盲目学习苏联《真理报》的“经验”,一度曾每天必有一篇2500字社论放在头版头条,有些文章由于无的放矢,读者不爱看。

(2)在广播方面:①提出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办节目方针。要求地方台用较多的时间转播中央台的节目,削弱了地方广播联系当地实际的作用,也影响了地方办广播的积极性;②限制在广播中开展批评。受苏联经验的影响,认为广播不宜于进行批评,只能谈成绩,不能讲缺点。

第三节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

第四节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1.背景

(1)建国以后,新闻界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盲目照搬的教条主义错误,严重束缚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致使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新闻报道面窄、缺乏自由讨论以及文风枯燥等。

(2)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指示新闻改革。

2.经过

(1)《人民日报》的改版

1956年的《人民日报》改版是一场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布改版。改版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①扩大报道范围;②开展自由讨论;③改进文风。通过改版,《人民日报》的面目焕然一新,新闻数量大增,新闻报道题材广泛,言论明显改进,副刊与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

(2)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开展

在《人民日报》进行新闻工作改革的同时或稍后,中央和各地的新闻单位也都先后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新闻工作改革热潮。

①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在提高报道质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②广播系统的改革在纠正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中的某些错误中展开:a.改进新闻报道,扩大取材范围;b.开展广播批评;c.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d.办好文艺广播。

3.意义

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1)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

(2)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3)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4.结局

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这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原因而中途夭折。

“双百”方针

共产党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在讨论十大关系过程中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1955年5月2日,由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责任论)

第十章社会责任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责任论 答: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它是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①新闻报道的真实、全面、理智;②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③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④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⑤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 2.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西南大学2010年研;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答: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进而形成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认识,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3.舆论监督(中国传媒大学2012、2007、2005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4.更正与答辩原则[北大2007年研] 答:更正与答辩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的内容之一。更正,是指新闻报道中具体事项的交代出现失实,相关人有权要求传媒作出更正,传媒自身也有责任在发现差错时主动更正。答辩(又译为答复),是指被新闻报道提及的相关人,有权对报道内容的公正性或全面性进行答辩。对于相关人,这是一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对于传媒和记者编辑,主动更正和允许相关人更正与答辩,则是遵循职业规范的问题。 5.新闻评议会[社科院2004年研] 答:新闻评议会是指一种评价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专门性机构,它通常由新闻行业机构组织行业内相关人士组成,也可以由新闻界和其他各界(司法及社会群众团体等)的代表联合组成。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评议组织仅有裁决权,少数国家如日本等则既有裁决权,又有处罚权,处罚的项目有警告、记过、罚款、开除会籍等。 6.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答: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事业的五种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几种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大众传播理论中几种主要的传播效果的理论。 内容提要: 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重点、难点: 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有关提示: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事业功能的经典论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主要设计: 由事物的功能导入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论述。 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观点归纳。 对不同媒体不同功能定位的几种组合方式的归纳。 讲稿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新闻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就是它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 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四功能说”:报纸的职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 1)报道新闻;2)发表评论;3)供给娱乐;4)刊登广告。 在对商业化新闻事业有所限制的西欧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前三种功能。日本学者的观点与西欧学者比较相近。 当代中国学者对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理解,除了保留“宣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风东渐和对本国新闻传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最为一致的认识是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这两种功能,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而在一些子功能(如发表评论与舆论的反映、引导、制造)上,在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上,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二、本教材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阐述P101~103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后面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一功能之上。在前面学过的新闻起源中,新闻本身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新闻事业作为新闻传播过程中职业化的一种表现,它的首要功能仍然是提供信息。 以这一功能来衡量现有的媒介,来评价它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我国的媒介影响力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经说过,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也就是说新华社新闻发布出去后,在全球都有影响。但是至少我们要参与其中。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新闻媒体告诉我们的,它传达的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进而有我们自己的理解。 这一功能大量通过新闻体现,那么言论中也提供很多的信息。

外国新闻事业传播史知识要点

外国新闻事业传播史知识要点 一、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概念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经过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国际互联网传播)等五个阶段。 2、(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3、(《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4、在公元前500年出现的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叫(新闻信)。 5、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 6、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升)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 7、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古登堡)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8、1482年奥格斯堡发行的(《巴西探险记》)等被认为是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9、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两种周报,它们是(《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 10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 11、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12、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13、(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经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 14、现代报业可分为(资本主义)报业、(社会主义)报业和(发展中国家)报业三种类型。 15、报业垄断的两个标志是:(发行量增加,报纸种类减少);(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16、世界上最早创立的四大通讯社分别是:(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露透)社和(美国联合)通讯社。 17、现有的四家世界性通讯社分别是:美国的(美联社)、(和众国际社),英国的(露透社),法国的(法新社)。 18、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因为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所以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19、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时向公中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这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0、一般认为,国际互联网脱胎于三十多年前诞生的美国军事网络(ARPA net)。 21、在18世纪以前,统治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学者报》)、(《信使报》)。 22、(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 23、加拿大新闻传播事业的一个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贯彻(加拿大化)的方针。 24、(《金字塔报》)是非洲第一大报。 25、(尼日利亚大学新闻系)、(肯尼亚新闻学院)、(南非大学新闻系)是非洲比较有名的新闻教育单位。 二、请在下列各概念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 1、1605年纳撒尼尔?巴特《约克郡谋杀案》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日本新闻业 一、名词解释 1.《官版·巴达维亚新闻》[人大2004年研] 答:《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出版的最早的日文报纸,1862年1月由官方“洋书调所”的工作人员竖川三之桥和万屋兵四郎印刷发行,先后印发了23卷。“新闻”一词系日文“报纸”的意思。此报翻译自在荷属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机关报《爪哇新闻》,以《巴达维亚新闻》为名公开发行,因系官办,故冠以“官版”二字。报纸形式、印刷手段还很落后,曾使用过荷兰人于1849年赠送给幕府的一台手摇印刷机。 2.NHK[上海财大2010年研;四川大学2009年研] 答: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的简称,创建于1926年,战后重新改组。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该机构一直经营广播业,现在主要力量已转向电视。按照日本《广播法》的规定,NHK是实行自主经营的“特殊法人”,它在承担法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的同时,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不以赢利为目的。NHK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经营委员会,其成员由首相提名,经参众两院同意后任命,任期三年。NHK包括三套广播网:第一广播网以新闻时事为主,其次是文化和娱乐节目;第二广播网以知识教育为主,其次是文化和新闻时事;第三广播网是调频广播,以文化娱乐节目为主,也有新闻时事节目。此外,NHK还有两套电视网:一套为综合频道,一套为教育频道。从总体上看,NHK的节目内容比较严肃、正统,新闻报道方面力求准确、公正,注重时效性,娱乐题材尽力避免庸俗化,在世界电视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3.《读卖新闻》 答:1874年11月2日创刊于东京。它是日本五大全国性综合性日报之一,每日发行早版和晚版两种版本。2004年日发行量达到1408.1万份,不但在日本位列第一,而且是世界报业发行量之最。主要面向社会中下层办报,是大众化报纸,类似中国的都市报。在报道社会新闻、生活时尚、医疗护理等方面版面多,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浅显。《读卖新闻》集团形成覆盖全日本、全球的新闻采集网。 4.《朝日新闻》 答:1880年创办于大阪。它是仅次于《读卖新闻》的第二大日报,是全球发行量领先的第二大日报。其广告收入在日本位居第一。它是一份严肃的高级大报,以“精英新闻”定位,以知识分子、工商业主管、政府官员等中上阶层人士为主要读者。以政治、经济、外交等硬新闻为主,重视言论。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在社会贡献方面,该报运营的各类公益性法人有20多个,涉及文化、艺术、社会福利、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5.《日本经济新闻》 答:1876年12月2日在东京创办,原报为《中外物价新闻》周刊,1885年改为13刊,1946年3月改为现名,是日本经济界尤其是金融界(财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报纸。为综合性日报,偏重经济新闻,具有专业报性质。代表并反映财界的主流意见,受到日本政府、企业、金融业的格外重视,主要读者群为财经系统、企业、政府官员。以平实稳重为主要风格。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贺新颖 目录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P02 第二章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P07 第二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P13 第四章 19世纪(上):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P23 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P32 第六章19世纪(下):黄色新闻的泛滥……………………………… P39 第七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 P44第八章 20世纪(中): 电子媒介之电视篇……………………… P51

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Chapter On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文字传播时代 第四节印刷传播 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 一、新闻定义 西方 “It is not news when a dog bites a man, but absolutely news when you find a man bites a dog.” “ Oh!My god!” 中国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传播定义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mmonness or oneness of thought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Wilbur Schramm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n Communication 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 人类的思想、观念、情况等社会信息的交流。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 三、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报道消息、提供意见 第一个发现熊的人,侥幸未被熊吃掉,不论是为了警告趋避,或是为了纠合除凶,一定要去报告其他的人类。没有语言之前,便用手势报告——我们的文化,也就由此产生。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 (二)生产的需要——相互交流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美国新闻业)【圣才出品】

第二章 美国新闻业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美国新闻业简史 美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 (1)1704年4月24日,波士顿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波士顿新闻信札》,这份周刊 被视为美国现代新闻史的开端。 (2)1789年9月,美国议会增加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是确立美国新闻自由 体制的基石,确保美国新闻业长达一百几十年的繁荣。 (3)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出版《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便 士报”。6个月后,该报引发美国新闻史上的“便士报”运动。 (4)1848年,纽约6家报纸合办“港口通讯社”(1857年改组为“纽约报联社”, 美国新闻业简史 美国是现代新闻媒介的发源地 美国新闻业现状 美国是当今世界传媒业的霸主 美国新闻业的现状 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 美国传媒业的特点 新闻媒介的运作实行彻底的商业化 新闻媒介高度垄断 美国新闻媒介具有高度独立性 美 国新 闻业

1892年又改称“美联社”),是美国第一家通讯社。 (5)1846年5月13日,《巴尔的摩太阳报》首次使用电报传递快讯,发出美国总统向墨西哥宣战的消息。由此产生倒金字塔的消息结构。倒金字塔的写作结构标志着新闻写作体裁的正式诞生,成为消息的典型表现手法,并推广到全球。 (6)1896年8月,阿道夫·奥龙斯接办《纽约时报》并改版,大量刊登时政、经济、外交的硬新闻以及立论公正、深刻的社评,开创报业的新时代——“信息模式”。 (7)1892年,斯克里普斯家族创办全美第一家报纸集团。 (8)1920年11月2日,正式领取执照的匹兹堡KDKA电台开始播音,播出的第一条新闻是哈定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9)1939年4月30日,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次用电视转播纽约世界博览会“明天的世界”开幕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开幕式上致词,成为第一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 (10)1950年,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50年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批准采用“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通称NTSC制。 (11)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会采用TCP/IP协议,将各大学、研究所的电脑连接,1990年采用英国人提姆·柏纳·李发展的万维网,自此开创互联网时代。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互联网开始起飞。 二、美国新闻业现状 1.美国是现代新闻媒介的发源地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 上层建筑——事业属性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社会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律,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新闻事业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产生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信息媒介和舆论工具。因此,在阶级社会,新闻事业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从属于一定阶级,所谓“超阶级”的新闻事业,在当今世界是不存在的。 新闻事业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它没有强制性,它只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作用。它不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动,只能通过宣传某种思想体系、价值形态,通过说服教育,引导人们的行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反映和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维护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我国,传媒业一直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特征。中国共产党的传媒业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种“思想武器”存在的,毛泽东称之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在这种理念和指导思想下,传媒业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政治理想、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的舆论工具,强调其思想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即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1921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劳动周刊》在发刊辞中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不搞经营,专事宣传,这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基本运行模式,也是改革开放前中国传媒业始终是单一的事业性属性的根本原因。而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事业经费由政府统一划拨,生产物资由有关部门统一配给,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统一分配,新闻产品(报纸、杂志)也由党政部门统一派订。 2.信息产业——产业属性 所谓产业属性,就是把媒介看作企业,将媒介推向市场,允许媒介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实现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作为经营性产业,传媒业应当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用市场手段,实行科学的经营与管理,尽可能增加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实力,成为有强大竞争力的信息与文化产业。 中国的传媒业在在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单一的事业属性,基本上按国家事业单位的规定和要求,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报道任务。这时的传媒业习惯上被称为“新闻事业”。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社会开始实现转型,中国传媒业的功能和属性开始逐步发生变化,新闻事业隶属于信息产业的认识逐步被确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产业属性日渐明显。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经济力量。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

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的辩证统一

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作机制,思想体系还是新闻价值取向都有着质的区别。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业,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这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和实践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之间的关系对搞好新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要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明确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的异同以及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所谓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指新闻事业在思想上要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要绝对接受党的领导,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说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要面向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相吻合,让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新闻媒介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和任务,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声音,从而使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真正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具有一致性。 首先,党性原则是群众性原则的最高体现。众所周知,党性就是一定的政治立场,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那么,我党它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政党的利益的体现理所当然是人民群众最高最集中的利益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应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失去了这一点,我们的新闻事业就不可能为人民群众说话,就不可能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这样的新闻事业也就会因丧失群众性(或者说人民性)而不成之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了。 其次,坚持群众性原则是坚持党性原则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实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原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新闻事业坚持了群众性原则,一切为人民群众作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坚持了这一重要观点,同时也体现了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当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与群众性原则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解决的是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也就是说,坚持什么样党性原则的新闻事业就必定为什么样的政党和阶级集团服务。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解决的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工作方法问题。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只有通过坚持群众性原则这条唯一的途径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也只有有着鲜明党性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才会真正地坚持群众性原则,—真正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上述观点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搞好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正确处理党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是编辑记者必修之课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2021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昌大学考研 ——新闻与传播

个人考研感悟 考研终于结束了,这一年半以来有痛苦失落也有彷徨和不安,但好在还是熬过来了,我终于也有时间好好的安静下来把我这一年半的考验心路历程写下来就当作一个纪念,也给之后想要考验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小小的参考。 首先先感谢一下high研App和论坛里的伙伴们,当初刚刚决定考研的时候完全是迷茫的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幸好在high研App上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和各种学习资料,最终终于考上了。(论坛还给了非常优厚的稿费,两全其美。嘿嘿),希望你们也能像我当初一样,迷茫了就来这里看看,或许我的些许经验真的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呢。下面,言归正传。 简单说一下我的考研准备。九月底结束的实习顺便买了教材,然后国庆开始准备考研,没有报班,每天大概就是九点半起床,十点开始学习。除去吃饭和休息时间,一天应该有九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关于考研,其实没有大部分人想像中那么痛苦,考研讲究的是“剩者为王”,我身边的同学,只要认真准备到最后一刻并且顺利考完了四科的成绩出来都不差,大部分人考研失败了无非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复习方法不对(譬如整天停留在抄写公式和背政治,这些地方你能拿到的分数加起来不会超过十分,按照计划刷完题不可能记不住公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放弃的太早,我身边有同学就是在考前一个月开始拉闸,感觉学习枯燥学不进去,政治又背到想吐,我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每天回忆自己学到了什么,明天就上考场的话有哪些地方还是没有信心,然后保持适度的学习时间,适度娱乐(比如我还是在追番,还是在打球,还是在玩手游)。 关于英语,我觉得我研究得应该算是很透彻了,我六级裸考刚过线,所以我觉得只要有六级裸考420左右的同学都有拿到85分以上的经验的。英语总体来说我分成单词和题型来学习。 a.学习资料 考研学习资料切记只有一个原则——少而全。瞎买一大堆资料不仅学习吃力,而且压力也很大,但是买的资料少了会造成有短板,而且能力上也会有很大欠缺。 我推荐的资料是(不是广告):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一、公营报刊网 1948年《人民日报》就已正式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宣传网,构成了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主干。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报纸相继出版,如《工人日报》(中华总工会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健康报》、《解放军报》分别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铁道部主持出版。此外,还出版了数十种少数民族报纸和军队报纸。二、通讯社网 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根据中央的部署,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对一些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则派驻记者组或记者。经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 同时,新华社的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通讯技术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塔斯社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并同路透社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 中国新闻社 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由金仲华任社长。属非官方通讯社。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十年真题

0210 标记传播《论出版自由》 普利策《火星报》 0310 “三社四边协定”美国之音(VOA) 《真理报》《北极星报》 0410 路透社马拉 《联合早报》《每日纪闻》 0501 官方公报英国的《北极星报》黄色新闻《金字塔报》德国之声电台 0510 威尼斯小报《泰晤士报》 世界电视网(World Network)美联社 0601 美国纽约《太阳报》. 德国《新莱茵报》 法国新闻社英国广播公司 0610 谷登堡普利策 《火星报》《海峡时报》 0701 廉价报纸美国《纽约时报》 英国《北极星报》苏联《塔斯社》 0710 数字电视斯克里普斯 “家庭影院”(HBO)《真理报》 0801 英国《每日邮报》法国《杜歇老爹报》 三社四边协定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 0810 《每日纪闻》(Acta Diurna)安莎社 北岩爵士“美国之音”(VOA) 0910 《通告—报道或新闻报》“白虹贯日”事件 哈瓦斯社美联社电视新闻社(APTN) 1001 甘尼特报团东京广播公司 VOA 德国《总汇报》

0210 简述工业革命后兴起的廉价报纸的性质和特点。 原苏联的新闻体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简述20世纪后期新闻通讯社业务发展的新趋势。 与传统新闻媒介相比,电脑网络传播有哪些主要特点? 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评述西方国家报业垄断的不良影响。 0310 简述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所作的斗争取得的进展。 简述世界广播事业发展的一般历程。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简述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业采取的措施和作出的贡献。 论述:试述密尔顿关于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并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论述:略述新闻通讯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通讯社的职能和影响。 0410 简述普利策《世界报》业务活动的基本特色。 简述目前日本报业的一般结构和垄断格局。 简述俄国《火星报》创办的目的和历史功绩。 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什么特点?简述它的主要传送和接收方式。 论述: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论述:美国广播电视高度商业化的利弊。 0501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党和政府是如何创办革命报刊的? 为什么说“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报业发展中的重要转变时期”? 手抄小报和新闻书产生的意义何在? 发展中国家的报业史有哪几个重要的共同点? 与国际广播相比,国际电视的发展进程有什么不同? 论述:杰弗逊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其意义何在? 论述:苏联的广播电视业是如何解体的?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迪? 0510 简要说明《新莱茵报》的办报思想和特色。 试述英国广播公司的概况和管理特点。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报业体制大致有哪些类型? 19世纪中期美国有哪几家著名的廉价报纸?简述它们的共同特点。 论述:略论苏联新闻体制的特点及其功过利弊。 论述:试析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报业发展各阶段的情况和特点。 0601 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报刊与资产阶级报刊相比有什么特点? .英国《每日邮报》有哪些办报特色? 发展中国家报业管理的方式是怎样的?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精确新闻学)【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 精确新闻学 19.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精确新闻学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1)大众传播媒介运用精确的数据来报道某些新闻始于20世纪30年代。 (2)20世纪60年代是精确新闻学的真正诞生期。 (3)1973年是精确新闻学定型的一年。 二、精确新闻学的基本特点 1.含义 精确新闻学是指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的一种方法。 精确新闻学的由来、发展和现状 含义 精确新闻学的基本特点 长处 不足 确立论题 精确新闻学的报道方法 定量调查 整理分析 写作 精确新闻学

2.长处 (1)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①精确新闻学以冷峻的数据来报道新闻事件,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 ②使新闻报道更显客观、公正。 (2)更能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意见。 无论民意测验还是实地社会调查,都面向社会收集数据,客观上较全面地反映民意。(3)新闻报道更令人信服。 ①精确新闻学采取科学的抽样调查方法,得到确凿的数据。 ②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确凿的数据是最具说服力的事实。 3.不足 (1)新闻事件不可能全部用数学语言来表述。 (2)要搜集大量数据并加以归类、分析,花费时间长,时效性较差。 (3)精确新闻学的读者面窄,要求水平高。 三、精确新闻学的报道方法 (1)确立论题 ①应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引起人们广泛兴趣,通常是社会的热点或难点。 ②需要具备新闻记者特有的敏锐。 (2)定量调查

确定调查的区域、对象和调查方法,设计问卷,作实地调查。 (3)整理分析 把所有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分类、归纳,并对所有数据作出分析。 (4)写作 ①描述性写法,指尽可能客观地提供某方面的全面数据。 ②解释性写法,指着重地以详尽的数据来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后果。 1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名词解释 精确新闻学(清华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精确新闻(南京大学2017年研)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确新闻学的基本特点。 2.简述精确新闻学的报道方法。 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精确新闻学(清华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精确新闻(南京大学2017年研) 答:精确新闻学是指20世纪70年代曾在美国风行一时的一种新闻报道观念,最早是

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

新闻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并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社会性——新闻事业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的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阶级性——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被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且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舆论武器) 2新闻是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新闻报道发表评论,传播自己的思想) 3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是不受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总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评价事实。) BUT并非所有的新闻媒介都是有阶级性的,也并非有阶级性的新闻媒介的所有新闻报道都具有阶级性, 阶级、阶级斗争方面VS生产斗争方面的事实,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科学实验 阶级性表现:新闻事实的选择:取舍、抢压、详略、真假 新闻事实的评论:赞成反对、肯定否定、倡导贬斥 新闻布局:标题字号大小、位置高低、发布时间快慢、栏目多少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1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政党的宣传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阶级性】 2应该多刊登和反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社会性】 3作为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产业,新闻事业提高新闻信息和其他信息服务,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商品性、企业性】 双重属性是当前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的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优势:①极大的解放了新闻媒介生产力②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的更新③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对新闻媒介带来重大转机和变化 弊端:精神产品——>格调降低;物质商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有偿新闻 【新闻手段】 1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电视、通讯社、杂志等),传播符号(声音、文字、图像),新闻体裁,编排技术的总称,是新闻机构用以报导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2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它不能够强迫人们信奉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和说服受众。 二特点 1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更直接 2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面最广、最迅速、影响极大 3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 4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 5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也有商品属性 最显著特点: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 三功能 1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权利:1依法创办传播机构2依照法律进行采访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发表传播印刷媒介或电子节目。4跨媒介、跨地区发行传播、自主发展5依法行使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批评6行使媒介机构内部职权 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第1单元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的实质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一、内容要点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坚持群众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一项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 闻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大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①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为其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②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③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沤歌人民群众的创造业绩。 (2)提倡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形式:①形式生动活泼多样化;②语言通俗易懂大众化;③风格鲜明泼辣个性化。 (3)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①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②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③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二、重点讲解 1.“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这是马克思对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重要论述。他指出,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的报刊应当是属于人民的。它体现人民的精神,表达人民的思想,与人民同甘共苦,同生同在,为人民表达舆论,仗义执言;它依靠人民的信任与支持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需要500、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 这是列宁对于报刊工作的群众性原则的重要论述。他除了强调党的报刊要反映工人群众的利益,充当工人群众的喉舌外,还格外强调党报工作要争取工人群众的支持。他坚持在报刊上发表工人群众的来信和来稿,积极主张在工人群众中发展通讯员,建立党报的工人通讯员队伍。列宁主张报刊注意挑选和扩充工农通讯员,建立和健全工农通讯员队伍,以便了解各地情况,保持同群众的联系。 3.“《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这是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在为纪念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社论《我们的心愿》中的重要观点。它充分表明了党要将自己的机关报办成人民的报纸的鲜明立场。 三、难点解析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坚持群众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一项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 闻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国家的新闻事业从根本上说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 简答题

2016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答题 1、简述定期报刊产生的过程及标志性意义 答: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进入17世纪,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变动的加剧,社会信息量以及对信息需求的增长,物质技术条件的逐步改善,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渐定期化。定期化的实现,先是一年,半年,由于刊期过长,只能称为定期出版物;以后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邮件稳定在每周送达一次,便有了新闻性较强的周刊或周报,这便是定期报刊。定期报刊最早的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其中德国1609年出现的《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这两份周刊依靠新闻信获得世界各地的消息并加以刊载,通常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此外,英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瑞典等国也陆续出现了定期报刊。 2、简述发达国家现代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概况及目前影响较大的共产党报刊的简况 答:在发达国家,由于资产阶级报纸占绝对优势,工人阶级的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组织的报纸,不仅数量少,而且财政不足,尽管如此,它们是发达国家报业的特殊组成部分,并有着无产阶级报纸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办报方针,是所在国报业中的进步力量。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争取民主权益,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在资产阶级报业形成垄断的同时,无产阶级报刊仍然很难

的力求保持和发展自己的阵地,但是目前他们只得在资本主义的经济轨道和法制体系种运作,收到了整个资本主义环境的制约。 目前在发达国家影响较大的共产党报刊主要有英国共产党的《晨星报》;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道报》和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赤旗报》。 3、简述密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答:1644年,密尔顿《论出版自由》: 一、严重批判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认为其后果只能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二、认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限制这种自由只会伤害真理; 三、认为只有保障出版自由,真理才会在论证中战胜谬误。 4、何谓“掏粪运动”?其兴起的历史背景如何? 答:掏粪运动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 历史背景:“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文章分别揭露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城市弊端、以及劳工联盟腐败的问题。在《麦克卢尔杂志》的引导下,《人人杂志》、《柯里尔杂志》等也加入揭丑者行列。1905年以后,《柯里尔杂志》还成为继《麦》之后揭丑运动的主力。该刊在1905年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