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专题: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讲师

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要素的监测和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温湿度是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一个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环境温湿度的合理控制,对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选题目标 本项目旨在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1.设计和开发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无线传感器节点。 2.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温湿度监测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3.设计并开发远程控制模块,可以远程控制温湿度系统的相关参数,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化控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传感器节点的设计 传感器节点是本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包括选择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通信模块的选型、存储模块的设计等。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建 使用传感器设计的节点,将其网络连接起来,构建温湿度监测系统。在网络中采用合适的路由协议,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3.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上,需要根据具体的传感器节点及其应用环境,设计与之对应的电路板和外部部件,完成节点的实现。在软件设计中,需要进行数据采集、通信协议、数据存储、数据监测和控制等功能的实现。 四、预期成果 本项目拟实现的预期成果包括:

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实现。 2.对传感器节点进行设计和开发,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 3.设计并开发远程控制模块,可以远程控制温湿度系统的相关参数,实现温湿度的智能化控制。 4.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功能正常运行。 五、可能遇到的问题 1.电池模块的选型和功率管理 传感器节点使用电池供电,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模块和功率管理模块,以确保节点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2.网络的可靠性和通信协议 在传感器节点构建过程中,需要保证网络的稳定和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网络的优化。 3.数据处理和显示 对传感器节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显示出来,需要进行设计和优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设计出实用的数据分析和处理算法。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机监控实现及网络故障研究的开题报告

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机监控实现及网络故障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室内的温湿度进行监控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优化调节。而温湿度控制 系统的主机监控实现及网络故障研究,更是该系统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问题陈述 在温湿度控制系统中,主机监控是实现温湿度控制的关键之一。主机监控负责收集并处理来自传感器等控制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根据设定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和判断,并输出相关的控制指令。而在主机监控运行过程中,网络故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主机监控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整个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将着重研究温湿度控制系统主机监控的实现方法,并探索如何通过网络故障监测和处理,提高主机监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温湿度控制系统主机监控的实现方法,探索如何通过网络故障监测和处理,提高主机监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具体意义如下: 1. 为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 提高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3. 推动温湿度控制系统与现代化智能化建筑的融合发展,拓展智能化建筑市场。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温湿度控制系统主机监控的实现方法研究。 2. 网络故障监测和处理方法的研究。 3. 实验验证与案例分析,分析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的方法如下:

1.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已有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2. 理论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法和处理策略,并分析其原理和优缺点。 3. 实验研究法:通过搭建温湿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 五、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本研究将提出一种基于主机监控实现和网络故障监测与处理的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实现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主要的预期结果如下: 1. 提出一种高效稳定的主机监控实现方法,优化主机监控的性能。 2. 提出一种网络故障监测和处理的策略,增强主机监控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3. 搭建一个完备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六、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的时间分为如下阶段: 1. 第一阶段(1-2周):资料收集和阅读,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2. 第二阶段(3-5周):基于文献研究,提出主机监控实现和网络故障处理的方法和策略; 3. 第三阶段(5-7周):搭建温湿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 4. 第四阶段(8-10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研究结果和创新点,写出开题报 告和初步论文; 5. 第五阶段(11-12周):修改论文并进行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高维;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科技资讯》,2019年,第18卷,第12期,7-12页。 2. 刘传超;常州某医院温湿度控制系统主机故障处理研究;《构思》,2020年,第20卷,第9期,45-50页。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渭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毕业年份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一、拟开展研究的价值、意义 随着人们的生活及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要求就显的尤为重要,温湿度的控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温湿度检测系统就是现代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智能、快捷、方便可靠的检测系统,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如果检测得不准确就会发生许多的生产事故。如化工生产中对温度的检测不当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下降。而现在所使用的温湿度检测系统通常都是精度为1℃或0.1℃的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进行的温度检测和用传统的物理模拟量的方法进行的湿度检测。这些温湿度检测计的刻度间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准确分辨,读数困难,而且他们的热容量还比较大,达到热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很难读准,使用非常不方便。因此为了给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对现有的温湿度控制器的设计、改良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本设计是以单片机(51)为核心,配合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以及相关的外围电路组成的检测系统,可以接收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信号,检测人员可以通过lcd显示的数据,实时监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情况。相比较常见的温湿度测量器,本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实现了对温湿度的自动调节。在测量范围和精准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改良。

二、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对数字信号的高敏感和可控性、温湿度传感器可以产生模拟信号,和A/D 模拟数字转换芯片的性能,此设计以51单片机基本系统为核心的一套检测系统,其中包括A/D 转换、单片机、复位电路、温度检测、湿度检测、键盘及显示、报警电路等部分。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硬件电路简单、并能很好的进行显示,可测试不同环境温湿度的特点。 整体电路框图如图: 研究目标:初步掌握基于单片机系统设计流程及相关技术,实现一个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湿度测控系统设计。 研究内容: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温湿度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程序的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了解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全过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本设计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完成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设计。 AT89S52电源电路按键电路 直流电机1602 液晶LED灯

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在现代化建筑中,温湿度是一个必须要被严格控制的要素。过高的温湿度会影响房间内环境,导致居住者不舒适;太高的湿度会导致房间内潮湿,容易滋生霉菌;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人体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现代化建筑和人们的居住环境,控制温湿度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人们并不能经常在房间内监测温湿度数据,来确保环境的健康和舒适。因此,本毕业设计计划通过设计一种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来帮助实现对于温湿度的自动监测,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选题意义 本系统将能够自动地感知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利用传感器自动收集数据。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能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从而输出温湿度的变化曲线和警报,让用户得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和优化房间内的环境,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本毕业设计的其它意义和价值有: 1、提高房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为居住者提供更为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2、减轻居住者的负担,避免了居住者经常检测房间温湿度数据的麻烦; 3、为商场、酒店、医院、公众场所等需要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提供一种极为简单实用的监测方案;

4、提高现代化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便利性。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1、温湿度检测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微控制器、通信模块等; 2、温湿度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模块。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通过调研相关文献、手册等,了解现有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技术路线等,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改进; 2、实验验证:先通过样机的研发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和性能,然后进行实际使用效果的测试和调整。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 预期成果: 研制出一套基于温湿度传感器、微控制器、通信模块的温湿度自动检测系统,满足房间内温湿度自动检测和处理能力,同时还具备简单的安装和配置特点。 应用前景:

温湿度自动控制开题研究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逄爽学号:0907250211 专业:□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导教师:伦向敏 2013年 3 月 29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应附有参考文献,且被引用。 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高性能设备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对温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下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时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温湿度控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温湿度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在许多领域中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化的实现,很难找出一个与湿度无关的领域来,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对温湿度的要求逐渐提高[1]。 食品行业:对于食品储存来说至关重要,温湿度的变化会带来食物变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档案管理:纸制品对于温湿度极为敏感,不当的保存会严重降低档案保存年限。 温室大棚:植物的生长对于温湿度要求极为严格,不当的温湿度下,植物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动物养殖:各种动物在不同的温度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高质高产的目标要依靠适宜的环境来保障。 药品储存: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药品保存必须按照相应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现如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活动与湿度密切相关,所以本次设计对于类似项目还具有普遍意义[2]。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温湿度测量是现代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能够确保快速、准确地测量温湿度的技术及其装置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利用智能化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以实现温度信息的在线检测已成为温湿度测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word专业整理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无线控制系统 指导教 师:xxx 2xxx 年 3 月 1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11401X02),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系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在整个宇宙当中,温度无处不存在。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湿度表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是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绝对湿度的最大限度是饱和状态下的最高湿度;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 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及控制就非常有必要了。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个低成本和具有较高精度的温度湿度测量仪在许多领域会代替人工操作,环境温湿度的检测与调节仪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 无线数据采集特别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高腐蚀性、建筑群、爆炸等场合,或者被采集对象是运动、旋转等情况。随着数字电路和射频电路制作工艺、低功耗电路、高能电池、微电子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无线通信的实现越来越容易,传输速度越来越快,可靠性越来越高,并且逐渐达到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的水平。

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大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122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02月15日填

一.选题依据 1.论文题目 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2.研究领域 嵌入式系统 3.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到优质高效高产的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新阶段,而大棚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产物,在广大的地区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和科学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现代化农业更是离不开科学对环境的控制,而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是实现农业大棚生产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的基本保障。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温湿度监控系统控制其生长环境,达到农作物能在不适合其生长的反季节中能够获得比其在外界环境下更高效高产和优质的栽培目的。 由于温室大棚能够满足消费人群的质量要求,能够减轻种植业的风险,能够生产反季节农作物和使得大棚技术得到普及等优点,所以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对于农业温室大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管理因素是温湿度控制。当温湿度太高或者太低时,农作物就不适合生长,所以要将温湿度始终控制在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传统的温度控制是在温室大棚内部悬挂温度计,工人依据读取的温度值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这样仅靠人工控制的方法既耗人力,又容易发生差错,更不易管理;而且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提高,对于数量较多的大棚,传统的温度控制措施就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此,在现代化的农业大棚管理中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控制农业大棚温湿度,适应生产需要。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手动控制。这是在温室技术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其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生产一线的种植者既是温室环境的传感器,又是对温室作物进行管理的执行机构,他们是温室环境控制的核心。通过对温室内外的气候状况和对作物生长状况的观测,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推测及判断,手动调节温室内环境。种植者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对于作物生长状况的反应是最直接、最迅速且是最有效的,它符合传统农业的生产规律。但这种控制方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不适合工厂化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对种植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自动控制。这种控制系统需要种植者输入温室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目标参数,计算机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温室环境因子的控制过程,控制相应机构进行加热、降温和通风等动作。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通过改变温室环境设定目标值,可以自动地进行温室内环境气候调节,

基于单片机的多孵化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多孵化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孵化箱已经成为了现代生产中不可或 缺的一种设备。多孵化箱在种植、饲养、育种等行业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协助完成比较复杂的环境调控,使得种子发芽、动物患病率降低、生长迅速等成为了可能。 温湿度控制是多孵化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的调控可 以使多孵化箱内的生物获得更加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然而,传统的温 湿度控制方法通常采用人工干预,显然这种方法十分繁琐,时效性也很 难得到保障。因此,多孵化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 本项目旨在针对传统的多孵化箱温湿度控制方法进行新的改进,采 用单片机对多孵化箱内的温湿度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并且通过界面设 计使操作更加简便。 三、研究内容 1. 单片机的选取和程序设计:合理选取单片机芯片,根据多孵化箱 的特殊环境要求进行程序设计,完成多孵化箱温湿度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2. 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根据不同环境参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设计适宜的电路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 3. 界面设计: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界面设计,设计出具有操作便捷且 易于理解的界面。 四、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并不是很高新和高难度的技术,单片机是 目前比较普及和成熟的硬件设备。因此,本项目的可行性较高。 五、研究成果 设计出一套定制化的多孵化箱温湿度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检 测多孵化箱内的温湿度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节行进动的加热、 降温、加湿、除湿等参数,同时该系统将具有易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研究意义 多孵化箱的应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特 别是在现代农业中。多孵化箱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 种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环境调控策略,使得种植和饲养等生产过程可以更 加的高效、稳定和可靠。同时,该系统还可以提高多孵化箱的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七、研究计划 1. 系统分析和设计:时间:2周;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得出系统的 总体设计,绘制系统框图、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 2. 单片机程序设计:时间:4周;主要是采用嵌入式C语言完成程 序设计,完成采集温度和湿度、环境调控等基本功能的实现。 3. 传感器的选取和电路设计:时间:3周;根据多孵化箱的应用环 境需求,选取合适的传感器,设计适宜的电路。 4. 界面设计:时间:1周;主要是基于用户需求设计易用和易懂的 界面。 5. 系统测试和仿真:时间:2周;主要是对系统进行整体测试和检验,同时采用仿真得出模拟结果,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行性。 八、预期成果

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篇一: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XX 年 3 月 20日 XXX 学号:信息商务学院自动控制系自动化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赵耀霞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 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信息商务学院教学管理部统一设计 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或信息商务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

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 手册)。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XX401X02),不能只写最 后2位或1位数字; 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3月15日”或“XX-03-15”; 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专业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 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辽宁(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石油化工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刘晓薇 专业班级:测控0803学号: 08 指导教师:王艳 XX 年 3 月 4 日 1.题目的背景和意义 对题目的出处,背景和意义进行说明论述,不少于300字。 2.题目研究现状概述 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对题目所涉及的技术、理论和研究成果进 行说明论述,不少于1000字。 3.题目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对题目要完成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说明达到的预期目标,不少于300字 4.进度计划 从设计开始的教学周起,依据任务书的进度安排进行细化并以周为单位给出主要工作和完成的任务。 5.参考文献

温湿度设计开题报告

温湿度设计开题报告 温湿度设计开题报告 一、引言 温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两个参数。在许多领域,如建筑、农业、医疗等,温湿度的控制对于保持舒适环境、促进生产和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开题报告将介绍温湿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温湿度设计。 二、温湿度的重要性 1. 舒适环境 温湿度对人体的舒适感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人体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适宜的温湿度可以提高人体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2. 健康和安全 高温高湿度环境容易引发中暑和热射病等健康问题,而低温低湿度则容易引发感冒和皮肤干燥等问题。适宜的温湿度可以减少这些健康问题的发生,保障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3. 生产效率 在许多工业领域,如电子、食品、纺织等,温湿度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适宜的温湿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品损失和质量问题。 三、温湿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温度设计 温度设计需要考虑舒适性、节能性和安全性。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需求,可以采取空调、暖气、通风等方式进行温度调节。同时,要合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湿度设计 湿度设计需要考虑人体健康、产品质量和设备安全。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湿度调节设备,如加湿器和除湿器,来控制室内湿度。在工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采取相应的湿度控制措施。 3. 综合设计 温湿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的相互关系。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湿度问题,而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也可能影响温度控制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温湿度的相互关系,以实现最佳的温湿度控制效果。 四、温湿度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 数据分析 在进行温湿度设计之前,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使用场所的温湿度变化规律和需求。可以通过采集历史数据、进行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设计。 2. 模拟仿真 通过使用温湿度模拟软件,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和优化。模拟仿真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温湿度变化规律,预测设计方案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3. 设备选择 在进行温湿度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设备的选择应考虑能耗、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材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其对温湿度的影响和适应性。 4. 控制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工程学院20 13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课题类型设计课题来源自拟课题 学生姓名学号______ 专业年级班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 填写日期:2013 年04月03 日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设计完成粮库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为检测粮库各处的储藏温度、湿度并显示其值。当库内的温湿度越过设定值时,系统将进行报警,同时步进电机拖动风扇自动调节粮仓内的温湿度,使粮仓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保证粮食的安全储藏。 温度和湿度是两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温度和湿度是需要测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物体的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学性质都与温度、湿度有关,许多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进行,因此需要测量和控制温湿度。 该课题是对粮库温湿度的监测及电路设计的研究。利用单片机实现的高精度实用性温湿度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粮库的仓储管理。针对现有的设备大多数只监测温度而忽视湿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设计出实用性高、价格低廉的监测系统。本次设计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温湿度传感器SHT11作为检测元件,结合MAX 813L看门狗构建了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单片机发出控制命令,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通过mgls12864液晶显示屏显示实时温度和湿度,超出或者低于用户的设定值时由蜂鸣器报警,并由温湿度调节系统对环境温度、湿度进

行调节。从而完成的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温度、湿度的有效实时显 示和控制的要求,降低经济损失和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实现功能 (1)传感器对温度、湿度的检测。 (2)显示温度、湿度。 (3)超过监测范围时自动报警。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在此同时,粮仓温湿度监控技术的研究在软、硬件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初期,以热敏电阻,湿敏电阻作为传感器件,通过检测电阻的变化来反映粮食温湿度的变化,为粮食保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人工测量与人工抄录、管理相结合的传统方法,并且用人工的办法对粮食进行晾晒,通风,喷洒药剂防止因存储不当引起的温湿度异常及虫害,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效率较低,然而往往由于判断失误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