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课《鱼游到了纸上》 15分钟教案设计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课《鱼游到了纸上》 15分钟教案设计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课《鱼游到了纸上》 15分钟教案设计

微课:15分钟教案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聋哑青年的忘我。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鱼画到了纸上(齐读),有什么发现吗?引起学生的质疑。

师:鱼不是在水里游的吗?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是什么原因?

(学生快速看完书或讨论后给出答案)

2、因为画的鱼太逼真了,就像是鱼游到纸上一样。(注:这是一种通感的修辞手法)

来,我们做个小练习:

PPT出示:把鸟画活了,应是:鸟()了纸上。

把青蛙画活了,应是:青蛙()了纸上。

把画活了,应是:()了纸上。

小结:青年的画技高超。

二、学习“画鱼”

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青年是如何让鱼游到纸上的,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1、这位青年正在做什么?板书(画鱼)

2、他是如何画的呢?(老师摆动作)是:这样?是这样?(找出关键词告诉我)

(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一丝不苟)

什么叫工笔细描?(PPT)——学生判断,女生读。

什么叫挥笔速写?(PPT)——学生判断,男生读。

什么叫一丝不苟?(PPT)——:像一条狗一样,没有一根毛吗?那是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文字,从什么角度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神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画画时非常认真、细致,而且还画得快(教师手势),那么你能这样画出游到纸上的鱼吗?为什么青年能呢?你能从书本上找出答案吗?(过渡)

三、学习“看鱼”

1、这么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第5自然段)

列举文中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青年在做什么?(板书:看鱼)

2、哪些词让你觉得最能体现出他的认真专注?(抓住“老是”体会到青年爱看鱼;“呆呆”写出了青年看鱼看得入神,着迷;“静静”体会到青年在用心记鱼的样子。)你体会的真好,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是呀,青年看鱼就是这样专注,这样忘我。(板书:忘我)

(引读)PPT:春天,柳绿花开时,他——

夏天,荷叶田田时,他——

秋天,红叶似红时,他——

冬天,寒风剌骨时,他──

3、小结: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为了画好鱼,青年都要来看金鱼。他这样观察金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想到哪个词?

生: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奋)

4、小结:(这让我想了一个古代成语:有一个人,看的竹子多了,画出了竹子也很逼真,这个成语叫做——胸有成竹)是呀,正因为如此,这位青年才让鱼游到了他的画纸上。

四、总结

那么,这样的一位青年,给了你什么启发呢?说说看。。。

板书:27、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忘我)

画鱼(游到了纸上)

启示:坚持不懈

反思:15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较流畅自然,与学生的互动较佳。但是,教学目标中的学习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却是忽略了,没有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可能是也是因为1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吧,感觉比较遗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四年级 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原文 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没想到他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 “好骄傲的年轻人。” 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 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我们开始用笔在纸上交谈。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微课教学设计(微教案) 授课教师名字陈雯学科英语微课名称My clothes B.Let’s learn. 微课基本信息 知识点来源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类型讲授型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10分钟以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加上社会与家庭的渲染与影响,学生对这新的课程好奇心更大了,同时也更想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因此学习热情也更高了。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 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单元主要是讲有关衣服的单词和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句型,教师可适当讲解What colour are the…./is the …?后面的单词复数形式和单数形式的不同用法,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句子,但不要过多讲解语法,让学生从反复练习入手,逐渐形成习惯,以此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用英语表述衣服名称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能听懂会说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在本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 握了一部分衣服类的单词,如dress, hat, pants, skirt等,也掌握了句型I like the +颜色+衣服单词。本课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衣服单词和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展开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听、说、认、读衣物类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能够在情景中掌握运用举行句型: 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熟悉的人物进行旅游前的购物买衣服这条思路引 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精彩的教学 环节层层相扣,并让同学们组成男女PK赛,让整节课的氛 围更激烈。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听说认读衣物单词coat、shirt、jacket、sweater、shorts、socks 2.会在情境中掌握运用句型:I want to wear the . What colour are they/is it? 难点:1.sweater、jacket、socks、shorts的发音、朗读。 2.shirt与T-shirt和skirt音形的区别。

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27《鱼游到了纸上》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40分) 1.(10分)阅读冲浪。 风筝 那挂在树枝上的风筝是无法取下来了。 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即使取下来,也是满身伤痕。它已无法再飞上天空。 那个失去这只风筝的孩子,深深地知道这一切。他甚至没站在树下惋惜他的风筝。他毅然回家去了。 他要再糊一只新的风筝。 此刻,他又举着一只新的风筝来了,开始了又一次新的放飞。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有执着的表现,只是这种品德常常表现在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嬉戏之中。 我看见那个孩子放飞的第二只风筝高高地飘上了晴空。他的目光很专注。 (1)与“惋惜”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孩子放风筝遇到了什么情况? (3)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又是怎样做的? (4)“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有执着的表现”,这里“执着”的意思是,孩子的执 着表现在。 2.(10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河的主人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目光被河心一个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破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艄公沉着撑篙的句子,读一读,写出你的感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换成“一共有六人”吗?为什么? (3)第一自然段写黄河的气势,是为了突出 3.(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 也有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说____认识____ 其实我并不了解他____ 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____说他____特别____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____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____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____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____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 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第4期《广东教育》(综合版),转载请注明。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到Web2.0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一、微课的内涵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2011年,针对传统40或45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交互性差、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发布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授课教师姓名甘罗红学科英语教龄 7 讲解 Have,has 与there 微课名称视频长度 2分10秒录制时间 2014年12月 be 的区 别 知识点来源学科: 英语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 各种教学设计均可 让学生了解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别知识点描述 。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待定) 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 七年级学生对Have,has 与there be 的句型基本熟悉, 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教学他们的区别的重 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Have,has 设计思路与there be 的 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就会 形成自己对Have,has 与there be的初步理解。当老师和学 生接触到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别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

一、片头 30秒以内(30秒以内) 别 一 There be 和have(has)都表示“有”的含义。 60 秒 二,1 There be 表示“某处存在某物或某人”此时 不强调物归谁有。 例:There is a pen in my hand. 我手里有一只笔 50 秒 2have(has) 表示“某人拥有某物(某人)“,此时强二、正文讲解调所有、拥有关系。 (8分钟左右) e.g:I have a pen. 我有一支笔。(强调笔为我所有) 三用“there be, have, has ”填空 (1.) I have a nice puppet. 150秒 (2.)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3. )She has a duck. 三、结尾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30秒以内 (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因时间关系,例子举得不是很多,学生认识没那么深刻

微课教学设计及微反思知识交流

微课教学设计及微反思: 作文片段训练之人物外貌描写 陕西省绥德师范附属小学任盼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求及方法,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外貌。 2、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难点:通过外貌描写凸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想让你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人物的一种方法——外貌描写。 2、读文段,猜猜他是谁?出示图片 3、思考这么快就能猜出他是谁的原因。 (二)学习概念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三)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1、第一小妙招: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1)出示文段1: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可爱的我。 诊断: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进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 (2)出示文段2: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 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 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点评:抓住相貌特征,较具体形象。 (3)技巧小结:人物外貌描写切记千人一面,脸谱化、格式化。 2、第二小妙招:透过外貌反映人物的内在情感。 (1)出示文段: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 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 淌着串串泪珠。 (2)技巧小结: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外貌,却反映了 三种不同的心情。三个例段描写的是一位老人的外貌,却反映了三 种不同的内心感情:例一表达了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例 二反映了老人为老伴儿生病而着急发愁的心态;例三写出了老人伤心、悲痛的思想感情。由此说明,描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注意反映 人物的内心感情。透过人物的外貌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刚才的三 个语段都抓住了老人的皱纹来刻画,皱纹是老年人的特征,作者注 意到了这一年龄段人物的特征,并运用了比喻修辞使三段描写都非 常精彩,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第三小妙招: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过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 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可见眼睛的描写对于外貌描写的重 要性。 出示文段: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 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

《鱼游到了纸上》时试讲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我们一起读课题 师:同学们。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游,纸) 启思:是呀,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让我们带着这种疑问再读课题。 师:第一次读到课题,你们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师:好这个同学来说说你的感受。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会儿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难读的字音和长句子。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学习 课件出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厂徽、聋哑、工笔、速写 师:自由地来读读这些生字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你读得很标准;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 师:这在些词语里面,你们认为最容易错的是哪些字词呢?港,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主意的(评价:你得小眼睛真厉害,看出这上面是两横;你真会观察,这里是横折、横、竖弯钩!)教师范写“港”。还有吗?这个同学发现“徽”,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没错,它和“微风”的微的相似,教师范写“徽”。让我们也动笔来写写,写好了和同学互相校对一下,有错误的马上改正。 师:词语读准了,字也会写了,那你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句话呢?要是能联系课文内容就更好了!同学们都很认真,都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句子 师:有谁知道“赏心悦目”什么意思?赏是什么意思?(欣赏)悦呢?(使愉快)那连起来呢?(欣赏美好的东西心情很愉快)我们抓关键字理解了词语的本义。在课文中,这个词语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心里很愉快)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词语: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湖面(清澈见底)、;这个青年一丝不苟画鱼 3.概括课文内容 师:很好,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凭借课题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一位聋哑青年刻苦练画,画鱼很像,人们称赞让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5.归纳小结。 师:你真棒!说得非常好,有时我们可以利用课题来说清文章的大意,这是一种好学习方法。 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定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其实就是说——(是的,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他的画技相当高超) 7.师板书:画技高超 三、抓关键词,品技高超 1.师: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个段落具体讲了青年人画技高超? 2.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师:谁能来朗读这段话,让大家来感受一下青年人的画技高超? (2)朗读评议 师:你在他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个词读得特别好?(一丝不苟) (3)抓“一丝不苟”体会青年画鱼极为认真 师:你从一丝不苟体会到什么?(青年画鱼很认真、细致)带着这样的体会你来读? (4)抓“工笔细描”,体会青年画鱼极为细致 师:青年人一丝不苟地画鱼,作者用了一个比喻,说他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绣花你在电视上看过吗?对它的细,谁有体会?(一针一线地缝,每一个细节都要关注)同学们,请展开想像,青年他会把金鱼的什么细细地一丝不苟地描绘下来呢?当鱼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声声慢》 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试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 《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之一),这个单元所选皆为唐宋诗词文的名篇杰作,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2、课文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李清照作为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为主,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二、学情分析(包括三维目标整合及重难点确立) 1、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它时时震撼学生的内心,常常牵动学生的真情,而三维目标的整合正是这样一个发挥教育功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个活动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传授新知识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接教学对策。 2、三维目标:根据学情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词的特点,我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教师教法 ①诵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结合学讲计划,结合导学案的“问题导学,互助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③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④多媒体“情境法”。 通过多媒体和mp3的展示,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及《父亲的菜园》这四篇课文。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的“特别”之处——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这篇课文,目标有二: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做事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第一课时,我解决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我将以“鱼游到了纸上”的“游”为线索,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感悟“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根据以上目标,我将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设为四个部分: 1、欣赏名画,激趣质疑; 2、以“游“为线,研读课文; 3、配乐朗读,回归文本; 4、升华主题,归纳方法。 具体流程如下: 一、欣赏名画,激趣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统率全文的灵魂。开课就抓住关键词“游”字,将有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扣住文章的灵魂。 我以“游”字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学文。通过具体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品质。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鱼游到了纸上”,这是谁说的?她为什么这么说?学生会马上回答出,是小女孩说的,因为青年人画的鱼太像了,像是真的,就像活了一样,教师紧扣“像”、“真”、“活”引导学生概括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等词语,使学生深入体会青年画技的高超。 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课文思考:青年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的?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然后用“——”划出有关句子,圈点重点词语,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交流中,教师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品析、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微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授课教师袁连兴 微课名称区域自——以特利亚为例知识点来源 学科:地理年级:高三教材:区域地理 章节:区域地理之国家特征分析 录制工具与方法运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录屏制作教学类型高考第一轮复习课 设计思路 由观察景观图片入手,直观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然后设定情境,以地图为依托,弓1导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特征,老师适时点拨,最后总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的 能准确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能依据相关地图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地势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能够从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的成因;学会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思路和方法。 难点:分析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 画面时间 1?引入,展示“景观感受澳大利亚自然风光。并读图片”图观察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 处在南半球,独占一个大陆的国 家。 2?设定情境,开展活观察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地 动1 :形图,判断其海陆位置及纬度位 置;并读图归纳出澳大利亚地形地 势特征。]1分30秒 0分40秒 录制时间:2015年10月18日微课时间:7分52秒 1

观察澳大利亚位置分布图,结合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及成因分析思路,完成活动2提出的问题,试推断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并分析其气候特征及成因。 4?活动3: 依据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推断其植被类型和土壤。接着结合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和卫星地图,归纳出澳大利亚气候和植被 总体分布特征。 5.活动4: 综合澳大利亚气候、地形、植被等 信息,推断澳大利亚的水文状况,并尝试 描述:墨累河的水文特征。 背气■?角辛轉* 0分32秒 1分17秒 6.总结 7.从以上对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过程,可知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 一般分析思路如下:由区域经纬度位置, 确定其海陆位置和温度带,进而确定气候 类型,结合地形图分析其地形地势特征, 由此推断区域植被、土壤和水文情况,再 结合矿产资源相关信息,综合归纳出区域 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 0分38秒 7.学以致用: 最后请按本节所学的区域分析方 法,读图尝试分析广东的自然地理特 征。 0分14秒 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1.通过录制本节微课,对微课的制作流程与后期编辑更加熟练,相关制作技能有了较大的提升。音质有所提高,减少了噪声。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这节微课的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包括景观图、经纬度位置图、地形剖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分析自然地理各要素特点,充分体现了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特征的思路和方法。整节课结构较为完整,逻辑较清晰。 3.更加深刻理解微课的功能。一节微课,内容不多,短小精悍,但小处着眼,也可有大创意,创新空间无限,对磨砺教师的基本功大有作用。在学 3.活动2 2分58秒 2

三年级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湘少版小学三年级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能听懂,会说,认读新单词cat,cow,horse,dog,duck。并且将这些单词能够套入句型what’s it? It’s a。。。进行操练。 教学重点:新单词cat,cow,horse,dog,duck的学习。并且将这些单词能够套入句型what’s it? It’s a。。。进行操练。 教学难点:句型what’s it? It’s a。。。的操练。 教学过程: Step1.Presentation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导入新单词dog,it’s a dog,进行单词拼读,单词语音教学,借助手势导入句型what’s it? It’s a。。。之后发出狗的叫声加上手势进行句型操练。 2.利用多媒体展示,猫的叫声同时引出新单词cat.meow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新授新单词:horse、cow、duck、 4.认读cat,cow,horse,dog,duck的单词卡片和操练句型。Step2:Practice 1.Let’s do: Fingers,fingers,turn,turn,turn,turn into a dog,wow,wow,wow Fingers,fingers,turn,turn,turn,turn into cat,meow,meow,meow

Fingers,fingers,turn,turn,turn,turn into a horse,neigh ,neigh,neigh Fingers,fingers,turn,turn,turn,turn into a cow,moo,moo,moo Fingers,fingers,turn,turn,turn,turn into a duck,quack,quack,quack 教后反馈:借助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导入新的单词教学和句型教学句型what’s it? It’s a。。。在教每一个新单词时,都含有单词拼写,单词拼读,发出动物的声音及肢体语言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操练。用肢体语言操练句型,学生非常感兴趣,乐于参与课堂;模仿动物的叫声,加入肢体语言,学生能够很快明白动物叫声的英语单词;手指操的操练,激发了学生的学校热情,使学生好学且乐学。让学生当小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实例)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 名 学科语文教龄14 微课名称讲解比喻句视频长度4分51秒 录制时 间2013年7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各种教学 设计均可 知识点描述让小学生了解比喻句,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 (待定) 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适用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判断比喻句,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比喻句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比喻句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比喻句的初步理解。当老师和学生接触到一篇与比喻句较多的课文时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片头(30秒以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比喻句的特点、作用, 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0秒以 内

内) 二、正文讲 解 (8分钟左 右) 第一部分内容: 什么是比喻句?并举例 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 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60 秒 第二部分内容: 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 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 印象。 50 秒 第三部分内容: 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并举例讲解。 (1)表示比较(2)表示举例(3)表示猜测(4) 表示联想 (5)表示说明 150秒 三、结尾 (30秒以 内) 谢谢您的观看!下一个微课我们要学习怎样使用 比喻句。 30秒以 内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胡铁生-微课创始人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 胡铁生 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第4期《广东教育》(综合版),请注明。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到Web2.0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 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一、微课的内涵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 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 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2011年,针对传统40或45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交互性差、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发布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

微课教学设计_范例

《点菜技巧》微课教学设计录制时间:2016年9月 20日微课时间:10分钟左右 本微课名称点菜技巧 所属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 适用对象酒店管理大二学生 教学背景 点菜服务技巧是《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菜单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学生来掌握利用菜单帮助客人点菜的基本技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都有较多的就餐经历,了解服务员点菜的一般过程,为本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本课的重点在于点菜服务流程的掌握,熟悉点菜的基本要求以及在整个流程中应掌握的基本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比较之前生活实际中遇到的点菜环节的不足,将点菜的基本技巧应用于日后的实习及生活实践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点菜的流程,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点菜的基本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情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点菜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对点菜的注意事项有基本了解; 2.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点菜的微视频,让学生对于点菜的技巧加深印象; 3. 现场教学:通过创造餐厅点菜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能深刻全面的了解点菜的流程;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对点菜要求及基本技巧灵活掌握。 设计思路 在回顾上节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本次课程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示出点菜的流程、基本要求、技巧,在展示点菜环节的过程中,一边展示主要的知识点,一边让学生自行模拟各个要点,视频教学与模拟教学同步进行,最后进行总结。

场地要求酒店中餐厅 教学过程 视频展示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资源时间 一、导入(1分钟以 内) 首先,教师进行导入,说明本次课程 的主要内容,并通过PPT显示导入案例, 启发学生思考:点菜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讨论 PPT1-8 页,显示 本节课的 教学内 容,重难 点,案例 说明的问 题:点菜 前的准备 工作 1分钟 二、点菜技巧展示(7分钟左 右)1.客人入场,服务员迎宾引座。给客 人倒茶水,一边观察客人的穿着以 及言谈举止,判定客人的身份,(弹 幕:箭头指向服务人员的眼神,并 打出字幕“观察”) 2.教师入镜介绍:首先要注意观察, 在交流中用眼神不留痕迹的观察客 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大概判 定客人的身份,掌握点菜的价格区 间。 模拟眼神 观察 PPT第9 页,显示 点菜前的 准备工作 流程环 节,第12 页三个关 键词 1分钟 以内 3.上茶水后,服务人员询问客人是否 点菜,客人同意,拿菜单给客人, 站在主人身后做好点菜准备,正式 点菜之前,首先询问客人是否有饮 食禁忌,客人告知没有。(弹幕:箭 头指向服务人员嘴巴,打出字幕 “询问”), 4.教师入镜介绍:点菜之前必须要询 问客人在饮食方面的禁忌。 5.首先开始点冷菜(弹幕:冷菜要求: 荤素搭配,色彩搭配) 模拟询问 内容 PPT显示 第12-15 页 1分钟 以内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共9篇)

. 篇一: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1 2 篇二: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比赛用) [您的课题]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您的单位名称] 设计者: [您的姓名] 时间: [作成日期] 篇四: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篇六: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一级学科:____ 教育学_______________ 所属专业:____ 学前教育_____________ 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对象: _本科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闫芃________ 滨州学院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1 2 3 篇七: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篇八:微课比赛教学方案设计

2014年微课教学比赛教学方案设计 《市场细分》 编制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旅行社经营管理系徐富民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所属大类:财经类(62) 所属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0402)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适用对象: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 篇九: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酿溪一小黄志汉 一、知识点来源: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二、录制工具和方法: 电脑录制 三、设计思路: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1、用小棒摆出长方形,回顾长方形的特点 2、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3、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七、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问题,只要你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黄梅雅韵》 安徽省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一、内容分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表演质朴细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黄梅戏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黄梅戏经典作品的其中部分选段,了解故事剧情。 三、教学过程: 1、大家好,欢迎观看微课视频《黄梅雅韵》。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多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黄梅戏。 2、简要介绍黄梅戏:

(1)黄梅戏的起源以及名字的由来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称为安徽四大优秀剧种。黄梅戏起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尤以民国为最。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在安徽省安庆地区与湖北省黄梅县,故又称为黄梅戏。 (2)黄梅戏的语言 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唱词灵活多变,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唱念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 (3)黄梅戏的唱腔 黄梅戏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4)黄梅戏的伴奏乐器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二胡伴奏等,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4)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黄宗毅,国家一级演员,曾荣获安徽省首届艺术节演员一等奖。

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的教学设计 从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等移动媒体在教育中的使用来看,使得课堂、课后的学习越来越便利,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从学习内容的任何地方开始学起,提高了零散时间的利用率,但这种学习的时间也不宜太长,适合“微”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来看,虽然年龄不同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不一样,但是人高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也就在10分钟左右。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将教学内容碎片化、跨应用平台的微课应运而生。 一、微课概述 1. 微课 微课(Micro Course)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 微课的特点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扩充等特点。 相对传统课堂,微课主要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

点内容,或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突出学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微课不仅可以视频形式,也可以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形式播放,支持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微课时间较短,所使用的案例与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因此微课的设计往往是以模块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由多个知识点有机融合的逻辑体系。 3. 微课的设计元素 当前典型的国内外微课围绕模块进行设计,包括知识点、导学、操作与练习、问题思考、拓展阅读、讨论、作业等元素。 4. 微课的制作 微课强调的是便捷和实用,能解决问题的微课就是好微课,所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条件许可尽可能采用好的设备和场地进行,最好能够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标准来制作。微课的制作方法有: (1)现有的课例加工,通过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对现有的课程视频进行加工制作。 (2)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手机拍摄。 (3)录屏软件录制,如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等。 (4)用iPad录制,在iPad上安装录制软件(如Showme),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