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1、如何理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形式是追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而特定的形式也往往是为特定的内容服务的。这种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是建立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割裂开来的基础之上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在未物化为形式之前。事实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我们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实际上这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2、如何理解形式的能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形式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每个不同的艺术家,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身把握艺术语言的特长来加以取舍裁定,一般不会强己所难而为之;其次,还表现在选用不恰当的艺术形式,对于内容的表现,不仅不能使之增色,反而会糟蹋内容、歪曲内容。

艺术作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在将形式剥离内容后依然可资利用的继承性上,即鲁迅所提出的“旧瓶装新酒”;其次,还表现在有些艺术作品形式的美,可以抽取出来,构成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么体现的?(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1、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从艺术鉴赏即接受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是形式,这形式被认知、被体验了就是内容,所以,形式又先于内容、决定内容。(1)首先,艺术欣赏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2)其次,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内容的欣赏。

(3)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自身就是内容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摄影作品,不能说它不好,但也说不上好在哪里,显得平淡、普通,缺乏亮点,打动不了观者的心弦。这种感动观者的感觉,就是摄影画面形式上的先声夺人。摄影主题及内容通过形式这一载体,传达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怎样的摄影作品才能打动观者的心弦?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鲜明的主题,内涵深刻,通过简练的元素交代环境,深化主题。除此之外就是强烈的形式美感,以达到渲染气氛,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 在摄影大赛评选过程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参赛来稿,能够在短暂的瞬间吸引评委眼球多停留哪怕一秒钟的就靠画面的形式感,所谓抢眼,视觉冲击力。其实任何艺术作品往往都具备自身特有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语言艺术、表演艺术以及造型艺术,无不如此。 那么什么是摄影的内容和形式呢? 内容,亦即摄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生活,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主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的主观思想和看法; 形式,则是艺术作品所用来表达的一种技巧与手段,不同的艺术赋予了自身所独具的一套形式表达规则。音乐的形式就是借助音符制造出旋律,舞蹈的形式就是用人的肢体语言塑造变化的形象。而摄影的形式表达主要就是运用摄影所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借助画面的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以及质感等诸多元素,营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够为众多观赏者所接受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的一种方法。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对作品塑造的功能。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摄影的不同属性和分类而有所侧重摄影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忠实、客观的记录功能和艺术创作功能。其纪录功能的属性往往被应用在科研领域的资料拍摄及新闻媒体的社会人文纪实报道等,尤其是后者,照片的要求着重在于画面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把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1、如何理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形式是追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而特定的形式也往往是为特定的内容服务的。这种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是建立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割裂开来的基础之上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在未物化为形式之前。事实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是统一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我们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实际上这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2、如何理解形式的能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形式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每个不同的艺术家,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身把握艺术语言的特长来加以取舍裁定,一般不会强己所难而为之;其次,还表现在选用不恰当的艺术形式,对于内容的表现,不仅不能使之增色,反而会糟蹋内容、歪曲内容。 艺术作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首先,表现在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在将形式剥离内容后依然可资利用的继承性上,即鲁迅所提出的“旧瓶装新酒”;其次,还表现在有些艺术作品形式的美,可以抽取出来,构成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3、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怎么体现的?(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内容是有形式的内容,形式是有内容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1、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作品有怎样的内容,就会呼唤适合这内容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式总是以积极能动的方式服务于内容,而且其自身也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所以,从艺术鉴赏即接受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是形式,这形式被认知、被体验了就是内容,所以,形式又先于内容、决定内容。(1)首先,艺术欣赏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2)其次,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对内容的欣赏。 (3)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自身就是内容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结构和组织。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叠态的影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但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它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反之,就起严重的阻碍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两型社会”教育,将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一、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说素质教育的提出带来了中国教育的“第一个春天”,那么2001年,教育部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迎来了中国教育的“第二个春天”。其中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最直接的途径。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

活,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具体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为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以自身发展为最终目标;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多样的学习体验和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相对灵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的特点,制定课程实施标准,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进行相应的校本开发和实施。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对象的研究型活动,包括制定方案、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型活动,包括参观、考察、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三是以项目设计和技术实践为主的设计型活动,包括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技术实践,进行大胆创新。这三类实践学习活动可以相对独立,更多的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绘画艺术的特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绘画艺术的特点》。我主要 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把枯燥的理论讲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低位 2、让学生对所讲内容确实的感受体验,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区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 教材,备课本,范画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黑板上有两个词:美术、绘画。 美术是不是就等于绘画呢?说说你的理由? (美术是一个大概念,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画,也有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人们为什么会将美术和绘画联系得如此紧密呢?这反映了绘画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大家都知道,美术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建筑和工艺美术,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绘画艺术有什么特点,怎样去欣赏、分析一幅画。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提问:我将会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 学生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像,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2、绘画的分类: 绘画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分出很多种类。 绘画的种类:(1)工具材料、技法 中国画、油画、版画(根据板材分: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根据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水彩、水粉 (中国画:技法,工笔、写意。内容,山水、花鸟、人物) (2)描绘对象 人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军事画、肖像画、风俗画、人体画等)、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 (3)形制与功能不同 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组画、单幅画 注:可以启发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让同学们回答是什么画种: 《梅竹双雀图》《永乐宫道教壁画》(说明一幅画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种类) 3、绘画艺术的特点: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绘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绘画与美术其它门类的根本区别,是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结构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象,令观者感到物、象是立体的。并通过物象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等手法,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长于描绘是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 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如本课图版选印的《有鲑鱼块和柠檬的静物》中,可以感受到所画物象形体质感的逼真性。虽然随着不重形似的中国写意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兴起,精确的描绘已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商品广告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的效果图仍然体现着绘画这一特点。 与再现性绘画相反,表现性绘画则是着眼于表现主观世界。不仅表现主观心态、思想哲理,还可以描绘幻想、梦境,如《错误的镜子》。有些表现性绘画排除描绘的技术性,但它必须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魅力,在于形式的独创性,手法的新颖性,造型给人视觉冲击的强烈和形式美感。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因素,形成各画种独特的艺术趣味和画家驾驭艺术语言的功力美感。中国写意画,是利用宣纸吸水的敏感性和洇晕墨色的艺术效果,讲究线条要有力透纸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变化和厚重感,笔墨构成气韵生动。油画,讲究色彩要有浑厚、凝重和丰富、和谐的美感。版画讲究“刀味”、“木味”等和印制的美感。水彩画讲究水、色彩和笔法形成的明快、清丽、水分丰润的艺术美。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构图是对绘画艺术语言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能否表达作者构思和给人以形式美感之所在。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应注意把握绘画构图的以下几方面: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 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 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绘画艺术的特点(整理完)

高中第一册第五课绘画艺术的特点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的名字叫,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绘画艺术的特点》 首先我将对我说课的教材进行分析,本课是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课。通过本节课我将完成以下的教学。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难点是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 3、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及讨论法,运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本课内容安排为1课时来学习。 六、教学过程: (1)首先导入新课(5分钟)提问导入 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些形式。通过课前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本节课的内容。 (1)下面我将讲授新课部分(30分钟) 1、我将直接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什么是绘画? 通过PPT展示绘画的概念。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象,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提问:我将会根据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 学生回答:……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在平面上创造图象,作品形态是平面的,是绘画作品区别与其它艺术门类的根本区别。如:工艺美术,虽然也有平面的作品,但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用而不同于绘画的创作目的;摄影艺术作品虽然也是平面形态的,但它是运用机械的技术性和暗室加工完成的记实性图象,而与画家自主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新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评分标准 一、解词:( 每题5分, 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她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 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 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 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 旨在提高

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 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 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1) 线条与组合; ( 2 ) 具象与抽象; (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 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 是能够产生共鸣; 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 净化她们的灵魂; 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 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优秀艺术作品赏析

优秀艺术作品赏析 一、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绘画历史文化背景有何不同? 古典主义绘画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的风格、气魄。 雅克·路易·大卫(或译作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大卫最初的创作基本上是学院派的,到了意大利后,他深入研究古代雕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珍品,沉浸在古典美的追求中。他在接受德国古典主义美学观念时,保持着独特的见解。从1778年开始,他对意大利17世纪以写实风格见长的卡拉瓦乔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吸收他们的明暗表现法来突出主题。受其影响,大卫创作了《帕特洛克罗斯的葬礼》等作品。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 新古典主义绘画它题材新、风格新,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的创新。它力求恢复古典美术(主要指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受理性主义美学的支持,大量采用古代题材。 尼古拉·普桑: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法国近代绘画的发端,一般都以普桑为第一人。他在罗马学习美术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尤其崇拜拉斐尔。1640年回国为宫廷服务。16世纪末兴起的折衷主义学派——波伦亚学院派和自然主义者卡拉瓦乔,也使普桑倾倒。在著名装饰画家、文物收藏家波佐的影响下,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古典主义立场,而对当时开始流行起来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甚为反感。 普桑的创作方法是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原则的,正如法国当代美术史家加利埃娜·弗朗卡斯泰尔所说:“他崇拜自然,但他的全部方法却是不自然的,他用不自然的方法使自然成为日常的灵感源泉。即使不直接对景写生,他在散步时却总是带着画夹,随时记下过路人的动作姿态,或者勾几笔偶尔见到的美景或废墟。可是,这些人物或风景资料,他从不直接使用,他总是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溶化到体系中去。同时,他又到田野里拾取石子和土块,拿到画室里去面,以便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它们的形状与色彩,并把一切模拟的逼真感和一切印象成分从作品中排除出去。对他来说,有两个基本的范畴:一是感觉,二是思想。” 二、印刷术、摄影术的传播发展对绘画的影响 印象派之后,画家和摄影的关系也是日益紧密。更重要的事实是,早在照片出现以前或者是在同时,照片和绘画之间就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曾共同从事研究的达盖尔和尼普斯可以说对于印刷术的贡献更大一些。当时盛行出版旅行记一类的书籍,市场对素描、肖像等的大规模印刷需要也日益增多,以往大量受雇的职业画家被快速普及的摄影所取代。当然,这一现象收到各界艺术家的强烈反抗。堪称美术界第一人的Auguste曾要求法国政府禁止照片这一行业,但后来却让自己的模特在达盖尔的摄影棚拍了照片,并于1856年完成了著名的作品《泉》。另一位曾称摄影为"恶魔之手"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查尔斯·皮埃尔(1821-1867)后来也请达盖尔拍摄了两张肖像,现在已经作为贵重的映像史料被收藏,这足以证明说服波德莱尔的达盖尔作为摄影师的伟大功绩。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如何既保持优秀传统又和时代同步,绘画艺术看起来和科技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备课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动画专题 四朵金花 (播放千与千寻片段,然后问大家刚刚所看的是什么,答千与千寻,再提问千与千寻是什么,答动画。播放标题PPT,“没错,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动画专题,为什么是动画专题呢?因为艺术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大了,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章的内容,我们就以动画为代表,更好的诠释今天所要讲的知识内容。”正式开始讲课)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题材与主题。 ?叙事作品中,情节也是艺术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对情节的要求表现为完整性、丰富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题材: ?题材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选择乃至虚构而进入作品的生活内容。 ?题材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另一种是狭义的,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题材提炼于素材。(素材,就是能因艺术家的兴趣所致而进入创作视野,并能够引起创作冲动的感性的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接下来播放视频。) 主题: ?主题就是作品反映的生活的社会意义与作者对它的认识与评价,也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的主题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及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主题是题材的思想升华。 宫崎骏: 宫崎骏,1941年1月5日出生于东京都文京区,日本动画师、动画制作人、漫 画家、动画导演、动画编剧。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为人们展现的是一个个魔幻而又美丽的世界。 (宫崎骏的动画主题介绍。) 1、环境保护主题:营造绿色的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是宫崎骏创作动画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作者用“环境”主题表达对工业化时代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宫崎骏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富于跳跃性的故事情节,将动画艺术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使观众感受到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性,引发对人类环境文明的反思。 2、热爱和平主题:反对战争,远离杀戮。 反对战争,崇尚和平主题一直贯穿宫崎骏的动画。宫崎骏认为战争,是一种无义战,只要两国交战,便没有正义之分。战争是人类自取灭亡之道。宫崎骏幼年亲身经历了战争中人性的堕落。影片里的灾难都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引起的。代表作:《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红猪》等。 代表作:《风之谷》、《幽灵公主》等。 3、亲情情感主题:亲情的回归,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宫崎骏由于工作的原因,和自己的孩子们缺乏交流,逐渐和孩子们产生了代沟。自感惭愧的宫崎骏为了弥补年轻时的过失,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亲情主题。代表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龙猫》等。 4、青春成长主题:少女的“拯救”,塑造宫崎骏女性主义的完美形象。 崇拜女性主义的痕迹在宫崎骏的作品里可见一斑。宫崎骏认为女性比男性更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社会,以少女作为主角,与故事的发展、少女本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日本文化审美追求相关。女性由于性格上的独特优势,能够容纳一切事物,以少女作为主角,有利于宫崎骏描绘自己幻想的空间。 代表作:《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构成作品艺术形象的物质形态,也就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总体上是由内在的组织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 素构成的。(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艺术语言”是一个借用词,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和外在呈现形式,指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BGM。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艺术表现手法与表现技巧的总和,是形象揭示艺术内容的显性手段,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态。)

美术考试西画B级基础知识内容和解答参考

西画(B级)主项内容要求与说明素描写生: 静物一幅水果、蔬菜、器皿、石膏几何体等3—5件组合。1.在4开大小纸上完成。2.构图完整,形体结构比较准确,能较好地把握对象的特征。3.在100分钟内完成。注:统 一提供测试用纸,其余工具自备(副项同此)。副项内容要求与说明命题创作一幅:儿童画、版画、泥塑、立体纸工、铅笔画均可。1.作品大小:平面限于4开纸内;立体作品投影面积不超过4开纸。2.紧扣题意、有想象、 有创意。避免照搬他人作品。3.作品完整,有题目和文字 说明。4.在100分钟内完成注: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见《美术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再次注明:重点掌 握的鉴赏内容以现行初中美术教材中的鉴赏内容为主,大多在你们初中美术书里,如果有哪些不明白的,问你们美术指导师。西画B级一、通识部分(80)注:中国画、西画、书法、设计、摄影考生均需掌握。(一)鉴赏基础:1.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和功能。答:美术种类主要包括绘画、 雕塑、工艺、建筑等。按功能分为实用性、欣赏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混合的三大类。【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

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

《指南》艺术部分目标内容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教育建议: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 ? 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 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 ?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 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 慢的感受。 ? 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赏。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 ?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 面人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如: ?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 极回应和鼓励。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 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 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 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 “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指南》艺术部分目标内容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教育建议: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 ?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 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 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 弱、快慢的感受。 ?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赏。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4岁4~5岁5~6岁 1.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1.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 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 术品,有模仿和参与 的愿望。 2.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 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 反应。 1.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 情、动作、语言等方 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 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 品和美感体验。 3~4岁4~5岁5~6岁 1.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 鸣、风声、雨声等好 听的声音所吸引。1.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 声音,感知声音的高 低、长短、强弱等变 化。 1.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 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 音,并产生相应的联 想。

艺术课堂内容与形式

艺术课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浅谈音乐课堂中多元艺术形式的整合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是音乐教育的一个良好形式,对于增加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等人文学科结合起来,以使音乐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突出教学的艺术性和教法的“随机性与灵活性”,进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体验音乐的渠道。 一、音乐教学与古诗词艺术的整合 “诗言志,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语言形式的音乐性是诗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它所具有的音乐气息是其他体裁的文学无法比拟的,诗歌与音乐在韵律、形象、节奏等方面具有共通点,使诗歌具有音乐特性。而音乐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增强古诗词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入音乐手段,可以改变传统诗词教学的枯燥乏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游子吟》一课时,学生表现出了超乎一般歌曲的高度兴趣,不论在学习效率上,还是歌词内涵理解上较之以前歌曲都有质的变化。如果根据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删改一些学生不喜欢的歌曲,每学期挑选二至三首古诗词歌曲进行教授,如在高年级教授柳永的《雨霖铃》、范仲淹的《苏幕遮》、汉乐府《木兰辞》,中年级教授王维的《红豆》、

李煜的《虞美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低年级教授杨万里的《小池》、李白的《春晓》,往往会在音乐课堂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用音乐的方式让学生去领悟诗词的意境,记住诗词的内容,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活了音乐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音乐教学与舞蹈艺术的整合 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实践表明,学生在音乐课中是最容易兴奋的,因为在课中他们能发挥和展现他们自己的表演才能,有唱有跳,包括许多男孩子也很喜欢在课中律动、舞蹈。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萤火虫》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一些萤火虫飞时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小萤火虫上下飞舞。如果在音乐课中对学生进行舞蹈律动的训练,能够使他们实现躯体上的自我保健、情绪上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音乐教师可以自编“动作模仿操表演”,对各种动物进行形象加工、动态模仿,同时要注意事物的外形动态、特征的节奏感及形象化的体现,使学生跳起来如临其境,如仿其形,天真活泼,富有情趣。如,模仿小鸭子的“鸭子步”、小毛驴的“甩鞭”和跑跳步、小兔子的蹦步……在音乐课中,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对某首歌曲进行律动的编创,从这种小小的练习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作品的展现也体现了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情绪的表现,音乐教师则可

形式和内容

1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一对广泛而又具体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首诗、一篇散文、一部小说或一出戏,总是抒写着某种思想、感情和描述着某些人、某件事,表达着一定的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在语言、体裁、结构和表现方法上各不相同。如果把所有这些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归纳,则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抒写什么,描述什么,这是它的内容;怎样抒写,怎样描述,这是它的形式。我国古典诗文理论里,就已开始把文学作品分为志(情)与文、质与文、意与辞、实与华、情与采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志(情)、质、意、实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即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辞、华、采等概念,都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即相当于形式的概念。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从创作过程看,总是先有了一定的内容,然后才有用来表现这种内容的艺术形式。作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脑海里逐渐形成生动的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酝酿和构成作品的主题,然后才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这些生活画面或人物形象组织起来,赋予一定的形式,构成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2含义: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以及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是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之一。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辩证关系:1、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2、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自觉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原则,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自觉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则,可以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 3

中西绘画艺术形式的对比与融合

中西绘画艺术形式的对比与融合 摘要: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就东方与西方绘画的形成、种类与内容的区别主要艺术特征以及创作理念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文中阐述了传统西画遵从“客观观察”,力求“再现现实”,中国画崇尚“天人合一”追求“画中意境”的不同。又指出东、西绘画相互间的影响,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写意画几乎如出一辄,均强调心意与情感表现的事实。文中最后提出东、西两大绘画体系犹如两座高峰,应在互相学习中共同发展。 关键词:东方绘画西方绘画天人合一再现意境 分号类:J20 前言 人类从事绘画创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原始人还居住在洞穴里时就已经开始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在洞穴壁画和彩陶上,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绘画的例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等不同,绘画的种类、材料形式也产生了相异的特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的流派和体系,尤其是作为东方绘画代表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油画,均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它们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思维上存在的异同,以及他们在兼收并蓄中健康发展。 一、中西绘画艺术形式的差异 (一)材质的差异 1、油画的概念及材质 西方绘画是在画布上用颜料反复涂抹出光影和透视效果。中国画则是在一张白纸上充分利用虚幻而简略的手法概括具象和景深。 油画是以油为调合剂调和颜料、用短毛硬质棕笔和油画刮刀、画在经加工制作过的不吸油的亚麻布或其他材料上的一种画种。油画是从古老的壁画技法中发展出来的,墙壁上绘画被转移到画架上的木板或木框绷着的画布上,被称为“架上的绘画”。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以亚麻油和核桃油为媒介作画。这样在作画时运笔流畅并能反复覆盖修改,干透后的颜料附着力强,色泽鲜艳,不易剥落和退色。因此这种新的材料技术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传播开。油画的效果细腻、丰富、能很好的表现被画物体的质感、量感、表现的光线、色调、气氛逼真。19世纪,欧洲油画出现了许多艺术主张明确的流派,虽主要表现在艺术主题与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地有所差异。从19世纪末起,西方油画因其功能的狭窄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趋高度饱和,其哲学与艺术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以模仿、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而以想象、幻想方法表现自己的精神与情感,凡高、高更、塞尚这3位画家画风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至20世纪,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油画在清代中期传入中国,至今已与中国画并肩发展。 2、中国画的概念及材质 中国画古称丹青,体系庞大,内容丰富。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中国画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与中国各民族文化融合与渗透而共同创造的成果。它具有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能容纳百川而归大海,它能同化各种外来艺术流派,

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摘要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外化的结果。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也必须有一个存在的样态,否则,题材和主题没有被合理和有意味的组织起来,艺术作品更无题可言,无体的艺术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因此,我们不难看到,艺术作品的形式,要有内容外化为实际存在就首先需要将题材、主体相关的种种因素按创作意图组织成一种理想可感的结构;接着就要寻求依附于结构上,能充分展示内容的艺术表现语言。有此也可见,所谓艺术作品的形式,总体上是由组织结构和艺术语言结合而成的。或者说,形成艺术形式特点的决定因素是结构和艺术语言的状况。 关键词形式美、体裁、能动性、稳定性 艺术作品的形式显然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总是要求尽有可能的合适和美好的存在样态。这样就不可能不重视对能够强化艺术魅力的形式美的认识和探讨。 简要的来理解“形式美”三个字,它指的是客观事象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又于客观事物的形式美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对客观事象形式美的认识和把握,才可能在艺术创作中运用和驾驭形式美的规律。作家、艺术家所接触的对称、对比、比例、主次、虚实、含蓄、呼应、均衡、和谐、多样统一、节奏等等艺术法则,就是对形式美规律的概括和肯定,也是艺术形象的创造的基础手段。在艺术门类中,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的旋律调式文学的语言、结构,雕塑的体块、材质,等等,它们是不同的艺术门类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创作时的不同依傍。艺术的形式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式美自然应该服从内容美的表现。但形式美又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发展也自成系统。加以认识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是针对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如色彩、线条、声音、形态、运动等,在一种符合规律的联系中(如整齐划一、前后呼应、均衡、对称、变化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审美特性。色彩、形态等这些现实事物的部分属性,总是与具体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紧密相连浑为一体的。但是,人们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后经验的积累、认识力的提高,就能采用多种分析、综合的方式,逐渐把它们与事物的其它属性相对剥离开来并加以把握。恩格斯说过:“几何学的结果不外是各种线、面、体或它们的组合的自然特性,这些组合大部分早在有人类以前就已在自然界中出现了……这些属于自然界事物的某种特性的色彩、形态等,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后而获得了审美的意义和价值,其原因不能单以自然特性的客观显示来解释也不能只看做这是自然物规律性的组合结构与人的感觉等心理结构趋同相谐的结果。诚然,这种合规律性的关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