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手术台就是阵地培训资料

11、手术台就是阵地培训资料
11、手术台就是阵地培训资料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朗读可无奈,借助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

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理解“陆续、继续、连续”,会正确使用。

3.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选背课文2、3、4节中一

节。

4、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音字正音。

出示: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大.夫伟大.没.有淹没.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 3、 4)为什么?

(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抓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特点。

导言: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认真读书。

1. 思考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白求恩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战斗中抢救伤员的?(1939年春·齐会战役)

(2)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具体事例的描写在哪几个自然段?书中的插图与哪几个自然段内容对应?(2、3、4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与插图内容相对应。)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当时小庙周围的环境怎样?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直线画出白求恩的神态、动作词语。

3.集体交流,引导用简洁的话进行概括。

板书:环境“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表现“白求恩大夫十分镇静地站在手术台旁”

体会关键词:

“仍然”:是指白求恩面对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弹片纷飞,硝烟滚滚的恶劣环境丝毫没有放在眼里,还和没有炮弹落下一样在工作。

“镇定”:是说白求恩大夫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表现得十分沉着、冷静。

“敏捷”:表现了白求恩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做手术时十分镇静。

小结:通过抓住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抓住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作、神态等词语,表现了白求恩临危不惧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优秀品质。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白求恩的优秀品质。

5.小组内学习第3、4自然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一起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

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读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体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11、手术台就是阵地培训资料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朗读可无奈,借助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 课文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理解“陆续、继续、连续”,会正确使用。 3.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选背课文2、3、4节中一 节。 4、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音字正音。 出示: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大.夫伟大.没.有淹没.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思考:告诉我们什么内容?(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 3、 4)为什么? (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抓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特点。

部编语文《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

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2.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2.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员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注意以下多音字:斗挨大血发弹空没 4.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三、细读感悟(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二)引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手术台就是阵地》优秀教案设计范文.doc

刚才,我们用了——(师指板贴,生说)想前因后果、抓重点词语、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这些方法来学习课文,现在就请大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学课文最后两 段。(生自学) 自学了4、5自然段,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练习 学完全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三个句子。 (屏示: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配音)要求:1、先在课文中找出这三句话,用“~~”标出来。 2、小组交流:“陆续、继续、连续”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 (生自学) 老师也找到了区分这三个词的好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请看——(师边画线段图边解释)这个方法有趣吗? 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总结最适合自己的

方法! 五、总结全文 1、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用哪些方法来学习? (师生口头填空)学课文时,要想前因后果、抓重点词语、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多读多想。 (屏示:1、多读读、多想想,不理解时前后联系起来想。 2、边读边记、边想边划,把重要的词句背下来。)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后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其它文章! 2、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一起分角色、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读一读!(一生读当时的战斗情况,一生读写卫生部长的句子,其余学生读描写白求恩的句子)(课件) 3、同学们,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39年10月,他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事情距今已六十多年了,但“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将永远回荡在亿万中国人耳边。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无数像白求恩这样的战士,为了和平、为了正义,奋战在中东地区、阿富汗的难民营、非洲的大沙漠上……同学们,为和平而战斗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屏示:纪念碑)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深切的敬意再次悼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2、板书课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简介白求恩。从国籍这个角度看,他是我们的客人吗? 3、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白求恩说的哪些话跟题目有关系? 出示句子:(齐读) 手术台是医生是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师:读了刚才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反问句)你是眼睛真亮,谁能把藏在这个问号里的意思读出来。 师:你读得真棒!知道白求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转换句式。 4、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阵地应该是个怎样的地方?(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要流血和牺牲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好,那你们觉得白求恩的手术台旁有没有危险呢?(有) 二、潜心会文,感受“危险”,感动“坚守”

感受“危险” 1、过渡:是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交流: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是呀,白求恩所在的小庙是多么的危险呀,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之一进进行行重点朗读。 师:再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新发现?(情况越来越危险) 感动“坚守” 2、过渡:是呀,小庙已经摇摇愈坠,小庙已经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生命的危险,在这里多呆一刻,都有被落下来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撤离迫在眉睫,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从画出的白求恩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21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了解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工作负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炮声的录音,学生查找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位外国医生是谁?(白求恩)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有关白求恩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阵地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词句,查字典或与同桌讨论。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白求恩的什么事? 三、检查反馈。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请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2.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自学课文。 2.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4.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

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4)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认读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词语: 战斗大夫血丝白求恩 撤走危险瓦片布帘 迅速当头一棒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挨”和“血”在本课的读音。 ③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④“棒、撤、险、秒”四个字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结合语境识记。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 (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手术台就是阵地》 优质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教案三篇 【导语】《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在这次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谢绝了卫生部长恳请他撤离的劝说,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一棒、敌人、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优质教案)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结合句子联系“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2.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练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4.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勇于奉献的精神。 5.学习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题,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结导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1.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 (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做阵地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最后一个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战斗结束。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对文本由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文章内容有 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好。】 四、品读释疑。 (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互相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战斗发生的时间、 地点及战斗形势。) 3.简介齐会战斗。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 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 700余人,俘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抢200余支,取得了平 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 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 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蒋介石也发来慰勉电,称 “贺师长杀敌致果,奋不顾身,殊堪嘉奖”。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下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 (20)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 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 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1)自由阅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 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 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表现出白求恩不顾自己安危,救死扶伤的伟大国际主义精 神。)(板书: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镇定地手术) (2)“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 被烟雾淹没了。”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 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3)大胆猜测,炮弹落在小庙前可能会出现怎样危险的情形?(炮弹落在 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 (4)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 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 丢在盘子里。) ①“仍然”是什么意思?(仍旧,照旧。)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课文特点:这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记叙了白求恩在战斗形式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成阵地,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白求恩对卫生部长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明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请同学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13、手术台就是阵地)2、师口述并用投影打了本课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词语,了解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师归纳总结:课文的题目:手术台就是阵地,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前线抢求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板书:第一段:(1)第二段:(2-4)第三段:(5) 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师打了投影: 1、通过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朗读可无奈,借助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说说对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2.理解“陆续、继续、连续”,会正确使用。 3.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选背课文2、3、4节中一节。 4、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是谁说的这句话?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 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多音字正音。 出示: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大.夫伟大.没.有淹没.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设计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重引导,要更加放手。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表达方法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从读中悟,从悟中读,进而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1.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2.简介画面内容。(学生自由表达) 3.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一大批医护人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 年11 月12 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3)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4)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揣摩

思考,质疑问难,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①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战斗大夫血丝白求恩 撤走危险瓦片布帘 迅速当头一棒争分夺秒 ②重点指导多音字“斗”“大”的读音,了解多音字“血”在本课读xuè。“斗”在“战斗”中读四声。“大”在本课“大夫”一词中读dài 。 ③强调“速”是平舌音。“险”是前鼻音。“棒、撤、险、秒”四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血、瓦、帘”可以联系生活识记。“迅、速”可以结合语境识记。 ④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结合所提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画,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1)感知人物: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伤员做手术。(2)感知情节:课文叙述了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 3.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第2~4 自然段。) 课文第2~4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即事情的经过。(板书:战斗激烈)(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预设: ①课文第 1 自然段写的是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

沪教版四年级(上)《第11课 手术台就是阵地》同步练习卷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同步练习卷二、标题 1.(3分)看拼音,写词语。 zhùmíng chén sīzhēng fēn duómiǎo pán xuán bào zhàqìshìxiōng xiōng 2.(3分)读句子,把带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白求恩十分镇定 ..地站在手术台旁。 (2)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 ..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3.(3分)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一个,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陆续继续连续 (1)这位运动员创造了三次新纪录。 (2)校门开了,同学们走进了学校。 (3)夏令营活动时,我们虽然碰到一些困难,但是仍旧前进。 4.(3分)读短文填空。 (1)“沉”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①落下;②慎重;③深切长久,程度深。“沉思”中的“沉”应选。“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他可能会想:。 (2)“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句中用比喻。你能仿写一句吗? 是的阵地。 (3)“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句中一词表现出白求恩大夫对工作,对同志的高尚品质。 5.(3分) 影响人一生的小事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jīng lì无数小事,这些小事往往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飘然而去。然而,有些小事却会影响人的一生。 贝聿铭小时候看见南京路上正在建一座新高楼,那就是国际饭店,据说要建24层。 这怎么可能呢?nián yòu的贝聿铭不相信可以盖那么高的楼,于是每个星期六都跑去看。 看着它越建越高,终于成为当时亚洲的最高楼。这在贝聿铭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将来要是能建造这么高的大楼该多好啊!之后,他一生都在为童年时的这个梦想而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实录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品读白求恩大夫的语言,体会其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重点段),思考:白求恩大夫当时说了什么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交流找到的白求恩说的话,师相机出示句子) 句1: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句2: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师引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两段话,思考白求恩大夫说的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 生1:白求恩大夫的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离开阵地,要和战士们在一起。 生2:白求恩大夫的话的意思是自己还有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不能离开,还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他的心里时刻牵挂着战士们、伤员们,他不愿抛下他们。(板书:对同志极端热忱)从这两段话中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白求恩大夫的话是说他把手术台当成了自己的阵地,他不能离开这个阵地,就像战士们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 师:白求恩大夫说:“手术台就是阵地。”那“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

事吗? 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的台子,“阵地”是军队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这是个比喻句,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比作“阵地”。 师:你说得对。(竖起大拇指表扬)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岗位,老师的岗位呢? 生:在课堂教书。 师:工人叔叔的岗位呢? 生:在工厂做工。 师:交警叔叔的岗位呢? 生:在马路上指挥交通。 师:那外科医生的岗位呢? 生1:外科医生的岗位就是在手术台前为病人做手术。 生2:哦,我知道了,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不愿意离开手术台,就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岗位。 师: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1: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假如阵地丢了,那么就意味着战斗失败了。 生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连庙的一角都落下了许多瓦片。但白求恩大夫仍然不肯离开手术台,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积累“当头一棒、陆续、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查找其他资料,了解白求恩大夫的其他事迹,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自学课文。 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找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搜集资料,阅读有关白求恩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白求恩 观看一段录像:剪辑影片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片段。 简介画面内容。 简介白求恩: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伤口感染,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 北唐县逝世。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设计意图:课文所叙述的事情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此创设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进行情感铺垫。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引导学生针对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文本的平台。质疑问难,题目揣摩思考,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27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崇高品质。 1.生字教学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机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进行认读正音。本课的多音字“斗、大”,可在语境中辨析读音。 2.朗读感悟 本篇文章中,有几处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需要指导学生读好战争场面的词句。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好有关描写白求恩的句子,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及其他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3)搜集齐会战斗的相关资料。 (4)默读课文,用自己常用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白求恩在阵地上做手术的图片。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出示课文题目。 3.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课件出示: 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主席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鼓励学生说说,看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预设:谁把手术台当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5.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 由于这篇文章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远,所以教学本课时利用图片和声音导入,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理解文章情感进行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课件出示: 棒恩血撤险瓦帘迅速夺秒 ②教师指导:“血”是四声,“速”是平舌音,“险、帘”都是前鼻音。

手术台就是阵地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朗读课文,借助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理解“陆续、连续、继续”等词语的不同意思,学会正确运用。 3、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4、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等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准备: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上网查询),图片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交流你所了解的白求恩的故事。 2、介绍白求恩大夫。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互帮互学课文中的生字,进行交流。 3、课文中那几节写白求恩在战斗十分激烈的前沿阵地上坚持为伤员做手术? 读:读出紧张的气氛; 想:这几节中战斗的情况有什么变化,但是白求恩怎样? 划:划出书中的描写小庙周围情况(——)与白求恩大夫的表现(~~~)。 4、交流:战斗的情况有什么变化,把词句读一读。 找出描写白求恩的表现的语句并说说是在什么情况下的表现。 填写表格 5、分角色读:第三小节。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说明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战士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搏斗,赢得战斗的胜利,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前与死神搏斗,挽救伤员的生命,所以他要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5、看图说话: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白求恩“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的情况。 6、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指示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改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三、练习巩固。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说说获救的伤员遇到白求恩会怎么做?怎么说?白求恩会说些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A式)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陶蓉炯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动人事迹,深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节。 3.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按照要求完成填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同学们想要从课文中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3.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填空] 年,著名的战斗打响了。在,正在。他已经没有休息了。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恳求他撤离,可他认为不肯离开,继续。他一连工作了,直到战斗结束。 2.交流填空。教师简介资料:“齐会战斗”、“白求恩”。 3.读了课文,白求恩大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简单说说理由。 三、再悟课文 1.过渡: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十分感人,课文2-4节详细记叙了他不愿撤离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下面我们着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2.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2-4节,边思考“白求恩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他是怎么表现的?”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归纳点拨,同时进行朗读指导。 (1)当时情况主要抓住三方面,着重进行朗读指导: A.白求恩身体十分劳累,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了红丝。朗读时注意重读“两天两夜”、“布满红丝”。 B.三次环境描写。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前后3次环境描写,真切体会当时战斗形势紧张,一次比一次危急——炮弹数量在增加,持续时间在延长,爆炸范围在扩大,方位距离在缩短……。指导有感情朗读,要读出当时的形势紧张、危急,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小组读,齐读。 C.师卫生部长请求白求恩撤离,注意读出首长恳切的语气。 (2)白求恩的表现充分体现他崇高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品味字词,同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①第2节着重抓住关键词“镇定”、“敏捷”、“扔”。 可联系上文,在身体疲劳、战斗紧张的情况下,“镇定”更突出了白求恩沉着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