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基础(CCNA)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基础(CCNA)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基础(CCNA)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基础》教学大纲

文件状态:[]草稿[]正式[]修改[√]草稿文件[]正式文件[]修改正式文件文件标识:

审核:当前版本:1.0

批准:编制:南湖教务标一阶段编号:完成日期:2004年9月

课时:72课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36)+实践课(36)

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二、课程的目的 (3)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3)

五、学习资料 (3)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3)

一、学时分配 (3)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4)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5)

第四部分考核与实践 (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思科公司的职业认证体系的第一步(CCNA、CCNP、CCIE),它对网络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详尽的阐述与讨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网际互联的原理,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与运作,各类网络协议的讨论,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的应用、安全信息的设置以及广域网的各类技术等。

二、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欲从事网络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完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独立完成网络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分析、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双N标准一学期的学员及短期CCNA的学员。

五、学习资料

《C C N A学习指南(中文版)(640-801)》及相关学员手册等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需36个学时。课时分配如下表: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1、每班学员人数应以30人为标准。

2、理论课教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思科公司的路由器(2500、2600)、交换机(1900、

2950、3500)。

(注:了解*掌握**重点***难点****)第一章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的基本知识

网络模型(优点、O S I七层模型、数据封装)

以太网(以太网工作的O S I七层模型的位置、以太网线的类型)

思科的三层网络模型

无线网络

第二章I P协议

T C P/I P协议及D o D模型

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I P分址

广播地址

N A T的介绍

第三章I P子网划分与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子网的基本概念

C类地址的子网划分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I P分址的故障排除

第四章思科I O S的介绍

思科路由器的用户界面

命令行界面的使用

第五章I P路由

路由的基本概念

配置路由

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

R I P协议

I G R P协议

第六章E I G R P协议和O S P F协议E I G R P协议的特点和操作

用E I G R P协议支持大型网络

配置E I G R P协议

检查E I G R P协议的配置

O S P F协议的基本概念

配置O S P F协议

检查O S P F协议

O S P F和回环接口

第七章第二层交换

交换设备

S T P协议

L A N交换类型

配置1900和2950交换机

第八章虚拟局(V L A N)域网V L A N基本概念

V L A N的类别

标识V L A N

V T P协议

V L A N间路由

配置V L A N

配置V T P

第九章管理思科互联网络

思科路由器的内部结构

路由器的启动顺序

备份和恢复思科I O S

备份和恢复思科路由器的配置

使用C D P

使用t e l n e t

检查网络连接

第十章使用访问列表

访问列表的介绍

标准访问列表

扩展访问列表

命名访问列表

监视访问列表

第十一章广域网协议广域网介绍

广域网连接

H D L C协议

P P P协议

帧中继(F r a m e R e l a y)

I S D N

D D R

路由与交换基础(CCNA)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基础》教学大纲 文件状态:[]草稿[]正式[]修改[√]草稿文件[]正式文件[]修改正式文件文件标识: 审核:当前版本:1.0 批准:编制:南湖教务标一阶段编号:完成日期:2004年9月 课时:72课时 授课方式:理论课(36)+实践课(36) 课程名称:路由与交换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二、课程的目的 (3)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3) 五、学习资料 (3)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3) 一、学时分配 (3)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4)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5) 第四部分考核与实践 (8)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思科公司的职业认证体系的第一步(CCNA、CCNP、CCIE),它对网络的各个方面提供了详尽的阐述与讨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网际互联的原理,路由器、交换机的组成与运作,各类网络协议的讨论,交换技术和虚拟局域网的应用、安全信息的设置以及广域网的各类技术等。 二、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针对欲从事网络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完本课程后,学员应能够独立完成网络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分析、排除网络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学员对象及要求 。双N标准一学期的学员及短期CCNA的学员。 五、学习资料 《C C N A学习指南(中文版)(640-801)》及相关学员手册等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需36个学时。课时分配如下表:

二、分班、授课场地及设备建议 1、每班学员人数应以30人为标准。 2、理论课教室应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思科公司的路由器(2500、2600)、交换机(1900、 2950、3500)。

华为路由交换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交换机高级特性

交换机?级特性 1 MUX VLAN(Multiplex VLAN) 主VLAN(Principal VLAN):可以与MUX VLAN内的所有VLAN进?通信。 隔离型从VLAN(Separate VLAN):只能和Principal VLAN通信,和其他类型的VLAN完全隔离,Separate VLAN内部也完全隔离。 互通型从VLAN(Group VLAN):可以和Principal VLAN通信,在同?Group VLAN内的?户也可以互相通信,但不能和其他Group VLAN和Separate VLAN内的?户通信。 2 端?隔离 同?端?隔离组内的?户不能进??层的通信 不同端?隔离组的?户可以正常通信 未划分端?隔离的?户可以和端?隔离组内?户正常通信 端?隔离分类 ?层隔离三层互通 ?层隔离+三层隔离 3 端?安全 3-1 端?安全定义:在接?层通过将接?学习到的动态MAC地址转换为安全MAC地址,阻??法?户通过本接?和交换机通信,在汇聚层通过配置端?安全控制接??户的数量。 3-2 安全MAC地址分类 安全动态MAC地址:使能端?安全?未使能Sticky MAC功能时转换的MAC地址。特点是设 备重启后表项会丢失,需要重新学习。缺省情况下不会被?化,只有在配置安全MAC的 ?化时间后才能被?化。 安全静态MAC地址:使能端?安全时??配置的静态MAC地址。特点是不会被?化,?动 保存配置后重启设备不会丢失。 Sticky MAC地址:使能端?安全后?同时使能Sticky MAC功能后转换得到的MAC地址。特 点同安全静态MAC地址。 3-3 端?安全限制动作(超过安全MAC地址限制数量后) restrict:丢弃源MAC地址不存在的报?并上报告警。 protect:只丢弃源MAC地址不存在的报?,不上报告警。 shutdown:接?状态被置为error-down,并上报告警,默认情况下不会?动恢复,只能 在接?视图下?restart命令重启接?。 以上内容整理于幕布?档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单位: 学时:98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宋焱宏 2011-7-2 学分: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GNS3平台,来规划和配置适合大型计算机网络的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领域,掌握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技术,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商务级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核心知识的基本技能,并为就业和继续学习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与实际计算机网络规划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掌握大型网络规划的过程、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的使用方法、模块化网络的搭建配置与测试等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网络维护岗位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对大型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使用GNS3平台,规划和配置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 1.2课程基本理念 例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 “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等。在开发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ORD版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路由与交换技术 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1.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1.VLAN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2.VLAN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路由与交换实验指导书(附步骤)

《路由与交换》实验手册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内容: 1.利用超级终端实现从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熟悉用户、特权、全局等基本模式间的转换 3.给交换机命名为wust 4.查看交换机版本、当前运行配置、初始配置,并保存当前配置 5.设置特权模式的明文/密文密码,验证在明文/密文密码同时设置 的情况下,哪一个生效 6.设置console口密码并验证 7.设置远程登录密码并验证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交换机一台、计算机一台、配置线一根 2.软件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Pcaket Tracer仿真软件 3.实验拓扑结构图 三、实验步骤: 1.利用超级终端实现从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用串口配置时需要用专用配置电缆连接到设备的的CONSOLE

口和主机的串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接串口配置线缆,如果已经连接,请确认连接的主机串口是com1 还是com2; 2)建超级终端会话,windows 的附件中都有此软件; 3)选择通信串口(com1 或com2); 4)配置串口工作参数;(但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一种方式 进行,此时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 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停止位:1 奇偶校验: 无 具体配置界面如下: 2.熟悉用户、特权、全局等基本模式间的转换 1) switch> 路由器处于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

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switch#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特权命令状态switch#,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 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退回用户模式键入exit。3) switch(config)#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 switch(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 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退回特权模式键入exit。4)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line)#; switch(config-switch)#;… 路由器处于局部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某个局部的参数。3.给交换机命名为wust 在全局模式下 Switch(config)#hostname wust 取消命名 Switch(config)#no hostname wust 4.查看交换机版本、当前运行配置、初始配置,并保存当前配置 特权模式下 Switch#show version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编码 0811161 三、课程性质 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48 (含16学时实验) 总学分:3 五、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 六、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重点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构成原理; 3.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 现机制;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评价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用层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并从分层体系 结构入手,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脉络、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其中的概念和内容都是贯穿全书的。 第二章:直连网络(6学时) 主要内容:直连网络概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实现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2 / 4 媒介接入控制机制的原理,有线局域网络CSMA/CD,无线局域网络CSMA/CA; 网卡的实现机制。 重点:透彻理解基本概念;从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逐步完善的角度,重点理解连续ARQ和其中的滑动窗口概念;了解CSMA/CD和CSMA/CA的联系与区别。第三章:分组交换网络(2学时) 主要内容: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局域网的功能和工作层次;传统以太网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交 换机的实现机制。 重点: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第四章:网络互联(10学时) 主要内容:IP服务模型;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与协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与协议;

路由与交换知识点

路由与交换期末复习(上海电机) 一.知识点 第一章 1.交换机端口重要包括以太网端口,快速以太网端口,吉比特以太网端口,控制台端口。 2.交换机的启动程序:首先运行ROM中的自检程序,对系统进行自检 引导运行FLASH中的IOS 在NVRAM中寻找交换机的位置 将其装入DRAM中运行 3.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碎片隔离式 第二章 1.路由器的启动过程:打开路由器电源,系统硬件执行加电自检 软件初始化过程,加载并运行ROM中的BOOTSTRAP启动程序进行初步引导工作 定位并加载IOS系统文件 IOS装载完毕,系统就在NVRAM中搜索保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若存在就调入RAM中逐条执行 运行经过配置的IOS软件 2.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局域网接口,广域网接口,配置接口3类 3.路由器的配置模式有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模式,子模式 第三章 1.路由的两项基本动作及其意义:寻径和转发。寻径既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完成 / 转发既沿选择好的最佳路径传送分组信息 2.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含义:静态-管理,配置路由器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 动态-路由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并且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3.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过程:(1)为每个路由器每个接口配置ID地址 (2)确定本路由器有那些直连网段的路由信息 (3)确定整个网络中还有哪些属于本路由器的非直连网段 (4)添加所有本路由器要达到的非直连网段相关路由信息 第四章 1.通过no switchport令一个三层交换机的接口设为三层接口二非缺省时的二层接口 2.三层交换机中定义了虚拟交换接口(SVI) 3.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4.简述什么是Native VLAN和其特点:本征VLAN即802.1Q的中继端口。支持来自多个端口的流量。也支持来自VLAN意外的流量。特点是不需要打标记 5.Port VLAN-端口通常用来连接客户的PC VLAN是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第二层网络 VLAN端口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VLAN隔离广播域

路由器技术基础知识(一)

路由器技术基础知识(一) 路由器技术 路由器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软件技术。路由软件是最复杂的软件之一。有些路由软件运行在UNIX或Linux操作系统上,有些路由软件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甚至有些软件为提高效率,本身就是操作系统。全球最大的路由器生产厂家Cisco公司曾一度宣称是一个软件公司,可见路由器软件在路由器技术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路由器软件一般实现路由协议功能、查表转发功能和管理维护等其他功能。由于互联网规模庞大,运行在互联网上路由器中的路由表非常巨大,可能包含几十万条路由。查表转发工作可想而知非常繁重。 在路由器研制过程中,可以通过购买商用源码等形式迅速实现路由器。但是通常认为路由器软件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来稳定。MikroTik RouterOS在行业的发展已经有7年之久,所以在稳定性和功能上都是非常完善的。 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 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常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过与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路由器是连接IP网的核心设备。 最简单的网络可以想象成单线的总线,各个计算机可以通过向总线发送分组以互相通信。但随着网络中的计算机数目增长,这就很不可行了,会产生许多问题: 1.带宽资源耗尽。 2.每台计算机都浪费许多时间处理无关的广播数据。 3.网络变得无法管理,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监听到其他计算机的通信。 把网络分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你必须提供一种机制使不同网段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这通常涉及到在一些ISO网络协议层选择性地在网段间传送数据,我们来看一下网络协议层和路由器的位置。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 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路由与交换技术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的优点(简答):1 限制广播包 2 安全性 3虚拟工作组 4 减少移动和改变的代价 3.定义VLAN的方法:基于接口/MAC地址/网络层/IP组播的VLAN 基于接口的VLAN是划分虚拟局域网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4.IEEE 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完成各种功能的关键在于标签。

华为路由交换基础知识学习笔记-服务质量相关

服务质量相关 1 QoS(Quality of Service) 1.1 传统端到端?络的通信质量问题 1.1.1 传统IP?络?区别地对待所有报? 1.1.2 传统端到端?络设备依据先?先出(FIFO)原则分配报?转发所需资源 1.1.3 基于以上两点,关键业务的通信质量?法保障(语?延迟、视频卡顿等)。 1.2 影响?络通信质量的因素 1.2.1 ?络带宽:?络传输的最?带宽由传输路径上的最?链路带宽决定(瓶颈) 1.2.2 ?络时延 1.2.2.1 端到端?络时延等于路径上所有时延之和 1.2.2.2 单个设备的时延包括:传输时延、串?化时延、处理时延、队列时延 1.2.3 抖动:每个报?的端到端时延不?样,导致这些报?不能等间隔到达?的端。 1.2.4 丢包: 1.2.4.1 丢包可能在所有环节中发?(处理过程、排队过程、传输过程) 1.2.4.2可?于衡量?络的可靠性。 1.3 改善?络通信质量的?案 1.3.1 尽??为服务模型(Best-E?ort) 1.3.1.1 措施: 增??络带宽 升级?络设备(增强数据处理能?) 1.3.1.2 典型类型:FIFO(先进先出) 1.3.2 综合服务模型(Integrated Service Model,现?少?) 1.3. 2.1 含义:使?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协议通过信令(signal)预 先通知?络预留所需特定服务质量(带宽、时延等) 1.3. 2.2 优点:可以为某些特定业务提供带宽、延迟保证 1.3. 2.3 缺点: 实现较复杂 ?流量发送时仍然独占带宽 要求端到端所有节点都?持并运?RSVP 1.3.3 区分服务模型(Di?Serv,简称DS,?前应?最?泛) 1.3.3.1 ?作过程: 在?络??对报?的分类,完成对报?的标记。 根据标记,将其映射成本地对其定义的服务等级值。

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80301006 总学时:32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0 学分:2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地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本大纲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成。 2、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互换性含义、种类、作用,了解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相关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有关公差标注的技术要求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了解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掌握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考试课。为了准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按下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出勤、随堂测验、课堂提问、听课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本课程有关测量技术部分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结合必要的测量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部分必不可少。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验,按时、

交换与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与路由 实训报告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实验目标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 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 、co?、copy?) ●命令简写(如conf t) ●命令自动补全(Tab) ●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 ●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 实验二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技术原理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需,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 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1,VLAN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 理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ss配置命令设置管理 IP地址。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纲要

路由与交换技术一.选择 10x2 二.填空 5x2 三.名词解释 5x4 四.简答题 5x6 五.实验配置 2x10 第一章网络基础 1.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第二代开始的,鼻祖:ARPAnet 2.计算机网络的拓补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 3.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 4. 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交换技术 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工作原理:1.想发送信息的接点首先“监听”信道,看是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信道空闲,就立即发送。 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然后开始传送。 3.发送信息的站点在发送过程中同时监听信道,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 4.当发送数据的节点检测到冲突后,就立即停止该次数据传输,并向信道发

送“干扰”信号,以确保其他节点也发现该冲突,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尝试重新发送。 2.交换机的功能:1学习 2 转发/过滤3 消除环路 3.帧转发方式:1 直通转发(最快)2存储转发(最慢)3 无碎片直通转发 4.交换机的访问方式(配置方式):1 通过带外方式对交换机进行管理,不占用网络带宽。2带内方式 a通过Telen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b 通过Web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c通过SNMP管理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5.几种模式:用户模式开机自动进入 特权模式 enable 配置模式全局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VLAN模式 vlan id 接口模式 interface fa0/0 线程模式 line console 0 第三章虚拟局域网(VLAN) 的概念:VLAN是一种可以把局域网内的交换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的技术,也就是从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逻辑网络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交换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E3221104 TES3321104 课程名称:交换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Switch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ies 学时: 72(讲课:60 实验:24/2)学分: 4 课程类型:限选、任选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程:数字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等 开课学期:第6或7学期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网络通信。现代通信网从本质上讲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信网包含两大工程:传输与交换,交换体制主要分为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两大类,各有优缺点和最适合的应用场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传统的交换机正在发展成为一种能交换话音、数据和图象等多种业务的的通信网组网设备。分组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在数据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又出现了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特点的新体制,如ATM交换、MPLS交换等。 本课程从通信网的全局出发,论述交换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实现方法,适当结合一些实际应用系统,加深对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对内容的具体讲解,要融合通信和计算机两大学科不甚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2)明确网络与交换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交换机是网络的核心设备,其采用的体制是随网络的应用需求而转移的。在这里应注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唯一的,一种交换体制的具体实现可能有多种途径; (3)适当引入对交换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为通信工程的一门专业课,内容涉及面广,必须先修“概率论”、“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软件基础”、“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概述 ( 3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交换技术发展概况。 (3)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4)了解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2.重点、难点 重点:交换式通信网的优点,交换技术的分类与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性能指标。 难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具体应用,交换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路由和交换技术沈鑫剡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5.1为什么说IP是一种网际协议?IP实现链接在不同传输网络上的终端之间的通信基础是什么? 答:IP用于解决的是属于两个不同网络的终端之间的通信问题。 技术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于传输网络的分组形式和地址格式;构建由源和目的终端及路由器组成的传输路径;IpoverX技术连接在传输网络X上的当前跳至下一跳的IP分组传输过程。 5.2为路由器接口分配地址的用处,是在组建大中型的局域网,满足下级设备互联,同级设备通信。 5.3作为中间系统,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都有何区别? 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5.3 转发器一层设备,其实就是中继器,它是用来将信号放大的,远距离传输时,信号会衰减,所以需要加一个中继器,这样可以传输的更远。网桥二层设备,网桥具有学习功能,它可以根据第二层地址mac来转发帧,在数据通过网桥时,网桥会根据mac来决定是否转发。 路由器三层设备,可以根据IP地址进行路径选择和包交换。主要用来路由选择。

5.4(百度不到,硬着头皮写的。希望有更好答案跟我交流) 网桥(Bridge)是一种在链路层实现局域网互连的存储转发设备。网桥从一个局域网接收MAC帧,拆封、校对、校验之后,按另一个局域网的格式重新组装,发往它的物理层。由于网桥是链路层设备,因此不处理数据链路层以上层次协议所加的报头。ATM所使用的信元网桥无法识别和封装为mac帧,因而无法实现其互连。 5.5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文库) 1.工作层次不同 2.端口配置不同网桥俩个局域网端口超过俩个端口的网桥叫交换机。路由器:局域网和广域网端口 3.用途不同网桥唯一的作用是把被许多正在共享的物理网络分割成多个小部分,一次来减少广播风暴,而路由器是在拆分不同子网后,通过网络协议又可进行互相通信,即便是不同网络 4.适用范围不同网桥:同一局域网不同子网路由器:不同局域网子网,不同网络 5.智能化程度不同网桥共作在数据链路层,不能理解任何网络协议一条链路路由器多个路由,支持各协议 6.可管理性不同网桥纯物理硬件,不具有可管理性路由器:软件和硬件

《路由与交换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附件2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列举该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 《路由与交换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CP0131 总学时:80 学分: 5.5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路由与交换基础》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该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衔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后续《路由与交换提高》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网络结构确定能力层次,任务驱动引领教学、全网互联互通终极目标导向等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1.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面向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等岗位。通过企业一线调研、网络招聘广告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确定这些岗位在岗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依此确定对应的教学内容。 2.网络结构确定能力层次。网络结构有大小、复杂之分。同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中所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层次也是不同。本课程主要面向的单区域小型局域网。主要

培养学生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来构建这样一个局域网,实现局域网内部的互联互通。 3.任务驱动引领教学。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细分不同具体分任务,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引领教学。通过先实践后理论小结的方式,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4.全网互联互通终极目标导向。互联互通是网络的基本要求,在每个任务或项目中,都把全网互联互通作为完成结果。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实现全网互联互通作为构建网络的最重要目标。 三、课程目标 而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IP地址速算、能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构建一个单区域局域网络,并能较熟练通过VLAN 配置实现网络隔离、通过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配置实现局域网内部的全网互联互通。具体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网络中数据包转发过程,掌握IP地址结构、子网掩码、子网等相关概念; (2)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3)懂得以路由器角度对所有网络进行分类; (4)理解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作用及区别;

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

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

————————————————————————————————作者:————————————————————————————————日期:

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 366小游戏 无线局域网 计算机局域网是把分布在数公里范围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结起来时,敷设专用通讯线路布线施工难度之大,费用、耗时之多,实是令人生畏。这些问题都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限制了用户联网。 WLAN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WLAN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无线联网方式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的解决以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以下优点:安装便捷:一般在网络建设当中,施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布线的施工了。在施工过程时,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而WLAN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这部分繁杂的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在安放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使用灵活: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WLAN 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进行通讯。经济节约:由于有线网络中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的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需要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时的预期,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WLAN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易于扩展:WLAN又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这样,WLAN能够胜任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由于WLAN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其发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几年里,WLAN 已经在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不适合网络布线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权威调研机构Cahners In-Stat Group预计,全球无线局域网市场将在2000年至2004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每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无线局域网市场的网卡、接入点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总销售额也将在2000年轻松突破10亿美元大关,在2004年达到21.97亿美元。 网卡 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又称网络适配器 (NIA-Network Interface Adapter),简称网卡。用于实现联网计算机和网络电缆之间的物理连接,为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提供一条物理通道,并通过这条通道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在局域网中,每一台联网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或多块网卡,通过介质连接器将计算机接入网络电缆系统。网卡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网卡与网络电缆的物理连接、介质访问控制(如:CSMA/CD)、数据帧的拆装、帧的发送与接收、错误校验、数据信号的编/解码(如:曼彻斯特代码的转换)、数据的串、并行转换等功能。 Modem MODEM就是调制解调器。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合称。网友们通常戏称为"猫"。它是拨号上网的必备设备。通过Modem将计算机的数字信息变成音频信息才得以在电话线上传播。 Modem一般分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式插入计算机内不占用桌面空间,使用电脑内部的电源,价格一般比外置式便宜。外置式安装简易,无需打开机箱,也无需占用电脑中的扩展槽。它有几个指示灯,能够随时报告Modem正在进行的工作。 防火墙 1.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教学大纲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 英文名称:Network Switching & Rou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413241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4/4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络工程设计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以网络互联为主线,重点阐述网络互联设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介绍IP地址的分配与聚合、园区网中的广播流量控制、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管理、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还介绍了网络实例的安全设计以及局域网与Internet的互联。本课程重视实践,注重网络管理和设计以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网络管理和设计、网络安装维护以及取得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应用性比较强,故要求让学生先修《计算机网

章(专题)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概述6第二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30第三部分交换机和路由器高级配置 36 合计学时 72 络与通信》、《操作系统》等课程之后再开设本课程。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袁宗福等编.路由与交换技术(第三版).南京工程学院,2009 2. 黎连业等编.路由器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黎连业等编.交换机及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所以采用实验驱动教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教学任务。 四 成绩考核办法 严格按教务处规定来进行成绩考核。

思科 路由与交换基础实验lab3

实验 1.5.3:路由器配置练习 拓扑图 编址表 设备接口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Fa0/0 不适用R1 S0/0/0 不适用 Fa0/0 不适用R2 S0/0/0 不适用PC1 网卡 PC2 网卡 学习目标 完成本实验后,您将能够: ?根据指定的要求对地址空间划分子网。 ?为接口分配适当的地址,并进行记录。 ?根据拓扑图进行网络布线。 ?清除启动配置并将路由器重新启动为默认状态。 ?在路由器上执行基本配置任务。 ?配置并激活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测试并校验配置。 ?思考网络实施方案并整理成文档。 场景 在本次实验中,您将为拓扑图中显示的拓扑结构设计并实施 IP 编址方案。本实验为您提供一个 C 类地址,您必须对其划分子网,以便为网络提供逻辑编址方案。在开始配置之前,您必须首先按上图进行网络布线。布线完毕后,使用适当的基本配置命令对每台设备进行配置。然后便可根据您的 IP 编址方案,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地址。配置完成后,使用适当的 IOS 命令检验网络运行是否正常。

任务 1:对地址空间划分子网。 步骤 1:研究网络要求。 在您的网络设计中,您可以使用 192.168.1.0/24 地址空间。实验网络的要求如下:?连接到路由器 R1 的网络需要足够的 IP 地址来支持 20 台主机。 ?连接到路由器 R2 的网络需要足够的 IP 地址来支持 20 台主机。 ?路由器 R1 和路由器 R2 之间的链路的每一端都需要 IP 地址。 (注意:网络设备的接口也是主机 IP 地址,上述编址方案包括了这些地址。)步骤 2:创建网络设计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该网络需要多少个子网? 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网络的子网掩码是什么(以点分十进制格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斜杠格式表示的网络子网掩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子网可支持多少台主机? 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 3:为拓扑图分配子网地址。 1. 将第一个子网(编号最小的子网)分配给连接到 R1 的网络。 2. 将第二个子网分配给 R1 和 R2 之间的链路。 3. 将第三个子网分配给连接到 R2 的网络。 任务 2:确定接口地址。 步骤 1:为设备接口分配适当的地址。 1. 将第一个子网中的第一个有效主机地址分配给 R1 上的 LAN 接口。 2. 将第一个子网中的最后一个有效主机地址分配给 PC1。 3. 将第二个子网中的第一个有效主机地址分配给 R1 上的 WAN 接口。 4. 将第二个子网中的最后一个有效主机地址分配给 R2 上的 WAN 接口。 5. 将第三个子网中的第一个有效主机地址分配给 R2 的 LAN 接口。 6. 将第三个子网中的最后一个有效主机地址分配给 PC2。 注意:本实验不需要用到第四个子网(即编号最高的那个子网)。 步骤 2:将要使用的地址记录在拓扑图下方的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