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储藏保鲜

荔枝储藏保鲜
荔枝储藏保鲜

荔枝储藏保鲜

摘要:荔枝是原产于我国华南亚热带的水果。由于荔枝采摘后果实易褐变、腐烂,影响了荔枝大规模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掌握荔枝采摘后的生理特性以及探索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荔枝的结构、生理特性、采后褐变的机理及腐烂变质的原因,分析总结了荔枝果实保鲜技术的现状。

关键词:荔枝;褐变; 贮藏保鲜

1 荔枝果实结构与采后生理特性

1.1 荔枝果实组织结构特性

荔枝果实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外表面有龟裂片,其果皮由外、中、内三层组成。外果皮仅有一层薄壁细胞,外壁薄,角质层也薄,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差。外果皮众多的龟裂片中含花色素苷栅状组织,组织间空隙多。外果皮与中层(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荔枝果皮保水力极柔,水分容易蒸发由于结构上与果皮分离,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和补充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正常代谢失活,组织结构受损,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和褐变[1]。如在采果时遇到强日照和高温天气,果皮会更迅速变褐。

1.2 荔枝采摘后生理活动

荔枝采摘后仍然继续着生长期的各种生理过程,但所需水分却不再由树体供应,由于荔枝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大量乙烯,而导致果实迅速衰老。

1.2.1呼吸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果实属于无呼吸高峰型果实,采摘后不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呼吸作用以逐渐利用可溶性糖类为主。从荔枝采摘后生理特性来看,在常温(25℃)条件下,荔枝鲜果呼吸强度接近直线上升,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贮藏5天就开始腐烂。而在4~6℃条件下,呼吸强度大大降低,而且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的趋势[2]。这说明低温可以明显地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能够有效地减缓衰老,因此低温贮藏保鲜是延长荔枝保鲜期的主要手段之一。

1.2.2乙烯作用。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主要激素。荔枝采摘后,乙烯的释放有一定规律性:先逐渐增加,而后下降,果实内源乙烯释放量随着果实色泽和风味两方面逐渐衰老而增加,当乙烯释放量最高点出现后,果实很快劣变,出现褐变、流水或产生异味等,但当果实进一步劣变时,乙烯释放量又有所下降。

1.2.3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由于荔枝在采摘后代谢旺盛,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所以果实中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较快,总酸也先下降后随褐变加重而上升,果皮组织的电导率也随贮藏期的延长而有所增加。

1.2.4膜脂过氧化作用。荔枝果实衰老时会引起自由基含量急剧升高,当膜脂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自由基的攻击,会产生过氧化作用。包括醇、醛和脂类等膜脂过氧化产物被释放出来后,与荔枝果肉中的蛋白质及核酸发生反应,从而抑制

其正常功能。

2 荔枝果实褐变的原因

引起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很多,如采摘前的不良气候条件(如日灼、干热天气等),采摘后果实的失水,贮藏期间的冷害或冻害、热处理时引起的热损伤、贮藏期间病原菌的浸染以及果实的自然衰老等都能引起果皮的褐变。总的说来,引起褐变基本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褐变的内因主要是由于内水分、酶及花色苷等的变化作用,而外因即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指空气、水份、温度、光照对荔枝果实的影响。

2.1 酶促褐变

根据果皮褐变的现象推则为酶促褐变,认为是多酚氧化酶(PPO)作用于花色素苷生成了一种“类黑精”的物质,从而引起果皮褐变。此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酶促褐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涉及最多的是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

2.2 失水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影响

除酶促褐变外,荔枝果皮本身的失水也是褐变的重要因素。荔枝果皮容易失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荔枝果实构造特殊,果皮在结构上与果肉完全分离,尽管果肉中含水量很高,但由于两者之间无输导组织相连,果肉中的水分却不能给予有效补充。通过对荔枝果实各部位水分动态变化研究,荔枝果皮在不断蒸发失水直至变褐的整个过程中,果肉和果核都无水分转入果皮予以补充,研究显示当失水率达到果皮含水量的50%左右时即表现褐变症状。二是因为荔枝果皮本身组织结构特殊:果皮角质层较薄,海绵组织疏松,容易失水,同时果皮内输导组织也不发达,果皮不同部位之间的水分难以有效调节输导。另外,荔枝果皮中的含水量也比一般水果低。刚采收的果实,其果皮生活细胞仍具有比较完整的超微结构,采收后由于表皮蒸发脱水,果皮表面产生微裂,随着果皮绽裂,脱水加剧,裂缝通过亚表皮厚壁组织层延伸到果皮而继续脱水。果皮褐变出现就是先从果皮龟裂片突起部分开始,其微管细胞与皮孔相通,极易失水。

2.3 浸水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影响

为减少荔枝果皮水分的蒸发,常采用塑料薄膜袋保湿包装,但薄膜袋保湿包装下的荔枝同样会褐变。有研究表明:薄膜袋密封包装下荔枝果皮的褐变与不包装贮藏时表现的失水褐变不同。密封包装的果实不论置于什么温度贮藏,果皮中的水分含量变化很小。褐变是因为呼吸代谢作用形成的凝结水浸渍果皮一定时间后引起生理失调,从而使细胞超微结构被破坏所致。在密封包装贮藏期间,果皮的电导率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细胞质膜选择性逐渐被破坏,胞内物质泄漏。

2.4 花色苷降解对荔枝果皮褐变的影响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花色素苷颜色的改变也是荔枝果皮褐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荔枝果皮红色色素是由几种花色苷构成,而花色苷所呈现的颜色也是随pH值和温度改变而改变。当pH值为1.47时由鲜红变为棕红,在3.30时变为棕黄,在4.69时变为棕色,在7.01时,褐色变为黑褐色。在pH值为4.69时向缓冲液中加入酸液,花色素苷能恢复红色,但在更高的pH值(7.01)下不能恢复。花色素苷降解的速率

也取决于pH值与温度,在高温和高pH值时降解速度加快,且降解产物可能成为PPO的作用底物。荔枝果皮中的花色素苷由于温度和pH值影响变的不稳定,产生次生物质被酶降解后形成褐色物质导致荔枝果皮褐变。

2.5 其他导致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

荔枝果皮的细胞液泡和质体膜结构的解体会导致荔枝褐变;害虫取食伤害会造成局部褐变;采前过量施用农药和误用农药均可引起药害而导致荔枝褐变;荔枝霜疫霉病危害接近成熟或成熟的果实,可导致果实的不规则褐斑,严重者致使全果变黑褐色以至果肉腐烂脱落;干热天气、日晒、土壤水分含量低以及风刮伤均可导致果实表皮脱水,引起荔枝果皮褐变;采摘时物理伤害和冷冻贮藏或热杀菌剂引起的冷、热胁迫伤害也会导致褐变[1]。

综上所述,荔枝果皮褐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前期褐变主要是果皮失水,pH值升高,引起花色苷降解导致的褪色或变色,保温及通过浸泡酸溶液降低果皮pH值能恢复花色素苷的红色,并覆盖住产生的少量黑色物质,可以恢复或部分恢复果皮的红色;而后期严重揭变时,则是由于酚类物质的酶促或非酶促反应形成的黑色物质的积累而产生的,无法人为恢复[2]。

3 荔枝保鲜技术发展概述

古老的贮藏保鲜方法是将荔枝放入小口罐内密封,置于阴凉处或沙土中贮存。到了明朝,荔枝保鲜方法是,选择巨竹,开隙,放入荔枝再密封。现在民间较成熟的荔枝保鲜方法是适时采收和热烫处理,即把荔枝果放进沸水中烫5~8s,然后冷风吹干、装箱贮藏。目前,我国荔枝贮藏保鲜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浸果和低温运输相结合的方法。

3.1 硫处理保鲜法

3.1.1 SO2熏蒸法。SO2是食品加工上最廉价、使用最广泛的防腐剂,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还能够与花色素苷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大大提高花色素苷的稳定性,抑制其降解。在酸性条件下,SO2与花色素苷形成的复合物又能够分解,使荔枝果皮恢复红色。另外SO2还可以抑制青霉菌、绿霉菌、霜疫菌以及酸腐菌等病原性微生物的扩散,可以防止细菌性腐烂。徐祖进采用100g/m3硫磺将荔枝熏蒸30min后再采用3%HCl浸泡15min,发现荔枝保鲜期可延长至10~15d。若处理后在1~2℃条件下保存。保鲜期长达3个月以上。谢建华等研究开发的二氧化硫固体保鲜缓释剂对荔枝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采用缓释剂处理过的荔枝可贮藏60d,且营养成分保持良好。出库经抗氧化剂处理后,在常温下的货架期能达到3d,好果率为85.7%。但SO2熏蒸法也有其缺点,即果皮和果肉中会有二氧化硫残留[3]。

3.1.2亚硫酸盐处理法。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在放置过程中,能够缓慢释放出SO2,因而可以用于荔枝保鲜。不仅如此,连二亚硫酸钠还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消耗荔枝果实中多酚氧化酶催化生物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气,抑制好氧细菌的繁殖和荔枝果实的腐烂。二亚硫酸钠为主要功能成分制成的荔枝保鲜剂,在荔枝保鲜过程中具有除氧、抑褐变等功能。用于荔枝保鲜,辅以低温贮存,可延长保鲜期达30d以上[4]。

3.2 化学药剂处理保鲜法

化学药剂处理法因为其具有经济、简便等特点,因此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荔枝保鲜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药品作用于荔枝,起到防腐、杀菌作用。

3.2.1生物保鲜液。从真菌与放线菌等微生物菌种发酵液中提炼萃取出生物保鲜液用其稀释液在强化后对荔枝果实进行浸蘸风干,在(30±5)℃条件下贮藏保鲜。结果表明,生物保鲜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或延缓减少荔枝果实的水分蒸腾损失;可以预防与减轻荔枝果实外壳以真菌为主的致病菌感染与侵袭;此外,液(膜)还有间接接防止荔枝果实肉质的糖度降解与变酸的作用。用生物保鲜液对荔枝进行保鲜处理后,保鲜可食性效果在9d左右,当大于或等于15d时,50%荔枝果实外壳呈褐色,荔枝果肉开始溢汁或少量干缩并有异味,不宜食用5]。

3.2.2高分子涂膜保鲜法。高分子涂膜法[6]是使用由高分子成膜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组成的复合保鲜剂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创造一个选择性透过的小环境进行果蔬包装储藏的技术。其具有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特点,因此具有着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赵玉清等制备了系列壳聚糖复合物(CTS-X),并用涂膜法对荔枝进行了保鲜研究,在系列CTS—X中筛选了最佳膜保鲜剂,能有效的阻止荔枝水分的散失,减慢果皮褐变速度,防止Vc损失,保鲜效果良好[7]。

3.3 低温贮藏保鲜法

低温贮藏保鲜法的原理是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被减缓。有研究表明,在0℃下,果实几乎不产生乙烯。而且适当的低温能有效的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微生物韵活动,有利于延长荔枝果实的贮藏期。在低温3~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温度、湿度相对稳定),荔枝保鲜期约30d,并且外观鲜艳,口感正常。在-5℃低温环境中进行包装,在-23℃~-30℃速冻,然后在-18℃以下贮藏,相对湿度为90%条件下,荔枝贮藏保鲜期可达1年以上。但在低温贮藏后的荔枝出库进入常温环境后,货架期比未经冷藏的鲜果更短,褐变速率更快,并且给远运远销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3.4 气调贮藏保鲜法

气调贮藏法是近年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贮藏技术,通过调节产品周边气体成分的环境,在特定的相对低温下,适当降低O2含量和提高CO2含量,抑制荔枝果实呼吸作用,降低酶的活性,以达到贮藏保鲜效果。谢晶等研究表明在4%O2、5%CO2、91%N2的气调环境下,在6℃的低温时,荔枝保鲜期可达30d[8];段学武等研究了纯氧对荔枝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纯氧可以显著抑制荔枝果皮的褐变,并且可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9]。李勇祁等研究发现,气调环境为6%O2、3%CO2、91%N2,温度保持在3℃,荔枝贮在60天后仍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和品质[10]。但如若CO2浓度过高,则会引起荔枝果实CO2中毒,当其体积分数达8%时,果内有轻微异味产生,当浓度超过10%时,不但褐变果多,而且果实中乙醇积累,产生酒味,好坏果均产生浓烈酒味[11]。徐步前等研究认为,高浓度CO2短时处理(20%CO2+80%N2通气处理荔枝果实24h),有利于保持荔枝的好果率与果皮色[12]。气调法虽然可以适当延长贮期,但所需设备技术要求较高,日常保养维护的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

3.5 其他保鲜方法

臭氧保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保鲜技术,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臭氧不仅能有效杀灭细菌和抑制真菌滋生,还可抑制呼吸作用,消除果实贮藏期间产生

的乙烯、乙醇、乙醛等物质。辐射保鲜贮藏是以高能射线与物质作用产生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用γ射线、X射线和电子射线对食品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杀虫、灭菌,提高食晶卫生质量、保持或改善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原有风昧,延长食品贮藏期和货架期的技术。γ射线辐射可抑制荔枝果实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乙烯的释放,并且能够抑制其呼吸作用,增强荔枝的抗逆性。用沼气保鲜储藏荔枝,可降低荔枝的呼吸强度,推迟后熟期,同时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病虫危害,保持果皮鲜艳,使荔枝能较长时间保鲜储藏13]。

4 结束语

我国有悠久的荔枝栽培历史,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荔枝品种资源。而荔枝的栽培面积与产量也居世界首位,由于荔枝采摘集中且货架期短,常造成短期内市场上产品供应过剩,市场和价格不稳定,严重挫伤了农户和经销商的积极性。虽然多年来在荔枝贮藏保鲜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保鲜效果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尤其是常温保鲜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可见,在推动我国荔枝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开发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藏保鲜技术,延长鲜果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道钊,郑学勤.荔枝保鲜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2):186-191.

[2]樊刚伦.荔枝保鲜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科技咨询,2006,28:254-255.

[3]赖巧云,敖宁建.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理贮藏保鲜研究的进展[J].云南热作科技,1998(3):27-31.

[4]林河通.果实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S):696-703.

[5]林植芳,李双顺,张东林.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J].植物学报,1988,30(1):40-50.

[6]许晓春,吴振先,陈维信,等.荔枝果皮褐变机理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04,20(1):8-10.

[7]赵伟,王莉,张平,等.荔枝果皮褐变机理与防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02,2(3):6-9.

8]张昭其,庞学群,季作梁,等.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7,18(2):53-58.

[9]谢建华,庞杰.固体保鲜缓释剂对荔枝低温保鲜效果及其货架寿命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4):239-243.

[10]苏亚玲.连二亚硫酸钠在荔枝保鲜研究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0,7(2):42-44.

[11]张福星,蒋炳生,洪春来,等.生物保鲜液常温荔枝保鲜的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1):125-127.

[12]吴光旭,刘爱媛,陈维信.开口箭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荔枝果实的贮藏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8):1703-1708.

[13]曾祥有,钟艺平,张浩,等.生物保鲜剂对荔枝的保鲜效果[J].福建果树(学术研讨会专栏),2006,139:15-16.

荔枝的保鲜技术

荔枝的保鲜技术 荔枝营养价值高,每100g果肉中,含水分84g,碳水化合物14g,脂肪0.6g,蛋白质0.7g,维生素C36mg,核黄素0.04mg,尼克酸0.4mg。荔枝是最不耐贮藏的果品之一,每年我国因腐烂而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20%以上。八十年代以来,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使荔枝保鲜技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荔枝保鲜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因此进一步搞好荔枝保鲜工作,对保障市场供给、增加果农收入及出口创汇都具有重要意义。 荔枝保鲜方法有很多,人们常根据贮运温度及贮藏时间长短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即:常温贮藏法、零上低温贮藏法、零下低温速冻贮藏法。 1、常温贮藏法 常温贮藏成本低,不需要特殊设备,适于短途转运和空运,一般保鲜期为5天。香港理工大学的梁汉华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季作梁、黄晓钰研究认为经500цg/1漂白粉消毒,14-20℃水预冷,乙磷铝、抑酶唑及乙烯吸收剂处理后,再用泡沫泡装箱+冰包装,这种简易降温贮运方法结合了气调冷藏和常温贮藏的特点,贮藏荔枝5天后商品率达94.77%。 陈志宏等研究了中草药百部、良姜、虎杖、花椒、丁香、桂皮等对荔枝的保鲜效果,发现采用中草药处理,结合使用乙烯吸收剂及聚乙烯塑料包装,可使荔枝常温保存10天仍良好的风味。 身线辐照荔枝可抑制果皮中PPO活性、乙烯释放和霉菌生长,可达到常温保鲜1周的效果。以气调技术,加上必要的防腐护色措施,已能将荔枝保鲜一个月左右,并且已经用于荔枝的商业贮运。 2、零上低温贮藏法 低温下荔枝果实的呼吸作用、乙烯释放、ACC合成均降低,但低温下荔枝果皮细胞电解质渗漏率升高,当渗出率达到50%,果实遭受不可逆的冷害,发生褐变腐烂,因此低温下荔枝贮藏时间超过一个月,则商品率降低。 低温辅以气调技术贮藏荔枝效果更好,可以用自发性气调(MA贮藏),即采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通过荔枝自身的呼吸作用改变塑料袋内二氧化碳/氧气的比例,进而达到减少失水,降低呼吸作用,延长贮藏寿命的目的。也可使用人工低温气调贮藏法(MA贮 藏),采果后尽快剔除湿蒂果、病果和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进行防腐处理,装0.25mm厚的聚乙烯塑料袋内,每袋2.5kg,袋内充入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贮藏在1—3℃冷库中,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每2—3天调节密封容器内气体一次,糯米糯二氧化碳和氧气各为5%,30天后好果率达91%。而淮枝的最佳气体组合为二氧化碳10%和氧气3%。由于操作复杂,需要一定的设备,因此国内荔枝的气调保鲜尚未实现商业化。 预冷问题。荔枝采后贮前一般都需经过预冷处理。预冷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呼吸强度、抑制病原菌活动,还可以提高荔枝抗冷能力、减少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冰水药液既防腐保鲜又有预冷作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预冷方法。冰水药液一般控制在5℃左右,浸果5—10秒,一般果温会降低10℃左右,预冷后应立即进冷库贮藏。

荔枝储藏保鲜

荔枝储藏保鲜 摘要:荔枝是原产于我国华南亚热带的水果。由于荔枝采摘后果实易褐变、腐烂,影响了荔枝大规模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掌握荔枝采摘后的生理特性以及探索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荔枝的结构、生理特性、采后褐变的机理及腐烂变质的原因,分析总结了荔枝果实保鲜技术的现状。 关键词:荔枝;褐变; 贮藏保鲜 1 荔枝果实结构与采后生理特性 1.1 荔枝果实组织结构特性 荔枝果实结构最明显的特点是外表面有龟裂片,其果皮由外、中、内三层组成。外果皮仅有一层薄壁细胞,外壁薄,角质层也薄,防止水分散失的能力差。外果皮众多的龟裂片中含花色素苷栅状组织,组织间空隙多。外果皮与中层(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荔枝果皮保水力极柔,水分容易蒸发由于结构上与果皮分离,基本上不能向果皮输送和补充水分,致使果皮不断失水,正常代谢失活,组织结构受损,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和褐变[1]。如在采果时遇到强日照和高温天气,果皮会更迅速变褐。 1.2 荔枝采摘后生理活动 荔枝采摘后仍然继续着生长期的各种生理过程,但所需水分却不再由树体供应,由于荔枝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大量乙烯,而导致果实迅速衰老。 1.2.1呼吸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果实属于无呼吸高峰型果实,采摘后不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呼吸作用以逐渐利用可溶性糖类为主。从荔枝采摘后生理特性来看,在常温(25℃)条件下,荔枝鲜果呼吸强度接近直线上升,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贮藏5天就开始腐烂。而在4~6℃条件下,呼吸强度大大降低,而且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的趋势[2]。这说明低温可以明显地抑制荔枝的呼吸强度,能够有效地减缓衰老,因此低温贮藏保鲜是延长荔枝保鲜期的主要手段之一。 1.2.2乙烯作用。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主要激素。荔枝采摘后,乙烯的释放有一定规律性:先逐渐增加,而后下降,果实内源乙烯释放量随着果实色泽和风味两方面逐渐衰老而增加,当乙烯释放量最高点出现后,果实很快劣变,出现褐变、流水或产生异味等,但当果实进一步劣变时,乙烯释放量又有所下降。 1.2.3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由于荔枝在采摘后代谢旺盛,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所以果实中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下降较快,总酸也先下降后随褐变加重而上升,果皮组织的电导率也随贮藏期的延长而有所增加。 1.2.4膜脂过氧化作用。荔枝果实衰老时会引起自由基含量急剧升高,当膜脂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自由基的攻击,会产生过氧化作用。包括醇、醛和脂类等膜脂过氧化产物被释放出来后,与荔枝果肉中的蛋白质及核酸发生反应,从而抑制

广东省荔枝贸易情况分析(国际贸易专业)

广东省荔枝贸易情况分析 【摘要】荔枝是广东的特色水果之一,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都有着广阔的前景,故而荔枝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波动会对广东省的产值造成影响。要打造广东省荔枝产业文化体系,巩固荔枝在已有的市场的地位并且进一步扩大广东省荔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通过研究广东省十几年来的荔枝栽培面积的变化、荔枝产量的变化、荔枝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内进口对外出口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合并,发现现在的荔枝市场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荔枝的产量呈现不稳定状态,年度间价格波动不定,这些因素成为了广东荔枝产业进一步扩大的绊脚石。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实现荔枝栽培的规模化、专业化,实现产销一体的管理体系,合理利用的“绿色通道”等对外优惠政策。 【关键词】广东;荔枝;对策

Analysis of litchi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bstract]Litchi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fruit in Guangdong Province which owns spaciou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 so that the fluctuations of litchi domestic and market may have an influence in the output value of Guangdong Province . It is aim to establish the litchi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nsolidate the market place which Guangdong litchi has owned , and expand the share of litchi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Guangdong Province . There are conclusions show that the market of litchi is in an unsaturated state , litchi yield is unstable and also the litchi prices fluctuate between years which are the hindrances to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litchi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by researching and integrating the changes of litchi date in planting area , litchi yield and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ales of litchi. In view of these situations ,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scale and specialization of litchi planting ,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 and the reasonable use of foreign preferential policies such as the “ green channel ” of the customs . [Keywords]Guangdong Province litchi countermeasure

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理贮藏保鲜研究的进展(1)

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理贮藏保鲜研究的进展 赖巧云 敖宁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 广东湛江 524001) 收稿日期:1998—07—21 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在荔枝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保鲜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荔枝保鲜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荔枝 采后生理病理 保鲜 荔枝(L itchi chinensis So nn)属无患子种,为亚热带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南部,作为一种高价值的亚热带水果,现已广泛种植于亚洲的亚热带地区以及夏威夷、南非、澳大利亚等地。我国是最大的荔枝生产国,种植面积约为3.06×105 hm 2 ,总产量达3.96×105t [1] 。荔枝是最不耐贮藏的果品之一,古人云:“其实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色香味去矣”。可见荔枝采后品质变化之快。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为此,国内外许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都纷纷对荔枝采后生理品质变化规律及贮藏保鲜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荔枝速冻冷藏保鲜方面,已能保证果品贮存半年或更长时间[2~6]。然而在出冷库后货架上品质的保持及常温保鲜方面,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特对国内外荔枝采后生理、病里过程及贮藏保鲜研究的最新进展作如下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1 荔枝果实的结构特点及采后生理、病理过程 荔枝果实完全成熟后,果皮(壳)变薄变硬,并长出许多鳞斑状突起,果皮呈鲜红或攻瑰红色,有的还带点绿色,果肉(假种皮)乳白色,半透明,内裹深褐色的种子。荔枝果皮结构复杂,是由三层组织构成:最外一层为含花青素的栅状组织细胞,组织孔隙极多;中层是细胞间隙极 大的海绵状组织,占果皮大部分;而最内层则为数层组织较密的薄壁细胞构成。外果皮与中果皮之间有石细胞,含有褐色物质[7]。荔枝果皮保水力极弱,水分容易蒸发从而引起果实干枯萎缩和褐变。 荔枝为无呼吸跃变期果实 [8~11] ,采收后不 发生贮藏物的水解作用,呼吸作用以逐渐利用可溶性糖类为主[12]。荔枝果实含糖15%,蛋白质1.15%,灰分0.5% [13] ,未报道含有淀粉和 脂肪。采收后的荔枝果实初期呼吸作用较强,随后逐渐降低,最后又会上升,同时,果皮也相应由红变褐,逐渐失水失重而枯萎,海绵组织收缩,细胞间隙减小,细胞互相挤压,孔隙阻塞,从而造成果实无氧呼吸变酸,最后腐烂。 荔枝腐烂变质的原因很多,主要由腐烂病菌引起,包括黑曲霉、黄曲霉、两型壳曲霉、四脊曲霉、无冠构巢曲霉、柱孢属、可可球二孢属、青霉属、盘长孢状刺盘孢和盘多毛孢属等14种真菌[14]。此外,夏威夷长蠕孢(H elminthosp orium haw aiiense )亦是引起荔枝腐烂的一种真菌[15],我国某些荔枝品种对此菌特别敏感。上述腐烂病菌引起的荔枝腐烂有9种类型,包括曲霉腐烂1号至5号、柱孢属腐烂、可可球二孢腐烂、刺盘孢属腐烂和盘多毛孢属腐烂等。它们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或采收前后潜伏在果皮表面,或从虫孔、伤口侵入,为害果实。此外,一些酵母菌、细菌也会在果皮表面繁殖并深入果内,使果 27 云南热作科技 Journal of Yunnan Tropical Crops Science &Technology 1998,21(3):27~31 CN 53—1604/S

荔枝种类概述

荔枝种类概述 一、产地 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民内,且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 1、广东 全国产荔枝最多的省。产地遍及全省8O多个县市,重点产区为广州市郊的从化、增城、花县民及新会、东莞、中山等县,其次为新兴、惠东、深圳、惠来、普宁、高州、电白、琼山等县市。品种有三月红、玉荷包、妃子笑、黑叶(乌叶)、桂味、挂绿、糯米技、淮技、尚书怀等。 2、福建 产荔枝较多的有莆田、漳浦、龙海、福州、、闽侯、福清等县、市。其次漳州、泉州、仙游、南靖、南安、永春等20多个县市,也有一定产量。品种有元红、状元红、兰竹、元香、陈紫等。 3、广西 产荔枝较多的有桂平、灵山两县,其次是横县、玉林、苍梧、隆安、平南、南宁、龙州、上思等20多个县、市。品种有丁香、黑叶、大糙、水荔等。 4、四川 荔枝集中产于川南数县,谈合江最多。品种有大红抱、涌木叶、青皮等。 5、云南 减栗坡、普洱、蒙自、开远、新平、景洪、河口、元江等县有少量的栽培 6、贵州 赤水、罗甸、望漠等县都有少量的栽培 7、台湾 高雄、新竹、香山等地也有生产 二、品种 我国荔枝品种很多。据解放初期调查:广东有82个品种;福建有41个品种;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的品种尚无确实统计。市场上常见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品种: 1、三月红 因在农历3月下旬成熟,故名三月红。属最早熟种。主产广东的新会、中山、增城等县。果实流心脏形,上广下尖;龟裂片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缝合线不太明显;皮厚,淡红色;肉黄白,微韧,组织粗糙,核大,味酸带甜,食后有余渣。由于上市早,尚受消费者欢迎。 2、圆枝又名水东或水东黑叶 分布于广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各县。因适宜水多栽植和叶片尖长,近似黑叶而较薄而得名。果实短卵圆形,或歪心形,果肩边高边低;龟裂片略平宽,不刺手,

荔枝保鲜方法

荔枝保鲜方法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要点在于创造符合荔枝果实贮藏过程中生理特性的条件。具体措施是从抑制其呼吸强度、防止水分散失、抑制病菌、防止霉烂等防“三变”(褐变、质变、霉变)入手。古老的贮藏方法是将荔枝放入小口罐内密封,置于阴凉处或沙土中贮存。近十多年来,荔枝保鲜技术已有较大进展,从化学药物保鲜到低温、气调保鲜及保鲜、包装贮运系列化研究等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1)低温自发性气调贮藏保鲜法 这种方法利用药剂防腐处理(有时也不进行防腐处理)和合适的包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气调环境外,主要是通过低温抑制荔枝贮藏中的各种变化。因此,对贮藏温度要求很严格,一般控制在1-7℃之间,3-5℃较理想。包装薄膜常用聚乙烯,其厚度0.025-0.03毫米为宜。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特克多等。经预冷、药物处理后的果实进行包装处理,置于3-5℃冷库中贮藏,贮藏期可达20-30天,好果率95%以上。

(2)硫磺薰蒸保鲜法 薰硫处理可以控制采后病害,保持果实品质,防止果皮褐变和冷害,并固定颜色等。这种处理可使果皮漂白,贮藏过程中颜色会部分恢复,且相对稳定,在果实失水过程中果皮不会褐变。薰硫处理在国外如南美、马达加斯加等国对欧洲出口运输中,作为一种标准的采后处理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根据不同品种、薰硫室的体积来确定硫的用量及薰硫时间。处理后要求在1-2℃条件下保存。保鲜期长达三个月以上,货架期较长。 (3)低温控制气调保鲜法 条件:O25%;CO23-5%贮存,这种方法所需设备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也相应增加,但贮藏期可适当延长。 (4)常温自发性气调贮藏保鲜法 这种方法不需要专门冷藏设备,只经杀菌防腐剂处理,加上适当的包装,操作简便,但保鲜期相当短,只适用于短期贮藏或短途运输。用100ppm特克多或多菌灵等杀菌剂喷布果实表面进行灭菌处理,然后装入内衬0.02毫米聚乙烯膜及叶片于塑料篮或底层衬荔枝叶片或树叶的小竹筐(5公斤/箩),可保鲜3-5天。

广东省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果年末总面积,水果总产量,荔枝年末面积,荔枝总产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广州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广州市水果年末总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广州市水果年末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广州市水果年末总面积占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广州市水果年末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州市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州市水果年末总面积同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广州市水果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广州市水果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水果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州市水果总产量占全省水果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州市水果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州市水果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水果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几种保鲜模式对荔枝贮藏效果对比

几种保鲜模式对荔枝贮藏效果对比 郭嘉明,吕恩利,陆华忠,李亚慧,曾志雄 (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为研究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在模式可控的保鲜厢体上,以“桂味”荔枝果实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气调、控温控湿和仅控温3种保鲜模式下,开展荔枝果实贮藏试验,比较不同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3-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201001038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4J220007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20313007) 作者简介:郭嘉明(1987-),男,博士,主要从事果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 通讯作者:陆华忠(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农业工程研究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等对贮藏期和品质有较大影响。荔枝品质变化表现在果皮和果肉品质上,果皮指标包括褐变指数、水分百分含量、失水率、色差值、pH等,而果肉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等。荔枝果皮褐变会影响外观,严重降低其商品价值。Kader[1]指出,荔枝果实采后不进行任何处理,常温下经24 h就会产生明显褐变。不同保鲜模式对荔 164

枝果实贮藏品质影响较大,合理的保鲜模式对于保障荔枝果实贮运品质、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梁汉华[2]、吴振先[3]等对荔枝果实常温贮藏进行了研究。许晓春等选择几个品种的荔枝果实分别在冷藏和常温下贮藏,并研究其贮藏期间内的生理变化,发现低温有效地抑制了荔枝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酶(POD)活性,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均受到了抑制[4]。胡位荣等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对荔枝0 ℃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5]。在气调保鲜方面,De Reuck等[6]研究了荔枝果实在温度为2 ℃,相对湿度为95%,O2浓度为5%,CO2浓度为5%贮藏环境中的品质变化。杨松夏[7]等采用保鲜试验平台对“淮枝”荔枝果实进行贮藏,研究荔枝果实在气调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李兴友等研究了小型自发气调箱对荔枝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并与纯冷藏效果进行比较[8]。Mahajan等采用气调、低温高湿环境对荔枝果实进行贮藏,并与常温常湿贮藏进行对比,发现气调贮藏可以显著减缓荔枝果实保鲜品质的变化[9],但未与纯冷藏贮藏效果进行比较。气调、控温控湿和仅控温是3种主要的保鲜模式。在已知文献中,尚未发现3种主要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保鲜品质和货架期品质影响的相关文献。因此,有必要掌握3种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贮藏时间,选择合适的保鲜模式,保障荔枝果实保鲜品质且降低物流成本。 本文在保鲜模式可选的试验平台上,分别将“桂味”荔枝果实置于气调、控温控湿以及仅控温3种保鲜模式下进行贮藏,每隔5 d对试验样品进行检测,并在20 d后进行货架期试验。研究结果为荔枝果实贮运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1 试验装置及材料 1.1 试验装置 自制保鲜模式可选保鲜厢体如图1所示。厢体基于压差原理设计,总尺寸(长?宽?高)为1.90 m?1.10 m?1.50 m,厢体材料为不锈钢+聚乙烯隔温材料。开孔隔板将厢体分为压力室和保鲜室2部分。压力室自上而下分别是风机、制冷机组的蒸发器、汽化盘管和超声波加湿装置。通过往厢体内充注液氮实现调节厢体内的氧气浓度。采用超声波加湿装置对厢体内的相对湿度进行调节。通过变频器改变风机频率,以获得不同的通风风速。所选风机型号ZNF295-G 24V直流风机,额定功率为0.2 kW。监控用的温度传感器(量程:-20~80 ℃,精度:±0.5 ℃)、氧气传感器(量程:0~30%,精度:±3%)和相对湿度传感器(量程:0~100% RH,精度:±3% RH),布置在厢体中部。采用PLC 对整个贮藏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控制。为消除不同批次荔枝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次试验采用3台模式可选保鲜厢体,分别进行气调、控温控湿和仅控温3种保鲜模式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影响的对比试验。 图1 保鲜模式可选试验平台结构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 iagram of exp erimental p latform w ith controlled atmosphere 注:1.风机,2.风机安装板,3.汽化盘管,4.蒸发器,5.开孔隔板,6.加湿器,7.积水槽,8.三通接头,9.排水管,10.气流导轨,11.排气阀,12.振动平台,13.传感器盒,14.荔枝筐,15.保鲜室,16.回风道,17.进气阀,18.继电器盒,19.冷凝器,20.压力室,21.制冷管路,22.压缩机,23.补水箱,24.排水阀,25.液氮罐,26.数据记录仪。 货架销售试验采用敞开式陈列柜,如图2所示,由广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 图2 敞开式陈列柜总体结构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op en display cab inet structure 注:1.冷风幕出风口,2.搁架,3.荔枝样品,4.回风格栅,5.控制器,6.制冷机组,7.风机8.蒸发器盘管9.侧壁10.出风孔11.风道12.节能帘。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桂味”荔枝果实,共200 kg,9成熟,采自广州从化。于早上9点采摘,并于3小时内 165

高州荔枝

高州特产荔枝 家乡区县:广东省高州市 广东省茂名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430多万亩,其中荔枝面积176.57万亩,是世界第二大荔枝生产国印度的荔枝面积(84.3万亩)的两倍多,约等于中国以外世界各国荔枝面积的总和,荔枝年总产量占全国25%,占全球20%。而高州则以种植面积达72万亩,成为广东荔枝的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荔枝之乡。高州种植荔枝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朝,高州荔枝已成为朝廷贡品,高州根子镇柏桥村有一个老荔枝园叫贡园,唐朝进贡给杨贵妃的荔枝就出自该园。在2000年春天,江泽民来到广东高州,在广袤葱郁的荔枝园里,亲手栽下了一棵荔枝树。高州人为这棵植于高州根子镇望景台的荔枝树取名“中华红”。 荔枝的品种、品系及优良单株琳琅满目,已发现的就有200多个。进行商品性栽培的有40多个,其中荔枝品种有:糯米糍、白蜡、妃子笑、桂味、白糖罂、黑叶、三月红、圆枝、新兴、大红将在五月二十日左右上市;黑叶等品种将在五月底成熟上市。 高州为早熟、中迟熟荔枝主产区。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种植的早熟品种主要有白蜡、黑叶、白糖罂、妃子笑、三月红等。中迟熟品种为主,包括黑叶、妃子笑、怀枝、糯米糍、桂味等。此外,还有许多有特色和有发展前途的品种和单株。其中马贵迟熟,果实特迟熟,一般在8月中、下旬成熟,果实较大、美观,平均单果重35克,最大果重可达50克,但品质一般,可溶性固形物只有16%,味较淡无酸味,肉质较粗,是我省目前最迟熟的品种,可适当发展。 高州荔枝品种有许多,例如:桂味荔枝是高州最著名的品种之一,6月中旬成熟,树形高大,树势较强,枝条长,较疏散而坚硬,有向上生长的趋势;叶片较小,叶面微向上卷,浅黄绿色。果圆形,果皮较厚,淡红带绿色,龟裂片成刺状隆起,为荔枝中最刺手者;果实品质极佳,以细核、肉质爽脆、清甜、有桂花香味而闻名;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克,可溶性固形物为19%左右,含酸量0.15%,可食率达78~83%,为鲜食最上者;近年来为粤港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种;高州产地出的桂味最为独特,其味且带着桂花香味,其色皆为独有,果实呈圆球形,不仅肉质晶莹多汁,而且剥去里面的白色薄膜后,汁水也不会流出来,因为肉特别厚,它的核就只有红豆那样大;该品种的荔枝甜味清淡,最难得的是,无论吃多少,都不会上火,让人越吃越想吃。白糖罂又名蜂糖罂,白糖罂荔枝品质优良,叶片薄,边缘有皱纹,叶色较淡,2月中旬开花,5月下旬成熟上市。一般植后3年可挂果,较丰产稳产;果穗成球,单果重21--34克,果歪形或短歪心形,果顶浑园,果肩一边平一边斜,果皮薄,鲜红色,龟裂片部份平滑,果肉白腊色,肉质清甜,汁多,肉厚核小,种子中大,也有小核,1988年在广东省荔枝品种评比中,白糖罂荔枝获得早熟荔枝品种第一名;1997年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白糖罂荔枝均获得名牌产品称号;1999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获“优质名牌产品”称号。妃子笑是优良的早中熟品种,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30克,种子繁育,可食率达79.4—82.5%,可溶性固形物18—19%,含酸量0.28,果肉细嫩多汁,品质优良;果皮着色1/2时采收,风味较好,如过分成熟则果肉风味下降;因此,商品果的果皮颜色欠佳,不够鲜红,且耐藏性较差,是该品种的缺点;近年来广东省对妃子笑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过去被人们认为是花而不实现象严重的低产品种成为一个适合密植栽培,比较容易获得高产、稳产的品种,已大面积发展。 糯米糍荔枝果,呈偏心脏形,歪柄,果形较大,色泽鲜红间蜡黄,皮棘感不明显,肉乳白半透明,肉丰厚,口感嫩滑,味极清甜,核瘦小,自然糖分高,果实为扁心形,个头大,

【荔枝品种】冰荔荔枝品种介绍

【荔枝品种】冰荔荔枝品种介绍 冰荔荔枝品种来源1992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板岭林场荔枝园中发现1株荔枝实生优株,果皮鲜红色,肉质细滑、清甜带蜜味,品质好。经过多年多点区试和品种比较试验发现,其遗传性状稳定,果实品质可媲美‘糯米糍’,焦核率极高,不易裂果,成花比‘糯米糍’容易且稳定,丰产稳产性好。2018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冰荔’。 冰荔荔枝品种特征特性冰荔荔枝品种树姿开张,树冠自然圆球形,树势较强。对生小叶2~4对,叶片长椭圆形,平均长10.8厘米,宽4.0厘米。花序为中圆锥形,花序主轴平均长15.5厘米,宽11.2厘米。果实呈短心脏形,果肩比较平;果皮鲜红色,不易裂果,平均单果质量20.7克,纵径3.2厘米,横径3.3厘米;肉质细滑、无渣、消甜带蜜味,风味浓郁,焦核,可食率7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冰荔荔枝品种在珠三角地区,幼年树一年可抽梢5~6次,成年结果树一年可抽梢2~3次。结果树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现“白点”(花序原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抽生花穗,3月中旬初花,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盛花,4月中旬谢花,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高接树第3年和第4年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15.5和30.1千克,折合4.185和8.127吨一公顷,无明显大小年结果现象。与‘淮枝’、‘白腊’、‘桂味’和‘糯米糍’等荔枝品种的嫁接亲和性好,适合对这些品种高接

换种。 冰荔荔枝品种种植要点冰荔荔枝品种适于在广东和广西省中晚熟荔枝产区种植。幼龄树应进行短截或摘心,促进多分枝,形成紧凑树冠;结果树在采果后修剪,使枝梢分布均匀,培养健壮充实秋梢作为结果母枝;在珠三角地区,末次秋梢在11月底之前转绿老熟为适宜,12月上中旬第2次秋梢老熟后环剥控梢促花。采果后、花穗发育期间及时施肥,以复合肥、腐熟花生麸、鸡粪水肥为主。当花穗长至5~8厘米时,采用“杀悄素”进行树冠喷雾,喷湿花穗即可;喷药后花穗较短,易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果实发育期注意防治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

对荔枝的保鲜包装的研究-精品

对荔枝的保鲜包装的研究-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方法、条件、有效、平衡、良好、保持、发展、建设、发现、掌握、研究、需要、环境、途径、方式、作用、增强、营造、调节、形成、严格、方向、适应、提高、减轻 刚采收的荔枝果实有“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之说,保鲜难度较大。随着生产的发展,荔枝运销量逐年增大。因此,掌握荔枝保鲜原理,采用先进包装技术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荔枝的保鲜原理和如何延长其货架期的包装方法。 一.荔枝的保鲜原理 1.1贮藏生理特性 荔枝属无呼吸高峰型果实,成熟期间完好果实无明显的呼吸跃变期〔1〕,但其呼吸强度比苹果、香蕉、柑桔大1~4倍〔2〕。在30℃下荔枝果实中的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非常活跃〔2、3〕。由于果皮薄、有龟裂片,果皮与果肉之间连接疏松,致使其果肉中的水分易于散失;加之其果富含单宁物质(约7%),因此,果皮极易发生褐变〔4~6〕,导致果实抗病力迅速下降,色、香、味衰败,进而被病菌侵染而腐烂。抑制失水和褐变便可有效地保鲜荔枝,抑制衰败腐烂。 1.2贮藏条件 古今荔枝保鲜实践证明,低温条件下的小包装气调贮藏效果最佳〔2、6、7、8〕。 1.2.1温湿度低温是降低荔枝呼吸率,延长其贮藏期的重要条件。在1~5℃下,荔枝可贮1个月,色、香、味基本不变〔2、7〕。荔枝的贮藏条件因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但一般低温贮藏适温为2~4℃,相对湿度90%~95%。温度过低易发生冷害,过高则腐烂加重。湿度过低易导致失水褐变。 1.2.2气体成分气调贮藏可保持湿度,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因而对保持色、香、味具有显著效果〔1、9、10〕。但在气调贮藏下,其适温比普通低温贮藏略高1~2℃。荔枝对气体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只要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即不致发生生理伤害。适宜的气调条件为:温度4℃,二氧化碳3%~5%,氧气3%~5%。在此条件下可贮藏40天左右。 1.2.3防腐杀菌由于荔枝果实采后极易褐变发霉,感染霜疫霉、酸腐病、青绿霉和炭疽病等,所以无论采用哪种保鲜法,都需要采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杀菌处理。可用250×10-6苯莱特、多菌灵、抑霉唑或特克多浸果,也可用500×10-6仲丁胺、涕必灵、邻苯基酚钠等浸果。二.荔枝的包装方法 2.1.荔枝的塑料薄膜包装保鲜技术 选择薄膜时就要根据荔枝保鲜的要求,选择的薄膜必须从其渗透性(透气和透湿)、耐寒性、强度等方面加以考虑。 a.渗透性。荔枝的气调保鲜技术通常采用塑料保鲜袋加低温的方法。保鲜袋起自动气调作用。如果采用薄膜的透氧率过低,会使包装内环境的。:浓度越来越低,造成荔枝无氧呼吸,薄膜透co:率过低会使包装内环境的CoZ浓度过高,使荔枝中毒。因此选择的薄膜必须对0:、CO:有适当的阻隔性。由于失水是荔枝揭变的主要原因,包装荔枝所用薄膜必须有较高的防潮性。选择低透湿率的薄膜可以提高包装内环境的湿度,延长揭变时间。包装薄膜中,对水分阻隔性较高的有LDPE、HnPE、PP、PvC、PVDC、PC等薄膜。 b.耐寒性和耐穿刺性。荔枝在低温贮藏时,其包装材料需要有耐寒性。耐寒性较好的有LDPE、BoPP、软质PVC、PET。荔枝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鳞斑状突起,所以包装材料要有较好的耐穿刺性。常用塑料薄膜中,耐穿刺性较好的有PP、BOPP、PA等。 表观品质评估包括果皮褐变和霉烂在内的表观品质按下述方法评估。果皮褐变等:0级:全红几乎全红;1级:突起处5写以下的果皮变褐;2级:15%以下变祸,3级:30%以下变辛歇4级:50%

广东省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省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省水果行业协会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荔枝源于中国,有着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典型的岭南水果。荔枝对阳光、湿度、气温等生长环境有严格的偏好,能够种植荔枝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中国大陆、印度、中国台湾省、泰国、越南、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集中在北纬13°-32°以及南纬6°-29°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广东省是我国荔枝生产的第一大省,对全国荔枝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世界荔枝贸易特征 世界上荔枝主要出口国与地区分别是越南、中国大陆、南非、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主要进口国家与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荔枝是国际市场上的小宗贸易水果,在国际水果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每年荔枝的国际贸易量在5万至8万吨之间,约占世界荔枝总产量的2%。出口产品主要以鲜果和荔枝罐头为主,也有少量的荔枝干、荔枝汁、速冻荔枝、荔枝酒等。我国荔枝出口量在近几年得到了稳定发展,从2002年6962吨增加到2007年12705吨。世界主要地区荔枝出口量如表1所示。受市场需求和贸易技术壁垒的制约,许多国家并未允许荔枝进口,因此尽管各国出口市场份额每年都有所变动,但结构相对稳定。我国荔枝出口市场以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为主,以美国、加拿大的美洲市场为辅。近几年美国市场份额快速上升,而香港所占份额则大幅下跌,从1990的96.7%下降到2007 年的43.1%。 表1 世界荔枝主产区荔枝出口量(单位:吨) 国家或地区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中国6962 4052 9653 10033 9766 12705 中国台湾3451 6670 3911 2577 1629 2112 泰国16110 5217 9271 13446 11198 7370 马达加斯加10000 18000 21000 21000 24535 印度545 719 1661 16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区域内贸易不断扩大,从2002年的38.11 亿美元增长到了2007 年的110.38 亿美元,区域社会总体经济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生产和出口热带和亚热带农产品为主,其和我国华南省份具有相近的自然条件,但热作条件又明显优于我国,因此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将面临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其中,荔枝、龙眼产业由于其生产的集中性和难以储存、运输性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广东省作为我国最大的荔枝主产地,在贸易开放背景下面临的冲击较大。如越南的荔枝产品,90%出口到中国市场,价格低廉,对广东和我国荔枝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巨大冲击。

广东省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广东省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解读报告 2019版

序言 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解读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进行剖析和阐述。 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解读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水果 年末总面积,水果总产量,荔枝年末面积,荔枝总产量,龙眼年末面积,龙眼总产量等,对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解读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 最大化,是了解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珠三角荔枝和龙眼种植面积及产量现状概况 (1) 第二节珠三角水果年末总面积指标分析 (3) 一、珠三角水果年末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珠三角水果年末总面积占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珠三角水果年末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珠三角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珠三角水果年末总面积同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珠三角水果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珠三角水果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水果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珠三角水果总产量占全省水果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珠三角水果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珠三角水果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水果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荔枝的贮藏保鲜技术 薛凡 【摘要】:荔枝是原产于我国华南亚热带的水果。荔枝的收薮时间短且耐贮性差.使其在大规 模商业化生产、运输-9发展上遇到艰多f.q题。赢文主要对荔枝的结l掏、生理特性、生产盈保鲜 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荔枝保鲜的发展方甸。 【关键词】:荔枝. 贮藏 .保鲜 【作者】:薛凡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荔枝是华南地区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近年来发展迅猛,仅广东省的荔枝面积就已超过肠万枷尹。但荔枝采后保鲜极为困难,多年来一直是荔枝产区的一个难题,制约着海内外市场的拓展,影响了荔枝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一 .荔枝的介绍 荔枝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属于无患子科,原产于中国,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水果,色丽质优,味甜肉脆,营养丰富,素享“中华之珍品,岭南佳果”美誉,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云南、台湾等省。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高产方向发展,我国荔枝种植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5 年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约34128 万hm2 ,产量49186 万t. 二. 荔枝的营养价值

从荔枝采后生理特点看,采收后的果实仍延续生长期的各种生理过程,但由于水分和营养不再由树体供应,果实中生理生化过程呈现由合成至分解的互相依存的调整。呼吸作用加强,大量乙烯形成,果实成熟衰老加速。 2、呼吸作用 果实的呼吸是一个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它保障了有机体生命过程的基础物质和能量代谢,实质上是光合作用产物的氧化过程 J。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属于无呼吸高峰型果实。在采后的l~4d内,呼吸强度有明显下降并存在一个各点,且各品种之间没有差异口J。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贮温越 低则果实的呼吸作用愈低。在常温下,不同荔枝细胞中的呼吸作用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但当果实的大部分变色腐烂时,呼吸叉趋上升,这个过程一般持续5~6 d。通过适当的低温可以控制果实的呼吸作用,但当果实由低温转到常温时,呼吸会在6h内达到最高值,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这个高峰值也会变大。

广东省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深度解读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果年末总面积,水果总产量,荔枝年末面积,荔枝总产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源市荔枝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源市水果年末总面积指标分析 (3) 一、河源市水果年末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河源市水果年末总面积占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河源市水果年末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源市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源市水果年末总面积同全省水果年末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源市水果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河源市水果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水果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源市水果总产量占全省水果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源市水果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源市水果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水果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荔枝物流中保鲜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力(对于出口而言)、强化荔枝产业的有效手段。具体方法为:(1)对运输荔枝等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企业予以直接补贴,例如,根据运输农产品的里程数进行油补;(2)果蔬等农产品运输里程在1000km 以上,返程非农产品的运输车辆过路过桥费减半。(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冷链实施的建设,并予以适当的资金支持;(4)控制批发市场进场费、摊位费等管理费用的收取比例。 4.3完善荔枝冷链物流系统 具体措施:(1)在荔枝主产区,靠近产地推动小型冷库 建设,进一步提高荔枝产后预冷的比例;(2)加强多种水果共用、融合预冷、加工、仓储、包装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3)推动更低成本的新型冷藏保鲜物流技术的研发。(4)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荔枝冷链物流的组织协调性和一体化程度。 参考文献: [1]Croom S,Romano P.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2000(6):67-83. [2]陈军,但斌.基于实体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3):54-62. [3]文晓巍.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与相关主体利益匹配[J].改革, 2011(8):77-82. [4]周成,冯春梅.荔枝龙眼冷链物流保障体系建设[J].广西热带农业,2006(2):19-20. [5]邹毅峰,林朝朋.基于现代物流的广东荔枝流通模式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07(3):104-106. [6]韩良英,周根贵,单建伟.荔枝冷链物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9,24:89-91. [7]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荔枝物流中保鲜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杨松夏,吕恩利,陆华忠,李源泉,傅 涛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荔枝极易腐烂变质,因此保鲜在荔枝产业中举足轻重。分析了荔枝物流中的冰水预冷、冷库预冷、强制通风预冷和真 空预冷4种预冷方式,泡沫箱加冰运输、冷藏运输和气调保鲜运输3种运输中的保鲜方式,并对常温销售和冷藏销售两种荔枝销售方式进行了总结,为促进国内荔枝保鲜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荔枝;预冷;保鲜运输;销售中图分类号:S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 (2012)16-0196-04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n litchi cold chain logistics YANG Song-xia,LV En-li,LU Hua-zhong,LI Yuan-quan,FU Tao (Key Laboratory of Key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Machine and Equipment,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 Abstract:Litchi was so easily spoiled that the fresh-keeping was very important in the litchi industry.In this article,the main pre-cooling manners including ice water pre -cooling,cold storage pre -cooling,forced -air pre -cooling and vacuum pre -cooling were summarized,the fresh -keeping transportation manners including ice -added foam box transportation,cold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controlled atmosphere transportation were analyzed,and sales manners including normal temperature sales and refrigerated sale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litchi fresh-keeping. Key words:litchi;pre-cooling;fresh-keeping transportation;sales 荔枝是我国亚热带特色水果,主要种植于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省份,内销为主。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荔枝种植面积55.56万hm 2、总产量175.8万t , 分别约占世界荔枝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80%和75%[1]。荔枝成熟于高温的夏季,极易腐烂变质,保鲜期短。因此,保鲜在荔枝物流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荔枝保鲜技术滞后,设备不足,导致荔枝运输损耗大,品质下降快。本研究对保鲜技术在荔枝预冷环节、保鲜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国内荔枝保鲜的发展提供参考。 1预冷环节 预冷可以迅速消除荔枝果实采后的田间热,抑制呼 吸作用,减少营养成份消耗,延缓其成熟衰老的速度,同 收稿日期:2012-06-20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3-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363);广州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01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20312003);广东省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粤农计[2011]150号) 作者简介:杨松夏(1987-),男,在读硕士生,E-mail :ysx8706@https://www.360docs.net/doc/037082381.html, 通讯作者:陆华忠(1963-),男,博士,教授,E-mail :huazlu@https://www.360docs.net/doc/037082381.html, !!!!!!!!!!!!!!!!!!!!!!!!!!!!!!!!!!!!!!!!!!!!!!!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16期 1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