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特点

a)在山区设置一般出入口互通立交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地乡镇及县域经济发展,交通量往往都不大。

b)山区地形复杂、场地狭小、走廊内常常伴随河流、地方道路,使互通立交布设的位置和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c)山区高速公路主线构造物较多,互通布设范围常常受到前后大桥、隧道等构造物的限制,互通立交与隧道的间距在地形受限制的山区是很难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互通的布设还需特别注意行车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d)山区高速公路主线平纵指标往往偏低,互通立交有时不可避免的处于主线长下坡或主线小半径平曲线上,同样也需要注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2.设计交通量

公路的交通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应包括正常的交通量以及诱增交通量。设计交通量应根据交通工程学原理,进行切实的调查、统计,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求得设计年限内平均日交通量(AADT)作为设计依据。设计过程中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对匝道的通行能力及横断面采用的车道数等进行验算,匝道设计小时交通量按(1)式计算:

DDHV=AADTDK

式中:

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AADT为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方向不均匀系数,%;K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第30个高峰小时交通量与AADT的比值。

3.匝道平面设计

匝道的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匝道类型、等级相适应,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程度、地形、地质、地物、用地条件及交叉角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应匝道上行驶车辆的速度变化,保证车辆能够连续、安全的行驶,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

A、B型单喇叭型式比较见如表1。

表1 A、B型单喇叭型式比较

3.1 圆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半径的大小,根据最大横向力系数fmax和最大超高imax值,结合立交形式、用地规模、拆迁数量和工程造价等条件下应与设计速度、超高横坡以及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相适应等综合来确定。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来说往往是受到地形的影响因素比较大,主要是为小乡镇提供进出口的互通立交,单喇叭型互通立交内环匝道设计速度建议Vmin=30km/h,分流鼻末端参数A不宜过小。单喇叭外环匝道尽量避免一条缓和曲线与一段卵形曲线直接构成类似凸型线形。

3.1.1 A型单喇叭

当流入匝道采用环形匝道时,原则上采用单圆曲线,当受到地形及其它

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多圆曲线,但小大圆半径之比不应小于R2/R1=1:1.5,最好为1:1.2。

由于用地条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单圆半径采用一般值或接近一般值时,则与内环相接的S形外环流出匝道将遇到小半径的急反转弯,于行车安全极为不利。该情况下应将内环匝道设计为卵形线,保证与外环匝道搭接的R1较大,而且为保证内环车辆加速行驶的安全,R2与R1之比应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且S形曲线两圆半径之比宜控制在1:3以内,如图1(a)。

3.1.2 B型单喇叭

当流出匝道采用环形匝道时,原则上应设计为小、大圆半径之比应小于R2/R1=1:2,但最好要大于1:5的卵形曲线。由于在流出匝道上行驶的车辆是减速中进入内环,因此内环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较高,要求采用上述标准的原因一方面是为改善外环行车条件,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较为顺滑的匝道线形,环形匝道R2的最小半径尽量采用R2=45~50m,如图1(b)。

3.2 缓和曲线

为满足汽车行驶力学及线形顺畅的要求,在匝道及其端部反曲率变化较大出均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一般采用回旋曲线,其参数及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2,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1/R2=1~1/3为宜,卵形曲线回旋线参数宜符合R2/2AR2的规定,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以R1/R2=0.2~0.8为宜;回旋曲线长度同时应满足超高过渡及加宽过渡的长度。

3.3 平曲线加宽

匝道平曲线的加宽过渡方式与主线相同。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应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内进行;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1:15且长度不小于10 m要求设置。

加宽过渡方法一般采用线性加宽或抛物线加宽。加宽缓和段上任一点的加宽值WX按如下公式(2)、(3)计算。

a)线性加宽过渡WX=(LX/L0)W0

式中:

W0圆曲线部分路面加宽值。

b)高次抛物线过渡

WX=[4(LX/L0)3-3(LX/L0)4]W0

式中:

W0圆曲线部分路面加宽值。

3.4 平曲线超高

匝道超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车辆在匝道上行驶速度经常变化的实际情况。收费站附近的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计算车速所对应的值;相反,接近分流、合流处应大一些。

超高缓和段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横断面类型、旋转轴的位置及渐变率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为:

LC=B△ip

式中: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B为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i为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P为超高间变率。

超高缓和段设置方法应视匝道平面线形而定。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的全长或部分范围内进行;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圆曲线,其余部分设置在直线上;当两个圆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半分别置于两圆曲线内。

3.5 单喇叭互通立交平面布置形式的几点体会

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具有交通量较少,设计速度相对较低的特点,单喇叭型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在满足互通功能的情况下应扩展思路,不拘泥于固定的布置形式,根据地形灵活布置立交线形。

如图2,通过A匝道采用较小的转弯半径,以避免匝道受河流的影响,从而降低了造价,且为设置评交口、收费站等设施提供平面空间。

如图3,通过改移连接道路,可以有效地缩短了互通匝道桥梁的长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A匝道通过跨越连接道路而达到展线拉坡的目的,并为设置平交口、收费站等设施提供了平面空间。

如图4,根据地形条件,通过改移连接道路使其穿越主线桥梁,A匝道下穿主线可以减少匝道的土方量,以降低造价,并且为设置平交口、收费站等设施提供了平面空间。

图2 图3

图4

4.纵面线形设计

4.1 纵坡纵面线形要与平面线形、横断面相适应,平纵组合得当。纵坡设计应尽量平缓,避免采用极限最大纵坡。严寒积雪冰冻地区应尽量采用较缓的纵坡,匝道最小纵坡应满足纵向排水要求,一般不应小于0.5%,特殊困难情况下应不小于0.3%。笔者认为互通匝道的纵断线形设计重点应考虑以下两方面问题:

4.1.1 变速车道纵坡接坡点设计

匝道的纵坡设计起终点一般在分流点和汇流点处。以减速车道为例见图5,匝道的纵坡是从C点开始,AC段的设计高程由主线设计高与横坡决定。C点的纵坡可通过计算B、C两点的平均纵坡近似求得,B、C 两点的距离为5~10m,匝道纵坡的竖曲线不能超过C点。

4.1.2 匝道与被交道的接坡设计

匝道与被交道以平面交叉形式相接,应注意匝道接点处纵坡满足被交道路拱横坡的要求,见图6。如不是正交,则其值应是被交道横坡、纵坡及匝道的斜交角度通过计算的综合值。匝道纵坡的竖曲线不能伸入被交道的路基断面内,如匝道与被交道以被交道路拱横坡相连困难较大时,该处纵坡可取0~i之间的值。

4.2 竖曲线

匝道纵坡变化处必须设置竖曲线,其竖曲线半径及长度根据匝道设计速度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出口处竖曲线半径应尽可能大一些,保证有

足够的视距;入口附近的纵断面线形必须有同主线一致的平行区段,以看清主线上的交通情况,便于安全驶入。

5.横断面设计

匝道横断面由车道、路緣带、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匝道横断面分为四种类型,一般根据设计年限内平均日交通量(AADT)、设计车速、立交等级等作为设计的依据,并考虑车辆组成,尽量做到平、纵、横协调一致。

6.结语

根据山区高速公路自身的特点,结合公路建设的新理念,山区单喇叭型互通立交的布设在满足互通功能的情况下应扩展思路,不拘泥于固定的布置形式,根据地形灵活布置立交线形,重视环境保护与自然相协调,尽量减少占地,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因素

浅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因素 邱英姿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州350004) 摘要从选型、位置、出入口、连续性及标志牌的设置等方面来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安全因素,为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因素 随着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正以迅猛的姿势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高速公路在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的最基本的要求下,更需要满足安全、快捷、舒适的高层次要求,追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而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其他公路相交实现交通转换的大型结构物,它是高速公路路线布设的一个重要的控制点,许多时候,它也是沿线城镇及路线的标志性建筑,来自各个方向的交通源都要通过它来实现交通转换。互通式立交在高速公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运行方向的复杂性以及匝道指标低而产生的对行车速度的限制,都使得互通式立交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因此,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就应该特别注意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安全因素。 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安全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叉形式和位置的选择。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控制出入的主要道口,它是利用桥跨结构物和匝道从空间上进行交通分流。其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大小及流向、地形条件,并配合平、纵面线形,同时考虑工程量大小,设计为经济、适用的互通立交形式,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安全和畅通的要求。在互通立交形式中,主要是左转匝道的设计,一般较为迂回。如主要交通源为左转时,应采取对策,尽可能地获得短捷通畅的效果。 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定,应以现有公路网或已批准的规划为依据,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以及两相交公路均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技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式立交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特点 a)在山区设置一般出入口互通立交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地乡镇及县域经济发展,交通量往往都不大。 b)山区地形复杂、场地狭小、走廊内常常伴随河流、地方道路,使互通立交布设的位置和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c)山区高速公路主线构造物较多,互通布设范围常常受到前后大桥、隧道等构造物的限制,互通立交与隧道的间距在地形受限制的山区是很难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互通的布设还需特别注意行车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d)山区高速公路主线平纵指标往往偏低,互通立交有时不可避免的处于主线长下坡或主线小半径平曲线上,同样也需要注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2.设计交通量 公路的交通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应包括正常的交通量以及诱增交通量。设计交通量应根据交通工程学原理,进行切实的调查、统计,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求得设计年限内平均日交通量(AADT)作为设计依据。设计过程中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对匝道的通行能力及横断面采用的车道数等进行验算,匝道设计小时交通量按(1)式计算: DDHV=AADTDK 式中:

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AADT为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方向不均匀系数,%;K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第30个高峰小时交通量与AADT的比值。 3.匝道平面设计 匝道的平面线形设计应与匝道类型、等级相适应,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程度、地形、地质、地物、用地条件及交叉角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应匝道上行驶车辆的速度变化,保证车辆能够连续、安全的行驶,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 A、B型单喇叭型式比较见如表1。 表1 A、B型单喇叭型式比较 3.1 圆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半径的大小,根据最大横向力系数fmax和最大超高imax值,结合立交形式、用地规模、拆迁数量和工程造价等条件下应与设计速度、超高横坡以及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相适应等综合来确定。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来说往往是受到地形的影响因素比较大,主要是为小乡镇提供进出口的互通立交,单喇叭型互通立交内环匝道设计速度建议Vmin=30km/h,分流鼻末端参数A不宜过小。单喇叭外环匝道尽量避免一条缓和曲线与一段卵形曲线直接构成类似凸型线形。 3.1.1 A型单喇叭 当流入匝道采用环形匝道时,原则上采用单圆曲线,当受到地形及其它

立交桥设计

城市道路立交桥设计 摘要: 从预测交通量分析出发,结合互通式立交功能、构造物等建设条件,对互通式立交型式进行方案综合比选,从而推荐出功能完善、与结构造物衔接良好、造价较低的互通方案。 关键词: 互通式立交方案选型设计预测交通量 0引言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交通的需要,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车辆日益增多,平面交叉的道口造成车辆堵塞和拥挤,许多大中城市的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兴建了一大批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道路平面交叉车流的冲突,使两条交叉道路的直行车辆畅通无阻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网的联结也必须通过大型互通式立交进行分流和引导,保证交通的畅通城市立交桥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在道路铁路交叉处建造的桥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交通繁忙地段从此,城市交通开始从平地走向立体。 1 概述 科学大道-西三环互通式立交工程位于郑州市西三环、北三环及西三环延长线与科学大道的交叉 处。现状为三路平面交叉见下图。北三环、西三环及西三环延长线规划为城市快速路,科学大道规划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 该立交作为郑州市快速路网与地方城市道路衔接转换的重要节点立交,同时也是城市快速路与城市主干路相交的重要节点立交。该立交的建设不仅为沟通高新西区与环城快速路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同时可以贯彻落实郑州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总体规划思路。

立交桥待建地图 航拍立交桥待建路段远照

航拍立交桥待建路段近照 2 地形地物地貌图 该互通立交工程场地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场地地形整体平坦,地面高程为98m 107m左右。本立交桥址勘探期间,在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如塌陷、采空区、地面沉降、地裂等;也不存在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

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分析

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4T13:57:43.7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王骏佳[导读]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线路的使用价值和区域环境的保护。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摘要:在对公路路线和互通式立交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要、路网分布、城镇布局、管理要求和地理环境等状况,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可行性调查报告、专家审查意见,通过了解各方需求以及比较每个方案,制定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就互通设计而言,需要参考交叉公路等级以及互通出入口车流量,参照当前颁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匝道预计行车速度约为每小时30~ 80km/h,互通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二十年。高速公路路线与互通设计需要结合交通量预计的成果、当前路网的交通量和沿途社会经济状况,完全展现出拟建公路的用处与成效,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互通设计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线路的使用价值和区域环境的保护。合理的路线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效路线设计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影响,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达到现有路网平稳衔接的目的。高速公路路线和互通规划作为公路规划的重点,与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文章借助参考某高速公路设计实际情况,研究公路路线和互通规划的重点,认为对于公路路线和互通式立交设计,需要综合参考交通需要,同时也需要结合交通量预估的结果、当前路网的交通量和沿途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体现出拟建公路的目的与效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路线选线原则 (1)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交通发展的要求,节约资源,建设环保、节能、高效、提升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之路,实现公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考虑多方案比较和深入的分析,设计灵活,控制工程的大小,以减少项目成本。(2)认真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新理念,努力实现公路与环境、社会制度的全面协调,确保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断完善公路发展理念。(3)认真落实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项目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舒适,和谐,技术指标的合理使用,力求平衡线整体平整度。(4)注意整体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物分布,妥善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工业和农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注重合作与跨越公路、铁路、水利、管道、厂矿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沿线自然条件的比较。(5)在制定线路时,要充分考虑沿线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合理设置立交、立交、通道等结构,以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6)尽量避开密集的居民区和电力通信设施和管道,减少工程拆除量,使工程顺利实施。(7)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桥梁位置、立交桥、局部规划等因素。(8)线路布置尽可能平滑,避免不必要的绕行,缩短施工里程,降低工程造价。(9)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不仅追求高指标,特别是平面线形指标,尊重自然,尽量避免高填方。(10)注意环境保护,尽量避免环境敏感点。 2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2.1设计人员方面的影响 公路路线设计,相应的设计人员必须存在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足,或在设计过程中的线路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的因素,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现行的设计路线,尤其是需要注意的这些问题在设计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增加,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及相应的性能的缺陷和弊端越来越突出,其影响必须要注重责任人员。 2.2技术方面的影响 对于线路设计工作来说,相应的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后续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可能导致某些特殊环境下的有效施工,从而导致无法在该区域进行路线的选择和应用。其次,在中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和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路线设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2.3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于具体的路线设计,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比较高。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也表明它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对于一些恶劣的地形环境。其次,即使在公路建设领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极为强大,但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外部环境相比,公路建设仍然不能选择路线,这是路线外部环境的关键。上述内容见下文工程设计范例。 3路线与互通设计思考 路线设计需要充分综合到该项目和本地已部署的路网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平衡安排与正确对接,制定规划科学、运行良好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互通式立交类型,确保科学距离,增强运营能力,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于路线的规划,需要严格筛选路线方案及对路线相关标准进行灵活使用,彻底了解公路本身线形协调规划,及其与结构物、环境的协调规划,借助运行车速开展安全测试。互通式立交设计作为路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需要参考路线的整体布置、交叉公路的等级以及出入车流量长期预判、沿线自然环境、投资情况等要素。互通式立交设置的区域与数量,需要考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无帮助,有助于提升交通量,带来更多的高速公路经济收益。 4路线与互通设计实际情况研究 4.1实际情况概述 根据某高速公路项目起点位于C区高速公路,终点连接界高速公路,总体来说为南—北走向。对于项目的功能作用,需要符合该高速承担南北通道的作用,确保路线笔直通畅,所以项目走廊带一般种类不多。 根据公路路线和互通设计规范,互通式立交需要全面顾及交通需要、路网构造、城镇布局、管理情况和地理环境,在对比每个方案之后,找出布置的区域与方法。借助实际调查,研究影响建设规划的具体原因,同时在1∶10000地形图上对路线规划开展研究,最终筛选出K 线、K2线、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共九种具备参考价值的情况。路线的线位情况图参考图1,综合考虑沿线地质情况、社会影响还有本地规划,对该项目路线方案开展深入调查,得出K线贯通方案走廊最佳结论。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PPP项目方案解剖

三、针对本项目的建造管理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了在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施工秩序,有计划地开展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地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和各种材料、机具的及时供应及使用,各单位之间、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的空间布置与时间安排的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1 编制目的 1.1.1 使项目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现代化。 1.1.2 实现双方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 1.1.3 实现双方的成果性目标和效益性目标。 1.1.4 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施工安全、工期及文明施工。 1.2 编制依据 1.2. 濮阳市濮范高速公路与开州路互通式立交PPP项目采购文件。 1.2.2 施工及验收规范: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2)《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053—94)(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71—98)(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 (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 (9)《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2008

(1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44-91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1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1987 (13)《城市道路和建筑构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14)《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1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2009 (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 (18)《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9)《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20)《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JTJ 041—94)(21)《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GB 13013 (22)《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GB 1499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5)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2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2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0)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工程说明 (1) 一、工程位置及环境情况 (1) 1、工程位置 (1) 2、环境情况 (1) 3、地下管线现状 (1) 二、工程规模 (1) 第二节施工条件 (2) 一、本工程业主要求 (2) 二、周边条件 (3) 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5) 第一节施工管理目标 (5) 第二节工期要求及工期安排 (5) 第三节现场管理机构 (5) 第四节项目管理人员的配备 (5) 一、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 (6) 二、公司以及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7)

三、项目部主要成员职责 (9) 四、项目部管理要点 (12)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及资源配备计划 (15) 第一节施工总体部署 (15) 第二节劳动力组织与投入计划 (15) 一、劳动力组织 (15) 二、班组配备 (15) 第三节施工机械配置 (16) 一、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6) 第四章测量控制方法 (17) 第一节水准的控制方法 (18) 第二节平面控制方法 (18) 第五章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19) 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20) 一、施工准备工作 (20) 二、基本施工顺序 (20) 三、主要施工方法 (20) 四、施工过程须重点注意的问题 (24)

第二节软基处理方法 (25) 一、换填碾压施工方法 (25) 二、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26) 第三节现状路面处理方法 (27) 一、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27) 二、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28) 第四节道路基层施工方法 (28) 一、基本施工顺序 (28) 二、主要施工方法 (28) 三、施工过程须重点注意的问题 (32) 第五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33) 一、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33) 二、主要施工方法 (34) 第六节电力工程施工方法 (43) 一、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43) 二、电力管线施工 (44) 2、沟槽开挖 (44) 第七节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方法 (45) 一、路面基层验收及透封层油粘层施工 (45)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视距的探讨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视距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区互通立交视距的探讨,提出了保证视距在互通立交的重要性,同时给出检查视距是否满足要求的各项方法和措施,为今后互通立交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互通式立交;视距;横净距;分、合流点 1 前言 互通式立交具有交通转换功能和空间多层结构形态两大特征。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内要完成各方向的交通转换,加剧了其运行方向的复杂性;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重心已由平原微丘区转向山区,其与平原区公路相比,山区公路具有平面指标偏低,长大纵坡偏多、高填深挖段落普遍、桥隧构造物众多及互通设置困难的特点,因此导致互通式立交的技术指标往往较低,而当几个低限指标组合不当时,所构成的线形可能造成运行条件更为复杂。这些复杂的因素导致互通式立交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而视距是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也是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指标之一。因此,公路沿线的每一行车道应有足够的视距,使驾驶员能及时察觉到潜在的危险,并做出正确反映,保证行车安全。 因此,互通式立交范围内主线的视距比其他路段有更高的要求,特别在互通式立交出口之前,应根据主线的运行速度预测值保证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对于合流端,应保证匝道与主线间具有足够的通视范围,以使来自匝道的车辆驾驶人能看清主线车流状况,从而能从容地寻找可插车间隙。 2 视距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的要求,对互通立交等各种信息来源竞相出现处,采用识别视距。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停车视距和识别视距。 2.1 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停车视距为制动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条文说明3.0.12中解释:小客车行驶时,当目高为1.2米,物高为0.1米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为小客车行车视距(简称停车视距);载重货车行驶时,当目高为2.0米,物高为0.1米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即为货车停车视距。 各级公路停车视距是对应设计车速下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也是各级公路几何设计的主要依据。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测量工法

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测量工法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张涛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在一些高等级公路建设时,既要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保证道路线形平滑顺畅,保证道路景观效果,同时又受到地形条件限制,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所以设计时经常采用较为复杂的平曲线、竖曲线线型设计,但这同时增大了施工测量控制、线型解析计算和施测的难度,对工程测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的重庆市机场专用快速路工程中,设计者就采用了多条非对称、非完整缓和曲线以及竖曲线、超高渐变等线型。其中桃子湾大型互通式立交桥的八条匝道(匝道A线---匝道H线),包含多个非完整缓和曲线线元及小半径(最小半径R=55m)回头曲线。在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中,我们依据业主提供的高精度GPS控制点,结合现场地形及设计图纸情况,精心加密复测导线控制网,结合非完整缓和曲线特性和理论进行解析计算,计算坐标值与设计逐桩坐标表给定值互差小于1mm;利用LEICA TCR802全站仪后处理软件系统及CASIO fx-5800P计算器,较为精确地进行了测设,取得了优良的测量成果。 2.工法特点 2. 1通过控制网加密复测、线型解析计算,可以解决线型设计较为复杂的大型构筑物

空间位置的解算与测设。 2. 2 能适应道路工程测量野外作业的需要,可灵活设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外业工作强度。 2. 3 为测量工作者提供了较为便捷、精准的工作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测量起到了借鉴作用。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种设计线型复杂的大型互通式立交桥工程。 4.工艺原理 由于大型互通式立交桥的使用功能特点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一般设计有大量非对称缓和曲线和小半径回头曲线,而怎样合理布设控制网和对各种曲线解析计算,是测量工作中的难点和关键。 为了保证大型互通式立交桥范围内的导线控制网精度,一般除了沿标段全线布设直伸形附合导线,最好在立交范围内另布设环形闭合导线,并单独平差,要求两条导线要有若干条共同边,并且其控制点点位坐标互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通过设计图纸给定的已知条件,利用曲线的计算原理和公式,推导计算所需曲线参数,即可利用较先进的计算、测量工具来计算和测设各种复杂线型的任意点坐标。 5.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诠释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诠释 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是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节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关系对路网功能作用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互通的选型应满足路网规划的要求,同时其位置和型式亦是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 1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分析 1.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道路立体交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时交通的干扰,从而保证道路交叉处的交通安全与快速通行。 1.2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速我国对设计车速的定义是:在天气良好,交通量小,路面干净的条件下,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车速实际是个理论的车速,而车辆的运行车速是实际的85%车速。 1.3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设计匝道设计按一个固定车速来控制整个匝道的设计指标,是不符合汽车行驶特性的,导致匝道不能提供顺适、安全、经济和通畅的要求。匝道的设计车速与公路主线的设计车速的应用在设计中是不一样的。公路主线按设计车速来控制整个路线指标(公路主线没有要求不同设计车速或等级情况下),来提供全线的安全、舒适的行驶。而匝道是提供车辆转弯的连接道,匝道的设计车速除了满足匝道本身设计的安全、经济外,还要考虑到与连接道路的顺畅连接,这也是匝道的设计车速不能用一个速度来控制的原因。 1.4互通式立交的变速车道设计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由左侧路缘带(与主线车道共用)、车道、右路肩(含右侧路缘带)组成。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路线规范规定: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 对直接式减速车道传统的做法是从主线外侧行车道中心,用同于主线线形(一般情况)以1/17.5~1/25流出角向外流出,在流出达到一个车道宽度即减速车道起点,到分离主线,形成整个减速车道。该设计方法主要优点是线形流出自然,符合车辆行驶轨迹,但驾驶员不易辨认出流出位置,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减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王君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王君 发表时间:2018-07-09T16:40:30.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王君 [导读] 摘要:山区高速公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等因素限制较大,因此与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显著不同;这使得其线形布设困难,构造物多,高填深挖路基段相对普遍,排水防护工程大,设计标准低,工程投资巨大,对环境影响很大。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安工程设计分公司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山区高速公路因为其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等因素限制较大,因此与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显著不同;这使得其线形布设困难,构造物多,高填深挖路基段相对普遍,排水防护工程大,设计标准低,工程投资巨大,对环境影响很大。上述因素导致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的难度增加。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互通立交布设更加困难,受地形地质的影响,指标很难满足规范要求,稍微调整,工程量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环境和造价。因此,如何布设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互通立交,使其既能满足交通的需要又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是研究山区互通立交设计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改扩建设计方案的内容以及设计指标,针对互通式立交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其他工程项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互通式立交设计 引言 互通立交是两条或者多条道路在空间上相互交叉连接的构造物,是与平面交叉相互对应的交叉型式。互通立交通过设置匝道将交通流进行不同高程的转化,利用跨线结构使得多条路线在不同平面上进行交叉连接。互通立交设计有跨线结构和匝道结构,这都是保证道路立体连接的关键构造物,同时使得相互连接道路的交通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得到分割,使得车辆之间的行驶互不干扰,从而保障了交叉口行车的安全性、高效率和顺畅,从本质上解决了平面交叉口容易出现交通事故、集散效率低、相互干扰等问题。互通立交一般设置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等高等级公路上,同时在山区环境建设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等,互通立交被广泛地采用。 1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分析 1.1 公路改扩建项目概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给出的定义是:改扩建公路项目是指在现有公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增加公路容量或改善公路技术指标而进行的公路建设工程,包括公路的“改善”、“改建”、“扩建”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含义随着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加,现有公路及其附属交通设施技术等级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状况,需要对旧路加宽或者改善平、纵线形;另一方面由于原有公路使用年限较长,道路结构层已经满足不了现有车辆轴载的要求,需要对结构层进行补强或改建。 1.2 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特点 宏观方面来看,与新建公路一样都要按着现有技术标准进行建设,但是从具体设计和施工内容特点来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设项目,所以与新建公路项目相比,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具有以下特点:(1)与原有旧路密切相关。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与新建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之处表现在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是对旧路的升级改造、扩建,与新建项目不同。而相互联系则表现在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道路设计、建设内容、施工组织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在原有道路上进行,对原有道路地质情况充分调查,进行设计施工,因此与改扩建工程与旧路密切相关。 (2)费用和效益不易识别且多表现为增量。一方面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新增投资和原有投资共同发挥作用,因此效益多为综合效益,费用也多重多样,很难划分清楚原路和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的产生的费用效益。其次,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费用识别除了新增投资,还应该包括原路的资金沉没和断通损失费用等。另一方面,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是在原有道路上追加较小的新投资产生较大的增量经济效益,因此在评价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时候应采用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 (3)施工和通车同时进行,交通组织难度大。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要保障原有道路上的来往车辆通车运行,尤其是相对重要的干线和交通量大的道路,因此,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难度较大。 (4)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资源。为了充分节约土地和材料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与公路改扩建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要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要考虑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方面的应用,由此增加了设计和施工的难度。 (5)对环境会造成二次破坏。山区高速公路新建的时候已经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例如征地拆迁造成地表水土流失,施工中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等。如果进行改扩建,该路段周围土地或者环境将再一次面临着环境问题的影响,造成环境的二次破坏。而该路段沿线周围居民还可能面临着二次搬迁。如果改扩建项目中需要拆除原有环保工程进行重建,还应该仔细斟酌施工方案避免现有工程正在施工,旧的环保工程已经拆除而新的环保工程还未建成,没有任何环保措施造成真空地带环境污染。因此改扩建公路在进行的施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环境污染破坏,尤其注意公路穿过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时候。 2 互通立交的匝道选型设计 2.1 左转弯匝道 互通式立交左转车道相对复杂、形式多样,在互通立交中承担着左转交通量转换的功能,其常用形式分为以下几种(见图1)。

互通式立交桥绿化

作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它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是路与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城市高速公路通过互通式立交由郊外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何利用快速路立交区的绿化,使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景观以及快速路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生物的绿色廊道,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总的说来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中环线-民族大道立交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 匝道盘旋交叉围成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立地条件各异的开阔空间。由于是一些起相对封闭的区域,在养护管理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另外,高速公路绿化需要长期养护的面积大,地形复杂、费用高,养护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考虑以上特点,此互通式立交区绿化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还应满足景观效果,凸现城市形象的要求。作为进入市区中心的视觉焦点,互通式立交区又是城市的形象窗口,其景观必须反映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和都市的现代化气息。因此,在景观营造上,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细分一下,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在交通安全上,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转弯区应有足够的安全视距,使司机视线畅通,每一个环形匝道围合区域靠近道路转弯处是影响底层道路司机视线的重要部位,因此转弯处24米内不栽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采用建植草坪和模纹色带,形成开阔明朗、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上不做过于突出的造景,配置的开花植物,花色、花形避免与交通标志颜色、形状混淆。另外,景观绿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防眩,避免会车时灯光对人眼的刺激,保证行车安全。根据车灯位置及扩散角度,合理设计植物的高度和间距,并通过修剪控制植株的高度。一般在1.5m即可,过高会妨碍司机观察对方车辆的行驶情况;过矮又难以遮掩会车灯光,失去防眩作用。 实用性原则。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满足引导视线,缓解视觉疲劳的要求。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突出匝道优美的动态曲线,诱导

浅谈互通区立交的工程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7608304.html, 浅谈互通区立交的工程设计 作者:徐金宇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7期 摘要:互通就是指的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的互相连通处,上下均可。工程设计是指对工 程项目建设提供有技术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建设项目生命期中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具体实施意图的重要过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本文将对目前的互通公路情况进行实例考察,分析其设计构造。 关键词:工程设计;互通;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K826.1 文献标识码:A 1 对工程的概述 1.1 互通现状分析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之间与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之一,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之一,它是公路网中最完美的沟通设施。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小区域车辆行驶轨迹多向性、行驶速度多变性、线形元素多元化的影响,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互通式立交主要有以下三大类:一、三枝交叉互通式立交桥,包括喇叭型互通式立交桥和定向型互通式立交桥。二、四支交叉互通式立交桥,包括菱形互通式立交桥、不完全的苜缩叶型互通式立交桥。完全的苜缩叶型互通式立交桥和定向型互通式立交桥。三、多支交叉的互通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的同性方法通常有苜缩叶型立交桥通行方法,即通过苜缩叶型立交桥时,直行车辆按照原方向行驶,右转弯车辆通过右侧匝道行驶。左转弯车辆必须直行通过立交桥,然后转进入匝道再右转二百七十度;环型立交桥通行方法,即通过环形立交桥时,除下层路线的直行车辆可以按照原方向形式以外,其他车辆都必须开上环道,绕行选择去向。 举一个实例进行考察分析,位于华山南面枢纽的立交互通工程的地址在龙口通往青岛方向,主干线是位于即墨市的东北地区与威青高速互相连通并且相交,它的交叉角度是六十八度四十一分二十六秒,威青路的里程大约为K176+916.479,而龙青路的里程一般为 K125+272.265。这一段的互通立交是一个复合型的立交通道,主干线是四道匝道桥累计起来跨越整个威青高速的桥段,它是四上四下的对称模式,作为匝道里定向与环形节后的复合型立交设计,此互通立交采用了36+45+36的设计。线长七百三十八点零六米,横跨一座桥梁的互通立交,一条主线和八条匝道共同组成这条线路。全长一千八百三十五米,相互交叉的长度达到

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分析

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5T10:48:27.2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曾海清 [导读] 摘要: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 青州弘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结合设计实践,分析立交桥梁的若干技术问题。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桥梁;设计 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多是互通式立交专业设计的难点、重点,其造价一般在整个立交工程中占有较大比例,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湖南多条高速公路上的互通式立交区域的桥梁设计实践,分析立交桥梁的若干技术问题,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同行探讨。 1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原则 互通式立交主要设计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城市路段和高速公路上。互通式立交通过设计多个通行车道达到分流的目的,专业称为匝道。通过设计向左或向右的匝道来分流。目前城市中和高速公路上已经设计有一些互通式立交,但是由于城市规划的关系,大部分的互通式立交并没有在市中心,而是在中环以外。因此,市中心的拥堵现象还无法用互通式立交来解决。 互通式立交需要的技术难度高,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因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尽量用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一是考察路段的车流量。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设计匝道的宽窄,以及单向匝道或是双向匝道。二是考虑地形条件。根据地形来设计适当地互通式立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三是要考虑气候条件给此路段带来的影响。比如雨季的时候,该路段会不会积水,会不会有滑坡、泥石流的现象。要将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最合理的互通式立交。 2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 互通式立交的详细设计互通式立交的详细设计是在选型设计基础上针对地形、地物、交通量、技术规范等要求对互通式立交匝道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参数化和指标化。 平面线形设计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要根据互通式立交的重要性、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并保证车辆能连续安全地运行。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要素主要有直线、缓和 曲线和圆曲线。匝道及其端部,凡曲率变化较大处应缓和曲线,一般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在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要道路拼接处,如采用缓和曲线,要注意回旋线参数要稍大一点,主要是便于超高过渡和适应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特别是分流点处更应注意。在反向S型曲线处,选择回旋线参数时注意同超高过渡的协调一致,否则容易形成反超高。此外,匝道平面线形要与其交通量相适应,转向交通量大的匝道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一些;驶出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于驶入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 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互通式立交的纵面线形设计实质是匝道的拉坡,不少设计人员将匝道拉坡范围完全与匝道的线位长度一致起来,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处理会在车流分合流端部形成剪刀差,路容、排水可能都有问题。拉坡的范围应该以车流分合流端部开始或结束,分合流端部以前的变速车道部分随主线的横坡和纵坡变化而变化。但在具体确定分合流匝道的起点和终点高程以及横坡时要综合考虑主线的纵坡和横坡,匝道在该处的纵坡、横坡不能简单地取主线的纵坡、横坡,这样至少在理论上是不连续的。另外,确定分合流点处的高程、纵坡、横坡时还须注意,当主线为曲线且有超高时,主线外侧变速车道先做成向外的横坡,然后根据变速车道形式向超高过渡,如果是直接式车道,则在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过渡,如果是平行式车道则在端部至匝道线位与主线“切点”范围内过渡。确定拉坡范围还应注意, 对于首尾相接的匝道,其拉坡范围应统一考虑。另外在拉坡时还要遵循平、纵配合的设计原则,注意平纵组合,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超高及其过渡由于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平曲线指标比较低,所以超高不可避免,但超高的取值及过渡需要深入研究。 匝道超高设计匝道超高设计要充分考虑车辆在匝道上行驶速度经常变化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超高值。定向匝道跨越主要道路时,往往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或介于极限值与一般值之间,相应的超高按规范要求应取值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向匝道路基较宽,而且采用桥梁等结构物,没有路基边坡,所以在视觉上往往横向坡度比一般单匝道或土基填筑有边坡的路段横坡大,给驾驶员视觉上造成悬空的感觉,心理压力大,所以最大超高在这些地方宜放缓,收费站附近的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所对应的值。接近分流、合流处匝道超高值就应大一些。 超高过渡段匝道上直线至圆曲线间或两超高不同的曲线间应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的设置要根据计算行车速度、横断面的类型、旋轴的位置以及渐变率等因素来确定。 超高过渡区间。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回旋线的全长或部分范围内进行;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圆曲线,其余设置在直线上;在有构造物地段,超高过渡应充分考虑桥跨布置,一般过渡范围最好放在桥梁的同一联里,这样可减少构造物处理上的难度; 反向超高的过渡。为了减少排水上的困难,反向超高的过渡采用较大的超高渐变率是合适的;C超高渐变率的取值。超高渐变率的取值在一般路段只需满足规范要求,但在宽度变化路段则要注意,由于宽度变化,行车道宽度的B值也是变化的。由于容易忽略宽度变化对超高渐变率的“折减”作用,此时超高渐变率似乎满足要求了,但象收费站等宽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边部将扭曲得很厉害,如果同时又在反向超高的地方,则排水就成问题了。因此在宽度变化路段要注意超高渐变率的取值;d超高旋转方式。这里是指过渡范围内行车道外侧边缘的竖向形状是直线的还是曲线的。一般情况下采用直线方式,但直线方式比较生硬,在过渡段两端有折曲感,所以从美观等因素考虑,采用曲线方式更好。 变速车道的设计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两种,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一般双车道加速车道也采用直接式,但应注意直接式加速车道应采用较小的流入角度,这对车辆合流较为有利。另外双车道的匝道与主要公路拼接时应注意车道平衡问题,否则当车流量较大时,车流的分流与合流将产生问题。单车道减速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