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方案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方案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方案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方案

引言

信息化正处在变革时代~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是方兴未艾~其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载体~特别是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

创新发展能力。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创新城”,作为一个智慧城市的示范工程~是云计算、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的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本方案旨在提供创新城的建设规划建议~从全面考察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出发~确定创新城的定位~提出创新城建设的技术架构和运营架

构~最后对创新城建设发展保障提出建议。

创新城定位

大连在2010年被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市。创新城位于大连市西北部~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相当于大连主城区,。该区域东与大连主城区相邻,南与大连西郊国家森林

1

公园相接,西北两面临海~如图1所示。目前已被省政府列

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图1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区域位置创新城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核心起步区,1.35平方公里),近期实施区,15.5平方公里,,最终规模达到65平方公里。先期建设的2组8栋共15万平产业楼已于2010年年内封顶,将于201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创新城鸟瞰图

如图2所示。

图2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鸟瞰图

2

智慧城区定位为科技创新城、高端产业聚集城、绿色发展示范城和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城市~是集“数字城市”、“平安城市”、“绿色城市”、“智能城市”于一体的综合体~为城区各个主体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安全”的优质服务~如图3所示。

图3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智慧化服务全景

技术架构

创新城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三网融合等支撑技术~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集成能力~构建园区的智慧化发展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构建全新的科技创新生态

3

环境~实现园区的产业协同、高效、安全以及低成本的产业

集群环境。

根据创新城应用需求分析~建设创新城成为智慧城市的示范工程~需要智慧城市服务数据中心提供面向各个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总体集合~同时面向用户和终端提供整体的智慧城市应用及服务平台~如图4所示。在平台与终端,包括传统终端与传感终端,之间~提供普适计算能力以及泛在的网络环境支撑。从网络环境方面~数据中心采用Tbit级的大带宽互联~提供协同的无线网络以及Internet网络环境整体支撑~支撑整个城区的高效管理~服务提供以及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能力。

图4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技术架构创新城关键的支撑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终端为触角~以WIFI、3G无线全覆盖~宽带

4

通信为高速信息通道~以信息处理提供应用支撑能力~以异地备份提供数据保障~信用透明度评估能力保障信用安全~从而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服务体系~构成融合无线通信、宽带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整体集成解决方案。除此基本的能力之外~作为智慧城市~需要提供面向各种智慧应用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全面感知能力、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和智

能信息化管理能力。

如图5所示~支撑创新城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六大部分: 1) 云计算数据中心:是承载智慧化应用、构成各种支撑能力的核心基础设施。一方面承载各种物联网、三网融合等的数据~更重要的是承载用户行为数据~构成智慧化应用的核心能力。

2) 物联网:物联网传输、汇聚以及物联网信息采集、存储、

预处理等系统。

3) 基础通信网络:包括宽带接入、承载以及传输等有线宽

带网络、3G蜂窝通信网络以及无线WIFI全覆盖。 4) 终端:包括各种终端~如PC、电视、电话、各种瘦终

端、物联网终端等。

5

5) 业务支撑平台:支撑各种智慧化应用的业务~包括订单管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以及各种基本能力支撑~如数据

库、基本的管理应用系统等。

6) 典型应用系统:主要是包括各种应用系统~如管理应用、一卡通应用、智能物流~监控应用、三网融合应用等。

图5 支撑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基础设施

运营架构

对于创新城的管理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一种服务理念的形成~更重要的是通过理念转变~协同各基础产业~为城区提供优质服务管理。基于先进的硬件平台~秉承国际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协同电力、电信、有限电视等基础产业机构~

6

依托有力政策~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城一体化管理服务提供商~为城区居民、企业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优质服务管

理能力~如图6所示。

图6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服务机制

建设保障

为保障创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建议坚持以下原则: 1.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创新机制~大力培养、引进和高水平使用复合型高层次信息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以及大连大学等高校院所、城区、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建立各类指挥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提供教育、培

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服务。

7

2. 加强标准法规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提高建设创新城的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形成由技术通用标准、网络活动信用制度、监管制度和法规制度等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加强创新城地方性立法工作~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开展技术标准、法规规范、制度规则的研究制订和实施试点示范工作。

3. 加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创新城建设的统筹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

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组建智慧建设专业投资运营公司~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创新

城建设。

4. 推进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完善创新城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管理~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所有智慧应用体系和产业基地项目必须符合整体规划~各应用体系的方案审查、工程立项投资、招投标和验收等均由有关工作推进协调小组把关统筹~未经通过方案审查的和项目审批的~一律不得建设~并追究违规建设主体的责任。积极探索智慧应用系

8

统开发和智慧产业基地建设的有效模式~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成功商业模式推广应用~最大程度提高创新城建设效益。

5.制订落实相应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依据创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创新城建设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有关创新城建设专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要结合创新城建设相关任务和实际~制定落实与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经市政府批

准后~严格执行~扎扎实实地推进创新城建设。 6.建立决策咨询和评估考核体系。成立创新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咨询指导。组建市创新城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旅行创新城发展战略与规划、各应用体系建设方案、标准与法规研究制订等职责。建立相应的决策咨询机制~集中民意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研究建立创新城建设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建设按责任分解要求进行评估~发布评估信息和白皮书。加大考核力度~检查和督导创新城建设规划、方案

和年度计划的落实情况。

7. 深化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开展以创新城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的合作~定期举办以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大连生态科技

9

创新城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宣传推介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促进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和资源建设智慧创新城。

10

项目科技创新策划方案

兰州恒大林语郡二期项目项目科技创新计划 编制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 甘肃建投建设有限公司 兰州恒大林语郡二期项目项目部 二零一九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二、科技创新内容 -------------------------------------- 3 三、实施管理组织机构 ---------------------------------- 4 四、QC活动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6 五、BIM技术应用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8 六、论文撰写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10 七、十项新技术及四新技术计划内容及负责人、责任人------ 10 八、项目科技创新实施措施 ----------------------------- 12 九、项目科技创新保证措施 ----------------------------- 15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1.2建筑概况

1.3结构概况 二、科技创新内容

根据本项目特点,发挥的意义及公司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由基层公司总工牵头,各部门及基层公司的科室及项目部的参与,对项目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深挖细做。 4、十项新技术应用 5、四新技术应用 三、实施管理组织机构

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严格并全面推行科技创新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针对上述科技创新目标,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公司总工、科技研发中心、基层总工及评审专家为顾问的科技创新管理实施小组。 图2-1项目组织结构图 项目组织主要职责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定量化分析了科技进步对污染减排的重要贡献作用,识别了现阶段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并从提高科学认识、构建指标体系、研发关键创新技术、完善政策体系、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未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对策。 科学技术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力,改进人们的生产方式,同时也给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生态环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观点,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能有效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的科技创新;反过来,只有科学技术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才能真正地推动生态的恢复、自然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科学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重点表现在: 科学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防污、治污,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环境的保护.通过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生态化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减少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科学技术有利于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摒弃传统科技观,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能源. 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社会向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特别是高新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到低能耗、低污染、效益高的新兴产业的更新换代,而这些产业与生态环保产业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产业. 科学技术有利于人们思维方式与生态价值观的转变,从而促进了生态伦理观的形成.科技创新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生产方式的改进,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也甚为深远.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往往引发认识论的革命.认识论的更新必然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革新.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自然科学观指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规划简本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规划 1. 项目背景 随着大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商贸、旅游、金融、信息产业的迅速提升,大连城市发展空间将“北拓西进”,支撑城市发展的第二产业也将西移,由新金州城区,高新产业园区和旅顺开发区等构成大连市新城区的雏形已经显现,加快推动区域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建设高效统一管理职能、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现代化新城区将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顺口区将按照大连市 主城区的要求,拓展城市规 模、调整空间布局、强化环 境优势,努力把该区建成花 园式城区。依据主体功能区 划和旅顺口区社会经济发展 导向,将该区未来全域划分 为西北部临港产业区、旅游产业区、科技创新区、都市农业区、生态宜居区和自然保护区六大功能区。为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旅顺加快建设“五城一都”其中之一即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根据2010年旅顺口区政府工作报告,旅顺口区要建设绿色工业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旅顺经济开发区、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大连旅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城三涧工业园区、双岛湾临港绿色产业园区建设。该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2. 规划概况 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规划占地面积 5.8km 2,大连市旅顺口城区与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凤河入海口处,旅顺口区东南部,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东临旅顺口港湾,西接旅顺经济开发区和旅顺新港。科技创新园交通十分N 创新园

便利,园区距旅顺新港4公里,距烟大火车轮渡码头5公里,距大学城4公里,距土羊高速公路5公里,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45公里。科技创新园将以科技创新、中式孵化和成果转移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产业化为目标,在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及产品。科技创新园未来一定要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形成辐射周边,拓展海内外区域创新体系。 3.区域环境概况 ⑴自然气候 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雨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年平均气温10.2℃,最低气温-21.1℃,八月份平均气温24.1℃,最高气温35.7℃,全年无霜期平均190天,最大冻土深度70~95cm,年平均降雨量614.5mm,60~70%降雨集中在夏季,年平均蒸发量在1300~2000mm 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72%。 旅顺处于东亚季风范围。图3.2给出了各季节和全年的风向玫瑰图,表3.7和表3.8给出了历年各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及风向,由表可见,常年平均风速为3.7m/s,一年中以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达到4.7m/s,9月份最小,为2.7m/s。总体来说,本区风速不是很大。夏季主导风向为SSE,冬季主导风向为N;春季风较大,夏季风较小,但差异不是很大。定时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18.7m/s,出现在8月份,风向为ESE风;次大风速出现在4月份,风向为ENE。最大风速一般以偏北风和偏东风为主。各月≥17m/s的大风日数以3月最为集中,月平均出现4.4日;2月、11月次之,分别为4.0日和3.6日。 ⑵社会环境 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 岛最南端,属于大连市辖区。 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 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 连,距大连市45km。境内有

科技创新金点子创意大赛方案

科技创新“金点子”创意大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培养我校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参与创新创作设计的意愿和能力,普及科技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科普创作热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思想的奇思妙想的广阔舞台,同时为选拔科技创新人才和作品方案做准备。 二、活动主题 “飞扬青春思绪,点燃思维火花”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少华 成员:丁四清李泽清张学军李明星 四、活动要求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学生参加项目有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创意项目、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参加比赛关键在于选题,我校本次科技创新金点子创意大赛以点子为主,不需要给出实物作品、具体方案(主要阐述做什么,怎么做)。 选题应贴近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强,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到之处。要考虑科学性,可行性。 杜绝上网抄袭。 五、活动时间 2017年11月1日——2017年11月13日 六、参赛对象

高一、中一、高二、中二、高三、中三年级各班学生 七、工作措施 (一)赛前准备:下发金点子创意大赛的申报表格。 (二)报名申请 各班有意向参加金点子创新大赛的学生填写申报表,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将《申报表》在11月12日前交到物理组张学军老师处。(三)组织评审: 学校组织教师担任评委,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选。本次大赛设一等奖作品3个,二等奖作品5个,三等奖10个。 (四)表彰奖励 学校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奖励,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作品,学校会跟进创新制作培训,安排参加明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八、实例 发明创造十二法——自行车创新检核表 检核内容设想内容简要说明 ?加一加自行车反光镜看到后面,提高安全 ?减一减无链条自行车利用杠杆原理作上下运动 ?扩一扩水陆两用自行车车两侧装四个气囊,车后装小型螺旋桨?缩一缩折叠式自行车缩小体积,便于上楼 ?变一变助动式自行车用电动上紧大发条助力 ?改一改车头可转自行车停车场车多时可方便拿出 ?拼一拼多功能自行车用自行车抽水、脱粒挂拖斗运输 ?学一学电动式自行车装蓄电池和小电机 ?代一代塑料自行车用碳纤维塑料替代金属车架 ?搬一搬家用健身自行车在家锻炼身体 ?反一反发电自行车停电时用 ?定一定自动限速自行车不超速、安全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方案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规划方案 引言 信息化正处在变革时代~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是方兴未艾~其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载体~特别是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 创新发展能力。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创新城”,作为一个智慧城市的示范工程~是云计算、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的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本方案旨在提供创新城的建设规划建议~从全面考察政府、企业和公众需求出发~确定创新城的定位~提出创新城建设的技术架构和运营架 构~最后对创新城建设发展保障提出建议。 创新城定位 大连在2010年被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市。创新城位于大连市西北部~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相当于大连主城区,。该区域东与大连主城区相邻,南与大连西郊国家森林 1 公园相接,西北两面临海~如图1所示。目前已被省政府列 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

图1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区域位置创新城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核心起步区,1.35平方公里),近期实施区,15.5平方公里,,最终规模达到65平方公里。先期建设的2组8栋共15万平产业楼已于2010年年内封顶,将于2011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创新城鸟瞰图 如图2所示。 图2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鸟瞰图 2 智慧城区定位为科技创新城、高端产业聚集城、绿色发展示范城和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城市~是集“数字城市”、“平安城市”、“绿色城市”、“智能城市”于一体的综合体~为城区各个主体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安全”的优质服务~如图3所示。

科技创新计划方案

科技创新计划方案 一、宗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特举办2008年度科技活动节。 二、活动主题 为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学校2008年度科技活动节的主题是:“节约、创新、发展”。要求学生从节省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及未来的能源入手,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三、参赛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一)科普宣传 1. 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传发动工作。 2. 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学校与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橱窗和黑板报或手抄报。 3. 各班级通过班会、团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4.各学科也可根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知识教育。 (二)科普实践 1. 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通过因特网在网络上学习科技知识,收集科技资料,在班会上互相交流。 3.开展一些科普实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察日记。 4. 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召开一次科技教育的班级活动。 5. 组织学生看一场科普录相片。 (三)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所研究的领域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以实物、模型或设计图参展。参赛作品应围绕科技节主题,有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与学生课余生活联系密切,提倡利用废旧物品为材料进行科技制作。 可以下几种形式: (1)“科技创新小制作”——比如利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旧包装等物品,运用科学原理自主创新。比如:发现生活、学习用品中的不足、缺陷,发明创造出可以弥补不足与缺陷的小发明。制作成可以操作使用的实物作品或实物模型。 (2)“电脑制作” ——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站(网页)设计、程序设计、自动控制等。将作品制作成光盘参展,另附说明书。

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创新生态化 摘要: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现在乃至将来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特别是领导层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两大类,其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到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进程。科技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我国现有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力)投入开发,从而抑制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自主创新是一种严肃、严密、严格的创新活动,不能把自主创新简单化、表象化和庸俗化,降低自主创新科学行为内涵上的高远与厚重、严肃与科学,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切忌浮躁,更不能滥提口号,而是应结合本地实际量力而行地开展,真正落实到经济发展中去,必须把创新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来落实,作为发展理念来强化,作为重大战略来推进,坚持走创新创业、富国强民之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动员各方面的创新力量,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和谐,以创新走到世界前列,建立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即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显然,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价值取向的传统的科技创新观已经与社会发展日益格格不入,让自然生态价值观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愿望,而且也是一个实际的进程。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走生态化转向之路正适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要求。因此,科

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42012.12CRST 依靠科技创新 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柯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突出表明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我国多年来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总结,更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认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和主要任 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标志着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成为党和国家意志。2007 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 文明”,将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 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 分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总量 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极 大提升。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约 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化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资源短缺现 象日益突出,油气和多个主要矿产资源 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据统计,我国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 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 石、铜矿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 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储量的11%、 4.5%、42%、18%和7.3%,对外依存 度日趋上升。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利用 效率较低。据统计,我国万元GDP能耗务同时进行了系统部署,指出要“坚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 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 势”,实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 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 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共四项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我 国在1983年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 策,之后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环境 保护工作机构,制定和颁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 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我国政府 迅速批准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明确提出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 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于1994年 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 程——《中国21世纪议程》,阐明了我 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和 措施。1996年,我国在“九五”计划中 首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我国经济

环保人必读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之 发展生态环保技术

环保人必读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之发展生态环保技术 北京联盟摘要:环保人必读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之发展生态环保技术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共8篇27章,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规划涵盖到各个技术产业,今天迈科技带您“学习”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之“发展生态环保技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环境资源、人类健康、城镇化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将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大资源环境、生态环保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生态环保技术的目标 发展生态环保技术以提供重大环境问题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和发展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目标,形成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 提高大气、污废水、土壤、清洁生产等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突破生态评估、产品生态设计和实现生态安全的过程控制与绿色替代关键技术。 开发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高风险化学品的环境友好替代技术,开展重大工程生态评价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开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技术,建立智慧环保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 在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促进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加强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区域环境治理协同创新共同体。 发展生态环保技术的重要任务与关键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灰霾和臭氧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及监测预警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等技术研发,建设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及空气质量技术体系,开展大气联防联控技术示范,支撑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环境质量。▎土壤污染防治 针对农田土壤污染、工业用地污染、矿区土壤污染等治理,开展土壤环境基准、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研究。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水环境保护 加快研发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海水淡化和工业高盐废水脱盐、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技术,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水环境基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价、水环境损害评估、高品质再生水补充饮用水水源等研究。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环境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

大连创意农业博览城旅游总体规划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洪家村,距大连市区33公里,车程不足30分钟,距海边的直线距离5.5公里。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总占地面积约6300亩。 项目地目前主要分布有洪家村的民居、智能温室、温室大棚、村镇企业、学校等。其中住宅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块南端区域和旅顺北路(地块范围内)中部路东;智能温室主要分布于地块中部、丰园路东,已建设的28栋,未来规划210栋,占地块面积的1/3以上;现有温室大棚主要集中分布于地块东南角、散布于西南区域,由本地农民管理种植;村镇企业多分布于旅顺北路东侧沿线和北大河以北区域;学校分布于地块西南角。地块资源整体呈现出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人文资源缺失的特征。主要产业以第一产业农作物种植和第二产业加工生产为主,尚无第三产业出现。

2.总体定位 ——全国首个创意休闲农业博览城 ——全国第一个农业产业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创意农业旅游综合体 3.创新模式 3.1创新农业产业模式——基地生产+深加工+商贸交易 依托现有智能温室基地,对基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辅以参观体验,延伸产业链。 3.2创新农业博览模式——农业博览+休闲体验 引入休闲农业体验产品,实现纯观光农业向休闲体验型农业的功能转变。 3.3创新度假社区模式——国际风情+高品质度假

度假区和规划区域内社区一体化发展模式,达成旅游开发与地产建设双向并轨,力求度假设施与创意休闲农业的和谐统一。 3.4创意旅游综合体模式——创意农业旅游内核+综合性配套设施 打造以农业为主题的创意旅游吸引内核,环创意内核开发复合多功能商业形态,形成创意内核+综合开发提高边际效益的最佳途径。 4.创意表达方式 4.1创意之一——全新创意设计 建筑设计:大型地标建筑、旅游小镇街区建筑创意奇特的外形创新取材 景观设计:农业装饰、创意雕塑、创意绿植景观、创意设施(如休息椅、垃圾桶、音响等)4.2创意之二——更新创意产品 博览度假:农业博览与旅游度假并轨,商旅互助发展。 生态餐饮:以生态餐厅、生态食品、生态理念融合而打造的创意餐饮产品。 创意农业体验:实现由观光向参与体验的实际过度,真正参与其中的农业体验。 4.3创意之三——革新创意功能 全新导入体验、博览、交易等新型功能,实行旅游与农业并轨举措。 4.4创意之四——创新业态模式 伴餐业态、伴宿业态、伴购业态,业态功能相互融合,由单一转向多元,突出趣味性、高效性、新奇性。 5.发展模式 农业主题型创意旅游综合体模式 第一阶段:创意核心吸引物,形成核心景区 以创意农业为创意路径打造创意核心吸引物,并整合已建设智能温室等原有资源,形成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

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发表时间:2019-03-27T16:29:00.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刘媛[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的不懈追求,即传统的建设理念不具备动态性、持续性和多元性,难以支撑水生态文明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迈进。本文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 设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承载能力偏低、水环境污染物浓度增加、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发展和绿色崛起的重要因素。为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形成市、县、乡、村联动建设格局。 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自古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文明更无从谈起。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保障水安全、改善和恢复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增强人类福祉为目的,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些方式和准则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工业文明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作为生态系统控制性要素的地位更加突出。解决不好水问题,就无法克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无法实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蜕变。现阶段水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只有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形成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源头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科学系统地解决存在的水问题。因此,应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水利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面对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提供实践手段。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科学创新、科技实践创新等方面支撑作用的需求。 2.1 基础科学创新支撑作用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相对较新,且具有跨领域特点,对相关基础科学创新的需求尤为迫切。相关基础科学创新可分为水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建设路径、水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及规律、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其他相关工作之间的关联等方面的科学创新,并涉及对水资源、水生态、水利工程、法律学、管理学与美学等多领域科学创新的需求。基础科学创新的内容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创新,河湖健康理论方法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量化方法、管理模型创新,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人水和谐相处研究等。 2.2 科技实践创新支撑作用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将基础科学创新、应用技术方法创新应用于实践,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实践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具体建设方案创新与科技推广创新的需求。一方面,对具体建设方案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包括需要确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拟定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明确工作步骤等,具体涉及对国家、区域以及自然水循环和经济社会用水单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科技推广创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需要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区、科技产业园等立足市场与需求,着眼于科技服务于实践,有针对性、高效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共享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咨询平台,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3 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水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任务的长期性、科技引领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仍待加强,造成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投入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3.1 提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普惠民生福祉的认识 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人民福祉”。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福祉;以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水问题,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润泽于民生,普惠民生福祉。 3.2 强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经济社会在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制定长久建设目标,分步实施,持续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优美的水景观、健康的水生态、先进的水文化,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设目标永无止境。 3.3 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引领作用 目前,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技术支撑体系、管理体制机制等尚待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难点、新的技术瓶颈,需要持续的科技支撑与引领。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

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

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 简本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09年6月

为落实《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方式,构建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建设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生态宜居城市,特编制《大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2020)》。 一.生态市建设基础 大连市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东北地区的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 大连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为主的工业格局,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循环经济建设和清洁生产审核均有一定基础,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工作开展较好,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绩。 大连市生态环境基础条件良好,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处于较好状态,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森林覆盖率41.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均高于生态市指标要求。海洋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但大连生态市建设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既包括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等硬件条件不足,也涉及监管能力、文化意识、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等软环境方面的制约。金州以南地区水、土资源和能源自给率不足,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无序,局部近岸海域生态破坏和污染严重;市区地下水污染、酸雨污染较重;局部生态系统仍遭受破坏,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尚未形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扩张的瓶颈制约将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软件支撑条件方面,全社会绿色消费和环保意识仍需提高,环保监管能力、资金投入和与环保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尚需加强,亟需构建经济、环境、人居、文化和保障相辅相成的发展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