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解析

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解析
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解析

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解析

一、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模式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帮助

穷人摆脱贫困的先行者,已积累起一整套成功的经验。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始在该国推行小额信贷试验,1983年格莱珉银行正式注册成立。该银行主要面向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妇女,其主要目的是向

穷人提供小额信贷以消除贫困。孟加拉国已有58%的穷人通过格莱珉银

行提供的小额信贷摆脱了贫困。这种模式还被复制到了全球100多个国

家和地区,全世界有超过1亿穷人从中受益。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推广的小额信贷是一种小额、短期的信贷方式,

不需要客户提供任何担保,贷款资金直接发到贷款客户手中,手续简便

易行。其主要做法是:

(一)“互助小组+贷款中心”制度

格莱珉银行要求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的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每五人组成一个小组,绝大部分是

女性,若干个贷款小组组成一个贷款中心。互助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典

型的团体激励机制,用内生性的激励机制代替抵押担保制度。这种代理

人相互监督的激励机制将一定数量的代理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中的每

一代理人既是监督人,也是其他代理人的被监督人,不同的小组之间也

同时兼具监督人和被监督人的功能,从而实现用代理人监督代理人的目的。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降低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使监督变得可行,同时

也更有效。它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将银行的外部的监督转化为成员自身的内部监督;同时,小组内部还能激发起更大的竞争意识和更强烈的相互支撑意识。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使各贷款成员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氛围,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

(二)“顺序放贷+分期还款”制度。

格莱珉银行在小组内采用2-2-1顺序放贷,即最初只有2名成员可以申请贷款。根据他们的偿还情况,另2名成员再申请贷款,小组组长最后得到贷款,并监督还款情况。通过顺序放贷这一机制,轻而易举将小组长变成免费的“风险控制官”。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采用每周偿还的方式,一年内还清贷款。借款人按照规定还清贷款以后,才有资格获取下一笔贷款,银行对借款人进行长期扶持,直至脱贫为止。

(三)“联系人+定期会议”制度

每个小组选出的组长和秘书、每个中心选出的主任和助理主任是联系人,负责与银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召开中心会议。组长和秘书负责推荐每个成员的贷款提议,并确保贷款的适当利用和准时还贷。中心主任负责管理每周中心会议的全部责任,并协助银行工作者(或银行助理)收取每周还款、每周存款和解释银行的规章。联系人制度确保了成员间信息的同质性,而定期会议制度主要是督促成员按期还款,如果其中一项出现问题都将使小组所有成员失去利用银行服务改善经济状况的资格。

(四)“贷款者+存款者+持股者”的三位一体制度

格莱珉通过“贷款者+存款者+持股者”的三位一体制度,让客户把自己的命运紧密地与银行捆绑在一起,成为了忠实的“格莱珉信徒”。在格莱珉银行,贷款者同时是银行的存款者。对于贷款者来说,她们每周偿还小额的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一个改善她们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一年后债还清了,她们可以借更多,同时又有一笔存款可以动用,令她们一步步脱离贫穷线。同时,格莱珉银行还鼓励贷款者成为持股者,他们可以购买格莱珉银行的股份,成为一名股东。每一股的价格大概是1.5美元,只要他们有这笔钱,就可以购买一股(每个人限买一股)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投票选董事会,也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这会使贷款者觉得银行是属于自己的。如今,格莱珉的贷款者拥有银行94%的股权,另外6%为政府所拥有。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银行”。

总的来说,格莱珉银行的运行机制可操作性强,一切规章制度都植根于借款人的现实,一切要求都简单明确而不需要太多高深的监督技术,充分体现了务实和以人为本的精神。针对穷人数量众多及分散的特性,成立了小组、中心等组织“抱团贷款”;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成员筛选确保小组内的信息同质,并将监督的职责内化,节省了监督成本,解决了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针对穷人空白的财务记录,设计了每周存款的机制帮助他们建立简单的财务收支记录,保证了信贷资金的高回收率和高回报率,并引导他们积累自身财富,逐步改善经济状况。

二、格莱珉模式的解析:基于社会资本嵌入视角分析

金融以信用为基础,而信用又是基于信任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信任

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

的预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建立在品德基础上的信任;二是基于制度

的信任。按照信任程度可以将社会区分为只存在于血亲关系上的低信任

社会与超越血亲关系的高信任社会。社会信任水平的高低,与该社会固有

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关。这种激励和约束机制,既体现在正式的制度层面,也体现在社会规范、民间准则、文化习俗等非正式规则层面。而格莱珉

模式的成功,小额信贷业务能够有效运作,与社会关系嵌入“乡村社区”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小额信贷的运作过程中,成员之间所遵循的共同

的“社区”规范,相互间建立的信任关系,无不是渗透着社会资本嵌入“社区”的痕迹。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85)认为:“所谓嵌入(Embeddedness)是指经济行为和结果受行为人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整个关系网络的结构影响。”麦斯登(Marsden,1981)认为,嵌入是指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

群内的交换和讨论是基于稳定的和惯例化的成员间的长期联系基础上的,作为社会结构演进的成员,行为人不是仅仅根据个人利益来决定自己的

行为。“群体中的长期交换和交流导致成员行为特性的惯例化和稳定化,而不是随心所愿,任意为之……这种社会结构会限制成员的行为。”

“乡村社区”由于是相互熟悉的的“熟悉社会”,容易产生乡村社会信誉机制,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信息传播都与社会根植性及社会网络密切

相关。“乡村社区”就是一个的社会网络。从网络角度看,社区成员间是彼此之间相互联接、相互影响的,它的外部联系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经

济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一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地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

格兰诺维特(1985)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的交易是嵌入在参与人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中的社区规范和文化可以有效约束经济博弈中参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其具体作用机制通过交易域和社会交换域中关联博弈的声誉机制实施的:一个参与人不仅参与交易域的经济博弈,同时还参与社会交换域的重复性的社区博弈。在社会交换域的社区重复博弈中,作为一个有社会声誉的社区成员,将会获得一定规模的社会资本和声誉价值(经济受益和非经济收益,其中后者更重要,包括尊重、赞赏、归属感及违约后的多边惩罚机制等综合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而社会交换域则是其生活范围内的非正式社会结构的乡村社区,其主要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社会嵌入性诱发的交易域和社会交换域的关联度强,乡村社区主体的违约的社会成本高。这样就制约了社区成员在信用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参与人就会在交易域中的民间信用契约博弈中努力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声誉的正面选择激励。

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主要是通过规则和程序建立,把社会关系嵌入到乡村社会,促进分享信息、采取集体行动和制定政策制度,在贷款成员之间建立起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和信仰,通过诸多软信息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与缺乏有效地抵押、担保所带来的违约风险。格莱珉银行通过成立贷款小组,依靠道德观念与人际之间的互动博弈形成对违约行为的制约与惩罚。如果某一个成员恶意违

约,因涉及到其他借款成员的利益,便会遭到其他小组成员的监督与谴责,从而促使其还款。通过借款者之间的相互博弈,能够有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银行的审核与监督成本,有效降低贷款风险,这样贷款机构的监督成本便会降低,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惩罚机制往往比经济惩罚更为有效。通过成立贷款小组,建立起信任关系,借贷关系得以建立;通过建立贷款相关的规范,使得还款比率得到保证、信贷风险也得以降低,借贷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得到巩固;通过如果借款成员之间建立相应的网络关系,成员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则其之间建立的关系必将是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借贷双方及借款成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将长久维持。

因此,格莱珉银行的成功不仅在其信贷运作模式,而是利用社会资本资本要素帮助银行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成本,在借贷之间以及雇员与银行所建立起的持续的交往是其社会资本的主要推动力。(Bastelaer,1999)其的成功因素在于应用了“社会资本要素”。(Seibel,2000)社会资本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担保在贷款的审查机制、使用的监管机制、降低贷款风险的激励机制方面更有效率。(Michel,2003)。

三、格莱珉模式对我国发展小额信贷的借鉴

格莱珉银行的成功运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虽然中国与孟加拉市场情况不同(如: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信用体制状况),但社会资本能够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与作用机理却是相通的。格莱珉模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小额信贷操作模式,更重要的

是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采用的创新途径对我们的启示应该具有更大的作用。我国在借鉴尤努斯乡村银行经营模式的同时.应该更多学习尤努斯思想

和精神,深入研究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特性、文化,发现适合农村金融

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根据自身实际创造出了许多适合当地小额信贷

运作的有效方式,并形成了许多创新型的运作方式。

(一)改变穷人不能贷款、无抵押不能贷款的观念。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及其观念,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有十分重要的启示。第一,贷款是一种

生存权利。要彻底改变穷人不能贷款的观念,不是穷人没有信用,没有

还款能力,而是在于是否有一个有效的金融组织及一个能够帮助穷人走

出困境的金融机构。第二,无抵押(担保)也能贷款。格莱珉银行的小

额贷款不要求任何担保抵押物。格莱珉不打算将任何未能还款的贷款者

送上法庭,也不要求贷款者签署任何法律文件。尽管每个贷款者都必须

属于一个5人小组,但小组并不需要为其成员的贷款提供任何担保。偿

还贷款是每一位贷款者个人的责任,而小组与中心要以负责任的方式关

注每个人的行为,以确保不会有任何人发生偿付贷款的问题。没有任何

连带责任,即组员不承担为其他有拖欠行为的组员偿付的责任。

(二)大力发展产权清晰社区金融机构。格莱珉银行从1983年成立至

今已走过25年历程,它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久盛不衰,其影响已波及世界范围。究其原因.与它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的规范化相关联。它

的产权结构是明晰的.即建立以借款人为主体的股份制,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贴近农民的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广大贫困农民群众把它当成自己的“穷人银行”,它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之中,人民赋予它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格莱珉模式的经验表明,可以充分地利用“农村社区”自身的社会网络和圈层结构,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吸收存款,同时凭借“乡村社区”信息的高度流通性和乡村社会的声誉作用保证贷款的安全性,进而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稳定的利润。因此,我们可以在农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来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同时,由于社区金融机构组织构架简单,可以针对农户提供灵活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必定会赢得农户的认可和支持。另外,社区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优势、低交易成本优势、信息优势以及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与农村经济主体的小型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具有天然的匹配性。因此,农村为社区金融机构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社区金融机构的天然优势又优化了农村社区金融生态环境。

(三)真正做到“以农户为中心”的服务。格莱珉模式的成功和他们“以农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分不开。传统银行职员以办公室为中心开展业务,客户来银行办理业务,以银行职员为中心。而对穷人来说,办公室让他们畏惧,疏远了和银行的距离,难以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而格莱珉的银行职员的工作不是坐办公室,而是到客户的家门口去办理业务,稳步推进贷款项目,做好贷款前期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充满耐心,绝不盲目,坚持严格的贷款流程,充分调动银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银行员工的身体力行、勤勉工作,使客户对银行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努力营造令客户尊敬的经营环境,真正做到“以农户

为中心”。

(四)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小额信贷的关键。格莱珉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存、贷款利率是市场化的灵活利率,利率可以覆盖成本,并略有盈利,银行就能生存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还是比较严格,不利于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因此,发展小额信贷业务,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降低小额贷款的运营成本。小额信贷由于额度小,贷款对象分散,相对管理成本较大,属于典型的零售业务。小额贷款的发放面涉及千家万户,操作成本高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操作成本,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小额贷款利率应超出资金成本8%-15%左右。按目前我国农信社的资金成本3.5%左右的水平计算,小额贷款利率应在11%-13.5%之间。而目前我国农户小额贷款利率一般在6.9%左右,大大低于国际上通行的小额贷款的利率区间。小额信贷业务要走向良性循环,关键是利率问题,只有放开利率,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才可以持续。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论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即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指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 混业经营制度的特征是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如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业务、短期信贷与长期信贷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 而分业经营是一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别设立机构独立经营业务的经营方式。 这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分业经营模式以英、美、日等国为代表,综合分析英、美、日等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系统运行的风险,它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划清证券业与银行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风险和投资风险,从而使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得到控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专业化服务;分业经营可使监管部门实行分业管理,促进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 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混业经营模式本身具有分业经营模 式所缺乏的某些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从市场营销优势看,它可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从而迅速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享受到整体服务和综合定价的优惠,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量体裁衣地满足其定制的金融产品。有利于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从市场收益优势看。混业经营能使商业银行根据不同金融业务的市场增长潜力和赢利水平,集中向优势业务倾斜,提高收入来源,保证整体赢利能力。第二,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因此有利于实现其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第三,降低银行风险。混业经营的银行能比较全面了解、掌握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从而

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解析

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解析 一、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模式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帮助 穷人摆脱贫困的先行者,已积累起一整套成功的经验。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始在该国推行小额信贷试验,1983年格莱珉银行正式注册成立。该银行主要面向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妇女,其主要目的是向 穷人提供小额信贷以消除贫困。孟加拉国已有58%的穷人通过格莱珉银 行提供的小额信贷摆脱了贫困。这种模式还被复制到了全球100多个国 家和地区,全世界有超过1亿穷人从中受益。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推广的小额信贷是一种小额、短期的信贷方式, 不需要客户提供任何担保,贷款资金直接发到贷款客户手中,手续简便 易行。其主要做法是: (一)“互助小组+贷款中心”制度 格莱珉银行要求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的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每五人组成一个小组,绝大部分是 女性,若干个贷款小组组成一个贷款中心。互助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典 型的团体激励机制,用内生性的激励机制代替抵押担保制度。这种代理 人相互监督的激励机制将一定数量的代理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中的每 一代理人既是监督人,也是其他代理人的被监督人,不同的小组之间也 同时兼具监督人和被监督人的功能,从而实现用代理人监督代理人的目的。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降低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使监督变得可行,同时

也更有效。它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将银行的外部的监督转化为成员自身的内部监督;同时,小组内部还能激发起更大的竞争意识和更强烈的相互支撑意识。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使各贷款成员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氛围,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 (二)“顺序放贷+分期还款”制度。 格莱珉银行在小组内采用2-2-1顺序放贷,即最初只有2名成员可以申请贷款。根据他们的偿还情况,另2名成员再申请贷款,小组组长最后得到贷款,并监督还款情况。通过顺序放贷这一机制,轻而易举将小组长变成免费的“风险控制官”。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采用每周偿还的方式,一年内还清贷款。借款人按照规定还清贷款以后,才有资格获取下一笔贷款,银行对借款人进行长期扶持,直至脱贫为止。 (三)“联系人+定期会议”制度 每个小组选出的组长和秘书、每个中心选出的主任和助理主任是联系人,负责与银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召开中心会议。组长和秘书负责推荐每个成员的贷款提议,并确保贷款的适当利用和准时还贷。中心主任负责管理每周中心会议的全部责任,并协助银行工作者(或银行助理)收取每周还款、每周存款和解释银行的规章。联系人制度确保了成员间信息的同质性,而定期会议制度主要是督促成员按期还款,如果其中一项出现问题都将使小组所有成员失去利用银行服务改善经济状况的资格。 (四)“贷款者+存款者+持股者”的三位一体制度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与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综合化经营,协同效应,金融脱媒,银行保险 正文部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是向资本节约型经营、收入多元化和差异化竞争等模式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综合化经营[1]。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有效地分散和降低经营风险,最终增加盈利。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代理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2]。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

格莱珉模式的博弈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启示

格莱珉模式的博弈分析及其 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启示 刘明亮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0) [摘要]运用博弈论方法深入分析发现,格莱珉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增加穷人贷款者的违约成本,使其履约还 款的收益大于违约不还款的收益,降低了违约率。同时,贷款前的客户筛选机制,贷款中的贷款小组机制和贷款后的分期还款机制,保证了格莱珉银行高达99%的还款率。格莱珉模式给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带来的启示是:应改变对中小企业的传统认识, 建立贷款前的客户筛选机制和“贷款小组”机制,选择适当的贷款还款方式,这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关键词]格莱珉模式;博弈分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2012-09-12 [作者简介]刘明亮(1985-), 安徽六安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一、引言 1983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国创建了旨在向被认为是“金融界不可接触者”的穷人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Bank)。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这一银行模式的运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00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和运行,不仅帮助众多的穷人贷款者实现了脱贫,同时创造了一个贷款资金回收率为99%的奇迹。 格莱珉模式的成功运行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其成功运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罗绮萍(2006)在孟加拉进行实地采访时发现五人小组的贷款模式是格莱珉模式成功运行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纹(2007)指出格莱珉银行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很好地遵循了最基本的金融原则———贷款区别于无偿的财政补贴或捐助,努力提高还款率是小额信贷经营的核心内容;鲁蔚(2008)认为格莱珉银行的成功在于它精密的机制设计和对穷人社会资本的深刻把握,主要是贷款的发放和还款机制以及五人一组的小组模式。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格莱珉模式的成功运行进行了探讨,但是他们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格莱珉银行采取的相关措施,而没有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深入分析格莱珉模式成功的原因。同时,鉴于中小企业和穷人贷款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共性,进一步探讨格莱珉模式的成功给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带来的启示。 二、博弈的假设前提 一是博弈的参与双方为格莱珉银行和穷人,双方都 是理性的,穷人的行为决策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格莱珉 银行追求的是适度的利润而不是最大化的利润,但这并不影响最后的博弈分析结果。二是借贷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穷人对自身信息的了解多于银行。三是格莱珉银行给穷人提供的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四是穷人有持续的贷款需求,即其在获取第1笔贷款后会要求第2笔直至第n笔贷款。五是本文采用动态博弈的分析模型,穷人先提出申请,由格莱珉银行决定是贷还是不贷;由于格莱珉银行规定只要贷款者还清前一笔贷款就有资格申请一笔新的贷款,故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但为了分析的需要,本文只分析前两期的博弈,后期的影响将通过贷款者潜在的未来收益F反应在前两期的博弈模型中。 三、博弈过程分析 (一)博弈的具体假定 假设以下的所有字母表示的均是正数;格莱珉银行给穷人提供的贷款额为Mn(Mn表示为第n笔贷款,后一笔贷款额度不低于前一笔的贷款额度,即若x>y,则MX≥MY);年利率为R;在申请第一笔贷款前穷人必须接 受格莱珉银行提供的至少7天的免费的培训和考试, 穷人接受培训和考试的成本为E,这个成本是穷人的时间成本及努力学习和考试前的紧张和焦虑给其带来的负面效应;穷人获取贷款后从事生产活动的收益为Wn(Wn表示为第n笔贷款产生的收益,贷款额度越大产生的收益就越大);穷人不还款的信誉损失为-T,对于向格莱珉银行借款的穷人来说,是否按时偿还本息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信用,还会影响到贷款小组其他成员的贷款额度,若穷人不还款,其他组员必会对其施加压力,故T的值比较 第2012年第10期(总第407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0,2012TotalNo.407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0-0110-03110--

社会企业案例分析

社会企业案例分析 ——格莱珉银行 一、格莱珉银行的简介 “不需要任何抵押,穷人也可以获得贷款.不需要偿还利息,乞丐也可以借到钱。”这在很多人听起来像是一个天方夜谭,但是在30多年以前,已经有人尝试在做了,到现在为止,这个人已经帮助600万人摆脱了贫困,这就是孟加拉国被称为穷人银行家的穆罕默德·尤努斯。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的乔布拉村创建了格莱珉银行,他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是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格莱珉银行是一个“奇特”的银行,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为穷人所拥有 1976年,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的乔布拉村诞生,并于1983年正式转变为家银行。为了银行的成立,特别通过了一项法律:贫穷的借贷者们,其中绝大部分为妇女,拥有这家银行,银行只为这些穷人服务。如今,格莱珉的贷款者们拥有银行94%的股权,另外6%为政府所拥有。 2、无担保抵押物、法律文件、团体担保或连带责任 格莱珉银行的小额贷款不要求任何担保抵押物。格莱珉不打算将任何未能还款的贷款者送上法庭,也不要求贷款者签署任何法律文件。尽管每个贷款者都必须属于一个5人小组,但小组并不需要为其成员的贷款提供任何担保。偿还贷款是每一位贷款者个人的责任,而小组与中心要以负责任的方式关注每个人的行为,以确保不会有任何人发生偿付贷款的问题。没有任何连带责任,即组员不承担为其他有拖欠行为的组员偿付的责任 3、贷款百分百由银行内部资源提供 格莱珉银行的待偿贷款全部靠自有资金与存款储蓄提供,68%的存款来自银行的贷款者仅存款储蓄已达到待偿贷款的97%,如将自有资金与存款储蓄两项相加,则达到代偿贷款的130%。 4、无捐款、无贷款

格莱珉银行读书笔记

成绩 评分教师 财经学院 专业学习论坛读书笔记 题目格莱珉银行 阅读时间8天 专业班级金融工程4班 学生姓名姚丽 学号20141499011405 填写时间:2015 年 2 月17 日

格莱珉银行 中国有句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格莱珉银行能够从一个刚起步时要依靠孟加拉中央银行支助的微型金融机构成长成现在的拥有会员500万、不良贷款率不到6%的服务于穷人的大型金融机构,当然不是偶然。抓住天时大力改革,把握地利有效贷款,更重要的是民心,关爱穷人收获贷款,使得格莱珉银行克服了几次信贷危机,成为小额信贷业的航空母舰。 穷人在获得贷款方面一直是受到排斥的。穷人没有什么生存收入因素,例如土地,资本、剩余家庭劳动力、受过教育的人力资本以及经营企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信贷工程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当,信贷机构几乎不相信他们能够还款,形成了信贷的贫困客户的弱代理性。那么格莱珉银行为什么还会放心的给穷人“大肆”贷款,甚至给不能按期还款的穷人再贷款的机会、给最贫困客户免息贷款等这些“大行其是”的举动呢? 从格莱珉银行建立之日起,银行就把帮助穷人脱贫当做服务宗旨。1998年以前,经典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已经证明了穷人的诚信是可靠的,并且的确帮助一些穷人走上温饱生活。1998年,特大洪水时,格莱珉银行拿出自己的灾难资金为穷人慷慨解囊,之后向中央银行再贴现贷款来支付灾后民众为了日常需求形成的挤兑,这也是为了会员穷人们能够生存下去。然而这场特大洪灾后2成的借款人不再与银行联系,也给格莱珉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贷危机。然而银行管理者们没有抱怨穷人们为了生存下去的“言而无信”,而是从自身体制开始找问题,积极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积极地讨论,寻求既能挽回不良贷款,又能帮助灾后“隐匿”的会员们改善生活的方法。不仅如此,银行的管理者们积极改革、制定实际细则、用实际行动去进一步把以前的相信穷人、服务穷人的贷款宗旨向新型的关爱穷人、服务穷人的宗旨实践。这就慢慢跨进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时代。 银行的无数关爱穷人的业务帮助银行和穷人实现了双赢。用灵活贷款、合同贷款劝说逃避的借款者回到银行,用贷款去重新改善生活,偿还债务;为了会员的养老,规避他们的养老投机心理,给他们建立承诺性预约储蓄,比如养老金账户;分期付款金额可以由借款人根据自己的投资周期与银行妥协商量;搭桥贷款,六个月监控后再贷款等,贷款的灵活性保证了信贷的需求和供给保持同步,满足借款人及时抓住投资机会的需求或者应付危机;为乡村会员提供最好的创收机会的创新,如“电话女士“计划;为女性借款人及其丈夫建立贷款保险计划,减除借款人对身后给家庭遗留债务的担忧,也保护了女性借款人在其家庭的主要创收者死后免遭贫困;改革贷款上限制度,为具有较高投资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大量贷款,使他们快速脱贫;针对最贫困群体,在贷款期限、储蓄要求和偿还条件方面有特别计划;设立为借款人的子女(更偏重于女)接受高等教育提供资金的贷款;设立不同标准的奖学金,鼓励借款人的子女接受教育。这些林林总总的关心穷人客户的贷款方案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分解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首先,了解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明确银行业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介绍一下混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分业经营的基本概念、各自的经营模式的分类以及各自经营模式的优缺点。再次,通过美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与美国的商业银行曾经面临类似的监管环境和先混业再分业再混业的经营模式;分析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的转型,对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结合美国商业银行转型的经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基础上转型,逐步介入投资银行领域,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终形成我国以少数大型金融集团为主体的,各个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控股的混业经营格局。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分业经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international banking management system evolution, clearing the banking mixed management is the world of banking manage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Secondly,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ixed management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gain,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istorica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 and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faced similar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the first mixed and separated and mixed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mode of transformation, in analyze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bank reforming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in the present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transition, gradually involved in investment ba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eventually forming a large financial group as the main body, various professional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exist in the financial holding universal operation pattern. Keywords: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Pattern Mixed Operation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一、引言 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演变。19世纪中叶德国、美国等国在工业化的

格莱珉银行模式

穷人的银行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我们在庆祝贷款不用抵押品。我们宣布了一个长久的金融隔离时代的终结。贷款不止是生意,如同食物一样,贷款是一种人权。” 正是这些难得的话语,让我们开始一次跨越国境的艰难穿越,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大胆尝试。 8月,本报高级记者远赴孟加拉国,探访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农村金融模式之一——格莱珉银行。 在达卡,记者见到了当地人的贫困,也见证了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教授倡导的小额信贷给穷人带来的希望。30年前,尤努斯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27美元借给42名穷人,这是格莱珉银行的第一笔生意;30年后,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已经帮助了630万名借款人(间接影响到315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脱贫,而格莱珉银行亦持续保持盈利。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曾在亚洲开发银行协助下组团前往考察。与此同时,中国在内蒙、贵州等地的小额贷款试点正在展开,山西日升隆、四川全力等小额贷款公司先后开业,陕西户县也已成功招标。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源于草根的活力与关怀。一份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全世界都在效仿的格莱珉模式,以及中国正在进行的试点。 作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系列活动的前奏,本报特别策划了“穷人的银行”之“小额贷款专题”。 五人小组:格莱珉中枢解构 到孟加拉达卡采访格莱珉专题之前,记者问过1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高级人员,他们听说一家银行专门借出小额贷款给农村穷人,甚至身无分文的乞丐,竟然在没有政府资助、没有国际机构捐款下自给自足,每年还有盈利,10名精英的答案一致:没有可能! 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到孟加拉国,除了到格莱珉银行总部专访创办人兼行政总裁尤努斯教授之外,还跑到达卡附近的两个农村Kanmbur及Kashimpur,逐一环节观察格莱珉经营之道。 “小额贷款机构如果要自负盈亏,首要条件是可以接受存款。如果我们不可以接受存款,捐款用光了后便无以为继,借债人同时是我们的存户,他们拥有这家银行,我们便像河流般不断有活水;对于借债人来说,她们每周偿还小额的贷款,同时存入金额更小的存款,这是一个改善她们财政状况的重要环节。一年后债还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宜信商业模式

宜信公司小额信贷业务模式研究 2011年8月银监会下发《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警示人人贷有可能演变成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此通知的发出,将人人贷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什么是人人贷,运作模式是怎样的,是否涉嫌非法集资?本文尝试以宜信公司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人人贷(P2P)信贷模式?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是一种与互联网、小额信贷等创新技术、创新金融模式紧密相关的新生代民间借贷形式,它最大限度地为熟悉或陌生的个人提供了透明、公开、直接、安全的小额信用交易的可能。 P2P信贷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透明:出借人与借款人签署个人间的借贷合同,一对一地互相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出借人及时获知借款人的还款进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最真切、直观地体验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 (2)信用甄别:P2P模式中,出借人可以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选择,信用级别高的借款人将得到优先满足,其得到的贷款利率也可能更优惠; (3)风险分散:出借人将资金分散给多个借款人对象,同时提供小额度的贷款,风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 (4)低门槛、低渠道成本:P2P信贷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用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信用交易可以很便捷地进行,每个人都能很轻松地参与进来,将社会闲散资金更好地进行配置,将中高收入人群的闲余资金合理地引向众多信用良好且需要帮助的中低收入人群。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P2P个人信贷让借款人获得信用贷款资金支持,用以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现信用价值;同时让出借人得到相对固定收益的理财服务,实现经济收益和精神回报的双重价值。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格莱珉银行、PROSPER、lending club等。其是2006年尤努斯教授由于其在小额信贷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小额信贷。P2P小额信贷市场规模到2009年已经达到了6.5亿美元。

《关于鼓励发展社会企业,推动公益创新的建议》

《关于鼓励发展社会企业,推动公益创新的 建议》 第一篇:关于鼓励发展社会企业,推动公益创新的建议关于鼓励发展社会企业,推动公益创新的建议 近十余年来,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社会创新的动向。社会企业就是在各国社会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朵奇葩。其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来自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创新驱动,众多非营利组织由于受成本上升、政府拨款或捐赠减少、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亟待找到一条公益创新的路子;二是来自私营部门的社会创新驱动,有着丰富市场经验并积累了财富的私营部门出于企业社会责任,谋求用市场的手段解决社会的问题。社会企业是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多元混合型社会组织,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由于社会企业具有专业性、公益性、服务性和非政治性等特点,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各国政府都很重视从政策层面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成立了“社会创新与公民参与办公室”(sicp),旨在促进政府与私营企业、社会企业家和公众之间的伙伴关系;英国政府相继制定了“社会企业:迈向成功的战略”、“社会企业行动计划:勇攀高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划、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使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创办了专为贫困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的社会企业——格莱珉银行,其成功模式几乎推广到世界各国,尤努斯因此获得xx年诺贝尔和平奖。 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大体从xx年左右起步,涌现出了如深圳残

友集团、杭州携职旅社等一批优秀的社会企业。近年来,一些地方党政部门也开始关注社会企业的发展。如,xx年6月,北京市委在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文件中提出要“积极扶持社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xx年,佛山市南海区设立200万元的社会创新基金,探索基于实践的社会企业发展模式。顺德区也建立了企业化运作的法定机构——社会创新中心,探索进行社会企业家培训和社会企业研究,并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公益项目等。 我国社会企业发展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社会各方面对社会企业认识不足,对其公益性多存疑虑。不仅政府官员,包括学者、媒体和公众,都存在一定程度认识不足的问题。社会企业的公众知晓度低,媒体报道不多,许多从事社会组织、公益事业、社会服务等相关职业的人也对社会企业不甚了解,一些采用社会企业运作模式的组织和个人不能正确把握社会企业的内涵。多年来市场经济不规范导致的社会信任不足及公共伦理危机的消极影响,使得人们难以接受“用市场谋公益”的善意推断,对社会企业公益性产生怀疑。 二是社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和公益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从市场运作能力看,无论依托既有体制的公益创新模式还是积极引进市场机制的社会创新模式,大多数社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尚未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核心竞争力,处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温饱阶段,难于谋求应有的市场份额;从公益创新能力看,社会企业在资助方式、受益对象与受益程度、激励机制、学习能力改进等诸多方面有待突破。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同时面临国际金融创新的挑战,由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本文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指出混业经营的发展条件和趋势,然后比较分析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的利与弊,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采取混业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在我国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调节经济的重 要职能,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枢纽之一。商业银行实行合理、全面的经营模式,对提升其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天然分业―强制混业―回归分业―自发混业的发展阶段,慢慢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一家银行机构,既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也起着商业银行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有银行均开展了证券、投资、信托等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处于混业经营的萌芽状态。但是,由于监管机构不得力致使银行业经营混乱,严重扰乱了我国金融秩序。从1993年,我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明文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直至今日,我国依然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状态。但是,金融改革从未停息,有关混业改革的探索自1999年便开始,一直处于酝酿阶段。2009年银监会也颁布新法规,准许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控股。工行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交行成立的施罗德基金公司、建行成立的见信基金公司等,都是混业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是时代的要求,不仅是天然逐利的驱动,更是在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避免被淘汰的必要措施。这里以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来分析银行转变经营所具备的的宏观条件。首先,在政治上,我国政府在政策管理方面逐步放宽了约束,给予了实施混业经营的发挥空间。在经济上,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促进因素,银行需要新的盈利点以保持竞争优势。在社会层面,金融行业也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逐渐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品种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多层化。为响应客户需求,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在技术层面,信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在20世纪,世界金融业先后经历了“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发达阶段的混业经营”的发展阶段。德国在二战之前以及当今时代均是混业经营的典型代表,英,日,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1999年,日本,美国全面推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探讨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问题,并且日益趋向混业经营。 与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相比较,中国金融体系变迁的转迹明显滞后于世界金融发展的主流之外。在1993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商业银行是中国证券市场创立的初始参与者。但1992年下半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在银行缺乏自律约束和监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银行其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将信贷资金和同业拆借资金挪用,投放到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这些行为不仅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助长了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甚至导致了金融秩序的混乱,严重地危害了金融体制的稳定。因此,国务院于1993年12月作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金融业进行治理整顿并提出了分业经营的管理思路。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的颁布规定了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5年6月《保险法》规定只有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1998年底《证券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分业经营本意是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之间立起一道金融“防火墙”,防止风险的跨业传染,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但从1998年以来我国金融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的分业经营制度,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分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效益普遍低下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利润也就被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空间内,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和扩大了。 几乎是与此同时,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计划,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服务。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机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 我国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加紧了改革的步伐。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也成功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走出了我国股份制改造的第一步,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竞争而进行的一场准备战。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引起商业银行改革的经济因素

格莱珉信托简介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0059085.html, 2007年12月25日 23:20 新浪财经 格莱珉信托由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于1989年创立。作为一个非盈利的非政府组织,成立格莱珉信托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学习格莱珉银行模式以及运用这种模式扶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格莱珉信托的使命就是利用格莱珉的方法承担项目来帮助根除贫困。 格莱珉信托承担的格莱珉银行复制计划(GBRP)是一个全球性项目。根据这个计划,格莱珉信托通过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的方式向采用格莱珉银行模式、以扶贫为目的的项目提供支持。格莱珉至今已经提供了2184万美元的“种子”资金,为38个国家的139个GBRP 项目提供放大试验资金。格莱珉信托的合作伙伴又向440多万贫困会员分发27亿美元,帮助了全世界大约2200万贫困人口。 格莱珉信托承接BOT项目,直接实施格莱珉银行模式安排小额贷款项目。由于格莱珉信托雇佣了有经验的格莱珉通过BOT模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小额贷款计划,使得格莱珉信托大大降低实施时间、培训成本,而且步入能实现自我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轨道。BOT项目的实施地一般都是没有小额贷款经验的地区,或者是那些需要马上实施一个可行的小额贷款计划来惠及广大的贫困人口。由于政治冲突、战争、自然灾害而遭到破坏的地区以及小额贷款不成功的地区都是该类项目的典型例子。到目前为止,格莱珉信托已经在缅甸、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直接实施了格莱珉项目,同时还计划在巴林、喀麦隆、中国、东帝汶、洪都拉斯、印度、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和坦赞尼亚实施类似的项目。为了更加方便地为印度的贫困人口提供服务,格莱珉信托还在孟买设立了一个联络处。 格莱珉信托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承担了海啸项目,旨在帮助这些地区受海啸影响的贫困人口脱贫。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地区遭到自然灾害的毁灭后,大多数人只能依靠救济以及更为珍贵的慈善捐助维持生活。但实施格莱珉信托项目则致力于向受灾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使他们能自食其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尊严项目是格莱珉信托依托格莱珉银行的奋斗成员计划的另外一个著名项目。格莱珉信托通过其合作伙伴向孟加拉的乞丐提供可以创造收入的体面机会,使得他们可以安全、体面地生活。该项目对长期以来指责小额贷款不适合最贫困人口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回应,同时也强化了格莱珉银行的“信贷就是人权”原则。 格莱珉信托和其合作伙伴创建了格莱珉全球网络(GGN),其目的就是增加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推动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GGN提供一个以小额贷款和扶贫为主题的论坛,旨在建立小额贷款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达到分享经验和传递信息的目的。 格莱珉对话计划旨在推动小额贷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方式就是让格莱珉小额贷款系统的参与者和穷人对话、参与现场的实际运作。通过对话,致力于通过小额贷款扶贫的个人和组织可以分享运作经验。对话也为相互学习和分享如何启动、持久开展该计划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分享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来自111个国家的1065名小额贷款从业人员参加了57次对话活动。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改革研究 过去金融行业一直以分散的运营作业模式为主导,但传统的分散运营作业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以A银行为例,过去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各网点的资源和专业技能无法共享,因此不能实现规模效益,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分行和各业务条线之间差异极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交错混杂,造成服务和效率关注不足。A银行在先后完成"数据大集中"、"业务集中处理"和"中后台改革"等三次运营变革后,已经从传统的会计结算实现了向运营作业的转型,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提升中后台管理支持效率。数据大集中初步实现了运营资源的集中共享,强化风险控制水平,提高效率;业务集中处理将传统银行会计业务的前后台处理模式通过分离和流程重组,从单一的网点封闭处理转变成所有网点受理,集中一个后台处理的先进模式,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前台销售渠道;中后台改革通过完善中后台管控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打造分行服务平台,形成前台服务客户、中后台服务前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质优高效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数据大集中后,虽然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各分行均有自己的后台运营,这些后台运营没有实现标准化,作业流程难以做到流水线,对于人员素质要求就更高,无形中也推高了人力成本。由于分散在各地的客户数据缺乏分类、挖掘和整合,难以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不利于精细化管理,不利于向客户资产管理的现代金融方向转型。新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前台分散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设计功能,拥有强大的集中处理系统,会计业务流程从横向变成纵向,业务的处理不再以网点封闭操作,单个业务的处理跨越支行、分行、总行;操作方式上引入工作流概念,实行流水式、工厂化作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割重组,单个岗位的操作仅为整个业务处理环节的一部分,最终由系统自动装配并完成主机记帐过程;运营作业流程淡化了会计记帐概念,以系统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并较验检查任务处理结果的方式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集中处理系统将前台业务和后台操作彻底隔离,不仅精简了作业人员,而且效率更高,流程更紧凑,客户资源也可以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 随着金融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服务和品牌的竞争,一个先进的后台集中运营系统将对赢得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持。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运营作业集中是A银行系统再造和流程变革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